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性民族志: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语法的探索 被引量:25
1
作者 彭兆荣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4,124-125,共7页
人类学对民族志范式的求索始于学科诞生之日。民族志范式,如哲学之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本为一体,难以泾渭。人类学降于西方,西方范式引领在先。以学科史上几个阶段的讨论观之,"科学/艺术"、"客观/主观"、"... 人类学对民族志范式的求索始于学科诞生之日。民族志范式,如哲学之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本为一体,难以泾渭。人类学降于西方,西方范式引领在先。以学科史上几个阶段的讨论观之,"科学/艺术"、"客观/主观"、"实证/阐释"、"客位/主位"等二元对峙的阴影一路伴随;今日"身体一介体"似有超越,值得深究。中国文化自成一体,"天地人"三才、三维、三位的形制为文化体性的根本。中国民族志"本土化"讨论已有时日,仍步"西方范式"后尘,只在"表象"上求解,未达"脉理"之本。本文从中国本位体察,以"王"、"参"、"品"为关键词,以体性之于民族志关系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文化体性
原文传递
王粲典定朝仪与其家世学术背景考述 被引量:13
2
作者 景蜀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2-101,共10页
汉末王粲为魏侍中,参与兴造有关礼制。其所造制度,影响及于隋唐。本文从学术史角度,考述分析王粲当典章散乱之际,负责修订重建朝廷礼仪制度的主要内容如爵制、服佩制及宫廷雅乐之制等。在此基础上深入追溯其家族汉代山阳高平王氏天人相... 汉末王粲为魏侍中,参与兴造有关礼制。其所造制度,影响及于隋唐。本文从学术史角度,考述分析王粲当典章散乱之际,负责修订重建朝廷礼仪制度的主要内容如爵制、服佩制及宫廷雅乐之制等。在此基础上深入追溯其家族汉代山阳高平王氏天人相贯的汉学背景,以阐明王粲典制度的学术渊源,由此兼而说明王粲在曹氏政权中虽居"常伯"之尊修饰礼典,但用世之志远不能真正满足的特殊思想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粲 侍中 礼仪制度 山阳高平 今文经学 七政五典 《尚书问》
下载PDF
《诗品》王粲条“文秀而质羸”考释——兼论王粲五言诗以赋为诗的创作特点
3
作者 张慧菱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2-16,35,共6页
钟嵘《诗品》王粲条之“文秀而质羸”,指王粲五言诗有文辞秀密而体气稍弱的特点。“质羸”并非指王粲身体羸弱,而是指王粲诗所体现出的重文轻质的倾向,从中可见五言诗质理始衰而文辞始盛的发展趋势。这种重文轻质的倾向缘于王粲以赋为... 钟嵘《诗品》王粲条之“文秀而质羸”,指王粲五言诗有文辞秀密而体气稍弱的特点。“质羸”并非指王粲身体羸弱,而是指王粲诗所体现出的重文轻质的倾向,从中可见五言诗质理始衰而文辞始盛的发展趋势。这种重文轻质的倾向缘于王粲以赋为诗的创作特点。此处的赋,既包括作为文体的赋,也指《诗经》六义与比、兴相对的赋。钟嵘评王粲诗“文秀而质羸”,亦是通过其与刘桢诗“气过其文”、曹植诗“体被文质”的对比,构建出五言诗源流的经典谱系和文质并重、质胜于文的审美品位,区分雅与俗、正与变,使五言诗正统回归到风骨典雅、文质兼备的轨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诗品》 王粲 文秀而质羸
下载PDF
王粲“为两公子楼护”质疑——王粲和曹丕、曹植关系论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燕平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8期147-150,共4页
关于王粲与曹丕、曹植关系,学界多囿于旧论,认为王粲"为两公子楼护",婉娈于曹氏两兄弟之间,与二人分别保持相等的距离,且同时受到他们的尊爱。但从曹丕、曹植对建安诸子的排位,王粲与二人的诗文交往情况及曹氏两兄弟悼念王粲... 关于王粲与曹丕、曹植关系,学界多囿于旧论,认为王粲"为两公子楼护",婉娈于曹氏两兄弟之间,与二人分别保持相等的距离,且同时受到他们的尊爱。但从曹丕、曹植对建安诸子的排位,王粲与二人的诗文交往情况及曹氏两兄弟悼念王粲的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辨析,则显示出王粲实际上是亲曹植,疏曹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粲 曹丕 曹植 排列位置 诗文交往 悼念方式
下载PDF
拨开仲宣登楼的历史迷雾——对王粲登楼旧址的考证 被引量:2
5
作者 秦尊文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5-87,共3页
汉代王粲《登楼赋》中楼址今在何处 ?历来众说纷纭。文章以充分的论据批驳了“襄阳说”、“江陵说”和“当阳县城说” ,对“麦城说”也提出了质疑。作者首次提出了王粲登楼在荆门的观点 。
关键词 《登楼赋》 汉代 王粲 楼址 “江陵说” “当阳县城说” “麦城说” 考证
下载PDF
引经据典 意蕴绵绵——王粲《登楼赋》用典赏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新有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48-51,共4页
《登楼赋》历来受到世人称赏,被誉为是"东汉抒情小赋最高成就的代表"。通过文中的典故分析可以知道,用典可以让作者逞才使能,表现作者渊博的知识和高妙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使文章言简意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还可以使文章形象... 《登楼赋》历来受到世人称赏,被誉为是"东汉抒情小赋最高成就的代表"。通过文中的典故分析可以知道,用典可以让作者逞才使能,表现作者渊博的知识和高妙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使文章言简意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还可以使文章形象生动,从而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楼赋》 王粲 赏析 用典
下载PDF
医疗社会史视域下王粲死因的新探索——对“麻风”“疾疫”二说的重勘与省思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9-90,共12页
在寻绎王粲死因这一重要问题上,关键信息应当采信《何颙别传》而非《针灸甲乙经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意在宣扬医道、自神其术,其笔下的张仲景诊王粲病案具有强烈的学术建构倾向,叙述细节难以信从。考诸典籍、征之医理、衡以常情... 在寻绎王粲死因这一重要问题上,关键信息应当采信《何颙别传》而非《针灸甲乙经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意在宣扬医道、自神其术,其笔下的张仲景诊王粲病案具有强烈的学术建构倾向,叙述细节难以信从。考诸典籍、征之医理、衡以常情,王粲曾罹患甚至死于麻风病的说法难以成立,至谓王粲辞世与建安二十二年疫病有关,亦出于史料辨析失照后的误为牵合。王粲晚年体型、心态、创作风格的变化,乃至最终的死亡,当与“五石汤”所致药源性疾病相关。重勘王粲死因这一经典论题,对今后的中古医疗社会史研究不无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粲 麻风 瘟疫 五石汤 医疗社会史
下载PDF
为《诗品》“潘岳源出于仲宣”进一解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宗毛 曹旭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19年第2期15-28,共14页
关于钟嵘《诗品》"潘岳源出于王粲"一句的理解,后人如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刘熙载《艺概·诗概》、陈延杰《诗品注》等虽各有己见,然概而观之,众家注解大体不出潘岳和王粲二人文风在"雅怨"、"清秀&qu... 关于钟嵘《诗品》"潘岳源出于王粲"一句的理解,后人如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刘熙载《艺概·诗概》、陈延杰《诗品注》等虽各有己见,然概而观之,众家注解大体不出潘岳和王粲二人文风在"雅怨"、"清秀"两方面有所相类的范畴。基于这些注解所提供的参考,从来对于此句的探讨都是围绕潘岳与王粲文风相类的这一文学现象进行阐释而未有进一步的深究。其实,通过相关文献的考索不难发现:潘氏家传文风与王粲文风相类,潘岳又与王粲习性相近,在这两点因素的共同诱发下,潘岳不仅易于选择学习王粲文风,而且更易于使他学习王粲的文风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岳 王粲 家族文风 文人习性
原文传递
王粲《爵论》评议——兼论军功爵制的废除 被引量:2
9
作者 朱绍侯 《军事历史研究》 2015年第3期65-71,共7页
本文肯定王粲在《爵论》中对军功爵制盛行时的逐级赐爵制及对商鞅变法时指明"客卿"也是爵名的深刻认识;认为曹操在建安二十年爵制改革时所建立的六等新爵制,实际是正式废除了二十级军功爵制。本文指出军功爵制的废除原因有三... 本文肯定王粲在《爵论》中对军功爵制盛行时的逐级赐爵制及对商鞅变法时指明"客卿"也是爵名的深刻认识;认为曹操在建安二十年爵制改革时所建立的六等新爵制,实际是正式废除了二十级军功爵制。本文指出军功爵制的废除原因有三:一、军功爵制逐渐变质,由反对贵族世袭制演变为贵族世袭制,失去了进步性;二、军功爵制贬值,由待遇丰厚演变为空虚的荣誉头衔(列侯、关内侯除外),不为得爵者所重视;三、军功爵制失去经济基础,变为空壳,难以继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粲 《爵论》 军功爵制 曹操 爵制改革 商鞅变法
原文传递
王粲荆州交游考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燕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39-444,共6页
王粲在荆州交游颇丰,可考证者凡十二人,他们对王粲在荆州的诗文创作及思想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王粲在荆州的大部分诗文创作皆与其当时的交游有关,它们反映了王粲备受世人认可的以情见长的诗文风格,如四言赠答诗专以"情胜",劝... 王粲在荆州交游颇丰,可考证者凡十二人,他们对王粲在荆州的诗文创作及思想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王粲在荆州的大部分诗文创作皆与其当时的交游有关,它们反映了王粲备受世人认可的以情见长的诗文风格,如四言赠答诗专以"情胜",劝谏之文以情动人等。此外,王粲与荆州友人司马芝有较多的相似政治观点和处世之道,与宋衷、刘表有共同的学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粲 荆州交游 诗文风格 政治观点 学术倾向
下载PDF
论王粲投曹后同题诗赋创作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燕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5-20,共6页
王粲投曹后政治际遇和生活境遇均有较大的改变,其诗赋多作于与邺下文人游宴唱和的活动中,即多属同题创作。这使得他投曹前重情的创作倾向逐渐淡敛隐退,注意力转向艺术技巧的探索和文藻的结撰方面,偏于以才驭文,表现出另一番鲜明的艺术特... 王粲投曹后政治际遇和生活境遇均有较大的改变,其诗赋多作于与邺下文人游宴唱和的活动中,即多属同题创作。这使得他投曹前重情的创作倾向逐渐淡敛隐退,注意力转向艺术技巧的探索和文藻的结撰方面,偏于以才驭文,表现出另一番鲜明的艺术特色,如语言骈化,词藻华美,文心巧思,猎奇工细等,就其艺术成就而言并不亚于前期,这一点理应得到学界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粲 曹氏集团 邺下文人 同题诗赋 骈俪化
下载PDF
曹植《赠王粲》作年新辨——兼论与王粲《杂诗·日暮游西园》的赠答关系
12
作者 刘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79-84,共6页
对于曹植《赠王粲》的作年确定,历来莫衷一是,争议主要集中在王粲“拜侍中”前后。通过分析字句内容、思想内涵等,《赠王粲》应是拟王粲《杂诗·日暮游西园》而作。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可以发现,相比“拜侍中后”,“拜侍中前”说更符... 对于曹植《赠王粲》的作年确定,历来莫衷一是,争议主要集中在王粲“拜侍中”前后。通过分析字句内容、思想内涵等,《赠王粲》应是拟王粲《杂诗·日暮游西园》而作。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可以发现,相比“拜侍中后”,“拜侍中前”说更符合史实、诗实与情理。在对建安十五年至十七年间曹植、王粲的事迹进行对比排除后,可将《赠王粲》诗的作年进一步确定到建安十六年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赠王粲》 王粲 《杂诗·日暮游西园》 作年
下载PDF
歧路彷徨——王粲《登楼赋》主旨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年松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2期50-51,共2页
作为汉小赋的代表作,王粲的《登楼赋》历来是诸家研究的重点。关于此赋的主旨也是众说纷纭。文章立足《文选》六臣原注,通过对当时荆州局势,赋中所用典故及具体文句的分析,力图还原王粲登楼时的所思所感,再现他在面对人生抉择时彷徨矛... 作为汉小赋的代表作,王粲的《登楼赋》历来是诸家研究的重点。关于此赋的主旨也是众说纷纭。文章立足《文选》六臣原注,通过对当时荆州局势,赋中所用典故及具体文句的分析,力图还原王粲登楼时的所思所感,再现他在面对人生抉择时彷徨矛盾的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粲 登楼赋 抉择 彷徨
下载PDF
论“七子之冠冕”的形成——试论王粲文学创作中诗礼秩序与情感表现的融合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济喜 徐晓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35,45,共7页
自刘勰论及王粲乃"七子之冠冕"以来,学者多立足于文学层面界定王粲在建安时期的文学思想地位,王粲的文学特质在这种文本细读式的研究中被比较透彻地发掘出来,但在广义的层面上,这种单一的研究视野却使王粲的整体形象遭到割裂... 自刘勰论及王粲乃"七子之冠冕"以来,学者多立足于文学层面界定王粲在建安时期的文学思想地位,王粲的文学特质在这种文本细读式的研究中被比较透彻地发掘出来,但在广义的层面上,这种单一的研究视野却使王粲的整体形象遭到割裂。本文试图通过王粲的家学思想透视王粲的精神内质与文学创作的关联,在学术传承、审美创作方面对比研究王粲与"建安七子"中其余六子的同异性特征,以一种比较广阔的视野考察王粲作为"七子之冠冕"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文学 王粲 七子之冠冕 家学思想
下载PDF
《医经正本书》与《伤寒论》文献研究的密切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钱超尘 《河南中医》 2009年第3期214-218,共5页
《医经正本书》为南宋程迥所撰,未涉临床方剂,而以考辨为主。该书完整地记载了宋代太医局大方脉科考试所据之《伤寒论》全书,不但增加了医学史研究的史料,而且也使我们看到,《伤寒论》历传不衰,尤其在宋代取得飞速发展,这与皇朝关注医... 《医经正本书》为南宋程迥所撰,未涉临床方剂,而以考辨为主。该书完整地记载了宋代太医局大方脉科考试所据之《伤寒论》全书,不但增加了医学史研究的史料,而且也使我们看到,《伤寒论》历传不衰,尤其在宋代取得飞速发展,这与皇朝关注医学与重视《伤寒论》的医疗价值密切相关。该书文献丰富,对研究中国古代医政、图书、典章制度、医学伦理、方剂度量衡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最 程迥 《医经正本书》 《伤寒论》 王粲 《伤寒要旨药方》
下载PDF
王粲“在曹、刘间别构一体”辨析
16
作者 赵晨岚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7-72,共6页
钟嵘于《诗品》中评价王粲“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指出王粲诗歌创作的独特性。王粲在曹植、刘桢之间“别构一体”的主要表现在于“诗多伤情”与“文秀”。“诗多伤情”是指王粲诗歌抒发的情感偏于伤怨,“文秀”则体现王粲诗歌文词的华... 钟嵘于《诗品》中评价王粲“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指出王粲诗歌创作的独特性。王粲在曹植、刘桢之间“别构一体”的主要表现在于“诗多伤情”与“文秀”。“诗多伤情”是指王粲诗歌抒发的情感偏于伤怨,“文秀”则体现王粲诗歌文词的华美以及情感的真挚充沛。另外,王粲诗由于靡密和气骨不高而造成的“质羸”一面,也与曹植、刘桢的诗风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粲 曹植 刘桢 诗多伤情 文秀
下载PDF
时运交移 质文代变——析王粲归曹后的应制奉和之作
17
作者 吕艳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王粲为首的“建安七子”以其慷慨悲凉的“风骨”之作,成就了一个时代的辉煌;而其大量的应制、应诏作品,或出于颂赞曹氏或感发于性情,或酣歌娱情,代表着建安士风的转变,从中可见王粲柔克、机变的性格和特定历史阶段社会风尚对文学发展的... 王粲为首的“建安七子”以其慷慨悲凉的“风骨”之作,成就了一个时代的辉煌;而其大量的应制、应诏作品,或出于颂赞曹氏或感发于性情,或酣歌娱情,代表着建安士风的转变,从中可见王粲柔克、机变的性格和特定历史阶段社会风尚对文学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王粲 应制奉和诗文
下载PDF
“We can Change,Yes,We can” Interview of Wang Jufu
18
作者 DENG Qiwei 《China Textile》 2009年第10期40-42,共3页
Wang Jufu, general secretary of Jintan apparel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 is renowned for his foresight of industrial future. If we consider association as a bridge that connects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关键词 wang We can Change Yes We can OEM
下载PDF
“王繁”与“王粲”——曾巩《万山》诗考论
19
作者 刘永文 李舒宽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76-80,共5页
曾巩《万山》一诗最早见于北宋刊刻的《元丰类稿》,第三句“王繁旧居处”,历代《元丰类稿》刻本皆同。然而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二十)中陳焯的《宋元诗会》第三句则写作“王粲旧居处”,此后,有些著述在引用此诗时... 曾巩《万山》一诗最早见于北宋刊刻的《元丰类稿》,第三句“王繁旧居处”,历代《元丰类稿》刻本皆同。然而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二十)中陳焯的《宋元诗会》第三句则写作“王粲旧居处”,此后,有些著述在引用此诗时“王繁”就改成了“王粲”。通过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经过考证,最终证实“王繁”一说确定无误,系“王粲”与“繁钦”的省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巩 《万山》 王粲
下载PDF
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注释辨误
20
作者 杨思贤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王粲《七哀诗》第一首“西京乱无象”句中的“无象”一词,历来注家都解释为“无道,没有秩序,不像样子”。本文指出,这个解释是错误的。而错误的根源则是《文选》李善注的矛盾。通过辨析比较,本文认为,王诗中的“无象”一词的意思不是“... 王粲《七哀诗》第一首“西京乱无象”句中的“无象”一词,历来注家都解释为“无道,没有秩序,不像样子”。本文指出,这个解释是错误的。而错误的根源则是《文选》李善注的矛盾。通过辨析比较,本文认为,王诗中的“无象”一词的意思不是“无道”,而应从属于《左传.襄公九年》的典故,意思是“上天不显示征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粲 七哀诗 无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