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拓宽思路,科学评价水资源量——以渭河流域蓝水绿水资源量评价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徐宗学 左德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6,49,共6页
对蓝水和绿水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水文模型法是同时评价蓝水和绿水资源量时空变化特征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渭河流域为例,构建了渭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并采用SUFI-2算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 对蓝水和绿水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水文模型法是同时评价蓝水和绿水资源量时空变化特征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渭河流域为例,构建了渭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并采用SUFI-2算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参数率定、模型验证以及不确定性分析。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分别在水文响应单元、控制流域以及城市/地区尺度上对渭河流域近50年来的蓝水资源量、绿水流和绿水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西北干旱缺水地区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以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水 绿水 水资源 SWAT 渭河
下载PDF
梯级水库对南渡江干流底栖动物丰枯水期沿程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栋 张博曦 +2 位作者 及春宁 王旭涛 李龙兵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0-66,84,共8页
为探讨梯级水库影响下河流底栖动物种群在河流丰枯水期的沿程变化规律,通过对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月)采样处理和计量鉴定,对我国大型热带河流——海南南渡江干流的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丰度、多样性、均匀度在丰枯水期的沿程变化进行了... 为探讨梯级水库影响下河流底栖动物种群在河流丰枯水期的沿程变化规律,通过对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月)采样处理和计量鉴定,对我国大型热带河流——海南南渡江干流的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丰度、多样性、均匀度在丰枯水期的沿程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丰枯水期共检测出底栖动物2门4纲22种,各物种丰度在0~236个/m^2之间,生物量在0.27~31.5g/m^2之间;底栖动物种群结构沿程变化受梯级水库建设影响较大;丰、枯水量变化对底栖动物群落影响显著,受枯水期水库蓄水大幅度改变水流连通性影响,枯水期底栖动物种类沿程变化幅度大于丰水期;与温带河流不同,南渡江干流大多数底栖动物种类在冬季仍能较好繁殖,枯水期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大于丰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梯级水库 丰水期 枯水期 丰度 生物量 沿程变化 南渡江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dry-wet abrupt alternation event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ENSO 被引量:6
3
作者 闪丽洁 张利平 +3 位作者 宋霁云 张艳军 佘敦先 夏军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8期1039-1058,共20页
During recent decades, more frequent flood-drought alternations have been seen in China as a resul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which have sig- nificant implications on water and food secu... During recent decades, more frequent flood-drought alternations have been seen in China as a resul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which have sig- nificant implications on water and food security. To better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drought alternations, we proposed a modified dry-wet abrupt alternation index (DWAAI) and applied the new metho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YRB-ML) to analyze the long-term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dry-wet abrupt alterna- tion (DWAA) events based o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s at 75 rainfall stations in summer from 1960 to 2015. We found that the DWAA events have been spreading in the study area with higher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since 1960. In particular, the DWAA events mainly occurred in May and June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YRB-ML, including Hanjiang River Bas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RB, north of Dongting Lake and northwest of Poyang Lake. In addition, we also analyzed the impact of El Nifio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on DWAA events in the YRB-M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round 41.04% of DWAA events occurred during the declining stages of La Nifia or within the subsequent 8 months after La Nina, which implies that La Nina events could be predictive signals of DWAA events. Besides,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have been found between the modified DWAAI values of all the rainfall stations and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Nino3.4 region within the 6 months prior to the DWAA events, particularly for the Poyang Lake watershed and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RB. This study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on the flood and drought control an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YRB-ML under the challenge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wet abrupt alternatio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spatio-temporalcharacteristics La Nina
原文传递
锡林河中游放牧的和被围封的湿草甸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寇欣 刘华民 +6 位作者 王奇 于晓雯 梁存柱 刘东伟 卓义 温璐 王立新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6-634,共9页
在锡林河中游河滨带放牧的和被围封的湿草甸中,于2016年7月31和8月1日,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塔头和塔间0~100 cm深度土壤的理化指标,研究其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牧的湿草甸中,塔头和塔间的土壤容重分别为0.54~1.67 g/cm^3和0.54~... 在锡林河中游河滨带放牧的和被围封的湿草甸中,于2016年7月31和8月1日,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塔头和塔间0~100 cm深度土壤的理化指标,研究其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牧的湿草甸中,塔头和塔间的土壤容重分别为0.54~1.67 g/cm^3和0.54~1.79 g/cm^3,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塔头和塔间土壤含水率分别为0.57%~0.17%和0.53%~0.17%,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逐渐减小,塔头土壤中的全氮、全磷、全钾、总有机碳、Fe、Mn和盐基离子含量分别为11.80 g/kg、2.03 g/kg、103.49 g/kg、130.07 g/kg、88.37g/kg、1.05 g/kg和41.42 cmol/kg,都大于其在塔间土壤中的含量,塔间土壤中的分别为8.67 g/kg、1.58 g/kg、100.45 g/kg、107.98 g/kg、74.39 g/kg、0.89 g/kg和30.64 cmol/kg;在被围封的湿草甸中,塔头和塔间的土壤容重分别为0.41~0.83 g/cm^3和0.39~1.46 g/cm^3,土壤含水率分别为0.34%~0.62%和0.20%~0.64%,塔间土壤中的全氮、全磷、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0.93 g/kg、4.44 g/kg和260.01 g/kg,都大于其在塔头土壤中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围封 湿草甸 土壤理化性质 锡林河
原文传递
赣江流域水生植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黄莉 刘以珍 +3 位作者 雷平 邹峥嵘 余潮 葛刚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0-604,共5页
选取赣江流域21个国家或省控水质监测断面,于赣江枯水期(11月)和丰水期(4月)进行水生植被样方调查,共发现水生植物22科46种,其中挺水植物30种,沉水植物10种,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各3种,这些水生植物在赣江流域组成28种群丛,10种群系。对... 选取赣江流域21个国家或省控水质监测断面,于赣江枯水期(11月)和丰水期(4月)进行水生植被样方调查,共发现水生植物22科46种,其中挺水植物30种,沉水植物10种,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各3种,这些水生植物在赣江流域组成28种群丛,10种群系。对枯水期和丰水期赣江流域上、中、下游水生植物的覆盖度、生物量和多样性(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了比较,发现枯水期水生植物的覆盖度和多样性明显小于丰水期,赣江流域中游水生植物的覆盖度和多样性明显大于上游和下游,特别是下游。我们认为,流速、水位、基底状况、人为干扰可能是影响赣江水生植被生长和分布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水期 丰水期 赣江流域 水生植物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雪坑δ^18O剖面特征与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亚举 张明军 +2 位作者 李忠勤 王圣杰 王飞腾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0-956,共7页
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采集了16组雪坑样品。利用雪坑中δ18O资料,分析干季和湿季冰川雪坑δ18O剖面特征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δ18 O变化主要集中在雪坑上部,在距底部附加冰130 cm以下变化不大,且... 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采集了16组雪坑样品。利用雪坑中δ18O资料,分析干季和湿季冰川雪坑δ18O剖面特征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δ18 O变化主要集中在雪坑上部,在距底部附加冰130 cm以下变化不大,且维持在较高值。其中,干季雪层剖面上部基本反映了积累期温度的变化,湿季不同雪层之间的同位素差异变小,峰值削弱,反映了同位素分馏在干湿季的不同作用,体现了同位素后沉积作用的富集与均质化效应的季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雪坑 氧同位素 干季 湿季 气候 1号冰川 乌鲁木齐河
原文传递
九龙江流域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被引量:68
7
作者 陈能汪 洪华生 张珞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6,共9页
通过2004~2005年对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九龙江流域及周边共17个站点的实地观测,运用GIS技术定量揭示了大气氮湿沉降强度和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氮稳定同位素分析雨水硝态氮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①17个站点雨水总氮平均浓度为(2.20±1.... 通过2004~2005年对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九龙江流域及周边共17个站点的实地观测,运用GIS技术定量揭示了大气氮湿沉降强度和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氮稳定同位素分析雨水硝态氮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①17个站点雨水总氮平均浓度为(2.20±1.69)^(3.26±1.37)mg.L-1(以N计,下同),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氮分别占39%、25%和36%;②雨水氮浓度随降雨强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旱季浓度明显大于雨季,降水对大气具有清洗作用;③低δ15N值表明雨水硝态氮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化石燃料燃烧和化肥施用;④九龙江流域大气氮湿沉降量平均9.9 kg.hm-2,春夏2季约占全年的91%,大气氮湿沉降占沉降总量的66%,揭示了该地区1∶2的大气氮干湿沉降结构.大气氮湿沉降时空差异与降雨量和氮的排放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 湿沉降 时空分布 九龙江流域
下载PDF
长江口地区大气湿沉降中营养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国森 陈洪涛 +1 位作者 张经 刘素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107-1111,共5页
为了解大气湿沉降对于赤潮发生的影响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4月在嵊泗群岛采集了 6 4个雨水样品 ,并分析了其中的N、P、Si等营养盐的浓度 .结果表明 ,营养盐月平均浓度之间相差较大 ,与风向即不同的污染物来源和降水量等因素有... 为了解大气湿沉降对于赤潮发生的影响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4月在嵊泗群岛采集了 6 4个雨水样品 ,并分析了其中的N、P、Si等营养盐的浓度 .结果表明 ,营养盐月平均浓度之间相差较大 ,与风向即不同的污染物来源和降水量等因素有关 ;营养盐季节通量分布不均 ,季节性明显 ,除冬季外 ,其他 3个季节均能成为赤潮的诱发因子 ;NO3 - N、NH4+ N、NO2 - N、PO43 - P和SiO3 2 - Si的年均浓度依次为 2 0 .2 3、30 .14、0 .11、0 .0 4 5和 3.4 3μmol·L-1,年通量分别为 2 .6 7× 10 8、3.98× 10 8、0 .0 14× 10 8、0 .0 0 5 9× 10 8和0 .4 5× 10 8mol,与河流输入量相比 ,湿沉降对营养盐的年输入量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沉降 赤潮 长江口 营养盐
下载PDF
漫溃堤洪水联算全二维水动力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42
9
作者 苑希民 田福昌 王丽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应对河道洪峰流量增大和漫溃堤长历时相伴发生的洪灾现象,借鉴全二维气相色谱理论提出全二维水动力模型概念,建立了模拟河道和灌区洪水演进的漫溃堤洪水联算全二维水动力模型,并采用Roe格式的近似Riemann解对界面通量进行数值求解。... 为应对河道洪峰流量增大和漫溃堤长历时相伴发生的洪灾现象,借鉴全二维气相色谱理论提出全二维水动力模型概念,建立了模拟河道和灌区洪水演进的漫溃堤洪水联算全二维水动力模型,并采用Roe格式的近似Riemann解对界面通量进行数值求解。模型内通过漫溃堤堰流公式成功实现河道与灌区的耦联,考虑溃口展宽变化,加密处理河道网格,采用热启动与干湿水深理论对模型进行优化,并利用加大糙率法对村庄较为密集的地形进行优化处理,尽可能反应地面真实情况。将该模型应用于黄河宁蒙段河道与左右岸灌区的漫溃堤洪水演进模拟,计算结果合理可靠,流场分布均匀光滑,初步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及可靠性,研究成果对河道溃决洪水的精细仿真模拟和该地区洪水风险分析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 漫溃堤洪水联算 热启动 干湿水深 糙率分区 宁蒙黄河段
下载PDF
泥沙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新课题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兆印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5-255,共11页
根据国内外近年来泥沙运动研究的动向和资料积累,本文探讨了未来泥沙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新课题,包括河道运动动力学、河床形态与泥沙输移的关系、非恒定流河床冲刷率、湿地泥沙生态学模拟、河口萎缩和海流输沙、全球产沙和泥沙概... 根据国内外近年来泥沙运动研究的动向和资料积累,本文探讨了未来泥沙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新课题,包括河道运动动力学、河床形态与泥沙输移的关系、非恒定流河床冲刷率、湿地泥沙生态学模拟、河口萎缩和海流输沙、全球产沙和泥沙概算、泥沙造陆、河流自净、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黄河人造高含沙水流输沙入海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研究 发展趋势 可口泥沙 人工智能
下载PDF
珠江口横门大气氮、磷干湿沉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樊敏玲 王雪梅 +2 位作者 王茜 林文实 金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6,共6页
通过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中山横门的大气沉降采样分析,初步探讨了珠江口大气氮、磷干湿沉降的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氮(TN)、总磷(TP)降雨量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0.82、0.52、2.14、0.039mg... 通过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中山横门的大气沉降采样分析,初步探讨了珠江口大气氮、磷干湿沉降的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氮(TN)、总磷(TP)降雨量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0.82、0.52、2.14、0.039mg·L-1,干湿总沉降通量分别为1.584、1.142、4.295和0.055g.m-2.a-1。NH4+-N、NO3--N和TN干、湿沉降通量相当,而TP以湿沉降为主。TN大气沉降通量春、夏、秋三季相当,均明显高于冬季,TP则以夏季最大,秋季次之,而冬季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沉降 湿沉降 营养盐 沉降通量 珠江口
下载PDF
1960—2009年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及极端干湿事件演变特征 被引量:31
12
作者 周俊菊 石培基 师玮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利用石羊河流域4个气象站1960—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应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特点。结果表明:①1960—2009年气温、降水及湿润指数均在波动中呈较明显的增加趋势,气温、降水和湿润指数变化... 利用石羊河流域4个气象站1960—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应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特点。结果表明:①1960—2009年气温、降水及湿润指数均在波动中呈较明显的增加趋势,气温、降水和湿润指数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338℃/10 a、4.791 mm/10 a和0.006/10 a,1960年代—2000年代石羊河流域经历了相对冷干—冷湿—暖湿3个阶段,暖湿化趋势明显;②冬季是暖湿化趋势最明显的季节,其次是秋季;③从上游向中下游多年平均湿润指数逐渐减少,湿润指数离散程度由小变大,湿润化速度由快变慢,而增温速度大体上存在逐渐增加的趋势;④1960—2009年石羊河流域极端干旱事件频率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极端湿润事件频率却在波动中呈增加趋势,1960年代和1970年代是石羊河流域极端干旱事件持续频发的年代,上中下游不同地区极端干湿事件持续频发的时间存在差异。降水和风速是影响极端干湿事件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石羊河流域干旱的气候环境有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模型 湿润指数 气候变化 极端干湿事件 石羊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演变事实及其成因探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林 李凤霞 +1 位作者 朱西德 张海东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663,共8页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气象台站1962—2005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冷暖干湿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规律,探讨了其变化成因。研究表明:近44a来三江源地区气温等级由冷向暖转变,极端高温事件频繁发生,而极端低温事件则逐年减少,致使气...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气象台站1962—2005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冷暖干湿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规律,探讨了其变化成因。研究表明:近44a来三江源地区气温等级由冷向暖转变,极端高温事件频繁发生,而极端低温事件则逐年减少,致使气温不断向着更高的均值状态持续增暖;尽管降水量干湿变化不甚显著,但降水的极端状况即严重干旱或暴雨事件均呈减少趋势,降水量的变化趋于稳定,降水变率减小;地形对极端气温、降水事件频次变幅的空间分布均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且对后者的影响更为显著;高原季风、厄尔尼诺事件及高原积雪等因子的年际振荡是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次波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冷暖 干湿 三江源
下载PDF
珠江口大气氮磷干湿沉降通量及其污染特征 被引量:23
14
作者 陈中颖 李开明 +1 位作者 林文实 刘爱萍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3-57,共5页
为准确核定入海污染负荷和系统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观测了珠江口地区大气氮磷的干湿沉降通量,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异规律、化学组成特征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珠江口地区大气总氮和总磷的平均月沉降通量分别约为299.00、4.12kg... 为准确核定入海污染负荷和系统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观测了珠江口地区大气氮磷的干湿沉降通量,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异规律、化学组成特征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珠江口地区大气总氮和总磷的平均月沉降通量分别约为299.00、4.12kg/km2,其中湿沉降通量占总沉降通量的60%以上。干沉降和湿沉降通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异规律,前者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受农业活动氮磷挥发的影响,而后者与年内降雨量分布以及季风作用下降雨云团来源的关系更为密切;沉降负荷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与不同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特点相一致。由于不同污染来源和季风气候的影响,氮沉降化学组成的季节差异特征也较为明显,氨氮在秋冬季沉降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春夏季,而有机氮则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沉降 干湿沉降 珠江口
下载PDF
Wet and dry deposition fluxes of heavy metals in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China):Characteristics,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被引量:21
15
作者 Lyumeng Ye Minjuan Huang +6 位作者 Buqing Zhong Xuemei Wang Qiulan Tu Haoran Sun Chao Wang Luolin Wu Ming C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06-123,共18页
The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heavy metals poses serious risks to the ecological system and human health. To advance our knowledge of atmospheric dry/wet heavy metal deposition in the PRD region, monthly fluxes were e... The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heavy metals poses serious risks to the ecological system and human health. To advance our knowledge of atmospheric dry/wet heavy metal deposition in the PRD region, monthly fluxes were examined based on soluble/insoluble fractions of five heavy metal elements(Cu, Pb, Cd, Cr and Zn) i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at Guangzhou(urban) and Dinghushan(suburban) sites. The ratios of wet/dry deposition fluxes indicated that heavy metal deposition was governed by wet deposition rather than dry deposition in the PRD region. Affected by the shifting of the Asian monsoon, wet deposition fluxes exhibited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 between summer monsoon seasons(April to September) and winter monsoon seasons(October to February) in this region. Cd was classified as an extremely strong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based on solubility and the Hakanson ecological risk index. Source contributions to wet deposition were calculated by PMF, suggesting that dust, biomass burning, industries,vehicles, long-range transport and marine aerosol sources in Guangzhou, and Zn fertilizers,marine aerosol sources, agriculture, incense burning, biomass burning, vehicles and the ceramics industry in Dinghushan, were the potential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dry/wet deposition Heavy metals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Sources apportionment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原文传递
大气湿沉降对营养盐向长江口输入及水域富营养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赵卫红 王江涛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8-210,216,共4页
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大气湿沉降对营养盐向长江口输入及其富营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口区降水中无机氮浓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呈增长的趋势,到90年代后期又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水平。长江口湿沉降的营养盐年输入通... 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大气湿沉降对营养盐向长江口输入及其富营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口区降水中无机氮浓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呈增长的趋势,到90年代后期又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水平。长江口湿沉降的营养盐年输入通量远小于河流,但短期输入通量很大。降水过程本身可形成很重要的非点源污染,加速水域短期富营养化。此外降水会改变表层的营养盐结构、盐度、pH等,进而影响到水域生物的群落结构。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增加,暴雨出现日数增多,降水对河口水域富营养化的短期效应更加突出,应引起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沉降 长江口 营养盐 富营养化
下载PDF
2013年长江丰水期河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亚男 甘义群 +3 位作者 李小倩 刘运德 于凯 张彬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5-654,共10页
为掌握长江河水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笔者运用Gibbs图、多种离子比例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了长江流域丰水期河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丰水期河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河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型... 为掌握长江河水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笔者运用Gibbs图、多种离子比例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了长江流域丰水期河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丰水期河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河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型,化学成分主要受流域内广泛分布的碳酸盐岩等岩石风化作用控制;河水p H值、浓度沿长江径流方向降低,、Ca2+浓度沿长江径流方向升高。2013年丰水期,长江河水化学组成特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易溶盐岩溶解和人类活动(贡献率40%),其次为川贵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酸雨沉降以及人为酸性废水排放促进了流域内石灰岩和富含碳酸盐的三叠系砂页岩溶解(贡献率20%),最后为硅酸盐矿物及其风化产物的溶解(贡献率19%)。为了解长江河水水质状况及其演变趋势,合理评价长江流域水资源提供很好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组成特征 控制因素 丰水期 长江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Tennant法的小清河生态基流计算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裕恒 曹升乐 +2 位作者 刘阳 李晶莹 刘春彤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5期97-101,共5页
为拓宽Tennant法的适应性,针对北方地区部分河流丰枯期径流差异大的特点,提出了在一般用水期(11-次年3月)生态基流的确定方法;同时,为满足鱼类生存繁衍要求,确定了鱼类产育期(4-10月)所需的逐月最低流速,选取最低流速所对应的流量与传统... 为拓宽Tennant法的适应性,针对北方地区部分河流丰枯期径流差异大的特点,提出了在一般用水期(11-次年3月)生态基流的确定方法;同时,为满足鱼类生存繁衍要求,确定了鱼类产育期(4-10月)所需的逐月最低流速,选取最低流速所对应的流量与传统Tennant法生态基流量较大者为最终生态基流量,更好地保障了鱼类的生存繁衍要求。以小清河为例,选取人类干扰较小的历史数据对生态基流量进行计算,并与其他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Tennant法计算结果更为合理,同时兼顾了多方面需水要求,有利于生态保护和维持河道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Tennant法 生态基流量 丰枯性 分期百分比 小清河
下载PDF
滦河干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环境评价 被引量:15
19
作者 程成 申艳萍 +3 位作者 袁伟琳 贾晓慧 刘亦博 郭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1-412,共12页
为研究滦河干流浮游生物群落和评价水质状况,对滦河干流河源段、上游段、中游段和下游河口段在两水期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以及水体理化指标进行分析,计算综合污染指数与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滦河水质,最后利用统计方法研... 为研究滦河干流浮游生物群落和评价水质状况,对滦河干流河源段、上游段、中游段和下游河口段在两水期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以及水体理化指标进行分析,计算综合污染指数与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滦河水质,最后利用统计方法研究水体理化指标与浮游生物群落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滦河干流浮游植物以绿藻和硅藻为主,除下游河口段外,其他河段在丰水期的平均密度超过枯水期.浮游动物在丰、枯水期都是以原生动物为主,丰水期在中、下游段平均密度较高,超过1.6×10^(6)个/L,枯水期在上、中和下游段的浮游动物平均密度接近,且丰水期的平均密度高于枯水期.两类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显示滦河干流水质受到中度污染.滦河水体中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氨氮(NH_(3)-N)和总磷(TP)浓度均达到了国家地表水体Ⅳ类标准;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在丰水期的中游段和枯水期的下游河口段超过了地表水Ⅳ类标准;水体中总氮(TN)浓度普遍超过Ⅳ类标准,在两个水期中游段和下游河口段均超过了Ⅴ类标准.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表明滦河干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COD和TN影响.研究发现,滦河水体中含氮化合物浓度较高,水生生物中绿藻和硅藻大量繁殖,耐污染的桡足类在4个河段均有分布,综合水质评价和水生生物评价的结果表明,滦河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升高,水质污染严重.(图9表11参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干流 丰、枯水期 河段 浮游生物群落结构 水质 生物多样性指数
原文传递
流域水文年及丰枯水期划分方法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赛艳 解阳阳 +2 位作者 黄强 蒋晓辉 李向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3,共5页
研究流域水文年及丰、枯水期划分方法,为水文水利计算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流域径流变化特点,提出径流累计距平法。将该方法用于黑河上游流域,结果表明:该方法为黑河上游流域确定了合理的水文年及丰、枯水期;在不同水文年起讫日下,黑... 研究流域水文年及丰、枯水期划分方法,为水文水利计算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流域径流变化特点,提出径流累计距平法。将该方法用于黑河上游流域,结果表明:该方法为黑河上游流域确定了合理的水文年及丰、枯水期;在不同水文年起讫日下,黑河上游流域年径流时间序列的统计特性和典型年的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径流累计距平法可用于划分流域水文年及丰、枯水期,统一水文年划分方式对水文水利计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年 丰水期 枯水期 累计距平 黑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