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渭北旱塬果园自然生草对土壤水分及苹果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白岗栓 邹超煜 杜社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1-158,共8页
土壤水分不足是渭北旱塬苹果生产中的首要问题。为了提高果园土壤贮水量,促进果树生长,该试验以果园清耕和人工生草(三叶草)为对照,探讨渭北旱塬果园自然生草(繁缕和牛繁缕群落)对土壤水分及苹果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生草在苹果... 土壤水分不足是渭北旱塬苹果生产中的首要问题。为了提高果园土壤贮水量,促进果树生长,该试验以果园清耕和人工生草(三叶草)为对照,探讨渭北旱塬果园自然生草(繁缕和牛繁缕群落)对土壤水分及苹果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生草在苹果开花坐果期可提高0~80 cm土层土壤水分,在幼果膨大期和花芽分化期可提高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在果实采前膨大期可提高0~160 cm土层土壤水分,而人工生草则降低了土壤水分。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主要影响0~80 cm土层土壤水分,且对0~40 cm土层土壤水分影响较大,对120 cm以下土层影响较小。自然生草的土壤蒸散量较人工生草和清耕分别减少了17.30和8.07 mm,单果重分别提高了15.46%和6.21%,产量分别提高了21.29%和6.10%,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5.09%和7.64%。自然生草不但可提高果园土壤贮水量,而且可提高果实单果重与产量,渭北旱塬应积极推广果园自然生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果园 自然生草 人工生草 渭北旱塬
下载PDF
陕西渭北旱塬苹果种植区域农田水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延庆 徐志达 +3 位作者 刘长民 陈力 王斌生 马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4-59,共6页
利用陕西渭北地区24个县(市)气象站1971-2000年30年的降水资料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定量分析渭北塬区苹果园土壤水分特征和供耗水规律,计算苹果种植适生区干旱指数,划分水分盈亏分区。渭北旱塬苹果种植区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利用陕西渭北地区24个县(市)气象站1971-2000年30年的降水资料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定量分析渭北塬区苹果园土壤水分特征和供耗水规律,计算苹果种植适生区干旱指数,划分水分盈亏分区。渭北旱塬苹果种植区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不同苹果种植类型区域蒸发力和水分盈亏量存在较大差异,渭北旱塬蒸发力为东部果区〉北部果区〉西部果区〉中部果区;渭北旱塬水分盈亏量为东部果区〉北部果区〉中部果区〉西部果区,土壤水分状况以西部果区最好,中部果区次之,北部和东部果区土壤水分状况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苹果种植区 农田水分 特征分析
下载PDF
树上干杏和梅杏果实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郑涛 苏柯星 +3 位作者 丛桂芝 陈明杰 孙丙寅 刘淑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1-207,共7页
通过对树上干杏和梅杏果实的品质比较分析,建立渭北旱塬地区引种树上干杏果实品质评价模型,为当地杏产业的良种选育提供依据。对渭北旱塬3个地区引进树上干杏的果实的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指标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 通过对树上干杏和梅杏果实的品质比较分析,建立渭北旱塬地区引种树上干杏果实品质评价模型,为当地杏产业的良种选育提供依据。对渭北旱塬3个地区引进树上干杏的果实的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指标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和筛选引进树上干杏的果实评价指标,对树上干杏和梅杏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引进的树上干杏的综合评价优于当地品种梅杏,主成分分析将19个果实品质指标简化成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0.084%,结合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筛选出果实纵径、糖酸比、蛋白质抗坏血酸(维生素C,V C)、K、Fe这6个指标作为引进树上干杏的果实品质评价指标。综合评价结果为新疆树上干杏>乾县树上干杏>渭滨区树上干杏>三原树上干杏>梅杏,树上干杏在渭北旱塬地区表现优于当地品种梅杏,适合在渭北旱塬地区引种栽培,有利于解决杏栽植结构单一的问题,该研究为渭北旱塬地区树上干杏的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树上干杏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品质评价
下载PDF
4种渭北旱塬栽培的平欧榛子油脂成分分析
4
作者 王军利 李平 +4 位作者 陈文杰 王素清 刘建海 阮班录 冯树林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39-43,72,共6页
分析比较4种栽培于渭北旱塬地区的成熟平欧榛子果仁的水分含量、油脂含量及油脂成分,对其营养品质做出评价,为其加工、保存提供参考。用烘烤法测取榛子果仁水分含量,索氏提取法测定其油脂含量,气相色谱法分析油脂脂肪酸组成,Excel 2019... 分析比较4种栽培于渭北旱塬地区的成熟平欧榛子果仁的水分含量、油脂含量及油脂成分,对其营养品质做出评价,为其加工、保存提供参考。用烘烤法测取榛子果仁水分含量,索氏提取法测定其油脂含量,气相色谱法分析油脂脂肪酸组成,Excel 2019进行数据处理,SPSS 20软件进行差异性对比。4种平欧榛子果仁水分含量差异显著,最高可达33.81%,最低为21.48%;油脂含量差异性部分显著,最高可达61.50%,最低为60.43%;油脂脂肪酸成分差异显著。产于渭北旱塬的4种平欧榛子,其果仁油脂含量均较高,均高于60%;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高,其中“油酸+亚油酸”的相对含量都高于92.73%;4种平欧榛子油均可作为优质保健食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榛子 渭北旱塬 油脂成分
下载PDF
免耕结合覆盖措施对渭北旱塬黑垆土结构与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明星 代子俊 +2 位作者 樊军 付威 郝明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29-2340,共12页
【目的】阐明长期免耕及覆盖措施对渭北旱塬农田土壤团聚体结构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探索改善区域土壤的适宜耕作措施。【方法】在连续16年的黑垆土田间定位试验中选择传统耕作(CT)、免耕无覆盖(NT)、免耕+秸秆覆盖(NS)、免耕+地膜覆盖(... 【目的】阐明长期免耕及覆盖措施对渭北旱塬农田土壤团聚体结构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探索改善区域土壤的适宜耕作措施。【方法】在连续16年的黑垆土田间定位试验中选择传统耕作(CT)、免耕无覆盖(NT)、免耕+秸秆覆盖(NS)、免耕+地膜覆盖(NP)、免耕+秸秆覆盖+地膜覆盖(NSP)等共5种田间管理措施,于2019年10月春玉米收获期采集0—40 cm土层土样,测定容重、团聚体粒级分布及有机碳含量。【结果】(1)免耕及覆盖措施(NT、NP、NS和NSP)影响了黑垆土容重和团聚体粒级分布。免耕及覆盖措施均提高了耕层(0—20cm)土壤容重,其中0—10cm土层容重提高7.1%—17.8%,犁底层容重和孔隙度变化与耕层相反。耕层大团聚体比例显著提高、微团聚体比例显著降低,促进耕层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的转化。各粒级团聚体重量百分比在耕层(0—20 cm)分布为:较大团聚体(0.25—2 mm)>大团聚体(>2 mm)>微团聚体(0.053—0.25 mm)>粉黏粒组分(<0.053 mm),在犁底层(20—40 cm)为较大团聚体和粉黏粒组分显著高于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2)免耕及覆盖措施下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级增大而增加。在0—40 cm土层,NT处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显著低于CT处理,而NS、NSP处理均显著高于CT处理。(3)耕层总有机碳累积以>0.25 mm团聚体有机碳为主,犁底层以粉黏粒组分和较大团聚体有机碳为主。【结论】长期免耕及覆盖措施促进耕层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转化。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和地膜覆盖均降低了耕层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而免耕覆盖(NS、NP和NSP)比免耕无覆盖(NT)均增加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免耕结合秸秆覆盖(NS)显著改善土壤容重且对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升幅度最大,是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覆膜 秸秆覆盖 有机碳 团聚体 黑垆土 渭北旱塬
下载PDF
微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对陕北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孙超 田稼 +3 位作者 姚培鑫 党永 张晓琦 杨明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7-59,63,共4页
通过在陕西渭北旱塬红富士苹果园设置肥效对比试验,探讨施用微生物复混肥与施用传统肥料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研究所研制的苹果专用微生物复混肥后,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提高,最高增长幅度为28.82%,最低为3.... 通过在陕西渭北旱塬红富士苹果园设置肥效对比试验,探讨施用微生物复混肥与施用传统肥料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研究所研制的苹果专用微生物复混肥后,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提高,最高增长幅度为28.82%,最低为3.06%;单果重平均为233.88 g,平均提高15.83%;商品果率平均为80.80%,平均提高8.67%;糖度平均为13.52%,平均提高4.79%;硬度平均为9.61 kg/cm2,平均提高3.58%。说明施用微生物复混肥在提高产量、改善苹果品质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 产量 品质 渭北旱塬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渭北旱塬花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文龙 党菊香 +1 位作者 刘建海 崔瑜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1455-1461,共7页
为了解决目前渭北旱塬花椒产量低和品质差的现状,在淳化、三原、富平等地花椒产区进行了3 a配方施肥试验,选用4种配方肥(54%(18-18-18)、35%(11-9-15)、40%(15-5-20)、29%(13-7-9))和有机质含量45%的商品有机肥,设置4个处理(处理1.54%... 为了解决目前渭北旱塬花椒产量低和品质差的现状,在淳化、三原、富平等地花椒产区进行了3 a配方施肥试验,选用4种配方肥(54%(18-18-18)、35%(11-9-15)、40%(15-5-20)、29%(13-7-9))和有机质含量45%的商品有机肥,设置4个处理(处理1.54%配方复混肥2 kg;处理2.有机肥5 kg+35%配方复混肥2 kg;处理3.有机肥5 kg+40%配方复混肥2 kg;处理4.有机肥2 kg+29%配方复混肥2 kg),同时以不施肥为对照,测定4种配方施肥对花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4种配方施肥处理的花椒产量显著提高,增产幅度达23.07%~39.88%,处理2产量最高。5个处理的肥料农学效率为0.61~1.46 kg/kg,处理2最高;出皮率为24.14%~25.07%,处理3最高;花椒的平均折干率为44.51%~46.78%,对照最高;挥发油含量和麻味物质含量变幅分别为2.21~6.06 mL/100 g、17.9~26.2 mg/g,且处理2均最高。5个处理间单穗粒数、单穗质量、产量、增产率、肥料农学效率、挥发油及麻味物质含量大小表现为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1>对照。综上,渭北旱塬区高产优质花椒园施肥宜有机无机肥结合,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使无机有机肥比例达2∶8以上,渭北旱塬花椒全年施肥量每株最佳推荐用量为N 373 g、P_(2)O_(5)222 g、K_(2)O 468 g,适宜的氮磷钾比例为N 12-P_(2)O_(5)7-K_(2)O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配方 花椒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渭北旱塬果园土壤干燥化生态修复方式效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岳忠娜 海江波 +1 位作者 尚辉 李军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228,234,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修复方式对渭北旱塬果园土壤水分和果树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2012-05-12,以地处渭北旱塬的陕西陇县梁甫村10年生红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设置秸秆覆盖、起垄覆膜、微孔梯度深层集水、秸秆覆盖+起垄覆膜、秸秆...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修复方式对渭北旱塬果园土壤水分和果树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2012-05-12,以地处渭北旱塬的陕西陇县梁甫村10年生红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设置秸秆覆盖、起垄覆膜、微孔梯度深层集水、秸秆覆盖+起垄覆膜、秸秆覆盖+微孔梯度深层集水、起垄覆膜+微孔梯度深层集水、起垄覆膜+微孔梯度深层集水+秸秆覆盖7个处理,以裸地为对照(CK),于7-11月每月30号采集果园0~2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含水量,8-9月每月30号测定果树叶片光合特性。【结果】各处理0~2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其中以起垄覆膜+微孔梯度深层集水+秸秆覆盖处理的效果最好,其0~1m土层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9.83%,1~2m土层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7.91%,其次是秸秆覆盖+微孔梯度深层集水处理,其0~1和1~2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增加8.55%和7.40%;不同生态修复方式均能明显提高苹果树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且均以起垄覆膜+微孔梯度深层集水+秸秆覆盖处理最高,其Pn、Tr、Gs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8.46%,0.90%和52.94%。各生态修复处理的Pn均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在Tr和Gs中,除起垄覆膜+微孔梯度深层集水+秸秆覆盖和秸秆覆盖+微孔梯度深层集水处理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外,其他处理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n、Tr、Gs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线性关系。【结论】微孔梯度深层集水方式与地表覆盖方式相结合能够大幅度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影响果树光合特性,其中以起垄覆膜+微孔梯度深层集水+秸秆覆盖方式效果最好,可作为改善果园土壤干燥化的方法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渭北旱塬 土壤干燥化 地表覆盖方式 微孔梯度深层集水 土壤水分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渭北旱塬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模式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立新 耿增超 +3 位作者 同延安 李立科 赵二龙 梁连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26-29,共4页
在对渭北旱塬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作物资源等现状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提出了渭北旱塬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模式即高标准旱作节水基本农田建设模式、节水农业设备新建与补充模式、高效集雨节灌示范工程建设模式、抗旱节水特... 在对渭北旱塬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作物资源等现状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提出了渭北旱塬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模式即高标准旱作节水基本农田建设模式、节水农业设备新建与补充模式、高效集雨节灌示范工程建设模式、抗旱节水特色品种和良种繁育引种基地建设模式、节水农业工程建设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农业示范区 旱作农业 农业示范区 建设模式 渭北旱塬
下载PDF
渭北旱塬近40年来农田施肥与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小英 陈占飞 +4 位作者 王孟 张继轩 胡凡 刘芬 同延安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8年第5期23-29,共7页
利用文献资料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分析了渭北旱塬近40年来农田施肥与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化肥氮投入量分别从20世纪70年代的45kg·hm^(-2)和89kg·hm^(-2)增加到2 000年的185kg·hm^(-2)和223kg... 利用文献资料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分析了渭北旱塬近40年来农田施肥与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化肥氮投入量分别从20世纪70年代的45kg·hm^(-2)和89kg·hm^(-2)增加到2 000年的185kg·hm^(-2)和223kg·hm^(-2),增加了308.53%和150.07%;化肥磷投入量分别增加到112kg·hm^(-2)和88kg·hm^(-2);化肥钾投入量分别增加到22.8kg·hm^(-2)和34.6kg·hm^(-2)。小麦产量从1 883kg·hm^(-2)增加到4 269kg·hm^(-2),增加了126.70%;玉米产量从2 519kg·hm^(-2)增加到7 077kg·hm^(-2),增加了180.95%。同时期小麦地块和玉米地块氮磷盈余逐渐增加,钾素亏缺越来越严重。土壤pH由80年代至2000年平均下降了0.24个单位,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近40年来分别增加了26.34%、9.23%、187.35%、104.80%和18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小麦 玉米 化肥 土壤肥力
原文传递
基于Hydrus-1D的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土壤中氟化物运移规律的研究
11
作者 杨伟斌 石兰君 +1 位作者 任静 庞宇飞 《科技通报》 2022年第9期114-119,共6页
以陕西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为研究对象,运用Hydrus-1D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区不同初始含水量(θ_(0))情境下土壤中氟化物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不同θ_(0)下土壤氟化物浓度(CF-)随着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365 d之前低θ_(0)下土壤... 以陕西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为研究对象,运用Hydrus-1D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区不同初始含水量(θ_(0))情境下土壤中氟化物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不同θ_(0)下土壤氟化物浓度(CF-)随着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365 d之前低θ_(0)下土壤对氟化物的吸附性更大;365 d与1095 d之间低θ_(0)下土壤对氟化物的吸附性更小;时间上不同θ_(0)的土壤CF-变化,前期快速吸附阶段(0~100 d),土壤以淋滤为主,低θ_(0)土壤的吸附能力小;中期吸附衰减阶段(100~365 d),期间土壤对氟化物吸附占主要地位,埋深较浅的土壤(0~2 m)低θ_(0)土壤的吸附能力大;后期吸附稳定阶段(365~10950 d),期间土壤中氟化物浓度降速较小,随着时间的延长,低θ_(0)土壤的吸附能力变大。可见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土壤中CF-受θ_(0)影响,研究区工厂建设应该做好防护层的布置,以防止污染物泄露对土壤产生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塬塬梁沟壑区 初始含水量 氟化物 数值模拟 运移特征
下载PDF
渭北旱塬持续高效农田种植模式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惠娥 雍绍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40,共2页
根据渭北旱塬自然经济特点 ,提出了该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增产新途径——农田高效优化种植模式 (以双元覆盖小麦为主 )。通过 4a的试验示范与推广 ,结果表明 :该模式可较对照增产小麦6 2 .92 % ;复种黄豆增收 1 5 0 0~ 2 2 5 0 ... 根据渭北旱塬自然经济特点 ,提出了该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增产新途径——农田高效优化种植模式 (以双元覆盖小麦为主 )。通过 4a的试验示范与推广 ,结果表明 :该模式可较对照增产小麦6 2 .92 % ;复种黄豆增收 1 5 0 0~ 2 2 5 0 kg/ hm2 ,较对照增产 1 0 0 %。该模式的聚水、保墒、增温和促进有机质矿化、增加土壤养分效应显著 ,可使土壤水、热环境改善 ,充分利用水资源 ,提高用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持续高效 种植模式
下载PDF
渭北旱原香菇(花菇)代料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鸣雷 呼有贤 +1 位作者 梁连友 李小平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27-29,共3页
本文对在渭北旱原栽培花菇的生产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 .研究实践表明 ,渭北旱原具有栽培花菇的独特气候与资源优势 .理想适宜的香菇栽培品种为香菇新菌株 2 0 1和 2 0 2 ,最佳栽培原料是苹果树枝条 。
关键词 渭北旱原 香菇 代料栽培 花菇 菌种 栽培季节 菌丝生长 子实体发育
下载PDF
陕西渭北旱塬区生境质量及碳储量时空演变分析与模拟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古圳威 刘京 +2 位作者 陈怡 户新冉 王思轶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66-4678,共13页
探析生境质量与碳储量的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对建立陕西渭北旱塬区生态安全屏障、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具有积极反馈作用.以渭北旱塬区为研究案例,基于PLUS模型模拟2035年不同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采用InVEST模型分析研究区1980~202... 探析生境质量与碳储量的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对建立陕西渭北旱塬区生态安全屏障、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具有积极反馈作用.以渭北旱塬区为研究案例,基于PLUS模型模拟2035年不同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采用InVEST模型分析研究区1980~2020年及未来多情景下生境质量和碳储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近40年间,研究区内生境质量低等级区面积扩大462.55 km^(2),碳储量共减少7.85×106 t,二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②研究期间,生境质量降级区域集中在研究区东北部延安市域内,质量提升区域呈条状分布在靠近水源或海拔较高的地区.碳储量高值区集中分布在研究区内地势复杂、人口稀疏的区域,碳储量减少区域呈点状零散分布在研究区全域,未出现明显聚集现象;③2035年碳储量除自然发展情景外,其他状态碳储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经济优先发展情景中生境质量低等级区面积20787.41 km^(2),是较模拟初期低等级区增速最快和高等级区减幅最大的模拟情景.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低碳绿色发展、生态修复提供决策参考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境质量 碳储量 渭北旱塬区 多情景时空格局
原文传递
渭北旱塬膜上灌灌水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光辉 朱立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60-63,共4页
膜上灌是起源于我国新疆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因水在膜上流动,流动速度快,减小了水分深层渗漏,同时水流由渗水孔和放苗孔渗入土壤和作物根系周围,因而提高了灌水均匀度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具有很大的节水潜力。着重从水流运动特性、... 膜上灌是起源于我国新疆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因水在膜上流动,流动速度快,减小了水分深层渗漏,同时水流由渗水孔和放苗孔渗入土壤和作物根系周围,因而提高了灌水均匀度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具有很大的节水潜力。着重从水流运动特性、渗水孔面积、膜畦长度、生长和产量状况、水分利用等方面介绍了膜上灌技术在渭北旱塬研究的初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膜上灌 灌水技术 节水灌溉
下载PDF
渭北旱塬膜上灌小麦研究初报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光辉 朱立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64-67,共4页
在大田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膜上灌小麦的水量平衡、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特征、产量水平以及生理指标的日变化,研究结构表明在渭北旱塬区应用膜上灌技术可以减小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改变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特征、增加土壤水分贮量、调节作物... 在大田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膜上灌小麦的水量平衡、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特征、产量水平以及生理指标的日变化,研究结构表明在渭北旱塬区应用膜上灌技术可以减小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改变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特征、增加土壤水分贮量、调节作物生长微环境,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上灌 小麦 渭北旱塬 节水灌溉
下载PDF
渭北旱塬雨水的集蓄及补灌与高效利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新民 李怀恩 张岁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51-55,共5页
渭北旱塬水资源贫乏,但相对而言,降水量却比较丰富,年平均550mm,是地表水的13.1倍,且有天然集流条件,可就近拦蓄利用,也可用于农业节水微灌,其增产效益可达20%~50%,水分利用率可达到0.8kg/mm,故潜力... 渭北旱塬水资源贫乏,但相对而言,降水量却比较丰富,年平均550mm,是地表水的13.1倍,且有天然集流条件,可就近拦蓄利用,也可用于农业节水微灌,其增产效益可达20%~50%,水分利用率可达到0.8kg/mm,故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雨水集蓄 高效利用 补灌
下载PDF
提高渭北旱塬雨水利用潜力的技术途径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岁岐 山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47-50,共4页
根据东新村资料对渭北旱塬雨水利用现状和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渭北旱塬提高雨水利用潜力应采取的技术途径。认为提高雨水利用潜力应采取综合技术途径,合理施肥、选用抗旱节水品种、应用化学制剂、雨水汇集用于补充灌溉、增加地... 根据东新村资料对渭北旱塬雨水利用现状和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渭北旱塬提高雨水利用潜力应采取的技术途径。认为提高雨水利用潜力应采取综合技术途径,合理施肥、选用抗旱节水品种、应用化学制剂、雨水汇集用于补充灌溉、增加地面覆盖和深耕等栽培措施在当前提高渭北旱塬雨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雨水潜力 技术途径 雨水利用
下载PDF
渭北旱塬区气温变化与冬小麦物候的响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程国锋 窦慎 许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2-115,共4页
通过对渭北旱塬区永寿、风翔、蒲城、旬邑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71年到2010年冬小麦观测数据以及30个县市区同期气象资料同步观测分析,得出渭北旱塬区气候近40年来增温明显,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最为显著。受气候变化影响,本区域冬小麦播种... 通过对渭北旱塬区永寿、风翔、蒲城、旬邑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71年到2010年冬小麦观测数据以及30个县市区同期气象资料同步观测分析,得出渭北旱塬区气候近40年来增温明显,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最为显著。受气候变化影响,本区域冬小麦播种期、越冬期推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等发育期普遍提前,以返青期提前最为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除了冬前生长期,冬小麦越冬期以及春季各发育期间隔和发育期平均气温相关显著,而且春季的相关性明显比冬季显著,但表现在发育期间隔方面,却是冬小麦越冬期呈显著缩短趋势,而返青后各发育期间隔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认为:气候变暖一方面有利于越冬农作物安全越冬,减少冻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且温度升高,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积温,使农作物可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另一方面,由于旱塬区春季气温变率较大,发育期提前将导致作物受冻害的气候风险增大,尤其果树开花期遭受冻害,将对产量构成严重威胁。冬季气温持续上升,将导致冬小麦条锈病孢子和林果病虫害等安全越冬,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气候变暖对旱塬农业生产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应引起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物候期 渭北旱塬 生态响应
下载PDF
两个苹果品种在渭北旱塬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20
作者 阮班录 刘建海 +1 位作者 张会民 赵小弟 《落叶果树》 2021年第6期50-52,共3页
烟富8号、烟富10号在陕西省咸阳北部渭北旱塬生长良好,长势和物候期相当,幼树较旺,树势稳定后容易形成腋花芽,果台副梢连续结果能力较强,适于采用矮化栽培模式实现早果丰产;烟富8号着色快、果面浓红光洁,烟富10号果形高桩、果面条红光洁... 烟富8号、烟富10号在陕西省咸阳北部渭北旱塬生长良好,长势和物候期相当,幼树较旺,树势稳定后容易形成腋花芽,果台副梢连续结果能力较强,适于采用矮化栽培模式实现早果丰产;烟富8号着色快、果面浓红光洁,烟富10号果形高桩、果面条红光洁,两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15%左右。宜采用高纺锤形树形,支架栽培,严格控制过旺、过强枝;冠下覆盖,行间先间作,后生草,每年施肥2~3次,前期氮肥,中后期磷钾肥,秋季大量施用有机肥,注意叶面喷肥,实施水肥一体化效果更好;严格疏花疏果,选留果柄长度适中、果肩宽的下垂果,充分成熟、着色适中时采收;加强综合防治病虫害,抓好芽萌动期、花后、套袋前、套袋后等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富8号 烟富10号 陕西渭北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