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氮环境条件下小麦氮素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遗传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郝西 董中东 +1 位作者 李艳 崔党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3-106,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水氮环境条件下小麦氮素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NUE)的遗传模型,随机选用8个亲本组配成28个双列杂交组合,在正常和水氮亏缺胁迫两种环境下进行随机区组试验,采用Hayman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各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在正常环境... 为了研究不同水氮环境条件下小麦氮素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NUE)的遗传模型,随机选用8个亲本组配成28个双列杂交组合,在正常和水氮亏缺胁迫两种环境下进行随机区组试验,采用Hayman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各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在正常环境下籽粒和茎秆的氮素含量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遗传,叶片氮素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为加性-上位性模型遗传。在水氮亏缺胁迫环境条件下,籽粒和叶片氮素含量为加性-显性模型遗传,茎秆氮素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遗传。可见,小麦氮素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遗传模型在不同的水氮环境中不完全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氮环境 氮素利用效率 氮素含量 遗传模型
下载PDF
麦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水稻根际环境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宇杰 马鹏 +3 位作者 王志强 杨志远 孙永健 马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4-936,共13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管理、秸秆还田和氮素处理与水稻根系形态建成的关系,为成都平原秸秆还田下适宜水稻生长的水氮耦合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设置不同水分[干湿交替灌溉(W1)、淹水灌溉(W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管理、秸秆还田和氮素处理与水稻根系形态建成的关系,为成都平原秸秆还田下适宜水稻生长的水氮耦合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设置不同水分[干湿交替灌溉(W1)、淹水灌溉(W2)]、氮肥运筹[总氮150 kg(N)∙hm^(−2),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3∶3∶4(N1)、7∶3∶0(N2)、不施氮(N0)]和秸秆还田[秸秆全量翻埋还田(S1)、秸秆不还田(S0)]处理,研究在秸秆还田下不同水氮耦合对麦茬杂交籼稻根际环境及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2相比,W1促进了拔节期前的秸秆腐解,提高了拔节期后的根际土壤有机酸总量(1.38%~8.49%)和成熟期前的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0.25%~12.93%),提高了整个生育期根系活力(1.77%~149.91%)和除移栽后10 d与成熟期的群体根系形态指标(群体根长18.53%~75.83%、群体根数10.57%~101.33%、群体根体积2.49%~88.24%、群体根表面积8.91%~68.08%);W2提高了拔节期的有机酸总量(3.34%)和成熟期的微生物碳含量(2.69%~6.23%),并促进了拔节期后的秸秆腐解和单茎根系发育(单茎根长12.03%~27.21%、单茎根数9.05%~51.44%)。秸秆还田(S1)与秸秆不还田(S0)相对比,S1会抑制根系形态发育并降低根系活力(2.47%~45.83%),但能显著提高根际土壤有机酸总量(8.02%~22.74%)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1.58%~31.22%),且在W1处理下提升效果更显著。施用氮肥能促进秸秆腐解,并进一步增加根际土壤有机酸总量与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促进根系发育并提高根系活力。优化施氮模式(N1)与传统施氮模式(N2)相对比,N1可以促进单茎根系发育(单茎根长8.27%~38.09%、单茎根数2.96%~36.66%)与生育中后期的根系活力(2.26%~156.35%),N2则提高了群体根系指标(群体根体积12.68%~44.32%、群体根表面积4.91%~55.82%)和生育前期的根系活力(22.01%~29.31%)。干湿交替灌溉耦合优化施氮模式促进了各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水氮耦合 秸秆还田 根际环境 根系形态
下载PDF
厦门市氮素流动与水环境负荷演变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彦旻 高兵 +2 位作者 汤剑雄 黄葳 崔胜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10-623,共14页
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氮素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聚集,从而对水环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城市各系统对水环境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及趋势.本研究以厦门市为例,构建了城市氮流动模型,计算了水环境氮负荷,并通过情景分析的... 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氮素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聚集,从而对水环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城市各系统对水环境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及趋势.本研究以厦门市为例,构建了城市氮流动模型,计算了水环境氮负荷,并通过情景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减缓城市水环境氮污染的策略.结果表明,1995—2015年厦门市水环境总氮负荷呈现上升-下降-上升式波动变化,总量介于8800~11100 t之间,主要受地表水氮负荷影响显著,而地下水变化相对稳定.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各系统对水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农作物生产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及大气氮沉降是水环境氮污染的主要排放源,年均贡献率达69.0%.农作物生产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变化较显著,前者对水环境氮负荷的贡献率从1995年的22.3%下降到2015年的7.0%,后者由1995年的9.7%逐渐上升到2015年的40.7%.情景分析可知,提高城市废物、废水的资源化和综合化利用效率是减少城市水环境氮污染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流动 水氮负荷 水环境 城市化 减排措施 厦门市
原文传递
微咸水滴灌条件下水氮互作模式对枸杞生长及农田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月 杨树青 +2 位作者 刘敏 符鲜 刘瑞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7,共6页
为探索微咸水滴灌条件下枸杞优质高效水氮模式,设置低水(W1:2 325 m^3/hm^2)、中水(W2:2 850 m^3/hm^2)和高水(W3:3 375 m^3/hm^2) 3种灌溉水平以及低氮(N1:525 kg/hm^2)、中氮(N2:750 kg/hm^2)和高氮(N3:975kg/hm^2) 3种施氮水平,通过... 为探索微咸水滴灌条件下枸杞优质高效水氮模式,设置低水(W1:2 325 m^3/hm^2)、中水(W2:2 850 m^3/hm^2)和高水(W3:3 375 m^3/hm^2) 3种灌溉水平以及低氮(N1:525 kg/hm^2)、中氮(N2:750 kg/hm^2)和高氮(N3:975kg/hm^2) 3种施氮水平,通过田间试验揭示水氮互作模式对枸杞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杞株高、新枝和冠幅的生长速率在春梢生长期较大,而地径生长速率在果实膨大期较大,且W2N2水平下枸杞生长性状较优。通过对枸杞株高的差异性分析得出灌水和施肥不足对枸杞株高影响较大,适宜的灌水施肥与过量的灌水施肥对其影响较小。W2和W3水平下,增施氮肥会使浅层土壤含水率增大,过量施肥会出现相反结果。W2水平能将大部分盐分带到40~60 cm土层,使上层主根区呈现一个低盐状态,利于枸杞植株的生长。因此枸杞适宜的水肥组合为W2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滴灌 水氮互作 枸杞 土壤环境
下载PDF
太阳光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20
5
作者 潘云霞 郑怀礼 潘云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59-2162,共4页
研究利用太阳光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根据太阳光辐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选择重庆7、8月份的晴天,在中午12:00到下午14:00时进行试验,研究太阳光辐射时间、pH值、Fenton试剂用量对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太阳光... 研究利用太阳光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根据太阳光辐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选择重庆7、8月份的晴天,在中午12:00到下午14:00时进行试验,研究太阳光辐射时间、pH值、Fenton试剂用量对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太阳光Fenton法对垃圾渗滤液的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去除率达86.2%。太阳光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优化条件是:日光辐射时间为120 min,pH值为2.5,Fe2+浓度为5 mmol/L,H2O2浓度为570 mmol/L。同时,论文还对太阳光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动力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太阳光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其表观动力学方程为-dC/dt=2.6×10-8×P1.92×F1.79×E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太阳光Fenton法 COD去除率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