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望虞河引长江水入太湖水体的总磷、总氮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马倩 田威 吴朝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太湖流域实施的调水引流,提高了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发挥了水利工程在改善水环境方面的综合效益,支撑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近年来望虞河引江水量与入湖水量及入湖水体流经太湖湖湾水体水质变化情势的基础上,... 太湖流域实施的调水引流,提高了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发挥了水利工程在改善水环境方面的综合效益,支撑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近年来望虞河引江水量与入湖水量及入湖水体流经太湖湖湾水体水质变化情势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2007年以来的调水引流期间,望虞河入太湖水体总磷、总氮浓度值与太湖贡湖湾、梅梁湾、湖西及江苏省其它主要入太湖河道的总磷、总氮浓度值,并通过监测结果分析了入太湖水体总磷、可溶性总磷的衰减趋势,从而得出,长江是优质水源,调引长江水为增加太湖水环境容量、改善太湖及区域水环境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总氮 调水引流 望虞河 太湖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水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褚克坚 阚丽景 +1 位作者 华祖林 刘晓东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8-144,共7页
本文基于平原河网地区水系生态环境特征,剖析河网河流水生态评估因子内涵,构建了包含河流自然形态结构、水体质量状况、水文水动力状况、水生生物状况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水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层次分析... 本文基于平原河网地区水系生态环境特征,剖析河网河流水生态评估因子内涵,构建了包含河流自然形态结构、水体质量状况、水文水动力状况、水生生物状况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水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的权重,依据柯西分布函数确定隶属度,建立水生态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选取太湖流域望虞河进行实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 平原河网 水生态 望虞河
原文传递
望虞河西岸河网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9
3
作者 徐晨 王沛芳 +2 位作者 陈娟 袁秋生 胡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914-4923,共10页
为探明望虞河西岸河网区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于2018年3月调查了望虞河西岸5条河流的水体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Cu、Zn、As、Cd、Pb和Hg)的含量及形态分布,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来源并对其污染水... 为探明望虞河西岸河网区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于2018年3月调查了望虞河西岸5条河流的水体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Cu、Zn、As、Cd、Pb和Hg)的含量及形态分布,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来源并对其污染水平给予评价.结果表明,河网区水体重金属污染较轻,除Hg外其余金属质量浓度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类标准.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高,除Hg外其余均高于江苏省土壤环境背景值.重金属在水体-沉积物中的分配系数显示Cd、As和Hg具有较强的二次释放潜力.地累积指数法(Igeo)显示沉积物中Cu、Zn和Cd的污染程度较高,局部属于偏重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I)显示Cd为研究区域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而考虑重金属赋存形态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RRSP)表明,Ni、Zn和As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生态风险较低,而Cd多为酸溶态,具有极高的潜在危害.多种评价结果表明,应格外重视重金属Cd的污染治理.而重金属来源分析显示望虞河西岸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源于周围机械制造和金属冶炼类工厂的人为输入,这为望虞河西岸河网的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虞河 重金属 污染评估 形态分析 分配系数
原文传递
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地区氮磷污染来源解析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利民 王水 +3 位作者 韩敏 何卿 潘国权 王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5-320,共6页
本文比较全面地调查了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地区氮磷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水体氮磷污染严重,氮磷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其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占总负荷量的60.2%、52.5%和52.9%.工业污染问题突出,纺织印染是... 本文比较全面地调查了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地区氮磷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水体氮磷污染严重,氮磷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其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占总负荷量的60.2%、52.5%和52.9%.工业污染问题突出,纺织印染是污染物排放最大的工业行业.张家港市和江阴市为氮磷污染的主要贡献地.对区域环境容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氮磷污染削减目标,氨氮、总氮和总磷污染削减率分别达32.4%,51.8%和51.1%.最后,从加大污染综合治理力度、落实河道及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控等方面提出了望虞河西岸地区的氮磷污染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虞河 氮磷 环境容量 控制对策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引江济太”过程中长江-望虞河-贡湖氮、磷输入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潘晓雪 马迎群 +1 位作者 秦延文 邹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00-2808,共9页
为了解"引江济太"调水过程中长江、望虞河对贡湖营养盐输入特征,于2013年8月和2013年12月引水期间对20个采样点各形态N、P质量浓度的沿程和时间变化以及百分含量占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不同的引水期,长江-望虞河-贡湖段... 为了解"引江济太"调水过程中长江、望虞河对贡湖营养盐输入特征,于2013年8月和2013年12月引水期间对20个采样点各形态N、P质量浓度的沿程和时间变化以及百分含量占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不同的引水期,长江-望虞河-贡湖段水体各形态N、P沿程和时间变化均表现不一:长江引水经望虞河入贡湖后,水体NO-2-N、NO-3-N、NH+4-N和TN质量浓度均较长江和望虞河段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贡湖段DON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长江和望虞河段,但长江-望虞河段水体各形态N中NO-3-N质量浓度最高.长江和望虞河TP质量浓度总体表现平稳,而各形态P质量浓度在两个引水时期内有所变化.从时间变化来看,2013年8月水体的DON和TP质量浓度总体上高于12月;而NO-3-N和DOP质量浓度总体上低于12月.总体来说,两个引水时期内,NO-3-N和TPP是望虞河经长江引水的主要N、P形态;而贡湖经望虞河水体输入的N、P主要形态分别为NO-3-N、PO3-4-P和T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 长江 望虞河 贡湖 营养盐
原文传递
“引江济太”调水中望虞河水质变化的规律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又 刘凌 +2 位作者 姚秀岚 麻林 赵溦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2期53-57,共5页
将水质划分为11个级别状态,用改进的Zadeh公式对水质指标进行规格化,构造水质变化的概率转移矩阵,并编写MATLAB程序计算望虞河调水区及望虞河各监测断面的水质变化进步度。结果表明,"引江济太"调水后,望虞河水质1—6月总的改... 将水质划分为11个级别状态,用改进的Zadeh公式对水质指标进行规格化,构造水质变化的概率转移矩阵,并编写MATLAB程序计算望虞河调水区及望虞河各监测断面的水质变化进步度。结果表明,"引江济太"调水后,望虞河水质1—6月总的改善程度为0.0372;由各断面的水质变化进步度可知,望虞河江边闸下断面处的水质改善明显,虞义大桥水质呈恶化趋势,从张桥断面以后水质改善程度逐渐增大;总体来讲,调水对望虞河水质的改善有明显影响,但望虞河西岸的重度污染区严重阻碍望虞河水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进步度 调水 引江济太 马尔科夫模型 Zadeh公式 望虞河
下载PDF
“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水体交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胥瑞晨 逄勇 +1 位作者 胡祉冰 朱天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5-382,共8页
为了探究“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水体的交换范围及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耦合对流扩散及水体交换模型,依据不同流量与常规风场共设置10种工况,对太湖水体的交换区域及交换周期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流量是影响水体交换率的主要因素,200m... 为了探究“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水体的交换范围及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耦合对流扩散及水体交换模型,依据不同流量与常规风场共设置10种工况,对太湖水体的交换区域及交换周期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流量是影响水体交换率的主要因素,200m^3/s下贡湾的半交换周期与常规风场联系不大,稳定在8~9d左右;(2)常规风场对局部交换区域的空间分布有着明显影响,在北风和西北风条件下,太湖水体的交换区域主要集中在东湖区,东风和东南风条件下,太湖水体的交换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湖区;(3)为降低长江水体对太湖水质的不利风险,“引江济太”工程引水时间/方案应结合太湖区域气象预报,尽量选择在以东风或者东南风为主的条件下进行引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交换 半交换周期 数值模拟 望虞河
下载PDF
望虞河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分布与形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任凌霄 王沛芳 +1 位作者 王超 李丽娜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01-1208,共8页
为了揭示望虞河沉积物中氮的分布与形态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于2011年5月、8月、11月和12月采集沿线10个监测断面的表层沉积物。利用逐级分离浸取法(BCR)测定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含量,并观测其主要理化指标。结果表明,(1)沉积物中总氮... 为了揭示望虞河沉积物中氮的分布与形态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于2011年5月、8月、11月和12月采集沿线10个监测断面的表层沉积物。利用逐级分离浸取法(BCR)测定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含量,并观测其主要理化指标。结果表明,(1)沉积物中总氮(TN)含量为347.85~2 733.56 mg/kg并沿程上升,其中排水期8月TN含量最高且沿程变化较大,调水期TN分布与变化趋势相近。以沉积物中TN含量为污染评价标准,沉积物在5月和12月较清洁,在11月为轻度污染,而在8月为重度污染状态。(2)望虞河上河段和贡湖湾表层沉积物中TN及各形态氮的含量较低,氮在5月、8月和11月以非转化态氮(NEF-N)为主,而在12月以可转化态氮(TF-N)为主,其中离子交换态氮(IEF-N)和有机态与硫化物结合态(OSF-N)受水环境变化影响较大。(3)在调水期,IEF-N和OSF-N含量较大且沿程变化较大,CF-N和IMOF-N显示出明显季节差异性;在排水期8月,IEF-N和OSF-N含量较低且变化平缓。(4)望虞河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含量分布与形态变化主要受到总有机碳(TOC)含量、温度、氧化还原电位(ORP)和粒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虞河 表层沉积物 氮形态 分布 变化
原文传递
保障望虞河引调水期水质的引水顶托条件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凌云 逄勇 付浩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21-126,共6页
在现场调研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利用MIKE11模型建立望虞河西岸一维河网水环境数学模型,开展了望虞河西岸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计算和引水顶托条件分析,研究如何在望虞河西岸总量控制不达标的现状下通过引水顶托条件的研究来保证引调水期... 在现场调研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利用MIKE11模型建立望虞河西岸一维河网水环境数学模型,开展了望虞河西岸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计算和引水顶托条件分析,研究如何在望虞河西岸总量控制不达标的现状下通过引水顶托条件的研究来保证引调水期间望虞河入太湖水质达标。结果表明:1近期望虞河西岸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目标仍然无法实现;2当水位差值低于控制水位差时,望虞河引水;当水位差高于控制水位差时,西岸排水;3方案1情况下望虞河从长江连续引水19 d后需要对西岸进行一次排水;方案2情况下望虞河从长江连续引水24 d后需要对西岸进行一次排水;方案3情况下望虞河从长江连续引水10 d后需要对西岸进行一次排水;方案4情况下望虞河从长江连续引水15 d后需要对西岸进行一次排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11模型 水质 引调水期 污染物总量控制 引水顶托条件 水位差 望虞河
下载PDF
调水过程中望虞河的水质风险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麻林 刘凌 +1 位作者 宋兰兰 王流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8,共6页
为探究调水过程中望虞河水体水质风险状况,对2008年引江济太期间望虞河水质风险进行了识别,并采用三角模糊数的α-截集技术对望虞河各监测断面风险因子进行风险率计算,以分析望虞河各断面水体水质风险率及其风险等级。结果表明,造成望... 为探究调水过程中望虞河水体水质风险状况,对2008年引江济太期间望虞河水质风险进行了识别,并采用三角模糊数的α-截集技术对望虞河各监测断面风险因子进行风险率计算,以分析望虞河各断面水体水质风险率及其风险等级。结果表明,造成望虞河水体水质恶化的风险因素主要为望虞河西岸支流污水汇入及污染物二次迁移;江边闸内断面各风险因子风险率较大,风险等级也较高;虞义大桥断面水体具有较低风险和较高风险两个等级;张桥断面各风险因子的风险率较小,风险等级也较低;大桥角新桥断面水体中除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余风险因子风险率都较大,风险等级为较高风险;望亭闸下断面各风险因子风险率为0,无水质恶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 水质风险 风险分析 三角模糊数 望虞河
下载PDF
平原河网区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测算--以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庞琰瑾 袁增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9-448,共10页
如何精细量化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是流域尺度实现面源精准治污全过程控制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水污染较为严重的望虞河西岸综合示范区为例,通过开展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降雨观测实验,修正SCS-CN模型中的初损率,并基于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和... 如何精细量化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是流域尺度实现面源精准治污全过程控制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水污染较为严重的望虞河西岸综合示范区为例,通过开展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降雨观测实验,修正SCS-CN模型中的初损率,并基于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和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测定,精细刻画降雨径流中总磷(TP)、总氮(TN)、氨氮(NH_(3)-N)、化学需氧量(COD)4类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绿地和农田、硬质地表的降雨初损率分别为0.3和0.9;径流深、污染负荷与降雨深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随着降雨量逐年递减,研究区降雨径流中TP、TN、NH_(3)-N、COD四类污染物的负荷量分别从2017年的190、1359、445和16041 t减少至2019年的118、949、314和11250 t;单位面积TN和COD负荷最高的用地类型是农村住宅用地,草地的四种污染物单位面积负荷均最低,林地次之.相关研究结果为望虞河流域水污染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定量测算平原河网区面源污染负荷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S-CN模型 降雨径流 面源污染 污染负荷 流域治理 用地类型 望虞河 太流流域
下载PDF
望虞河引水对常熟市西岸地区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曹雪华 周锷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50,共4页
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地区长期存在着水环境问题,引江济太的实施使该问题更加被关注,大量污水不能排泄造成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以常熟市望虞河西岸地区为例,结合常熟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项目原型调水试验的实测数据,分析了望虞河引水对研究... 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地区长期存在着水环境问题,引江济太的实施使该问题更加被关注,大量污水不能排泄造成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以常熟市望虞河西岸地区为例,结合常熟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项目原型调水试验的实测数据,分析了望虞河引水对研究区域水量水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虞河 水环境 原型调水试验 引水
下载PDF
太湖流域望虞河工程后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睿 杨高升 周玉康 《水利经济》 2005年第1期23-24,31,共3页
以望虞河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无对比、前后对比法,建立该工程项目后评价的逻辑框架,着重探讨了该工程后评价中的过程后评价。后评价表明整个工程达到了预定目标,发挥了显著的综合效益。但由于当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落后及建筑市场的... 以望虞河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无对比、前后对比法,建立该工程项目后评价的逻辑框架,着重探讨了该工程后评价中的过程后评价。后评价表明整个工程达到了预定目标,发挥了显著的综合效益。但由于当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落后及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在进度控制、运行管理、招投标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望虞河 后评价 逻辑框架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太湖流域望虞河沿线地区水生态调度需求及对策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春松 尤迎华 +1 位作者 鲍建腾 陶娜麒 《江苏水利》 2020年第3期1-4,24,共5页
望虞河沿线地区对提升河网水动力条件、恢复河道自然引排条件、保障良好人居环境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望虞河沿线地区在非防洪排涝期和非引江济太期间,并没有明确的引排方案。文章介绍了区域生态调度实践,分析了现状生态引水中存在的问... 望虞河沿线地区对提升河网水动力条件、恢复河道自然引排条件、保障良好人居环境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望虞河沿线地区在非防洪排涝期和非引江济太期间,并没有明确的引排方案。文章介绍了区域生态调度实践,分析了现状生态引水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区域生态引水供需平衡分析,围绕新时期水利调度工作思路的转变,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对策 水生态环境 太湖 望虞河
下载PDF
走马塘排水对望虞河引水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祉冰 逄勇 +1 位作者 胥瑞晨 汪静娴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40,共6页
为量化望虞河引水枢纽移建后其引水水质受到上游走马塘排水的影响程度,通过建立长江江苏段二维水环境数学模型,选取总磷作为研究对象,量化了不同排水量方案下走马塘排水对望虞河引水枢纽处的水质影响,并提出了后期引水水质改善的措施。... 为量化望虞河引水枢纽移建后其引水水质受到上游走马塘排水的影响程度,通过建立长江江苏段二维水环境数学模型,选取总磷作为研究对象,量化了不同排水量方案下走马塘排水对望虞河引水枢纽处的水质影响,并提出了后期引水水质改善的措施。结果表明:走马塘排水对望虞河引水水质影响随潮汐波动,引水枢纽外移后望虞河引水总磷质量浓度最大增幅可达21.3%;提高走马塘排水水质可减小对望虞河引水枢纽处水质影响,采取间隔引水的方式对降低望虞河总磷质量浓度效果更为明显;在走马塘排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Ⅳ类标准、停止排水48 h以后引水,可以基本控制总磷质量浓度增幅在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水质 总磷 污染控制 水环境数学模型 走马塘 望虞河
下载PDF
望虞河西岸水生态系统协同效应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闻捷 刘媛 +2 位作者 逄勇 舒瑞琪 胥瑞晨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3,共9页
水生态系统统筹治理是新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点与难点,水生态系统作用机制复杂,各子系统间存在紧密的影响与反馈关系,厘清水生态环境各子系统间协同作用机制十分重要。为此,以望虞河西岸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简称分区)为评价单元... 水生态系统统筹治理是新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点与难点,水生态系统作用机制复杂,各子系统间存在紧密的影响与反馈关系,厘清水生态环境各子系统间协同作用机制十分重要。为此,以望虞河西岸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简称分区)为评价单元,以水环境、沉积物、水生态3个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9年丰、枯水期的实测数据,通过建立协同效应模型量化评价单元中研究对象间的协同效应,探究其时空差异性,识别其主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①丰水期环境条件更利于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和水中污染物稀释,协同效应较枯水期更为强烈。②中协同和强协同的区域分布在太湖滨湖和望虞河沿岸处,说明分区水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程举措初见成效,3个子系统耦合较好;弱协同或不协同的分区聚集在锡澄运河以东、长江以南的“三角区”。依据研究结果实施分区分类精细化管控,有利于提升望虞河西岸地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功能区 协同效应 时空分布特征 望虞河
下载PDF
引调水河道氮的迁移转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以望虞河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姚天启 严晗璐 +4 位作者 廖雪珂 王智源 刘超 王志康 陈求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以引江济太调水工程-望虞河为研究对象,探究引调水河道氮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0年10月、12月以及2021年1月在望虞河沿程布设监测点位并采集水样,分析其水体理化性质、氮的形态分布及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以引江济太调水工程-望虞河为研究对象,探究引调水河道氮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0年10月、12月以及2021年1月在望虞河沿程布设监测点位并采集水样,分析其水体理化性质、氮的形态分布及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硝酸盐氮是望虞河沿程水体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占总氮浓度的75.3%~86.5%.与其他时期相比,引水期的总氮浓度最高,并从长江到太湖方向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支流汇入可能是望虞河总氮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②基于相关性分析,引调水期间CandidatusNitrotoga、Nitrosomonas、Rhodopirellula等细菌与氮素的浓度变化密切相关,是望虞河水体中对氮素迁移转化起关键作用的属水平微生物.③在湖泊湖荡特有微生物Rhodopirellula等菌属的脱氮作用下,观察到相关河段总氮浓度下降,因此引调水河道中沿程的湖泊湖荡可能对引调水中总氮的去除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调水河道 迁移转化 微生物群落 望虞河
原文传递
河道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江苏省望虞河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严春华 高明鸣 +2 位作者 蒋肇冰 高志发 梅杰 《江苏水利》 2022年第5期48-52,共5页
结合江苏省河道管理要求以及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现有研究成果,分别从管理基础、管理能力、管理结果3个层次建立河道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了河道管理“AHP-... 结合江苏省河道管理要求以及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现有研究成果,分别从管理基础、管理能力、管理结果3个层次建立河道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了河道管理“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望虞河作为典型河道,对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有效性、全面性和适用性验证分析。研究表明,望虞河常熟段河道管理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能够反映江苏省河道管理要求,评价结果基本符合目前河道管理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指标 综合指数法 河道管理 望虞河
下载PDF
贡湖环湖带河网污染物负荷及输移规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卉 朱雪诞 +3 位作者 李巍 左倬 闫红飞 吴巍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210-14212,共3页
通过实地调研、资料解析、模型计算等多种方式获取数据,对2005~2009年贡湖环湖带河网污染物负荷及输移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与贡湖湾进行水体交换的河道主要为苏州河网及望虞河。望虞河总体流量表现为出湖略大于入湖,污染负... 通过实地调研、资料解析、模型计算等多种方式获取数据,对2005~2009年贡湖环湖带河网污染物负荷及输移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与贡湖湾进行水体交换的河道主要为苏州河网及望虞河。望虞河总体流量表现为出湖略大于入湖,污染负荷总体表现为入湖;苏州河网总体流量及污染负荷均表现为净入湖状态。②望虞河平均入湖污染负荷量COD为416.42 t/a,TP为29.84 t/a,TN为598.32 t/a,NH3-N为254.28 t/a;苏州河网平均入湖污染负荷量COD为481.73 t/a,TP为16.81 t/a,TN为540.87 t/a,NH3-N为250.66 t/a。③汛期,大部分污染负荷经苏州南部口门随水流进入贡湖;非汛期,贡湖湖水由南部口门进入河网,向东北流动进入浒光运河等周边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湖湾 环湖带 河网 望虞河 污染物负荷 输移规律
下载PDF
锡山地区河网入贡湖污染负荷计算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挺峰 高怡 崔广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39,43,共5页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锡山地区产生大量污水排入河网,使得河网水环境不断恶化,进而对贡湖水质变化产生影响。通过建立适合锡山地区河网流态的水量水质模型,计算分析了该地区河网污染物(TP)排入贡湖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同时论证了望虞...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锡山地区产生大量污水排入河网,使得河网水环境不断恶化,进而对贡湖水质变化产生影响。通过建立适合锡山地区河网流态的水量水质模型,计算分析了该地区河网污染物(TP)排入贡湖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同时论证了望虞河对这种变化的贡献,为提高引江济太工程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模型 污染负荷 贡湖水质 TP 望虞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