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湿地植物对污水中氮磷去除的贡献 被引量:53
1
作者 崔丽娟 李伟 +4 位作者 张曼胤 赵玉辉 王义飞 赵欣胜 商晓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3-208,共6页
选择5种湿地植物(芦苇、东方香蒲、菖蒲、茭白、鸢尾)和1种喜湿灌木(蒿柳),研究重度富营养化水体中植物的生长特性和氮磷去除效果.研究发现,所选用的6种植物在实验池中均生长良好,稳定生长105d以后,各种植物的总生物量在424-1772g/m2之... 选择5种湿地植物(芦苇、东方香蒲、菖蒲、茭白、鸢尾)和1种喜湿灌木(蒿柳),研究重度富营养化水体中植物的生长特性和氮磷去除效果.研究发现,所选用的6种植物在实验池中均生长良好,稳定生长105d以后,各种植物的总生物量在424-1772g/m2之间,除了香蒲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比(A/U)达到3.23外,其它的比值在0.63-1.49之间.6种植物地上部N和P浓度分别在13.12-28.83mg/g及1.55-3.77mg/g之间,地下部N和P浓度在7.76-15.60mg/g及1.70-2.71mg/g之间,大部分植物地上部N和P的浓度大于地下部.6种植物平均氮、磷积累量分别为20.60g/m2和3.08g/m2,其中地上部平均氮、磷积累量分别占66.60%和58.22%.不同植物筛选池对不同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有差异,鸢尾池对TN的净化效果最好,芦苇池对TP的净化效果最好.植物的氮、磷积累量与浓度及生物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污水 生物量 积累量 净化效果
下载PDF
不同水生植物对污水处理厂尾水的生态净化效果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瑞斌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04-508,共5页
通过构建小型水生生态系统,研究了旱伞草、美人蕉、伊乐藻、金鱼藻4种水生植物对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磷等指标去除效能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氮、磷等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其中,挺水植物旱伞草和沉水植物金鱼... 通过构建小型水生生态系统,研究了旱伞草、美人蕉、伊乐藻、金鱼藻4种水生植物对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磷等指标去除效能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氮、磷等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其中,挺水植物旱伞草和沉水植物金鱼藻的综合净化效能较强,综合净化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金鱼藻、旱伞草、伊乐藻、美人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污水处理厂 尾水 生态净化 效果
下载PDF
城市公园滨水空间形态与水体自净效能的关联耦合:上海梦清园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汪洁琼 朱安娜 王敏 《风景园林》 2016年第8期118-127,共10页
水体自净作为水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服务之一,并未成为风景园林学科进行滨水空间形态营造的出发点,如何研判场地层面的滨水空间形态是否能有效地提供水体自净更是困难重重。通过构建"水体自净效能评价方法",对水体自净&qu... 水体自净作为水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服务之一,并未成为风景园林学科进行滨水空间形态营造的出发点,如何研判场地层面的滨水空间形态是否能有效地提供水体自净更是困难重重。通过构建"水体自净效能评价方法",对水体自净"实际效能"与"设计效能"评估和拟合分析比对,旨在厘清城市公园滨水空间与水体自净生态服务效能之间的关联耦合。选取上海梦清园进行实证研究,阐明二者的响应关系,揭示与水体自净高效能息息相关的滨水空间形态关键性因子,从而为城市公园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后期维护提供参数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服务 水体自净 空间形态 效能评价 关联耦合
下载PDF
6种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模拟污水中磷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小运 胡友彪 +4 位作者 郑永红 张治国 余婷 孙翔 邓永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7,共9页
[目的]针对河流湖泊水体污染严重现状,选择6种水生植物进行水质净化试验,为污染水体的水生植物治理提供选择依据.[方法]选择6种具观赏效果的水生植物菖蒲、美人蕉、大藻、凤眼莲、金鱼藻、穗花狐尾藻,采用静态水培的方法,研究6种水生植... [目的]针对河流湖泊水体污染严重现状,选择6种水生植物进行水质净化试验,为污染水体的水生植物治理提供选择依据.[方法]选择6种具观赏效果的水生植物菖蒲、美人蕉、大藻、凤眼莲、金鱼藻、穗花狐尾藻,采用静态水培的方法,研究6种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不同浓度模拟污水中总磷净化效果.[结果]单一水生植物试验中,凤眼莲在高(2 mg/L)、中浓度(0.5 mg/L)磷水体中总磷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95.9%,93.4%.金鱼藻在低浓度磷(0.1 mg/L)水体中总磷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91.1%.组合水生植物试验中,高浓度磷水体中金鱼藻+菖蒲+凤眼莲的水生植物组合对水体中总磷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96%.中浓度磷水体中穗花狐尾藻+菖蒲+凤眼莲水生植物组合总磷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98.8%.低浓度磷水体中穗花狐尾藻+菖蒲+大藻水生植物组合总磷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94.3%.[结论]选择的6种水生植物对总磷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对水生植物的种植数量、面积、时间以及组合方式进行优化配置,可用于污染水体水质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水质净化 总磷 去除效果
下载PDF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元清 吴兆录 +1 位作者 赵雪冰 李园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69-72,共4页
阐述了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的研究进展情况、净化机理和效果.提出了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污水 净化机理 净化效果
下载PDF
“流水养殖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净化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谢辉亮 徐钢春 +1 位作者 王裕玉 徐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26,共9页
为研究鱼虾蟹养殖与循环水养殖相结合生态模式的有效性及可持续性,通过构建“流水养殖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系统(IPRS-shrimp-crab),对流水槽前端、集污区、人工湿地、虾蟹池出水口4个功能区域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采样监测,测定4... 为研究鱼虾蟹养殖与循环水养殖相结合生态模式的有效性及可持续性,通过构建“流水养殖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系统(IPRS-shrimp-crab),对流水槽前端、集污区、人工湿地、虾蟹池出水口4个功能区域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采样监测,测定4个区域的水温(T)、pH、溶解氧(DO)、透明度(SD)、总氮(TN)、总磷(TP)、总氨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叶绿素a(Chl-a),以及浮游动植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对养殖模式的净化效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水体营养盐水平依次为集污区>虾蟹池出水口>流水槽前端>人工湿地,流水槽前端的TN、NH^(+)_(4)-N、NO^(-)_(2)-N,集污区的TN、COD_(Mn),人工湿地与虾蟹池出水口的SD、TN、TP、NO^(-)_(2)-N等指标在5月与7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7月与8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温度升高营养盐水平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增加,随着系统的运行各项营养盐指数趋于稳定;养殖水体经过净化区后,水体内的浮游动植物密度与生物量快速下降,这说明营养盐水平的降低限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而浮游动植物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则随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说明系统内部生物群落结构逐渐完善,水体环境越来越稳定,更有利于加强水质的自净能力;该养殖模式对循环系统中TN、TP、NH^(+)_(4)-N、NO^(-)_(2)-N、COD_(Mn)、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2%、33.41%、18.44%、15.95%、20.98%、30.41%,其中养殖水体大部分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研究表明,“流水养殖槽—虾—蟹”串联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对营养盐具有一定程度的净化效果,且随时间推移整个系统的净化能力逐渐上升,各项数据趋于稳定,但总体去除效率有待进一步加强,整个循环过程达到了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 净化效能 浮游动植物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净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美玉 李婉 +5 位作者 魏佳明 邢翔宇 苏星 于阳 刘志喜 杨子晴 《环境生态学》 2022年第6期54-58,共5页
人工湿地既能净化水质,又能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促进水体维持良好状态,经常作为辅助手段,解决黑臭水体问题。以河南某污水处理厂为例,研究人工湿地系统在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净化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人工湿地系统适用于污水... 人工湿地既能净化水质,又能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促进水体维持良好状态,经常作为辅助手段,解决黑臭水体问题。以河南某污水处理厂为例,研究人工湿地系统在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净化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人工湿地系统适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的生态净化和水质提升,水体修复效果良好,COD、BOD_(5)、氨氮和总磷各类污染物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45.88%、44.82%、72.71%和52.06%;2)人工湿地系统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呈现季节性变化,冬季去除效率相比夏季较弱,加强人工湿地系统在冬季运行过程中的保温措施,有利于保障湿地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和运行效果;3)水质生态净化过程中需采取相应的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措施,减缓湿地系统渗透速率下降和堵塞问题的发生,实现人工湿地系统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和运行效果。实践证明,人工湿地系统作为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可有效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还可与周边的生态景观相结合,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水质净化 人工湿地系统 去除效率 运行维护
下载PDF
光合细菌与水生植物联合作用对暗纹东方鲀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11
8
作者 袁新程 施永海 +2 位作者 徐嘉波 刘永士 邓平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1-1320,共10页
为达到高效净化淡水养殖尾水,利用实验室水质测定方法,研究了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分别与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蕹菜(Ipomoea aquatica)、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3种不同生活类型的水生植物联合作用... 为达到高效净化淡水养殖尾水,利用实验室水质测定方法,研究了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分别与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蕹菜(Ipomoea aquatica)、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3种不同生活类型的水生植物联合作用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养殖尾水的净化效能,分析了水质指标(TAN、NO2--N、NO3--N、TSS、COD、TN和TP)的变化及其去除率。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中蕹菜生长最快,其次为凤眼莲,狐尾藻生长最慢。光合细菌+水生植物联合作用对淡水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显著,栽种水生植物的组合(PA1、PA2、PA3)对尾水中(P)和对照组(P<0.05),对TAN、COD的去除率不显著(P>0.05),但均大于对照组;其中栽种蕹菜的组合(PA2)去除效果最佳,NO2--N、TN、TP和COD值均在6 d内迅速降低,TAN浓度于9 d内降至最低,NO2--N和TSS于15 d时降至最低,并均趋于稳定;最终TAN、NO2--N、NO3--N和TSS的去除率达到了94.34%、99.7%、99.11%、97.23%,TN、TP和COD的去除率达到了87.74%、86.26%和34.07%。各项指标除TSS外均达到了我国农业农村部要求的《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18)一级排放标准。根据以上结果,选出的最佳净化组合为光合细菌和蕹菜组合。此结果可为淡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和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水生植物 养殖尾水 去除率 净化效果
原文传递
几种空心菜在富营养池塘中的生长特性和去除氮磷效果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胡雄 谢从新 +5 位作者 何绪刚 杨慧君 鲜莹 陈见 邵俭 张松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4,共6页
运用浮床系统,比较研究了华中地区4个常见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skal)品种(大叶青梗、细叶青梗、大叶白梗、柳叶白梗)在富营养池塘中的生长特性和对水体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大叶白梗在生物量的积累速度、生长潜能... 运用浮床系统,比较研究了华中地区4个常见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skal)品种(大叶青梗、细叶青梗、大叶白梗、柳叶白梗)在富营养池塘中的生长特性和对水体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大叶白梗在生物量的积累速度、生长潜能、生长周期上明显优于其它3个品种;大叶青梗和大叶白梗空心菜对各形态氮、磷的去除率最高,对NH4^+、NO3^-、TN、PO4^3-和TP的15 d累积去除率分别为79.35%-91.39%、84.38%-85.32%、62.30%-68.98%、70.09%-85.26%和77.95%-78.88%。综合比较,大叶白梗空心菜是4个品种中最佳的浮床材料,可广泛用于池塘等相关富营养水体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菜品种 富营养池塘 生长特性 氮磷去除效果
下载PDF
不同季节部分鸢尾属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原海燕 张永侠 +3 位作者 刘清泉 杨永恒 苗金 黄苏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5-170,共6页
【目的】比较部分鸢尾属观赏植物对夏季及冬季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方法】通过温室静态水培实验和人工湿地动态流水实验研究了花菖蒲(Iris ensata var.hortensis)、黄菖蒲(I.pseudacorus)、路易斯安那鸢尾(Louisiana iris... 【目的】比较部分鸢尾属观赏植物对夏季及冬季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方法】通过温室静态水培实验和人工湿地动态流水实验研究了花菖蒲(Iris ensata var.hortensis)、黄菖蒲(I.pseudacorus)、路易斯安那鸢尾(Louisiana iris)、红籽鸢尾(I.foetidissima)、鸢尾(I.tectorum)和蝴蝶花(I.japonica)6种鸢尾属观赏植物对夏季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以及路易斯安那鸢尾(Louisiana iris)、红籽鸢尾(I.foetidissima)、德国鸢尾(I.germanica)和蝴蝶花(I.japonica)4种常绿鸢尾属植物对冬季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黄菖蒲、花菖蒲和路易斯安那鸢尾对夏季富营养化水体TN、TP的去除量与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TN、TP含量呈正相关,显著降低了水体TN、TP含量,另外,对降低水体COD含量也基本上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供试植物中黄菖蒲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好,在高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其对TN、TP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5.5%和93.1%,因此最适合作为夏季水体净化材料;其次为花菖蒲和路易斯安那鸢尾;红籽鸢尾、鸢尾和蝴蝶花因在夏季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不良均不适宜于作为夏季富营养化水体净化。冬季供试鸢尾属植物中对水体TN、TP净化效果最佳的为路易斯安那鸢尾,其对TN净化效果显著(P<0.05),种植20 d后水体TN含量为0.925 mg/L,去除率为92.1%,达国家Ⅲ类水质标准(TN≤1 mg/L),水体TP去除率达91.6%;红籽鸢尾、德国鸢尾和蝴蝶花对水体净化效果相对较弱。冬季人工湿地动态流水净化模拟试验研究也表明:路易斯安那鸢尾净化效果最好,其TN去除率为46.0%~67.8%,TP去除率为54.3%~67.9%;红籽鸢尾TN去除率为39.5%~55.9%,TP去除率为28.6%~52.5%。【结论】供试植物中黄菖蒲对夏季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好,路易斯安那鸢尾对冬季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鸢尾属植物 总氮 总磷 净化效果
下载PDF
超滤膜短流程工艺处理南水北调原水的运行效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娟 牛豫海 +4 位作者 张自力 刘书明 张强 张士民 刘堪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7-41,共5页
采用超滤膜短流程工艺处理南水北调原水,分析了超滤膜的净水效能以及膜污染情况。从出水水质分析结果可知,无论原水及膜池进水浊度如何变化,出水浊度始终稳定维持在0. 1NTU左右,出水浊度合格率为100%;出水CODMn浓度稳定控制在2. 0 mg/L... 采用超滤膜短流程工艺处理南水北调原水,分析了超滤膜的净水效能以及膜污染情况。从出水水质分析结果可知,无论原水及膜池进水浊度如何变化,出水浊度始终稳定维持在0. 1NTU左右,出水浊度合格率为100%;出水CODMn浓度稳定控制在2. 0 mg/L以下,合格率为100%。超滤膜短流程工艺对大肠杆菌等致病微生物具有100%的去除效果,且去除效果稳定,出水水质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现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膜丝在遭受严重污染时,膜通量的恢复、跨膜压差的下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通过调整清洗程序,膜污染得到缓解,跨膜压差维持在一个极低的范围,可实现膜系统"零污染"技术,而且此时系统运行状态良好,能耗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原水 超滤膜 短流程工艺 净水效能 化学清洗 跨膜压差
原文传递
生态浮床-简易湿地组合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战丽如 胡绵好 +1 位作者 袁菊红 刘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642-7644,7647,共4页
[目的]研究生态浮床-简易湿地处理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以期为进一步开展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床技术相组合的研究及污水、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生态浮床-简易湿地组合成复合的生态浮床-简易湿地处... [目的]研究生态浮床-简易湿地处理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以期为进一步开展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床技术相组合的研究及污水、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生态浮床-简易湿地组合成复合的生态浮床-简易湿地处理系统,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在该系统内种植黑麦草,研究该组合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CODMn、BOD5、NH4-N等指标的净化效果。[结果]在冬季,生态浮床-简易湿地组合系统处理效果相当好,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CODMn、BOD5、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5%、74.3%、41.8%、65.5%和37.8%以上。[结论]生态浮床-简易湿地组合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明显较单一的生态浮床或简易人工湿地系统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系统 简易湿地 组合系统 富营养化水 净化效果
下载PDF
不同池型结构循环水养殖池水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俊 王明华 +1 位作者 贾广臣 曹守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1-320,共10页
为构建兼具良好水动力性能和高空间利用率的循环水养殖池,对比研究了正方形、六边形、八边形、圆形、方形切角、方形圆弧角6种池型养殖池的水动力特性及综合性能。在试验数据验证计算方法有效的基础上,研究了池型结构对流动均匀性、流... 为构建兼具良好水动力性能和高空间利用率的循环水养殖池,对比研究了正方形、六边形、八边形、圆形、方形切角、方形圆弧角6种池型养殖池的水动力特性及综合性能。在试验数据验证计算方法有效的基础上,研究了池型结构对流动均匀性、流速分布、涡量分布、水体混合均匀性及自净化效能的影响作用,并从适渔性、循环水的利用率、空间利用率等方面分析了养殖池的综合效能。研究表明:随着养殖池的切角距离和圆角半径增大,底流速度增大,水流均匀性、涡流强度和二次流强度增强,有利于提高循环水养殖池的水体混合与自净化效能,但养殖池的空间利用率降低;随着切角距离和圆角半径减小,水体平均速度降低,要维持适宜的速度范围就要增大射流速度,产生更多废水,降低循环水利用效率;正六边形、0.4396<k_(1)<0.5858的方形切角养殖池、0.6667<k_(2)<0.8333的方形圆角养殖池具有更高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 养殖池 水动力学 流场 净化效能 空间利用率
下载PDF
剩余臭氧影响活性炭净水效能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关春雨 马军 +1 位作者 唐升卿 张晓岚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23,共5页
通过中试分析了长期运行条件下臭氧—活性炭工艺中溶解性臭氧对活性炭净水效能产生影响的原因。试验条件下活性炭对UV254的去除能力随剩余臭氧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根据试验推测臭氧对活性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在臭氧投加量较... 通过中试分析了长期运行条件下臭氧—活性炭工艺中溶解性臭氧对活性炭净水效能产生影响的原因。试验条件下活性炭对UV254的去除能力随剩余臭氧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根据试验推测臭氧对活性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在臭氧投加量较高时,NOM中亲水性有机物比例增加,此类物质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性较差;其次,臭氧氧化降低了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同时臭氧可能与活性炭反应生成新的氧化产物;最后,臭氧可抑制活性炭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建议在臭氧—活性炭工艺运行时严格控制进入活性炭吸附池的剩余臭氧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臭氧 活性炭 吸附 净水能力
下载PDF
不同底面坡度的循环水养殖池塘净化效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俊 贾广臣 +3 位作者 王庆诚 车轩 田昌凤 陈晓龙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2-709,共8页
以一种典型的方形切角养殖池为研究对象,建立液固两相流场的数值模型,重点分析池塘底面坡度和水动力条件对其水质净化效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养殖池内部压力的降低,颗粒物受到的作用力减小,沉积浓度增加;当水流回转速度不变时,... 以一种典型的方形切角养殖池为研究对象,建立液固两相流场的数值模型,重点分析池塘底面坡度和水动力条件对其水质净化效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养殖池内部压力的降低,颗粒物受到的作用力减小,沉积浓度增加;当水流回转速度不变时,随着养殖池底面坡度的增加,颗粒物的分离效率提高;当水流回转速度为0.25 rad/s,且底部坡度为12°时,养殖池的净水效能最高;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池塘水循环养殖系统的优化设计、评价鱼类生存的水动力学条件、解决水循环效能低、集污/排污率差等问题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系统 集排污特性 净水效能 液固两相流动 颗粒物分离效率
原文传递
畜禽舍末端水喷淋废气处理系统的颗粒物净化性能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恩利 颜彬 +4 位作者 王昱 曾志雄 王亮 孙超 黄涵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6-303,共8页
【目的】畜禽养殖舍排出的大量颗粒物及吸附的臭气成分和微生物会对大气环境和周边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破坏,降低废气中颗粒物浓度是畜禽舍末端废气净化技术的核心目标之一。【方法】针对畜禽养殖末端卧式水喷淋净化技术,通过自主搭建的... 【目的】畜禽养殖舍排出的大量颗粒物及吸附的臭气成分和微生物会对大气环境和周边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破坏,降低废气中颗粒物浓度是畜禽舍末端废气净化技术的核心目标之一。【方法】针对畜禽养殖末端卧式水喷淋净化技术,通过自主搭建的卧式水喷淋系统颗粒物净化效率试验平台,设计正交试验方案,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通风风速、喷嘴压力、喷嘴额定孔径及喷嘴雾化角度等关键调控参数对颗粒物(PM2.5和PM10)净化效率的影响规律,并运用参数优化模型获得针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最优调控参数组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影响PM2.5净化效果的主次顺序为喷嘴压力>通风风速>喷嘴额定孔径>喷嘴雾化角度;影响PM10净化效果的主次顺序为喷嘴压力>喷嘴额定孔径>喷嘴雾化角度>通风风速。通过优化求解,最优参数组合为通风风速为1.5 m/s、喷嘴压力为60 kPa、喷嘴额定孔径为11.1 mm、喷嘴雾化角度为120°。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的PM10净化效率为40.4%,PM2.5净化效率为41.1%。【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畜禽舍末端废气处理系统颗粒物净化设备的设计和运行参数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舍 废气净化 水喷淋 颗粒物 净化效率
下载PDF
采空区垮落煤岩体净化效能时空演化规律研究——以凌志达煤矿为例
17
作者 杨鹏飞 刘锞锐 +3 位作者 王档良 王允卿 司湘 杨道坤 《煤炭科技》 2024年第4期9-15,20,共8页
采空区地下水库的建设对矿井水资源的利用意义重大。随着矿井水通过垮落煤岩体,水中悬浮物会产生迁移与沉积的现象,从而影响采空区垮落煤岩体的净化效能,进而影响采空区地下水库的净水能力和使用年限。采用考虑源汇项的水动力弥散方程... 采空区地下水库的建设对矿井水资源的利用意义重大。随着矿井水通过垮落煤岩体,水中悬浮物会产生迁移与沉积的现象,从而影响采空区垮落煤岩体的净化效能,进而影响采空区地下水库的净水能力和使用年限。采用考虑源汇项的水动力弥散方程作为描述悬浮物在采空区垮落煤岩体中迁移与沉积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悬浮物浓度随采空区内流程长度的变化规律,预计了凌志达煤矿采空区地下水库的使用年限,并分析了滞留因子对采空区地下水库使用年限的影响,可为评估采空区地下水库使用年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水净化 垮落煤岩体 净化效能 时空演化
下载PDF
金鱼藻对阳宗海主要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李琳 王慷林 李莲芳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195-199,216,共6页
金鱼藻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可降低水体营养盐,吸附重金属。其作为阳宗海流域中分布广泛的沉水植物,必将对阳宗海主要污染物发挥一定的净化作用。结合阳宗海主要污染物情况,设计净化效果梯级试验、正交实验,探究金鱼藻对阳宗海特征... 金鱼藻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可降低水体营养盐,吸附重金属。其作为阳宗海流域中分布广泛的沉水植物,必将对阳宗海主要污染物发挥一定的净化作用。结合阳宗海主要污染物情况,设计净化效果梯级试验、正交实验,探究金鱼藻对阳宗海特征污染物(总氮、总磷、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N处于高浓度,As、P处于低浓度时,金鱼藻水质净化平均处理效率最佳。结合阳宗海水质状况,推断金鱼藻自身水质净化效率能发挥到85%以上。该实验结果为合理利用金鱼藻改善阳宗海水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藻 阳宗海 水质净化 效率
下载PDF
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培 高岩 刘更更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25-28,共4页
潜流人工湿地具有占地小、投资少,运行效果好等优点,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用具有一定前景。文中通过对潜流湿地进、出口污水的铵态氮、硝态氮、BOD、COD等指标,结合污水的流量、温度、酸碱度及植被生长情况对湿地... 潜流人工湿地具有占地小、投资少,运行效果好等优点,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用具有一定前景。文中通过对潜流湿地进、出口污水的铵态氮、硝态氮、BOD、COD等指标,结合污水的流量、温度、酸碱度及植被生长情况对湿地污水处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该潜流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中的铵态氮、硝态氮、BOD、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40.7%、38.8%、23.5%、56.6%。温度变化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没有显著影响,铵态氮的净化与流速显著相关,而硝态氮和COD的去除效率与入水中的污染浓度显著相关,BOD受溶解氧浓度影响显著。影响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效率的关键因子是流速和溶解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生活污水 水污染 净化效率
下载PDF
青萍生长特征及其对受污染河水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4
20
作者 鲁言言 黄磊 +2 位作者 刘明 杜刚 高旭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339-3344,共6页
以浮萍优势品种青萍(Lemna minor)为研究对象,开展受污染河水修复。分析了青萍在不同营养盐浓度条件下的生长特征,探讨了青萍对受污染河水的修复效果。在表面积为0.0095 m2的限制空间条件下,青萍在1、2和5 mg总氮(TN)/L营养液中的生长... 以浮萍优势品种青萍(Lemna minor)为研究对象,开展受污染河水修复。分析了青萍在不同营养盐浓度条件下的生长特征,探讨了青萍对受污染河水的修复效果。在表面积为0.0095 m2的限制空间条件下,青萍在1、2和5 mg总氮(TN)/L营养液中的生长特征都能较好地服从Logistic生长模型,受制约的临界鲜重(FW)分别为1.20、1.36和1.36 g;青萍对受污染河水中氮磷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氨氮(NH+4-N)的平均去除率、平均去除量和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56.87%、1.22 mg/d和0.0466 mg/(g FW·h),正磷酸盐(PO3-4-P)的平均去除率、平均去除量和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66.95%、0.25 mg/d和0.0088 mg/(g FW·h)。根据相关性分析,进水NH+4-N和PO3-4-P浓度与其对应去除量之间极显著相关;青萍FW与NH+4-N去除速率之间显著负相关,但与PO3-4-P去除速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NH+4-N进水浓度与去除速率相关性不显著,但PO3-4-P进水浓度与去除速率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萍 生长特征 受污染河水 修复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