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18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开彦 陆道培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3-366,共4页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患者的疗效。方法 全国 34家单位采用APBSCT治疗NHL 182例。其中第一次完全缓解 (CR1)移植 112例 ,部分缓解 (PR)或复发期移植 70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APBSC)...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患者的疗效。方法 全国 34家单位采用APBSCT治疗NHL 182例。其中第一次完全缓解 (CR1)移植 112例 ,部分缓解 (PR)或复发期移植 70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APBSC)动员方案分为四组 :1组为大剂量环磷酰胺 (HD CY)联合粒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G CSF) 5 5例 ;2组为大剂量阿糖胞苷 (HD Ara C)联合G CSF7例 ;3组为增大环磷酰胺剂量的针对性化疗方案联合G CSF 10 2例 ;4组为单独应用G CSF 18例。预处理方案 :移植前处于CR1状态的 112例中 ,含有全身照射 (TBI)的预处理方案 39例 ,不含TBI的 73例 ;PR或复发的 70例中 ,含有TBI的预处理方案 2 9例 ,不含TBI的 4 1例。结果 四组所采集到的APBSC均可达到临床所需数量。四组间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与采集次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别。移植后WBC≥ 1 0× 10 9/L的中位数时间为 12 (10~ 30 )d ;血小板≥ 2 0× 10 9/L的中位数时间为 12 (0~ 181)d。患者移植后平均随访时间为 2 4个月。预期 3年无病生存率 (DFS)移植前达CR1期者 6 9 7% ;PR和复发期为 4 4 9%。在移植前达CR1期患者中 ,含有TBI和不含TBI的预处理方案的 3年DFS无统计学差别 (70 1%、6 8 0 % )。而对于PR或复发期患者 ,前者优于后者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临床分析 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全身照射
原文传递
X射线全身照射对免疫器官内NF-kB的DNA结合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淑杰 金顺子 刘树铮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8-282,共5页
采用凝胶电泳移动变化分析(EMSA)方法,观察了 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及脾细胞内 NF-kB DNA结合活性的时程变化及其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胸腺细胞及脾细胞核蛋白提取物内存在两种与 kB位点特异结合的 NF... 采用凝胶电泳移动变化分析(EMSA)方法,观察了 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及脾细胞内 NF-kB DNA结合活性的时程变化及其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胸腺细胞及脾细胞核蛋白提取物内存在两种与 kB位点特异结合的 NF-kB二聚体。 照射后两者的变化时程及剂量效应关系显然不同. 2Gy照射后胸腺细胞内 p50/p65的 DNA结合活住在 24~48h稍有升高,而 p50/p50的 DNA结合活性在照射后很快开始上升,于 4h达峰值,维持于高水平至 12h后逐渐下降。 照射后 12h电离辐射诱导 p50/p65复合物活性变化不明显,当剂量达 1Gy以上时p50/p50的DNA结合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升高。提示,中等以上剂量的电离辐射主要诱导具有转导抑制作用的复合物.对脾细胞核蛋白提取物剂量效应关系及2Gy照射后的时程研究表明,较低剂量辐射对 p50/p65 二聚体的表达有轻度刺激作用,较高剂量则显示抑制效应,而对 p50/p50二聚体的活住几乎无影响.提示,NF-kB在不同免疫器官内的构成及其对电离辐射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照射 X射线 免疫器官 DNA NF-κB亚型
下载PDF
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马淑梅 刘晓冬 鞠桂芝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6-239,共4页
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不同剂量 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结果表明 ,0 .0 75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 2~ 72 h骨髓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百分数未发生明显变化 ;2 .0 Gy全身照射后 4 h骨髓细胞便开始出现明显的 G2 阻... 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不同剂量 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结果表明 ,0 .0 75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 2~ 72 h骨髓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百分数未发生明显变化 ;2 .0 Gy全身照射后 4 h骨髓细胞便开始出现明显的 G2 阻滞 ,12 h同时出现 G1、G2 阻滞 ,而后很快恢复到假照水平。不同剂量 (0 .0 5 Gy~ 6 .0 Gy)全身照射后 12 h量效结果表明 ,低剂量范围内 (0 .0 5~ 0 .2 Gy)骨髓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百分数未发生明显变化 ;较大剂量范围内 (0 .5 Gy~ 6 .0 Gy)照射后出现明显的G1、G2 阻滞 ,S期细胞百分数减少。提示低剂量全身照射后骨髓细胞周期进程未检测出变化 ;而较大剂量全身照射后 ,骨髓细胞出现 DNA合成抑制 ,G1和 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骨髓细胞 细胞周期 G1阻滞 G2阻滞 造血功能 辐射损伤
下载PDF
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脾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叶飞 刘树铮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1-114,共4页
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细胞周期的进程及其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后12~72h脾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数目发生明显变化,G0/G1期细胞数低于假照组,S期细胞数增多,说明其DN... 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细胞周期的进程及其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后12~72h脾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数目发生明显变化,G0/G1期细胞数低于假照组,S期细胞数增多,说明其DNA合成能力增强,至7d时回复至假照组水平;2.0Gy全身照射后8h时脾细胞出现明显的G2阻滞,12h时G2阻滞和DNA合成抑制达最高点,72h其细胞周期进程则明显加快,至7d时回复至假照组水平。不同剂量全身照射后24h的结果表明,在低剂量范围内(50~200mGy),50、75mGy照后脾细胞的DNA合成能力增强,尤以75mGy更明显,而100、200mGy照后开始出现G1阻滞;高剂量(0.5~4.0Gy)照后则出现明显的DNA合成抑制以及G1和G2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照射 脾细胞 细胞周期 X射线 周期进程
下载PDF
6 Gy 137Cs γ射线照射对小鼠造血功能损伤的动态观察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路璐 张俊伶 +2 位作者 李德冠 王月英 孟爱民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93-396,共4页
目的 观察6 Gy 137Cs γ射线照射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C57BL/6小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每组35只.照射组小鼠接受6 Gy 137Cs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分别于受照后1、3、7、10、14、35和56d测定小鼠体质量,并检测外... 目的 观察6 Gy 137Cs γ射线照射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C57BL/6小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每组35只.照射组小鼠接受6 Gy 137Cs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分别于受照后1、3、7、10、14、35和56d测定小鼠体质量,并检测外周血象的变化、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和骨髓有核细胞数,在受照后14、35和56 d检测小鼠骨髓细胞粒单系集落形成能力.结果 照射后小鼠体质量下降,14d后缓慢上升;外周血象中WBC和血小板数迅速下降,分别于照射后7和10d下降至最低值,而后缓慢回升;骨髓有核细胞数急剧下降,于照射后7和10d下降至最低值,而后逐渐恢复;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率经历了下降、恢复、超出正常值范围及恢复至正常值的过程;骨髓有核细胞粒单系集落形成能力显著下降.结论 6 Gy 137Cs γ射线照射可引起小鼠外周血象的变化并抑制造血祖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系统 全身照射 辐射损伤 实验性 小鼠 近交C57BL
原文传递
^(60)Co全身照射诱发人精子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傅宝华 刘金荣 +3 位作者 吕玉民 任春仙 陈玉浩 赵凤玲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作者采用人精子与去透明带金黄地鼠卵离体受精,继续培养异合卵至第一次卵裂获得人精子染色体标本的新技术,对两例在60Coγ射线辐射事故中全身受照男性照后6(7)年138个精于和6例正常男性240个精子染色体核型进行分... 本文作者采用人精子与去透明带金黄地鼠卵离体受精,继续培养异合卵至第一次卵裂获得人精子染色体标本的新技术,对两例在60Coγ射线辐射事故中全身受照男性照后6(7)年138个精于和6例正常男性240个精子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直接观察健康人全身受60Coγ射线照射后,精子发生的远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电离辐射对人精子的远期遗传学效应的靶细胞是生殖干细胞;②受损生殖干细胞来源的精子,其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高,结构畸变类型主要是末端缺失,其次为易位、双着丝粒体、四射体等;③这些异常精子的受精能力没有受到可检出的影响:④Y-精子与X-精子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照射 人精子染色体 钴60 染色体畸变
原文传递
低剂量γ射线全身照射对猴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黎福祥 陈龙 +7 位作者 董永英 黄江琼 唐东平 朱波 魏党 唐凯 谢莉萍 陈铭忠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目的 探索大动物低剂量全身照射的适宜剂量 ,以便评价低剂量全身照射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方法 食蟹猴 32只随机分为 4组 ,用γ射线 (吸收剂量率为 0 175mGy min)分别照射0、30、5 0和 75mGy。分别在环磷酰胺处理前、后 ,亦即照射前... 目的 探索大动物低剂量全身照射的适宜剂量 ,以便评价低剂量全身照射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方法 食蟹猴 32只随机分为 4组 ,用γ射线 (吸收剂量率为 0 175mGy min)分别照射0、30、5 0和 75mGy。分别在环磷酰胺处理前、后 ,亦即照射前和照射后 1、2、8、33和 5 0周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 (NTERT)。结果 结果显示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尤其是CD1 6 参与免疫调控 ,出现时间 剂量的反应 ;体液免疫中以IgA升高为特征 ,照射后第 8周 5 0和75mGy 2个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NTERT结果显示 ,在照射后第 2周 ,第 1、2、3组分别与第 4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第 1组分别与第 2、3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γ射线单次低剂量全身照射对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的食蟹猴红、白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其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Γ射线 全身照射 免疫功能 体液免疫
原文传递
全身照射治疗中的半导体剂量监测 被引量:7
8
作者 卢杰 陈立新 +2 位作者 梁健 管迅行 何振宇 《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34-336,共3页
对患者进行照射现场中的剂量监测是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文章结合工作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X射线全身照射过程中的半导体剂量监测。
关键词 放射治疗剂量 全身照射 质量控制 半导体
下载PDF
优化全身照射技术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间质性肺炎影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许赪 张毅斌 +2 位作者 胡炯 吴文 金冶宁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690-692,698,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医用直线加速器高能X线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的技术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间质性肺炎(IP)的影响。方法:28例患者接受以环磷酰胺(CY)+全身放疗±依托泊苷(Vp-16)为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TBI采... 目的:探讨优化医用直线加速器高能X线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的技术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间质性肺炎(IP)的影响。方法:28例患者接受以环磷酰胺(CY)+全身放疗±依托泊苷(Vp-16)为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TBI采用分割放疗、肺挡铅技术,其中19例患者采用热释光剂量片(TLD)监测全身放疗的肺吸收剂量,TBI总量12Gy,共6次,肺部剂量8.5Gy。结果:28例患者随访24~10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5个月,5年总生存率(OS)为(53.6±9.4)%,5年无复发生存(RFS)(71.1±8.6)%;19例接受热释光剂量片监测吸收剂量的患者,肺吸收中位剂量8.44Gy,脐部吸收中位剂量11.87Gy,全身剂量的不均匀性<±10%;28例患者无1例发生IP。结论:采用分割全身放疗、肺挡铅、并用热释光剂量片监测肺吸收剂量可降低I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放射疗法 肺疾病 间质性 全身照射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低剂量X射线照射促进大鼠骨折骨痂矿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晓中 张戈 +5 位作者 秦岭 周海斌 余昶 张健 刘春风 董启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X线照射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初步机理。方法80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制作标准的单侧股骨中段闭合骨折模型,对实验组立即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对大鼠进行总量为1Gy的低剂量全身照射。对照组不予照射。术后2、3、4... 目的探讨低剂量X线照射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初步机理。方法80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制作标准的单侧股骨中段闭合骨折模型,对实验组立即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对大鼠进行总量为1Gy的低剂量全身照射。对照组不予照射。术后2、3、4、8周处死动物。使用常规摄片和微焦点CT(MicroCT)观察骨痂桥接,肢体定量CT(pQCT)检测骨矿含量,四点弯曲试验检测骨痂的力学性能并对标本作组织学分析。同时测定周围血白细胞数量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结果骨折后第3周,实验组的ALP、骨痂桥接评分值、骨矿含量、组织学评分及力学测试结果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白细胞数量尽管在最初两周内降低,但随后(第3周)则高于对照组。实验组ALP数值也在第3、4周高于对照组。结论LDI对硬骨痂形成期的骨痂形成和矿化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全身照射 骨痂
原文传递
大鼠6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皮肤切口伤愈合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屈纪富 程天民 +3 位作者 史春梦 林远 闫国和 冉新泽 《感染.炎症.修复》 2004年第4期151-154,193,共5页
目的:研究放创复合伤大鼠伤口愈合的病理变化,以期为进一步阐明放刨复合创伤难愈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单创伤和放创复合伤伤口局部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反应及细胞外基质(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含量... 目的:研究放创复合伤大鼠伤口愈合的病理变化,以期为进一步阐明放刨复合创伤难愈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单创伤和放创复合伤伤口局部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反应及细胞外基质(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含量变化。结果:与单创伤相比,复合伤组大鼠伤后早期炎症反应显著减弱,表皮再上皮化显著延迟,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肉芽组织形成显著减少细胞外基质含量显著减少。结论:放创复合伤大鼠伤口局部炎症反应减弱,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功能明显受抑,表皮再皮化显著延迟,这可能是导致创伤难愈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照射 伤口愈合 成纤维细胞 胶原 纤维连接蛋白
下载PDF
全身照射技术实践指南
12
作者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 傅深 +3 位作者 李左峰 余奇 张风娇 高正心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498,共14页
全身照射(TBI)是一类特殊的放射治疗技术,是指利用钴-60γ射线或高能X线对全身进行放射治疗,常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前预处理。本指南以国际[国际淋巴瘤放射治疗协作组(ILROG)、美国放射学会(ACR)-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美国医... 全身照射(TBI)是一类特殊的放射治疗技术,是指利用钴-60γ射线或高能X线对全身进行放射治疗,常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前预处理。本指南以国际[国际淋巴瘤放射治疗协作组(ILROG)、美国放射学会(ACR)-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AAPM)等]TBI技术相关的指南共识作为参考,以国内外TBI技术临床应用发表的文献资料为支撑,结合指南各申请单位已有的知识积累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编写而成。本指南内容涵盖了开展TBI放疗技术的设备要求、医务人员资质要求和职责范围、临床应用的适应证、TBI技术应用流程及其相关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标准等,旨在为国内各医疗机构开展TBI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照射 放射疗法 造血干细胞移植 实践指南
原文传递
异种胸腺修饰对大鼠抗豚鼠天然抗体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振亚 倪斌 +7 位作者 何建明 张治 瞿冀琛 余云生 叶文学 焦鹏 孟自力 滕小梅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5-307,共3页
为观察异种胸腺修饰对大鼠抗豚鼠天然抗体产生的影响 ,将供体豚鼠和受体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a组 )、全身照射组 (b组 )、照射 +胸腺注射组 (c组 ) ,a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经处理的豚鼠脾淋巴细胞 (5× 10 6个 ) ,7d后流式细胞仪法检... 为观察异种胸腺修饰对大鼠抗豚鼠天然抗体产生的影响 ,将供体豚鼠和受体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a组 )、全身照射组 (b组 )、照射 +胸腺注射组 (c组 ) ,a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经处理的豚鼠脾淋巴细胞 (5× 10 6个 ) ,7d后流式细胞仪法检测抗豚鼠IgM及IgG类天然抗体水平的变化 ,b、c组在腹腔注射异种抗原前 17d接受全身照射 ,c组大鼠另在全身照射后 3d接受胸腺内豚鼠脾淋巴细胞注射。结果表明 :a组和b组中 ,腹腔注射后两类天然抗体的水平均明显上升 (P <0 0 1) ,c组中 ,腹腔注射后IgM类的水平亦明显上升 (P <0 0 1) ,而IgG类上升受抑。提示异种胸腺修饰能抑制IgG类天然抗体的生成 ,但对IgM类天然抗体的产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修饰 全身照射 天然抗体 异种移植
下载PDF
眼镜蛇蛇毒与全身照射在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排斥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振亚 欧阳忠 +3 位作者 倪斌 于曙东 余云生 叶文学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0-92,共3页
供体豚鼠和受体SD大鼠各 32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单用中华眼镜蛇蛇毒CCV (0 4mg/kg )、单用全身照射WBI (5Gy)、CCV与WBI合用 4组进行异位心脏移植 ,结果表明 :(1)存活时间CCV +WBI组 (12 36± 4 5 3h ) >CCV组 (7 0 6± 3... 供体豚鼠和受体SD大鼠各 32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单用中华眼镜蛇蛇毒CCV (0 4mg/kg )、单用全身照射WBI (5Gy)、CCV与WBI合用 4组进行异位心脏移植 ,结果表明 :(1)存活时间CCV +WBI组 (12 36± 4 5 3h ) >CCV组 (7 0 6± 3 3h ) >WBI组 (0 42± 0 0 7h )和空白对照组 (0 36± 0 16h ) ,差别显著 ;WBI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2 )供心停跳后与移植前比较 :空白对照组血清IgG升高、IgM下降 ,而其余 3组IgG和IgM均下降 ;(3)病理检查空白对照组与WBI组呈超急性排斥 (HAR )改变 ;CCV组和CCV +WBI组呈延迟性异种排斥 (DXR )改变。结论 :在本模型中 ,CCV能延缓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WBI能降低天然抗体水平 ,但不能延缓DXR的发生。WBI与CCV合用有协同作用 ,可能涉及抗体的减少。其中IgM与HAR有关 ,IgG与DXR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 蛇毒 全身照射 异种心脏移植 排斥反应
原文传递
富氢水对4 Gy X射线全身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庆玺 郝瑞 +2 位作者 董瑶 朱凤秀 闫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10期1795-1798,共4页
目的观察富氢水对4 Gy全身照射的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及富氢水组,对照组接受假照射,照射组小鼠给予4 Gy X射线全身照射,富氢水组小鼠4 Gy X射线全身照射前2 h及照射后每天给予20 ml/kg富氢水... 目的观察富氢水对4 Gy全身照射的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及富氢水组,对照组接受假照射,照射组小鼠给予4 Gy X射线全身照射,富氢水组小鼠4 Gy X射线全身照射前2 h及照射后每天给予20 ml/kg富氢水灌胃。照射前和照射后1、4、7、10、14 d割尾取血20μl,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照射后第6天,无菌条件下取小鼠单侧股骨骨髓细胞接种,计数粒细胞-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每组细胞数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照射后照射组及富氢水组外周血红细胞在第14天达到最低值,分别为(5.0±0.1)31012/L和(7.3±0.2)31012/L;照射组及富氢水组外周血白细胞第4天达到最低值,分别为(4.7±0.7)3109/L和(9.4±1.2)3109/L;两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第4天达到最低值,分别为(1.4±0.4)3109/L和(3.0±0.1)3109/L;两组外周血血小板第7天达到最低值,分别为(200.0±27.0)3109/L和(300.0±41.0)3109/L。照射组与富氢水组比较,富氢水组小鼠全身照射后外周血细胞下降程度更小,恢复时间更短。第6天,富氢水组CFU-GM(124.0±8.4)3105/L,而照射组为(64.0±7.4)3105/L,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富氢水可以减轻4 Gy X射线全身照射的小鼠的骨髓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全身照射 富氢水 外周血 骨髓抑制
原文传递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清髓及非清髓性照射预处理对小鼠血管内皮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海英 闫志凌 +5 位作者 许世娟 丁爽 贾路 陈翀 曹江 曾令宇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清髓及非清髓性全身照射(TBI)预处理对小鼠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将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小鼠)、致死剂量TBI组(^66Co8.5Gy)和减低剂量TBI组(^60Co5.0Gy)。TBI后定期观... 目的探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清髓及非清髓性全身照射(TBI)预处理对小鼠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将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小鼠)、致死剂量TBI组(^66Co8.5Gy)和减低剂量TBI组(^60Co5.0Gy)。TBI后定期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计数外周血白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变化;通过病理切片及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小肠及肝脏的组织结构和血管内皮的超微结构。结果致死剂量TBI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同时内皮细胞及内皮祖细胞增加,与正常小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低剂量TBI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先降后升,内皮细胞与内皮祖细胞同样也出现增加,与正常小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致死剂量TBI组比较,其外周血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增加幅度明显降低(P〈0.05)。两个TBI组小鼠的病理切片均可见肝脏实质细胞水肿及小肠炎症细胞浸润,肝脏的超微结构可见血管内皮完整性受损,致死剂量TBI组受损更为显著。结论清髓及非清髓性剂量TBI预处理均可引起小鼠血管内皮早期损伤,其损伤程度与剂量相关,且外周血中内皮细胞的变化可以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预处理 全身照射 内皮 血管 损伤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胸腺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飞 刘树铮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9-192,共4页
本文采用细胞计量术研究了不同剂量 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结果表明 ,75m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 2 4~ 72 h胸腺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数目发生明显变化 ,G0 /G1期细胞数低于对照组 ,S期细胞数增多 ,说明其 DNA合成能... 本文采用细胞计量术研究了不同剂量 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结果表明 ,75m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 2 4~ 72 h胸腺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数目发生明显变化 ,G0 /G1期细胞数低于对照组 ,S期细胞数增多 ,说明其 DNA合成能力增强 ,至 7d时达到对照组水平 ;2 .0 Gy全身照射后 4h时胸腺细胞便开始出现明显的 G2 阻滞 ,12 h G2 阻滞达最高点 ,72 h其细胞周期进程明显加快 ,至 7d时达对照组水平。不同剂量全身照射后 2 4 h的结果表明 ,在小剂量范围内 (50~ 2 0 0 m Gy) ,50 m Gy照射后促进胸腺细胞的 G0 /G1期细胞进入 S期 ,DNA合成能力增强 ;然而当剂量达 10 0 m Gy后 ,开始出现 G1阻滞 ;在大剂量范围内 (0 .5~ 4 .0 Gy) ,胸腺细胞的 S期细胞数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减少 ,伴有 G0 /G1期细胞百分数增高 ,同时 G2 +M期细胞数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说明大剂量全身照射后 ,胸腺细胞出现明显的 DNA合成抑制 ,G1和 G2 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胸腺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计量术
下载PDF
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军 严媚 +4 位作者 江明 是文辉 许永华 张东辉 李建英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581-584,I0004,共5页
目的建立较稳定的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动物模型,为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参照。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鼠,雌性Wistar大鼠为受鼠,受体大鼠随机分成A、B、C、D、E 5组,移植当天所... 目的建立较稳定的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动物模型,为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参照。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鼠,雌性Wistar大鼠为受鼠,受体大鼠随机分成A、B、C、D、E 5组,移植当天所有受鼠均接受8.5 GY的全身照射(TBI),于照射后4~6 h内,A组回输等量培养液,B组经尾静脉输注供鼠骨髓细胞(2×10^8个/kg),C、D、E组分别回输供鼠骨髓细胞(2×10^8个/kg)+不同比例的脾细胞。观察各组大鼠生存期、外周白细胞计数、及有无aGVHD的临床及病理表现。结果A组大鼠于15d内全部死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减低,骨髓病理示造血组织减少,提示死于造血衰竭。B、C、D、E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有明显恢复,B组大鼠8只存活超过50 d,C、D、E组大鼠均于50 d观察期内死亡,并有aGVHD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但C组大鼠aGVHD的程度较轻且时间不集中,其中D、E组大鼠可于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观察到典型aGVHD临床及病理。结论TBI预处理的方式是可行的,单纯输入异基因骨髓细胞不能引起明显的aGVHD,骨髓细胞与脾细胞1∶1及1∶1.5混合组均可作为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理想的aGVHD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骨髓移植 全身照射 移植物抗宿主病 急性 脾细胞
下载PDF
γ射线全身照射降低小鼠切割伤愈合伤口撕裂强度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国栋 王良 +2 位作者 柏书博 刘新元 吴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剂量全身放射对小鼠切割伤口愈合撕裂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60Coγ射线一次性均匀照射4、6或8 Gy,照后30 min内,全层切开小鼠背部正中皮肤,构建不同剂量全身放射+切割复合伤动物模型(n=20),以小鼠单纯切割伤作为对照组(n...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剂量全身放射对小鼠切割伤口愈合撕裂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60Coγ射线一次性均匀照射4、6或8 Gy,照后30 min内,全层切开小鼠背部正中皮肤,构建不同剂量全身放射+切割复合伤动物模型(n=20),以小鼠单纯切割伤作为对照组(n=10)。各组动物于伤后第10天分别处死,取伤口处全层皮肤组织,利用生物力学方法分析伤口皮肤组织撕裂强度,并结合组织病理学方法综合评价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复合伤组小鼠伤口随照射剂量增加,撕裂强度降低明显。10 d时,4 Gy组伤口撕裂强度为(114.26±0.29)g,与单纯切割伤组[(117.12±1.86)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6 Gy组[(91.87±1.96)g]和8 Gy组伤口撕裂强度[(55.26±2.64)g]均低于单纯切割伤组(P<0.05)。H-E染色显示,与单纯切割伤组相比,复合伤组小鼠伤口胶原纤维排列无序,组织疏松,成纤维细胞增殖较少。结论放射损伤延缓伤口愈合,全身放射+切割复合伤时伤口撕裂强度随放射剂量增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照射 撕裂强度 伤口愈合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JunB Induced by X-rays in Mice 被引量:1
20
作者 HONGWAN HIROSHIISHIHARA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7-332,共6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JunB gene expression in spleen cells of mice after the whole body irradiation as well as in normal hematopoietic and leukemia cells in the primary culture after different dosages of X-ray irradia... Objective To explore JunB gene expression in spleen cells of mice after the whole body irradiation as well as in normal hematopoietic and leukemia cells in the primary culture after different dosages of X-ray irradiation. Methods Spleen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mice irradiated with 3 Gy X-rays. Primary cultured cells from mice were incubated in different intervals after X-irradiation at different dosages. Total R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cells and the fluctuation of JunB mRNA level was assessed by the RNA ratio of JunB/b-actin measured by quantitative Northern blot hybridization. Results After the mice were exposed to 3 Gy X-rays irradiation, JunB expression in spleen cells was remarkably and rapidly increased, and reached its peak 0.5 h later in C3H/He mice and 1 h later in Balb/c mice. In the primary culture of normal spleen and leukemia cells, JunB mRNA levels increased 30 min after irradiation. The enhanced levels of JunB mRNA were returned to a normal level within 240 min after irradiation. Conclusions JunB gene is responsive to ionizing irradiation and is induced at immediate-early phase after the stimulation. This suggests that the JunB ge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arly process of the cells against 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NB whole body irradiation Northern blot hybridiz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