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归隐派与名士风度——废名、沈从文、汪曾祺论 |
杨联芬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4
|
|
2
|
回忆和氛围:汪曾祺小说文体的诗意建构 |
肖莉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3
|
论最后一个京派作家汪曾祺 |
管粟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5
|
|
4
|
论汪曾祺小说语言的文化诗性结构 |
杨红莉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5
|
文学书写中的故乡记忆——以汪曾祺笔下的昆明为中心 |
张永杰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6
|
九十年代以来汪曾祺小说研究述评 |
杨劲平
|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3 |
5
|
|
7
|
情佛两难的矛盾与天性自然的和谐——苏曼殊《断鸿零雁记》与汪曾祺《受戒》文化意识比较 |
黄红春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8
|
乡村的诗性回望及其审美世界的构建——以汪曾祺的创作为例 |
孙琦
孟博然
|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
2024 |
0 |
|
9
|
抒情传统与“汪氏文体”特征——论汪曾祺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 |
刘艳
|
《长江学术》
CSSCI
|
2019 |
3
|
|
10
|
最后一位士大夫——汪曾祺创作道路间断性探因 |
王雨
|
《滨州师专学报》
|
2003 |
3
|
|
11
|
晚翠的诗情——论汪曾祺晚期小说诗化的途径 |
王晶晶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2
|
文人、文统与文本:在母语文学语境中理解——汪曾祺的文化人格和美学品位 |
杨经建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3
|
论汪曾祺京味散文的审美意蕴 |
刘军茹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4
|
汪曾祺小说中的维扬文化意蕴 |
靳新来
胡斌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15
|
悲悯与宽容——汪曾祺改写《职业》和《异秉》体现出的人生关怀 |
张文香
|
《琼州学院学报》
|
2009 |
2
|
|
16
|
汪曾祺的散文观探析 |
仕永波
|
《枣庄师专学报》
|
2004 |
1
|
|
17
|
论汪曾祺小说叙述语言的文化意蕴 |
杨红莉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8
|
再论汪曾祺的市井生活美学与道德文化关切——以《安乐居》的饮食描写为切入点 |
欧艳
陈彦
|
《郑州师范教育》
|
2017 |
2
|
|
19
|
“回归民间”──谈汪曾祺80年代小说创作 |
刘帆
|
《哈尔滨师专学报》
|
2000 |
0 |
|
20
|
还原被误读的汪曾祺 |
孙生民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