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化学法合成单分散陶瓷超微粉体的基本原理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继光 孙旭东 +1 位作者 茹红强 郝士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3-336,共4页
通过综述分析超微粒子的形核与长大过程及团聚的成因,介绍了湿化学法合成单分散陶瓷超微粉体的基本原理;给出了粒径分布、颗粒形状和团聚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 湿化学法 单分散状态 形核 团聚 陶瓷 超微粉
下载PDF
液相沉积法制备氧化物薄膜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晓萍 于云 +1 位作者 胡行方 高濂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1-343,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湿化学成膜法-液相沉积法,对液相沉积法制备氧化物薄膜的原理、工艺流程及成膜的种类和性能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概述了其发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液相沉积 湿化学法 氧化物薄膜 制备
下载PDF
超细Sb_2O_3微粉的合成与阻燃特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尹荔松 周歧发 +2 位作者 唐新桂 林光明 张进修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8年第4期102-106,共5页
用3种不同的湿化学方法合成了超细Sb2O3粉末,XRD研究表明所制得的3种样品均为斜方晶系,并由谢乐公式算得3种样品的晶粒度,均为纳米级.用EDS测量了样品纯度,用SEM测量了样品的形貌,对样品的白度也进行了测量.用... 用3种不同的湿化学方法合成了超细Sb2O3粉末,XRD研究表明所制得的3种样品均为斜方晶系,并由谢乐公式算得3种样品的晶粒度,均为纳米级.用EDS测量了样品纯度,用SEM测量了样品的形貌,对样品的白度也进行了测量.用TG、DSC等热分析方法对Sb2O3的阻燃特性作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Sb2O3 阻燃
下载PDF
莫来石晶须的生长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旭东 《陶瓷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76-78,共3页
本研究采用湿化学法制备莫来石晶须,主要讨论了晶须生长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产生的AIF3和SIF4气相在莫来石晶核表面通过气—固化学反应形成高长径比莫来石晶须。
关键词 莫来石 晶须 生长机理 结构陶瓷 陶瓷 增韧
下载PDF
生化部分常规项目干湿化学检测结果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淼琛 李士军 +2 位作者 孙国华 姜凤全 周业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干湿化学分析仪对9项生化检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了解两检测系统的一致性,以及能否共用湿化学分析法参考区间。方法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文件,以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参比方法,美国强生VITROS 5... 目的干湿化学分析仪对9项生化检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了解两检测系统的一致性,以及能否共用湿化学分析法参考区间。方法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文件,以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参比方法,美国强生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为实验方法,对血糖、尿素氮、肌酐、尿酸、钾、钠、氯、钙、磷测定的结果进行方法学比对、相关性分析和偏倚评估,并判断偏倚是否可以接受。对临床不可接受的项目依据两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校正,并对校正后的结果再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临床可接受性评价。最后对各自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两种方法测定血糖、尿素氮、肌酐、尿酸、钾、钠、氯、钙、磷相关系数r2≥0.95,血糖、尿素氮、肌酐、尿酸、钾、钠、氯、钙医学决定水平的系统误差均小于允许偏差EA的1/2,磷医学决定水平的系统误差大于允许偏差EA的1/2,校正干化学仪参数后,磷相关系数r2≥0.95,磷医学决定水平的系统误差小于允许偏差EA的1/2。9项生化项目的参考区间验证均合格。结论两检测系统血糖、尿素氮、肌酐、尿酸、钾、钠、氯、钙有可比性,磷经校正后相关性良好,有可比性,经参考区间验证,可共用参比方法的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化学 湿化学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湿化学方法合成LiCo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蒋学先 贾喜君 何贵香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07年第5期34-36,76,共4页
文章就钴酸锂的湿化学合成方法络合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软溶胶-凝胶法、氧化还原溶胶-凝胶、喷雾干燥法等方法合成钴酸锂前驱物以及水热合成法直接合成钴酸锂进行综述,并对一种可以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湿化学方法进行预测。
关键词 钴酸锂 湿化学合成 钴酸锂前驱物 溶胶-凝胶法 水热合成法
下载PDF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high-quality W-Y2O3 composite powder precursor by ascertaining the synthesis mechanism behind the wet chemical method 被引量:8
7
作者 Zhi Dong Nan Liu +5 位作者 Weiqiang Hu Zongqing Ma Chong Li Chenxi Liu Qianying Guo Yongchang Liu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As an emerging preparation technology,wet chemical method has been employed widely to produce lots of alloy materials such as W and Mo based alloys,owing to its unique technical advantages.Ascertaining the synthesis m... As an emerging preparation technology,wet chemical method has been employed widely to produce lots of alloy materials such as W and Mo based alloys,owing to its unique technical advantages.Ascertaining the synthesis mechanism behind wet chemical method is indispensable for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highquality W-Y2 O3 composite powder precursor.The co-deposition mechanism of yttrium and tungsten component behind the wet chemical method of preparing yttrium-doped tungsten composite nanopowder was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work.A series of co-deposited composite powders fabricated under different acidity conditions were used as research targets for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surfac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n co-deposition efficiency.It was found that white tungstic acid has more W-OH bonds and much higher co-deposition efficiency with Y^3+ions than yellow tungstic acid.It is illustrated that the coordination reaction between W-OH bonds on tungstic acid particles and Y^3+ions brings the co-deposition of yttrium and tungsten component into being.Through displacing H^+ions in W-OH bonds,Y^3+ions can be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or incorporated into tungstic acid particles in form of ligand.Consequently,to control and regulate Y2 O3 content in powder precursor accurately,H^+ion concentration in wet chemical reaction should be in range of 0.55-2.82 mol L^-1 to obtain white tungstic acid.Besides,H^+ion concentration also has prominent effect on the grain size and morphology of reduced powder precursor.The optimal value should be around 1.58 mol L^-1,which can lead to minimum W grain size(about 17 nm) without bimodal structure.The chemical mechanism proposed in this work could produce great sense to preparation of high-quality precursor for sintering high-performance Y2 O3 dispersion strengthened W based alloys.Our work may also shed light on the approach to exploit analogous synthesis mechanism in other alloy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Y2O3 wet chemical method W-OH bond LIGAND CO-DEPOSITION mechanism
原文传递
氧化铬着色的随角异色颜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杜海燕 陈启荣 +2 位作者 孙家跃 许文才 马二军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31-835,共5页
采用具有干涉色的云母钛作为基质材料,以氧化铬膜着色,制备了随角异色功能颜料。用XRD、X-RiteMA86Ⅱ5角度分光光度计对产物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的基质材料对颜料随角异色效果的影响,分析比较了黑白两种不同背底对颜料的明度和变化... 采用具有干涉色的云母钛作为基质材料,以氧化铬膜着色,制备了随角异色功能颜料。用XRD、X-RiteMA86Ⅱ5角度分光光度计对产物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的基质材料对颜料随角异色效果的影响,分析比较了黑白两种不同背底对颜料的明度和变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基质材料的干涉色可以制得不同变色效果的随角异色颜料,颜料在黑色背底上的明度值变化范围较大,颜料的变色效果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角异色 颜料 氧化铬 湿化学法
原文传递
湿化学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宋然然 隋万美 《陶瓷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86-192,共7页
最新发展的纳米材料技术赋予了传统结构陶瓷许多优异性能,湿化学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末是对传统氧化铝陶瓷进行纳米化技术改性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湿化学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末工艺方法的最新进展,如溶胶-凝胶法,沉淀法,水热法和... 最新发展的纳米材料技术赋予了传统结构陶瓷许多优异性能,湿化学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末是对传统氧化铝陶瓷进行纳米化技术改性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湿化学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末工艺方法的最新进展,如溶胶-凝胶法,沉淀法,水热法和乳浊液法等,对纳米氧化铝粉末制备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 铝粉 湿化学法 制备 粉末工艺 结构陶瓷 改性 纳米材料技术 纳米化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氧化锑/高岭土复合阻燃微粉的湿化学反应动力学及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尹荔松 黄钢明 +1 位作者 周歧发 张进修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9-43,共5页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了氧化锑 /高岭土复合阻燃微粉 ,用热重 (TG)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对其阻燃特性进行了分析 ,用SEM分析了粒子形貌 ,激光光散射粒度分布仪分析了粒子的分布情况 .热分析结果表明 ,与球磨法相比 ,湿化学法制备的样品的...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了氧化锑 /高岭土复合阻燃微粉 ,用热重 (TG)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对其阻燃特性进行了分析 ,用SEM分析了粒子形貌 ,激光光散射粒度分布仪分析了粒子的分布情况 .热分析结果表明 ,与球磨法相比 ,湿化学法制备的样品的失重量大 ,失重温度范围广 ,放热峰范围广 .化学法制备复合微粉的反应活化能与球磨法相差不大 .SEM分析及粒度分析表明 :复合微粉大多处于 0 .2 0 μm以下 ,化学法制备的样品中以锑白粉占为主 ,高岭土附在锑白粉表面 ,充分与锑白粉发生物理、化学作用 .同时发现 ,样品经6 0 0℃热处理 2h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氧化锑 高岭土 复合阻燃剂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湿化学法合成钙钛矿结构中温电解质La_(0.8)Sr_(0.2)Ga_(0.85)Mg_(0.15)O_(3-δ)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德 丛立功 +2 位作者 贺强 裴力 贺天民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8-242,共5页
以尿素 硝酸盐为前驱体合成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中温电解质La0.8Sr0.2Ga0.85Mg0.15O3-δ(LSGM)。用DTA TG和XRD分析了样品中钙钛矿相的形成过程。用热膨胀仪确定了LSGM的烧结温度及热膨胀系数。用交流阻抗谱研究了所获得LSGM样品的电学... 以尿素 硝酸盐为前驱体合成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中温电解质La0.8Sr0.2Ga0.85Mg0.15O3-δ(LSGM)。用DTA TG和XRD分析了样品中钙钛矿相的形成过程。用热膨胀仪确定了LSGM的烧结温度及热膨胀系数。用交流阻抗谱研究了所获得LSGM样品的电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用尿素 硝酸盐合成LSGM的成相温度为1300,1500℃烧结6h可获得单相的LSGM样品。用尿素 硝酸盐合成LSGM样品的烧成温度为1485℃,明显低于固相法合成LSGM的烧成温度。1500℃烧结6h的LSGM样品在850℃时的电导率为5×10-2S·cm-1,高于同温下钇稳定化氧化锆(YSZ)样品的电导率,表明LSGM更适合做中温SOFC的电解质材料。在30~1000℃的温度范围内,LSGM的膨胀系数为12.8×1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材料 掺杂镓酸镧 湿化学法 中温固体电解质 电导率 膨胀系数 稀土
下载PDF
CuO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逯亚飞 王成 +4 位作者 叶明富 许立信 孔祥荣 万梅秀 诸荣孙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884-1890,共7页
CuO是一种重要的p型半导体材料,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超导材料、催化剂、磁存储材料、气体传感器、生物医学和锂离子电池等领域。各种形貌的CuO纳米材料,如纳米线、纳米棒、纳米带、纳米花等,已经通过铜的热氧化法、水热合成法和湿化学法... CuO是一种重要的p型半导体材料,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超导材料、催化剂、磁存储材料、气体传感器、生物医学和锂离子电池等领域。各种形貌的CuO纳米材料,如纳米线、纳米棒、纳米带、纳米花等,已经通过铜的热氧化法、水热合成法和湿化学法等制备出来。CuO纳米材料因其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目前制备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O 热氧化法 水热法 湿化学法 应用
下载PDF
湿化学法合成先驱体制备氮化硼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荣华 丘泰 +1 位作者 沈春英 李晓云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0-22,共3页
以硼酸和三聚氰胺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法合成先驱体,在氮气气氛中制备出氮化硼(BN)纤维.用中和滴定法、红外吸收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合成的先驱体及制得的BN纤维的氮含量、形貌及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温度1,70... 以硼酸和三聚氰胺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法合成先驱体,在氮气气氛中制备出氮化硼(BN)纤维.用中和滴定法、红外吸收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合成的先驱体及制得的BN纤维的氮含量、形貌及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温度1,700℃,保温时间3 h,氮气流量2 L/min时制得的BN纤维的氮含量为53.46%,达到理论值的95%.先驱体分子中存在B-N、N-H、C-O-C、-(B-N)-结构单元.用扫描电镜观察制得的BN纤维直径为2~10 μm,长径比为4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硼酸 三聚氰胺 先驱体 氮化硼纤维
下载PDF
干、湿化学法检测常规急诊项目的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黎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比较临床急诊项目干化学和湿化学的检测结果。方法:收集100例无溶血、无脂血的标本,分别在OLYMPUS-AU2700和强生VITROS-350生化分析仪测定钾(K+)、钠(Na+)、氯(Cl-)、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血糖(Glu)、淀粉酶(Amy)、... 目的:比较临床急诊项目干化学和湿化学的检测结果。方法:收集100例无溶血、无脂血的标本,分别在OLYMPUS-AU2700和强生VITROS-350生化分析仪测定钾(K+)、钠(Na+)、氯(Cl-)、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血糖(Glu)、淀粉酶(Amy)、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结果:K+,Na+,Cl-,Bun,UA,CK,Glu用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r,Amy,AST,LDH结果比较,两种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些生化项目的检测结果在两种分析方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保证其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定期对不同分析仪的结果进行比对和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化学 湿化学 急诊生化检测
下载PDF
Hf含量对湿化学法制备超细W-Y_(2)O_(3)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祯 颜硕 +2 位作者 罗来马 昝祥 吴玉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8,共14页
本文在现有W-Y_(2)O_(3)材料基础上,引入微量Hf4+掺杂入Y_(2)O_(3),调节Y_(2)O_(3)与W晶粒之间的界面关系,从而改善W基材料的综合性能。通过改变Y与Hf元素的掺杂比例,获得纳米级W基复合粉体,在氢气气氛下常规烧结制备W-Y_(2)(Hf)O_(3)... 本文在现有W-Y_(2)O_(3)材料基础上,引入微量Hf4+掺杂入Y_(2)O_(3),调节Y_(2)O_(3)与W晶粒之间的界面关系,从而改善W基材料的综合性能。通过改变Y与Hf元素的掺杂比例,获得纳米级W基复合粉体,在氢气气氛下常规烧结制备W-Y_(2)(Hf)O_(3)复合材料。采用SEM、TEM等表征手段对W-Y_(2)(Hf)O_(3)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研究Y与Hf元素在材料中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掺杂Hf元素有利于后续氢气还原,在第二相掺杂量不变条件下,当Hf含量增加时,所获得的粉体粒径减小,W-3Y-7Hf的粒径约为100 nm,明显小于传统制备的W-Y_(2)O_(3)粉体。烧结后的块体晶粒尺寸细化,显微硬度和相对密度随之增大,成分为W-3Y-7Hf烧结块体显微硬度最高,为513.7HV_(0.2),致密度为97.6%。在钨基材料中同时添加Y与Hf元素会在钨晶粒的晶界与晶内处形成复合第二相氧化物Y_(2)Hf_(2)O_(7)颗粒,尺寸更小,弥散强化作用更强;其中,W-3Y-7Hf中第二相氧化物颗粒尺寸仅为200 nm左右,与钨晶界产生良好的界面结合关系,形成半共格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钨基复合粉体 湿化学法 弥散强化 复合第二相氧化物
下载PDF
氟化物对莫来石晶须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旭东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3期42-45,共4页
本文采用湿化学法制备莫来石晶须,主要讨论了氟化物对晶须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2O3-SiO2混合料置于熔点高且能在高温下产生气相的氟化物中可获得性能良好的莫来石晶须;混合料与氟化物的最佳比例为1:15~2。
关键词 莫来石晶须 湿化学法 氟化物 合成 陶瓷材料
下载PDF
几种现代元素组成分析技术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方涛 吴隽 +3 位作者 吴军明 郁永彬 江夏 梁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6,共6页
古陶瓷的元素组成能很好的反应陶瓷的种类、产地以及烧制工艺等信息,是古陶瓷科技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元素组成分析技术不断面世,然而,每种分析技术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何针对古陶瓷... 古陶瓷的元素组成能很好的反应陶瓷的种类、产地以及烧制工艺等信息,是古陶瓷科技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元素组成分析技术不断面世,然而,每种分析技术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何针对古陶瓷样品的自身特点和具体的研究目标,正确选择和应用相应的元素组成分析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比较分析XRFI、CP-AES、湿化学方法在不同类型古陶瓷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总结得出了不同特点古陶瓷样品所适宜的测试技术和方法,为古陶瓷科技研究获取更为准确和丰富的元素组成信息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陶瓷 XRFI CP-AES 湿化学
下载PDF
釉质防护涂层的湿化学法制备及劣化性能
18
作者 卜锦超 唐中华 +2 位作者 徐凯 何财兵 王敏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79,共5页
防护涂层是提升室外工程结构耐久性的重要保障。本工作采用湿化学法在还原性气氛中制备出釉质涂层,并通过XRD、FTIR、SEM、EDS等表征手段对涂层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测试涂层在冻融循环、氙灯和紫外辐照前后的形貌结... 防护涂层是提升室外工程结构耐久性的重要保障。本工作采用湿化学法在还原性气氛中制备出釉质涂层,并通过XRD、FTIR、SEM、EDS等表征手段对涂层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测试涂层在冻融循环、氙灯和紫外辐照前后的形貌结构演变、铅笔硬度、附着力、光泽度及厚度变化。结果表明:涂层的微观结构为有机硅-无机硅复合网络体系,其他无机相通过有机基团及分子间的配位键共同形成致密化交联。无机相中,微细Ti和TiO_(2)粉在还原气氛中会通过高能机械化学反应生成TiO,TiO拥有较高的抗侵蚀能力。NaAlO_(2)和Al 2O 3容易包覆在未参加反应的TiO_(2)表面,屏蔽TiO_(2)光催化活性对自身耐候性劣化的影响。因此,釉质涂层耐久性优异,在冻融循环和氙灯辐照前后表面宏观/微观形貌、色泽、光泽度、铅笔硬度及附着力基本不变。釉质涂层的铅笔硬度为8H,附着力为1级,60°角光泽度为64.5GU,紫外辐照失光率为1.7%。所有劣化过程中,紫外辐照会削弱涂层的附着力,提升铅笔硬度,且减薄明显。这是由于紫外光子能量高,能促使活性的SiO_(2)发生交联反应生成有机硅,使涂层内部结构更加致密,并能断键产生CH_(2)基团,从而削弱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本研究可为室外工程结构表面防护涂层的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涂层 有机硅-无机硅复合 湿化学法 劣化性能
下载PDF
Al_2O_3纳米粉的湿化学法制备及其形貌控制工艺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志国 吕红金 彭天右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5-640,共6页
以Al2(SO4)3.18H2O和NH3.H2O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沉淀法制备了-γAl2O3纳米粉,探讨了制备条件和后处理工艺对粉体形貌、粒径分布和团聚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Al3+浓度为0.8 mol.L-1,氨水pH值为12.0时,可获得粒径为10 nm左右的-γAl2O3纳米... 以Al2(SO4)3.18H2O和NH3.H2O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沉淀法制备了-γAl2O3纳米粉,探讨了制备条件和后处理工艺对粉体形貌、粒径分布和团聚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Al3+浓度为0.8 mol.L-1,氨水pH值为12.0时,可获得粒径为10 nm左右的-γAl2O3纳米粉;聚乙二醇2000可以促使粉体的粒径分布均匀化和抑制颗粒间团聚体的形成;以正丁醇和正己醇的混合溶剂进行异相共沸蒸馏能有效脱除水份和减小干燥过程中的毛细管力,从而获得疏松的前驱体,经900℃煅烧后即得到粒径分布较窄、基本无硬团聚的-γAl2O3纳米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 湿化学法 异相共沸蒸馏 团聚体
原文传递
HCS@TiO_(2)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染料降解性能
20
作者 乔瑞泽 侯斌 +2 位作者 林杰 汪德昭 高晓红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4-2545,共12页
为了获得性能更加优异的光催化材料,本文通过简单的湿化学法制备了空心碳球(HCS)@TiO_(2)光催化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形貌与结构的表征结果显示,TiO_(2)纳米颗粒均匀地锚定在HCS表面,形成亲水性强、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优异的... 为了获得性能更加优异的光催化材料,本文通过简单的湿化学法制备了空心碳球(HCS)@TiO_(2)光催化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形貌与结构的表征结果显示,TiO_(2)纳米颗粒均匀地锚定在HCS表面,形成亲水性强、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优异的球形复合材料,HCS@TiO_(2)复合材料中TiO2的质量分数为80wt%;光电化学性质分析表明HCS@TiO_(2)复合材料禁带宽度更小,光响应范围更大,光生电子还原能力更强。在模拟太阳光下,以活性红195(RR195)为实验对象,测试制备的HCS@TiO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染料的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HCS@TiO_(2)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更高,光催化活性优异,在120 min内染料降解率为95.36%,5次循环后仍高达93.34%,稳定性高,且易于回收。同时结合自由基捕获实验及电子顺磁共振光谱,对HCS@TiO_(2)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机制进行了探究,证实了·O_(2)^(-)在光催化反应体系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二氧化钛 空心碳球 光催化 复合材料 降解 活性红195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