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尔羌河流域裸地潜水蒸发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毛晓敏 杨诗秀 +2 位作者 雷志栋 何长德 周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3-320,共8页
利用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微气象学以及土壤水热迁移理论建立了潜水蒸发模型,并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格式进行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对土壤热运动方程的上边界采用了第三类边界条件,同时采用自动调节步长等方法,增加了数值计算的稳定性,... 利用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微气象学以及土壤水热迁移理论建立了潜水蒸发模型,并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格式进行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对土壤热运动方程的上边界采用了第三类边界条件,同时采用自动调节步长等方法,增加了数值计算的稳定性,提高了计算速度。用本计算模型模拟了1994年5月份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地下水均衡场的裸地潜水蒸发过程,并与当地的试验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可以进行较长时间内裸地的潜水蒸发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地 潜水蒸发 数值模拟 能量平衡 叶尔羌河
下载PDF
三峡水库澎溪河流域高阳回水区夏季水体CO_2分压日变化特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劲松 蒋滔 +2 位作者 李哲 陈永柏 孙志禹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6,共7页
水柱中CO2分压(pCO2)的时空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水中碳的环境地化特征.本研究在夏季分层期间对三峡水库澎溪河(小江)流域高阳回水区段进行了昼夜连续观测发现,恒定的温跃层中pCO2随水深增加而显著增大,表层0.5 m处pCO2均值为152±... 水柱中CO2分压(pCO2)的时空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水中碳的环境地化特征.本研究在夏季分层期间对三峡水库澎溪河(小江)流域高阳回水区段进行了昼夜连续观测发现,恒定的温跃层中pCO2随水深增加而显著增大,表层0.5 m处pCO2均值为152±71μatm,而在水深10.0 m处pCO2均值为4568±1089μatm,同水温、pH及DO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认为水温等将影响微生物、浮游植物的代谢过程及水气界面对流传输,进而对pCO2分布产生影响.对水气界面CO2扩散通量的估算结果表明,夏季分层期间高阳水域总体上表现为CO2的汇,其对大气CO2的吸收量最大值于15:00左右,达到-0.33 mmol/(m2.h);最弱在次日凌晨3:00左右,吸收量仅为-0.17 mmo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分压 时空分布 水温分层 水-气扩散通量 澎溪河流域 三峡水库 高阳回水区
下载PDF
论森林生态系统与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新华 郭荣发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15,共5页
降水与森林生态系统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因为降水量决定森林植被的存在与否 ,其次才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功能发挥调节降水。但这种反作用是有限的 (如增加降水频率 ,减弱雨强而对年降水量无显著影响 )。事实上 ,规律性的大气环流与... 降水与森林生态系统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因为降水量决定森林植被的存在与否 ,其次才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功能发挥调节降水。但这种反作用是有限的 (如增加降水频率 ,减弱雨强而对年降水量无显著影响 )。事实上 ,规律性的大气环流与大地形及局部地形共同决定水汽的输送路径和输送量 ,从而决定降水总量。植树造林的根本目的是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生态功能和森林植被—土壤系统的水分涵养功能而产生的“时滞”效应 ,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态系统 降水 水循环 大气环流 水汽平衡 水文效应
下载PDF
呼伦湖水面蒸发及水量平衡估计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翀 马巍 +1 位作者 叶柏生 廖文根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44,共4页
为重建水文资料缺乏的呼伦湖流域的水文序列,本研究基于长期的气象观测记录,采用彭曼公式估计了湖泊的水面蒸发,并建立一个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模拟湖周的入流,通过水量平衡计算,模拟了湖泊月水量、水位变化,重建了42年(1961-2002)的... 为重建水文资料缺乏的呼伦湖流域的水文序列,本研究基于长期的气象观测记录,采用彭曼公式估计了湖泊的水面蒸发,并建立一个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模拟湖周的入流,通过水量平衡计算,模拟了湖泊月水量、水位变化,重建了42年(1961-2002)的呼伦湖区水文序列。模拟的水位变化趋势与实际比较接近,误差较小,模拟精度较好。所重建的42年呼伦湖水文序列,可为该区域的水资源评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序列重建 水面蒸发 月水量平衡模型 呼伦湖
下载PDF
基于界面水蒸发的多孔光热材料水热平衡调控 被引量:1
5
作者 钱银豪 兰景瑞 +1 位作者 李浩然 洪文鹏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12-3316,共5页
光热驱动界面水蒸发是一种新型绿色水处理技术。蒸发表面的水分供需关系是影响蒸发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亲水聚乙烯醇改性的聚氨酯海绵为光热材料,基于毛细水运动规律,通过调控光热材料供水高度实现蒸发表面水分供需平衡。结果表... 光热驱动界面水蒸发是一种新型绿色水处理技术。蒸发表面的水分供需关系是影响蒸发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亲水聚乙烯醇改性的聚氨酯海绵为光热材料,基于毛细水运动规律,通过调控光热材料供水高度实现蒸发表面水分供需平衡。结果表明,当供水高度为10 mm时蒸发速率达到1.3 kg·m^(-2)·h^(-1),并且在质量浓度为3.5%的NaCl溶液中仍可维持1.27kg·m^(-2)·h^(-1)的蒸发速率。本文为提升界面光热蒸发速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转换 界面水蒸发 多孔光热材料 毛细水输运 水热平衡
原文传递
华北地区水资源各分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75
6
作者 宋正山 杨辉 张庆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52-556,共5页
地面实际蒸散发量( E,以下简称蒸发) 及降水( P) 是估算水资源各分量的两个重要物理量,本文利用1951 ~1995 年各年、月华北地区共26 个气象站的月降水( P) 和月气温( T)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 地面实际蒸散发量( E,以下简称蒸发) 及降水( P) 是估算水资源各分量的两个重要物理量,本文利用1951 ~1995 年各年、月华北地区共26 个气象站的月降水( P) 和月气温( T)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 以下简称高桥公式) ,计算了华北地区地面蒸发( E) 和可利用的降水,即降水减蒸发( P- E) 等水资源有关的主要物理量,从大气可提供的水资源部分初步分析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的时间和区域变化特征。文中还用其它方法对地面实际蒸发量的估算结果,讨论了用高桥公式计算地面蒸发量的可用性,认为由这一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无论在定性和定量方面都是有参考价值的,但在研究华北地区水量平衡问题时必须考虑地下水的使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蒸发 水量平衡 华北地区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