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沉积岩古流向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0
1
作者 裴军令 孙知明 +5 位作者 李海兵 司家亮 潘家伟 刘静 刘雪刚 赵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13-1620,共8页
古流向的确定是重建沉积物来源及沉积过程的有效方法,而磁化率各向异性作为古流向恢复的可靠信息载体在室内沉积实验和具体工作中已得到认可。本文对青藏高原西北缘柯克亚剖面晚新生代地层乌恰群、阿图什组和西域组80块样品开展了磁组... 古流向的确定是重建沉积物来源及沉积过程的有效方法,而磁化率各向异性作为古流向恢复的可靠信息载体在室内沉积实验和具体工作中已得到认可。本文对青藏高原西北缘柯克亚剖面晚新生代地层乌恰群、阿图什组和西域组80块样品开展了磁组构研究,磁面理与磁线理图、磁化率各向异性度与磁化率椭球体形状因子图直观地说明研究对象均具有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的特点,代表了原生沉积组构特征。柯克亚剖面乌恰群、阿图什组和西域组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则恢复了三个时期的古流向。古流向在不同时期的变迁显示了重要的青藏高原西北缘的隆升信息。乌恰群与阿图什组、阿图什组与西域组之间的古流向的改变反映出西昆仑山北缘具有西早东晚的构造隆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向 磁化率各向异性 晚新生代 西昆仑 隆升
下载PDF
塔西南坳陷西昆仑山前冲断带的收缩构造变形模式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玮 漆家福 +2 位作者 雷刚林 杜治利 朱斗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7-571,共5页
通过对地面地质、地震和连续电磁剖面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分层收缩、垂向叠置"的"非俯冲"型收缩构造解释模型,即由于上白垩统—古近系膏盐岩软弱岩层的分隔以及地层垂向能干性的差异,导致浅、中、深层分别发... 通过对地面地质、地震和连续电磁剖面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分层收缩、垂向叠置"的"非俯冲"型收缩构造解释模型,即由于上白垩统—古近系膏盐岩软弱岩层的分隔以及地层垂向能干性的差异,导致浅、中、深层分别发育不同的收缩变形样式,而不存在区域性的具有大位移量的拆离断层在水平方向叠置。浅层盐岩层之上的新生界能干岩层以滑脱褶皱变形为主,表现为近直立对称的长轴背斜与造山带平行排列;中层盐下层中生界及深层盆地基底岩系以韧性收缩变形为主,发育向西昆仑山倾斜的高角度基底卷入逆冲断层。断层上盘形成冲断隆起,下盘发育一系列同向倾斜的次级分支断层,构成楔状叠瓦扇,终止于反冲断层下盘的膏盐岩中。基底卷入的高角度逆冲断层可能利用了侏罗纪、白垩纪的先存正断层发生反转,并控制了下盘局部构造变形。西昆仑山隆升引起的垂直剪切作用可能是山前冲断带发育高角度逆冲断层及先存正断层反转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坳陷 西昆仑山 收缩构造 非俯冲模式 反转正断层
下载PDF
基于ASTER遥感影像的西昆仑岩性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余健 张志 +2 位作者 李闵佳 陈腾 何文熹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7,共6页
基于西昆仑西段布伦口地区各岩性段内岩石样品的矿物组成及其光谱特征分析,提取代表各岩性单元的岩性端元波谱曲线;对研究区内ASTER可见光(VNIR)和短波红外(SWIR)数据进行匹配滤波处理,成功提取了研究区内9种重要的岩性单元(包括古元古... 基于西昆仑西段布伦口地区各岩性段内岩石样品的矿物组成及其光谱特征分析,提取代表各岩性单元的岩性端元波谱曲线;对研究区内ASTER可见光(VNIR)和短波红外(SWIR)数据进行匹配滤波处理,成功提取了研究区内9种重要的岩性单元(包括古元古界布仑阔勒群的黑云石英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石英片岩和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志留系温泉沟群的绿泥石绢云母板岩、黑色千枚岩和绢云母石英片岩,以及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经已知地质资料和野外查证资料分析证明,用上述方法提取岩性信息的结果可靠,能为岩性填图及矿床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 西昆仑 岩性 匹配滤波
下载PDF
西昆仑中间隆起带花岗岩及与铜金矿化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书来 汪东波 祝新友 《矿产与地质》 2000年第1期5-10,共6页
西昆仑中间隆起带是自震旦纪以来从塔里木板块裂解开来的古地体,花岗岩类稀土配分模式,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形成于岛弧及挤压碰撞期和期后环境,金铜矿化与华力西期后花岗岩类关系较紧密。该区金铜找矿类型重点为斑岩铜金矿、矽卡岩型铜... 西昆仑中间隆起带是自震旦纪以来从塔里木板块裂解开来的古地体,花岗岩类稀土配分模式,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形成于岛弧及挤压碰撞期和期后环境,金铜矿化与华力西期后花岗岩类关系较紧密。该区金铜找矿类型重点为斑岩铜金矿、矽卡岩型铜金矿、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及与斑岩脉有关的构造热液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铜矿 金矿 矿化 西昆仑 隆起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及其主导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玮 漆家福 李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3-732,共10页
塔里小盆地西南缘是西昆仑山前北北西—近东西向的构造变形带。具有南北3带、东西3段、上下3层的展布特点。各带、段和层以基底卷入的冲断构造和盖层滑脱的断层相关褶皱为主,包括:破冲褶皱、断层扩展褶皱、断层滑脱褶皱和断层弯曲褶皱... 塔里小盆地西南缘是西昆仑山前北北西—近东西向的构造变形带。具有南北3带、东西3段、上下3层的展布特点。各带、段和层以基底卷入的冲断构造和盖层滑脱的断层相关褶皱为主,包括:破冲褶皱、断层扩展褶皱、断层滑脱褶皱和断层弯曲褶皱等。通过识别地震剖面土不整合面和同构造沉积现象,认为构造变形时间在上新世—第四纪;第一排背斜带形成于上新世早期,第二排背斜带发育于上新世中-晚期,第三排背斜带在更新世早-中期开始活动,现今构造形态最终形成于更新世晚期。控制构造变形的主导因素是边界受力方式和非能干性软弱层的纵横向变化。前者决定分段性特征,后者起垂向分层作用,古近系膏泥岩分布范围决定了褶皱变形范围,厚度变化导致浅层变形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 西昆仑山 膏泥岩 构造样式 构造形成时间
下载PDF
新疆西昆仑尼雅河地区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7
6
作者 胡建卫 张维洲 杨万志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4年第1期64-71,共8页
应用1∶20万区域化探成果,对锑元素的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西昆仑尼雅河中上游地区是新疆锑富集程度最高、富集规模最大的地区。通过区内锑背景含量、离散程度、异常分布、控制因素、锑元素富集与成矿的密切关系等内容研究,认为该区... 应用1∶20万区域化探成果,对锑元素的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西昆仑尼雅河中上游地区是新疆锑富集程度最高、富集规模最大的地区。通过区内锑背景含量、离散程度、异常分布、控制因素、锑元素富集与成矿的密切关系等内容研究,认为该区具有寻找大型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资源潜力巨大,是新疆最有希望的找锑远景区,有望成为新疆第一个大型锑矿勘查基地和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羊岭锑矿 地球化学 西昆仑
下载PDF
西昆仑甜水海铅锌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7
7
作者 谢渝 陶玲 +3 位作者 李美英 赵森 李惠 赵同寿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17-521,共5页
西昆仑甜水海铅锌矿区位于甜水海微陆块。该地区集中了全新疆最大的铅异常(块体)、第二大的锌异常(块体)、第二大的汞异常(块体),成矿条件优越。近年来相继发现了宝塔山、落石沟、多宝山、甜水海、天柱山、火烧云、天神铅锌矿(点)等,使... 西昆仑甜水海铅锌矿区位于甜水海微陆块。该地区集中了全新疆最大的铅异常(块体)、第二大的锌异常(块体)、第二大的汞异常(块体),成矿条件优越。近年来相继发现了宝塔山、落石沟、多宝山、甜水海、天柱山、火烧云、天神铅锌矿(点)等,使得该区域找矿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引起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体及矿石特征和找矿标志进行总结,为本区今后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甜水海铅锌矿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标志
下载PDF
西昆仑提孜那甫河与喀拉喀什河山前河谷地貌对比及构造-气候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振明 李荣社 +1 位作者 孟勇 于浦生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通过对部署在西昆仑新疆叶城县南提孜那甫河与和田市南喀拉喀什河山前3条河谷阶地横剖面所提供的实际资料和ESR、14C年代测试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昆仑这两条相距250km河流属于同一个山前地貌单元;②剖面Ⅰ、剖面Ⅲ的T4、T3、T2、T... 通过对部署在西昆仑新疆叶城县南提孜那甫河与和田市南喀拉喀什河山前3条河谷阶地横剖面所提供的实际资料和ESR、14C年代测试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昆仑这两条相距250km河流属于同一个山前地貌单元;②剖面Ⅰ、剖面Ⅲ的T4、T3、T2、T1分别形成于约100kaB.P.、80kaB.P.、50kaB.P.、30kaB.P.;③依据形成时代,剖面Ⅰ的T3、T2、T1分别对应剖面Ⅱ的T4、T3、T2,剖面Ⅱ的T1形成于8.5kaB.P..对横剖面的对比并结合纵剖面,认为该地区100kaB.P.以来山前河谷地貌的形成,气候作用大于新构造作用;8.5kaB.P.前后发生过一次新构造的抬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提孜那甫河 喀拉喀什河 河流阶地 构造抬升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西昆仑地区野生有蹄类动物种群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戴魁 时坤 《绿色科技》 2012年第4期3-5,共3页
采用样线法对新疆西昆仑地区野生有蹄类的种群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并运用Distance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岩羊(Pseudois nayaur)种群密度为3.075头/km2,北山羊(Capraibex)的种群密度为1.27头/km2。在设定的3个... 采用样线法对新疆西昆仑地区野生有蹄类的种群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并运用Distance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岩羊(Pseudois nayaur)种群密度为3.075头/km2,北山羊(Capraibex)的种群密度为1.27头/km2。在设定的3个调查区域:矿区、公路区、低干扰区内,岩羊的种群密度依次为:2.55头/km2、3.17头/km2和4.38头/km2;北山羊在3个调查区域的种群密度依次为:0头/km2、2.28头/km2、0.16头/km2。对动物群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公路的对动物行为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矿点分布对动物的分布和行为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有蹄类动物 西昆仑 种群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新疆西昆仑山菊科菊苣族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敏敏 阎平 +1 位作者 杜珍珠 黄刚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1,共5页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标本资料的鉴定表明:新疆西昆仑山菊苣族植物共有9属41种1变种,占该区菊科植物属、种总数的29.03%和30.83%,为其第二大族,发现本区系新记录植物5种。该区菊苣族植物中单种属(3属)和寡种属(5属)共计8属,所占比例较高,...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标本资料的鉴定表明:新疆西昆仑山菊苣族植物共有9属41种1变种,占该区菊科植物属、种总数的29.03%和30.83%,为其第二大族,发现本区系新记录植物5种。该区菊苣族植物中单种属(3属)和寡种属(5属)共计8属,所占比例较高,但在种级水平多种属(蒲公英属Taraxacum 1属含17种)和寡种属(5属21种)共计6属38种,占总种数的92.68%,优势明显。本区系新疆西昆仑山特有种有3种,中国西昆仑山仅分布种有2种,显示有一定特有现象。植物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地面芽)植物为主,有38种,占92.68%,另为一年生植物。该区系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7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及含温带分布的属有6属,占总属数的66.67%,温带性质比较明显。本区与相邻的中国帕米尔高原和中国喀喇昆仑山菊苣族属的相似性系数分别高达58.33%和60.00%,表明与两地有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族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西昆仑山 新疆
原文传递
新疆西昆仑山豆科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丽娜 吴玲 +1 位作者 阎平 曹婷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5-1241,共7页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标本资料,研究表明:新疆西昆仑山豆科植物共计有7族12属67种,分别占新疆豆科属、种总数的25.53%和15.51%。该区豆科植物多生于山地,区系中单种属(6属)和寡种属(4属)共计10属,所占比例较高,但多种属(棘豆、黄耆)2属含4...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标本资料,研究表明:新疆西昆仑山豆科植物共计有7族12属67种,分别占新疆豆科属、种总数的25.53%和15.51%。该区豆科植物多生于山地,区系中单种属(6属)和寡种属(4属)共计10属,所占比例较高,但多种属(棘豆、黄耆)2属含47种,分别占属、种总数的16.67%和70.15%,优势明显。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多年生草本)为优势,有55种,占82.09%;其他1啊生植物、灌木、半灌木、垫状灌木合12种,共占17.91%,有一定的适应性。该区豆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具明显的温带性质,其区系中温带及含温带分布的属有10属,占总属数的83.33%。本区与帕米尔高原豆科共有属有11属,属的相似性系数高达73.33%,表明两地豆科植物关系密切;而与喀喇昆仑山的相似性系数较低,5个共有属集中于高海拔区,表明两地高海拔区有较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植物区系 西昆仑山 新疆
原文传递
最优密度分割法在西昆仑遥感蚀变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利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12144-12145,共2页
以西昆仑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遥感图像数据统计分析,针对铁化蚀变在ETM不同波段上的反射特征,对研究区进行矿化蚀变信息的定量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密度分割法的离差平方总和曲线在6段时趋于平缓,铁化蚀变总体分布... 以西昆仑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遥感图像数据统计分析,针对铁化蚀变在ETM不同波段上的反射特征,对研究区进行矿化蚀变信息的定量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密度分割法的离差平方总和曲线在6段时趋于平缓,铁化蚀变总体分布较少且比较稀疏,根据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铁划蚀变侵入岩型铁染异常、地层铁染型异常等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最优密度分割法 铁化蚀变
下载PDF
西昆仑塔县瓦卡地区早白垩世鱼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宏君 杨志华 +3 位作者 刘振涛 杨海波 胡志军 祁世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47,共3页
新疆塔什布尔干县瓦卡地区位处西昆仑山的腹地,过去本区无早白垩世地层的报导。因此,该区早白垩世鱼化石的发现对该区地层的划分、构造格架的建立和发展演化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西昆仑山 鱼化石 早白垩世 下拉夫迭组
下载PDF
新疆西昆仑喀拉阿特河一带玛尔坎雀库塞山组的厘定
14
作者 高永利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90-194,共5页
新疆西昆仑喀拉阿特河一带前人确立的下二叠统(未分)中发现一套火山岩夹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建造,与上覆昆盖依套组呈断层接触,与下伏喀拉阿特河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该套地层在岩石组合、生物面貌、沉积环境、接触关系等方面独立成组... 新疆西昆仑喀拉阿特河一带前人确立的下二叠统(未分)中发现一套火山岩夹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建造,与上覆昆盖依套组呈断层接触,与下伏喀拉阿特河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该套地层在岩石组合、生物面貌、沉积环境、接触关系等方面独立成组,灰岩内采集狭体贝(未定种)Stenoscisma sp.;小戟贝(未定种)Chonetinella sp.;韦勒贝(未定种)Wellerella sp.;扇房贝(未定种)Rhipidomella sp.;股窗贝(未定种)Crurithyris sp.;印度胡斯台贝Hustedia indica(Waagen);胡斯台贝(未定种)Hustedia sp.;扭曲虫Plectogyra sp.;拟犬齿珊瑚Paracania sp.等,时代为早二叠世,故将其从下二叠系(未分)解体出,厘定为玛尔坎雀库塞山组。该套地层单位的确立,为区域填图、建立岩石地层单位,及本区地层划分和区域对比提供了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喀拉阿特河 二叠系 玛尔坎雀库塞山组 地层划分与对比
下载PDF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8.1地震前的缓慢地震事件 被引量:62
15
作者 杨又陵 赵根模 +2 位作者 高国英 杨港生 韩润泉 《国际地震动态》 2003年第9期1-4,共4页
2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M 8 1地震前发生了缓慢运动事件 ,新疆地震台网记录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事件在大震前 3 5天开始出现 ,长周期前驱波持续约4 7小时 ,波列呈现规则的正弦波形 ,视周期约为 8 8秒。笔者认为 ,该慢地震事件是M... 2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M 8 1地震前发生了缓慢运动事件 ,新疆地震台网记录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事件在大震前 3 5天开始出现 ,长周期前驱波持续约4 7小时 ,波列呈现规则的正弦波形 ,视周期约为 8 8秒。笔者认为 ,该慢地震事件是M 8 1大震前中昆仑断裂临震预滑动引起的。事实表明 ,慢地震的观测与研究对深入了解断层失稳过程和实现地震短临预报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也显示了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前驱波 缓慢地震事件 地震观测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卫星热红外前兆特征分析 被引量:59
16
作者 康春丽 陈正位 +2 位作者 陈立泽 田勤俭 刘德富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5,F002,F003,共6页
以卫星热红外遥感产品的两种参数———长波辐射强度(OLR)(月际资料)和亮度温度(日际资料)为基础,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的卫星热红外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8.1级地震发生前一个月长波辐射强度(OLR)出现增... 以卫星热红外遥感产品的两种参数———长波辐射强度(OLR)(月际资料)和亮度温度(日际资料)为基础,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的卫星热红外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8.1级地震发生前一个月长波辐射强度(OLR)出现增强异常;震前6~7天出现亮度温度的增强,异常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为条带状,与震中区的构造分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口西8.1级地属 长波辐射 亮度温度 前兆异常
下载PDF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昆仑山口西地震的球型自由振荡 被引量:43
17
作者 万永革 周公威 郭燕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40,共10页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改造后的7个台站的VHZ波形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地震仪对低频信号压制的特点,在没有对资料去除固体潮影响的情况下,提取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地震激发的0S4-0S76地球球型...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改造后的7个台站的VHZ波形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地震仪对低频信号压制的特点,在没有对资料去除固体潮影响的情况下,提取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地震激发的0S4-0S76地球球型自由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PREM预测的球型自由振荡周期符合得很好。该地震的地球自由振荡信息,可用于地震震源机制研究和地球内部结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 自由振荡 地球内部结构 昆仑山口西地震 固体潮 地震仪 台站 地震震源 情况 记录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地下流体的远场异常及其意义 被引量:38
18
作者 车用太 谷元珠 +1 位作者 鱼金子 刘五洲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6-113,共8页
简要介绍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前在河北、陕西、四川、青海、新疆等距震中几百至几千公里之外记录到的地下流体的远场异常(场兆或远兆),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地震孕育的理论与地震预测的科学思路等问题。
关键词 地下流体 运动异常 昆仑山 油田 地震前兆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利用GPS和水准测量资料反演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同震滑动分布 被引量:30
19
作者 万永革 王敏 +4 位作者 沈正康 陈杰 张祖胜 王庆良 甘卫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3-404,共12页
通过分析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后的GPS资料和 1 979— 2 0 0 2年的水准测量资料 ,获得了地表同震位移场。利用这些同震位移数据 ,以震后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破裂数据为约束 ,反演了破裂断层面上的同震滑动分布。结果表明 ,破裂... 通过分析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后的GPS资料和 1 979— 2 0 0 2年的水准测量资料 ,获得了地表同震位移场。利用这些同震位移数据 ,以震后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破裂数据为约束 ,反演了破裂断层面上的同震滑动分布。结果表明 ,破裂下界深度为 1 4 .2~ 2 1km(70 %置信区间 ) ,最佳破裂深度 1 7km。虽然在太阳湖段和主破裂带西端的中间区域未观测到地表破裂 ,但反演的结果表明此区域存在 2~ 3m左右的左旋水平走滑 ,与InSAR资料分析得到的结果一致。地表以下的破裂西端止于太阳湖段 ,而东端似乎在地表破裂迹线以东 30km范围内仍存在 1 .5~ 2 .0m的左旋滑动。反演的垂直位移表明断层在东经 93°以西部分大体表现为南盘上升 ,而东经 93°以东部分表现为北盘上升。由大地测量和地表破裂调查得到的地震矩释放为 6 .1× 1 0 2 0 N·m ,与地震波资料的反演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水准测量 反演 地震破裂 地震波 昆仑山口西 同震位移
下载PDF
地磁"低点位移"现象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被引量:33
20
作者 丁鉴海 余素荣 肖武军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21,共6页
利用中国地磁台网多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低点时间)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即低点位移现象.该异常现象与强震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发震日期为异常日后的第27天或41天前后4天,地点在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附... 利用中国地磁台网多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低点时间)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即低点位移现象.该异常现象与强震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发震日期为异常日后的第27天或41天前后4天,地点在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附近.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10月8日也出现了少见的地磁低点位移强震异常.讨论了地磁低点位移的"感应—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磁台网 观测资料 昆仑山 强震 相关性 发震日期 “感应-触发”机制 地震前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