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3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草基因组计划研究策略 被引量:43
1
作者 陈士林 孙永珍 +6 位作者 徐江 罗红梅 孙超 何柳 程翔林 张伯礼 肖培根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7-812,共6页
本草基因组计划(HerbGP)是针对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和典型次生代谢途径的药用植物进行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后基因组学研究的系列计划。本文从物种选择,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基因组研究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本草基因组计划的研究... 本草基因组计划(HerbGP)是针对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和典型次生代谢途径的药用植物进行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后基因组学研究的系列计划。本文从物种选择,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基因组研究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本草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策略。该计划将推动一批具有典型次生代谢途径的模式植物研究平台的建立,促进各种"组学"研究方法在药用植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推动中国传统药学进入生命科学研究前沿领域。本草基因组计划为占领中药基础研究领域的科技制高点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还将通过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生物合成路径的解析和药用植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对我国天然药物的研发和中药农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基因组计划 药用植物 全基因组测序 后基因组学 次生代谢
原文传递
果树全基因组测序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乔鑫 李梦 +3 位作者 殷豪 李雷廷 吴俊 张绍铃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5-177,共13页
回顾了葡萄、番木瓜、苹果、香蕉、梨、甜橙等10种果树的全基因组测序的发展历程,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探讨了不同果树的起源进化,并对果树全基因组测序的后续研究进行了概述,进一步讨论了果树全基因组测序面临的挑战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果树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学 进化
原文传递
细菌基因组分型方法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周海健 阚飙 《疾病监测》 CAS 2016年第8期668-675,共8页
对病原菌进行分子分型已经成为细菌性传染病暴发调查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中的常规工具。近年来,基于基因组序列的分型方法被应用于多起细菌性传染病的暴发调查中,显示了很好的分型能力。本研究对基因组分型方法在细菌性传染病暴发调查和... 对病原菌进行分子分型已经成为细菌性传染病暴发调查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中的常规工具。近年来,基于基因组序列的分型方法被应用于多起细菌性传染病的暴发调查中,显示了很好的分型能力。本研究对基因组分型方法在细菌性传染病暴发调查和分子流行病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现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测序 分子分型 基因组分型 暴发调查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宏基因组研究的生物信息学平台现状 被引量:19
4
作者 叶丹丹 樊萌萌 +2 位作者 关琼 陈红菊 马占山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4-585,共12页
由Handelsman et al(1998)提出的宏基因组(metagenome)泛指特定环境样品(例如:人类和动物的肠道、母乳、土壤、湖泊、冰川和海洋等环境)中微生物群落所有物种的基因组。宏基因组技术起源于环境微生物学研究,而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使其... 由Handelsman et al(1998)提出的宏基因组(metagenome)泛指特定环境样品(例如:人类和动物的肠道、母乳、土壤、湖泊、冰川和海洋等环境)中微生物群落所有物种的基因组。宏基因组技术起源于环境微生物学研究,而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使其广泛应用成为可能。与基因组学研究相类似,目前宏基因组学发展的瓶颈在于如何高效分析高通量测序产生的海量数据,因此,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和平台是宏基因组学研究的关键。该文介绍了目前宏基因组研究领域中主要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及工具;鉴于目前宏基因组研究所采用的"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和"扩增子测序"(amplicon sequencing)两大测序方法所获得的数据和相应分析方法有较大差异,文中分别对相应软件平台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扩增子测序 全基因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平台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载PDF
Review of current diagnostic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Helicobacter pylori diagnostics in the era of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被引量:17
5
作者 Daniel Pohl Peter M Keller +1 位作者 Valentine Bordier Karoline Wagn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32期4629-4660,共32页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infection is highly prevalent in the human population and may lead to severe gastrointestinal pathology including gastric and duodenal ulcers,mucosa associated tissue lymphoma and gastric ...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infection is highly prevalent in the human population and may lead to severe gastrointestinal pathology including gastric and duodenal ulcers,mucosa associated tissue lymphoma and gastric adenocarcinoma.In recent years,an alarming increase i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subsequently failing empiric H.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ies have been noted worldwide,also 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Therefore,rapid and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H.pylori’s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prior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eradication regimens becomes ever more important.Traditionally,detection of H.pylori and its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s done by culture and phenotypic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that are cumbersome with a long turn-around-time.Recent advances in diagnostics provide new tools,lik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and line probe assays,to diagnose H.pylori infection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o certain antibiotics,directly from clinical specimens.Moreover,high-throughput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allow the rapid analysis of the pathogen’s genome,thereby allowing identification of resistance mutations and associated antibiotic resistance.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review,we will give an overview on currently available diagnostic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H.pylori and its drug resistance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in H.pylori management.The second part of the review focusses on the use of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in H.pylori research.To this end,we conducted a literature search for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s in English using the terms“Helicobacter”,“transcriptomic”,“transcriptome”,“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and“whole genome sequencing”.This review is aimed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current diagnostic practice(histology,rapid urease test,H.pylori culture,PCR and line probe assays)and new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and their potential implementation in diagnostic laboratory settings in order to complement the currently recommended H.pylori m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ADVANCES in DIAGNOST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Clinical management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全芳 李军 +2 位作者 范仲学 杨连群 步迅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1期137-140,共4页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测序成本不断降低,高通量测序近几年在现代农业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为新品种选育和品质改良带来了新的科研方法和解决方案,加快了新品种的育种进程。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对农作物和...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测序成本不断降低,高通量测序近几年在现代农业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为新品种选育和品质改良带来了新的科研方法和解决方案,加快了新品种的育种进程。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对农作物和栽培品种进行全基因组从头测序和深度重测序、遗传差异分析、分子标记开发、遗传连锁分析、表观遗传分析和转录组分析等。本文系统阐述了近几年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展示高通量测序在现代农业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农业生物技术 全基因组测序 重测序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桂澜 匡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5期5091-5097,共7页
微生物超标及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生物污染是影响国家公共卫生的主要因素.新一代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因其高覆盖度、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和低成本等特点,已经作为食品安全检测最重要技术逐渐替代常规DNA诊断和微生物分型方法.本文通过综述测... 微生物超标及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生物污染是影响国家公共卫生的主要因素.新一代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因其高覆盖度、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和低成本等特点,已经作为食品安全检测最重要技术逐渐替代常规DNA诊断和微生物分型方法.本文通过综述测序的发展历史和二代测序原理及流程,着重论述以高通量测序为基础的16S rRNA、全基因组、宏基因组以及宏转录组分析在现代食品安全实验室中的应用,展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监控及食品发酵工艺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测 16S RRNA 全基因组测序 宏基因组测序 宏转录组测序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我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高敏 杨婷婷 +5 位作者 李桂莲 陈蓉 刘海灿 高谦 万康林 奉水东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0-775,共6页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中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谱及主要突变类型与菌株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查询并下载NCBI数据库中截至2019年8月公开发表的中国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全基因组数据预测菌株分子...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中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谱及主要突变类型与菌株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查询并下载NCBI数据库中截至2019年8月公开发表的中国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全基因组数据预测菌株分子药敏结果,统计不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类型,并分析耐药突变类型与菌株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根据分子药敏结果从2019株菌株中鉴定出1024株耐多药菌株,对常用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相关基因主要突变类型分别为katG S315T(73.2%,异烟肼)、rpoB S450L(63.1%,利福平)、rpsL K43R(70.0%,链霉素)、embB M306V(37.4%,乙胺丁醇)、pncA启动子区T(-11)C(7.9%,吡嗪酰胺)、gyrA A90V(32.3%,氟喹诺酮类)、rrs A1401G(67.7%,二线注射类)、fabG1启动子区C(-15)T(87.0%,乙硫异烟胺)、folC I43T(30.4%,对氨基水杨酸)。其中,katG S315T、rpsL K43R、embB M306V、gyrA D94G在L2系菌株中的频率显著高于L4系菌株,folC I43T仅在L2系菌株中发现;katG S315T在古典北京型菌株中比例较高,而rpsL K43R在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中的比例更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我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常用抗结核药的耐药相关基因主要突变类型,为研发敏感、特异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发现多种耐药相关基因主要突变类型与菌株基因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 全基因组测序
原文传递
基于重测序的大豆新品种齐黄34的全基因组变异挖掘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彦威 李伟 +3 位作者 张礼凤 王彩洁 戴海英 徐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0-158,共9页
为全面揭示大豆优良品种和重要亲本的全基因组突变类型,采用高通量重测序技术,对大豆品种齐黄34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测序深度13×,共检测到1 519 494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357 549个小片段插入缺失位点,4 506个结构变异;这些变异共导... 为全面揭示大豆优良品种和重要亲本的全基因组突变类型,采用高通量重测序技术,对大豆品种齐黄34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测序深度13×,共检测到1 519 494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357 549个小片段插入缺失位点,4 506个结构变异;这些变异共导致了17 748基因变异;大量光周期相关的重要基因发生突变,其中包括CRYPTOCHROME 2、GIGANTEA、Timing of CAB expression 1、E1、PHYTOCHROME A、Flowering Locus T、CONSTANS、Terminal Flower like等,齐黄34为E1基因型。本研究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标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重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 小片段插入缺失 结构变异 基因变异
下载PDF
全基因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在细菌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沈应博 史晓敏 +2 位作者 沈建忠 汪洋 王少林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1-557,共17页
随着耐药细菌的大量出现及广泛传播,细菌耐药性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问题。耐药细菌的特征如耐药基因、毒力因子、质粒分型等以及不同菌株间亲缘关系对于细菌耐药性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的技术手段如... 随着耐药细菌的大量出现及广泛传播,细菌耐药性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问题。耐药细菌的特征如耐药基因、毒力因子、质粒分型等以及不同菌株间亲缘关系对于细菌耐药性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的技术手段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等得到的结果不够全面且精确度低,对于现有的研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和生物信息学分析(Bioinformatics analysis)由于能够快速详尽地得到耐药细菌的特征,也能更加精细地判断不同菌株间的进化关系,逐渐成为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为耐药性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因此,文中系统地介绍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流程中的各个步骤,主要包括文库构建、平台测序以及后期数据分析三大方面的不同方法和其相应的特点,期望相关研究人员对此能够有更全面的了解,并得到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全基因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The Performance of 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 Methods an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for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of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被引量:15
11
作者 Na Li Li Wang +7 位作者 Hui Wang Minyue Ma Xiaohong Wang Yi Li Wenke Zhang Jianguang Zhang David S.Cram Yuanqing Yao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51-159,共9页
Reliable and accurate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 of patient's embryos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is dependent on efficient 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 (WGA) of a representative biopsy samp... Reliable and accurate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 of patient's embryos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is dependent on efficient 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 (WGA) of a representative biopsy sample. Howev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WGA methods has not been evaluated for sequencing. Using low template DNA (15 pg) and single cells, we showed that the two PCR-based WGA systems SurePlex and MALBAC are superior to the REPLI-g WGA 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MDA) system in terms of consistent and reproducible genome coverage and sequence bias across the 24 chromosomes, allowing better normalization of test to reference sequencing data. When 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 was applied to single cell WGA products derived by either SurePlex or MALBAC amplification, we showed that known disease CNVs in the range of 3-15 Mb could be reliably and accurately detected at the correct genomic position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our CNV-Seq pipeline incorporating either SurePlex or MALBAC as the key initial WGA step is a powerful methodology for clinical PGD to identify euploid embryos in a patient's cohort for uterine trans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cells 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Copy number variation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原文传递
Rapid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Infectious Pathogens Based on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被引量:13
12
作者 Pei-Xiang Ni Xin Ding +10 位作者 Yin-Xin Zhang Xue Yao Rui-Xue Sun Peng Wang Yan-Ping Gong Jia-Li Zhou Dong-Fang Li Hong-Long WO Xin Yi Ling Yang Yun L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7期877-883,共7页
Background: The dilemma of pathogens ident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unidentified clinical symptoms such as lever of unknown origin exists, which not only poses a challenge to both th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proc... Background: The dilemma of pathogens ident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unidentified clinical symptoms such as lever of unknown origin exists, which not only poses a challenge to both th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process by itself, but also to expert physicians. Methods: In this report, we have attempted to increase the awareness of unidentified pathogens by developing a method to investigate hitherto unidentified infectious pathogens based on unbiased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Results: Our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is method supplements current diagnostic technology that predominantly relies on information derived five cases from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This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detects viruses and corrects the incidence of fals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s of pathogens in a much shorter period. Through our method is follow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validation, we could identify infection with Epstein-Barr virus, and in another case, we could identify infection with Streptococcus viridians based on the culture, which was false positive. Conclusions: This technology i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revolutionize rapid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pathogens and to guide therapy that might result in the improvement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 Viru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原文传递
全基因组测序在病原菌分型与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贾慧琼 阮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9-967,共19页
细菌分子分型已成为监测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暴发流行与明确病原菌传播途径的重要工具。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日益兴起,公共数据库中已产生大量的细菌基因组数据,迫切需要研究人员充分认识和理解该技术,并掌握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挖掘并... 细菌分子分型已成为监测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暴发流行与明确病原菌传播途径的重要工具。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日益兴起,公共数据库中已产生大量的细菌基因组数据,迫切需要研究人员充分认识和理解该技术,并掌握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挖掘并解读测序数据。本文系统概述了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工具在病原菌分型与溯源中的应用,并对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 基因组流行病学 分型与溯源 暴发流行
原文传递
药用美洲大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晋家正 李午佼 +4 位作者 牟必琴 沈咏梅 耿福能 岳碧松 范振鑫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以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为原料生产的康复新液等药品临床疗效显著,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饲养的药用美洲大蠊为材料,首次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和Pac Bio SMRT测序平台开展了全基因组测序,... 以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为原料生产的康复新液等药品临床疗效显著,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饲养的药用美洲大蠊为材料,首次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和Pac Bio SMRT测序平台开展了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基因组组装、注释和分析。原始测序数据经过滤后得到1.4 Tb的二代测序数据和33.81 Gb的三代测序数据。组装结果表明,美洲大蠊基因组大小为3.26 Gb,这在已报道的昆虫基因组中仅次于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基因组重复序列含量为62.38%,杂合度为0.635%,表明其为复杂基因组。组装的Contig N50和scaffold N50长度分别为28.2 kb、315 kb,单拷贝基因完整性为88.1%,小片段文库测序数据平均比对率为99.8%,测序和组装质量满足后续分析要求。采用De novo预测、同源预测和基于转录本预测3种方法共注释到14 568个基因,其中92.4%的基因获得了功能注释。本研究首次完成了美洲大蠊的全基因组测序,也是大蠊属Periplaneta昆虫的第一个基因组,为美洲大蠊遗传进化分析和药用基因资源挖掘打下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药用昆虫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装 基因注释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泛耐药株的质粒耐药元件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朱健铭 姜如金 +2 位作者 吴康乐 翁幸鐾 孔海深 《疾病监测》 CAS 2015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通过对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JM45的质粒1(p JM45-1)耐药元件分析,从基因组水平研究其泛耐药的遗传学基础。方法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 JM45-1质粒的耐药元件,并与已在NCBI登录的质粒序列... 目的通过对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JM45的质粒1(p JM45-1)耐药元件分析,从基因组水平研究其泛耐药的遗传学基础。方法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 JM45-1质粒的耐药元件,并与已在NCBI登录的质粒序列作聚类分析(Fast Minimum Evolutin法)。结果 p JM45-1质粒大小为317 156 bp,功能注释分析发现该质粒为可接合转移质粒,携带了抗菌药物耐药编码基因、重金属离子耐受编码基因、毒素编码基因和转座子以及插入序列等83个耐药相关编码基因。p JM45-1质粒与耐药质粒R100(登录号:AP000342.1)的全长94 281个序列中的45 995个序列有99%相同;与接合性质粒F质粒(登录号:AP001918.1)的全长99 159个序列中的8322个序列有87%相同。p JM45-1质粒与源自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在同一簇(cluster),与源自其他肠杆菌的质粒不在一个簇。结论肺炎克雷伯菌JM45 p JM45-1质粒携带大量耐药元件,是该菌株进化为泛耐药的主要原因。p JM45-1是可接合转移质粒,可将耐药基因在细菌间进行水平转移,造成耐药菌的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质粒 泛耐药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编码基因 重金属离子 转座子 插入序列
原文传递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野生型大麻和栽培型大麻的多态性SNP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璇 郭蓉 +6 位作者 王璐 柳延虎 郭孟璧 许艳萍 郭鸿彦 杨明 张庆滢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3-897,共5页
为揭示中国野生型大麻和栽培型大麻基因组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一种野生型大麻(ym606)和一种栽培型大麻(ym224-B)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测序深度10×,通过与参考基因组(Cansat3_genome)进行比对,共检测到2 264 ... 为揭示中国野生型大麻和栽培型大麻基因组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一种野生型大麻(ym606)和一种栽培型大麻(ym224-B)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测序深度10×,通过与参考基因组(Cansat3_genome)进行比对,共检测到2 264 15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ym606和ym224-B的杂合度分别为0.12%和0.11%,两个个体之间的二等位多态性SNP可分为aa×bb、lm×ll、nn×np和hk×hk等4类,其中aa×bb型标记有988 575个,占多态性SNP总数量的46.32%,lm×ll、nn×np和hk×hk分别占比25.17%、22.59%和5.71%。研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野生大麻和栽培大麻在基因组水平的差异,可为下一步构建野生型和栽培型大麻遗传分离群体及开发重要性状分子标记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重测序 大麻 野生型 栽培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46例22q1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心脏超声特征及临床表型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郝晓艳 刘晓伟 +4 位作者 张烨 韩建成 李烨 孙海瑞 何怡华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87-393,共7页
目的分析22q11.2微缺失综合征(22q11.2 microdeletion syndrome,22q11.2DS)胎儿心脏超声特征及临床表型,以提高对22q11.2D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研究北京市重... 目的分析22q11.2微缺失综合征(22q11.2 microdeletion syndrome,22q11.2DS)胎儿心脏超声特征及临床表型,以提高对22q11.2D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遗传数据库中有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及低覆盖度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的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822例,从中选择46例测序结果为22q11.2DS胎儿为病例组,分析其表型、胎儿心脏超声特征及遗传学来源结果;再从中选择测序结果为阴性的68例圆锥动脉干畸形(conotruncal defects,CTD)胎儿为对照组,比较2组胎儿的心轴大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22例中,46例胎儿22q11.2DS,其中遗传性22q11.2DS为23.3%(7/30)。CTD中22q11.DS检出率高于非CTD,分别为14.8%(45/305)和0.2%(1/517),χ2=74.253,P<0.001。病例组胎儿的心轴较对照组胎儿左偏[(61.7±15.3)°与(55.7±13.4)°,t=-3.843,P=0.001]。结论22q11.2DS表型以CTD常见,胎儿心脏超声提示CTD尤其同时合并心轴左偏时可疑诊22q11.2DS,并应行相应的产前遗传学检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EORGE综合征 全基因组测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原文传递
鼠伤寒沙门菌婴幼儿分离株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伟 胡豫杰 +5 位作者 徐进 彭子欣 张宏元 赵熙 许学斌 李凤琴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6年第5期567-575,共9页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鼠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关系,研究其耐药发生机制和毒力因子。方法利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的321株鼠伤寒沙门菌开展药物敏感性...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鼠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关系,研究其耐药发生机制和毒力因子。方法利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的321株鼠伤寒沙门菌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从中选择不同耐药表型的3株鼠伤寒沙门菌(S1:敏感;S2:TET耐药;S3:ESBLs阳性,10重耐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与抗生素抗性基因数据库(ARDB)和病原毒力因子数据库(VFDB)比对以及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核酸数据库人工检索,对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进行注释。结果 321株鼠伤寒沙门菌对IPM和MEM均敏感,对TET和AMP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4.4%(271/321)和83.8%(269/321),206株菌株显示为耐3类以上抗生素(64.2%,206/321),11株CIP-CTX耐药株均为ESBLs阳性(3.4%,11/321);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S1、S2和S3的全基因组大小依次为4 876 427、4 970 690、5 133 380 bp,预测编码基因数分别为4 825、4 936和5 082个,GC含量依次为52.18%、52.14%、51.87%;对S1、S2和S3基因组中18、20和32个耐药基因进行注释,除共有基因外,S2主要携带tet A和sul2基因,S3主要携带sul1/2/3、tetB、AAC(3)-IV、AAC(6')-I、ANT(2″)-I、ANT(3″)-I、aph A1、bla_(CTX-M-14)、bla_(OXA-1)、catB3、cml_e1和cml_e3基因。与阳性鼠伤寒沙门菌株LT2的gyr A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发现,S3 gyr A基因第87位密码子由GAC突变为AAC(Asp87→Asn);分别注释S1、S2和S3基因组的130、129和120个毒力基因,发现主要以三型分泌系统和粘附因子为主。结论 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样品中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现象严重;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一致,且存在多种毒力因子;为后续开展耐药基因传播机制和菌株致病性研究,评估其对人群的健康风险,防控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婴幼儿 鼠伤寒沙门菌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全基因组测序 食源性致病菌
原文传递
猪伪狂犬病病毒HeN1株全基因组测序及感染和毒力相关基因的变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叶超 赵款 +8 位作者 郭金潮 姜成刚 常晓博 王淑杰 王同云 彭金美 蔡雪辉 田志军 安同庆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81-584,共4页
2011年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免疫过Bartha-K61弱毒疫苗的猪场相继发生猪伪狂犬病(PRl疫情。为分析PR病毒(PRV)流行株的变异情况,本研究对其中一株PRVHeNl分离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对PRV感染相关基因(gB、gC、gD和gH)和毒力相关基... 2011年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免疫过Bartha-K61弱毒疫苗的猪场相继发生猪伪狂犬病(PRl疫情。为分析PR病毒(PRV)流行株的变异情况,本研究对其中一株PRVHeNl分离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对PRV感染相关基因(gB、gC、gD和gH)和毒力相关基因(TK、PK、RR1、RR2、gE和g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分离株之间的序列同源性很高(96.2%~100%),而与国外分离株的同源性较低(92.9%~99.7%);国内分离株与国外分离株在感染和毒力相关基因编码上存在氨基酸突变和插入/缺失特征;并且序列分析表明部分插入/缺失与微卫星序列重复单元数量的变化相关。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国内外分离株间具有显著的遗传差异,处于两个独立的遗传分支。此外,国内分离株相对于国外分离株在gC蛋白中存在7个连续氨基酸的插入(63AAASTPA69),该插入突变可以作为PRV国内外病毒株的分子特征。本研究为有效防制PR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全基因组测序 感染和毒力基因 变异
下载PDF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及其在木本植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海琳 尹佟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178,共7页
基因组序列是开展遗传研究重要的信息基础,随着测序技术飞速发展至第3代长片段测序方法,测序读长历经从几十到数万个碱基的提升,对进一步提升基因组组装的完整度以及准确性提供了极大的裨益。现已完成了大量植物种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其... 基因组序列是开展遗传研究重要的信息基础,随着测序技术飞速发展至第3代长片段测序方法,测序读长历经从几十到数万个碱基的提升,对进一步提升基因组组装的完整度以及准确性提供了极大的裨益。现已完成了大量植物种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其中木本植物有40多个,还有更多树种的全基因组测序正在进行之中。针对各类测序技术的基因组组装及后续分析,研究人员也开发了大量的生物信息学工具。笔者从测序技术、基因组装技术和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面,罗列了目前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木本植物,介绍了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适用于第3代数据基因组组装的生物学分析软件,为林木基因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全基因组测序 测序技术 基因组装技术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