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77
1
作者 原佩玉 郝重耀 张天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2期31-34,共4页
近些年,艾灸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愈加被重视,国内外对艾灸治疗的原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对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并指出艾灸效应的原理并不仅仅是温热效应,而是由辐射、药化、创伤... 近些年,艾灸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愈加被重视,国内外对艾灸治疗的原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对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并指出艾灸效应的原理并不仅仅是温热效应,而是由辐射、药化、创伤及综合等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随着医学的进步与科研技术的发展,艾灸效应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如抑制早期肿瘤细胞生长、改善血液循环、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调节机体代谢、调节内分泌等。但是在艾灸与其他热源产品的疗效比较方面研究较少,因此在对艾灸效应定性分析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其作用的强度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效应 温热效应 辐射效应 机体代谢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傅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15,21,共6页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作者阐述了全球变暖是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对造成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类原因进行讨论.探讨气候变暖对自然灾害、水资源、农业生产、生物种类、疾病发生、海平面变化等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全球 温室效应 成因 影响
下载PDF
玉米膜下滴灌土层增温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长照 刘庆华 仲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9-51,共3页
根据2008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进行的玉米覆膜试验,对滴灌条件下大垄双行覆膜与不覆膜种植方式下玉米苗期、拔节期进行了不同土层地温的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大垄双行覆膜条件下,苗期地温增加了0.75~1.25℃,拔节期地温增加了1.63~2... 根据2008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进行的玉米覆膜试验,对滴灌条件下大垄双行覆膜与不覆膜种植方式下玉米苗期、拔节期进行了不同土层地温的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大垄双行覆膜条件下,苗期地温增加了0.75~1.25℃,拔节期地温增加了1.63~2.35℃。到了生长后期,由于植株的遮挡,覆膜的增温作用逐渐减弱,基本可以忽略覆膜的增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滴灌 覆膜 增温效果
下载PDF
模拟增温效应对黑褐苔草(Carex alrofusca)生长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建中 刘伟 +2 位作者 周华坤 刘汉武 许庆民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84-90,共7页
在典型矮蒿草草甸上,按大小梯度设置温棚(由小到大依次为A、B、C、D、E)进行模拟增温效应对黑褐苔草(Carex alrofusca)的分蘖数、叶片数和高度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地表温度和地温)随温室的减小而升高,其中,温室A内地表温度和地温... 在典型矮蒿草草甸上,按大小梯度设置温棚(由小到大依次为A、B、C、D、E)进行模拟增温效应对黑褐苔草(Carex alrofusca)的分蘖数、叶片数和高度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地表温度和地温)随温室的减小而升高,其中,温室A内地表温度和地温最高,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35℃和2.13℃.温室D的分蘖数增幅最大,温室D与温室A间分蘖数变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温室A至D中黑褐苔草的分蘖数变异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P地表<0.05;P地温<0.01);叶片数的变化趋势与分蘖数基本一致;黑褐苔草平均高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升高,温室A与对照间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处理黑褐苔草高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褐苔草 增温效应 生长特征
下载PDF
旱作作物垄膜种植增温作用及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高宇 任永峰 +7 位作者 尹秀兰 李彬 吕秋实 石玉先 赵沛义 贾有余 聂晶 蒙美丽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9-596,共8页
针对大部分旱作区气候条件恶劣、粮食低产不稳和抗旱减灾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典型旗县武川县与大兴安岭南麓典型旱作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对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的增温效应及产量形成关系进行了研究,设置传统半覆膜和平作... 针对大部分旱作区气候条件恶劣、粮食低产不稳和抗旱减灾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典型旗县武川县与大兴安岭南麓典型旱作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对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的增温效应及产量形成关系进行了研究,设置传统半覆膜和平作不覆膜种植方式为对照,分别以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的向日葵和传统大面积种植作物玉米为研究材料,总结分析了垄膜种植技术的增温增产作用机理:两种作物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的全生育期在株间5 cm、15 cm、25 cm土层与行间5 cm、15 cm土层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比平作不覆膜处理增加0.17~4.39℃与0.26~4.17℃;苗期行间日平均温度比平作不覆膜处理分别高1.71℃、2.43℃,株间日平均温度高3.41℃、3.59℃;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有效积温分别为2178.8℃、2621.4℃,较平作不覆膜处理增加174.7℃、217.6℃;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收获时两种作物植株的各项生理指标在各处理中皆为最优;向日葵与玉米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165.5 kg hm^(-2)、13633.5 kg hm^(-2),与传统半覆膜和平作不覆膜处理对比增产率分别为29.1%、45.9%和29.1%、1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作物 垄膜种植 增温效应 增产作用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纳米转光膜的制备及增温效应 被引量:8
6
作者 邵毛妮 周宁琳 +4 位作者 李文秀 袁平 苏玉天 张明 池铖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13-4017,共5页
通过熔融插层法制备了具有光转换功能的纳米聚乙烯薄膜,用XRD、UV-Vis、FL、TGA等方法对转光膜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纳米转光膜能有效地吸收对植物有害、对温室棚膜有破坏作用的206~360nm的紫外光,发射360~500nm的蓝紫光,... 通过熔融插层法制备了具有光转换功能的纳米聚乙烯薄膜,用XRD、UV-Vis、FL、TGA等方法对转光膜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纳米转光膜能有效地吸收对植物有害、对温室棚膜有破坏作用的206~360nm的紫外光,发射360~500nm的蓝紫光,且其具有良好的抗荧光衰减性能。转光膜在红橙光和蓝紫光区的光质比例分别比对照高2.43%和1.82%,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且在UV-A、UV-B、UV-C光区的光质比例分别低于对照1.35%,4.97%,5.54%,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紫外线对塑棚温室内作物及棚膜的损害。与对照膜相比,纳米转光膜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且可有效提高塑棚温室内的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利于作物生长,农田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纳米转光膜可有效促进生菜的生长,用其处理的生菜鲜重比对照增加了14.03%,可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光膜 光谱特性 抗衰减性 增温
下载PDF
金属植入物在磁共振检查中的致升温效应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何伟 王传兵 +3 位作者 高虹 张晖 汪缨 孙小磊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6期49-52,共4页
目的本文探讨金属植入物(钛合金金属植入物、不锈钢金属植入物)在磁共振扫描时产热效应的安全性。方法内有金属植入物的猪腿模拟带有金属植入物的人体,将已经标定的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插入金属植入物附近,进行磁共振扫描,通过数字... 目的本文探讨金属植入物(钛合金金属植入物、不锈钢金属植入物)在磁共振扫描时产热效应的安全性。方法内有金属植入物的猪腿模拟带有金属植入物的人体,将已经标定的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插入金属植入物附近,进行磁共振扫描,通过数字万用表或自制电路采集热敏电阻的阻值或电压,通过阻(压)-温转换,从而间接测量金属植入物周围的温度变化。结果采用高精度万用表与自制电路获得的温度值接近。SE序列产热效应最大,钛合金和不锈钢植入物引起的组织附近平均升温分别约为0.5℃和1.5℃,且在各种序列扫描中,不锈钢升温结果均高于钛合金升温结果。结论携带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做磁共振检查有一定危险性,检查前一定要有专业医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安全 热敏电阻 升温效应 金属植入物
下载PDF
遥感数据的城市不透水面估算及增温效应 被引量:5
8
作者 宋瑞祥 张庆国 +2 位作者 于海敬 徐丽 施悯悯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1-1056,共6页
为了更精确地估算城市不透水面信息以及探索城市不透水面的增温效应,以合肥市为研究区,对landsat 8数据进行处理,使用单通道算法反演地表温度(LST).提出改进的归一化不透水面指数(MNDISI),使用该指数估计不透水面分布信息和不透水面盖度... 为了更精确地估算城市不透水面信息以及探索城市不透水面的增温效应,以合肥市为研究区,对landsat 8数据进行处理,使用单通道算法反演地表温度(LST).提出改进的归一化不透水面指数(MNDISI),使用该指数估计不透水面分布信息和不透水面盖度(ISC).将不透水面盖度进行划分,结合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对不透水面的热环境效应加以研究,分析不透水面盖度变化所导致的地表温度和气温变化.结果表明,不透水面盖度与地表温度之间呈指数关系,与气温之间呈线性关系.地表温度和气温随着不透水面盖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某区域内的不透水面盖度在43%时,区域内不透水面增温效应和其他地物的降温效应达到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盖度 地表温度 增温效应 遥感
下载PDF
不同颜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增温效果及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洪涛 王保 +5 位作者 陈正洪 侯尧 薛晶晶 郑钰 刘志刚 张志毅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129-133,共5页
为了明确不同颜色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对湖北省高山地区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以不覆膜、白色和黑色聚乙烯地膜为对照,分析了白色和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增温作用、降解性能和辣椒产量。结果表明,辣椒... 为了明确不同颜色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对湖北省高山地区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以不覆膜、白色和黑色聚乙烯地膜为对照,分析了白色和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增温作用、降解性能和辣椒产量。结果表明,辣椒生育前期(覆膜后12~33 d)是地膜增温的主要时期,覆膜种植主要提高该时期5 cm土层土壤温度;全生物降解地膜增温效果与聚乙烯地膜相近,白色地膜增温效果优于黑色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诱导期在40~54 d,白色地膜降解速度比黑色地膜快,不利于抑制杂草生长;全生物降解地膜未改变辣椒产量高峰期,主要提高第5~8次采摘期辣椒产量。综合考虑保温、抑制杂草、产量等因素,湖北省高山辣椒露天栽培推荐使用厚度为0.01 mm,主要成分为PBAT、PLA的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 增温效果 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产量
下载PDF
基于三种WRF陆面过程方案的东南亚毁林增温响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大山 武婕 +2 位作者 江鑫 梁时婧 曾振中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2-1001,共10页
选取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作为模拟区域,基于高分辨率的遥感观测森林变化数据和WRF数值模式,设计毁林前后的两种情景对旱季气候进行模拟,评估NoahMP、CLM和Noah mosaic三种陆面过程方案对热带毁林增温响应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LM方案在... 选取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作为模拟区域,基于高分辨率的遥感观测森林变化数据和WRF数值模式,设计毁林前后的两种情景对旱季气候进行模拟,评估NoahMP、CLM和Noah mosaic三种陆面过程方案对热带毁林增温响应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LM方案在模拟历史气温中有着更好的表现,Noah mosaic方案的结果存在明显低估。然而,对比毁林前后两种情景的模拟结果,本文发现,只有采用了“次格网”方式的Noah mosaic方案较好地模拟出毁林增温响应特征。在格网尺度采用“主导类型”计算方式的NoahMP方案没有合理地呈现出森林损失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理论上,CLM模式在计算中同时考虑格网内所有植被类型,然而本文发现CLM方案在主导类型不变的格网对森林损失比例不敏感,而且对毁林反馈的模拟结果与NoahMP方案的结果更接近。据此推测,在WRF模式耦合CLM方案的过程中,格网内参数处理方式可能产生了错误,实际采用的是“主导类型”方式。在模拟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时,本文推荐使用Noah mosaic方案。同时,建议在未来版本的WRF模型中修正目前耦合的CLM方案关于次格网方法的处理方式,提供更合理的水热通量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方案 森林损失 增温效应 WRF模式 东南亚
下载PDF
结温对LED的影响及温控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栗红霞 庞保堂 《现代显示》 2011年第7期46-49,共4页
不断地提高LED的输入功率与发光效率是实现通用照明的必由之路。大量实践表明,LED不能加大输入功率的基本原因,是由于LED在工作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管芯结温迅速上升,输入功率越高,发热效应越大。温度的升高将导致器件性能的变化与... 不断地提高LED的输入功率与发光效率是实现通用照明的必由之路。大量实践表明,LED不能加大输入功率的基本原因,是由于LED在工作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管芯结温迅速上升,输入功率越高,发热效应越大。温度的升高将导致器件性能的变化与衰减,甚至失效。文章就功率器件中的升温效应对性能的影响及如何减小这种升温效应的途径作一些简明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温 发光效率 衰减 升温效应
下载PDF
地表覆盖对茶园土壤温度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跑兰 孙永明 +5 位作者 吴艳 肖小军 王永刚 江新凤 陈国钧 韩淑文 《中国茶叶》 2021年第4期50-55,共6页
为探究越冬期不同的覆盖材料对茶园土壤温度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寻求效果佳的防冻材料,研究采用稻草、白膜、黑膜、稻谷壳和防草布等5种材料在茶园行间进行地表覆盖,比较不同材料覆盖后对土壤温度和茶叶产量、品质,以及春茶萌发时... 为探究越冬期不同的覆盖材料对茶园土壤温度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寻求效果佳的防冻材料,研究采用稻草、白膜、黑膜、稻谷壳和防草布等5种材料在茶园行间进行地表覆盖,比较不同材料覆盖后对土壤温度和茶叶产量、品质,以及春茶萌发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进行覆盖的对照,5种覆盖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温度,平均增温1.5~2.9℃,且覆盖后可使茶叶产量提高4.3%~13.6%,春茶萌发时间提早2~4 d,其中增温效果稻草和稻谷壳优于其他材料。使用稻草和稻谷壳覆盖后,茶叶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均有所提高。综合比较来看,稻草和稻谷壳的增温效果较黑膜、白膜和防草布更好,而且能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更适合作为茶园越冬期防冻的覆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地表覆盖 增温效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下几种高寒草甸植物的非克隆繁殖投入和生长 被引量:2
13
作者 易现峰 《四川草原》 2003年第2期13-16,共4页
通过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金露梅灌丛、矮嵩草草甸、围栏矮嵩草草甸以及模拟地球增温效应下5种植物繁殖投入和生长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矮嵩草、麻花艽、苔草以及美丽风毛菊的叶长沿对照矮嵩草草甸、0TC、围栏以及金露梅灌丛呈现上升趋势... 通过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金露梅灌丛、矮嵩草草甸、围栏矮嵩草草甸以及模拟地球增温效应下5种植物繁殖投入和生长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矮嵩草、麻花艽、苔草以及美丽风毛菊的叶长沿对照矮嵩草草甸、0TC、围栏以及金露梅灌丛呈现上升趋势,只是灌丛中苔草和麻花艽两种植物的叶长较围栏和OTC有所下降,而环境变化对植物的叶宽的影响较小。苔草在金露梅灌丛中的繁殖投入最大,其次是矮嵩草草甸和围栏,OTC中苔草的繁殖投入几乎为零。围栏与矮嵩草草甸内苔草的繁殖投入差异不显著,而两者中植物的繁殖投入与金露梅灌丛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矮火绒草在矮嵩草草甸中的繁殖投入最大,其次是0Tc和围栏,灌丛中矮火绒草的繁殖投入最小。OTC与矮嵩草草甸内矮火绒草的繁殖投入差异不显著,而OTC与围栏中矮火绒草的繁殖投入差异性显著(P<0.05)。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繁殖投入随环境梯度的变化,反映了植物繁殖对策和繁殖投入在整个生活史特征中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植物 非克隆繁殖 生长特性 繁殖投入 环境梯度 生活史特征
下载PDF
亚洲热带森林减少的增温效应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颖 徐希燕 +3 位作者 胡正华 贾根锁 张潇艳 马薇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1-200,共10页
由于森林砍伐和火灾,近年来热带森林面积呈减少趋势,且森林减少的速率不断上升。热带森林覆盖的减少通过改变地表的热量、水分和物质循环,影响着热带气候。为了解热带森林减少对热带气候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窗口搜索的方法,利用森林变化... 由于森林砍伐和火灾,近年来热带森林面积呈减少趋势,且森林减少的速率不断上升。热带森林覆盖的减少通过改变地表的热量、水分和物质循环,影响着热带气候。为了解热带森林减少对热带气候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窗口搜索的方法,利用森林变化遥感产品识别亚洲森林覆盖损失,计算同个窗口内相邻森林减少区与未改变森林覆盖区的地表温度(LST),地表净短波辐射(SW)和潜热通量(LE)的差异,从而评估2000-2017年亚洲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两种森林类型的减少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亚洲热带雨林累计减少(2000-2017)使日均地表温度上升了1.7±0.7℃,地表净短波辐射下降7.2±0.9W×m^(-2),潜热通量增加8.9±4.4W×m^(-2)。(2)热带季雨林减少使日均地表温度上升2.1±0.9℃,地表净短波辐射下降7.1±1.0W×m^(-2),潜热通量与热带雨林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减少了3.9±9.2W×m^(-2)。(3)热带雨林的减少对地表温度、地表净短波辐射和潜热通量变化影响的季节差异很小;热带季雨林的减少使地表温度、地表净短波辐射和潜热通量变化则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季雨林区域降水对地表水分供应的季节性差异导致。(4)地表净短波辐射和潜热通量的净热量变化(△SW-△LE)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热带季雨林区地表温度的变化,但不能解释热带雨林区地表温度的变化。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热带地区应采取措施阻止森林减少,缓解土地覆盖变化带来的变暖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减少 增温效应 能量变化 热带雨林 热带季雨林
下载PDF
内蒙古不同地区日光温室的气温变化特征及增温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惠贞 吴瑞芬 武荣盛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4期2628-2635,共8页
为揭示内蒙古不同地区日光温室大棚室内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差异,分别以内蒙古东、中、西三个典型地区的温室大棚为研究对象,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温室内外的气象数据,分析典型晴天或阴天的温室内气温日变化情况,寻找不同地... 为揭示内蒙古不同地区日光温室大棚室内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差异,分别以内蒙古东、中、西三个典型地区的温室大棚为研究对象,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温室内外的气象数据,分析典型晴天或阴天的温室内气温日变化情况,寻找不同地区温室内外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关系,以及冷季温室的抗冻能力差异,以期研究不同地区温室的增温效应和保温性能。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温室的保温性能较好,适宜蔬菜的周年生产,中部地区在冷季应适当采取加温措施,保证温室内茄果类蔬菜的正常生长,西部地区部分时段温室内日最低气温低于2℃,芹菜等不耐低温的蔬菜易发生冷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大棚 气温 日变化 增温效应 抗冻能力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西宁市不透水面时空演变及其增温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祖昱 杨维芳 +2 位作者 吕建伟 李德宴 李蓉蓉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4期99-105,共7页
深入探讨城市不透水面时空演变及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对于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和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意义重大。以西宁市2001、2009和2017年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增强型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提取不透水面,采用单窗算法反演地... 深入探讨城市不透水面时空演变及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对于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和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意义重大。以西宁市2001、2009和2017年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增强型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提取不透水面,采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分析了西宁市不透水面和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二者进行回归分析和对比分析,研究了不透水面的增温效应。结果表明:(1)2001—2017年西宁市不透水面扩张显著,总面积由41.58 km^2增长到96.23 km^2,年增长率高达8.22%;(2)2001-2017年,不透水面下垫面温度分布主要以中温区、次高温区和高温区为主,且中温区、次高温区比例呈下降态势,而高温区比例持续上升,高温区面积由2001年5.36 km^2增长到2017年的37.91 km^2,年增长率达12.8%;(3)城西区、城中区、城东区高温区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前期,而城北区高温区在整个研究期均呈显著增长;(4)不透水面覆盖比例与地表温度正相关,不透水面比例每增加0.1,地表温度增加0.7-1℃,城市不透水面增加对地表温度的升高和城市热环境的恶化作用明显;(5)各城区不透水面增温效应存在差异性,城北区不透水面增温效应最强,城中区、城西区不透水面增温效应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地表温度 时空演变 增温效应
下载PDF
海上电动潜油螺杆泵井井筒温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增华 王通 +3 位作者 孙红杰 戴金明 刘陈伟 张国栋 《石化技术》 CAS 2022年第6期76-78,共3页
实例计算表明:相较于潜油电机,螺杆泵对井筒产液有更显著的增温效应;随着产液量及含水率的增加,螺杆泵的增温和增压幅度更大,对应的井口温度也越高,而随下泵深度的增加,螺杆泵的增温效果减弱。
关键词 潜油螺杆泵 优化设计 增温效应 温度场模型 敏感参数
下载PDF
藏青-2000青稞可降解性地膜覆盖栽培增温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华国 李雪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9期1-1,3,共2页
在西藏主要粮食作物青稞藏青-2000栽培中,应用可降解性农用黑色地膜、白色地膜,以常规不覆盖地膜种植方式作对照,分析可降解性地膜覆盖对土壤表层温度、藏青-2000幼苗发芽率以及水分保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增加地... 在西藏主要粮食作物青稞藏青-2000栽培中,应用可降解性农用黑色地膜、白色地膜,以常规不覆盖地膜种植方式作对照,分析可降解性地膜覆盖对土壤表层温度、藏青-2000幼苗发芽率以及水分保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增加地表温度、青稞出苗率等指标的效应显著优于黑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以及常规不覆盖地膜种植,其中黑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优于不覆盖地膜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藏青-2000 可降解性农用地膜 覆盖 增温效应
下载PDF
高倍数泡沫对LNG蒸气加热效果小尺寸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从亮 潘旭海 +1 位作者 郭秀霞 冯桂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4-207,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开展一系列高倍数泡沫覆盖LN2小尺寸试验,研究高倍数泡沫对LNG蒸气加热效果的主次影响因素并确定最优方案。以液池上方泡沫底层温度变化速率为试验指标进行极差分析,得到不同因素主次关系:添加方式>泡沫混合比>...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开展一系列高倍数泡沫覆盖LN2小尺寸试验,研究高倍数泡沫对LNG蒸气加热效果的主次影响因素并确定最优方案。以液池上方泡沫底层温度变化速率为试验指标进行极差分析,得到不同因素主次关系:添加方式>泡沫混合比>供给水压>泡沫厚度。高倍数泡沫加热低温蒸气的各因素最优水平为供给水压0.6 MPa、泡沫厚度1.2m、泡沫溶液混合比3%、泡沫添加方式为再添加。同时方差分析结论与极差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极差分析结果准确。回归分析表明,水压和泡沫厚度交互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倍数泡沫 LNG 加热效果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青藏高原第四代日光温室增温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民 《长江蔬菜》 2013年第4期46-47,共2页
青藏高原第四代日光温室在极端寒冷的低温期1月,平均室温及地温比普通温室分别高3℃和4℃左右。试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第四代日光温室的热状况能够满足喜温蔬菜生长发育的温度要求,为西宁市进一步开发应用第四代日光温室提供了可靠的理... 青藏高原第四代日光温室在极端寒冷的低温期1月,平均室温及地温比普通温室分别高3℃和4℃左右。试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第四代日光温室的热状况能够满足喜温蔬菜生长发育的温度要求,为西宁市进一步开发应用第四代日光温室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第四代日光温室 增温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