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0排CT全肝灌注成像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26
1
作者 古杰洪 黄云海 +1 位作者 郭永梅 丁汉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2期62-64,80,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全肝灌注成像在临床应用的实用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10例正常肝脏、12例肝癌、7例肝转移瘤、9例肝血管瘤、2例血管瘤并发肝癌、1例转移瘤合并血管瘤均行全肝CT动态容积扫描,利用灌注软件获取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对正常... 目的探讨320排CT全肝灌注成像在临床应用的实用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10例正常肝脏、12例肝癌、7例肝转移瘤、9例肝血管瘤、2例血管瘤并发肝癌、1例转移瘤合并血管瘤均行全肝CT动态容积扫描,利用灌注软件获取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对正常肝脏各肝叶及肿瘤病变实性部分的灌注参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肝脏各肝叶HAP、PVP及HAPI均无显著性差异,HAP与PVP比值在1/3~1/4间;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病灶实性部分HAP及HAPI均有显著性差异,肝癌高于肝转移瘤及血管瘤,肝转移瘤位于两者之间,三者间PVP均有显著性差异,肝血管瘤高于肝癌及转移瘤。结论 320排CT动态容积全肝灌注成像可同时获取覆盖全肝的灌注数据,从整体观念来评价血供变化,对肝脏肿瘤及弥漫性病变的灌注分析有着明显的优势,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实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全肝灌注成像
下载PDF
256层CT全肝灌注评估肝硬化段性功能储备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国华 殷允娟 +2 位作者 侯海燕 常军 姜建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以临床Ch ild-pug h分级为标准,应用256层CT全肝灌注扫描对肝硬化患者行段性功能储备评估。方法:20例无明显肝脏疾患的患者及23例肝硬化患者均行全肝灌注检查,得到肝脏灌注图像,分别测量肝脏各段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 目的:以临床Ch ild-pug h分级为标准,应用256层CT全肝灌注扫描对肝硬化患者行段性功能储备评估。方法:20例无明显肝脏疾患的患者及23例肝硬化患者均行全肝灌注检查,得到肝脏灌注图像,分别测量肝脏各段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肝总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以及门静脉灌注指数(HPPI)。对正常组及肝硬化组行肝段性灌注测量,对肝脏各段血流灌注参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肝脏各段间HAP、HPP、TLP、HAPI、HPPI均无统计学差异,HAP:HPP=1/3~1/4;Ch ild-pug h A级H A P、T LP存在段间差异(P〈0.05),H A P:H PP=1/2~1/3;Ch ild-pug h B级H A P存在段间差异(P〈0.05),HAP:HPP=1/2~1/3;Child-pugh C级各灌注参数均存在段间差异(P〈0.05),HAP:HPP=2/1~2/3。正常组与肝硬化各组间比较:除Ⅱ、Ⅲ段HAP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外,Ⅰ-Ⅷ段各灌注参数均存在部分组间差异(P〈0.05),Ⅰ-Ⅷ段HPP肝硬化各组与正常组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肝脏各段HAP、HAPI值呈上升趋势,HPP、TLP、HPPI值呈下降趋势,肝动脉与门静脉系统血供比例逐渐增大。结论:256层CT全肝灌注模式可用于直观定量反映肝硬化肝脏各段血流灌注特征,对肝脏储备功能分段评估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段 全肝灌注成像 肝硬化
下载PDF
全肝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巨块型肝癌TACE疗效的评估价值
3
作者 吕晓婷 张尧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全肝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巨块型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安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75例(98个病灶)接受TACE治疗的巨块型肝癌患... 目的分析全肝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巨块型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安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75例(98个病灶)接受TACE治疗的巨块型肝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均接受肝脏CT灌注成像(hemodynamic parameters of whole liver CT perfusion imaging,HCTP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分析评估TACE疗效效能。结果75例患者共98个病灶,TACE术后DSA检查显示存在61个残瘤染色。HCTPI评估TACE术后疗效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52%、94.59%、90.82%。残留病灶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高于背景肝实质,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低于背景肝实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质肝组织间HCTPI血流动力参数差异明显,巨块型肝癌患者TACE术后接受HCTPI检查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肝CT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参数 巨块型肝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疗效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特点及对TACE术后残余病灶的评估价值
4
作者 陈海琳 杨涛 周云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病灶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特点及其评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残余病灶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94例,均接受TACE术治疗。使用双源CT机扫描和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图像,记录感兴趣区血容...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病灶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特点及其评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残余病灶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94例,均接受TACE术治疗。使用双源CT机扫描和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图像,记录感兴趣区血容量(BV)、开始增强时间(TTS)、血流量(BF)、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和肝灌注指数(HPI)。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T全肝灌注成像参数评估残余病灶的价值。结果术前,59例病灶ALP为均匀高灌注,35例出现不均匀高灌注,PVP均呈低灌注;术后一个月CT检查显示21例(22.3%)肿瘤病灶被完全栓塞,ALP显示为无血流灌注,73例病灶内出现碘油沉积或部分缺损,ALP呈高灌注;术后,21例病灶完全栓塞区BV、BF、ALP和HPI分别为(5.3±1.2)ml/100 ml、(42.7±7.6)ml/(100 ml·min^(-1))、(15.1±3.7)ml/(100 ml·min^(-1))和(19.5±2.1)%,显著低于术前【分别为(11.2±1.9)ml/100ml、(84.4±10.4)ml/(100 ml·min^(-1))、(38.9±5.7)ml/(100 ml·min^(-1))和(74.4±8.9)%,P<0.05】,而TTS和PVP分别为(11.9±2.1)s和(45.7±4.5)ml/(100 ml·min^(-1)),均显著大于术前【分别为(6.4±1.4)s和(12.2±2.1)ml/(100 ml·min^(-1)),P<0.05】;TACE术后病灶残余区ALP和HPI分别为(46.1±6.2)ml/(100 ml·min^(-1))和(81.0±5.9)%,显著大于术前【分别为(38.5±5.3)ml/(100 ml·min^(-1))和(75.3±5.6)%,P<0.05】,而PVP为(7.7±2.5)ml/(100 ml·min^(-1)),显著小于术前【(11.8±2.1)ml/(100 ml·min^(-1)),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多参数联合诊断TACE术后病灶残余区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其敏感性为87.7%,特异度为89.4%。结论PLC病灶CT全肝灌注成像呈高灌注,应用成像多参数联合判断TACE术后残余病灶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残余病灶 疗效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