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悲剧——西方悲剧与中国古代悲剧之异同 被引量:1
1
作者 程亚玲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4-117,共4页
本文试图用平行比较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悲剧与西方悲剧各自不同的生成背景、思想倾向、艺术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为"悲剧"找到一种更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悲剧 西方悲剧 中国古代悲剧
下载PDF
中西悲剧的差异——兼评姚一苇与黄克剑的中西悲剧观 被引量:1
2
作者 熊元义 李国春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中西悲剧毁灭都是正义战胜邪恶,这就是美。只不过这种美,中西悲剧的表现各自不同而已。中国悲剧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则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
关键词 中国悲剧 西方悲剧 差异
下载PDF
《雷雨》的西方悲剧意味
3
作者 陈思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7-41,共5页
《雷雨》,一部植根于中国社会环境的戏剧,却带上了西方的悲剧色彩。《雷雨》吸取了西方悲剧的精华,因此,它的结构、它的悲剧意味无不具有西方悲剧的影子。拟从西方两部小说——《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来看《雷雨》的命运悲剧... 《雷雨》,一部植根于中国社会环境的戏剧,却带上了西方的悲剧色彩。《雷雨》吸取了西方悲剧的精华,因此,它的结构、它的悲剧意味无不具有西方悲剧的影子。拟从西方两部小说——《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来看《雷雨》的命运悲剧意味和性格悲剧意味,看它们是如何如出一辙,又如何相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西方悲剧 中国式悲剧
下载PDF
论三大类型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性
4
作者 王焱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4年第2期16-20,共5页
对中西古典悲剧的三大类型 (即命运型、性格型、社会型 )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中西民族存在着悲剧观念的根本性差异 :在命运观上 ,中国重伦理功用 ,常著“乐天之色彩” ,而西方重认识 ,常著原罪的“审美性” ;在自我认识观上 ,中... 对中西古典悲剧的三大类型 (即命运型、性格型、社会型 )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中西民族存在着悲剧观念的根本性差异 :在命运观上 ,中国重伦理功用 ,常著“乐天之色彩” ,而西方重认识 ,常著原罪的“审美性” ;在自我认识观上 ,中国重克己的和谐 ,显得悲苦凄怨 ,而西方重扬己的冲突 ,显得悲壮崇高 ;在社会观上 ,中国重命运形而上的解脱 ,而西方重社会形式本身的批判。造成这种差异性的根本原因是各自所赖以产生发展的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悲剧 西方悲剧 悲剧观念 差异性 文化语境
下载PDF
中西悲剧的因与果——论豫剧《义烈风》与莎剧《奥赛罗》之异同
5
作者 李静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8-41,共4页
豫剧之父樊粹庭为豫剧发展所做的贡献不啻于莎士比亚为英国戏剧所做的贡献,樊戏《义烈风》与莎剧《奥赛罗》用不同的方式诠释不同文化中的真善美。前者起于外因而后者起于内因;两剧在惩恶方面义不容辞,在扬善方面殊途同归。两剧要么彰... 豫剧之父樊粹庭为豫剧发展所做的贡献不啻于莎士比亚为英国戏剧所做的贡献,樊戏《义烈风》与莎剧《奥赛罗》用不同的方式诠释不同文化中的真善美。前者起于外因而后者起于内因;两剧在惩恶方面义不容辞,在扬善方面殊途同归。两剧要么彰显道义、要么惩戒内心的黑暗,共同追求历史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悲剧 西方悲剧 异同
下载PDF
论西方悲剧精神的动态三要素
6
作者 汪树东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2-67,共6页
西方悲剧精神的本质是人在苦难中向自由人格生成。遭遇苦难、反抗苦难和超越苦难是西方悲剧精神的动态三要素。
关键词 西方悲剧 悲剧精神 苦难 动态要素
下载PDF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西厢记》看中西戏剧审美观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于红岩 张永席 刘亚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50-252,共3页
本文通过对比《罗密欧与朱丽叶》和《西厢记》中西方两部名剧论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悲喜剧概念,分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西方戏剧悲、喜剧经渭分明,推崇悲剧,轻视喜剧。悲剧的效果是怜悯与恐惧,恐惧中有亢奋,怜悯中有崇敬... 本文通过对比《罗密欧与朱丽叶》和《西厢记》中西方两部名剧论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悲喜剧概念,分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西方戏剧悲、喜剧经渭分明,推崇悲剧,轻视喜剧。悲剧的效果是怜悯与恐惧,恐惧中有亢奋,怜悯中有崇敬。中国戏剧则是寓悲于喜,授喜于悲,亦悲亦喜,悲喜混杂。因为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追求是和谐、平衡、匀称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西方悲剧 中国喜剧 审美情趣
下载PDF
西方悲剧中的主体意识
8
作者 任秀英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0-42,共3页
本文阐述了西方悲剧中的主体意识产生的根源及作者的理解,并通过古希腊悲剧作品的分析来探讨主体意识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同时也提出要以辩证的眼光与吸收的观点来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 主体意识 西方悲剧 个体的发展
下载PDF
略论西方悲剧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庙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42,F0003,共7页
西方悲剧理论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悲剧理论也分别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理论形态。第一是古代的诗学悲剧理论阶段,诗学是其理论框架,戏剧悲剧是其研究对象。第二是近代的美学悲剧理论阶段,美学是其理论框架,悲剧性是其研究... 西方悲剧理论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悲剧理论也分别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理论形态。第一是古代的诗学悲剧理论阶段,诗学是其理论框架,戏剧悲剧是其研究对象。第二是近代的美学悲剧理论阶段,美学是其理论框架,悲剧性是其研究对象。第三是现代的文化学悲剧理论阶段,文化学是其理论框架,社会文化中的悲剧事件是其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悲剧理论 诗学性 美学性
下载PDF
西方悲剧理论演变的简要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臧杨柳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87-90,共4页
西方悲剧理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曲折而又辉煌的过程。从西方悲剧的源头开始,简要考察西方悲剧理论的演变史,并顺及论述马列文论悲剧理论的成熟之所在和悲剧的美学特征,最后简单关照西方现代悲剧之现状。
关键词 西方悲剧理论 演变 马列文论 现代悲剧
下载PDF
从《哈姆雷特》与《窦娥冤》看中西悲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海莲 《青海师专学报》 2009年第3期52-55,共4页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两剧进行比较,认为,中西悲剧的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审美心理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所致。从悲剧角色与悲剧冲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认为西方悲剧精神较张扬,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两剧进行比较,认为,中西悲剧的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审美心理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所致。从悲剧角色与悲剧冲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认为西方悲剧精神较张扬,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而中国古典悲剧精神往往较含蓄内敛,悲剧角色缺少自主意识。故本人以为欣赏中西悲剧应该注重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悲剧 文化根源 悲剧角色 悲剧冲突 情感体验
下载PDF
论关汉卿的悲剧创作
12
作者 张更祯 《甘肃高师学报》 2013年第3期13-17,共5页
关汉卿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悲剧作家,他走出了一条不同以往儒生君子的人生之路,亲躬戏剧创作和表演,以自己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为中国古代悲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艺术营养。其悲剧创作的艺术视野,同元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紧密联系,无论从... 关汉卿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悲剧作家,他走出了一条不同以往儒生君子的人生之路,亲躬戏剧创作和表演,以自己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为中国古代悲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艺术营养。其悲剧创作的艺术视野,同元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紧密联系,无论从创作思想的确立,情节结构的安排,悲剧形象的塑造,还是对悲剧结局的把握等方面来看,关汉卿对中国悲剧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作为中国古典悲剧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悲剧创作 时代特征 创作思想 悲剧形象 情节结构 悲剧结局 中西悲剧
下载PDF
美学视阈下的悲剧理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芙蓉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71-75,共5页
在西方美学史上,柏拉图所代表的唯心主义倾向和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唯物主义倾向的古典主义成为西方美学思想对立发展的两条路线。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对悲剧形式和功用的不同侧重,把悲剧理论分为侧重形式的古典主义悲剧、侧重功用的... 在西方美学史上,柏拉图所代表的唯心主义倾向和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唯物主义倾向的古典主义成为西方美学思想对立发展的两条路线。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对悲剧形式和功用的不同侧重,把悲剧理论分为侧重形式的古典主义悲剧、侧重功用的经验主义悲剧以及兼顾形式功用的现代悲剧。在对悲剧理论的回顾与总结中,对悲剧理论的建构性以及美学趣味的历史性进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悲剧理论 美学 古典主义 经验主义 现代悲剧
下载PDF
“斯芬克斯之谜”与西方悲剧人物的伦理悖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连桥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5-84,共10页
从古希腊悲剧到现代悲剧,各种作品中由于戏剧人物身份困惑而陷入伦理悖论的情节反复出现。根据文学伦理学批评,西方悲剧人物的伦理悖论是伦理选择的结果;伦理悖论的解决取决于"伦理结"是如何解开的,在戏剧人物伦理选择的过程... 从古希腊悲剧到现代悲剧,各种作品中由于戏剧人物身份困惑而陷入伦理悖论的情节反复出现。根据文学伦理学批评,西方悲剧人物的伦理悖论是伦理选择的结果;伦理悖论的解决取决于"伦理结"是如何解开的,在戏剧人物伦理选择的过程中,伴随着伦理矛盾或化解、转移或终结,伦理悖论最终都得到了解决。文章认为,西方戏剧作品中的悖论问题不单单是因为身份混乱而引发,实际上,构成戏剧的其他诸多要素都可能引发悖论问题,比如戏剧的情感悖论、行动悖论、时空悖论和语言悖论等等,都是西方悲剧悖论研究的范畴。因此,悖论问题研究可以为西方悲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西方悲剧 伦理悖论 伦理结 伦理选择
原文传递
论西方悲剧中的超越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树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3-27,共5页
从某种程度上说 ,超越是西方悲剧最深邃的意蕴 ,是西方悲剧精神的核心。因此 ,理清西方悲剧中超越的内蕴 ,必然有助于对西方悲剧精神的透彻把握。该文深入分析了西方悲剧中超越的本质含义 ,并粗略地考察了这种超越在西方悲剧史中的呈现。
关键词 西方悲剧 超越 悲剧人
下载PDF
西方悲剧性结局的理论形态
16
作者 叶毓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6-39,44,共5页
对西方悲剧理论进行研究,梳理西方悲剧性结局理论形态形成、发展、演变的脉络,并提出西方悲剧性结局经过演变逐渐确定为三种主要形态,即“由逆转顺”型单一结局,“善无善报、恶有惩罚”型结局,“善与善对立、善无善果”型双重结局。
关键词 西方悲剧 单一结局 双重结局
下载PDF
弥合与抗争——从《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西古典悲剧的不同美学风格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利平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8-40,共3页
《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表现了同样的母题———“爱情”和“自杀”。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悲剧冲突、悲剧人物、悲剧结局的比较 。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叙事诗 《罗密欧与朱丽叶》 戏剧评论 爱情 悲剧人物 美学
下载PDF
中西古典悲剧精神的差异性分析
18
作者 王焱 《嘉应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2-55,共4页
在命运观上,中国重伦理功用,常著"乐天之色彩",而西方重认识,常著原罪的"审美性";在自我认识观上,中国重克己的和谐,显得悲苦凄怨,而西方重扬己的冲突,显得悲壮崇高;在社会观上,中国重命运形而上的解脱,而西方重社... 在命运观上,中国重伦理功用,常著"乐天之色彩",而西方重认识,常著原罪的"审美性";在自我认识观上,中国重克己的和谐,显得悲苦凄怨,而西方重扬己的冲突,显得悲壮崇高;在社会观上,中国重命运形而上的解脱,而西方重社会形式本身的批判。造成这种差异性的根本原因是各自所赖以产生发展的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精神 差异性分析 古典戏剧 中国 西方国家 文学作品
下载PDF
自然景物在中西古典悲剧中的不同呈现
19
作者 王宏刚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09,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喜好自然,将自然视为兴发情感、寄托情怀的审美本体;西方传统文化往往将自然视为理性、文明的对立面。基于此,自然景物在中国古典悲剧家的笔下被构建呈现为情景交融、美感丰富的意境;而在西方古典悲剧中景物常常成为邪恶或... 中国传统文化喜好自然,将自然视为兴发情感、寄托情怀的审美本体;西方传统文化往往将自然视为理性、文明的对立面。基于此,自然景物在中国古典悲剧家的笔下被构建呈现为情景交融、美感丰富的意境;而在西方古典悲剧中景物常常成为邪恶或非理性力量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悲剧 西方古典悲剧 意境 象征 自然景物
下载PDF
从西方悲剧理论看《汉宫秋》的悲剧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琨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30-132,共3页
《汉宫秋》位列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是我国古代戏剧中的一部著名悲剧。但由于中西悲剧理论观念的不同,很多中国的悲剧在西方人的眼中并非悲剧。从悲剧题材与人物设置、悲剧的情感结构、悲剧的结局及悲剧的表达方式四方面来具体探讨《汉... 《汉宫秋》位列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是我国古代戏剧中的一部著名悲剧。但由于中西悲剧理论观念的不同,很多中国的悲剧在西方人的眼中并非悲剧。从悲剧题材与人物设置、悲剧的情感结构、悲剧的结局及悲剧的表达方式四方面来具体探讨《汉宫秋》的悲剧性,借以突出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悲剧理论 《汉宫秋》 悲剧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