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乐正骨“筋滞骨错”手法配合温针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凝症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袁帅 赵明宇 +1 位作者 廉杰 张向东 《系统医学》 2016年第10期104-107,共4页
目的对平乐正骨"筋滞骨错"手法配合温针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凝症的临床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风寒湿痹型肩凝症患者6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取平乐正骨"筋滞骨错"手法配合温... 目的对平乐正骨"筋滞骨错"手法配合温针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凝症的临床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风寒湿痹型肩凝症患者6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取平乐正骨"筋滞骨错"手法配合温针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以20 d为一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各项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除外形评分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度、肌力、生活能力及外形评分均数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功能总积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84.8%。结论平乐正骨"筋滞骨错"手法配合温针能有效改善风寒湿痹型肩凝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并能恢复肩关节活动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滞骨错 温针 肩凝症
下载PDF
排刺温针配合超短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2
作者 王魁 翁小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56-57,65,共3页
目的:观察排刺温针配合超短波与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治疗组采用排刺温针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药治疗,并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目的:观察排刺温针配合超短波与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治疗组采用排刺温针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药治疗,并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率39.7%,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显效率13.8%,总有效率为67.2%,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刺温针配合超短波与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均有效,但排刺温针配合超短波疗效更优,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刺法 温针灸 超短波 强直性 脊柱炎
下载PDF
艾灸神阙配合温针灸关元、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被引量:94
3
作者 廖柏丹 柳元娥 +4 位作者 彭志谋 周畅 刘超 何晶晶 余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7-370,376,共5页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青年原发性痛经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关元和三阴交治疗,观察组予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和三阴交治疗,共...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青年原发性痛经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关元和三阴交治疗,观察组予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和三阴交治疗,共4个月经周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回顾性量表中的严重程度评分、总频率评分以及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严重程度评分、总频率评分及痛经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安全性评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单用温针灸关元、三阴交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艾灸 针刺 温针灸 神阙 关元 三阴交
原文传递
针灸结合主动功能锻炼分期治疗肩周炎方案的优选 被引量:84
4
作者 韩振翔 祁丽丽 +4 位作者 禇立希 蔡伟青 陈学芬 黄静怡 张慧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67-1072,共6页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针灸与运动疗法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案。方法:将192例肩周炎患者按分层的原则采用L8(27)的正交设计表随机分为8组,每组24例,分别采用针刺时机(A因素:A1急性期,A2粘连期)、选穴配伍(B因素:B1局部取穴,B2局部取穴...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针灸与运动疗法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案。方法:将192例肩周炎患者按分层的原则采用L8(27)的正交设计表随机分为8组,每组24例,分别采用针刺时机(A因素:A1急性期,A2粘连期)、选穴配伍(B因素:B1局部取穴,B2局部取穴配合循经远道取穴)、毫针及温针灸疗法(C因素:C1毫针针刺,C2毫针针刺结合温针灸)、主动功能锻炼(D因素:D1不进行主动功能锻炼,D2进行主动功能锻炼)4个因素及其各自不同的2水平进行治疗,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时点为治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评价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MPQ)及肩关节活动障碍评分。结果:正交设计分析表明,考虑分层因素,年龄是影响患者肩部疼痛评定、肩功能活动障碍评定的主要因素(P<0.01),并且患者肩功能等级对疼痛评定、肩功能活动障碍疗效有明显的影响(P<0.01);4因素2水平的最佳搭配方案为A1B1C2D2、A2B2C2D2,通过SAS统计分析表明,在急性期和粘连期C2D2即毫针针刺结合温针灸和主动功能锻炼是影响患者肩功能活动改善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肩周炎急性期,采用局部取穴、毫针针刺结合温针灸与主动功能锻炼,慢性期局部取穴联合远端取穴、毫针针刺结合温针灸与主动功能锻炼为最佳治疗方案,并且在临床治疗中,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别、肩关节功能状态与疗程对疗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温针灸 主动功能锻炼 针刺时机 辨证选穴 正交设计
原文传递
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50
5
作者 李其友 郭瑾 +3 位作者 田华张 张春燕 彭志贤 黄兴鹏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腹针取穴中脘、关元及患侧滑肉门、外陵、下风湿点,温针灸取患侧内膝眼、外... 目的:探讨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腹针取穴中脘、关元及患侧滑肉门、外陵、下风湿点,温针灸取患侧内膝眼、外膝眼、鹤顶、梁丘、血海,对照组仅给予温针灸治疗,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促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WOMAC量表的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及血清VEGF、Ang-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治疗组WOMAC量表的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及血清VEGF、Ang-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0%(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74.4%(32/43)(P<0.05)。结论:腹针结合温针灸可有效减轻KOA患者关节疼痛僵硬,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VEGF、Ang-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腹针 温针灸
原文传递
温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郑美华 叶婷 王广武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9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理疏导及弥可保口服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之上温针灸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疗...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理疏导及弥可保口服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之上温针灸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疗法,治疗28天。治疗前后应用肌电图测定患者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等指标,应用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评价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温针灸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88%,湿针灸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周围性面瘫 肌电图
下载PDF
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9
7
作者 李艾琳 王学文 +5 位作者 王金荣 于芳 李泉 冯昊男 刘玲素 刘卫国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4-917,926,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温针灸组、联合组,每组30例。针刀组单独应用针刀治疗,每7 d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温针灸组单独应用温针灸治疗,每...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温针灸组、联合组,每组30例。针刀组单独应用针刀治疗,每7 d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温针灸组单独应用温针灸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联合组给予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方法及疗程同前。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McGill疼痛问卷表中的疼痛分级指数(PRI)、田中靖久颈椎病量表20分法(CSR20)进行评分,并评价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CSR患者PRI评分均降低(P<0.05),CSR20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后与针刀组、温针灸组比较,联合组PRI评分降低(P<0.05),CSR20评分升高(P<0.05)。针刀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76.7%(23/30),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刀组及温针灸组(P<0.05)。结论: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CSR气滞血瘀证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刀或温针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气滞血瘀 针刀疗法 温针灸
原文传递
火针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54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8
作者 范春兰 张群 +1 位作者 许金海 莫文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4期524-526,530,共4页
目的观察火针和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两种方法疗效的差异。方法将10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治疗组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4周。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 目的观察火针和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两种方法疗效的差异。方法将10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治疗组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4周。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分别在第2次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膝关节的疼痛、病情严重指数(总分)进行疗效评定,同时根据中医症状积分量化表观察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治疗4周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治疗前两组比较,治疗组疼痛积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病情严重指数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与温针灸均能有效治疗膝骨关节炎,火针即刻止痛效果明显,火针的疗效优于温针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火针 温针灸 阳虚寒凝
下载PDF
温针灸配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9
作者 巴燕.艾克海提 刘云霞 曾斌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3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来氟米特片;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来氟米特片;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组50例中,临床痊愈20例(40%),显效19例(38%),有效9例(18%),无效2例(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50例中,临床痊愈15例(30%),显效10例(20%),有效12例(24%),无效13例(26%),总有效率为74%。2组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Z=-7.557,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VAS评分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ESR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类风湿关节炎 痹证 寒湿痹阻型
原文传递
平衡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鑫 李艾琳 +3 位作者 闫绍妹 李泉 王金荣 刘卫国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25-629,共5页
目的:观察平衡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平衡针刀组及联合组,每组30例。温针灸组以温针灸风府、风池、完骨、天柱治疗,1次/d,连续5d后休息2d,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目的:观察平衡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平衡针刀组及联合组,每组30例。温针灸组以温针灸风府、风池、完骨、天柱治疗,1次/d,连续5d后休息2d,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平衡针刀组使用平衡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联合组在温针灸组的基础上使用平衡针刀治疗,连续治疗3周。比较3组患者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对比治疗前后3组患者眩晕症状与功能(ESCV)评分,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ESCV评分及BA、LVA、RVA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PI、RI均下降(P<0.05)。与温针灸组、平衡针刀组比较,联合组ESCV评分及BA、LVA、RVA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PI、RI均下降(P<0.05)。与平衡针刀组比较,温针灸组LVA、RVA、BA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PI、RI均下降(P<0.05)。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73.3%(22/30),平衡针刀组为70.0%(21/30),联合组为93.3%(28/30),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温针灸组和平衡针刀组(P<0.05)。结论:平衡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CSA,可恢复颈部力学平衡状态,并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状况,改善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平衡针刀 温针灸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温针灸对大鼠早期膝骨性关节炎血清和关节液NO PGE2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吴广文 褚剑锋 +4 位作者 蔡巧燕 黄云梅 陈采益 李照辉 吴明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4期748-750,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关节液和血清中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2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8只)和温针组(8只)。模型组和温针组均采用关节腔注射含4%木瓜蛋白酶生理盐水造模。造模后,正...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关节液和血清中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2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8只)和温针组(8只)。模型组和温针组均采用关节腔注射含4%木瓜蛋白酶生理盐水造模。造模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均正常饲养,不给予任何治疗;温针组取穴内、外膝眼,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2周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2天。治疗3个疗程后,收集血清和关节液,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ELISA法测定PGE2含量。结果:治疗后,温针组关节液和血清中NO和PGE2含量均较模型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能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和血清中NO和PGE2含量,从而发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温针灸 一氧化氮 前列腺素E2
下载PDF
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9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2
作者 何剑炜 白慧梅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401-1403,1415,共4页
目的观察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6例,均采用体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颈腰夹脊刺配温针灸,两组均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 目的观察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6例,均采用体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颈腰夹脊刺配温针灸,两组均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左椎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右椎动脉EDV、右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左椎动脉血管搏动指数(PI)、右椎动脉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可改善瘫痪肢体的肌肉痉挛状态,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在降低中风后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刺 温针灸 脑卒中 肌张力增高
原文传递
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及对关节滑液中IL-1β、TNF-α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夏循富 房显辉 +3 位作者 金远林 陈丽华 潘孝锦 周凌云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关节滑液中IL-1?、TNF-?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温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毫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OMAC评分下降...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关节滑液中IL-1?、TNF-?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温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毫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OMAC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关节液中IL-1?、TNF-?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有效改善关节症状,并使关节液IL-1?、TNF-?含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骨关节炎 膝关节 IL-1Β TNF-Α 针刺疗法 WOMAC评分
下载PDF
温针灸预处理对冷冻胚胎移植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罗国群 苏文武 +3 位作者 马文敏 司徒艳球 谢重驹 杨美琼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31-835,共5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预处理对冷冻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反复胚胎移植(ET)失败、B超提示卵泡期子宫内膜为C型、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炎、准备行FET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温针灸预处理对冷冻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反复胚胎移植(ET)失败、B超提示卵泡期子宫内膜为C型、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炎、准备行FET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在胚胎移植前3个月,于月经期用抗生素,月经干净后开始进行温针灸治疗,穴取中脘、天枢、关元、中极、子宫、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每日1次,直到排卵前停止,排卵后开始口服地屈孕酮;对照组在胚胎移植前3个月,于月经期用抗生素,排卵后开始口服地屈孕酮,两组均按各自方案连续进行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和子宫内膜下血流的变化及FET临床结局。结果:两组子宫内膜形态及内膜下血流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1);观察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早期流产率较低(P<0.01)。结论:温针灸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形态及内膜下血流,从而改善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可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胚胎移植 温针灸 子宫内膜容受性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温针透刺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剑波 王延琳 +1 位作者 卢永屹 吴耀持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6期390-392,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透刺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疗效,并与电针治疗做比较分析。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方法,将105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采用温针透刺技术,对照组50例采用电针技术。结果治疗组的WOMAC量表疼痛减... 目的观察温针透刺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疗效,并与电针治疗做比较分析。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方法,将105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采用温针透刺技术,对照组50例采用电针技术。结果治疗组的WOMAC量表疼痛减轻程度、关节僵硬减轻程度、功能丧失减轻程度,以及WOMAC量表总分值减轻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透刺温针疗法与电针疗法相比,在改善疼痛、僵硬、功能困难方面都有较显著的疗效,是老年膝骨关节炎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关节 温针疗法 透针
下载PDF
温针联合耳针对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脂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凯悦 刘志诚 徐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观察温针联合耳针对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并设立健康组52例进行对比。对照组穴取太白、冲阳、阴陵泉、足三里... 目的:观察温针联合耳针对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并设立健康组52例进行对比。对照组穴取太白、冲阳、阴陵泉、足三里等,予温针疗法,隔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增加耳穴针刺,穴取脾、胃、肺、肾等,2~3日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肥胖指标[体质量、肥胖度(A)、体质指数(BMI)、体脂百分率(F%)],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脂肪-胰岛内分泌轴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瘦素(FL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自主神经功能指数(Y)的变化,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53/55),优于对照组的87.3%(48/55,P〈0.01)。在改善各项肥胖指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FLP、FPG、FINS、Homa-IR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均P〈0.01),而HDL、ISI、Homa-β、Y值显著低于健康组(均P〈0.01)。治疗后,除Homa-β外,两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存在脂质代谢、"脂肪-胰岛内分泌轴"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温针联合耳针或单纯温针具有减肥和降脂的作用,且温针联合耳针法优于单纯温针法。疗效机制可能与良性调整血糖、脂质代谢、脂肪-胰岛内分泌轴、自主神经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高血脂 脾虚湿阻 温针 耳针 脂质代谢 随机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温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SF-MPQ量表、细胞因子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任长辉 李红兵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8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温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推拿、牵引、消炎镇痛和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 目的:研究温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推拿、牵引、消炎镇痛和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8.69±1.25)d、活动受限消失时间(10.56±2.04)d、头晕消失时间(8.56±1.30)d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NF-κB、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SF-MPQ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定级法(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后复发率6.78%(4/59),低于对照组的20.34%(12/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调节NF-κB、IL-10和IL-8的含量,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疼痛等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 颈椎病 温针 简化McGill疼痛问卷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圆利针伞形刺并温针治疗风寒湿证肩周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丽娟 张海英 +9 位作者 罗和平 张芷怡 周理 郑重健 黄东勉 王邦博 杨晓倩 黄小珊 唐南淋 袁仕国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圆利针伞形刺并温针治疗风寒湿证肩周炎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风寒湿证肩周炎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予圆利针伞形刺并温针治疗,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两组均配合功能锻炼,治疗... 目的:观察圆利针伞形刺并温针治疗风寒湿证肩周炎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风寒湿证肩周炎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予圆利针伞形刺并温针治疗,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两组均配合功能锻炼,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与3个观察时间点的SF-MPQ评分、CMS评分,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SF-MPQ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SF-MPQ评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CMS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CMS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圆利针伞形刺并温针治疗风寒湿证肩周炎在缓解肩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风寒湿证 圆利针 伞形刺 温针
下载PDF
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睡眠障碍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7
19
作者 苏丽 刘智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42-945,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7例患者随机分为毫针+耳穴压豆组32例、电针+耳穴压豆组28例、温针+耳穴压豆组30例、毫针组27例、电针组29例、温针组31例,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3周。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7例患者随机分为毫针+耳穴压豆组32例、电针+耳穴压豆组28例、温针+耳穴压豆组30例、毫针组27例、电针组29例、温针组31例,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3周。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毫针+耳穴压豆组总有效率为87.50%,电针+耳穴压豆组为92.86%,温针+耳穴压豆组为86.67%,毫针组为77.78%,电针组为82.76%,温针组为80.65%,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评分各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PSQ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耳穴压豆组HAMD和PSQI评分的改善程度较其余各组明显(P<0.05)。结论电针、毫针、温针、耳穴压豆均可改善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其中电针+耳穴压豆较其他方法在改善HAMD和PSQI评分方面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电针 温针 耳穴 睡眠障碍 抑郁症
原文传递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外伤性神经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树成 卢佩斯 +2 位作者 老锦雄 邓聪 谷婷婷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93-995,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温针灸与电温针(电针结合温针)治疗外伤性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方法:将93例肌电图及神经电图显示为中度损伤的外伤性神经损伤患者,按单盲随机原则分为电针组、温针灸组和电温针组3组,每组31... 目的:观察电针、温针灸与电温针(电针结合温针)治疗外伤性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方法:将93例肌电图及神经电图显示为中度损伤的外伤性神经损伤患者,按单盲随机原则分为电针组、温针灸组和电温针组3组,每组31例,均以损伤神经相关走向的阳明经及少阳经穴为主,分别予以单纯电针、单纯温针以及电针配合温针治疗,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经3个疗程(共45次)治疗后复查肌电图和神经电图并统计结果。结果:在总治愈率及有效率方面,电温针组为96.8%(30/31),较电针组74.2%(23/31)及温针灸组77.4%(24/31)为优(P<0.05);在肌电图改善程度方面,电温针组(96.8%,30/31)高于其余两组(74.2%,23/31;74.2%,23/31)(P<0.05);在神经传导及波幅恢复程度方面,电温针组[(50.9±4.6)m/s、(8.8±2.9)μV×1 000]也高于其余两组[(43.7±3.1)m/s、(4.2±1.9)μV×1 000,(43.8±3.3)m/s、(4.5±2.2)μV×1 000](P<0.05)。结论:电温针是治疗外伤性神经损伤的较佳针灸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 电针 温针灸 电温针 肌电图 神经电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