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渭北旱塬苹果园施肥现状分析评估 被引量:64
1
作者 赵佐平 同延安 +2 位作者 刘芬 王小英 曾艳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3-1009,共7页
为了解陕西渭北旱塬苹果园栽培管理水平、施肥现状及果农养分资源投入存在的问题,选取陕西渭北旱塬300户果农,调查其苹果产量、施肥及其他管理措施等。结果表明,不同果农间苹果的产量和施肥量存在很大差异。两年来果农化肥平均纯氮用量... 为了解陕西渭北旱塬苹果园栽培管理水平、施肥现状及果农养分资源投入存在的问题,选取陕西渭北旱塬300户果农,调查其苹果产量、施肥及其他管理措施等。结果表明,不同果农间苹果的产量和施肥量存在很大差异。两年来果农化肥平均纯氮用量为671.71 kg·hm-2,适宜用量为240~360 kg·hm-2,78.3%的果园氮肥投入过量;P2O5平均用量为338.21 kg·hm-2,适宜用量为220~340 kg·hm-2,投入量适中果农仅占调查样本的22.2%;K2O平均用量为240.70 kg·hm-2,适宜用量为160~240 kg·hm-2,51.2%的果农施钾肥量偏低。调查数据与前人研究比较发现,由有机肥提供的氮磷钾养分占肥料总养分的比例下降趋势显著,由1994年的51%下降到现在的5.54%。果农传统的重氮偏磷轻钾施肥方式还未改变,施肥仍然以基肥为主,基肥比例达70%以上。为此提出调查区果园施肥应减少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适当增加磷肥,特别要注重钾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实现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苹果园 施肥现状 肥料种类 施肥量 产量
下载PDF
种植不同牧草对渭北苹果园土壤水分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先来 李会科 +1 位作者 张广军 赵政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59,61,共5页
对渭北生草制苹果园0~100cm土层水分分析结果表明,生草改善了0~60cm土层的贮水能力,但随生草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牧草与果树在20~40 cm土层水分竞争强烈,在苹果年生长周期中,春季阶段(3~5月),生草能加重果园失墒,而在6~7月,生草能... 对渭北生草制苹果园0~100cm土层水分分析结果表明,生草改善了0~60cm土层的贮水能力,但随生草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牧草与果树在20~40 cm土层水分竞争强烈,在苹果年生长周期中,春季阶段(3~5月),生草能加重果园失墒,而在6~7月,生草能够增加果园贮水,8~10月各样地均处于增墒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果园生草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地布覆盖对渭北旱塬苹果园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金锋 张林森 +4 位作者 张永旺 韩晓毓 李喜凤 王延平 李丙智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78,84,共5页
研究了陕西渭北旱塬苹果园地布和黑色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温度、叶片光合作用、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树生育期内,地布和地膜覆盖分别比对照节水35.1、28.9mm,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率;春季,地布和地膜覆盖0-25cm土层平均地... 研究了陕西渭北旱塬苹果园地布和黑色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温度、叶片光合作用、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树生育期内,地布和地膜覆盖分别比对照节水35.1、28.9mm,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率;春季,地布和地膜覆盖0-25cm土层平均地温分别比对照高2.8℃和4.5℃,夏季则分别高-0.3℃和4.1℃;同时,地布和地膜覆盖分别比对照增产32%和20.4%,且地布覆盖显著提高了果树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的亮度和红色度,降低了果实酸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布 渭北旱塬 水分 温度 产量品质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胡江波 杨改河 +1 位作者 张笑培 冯永忠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72,共4页
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测定了刺槐、荆条、侧柏和苜蓿等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并采用新复极差法检验了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各层土壤有机质含... 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测定了刺槐、荆条、侧柏和苜蓿等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并采用新复极差法检验了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深度而递减,土壤有机质有一定的表聚性,其中荆条、侧柏土壤有机质表聚性表现最为明显;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改善土壤肥力;植被恢复后能明显提高土壤速效氮、速效钾水平,而对速效磷的提高却非常有限;土壤速效钾在苜蓿植被下有少量减少,中幼龄侧柏导致土壤速效氮、速效磷明显下降。最后,对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肥力的机理和不同植被对土壤肥力的恢复效应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渭北高原植被水源涵养功能及价值测评 被引量:13
5
作者 焦彩霞 孙根年 任志远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583-588,共6页
根据陕西植被图 ,在MapInfo 4 .0上建立渭北高原植被类型数据库 ,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三个层次分析了渭北高原植被水源涵养的物质量 ,并利用影子工程法、成本估算法等方法对其生态功能进行了货币化评定。结果表明林冠层的截留... 根据陕西植被图 ,在MapInfo 4 .0上建立渭北高原植被类型数据库 ,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三个层次分析了渭北高原植被水源涵养的物质量 ,并利用影子工程法、成本估算法等方法对其生态功能进行了货币化评定。结果表明林冠层的截留量为 2 36 378.35万t,枯枝落叶层的截留量为 976 1.0 0万t,土壤层的截留量为 2 5 5 6 82 .4 9万t,三个层次总截留量为 5 0 182 1.84万t,水源涵养总价值量为 336 2 2 0 .6 3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渭北高原 水源涵养 价值量 GIS 地理信息系统 水量平衡法 容量折算法
下载PDF
渭北旱地小麦留茬深松膜侧沟播耕作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付增光 杜世平 廖允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7,共5页
试验结果表明,留茬、深松、膜侧沟播是融“深松储水效应”、“残茬覆盖保水增肥效应”和“起垄覆膜沟播聚水、保水、增温、透光效应”于一体的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具有极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夏闲期留茬覆... 试验结果表明,留茬、深松、膜侧沟播是融“深松储水效应”、“残茬覆盖保水增肥效应”和“起垄覆膜沟播聚水、保水、增温、透光效应”于一体的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具有极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夏闲期留茬覆盖、深松耕可把占小麦全生产年度50%的夏闲期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较传统翻耕法多蓄水76.2mm,蓄水率达50%以上;在夏闲期多蓄水的基础上,种麦时再应用起垄覆膜沟播技术,既可以把夏闲期蓄积到土壤中的水分最大限度地保住,又可把小麦生育期的降水量最大限度地蓄住,加之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从而使旱地小麦的水、热条件明显改善,达到既增产增收,又保水保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高原 旱地 小麦 留茬深松 膜侧沟播 耕作技术体系
下载PDF
渭北高原植被保土保肥生态效益的计量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秋贤 孙根年 任志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63,共6页
植被保土、保肥、保水功能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服务 ,对于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该文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 ,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 (ULSE)及植被指数 (C)为依据 ,按裸地侵蚀模数减植被覆盖侵蚀模数 ,测算了渭北... 植被保土、保肥、保水功能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服务 ,对于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该文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 ,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 (ULSE)及植被指数 (C)为依据 ,按裸地侵蚀模数减植被覆盖侵蚀模数 ,测算了渭北高原植被保土、保肥的物质量 ,以保土、保肥物质量为基础 ,按等效应原则测算了植被保土、保肥的价值量。结果显示 ,渭北黄土高原植被每年保持表土 3 6 45× 1 0 8t,按等效应人工保土措施计算 ,植被保土价值量合 2 5 5× 1 0 8元 ;植被在保持表土的同时也保持了土壤有机质及N、P、K等土壤养分 ,按各类土壤养分含量及面积加权计算 ,每年可保持 45 7 2× 1 0 4 t有机质 ,植被保持有机质量相当于 1 3 0 6 2 9m3薪材、合 6 5 3× 1 0 8元 ;每年可保持全氮 3 5 45× 1 0 4 t、全磷 5 4 49× 1 0 4 t、全钾73 6 62× 1 0 4 t,植被保持的N、P、K按化肥市场价格计算 ,分别合 3 42× 1 0 8元、3 0 3× 1 0 8元、43 79× 1 0 8元。将该区植被保土、保持有机质、保持氮磷钾三者加起来 ,该区 4 2 6× 1 0 8km2 的植被整个保土保肥效益约5 9 3 2× 1 0 8元 ,这是植被为本区提供天然生态服务和自然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高原 植被保土效益 物质量 价值量
下载PDF
Effect of apple production base on regional water cycle in Weibei upland of the Loess Plateau 被引量:7
8
作者 HUANG Ming-bin~1, HE Fu-hong~2, YANG Xin-min~1, LI Yu-shan~1 (1.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AS, Yangling 712100, China 2.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Yangling 712100,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1年第2期239-243,共5页
Weibei upland, located in southern part of the Loess Plateau, is a commercial apple production base in China. The enlargement of apple-planting area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regional water cycle. The effects of diffe... Weibei upland, located in southern part of the Loess Plateau, is a commercial apple production base in China. The enlargement of apple-planting area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regional water cycl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on hydrological parameters are compared and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initial and steady infiltration rates in apple orchard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land use types such as grassland, idle land and farmland. Their initial rates of infiltration are 0.823 cm/min, 0.215 cm/min, 0.534 cm/min and 0.586 cm/min in apple orchard, grassland, idle land and farmland respectively. Their steady infiltration rates are 0.45 cm/min, 0.038 cm/min, 0.191 cm/min and 0.155 cm/min respectively. (2) There is no runoff generated in plot of apple orchard in all 8 storm events in observed natural rainfalls, while runoff is generated in winter wheat plot, corn plot and alfalfa plot with runoff coefficients of 2.39%, 1.58% and 0.31% respectively. (3) The transpiration of apple trees is strong and thus soil moisture is gradually depleted. The average soil water contents in 3–9 m soil profile in Changwu plots with apple trees of 14 and 32 years in age are 11.77% and 11.59% and in Luochuan plots with those of 15 and 28 years in age are 11.7% and 11.59% respectively, which are nearly 9.0% of wilting moisture of Changwu soil and 8.6% of wilting moisture of Luochuan soil. The pathway of rainfall percolating to groundwater is hindered by dry soil prof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plateau weibei upland water cycle
下载PDF
陕西省渭北高原冰雹灾害对苹果生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丁敏 黄春长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根据渭北高原苹果26个基地县1958~1980年冰雹史料和千阳历年的苹果产量, 并用Mapinfo6.0作专题图,研究了陕西苹果基地县冰雹的时空分布规律对苹果生产的影响。 应做好冰雹预报、预防和雹后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 渭北高原 冰雹 苹果生产 陕西省
下载PDF
渭北台塬区新增耕地土壤肥力评价-以陕西澄城县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师晨迪 韩霁昌 +2 位作者 马增辉 张露 张瑞庆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43,共5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权重对比法对渭北台塬区新增耕地土壤肥力的权重进行了分配,并对该区域土壤肥力做了进一步评价,提出了影响新增耕地土壤肥力的最大限制因素。结果表明:渭北台塬区澄城县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权重指标为p H值0.22,电导率0....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权重对比法对渭北台塬区新增耕地土壤肥力的权重进行了分配,并对该区域土壤肥力做了进一步评价,提出了影响新增耕地土壤肥力的最大限制因素。结果表明:渭北台塬区澄城县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权重指标为p H值0.22,电导率0.03,有机质0.22,全氮0.22,有效磷0.15,速效钾0.10,质地0.06。澄城县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土壤肥力分值分布在38-66之间,平均值为54分,研究区总面积的90%为新增耕地,其土壤肥力综合分值在45-65分,有一半的新增耕地的土壤肥力分值在50-60之间,分值最高和最低的面积约占到5%和3%。造成土壤肥力指数低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磷(AP)、土壤有机质(SOM)、土壤速效钾(AK)、土壤全氮(TN)4项指标含量较低,其影响程度为AP〉SOM〉AK〉TN。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权重对比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土壤肥力评价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新增耕地 评价研究 限制因子 渭北台塬区
下载PDF
渭北扁桃果实生长曲线和品质测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梅立新 郭春会 樊存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观察测定了渭北地区引进的3个扁桃品种果实生长动态。结果表明,品种间果实发育所需天数虽然不相同,但果径增长都表现单“S”型生长曲线。依据生长速度,可将果实生长过程划分为3个时期,生长速率第2期>第1期>第3期,累积生长量第1期&... 观察测定了渭北地区引进的3个扁桃品种果实生长动态。结果表明,品种间果实发育所需天数虽然不相同,但果径增长都表现单“S”型生长曲线。依据生长速度,可将果实生长过程划分为3个时期,生长速率第2期>第1期>第3期,累积生长量第1期>第2期>第3期,总体表现为前期果实增长迅速,后期缓慢。3个品种的种子大小基本保持了品种的原有特性,种仁营养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 果实 生长曲线 品质 营养成分
下载PDF
渭北台塬区荒草地整治后新增耕地土壤肥力调查研究——以陕西澄城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师晨迪 韩霁昌 +2 位作者 马增辉 张露 张瑞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115-118,共4页
[目的]为探讨新增耕地的肥力水平、最大限制因素以及新增耕地的综合肥力指数,并且提出合理的施肥策略。[方法]通过采样分析,采用菲尔德法和加权求和评价法对渭北台塬区荒草地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肥力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土地整治后新增... [目的]为探讨新增耕地的肥力水平、最大限制因素以及新增耕地的综合肥力指数,并且提出合理的施肥策略。[方法]通过采样分析,采用菲尔德法和加权求和评价法对渭北台塬区荒草地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肥力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土壤肥力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该研究区域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7.8 g/kg,全氮平均含量0.93 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4.06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52.3 mg/kg。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指数分布在25~60分之间,平均得分41分,其中得分在30~40之间的样点约占总数的一半,大于50分的约占17.78%。[结论]土壤有效磷和土壤有机质是渭北台塬区荒草地整治新增耕地肥力指标的最大控制因素。提高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是提高新增耕地肥力综合指数的最直接的方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将是提高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最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新增耕地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渭北台塬区
下载PDF
渭北旱原红富士苹果园不同水分条件有机肥施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立新 耿增超 +1 位作者 张朝阳 赵二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71,共4页
于1999-2002年对渭北旱原红富士苹果园不同水分条件有机肥施用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灌水条件下,以化肥+秸秆堆肥处理和化肥+羊粪处理最佳,产量分别为38 500 kg/hm2和38 05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32.1%和30.5%。灌水条件下... 于1999-2002年对渭北旱原红富士苹果园不同水分条件有机肥施用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灌水条件下,以化肥+秸秆堆肥处理和化肥+羊粪处理最佳,产量分别为38 500 kg/hm2和38 05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32.1%和30.5%。灌水条件下,以化肥+绿肥处理和化肥+鸡粪处理最佳,产量分别为44 825 kg/hm2和44 45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4.3%和23.3%;并综合分析了不同水分条件不同有机肥对红富士苹果产量、生长状况、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渭北旱地果园不同水分条件下在化肥施用基础上"秸秆堆肥(羊粪)+鸡粪(菜籽饼肥、绿肥)"的有机肥施用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富士苹果园 有机肥施用模式 水分条件 渭北旱原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渭北旱塬气候变化及气候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茂盛 范建忠 +1 位作者 吴清丽 景毅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8-183,共6页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渭北旱塬5市19个代表性气象站点1970—2010年的气温及降水量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渭北旱塬气候变化及气候生产力对其响应。结果表明:渭北旱塬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渭北旱塬5市19个代表性气象站点1970—2010年的气温及降水量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渭北旱塬气候变化及气候生产力对其响应。结果表明:渭北旱塬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的升温幅度较大;年、季降水总量呈下降趋势,其中春季及秋季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而夏季及冬季的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气候生产力呈增加趋势,未来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为有利,气候生产力平均增加12.1%,"冷干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为不利,气候生产力平均减少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渭北旱塬 气候生产力 平均气温 降雨量
下载PDF
对永寿县豆家镇农民收入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晓丽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年第1期4-5,共2页
永寿县豆家镇位于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属于典型的农业大镇,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属于欠发达地区。文章通过对豆家镇农民收入的调研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以便找出制约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农民收入偏低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该地区提高农... 永寿县豆家镇位于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属于典型的农业大镇,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属于欠发达地区。文章通过对豆家镇农民收入的调研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以便找出制约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农民收入偏低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该地区提高农民收入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丘陵沟壑区 农民收入
下载PDF
渭北旱塬混农林综合体系小气候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忠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52-57,共6页
本文通过对渭北地区旱塬混农林综合体系小气候效应的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混农林综合体系能够改善农田小气候,小气候特征与林木覆盖度、林木冠体及林木分布度关系密切,与林木株数、林木平均高度关系不密切。
关键词 干旱区 小气候 渭北地区 林粮间作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自然降水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少平 朱瑞祥 +2 位作者 杨青 韩思明 韩文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寻求黄土台原旱地冬小麦的适宜耕作栽培技术,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对照,比较了留茬覆盖深松膜侧沟播技术与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技术和留茬深松秸秆全程覆盖技术的蓄水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各技术模式中,其农田效应、增产效果和... 为了寻求黄土台原旱地冬小麦的适宜耕作栽培技术,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对照,比较了留茬覆盖深松膜侧沟播技术与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技术和留茬深松秸秆全程覆盖技术的蓄水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各技术模式中,其农田效应、增产效果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留茬覆盖深松膜侧沟播技术最好,其次是留茬深松秸秆全程覆盖技术和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技术;留茬覆盖深松膜侧沟播技术能融“深松深层贮水效应”、“秸秆覆盖保水增肥效应”和“起垄覆膜沟播聚水、保水、增温、透光效应”于一身,可显著改善旱地麦田水、肥、气、热环境条件;与传统耕作比较,该模式在夏闲期可多贮水84.4 mm,蓄水率提高18.2%,小麦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5.56kg/(mm.hm2),增产40.6%,是陕西渭北及同类地区旱地小麦高效利用自然降水、实现高产稳产的最佳模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冬小麦 自然降水高效利用 农业机械化 渭北高原
下载PDF
荒草地整治后土壤碳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振 师晨迪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9年第3期27-32,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荒草地整治工程实施后土壤碳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特征,本研究以陕西省澄城县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依托,对整治后土壤容重、总碳、有机碳和无机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层土壤容重平均表现为40~60cm>20~40cm>0~20... 为了深入了解荒草地整治工程实施后土壤碳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特征,本研究以陕西省澄城县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依托,对整治后土壤容重、总碳、有机碳和无机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层土壤容重平均表现为40~60cm>20~40cm>0~20cm,随着土层的加深,容重逐渐变大。荒草地整治后0~20cm和40~60cm土层总碳含量小于整治前,土壤无机碳在垂直尺度上的分布规律与土壤总碳变化规律一致,20~40cm土层与之相反。土地整治措施后,总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变为20~40cm>0~20cm>40~60cm,无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变为20~40cm>40~60cm>0~20cm。整治前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均为0~20cm(6.31g·kg^(-1))>20~40cm(3.48g·kg^(-1))>40~60cm(2.63g·kg^(-1)),整治后较整治前土壤有机碳含量依次降低了4.01、2.20、1.40g·kg^(-1)。荒草地复垦1年后的土壤有机碳固碳潜力在0~20cm、20~40cm和40~60cm土层上依次为15.92、17.94、14.27t·hm^(-2)。可知荒草地复垦1年的土壤有机碳还存在较大的固碳潜力,这些过程都是生物地球化学正常的变化过程,土壤碳在复垦年限内所表现出来的动态变化特征就是荒草地在土地整治过程后的历史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荒草地 土壤碳 渭北台塬区
原文传递
渭北塬区旱地小麦微型聚水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温晓霞 何玲 +1 位作者 唐拴虎 韩思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1-54,共4页
针对渭北旱塬干旱少雨 ,冬小麦生育期内水分供需矛盾突出的气候特点 ,提出了旱地微型聚水保墒技术 ,该技术集地膜覆盖与秸秆覆盖于一体 ,把覆盖时间提前到前茬收获后 ,能将小麦整个生产年度降水最大限度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 ,加之温度... 针对渭北旱塬干旱少雨 ,冬小麦生育期内水分供需矛盾突出的气候特点 ,提出了旱地微型聚水保墒技术 ,该技术集地膜覆盖与秸秆覆盖于一体 ,把覆盖时间提前到前茬收获后 ,能将小麦整个生产年度降水最大限度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 ,加之温度和土壤养分提高 ,促进了小麦个体发育 ,具有良好的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冬小麦 地膜覆盖 秸杆覆盖
下载PDF
农艺措施和施肥对渭北旱塬旱地玉米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白涛 张亚建 +2 位作者 严昌荣 彭世琪 钟永红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2002—2003年在渭北旱塬(陕西省铜川市)进行了不同农艺措施和施肥条件下玉米地土壤墒情、玉米生长和产量试验。结果显示,覆盖、垄沟等措施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但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对土壤墒情的影响更大。同... 2002—2003年在渭北旱塬(陕西省铜川市)进行了不同农艺措施和施肥条件下玉米地土壤墒情、玉米生长和产量试验。结果显示,覆盖、垄沟等措施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但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对土壤墒情的影响更大。同常规种植的玉米相比,覆盖、垄沟和施抗旱专用肥等技术措施有利于玉米生长。渭北旱塬区玉米产量一般在7000kg·hm^-2左右,但不同处理间玉米产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以有地膜覆盖的处理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一般较常规种植增加35%~43%。比较2a的试验结果还发现农艺措施的效果与降水年型有关,在较干旱年份,地膜覆盖、垄沟和施抗旱专用肥等技术措施的增产效果更明显,玉米产量能够提高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玉米 地膜覆盖 垄沟栽培 施抗旱专用肥 常规施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