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攻角流动非对称性成因与对策 被引量:17
1
作者 程克明 范召林 尹贵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1,共5页
讨论了大攻角绕流的流动非对称性成因及相应研究对策。指出流动非对称性是绕流系统在适当流动条件下表现出的一种内在属性 (一种分岔行为 )。这一属性本质上是无粘的 ,并不以粘性为先决条件 ,尽管粘性对其有影响。相反 ,粘性方面所表现... 讨论了大攻角绕流的流动非对称性成因及相应研究对策。指出流动非对称性是绕流系统在适当流动条件下表现出的一种内在属性 (一种分岔行为 )。这一属性本质上是无粘的 ,并不以粘性为先决条件 ,尽管粘性对其有影响。相反 ,粘性方面所表现出的不对称行为很可能是外部无粘绕流非对称性诱导作用的结果。从大攻角绕流表现出的特征来看 ,流动非对称性属绕流系统的分岔、混沌行为 ;对它的进一步探索除了运用流动稳定性分析和实验手段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攻角 绕流 流动非对称性 分岔 混沌 原因分析
下载PDF
人工鱼礁的水动力学特性及流场效应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邵万骏 刘长根 +1 位作者 聂红涛 郑德斌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0-585,共6页
基于CFD方法,研究了立方体空心开孔人工鱼礁的水动力特性,用上升流和背涡流的体积为参数,分析了来流速度和开口比对流场效应的影响,得到了流场效应随来流速度和开口比的变化规律:上升流规模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背涡流规模随流速的增大... 基于CFD方法,研究了立方体空心开孔人工鱼礁的水动力特性,用上升流和背涡流的体积为参数,分析了来流速度和开口比对流场效应的影响,得到了流场效应随来流速度和开口比的变化规律:上升流规模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背涡流规模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上升流和背涡流的规模均随开口比的增大而减小。鱼礁开口比是流场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来流速度对流场效应的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人工鱼礁 上升流 背涡流
原文传递
汽车流场及尾部涡系数值模拟 被引量:9
3
作者 傅立敏 沈俊 王靖宇 《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6-9,共4页
对红旗CA774轿车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整车的流场结构和尾流场的涡系结构。成功地模拟出了气流分离和拖拽涡现象。在数值模拟基础上对流场气流的横、纵向流动状况,尾部涡系结构,气流分离及拖拽涡的形成与发展机理作了详细分析... 对红旗CA774轿车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整车的流场结构和尾流场的涡系结构。成功地模拟出了气流分离和拖拽涡现象。在数值模拟基础上对流场气流的横、纵向流动状况,尾部涡系结构,气流分离及拖拽涡的形成与发展机理作了详细分析与讨论。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证实了数值模拟结果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尾流结构 CFD 拖拽涡 汽车流场
下载PDF
横流冲击射流尾迹涡结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燕 樊靖郁 王道增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9-543,共5页
本文采用LIF(激光诱导荧光)流动显示和PIV(粒子图像速度场仪)测量对横流冲击射流的尾迹涡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水槽实验是在三种流速比和两种冲击高度实验工况下进行的。由实验结果可得到两种明显的尾迹涡结构、即射流尾迹涡和横流尾迹... 本文采用LIF(激光诱导荧光)流动显示和PIV(粒子图像速度场仪)测量对横流冲击射流的尾迹涡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水槽实验是在三种流速比和两种冲击高度实验工况下进行的。由实验结果可得到两种明显的尾迹涡结构、即射流尾迹涡和横流尾迹涡。横流冲击射流中形成的主要尾迹涡结构主要依赖于流速比。本文还对横流冲击射流近区范围内射流尾迹涡和横流尾迹涡的形成机理和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射流 横流 尾迹涡 LIF流动显示 PIV测量
下载PDF
汽车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6
5
作者 贾海庆 王成玲 《汽车科技》 2007年第6期18-21,共4页
对某项目轿车进行了数值模拟,介绍了汽车形体外流场的模拟原理和步骤,得到了整车的流场结构和尾流场的涡系结构,成功地模拟了气流分离和拖拽涡现象。在数值模拟基础上,对流场气流的横纵向流动状况、尾部涡系结构,气流分离机理以及拖拽... 对某项目轿车进行了数值模拟,介绍了汽车形体外流场的模拟原理和步骤,得到了整车的流场结构和尾流场的涡系结构,成功地模拟了气流分离和拖拽涡现象。在数值模拟基础上,对流场气流的横纵向流动状况、尾部涡系结构,气流分离机理以及拖拽涡的形成与发展机理作了详细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尾流结构 拖拽涡 汽车
下载PDF
Next Generation Scanning LIDAR Systems for Optimizing Wake Turbulence Separation Minima 被引量:1
6
作者 Ludovic Thobois Jean-Pierre Cariou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6期689-698,共10页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wake vortices with regards to aircraft characteristics and weather conditionsover the pastten years. These studies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wake vortices with regards to aircraft characteristics and weather conditionsover the pastten years. These studies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ircraft RECATegorization(RECAT) programs in Europe and in USA. Its phase one focused on redefining distance separation matrix with six static aircraft wake turbulence categories instead of three with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 regulations. In Europe, the RECAT-EU regulation is now entering under operational implementation atseveral key airports. As proven by several research projects in the past,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 sensors are considered as the ground truth wake vortex measurements for assessing the safety impact of a new wake turbulence regulation at an airport in quantifying the risks given the local specificities. LIDAR's can also be used to perform risk monitoring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to measure wake vortices with scanning coherent Doppler LIDARs is described as well as its dedicated post-processing. Finally the use of WINDCUBELIDAR based solution for suppor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wake turbulenceregulation is described along with satisfyingresults that have permitted the monitoring of the wake vortex encounter risk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wake turbulence reg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ke turbulence wake vortices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 Algorithm CIRCULATION Data collection Safety case Risk monitoring
下载PDF
扑翼尾流脱落涡特性的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鲍锋 邹赫 +2 位作者 曾华轮 刘志荣 朱睿 《气体物理》 2017年第1期48-56,共9页
通过色流实验和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对扑翼近场尾流脱落涡的结构轨迹和能量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因展向流动充分性的不同,存在两种牛角型涡系结构;上下扑时翅翼交替产生顺时针和逆时针脱落涡,... 通过色流实验和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对扑翼近场尾流脱落涡的结构轨迹和能量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因展向流动充分性的不同,存在两种牛角型涡系结构;上下扑时翅翼交替产生顺时针和逆时针脱落涡,两涡运动轨迹呈近似弧形对称,对称轴的仰角略大于攻角;脱落涡的涡心涡量在上下扑极点达到最大值,环量最大值出现在到达极点前的1/5~2/5周期之间;产生脱落涡的半周期内,涡的平均环量都随减缩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减缩频率较低时,下扑平均环量大于上扑平均环量,减缩频率较高时则相反;振幅对涡能量影响明显,减缩频率为2~2.5时,振幅±40°时的涡平均环量约是振幅±30°时的两倍,减缩频率越大振幅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扑翼 尾流 脱落涡 粒子成像测速 水槽 环量
下载PDF
背风涡隔离对大攻角旋成体表面压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克明 范召林 +1 位作者 贺中 徐来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8-181,共4页
通过在背风母线处沿纵向对称面嵌入隔离板 ,观测了大攻角旋成体在这种背风涡被隔离状态下的表面压力分布情况。隔离板的作用旨在削弱、隔阻两侧背风涡间的相互联系和诱导 ,以便考察背风涡诱导作用对物面流动的影响。不同隔离 (包括无隔... 通过在背风母线处沿纵向对称面嵌入隔离板 ,观测了大攻角旋成体在这种背风涡被隔离状态下的表面压力分布情况。隔离板的作用旨在削弱、隔阻两侧背风涡间的相互联系和诱导 ,以便考察背风涡诱导作用对物面流动的影响。不同隔离 (包括无隔离情况 )状态下的实验结果表明 ,背风涡的隔离对表面压力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故这一研究和结果可供探讨大攻角流动非对称性成因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攻角旋成体 表面压力分布 影响 分岔 混沌 背风涡 隔离板
下载PDF
桥梁断面两个涡振锁定区间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俐 周帅 梁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53,73,共8页
对于某类大宽高比桥梁断面或者钝体形式断面,在基于同一组试验参数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中,能够实测到相同振型两个分离的涡振锁定区间现象,并且两个区间内振动频率一致,这与一个断面对应一个Strouhal数的理论不相符合。为了进一步研究这... 对于某类大宽高比桥梁断面或者钝体形式断面,在基于同一组试验参数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中,能够实测到相同振型两个分离的涡振锁定区间现象,并且两个区间内振动频率一致,这与一个断面对应一个Strouhal数的理论不相符合。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类非常规振动形式的气动机理,以一组宽高比为6的矩形断面为研究对象,基于风洞试验中实测的两个独立的涡振锁定区间响应数据,采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开展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数值计算获取了与风洞试验一致的两个独立分离的涡振锁定区间风振曲线,并且在区间跨度以及幅值关系上均吻合良好,然后通过Fluent提取了前后两个涡振锁定区间内的气动力和尾流漩涡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个锁定区间内的尾流漩涡呈现出经典的卡门涡街形态,第二个区间内的尾流涡模态则主要表现为非典型的"鱼尾摆动"形态,两个涡振区间的尾流形态完全不同;在两个独立的锁定区间内,气动升力与位移响应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位差,并且均随着锁定区间的发展而持续增大,第一个锁定区间相位差的跳跃程度明显大于第二个锁定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涡振 锁定区间 数值模拟 尾流漩涡
下载PDF
湍流强度对水平轴风力机尾迹速度恢复影响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玉霞 汪建文 +2 位作者 孙博 东雪青 李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9-655,共7页
为研究湍流强度对风力机尾流速度恢复的影响,采用高频PIV对均匀来流和格栅入流时风力机下游尾流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对比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及雷诺剪切应力发现:均匀来流时轴向速度分层现象明显;叶尖涡将主流卷吸进入尾流区,但无法穿透... 为研究湍流强度对风力机尾流速度恢复的影响,采用高频PIV对均匀来流和格栅入流时风力机下游尾流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对比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及雷诺剪切应力发现:均匀来流时轴向速度分层现象明显;叶尖涡将主流卷吸进入尾流区,但无法穿透附着涡区,附着涡相当于一个隔离带;雷诺剪切应力集中在叶尖涡和中心涡区,附着涡区基本为零。格栅入流时下游2.5倍风轮直径处尾流与主流基本融合,主流径向掺混从叶尖涡穿过附着涡渗透到中心涡区;剪切应力在中心涡和叶尖涡区明显增大,附着涡区存在正的峰值,且附着涡区成为叶尖涡和中心涡区的一个动量输送带。相关结论可为风电场优化布局提供指导,有助于揭示湍流强度影响风力机出力和速度亏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力机 尾流 叶尖涡 湍流强度 高频PIV
下载PDF
冲击射流中圆柱尾流的流动特性与分析
11
作者 李功样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47-54,共8页
本研究通过在冲击射流中设置圆柱棒作可视化观察,分析强化传热机构的流动特性;利用统计分析,探导圆柱棒直径及圆柱间距等对强化传热的影响。
关键词 冲击射流 尾流 线涡 卡曼涡 纵涡 大尺度旋涡.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飞机尾流多普勒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牛凤梁 张德峰 +1 位作者 傅亦源 刘鹏军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共3页
根据不同直径雨滴的散射特性,分别计算了尾流中不同雷达分辨单元内雨滴的多普勒谱和雷达反射率因子与雨滴速度之间的关系,发现了雨滴独特的多普勒变化规律;并对比分析了多普勒谱和雷达反射率因子两条曲线,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一致性很好。
关键词 飞机尾流 雨滴雷达散射截面 雷达反射率因子 多普勒谱
下载PDF
凝结与边界层分离相互作用机理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智 安连锁 +1 位作者 韩中合 刘刚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52-756,共5页
为揭示流场中粘性引起的边界层分离与自发凝结相互作用的机理,对缩放喷管和汽轮机叶栅中的自发凝结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气相采用N-S方程,液相凝结过程采用对多阶复合参数进行积分的方法求解.通过比较粘性流动和非粘性流动中液相参... 为揭示流场中粘性引起的边界层分离与自发凝结相互作用的机理,对缩放喷管和汽轮机叶栅中的自发凝结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气相采用N-S方程,液相凝结过程采用对多阶复合参数进行积分的方法求解.通过比较粘性流动和非粘性流动中液相参数分布的差异,分析了边界层分离和尾迹涡扰动与凝结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凝结的存在使得湿蒸汽流动中叶栅吸力面边界层的分离程度远大于过热蒸汽流动中的分离程度,边界层分离产生的损失不可忽视.对边界层分离和尾迹涡产生叶型损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尾迹涡的扰动作用使得成核过程发生了变化,且改变了水滴数和湿度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蒸汽 两相流动 凝结 边界层分离 尾迹涡 叶型损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自由涡数值计算的参数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洪江 胡继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6-180,共5页
介绍了自由涡方法中多个参数的影响,包括桨叶离散段数、有弯度翼型的涡网格密度、尾迹的长度.从桨叶根部到桨尖采用分区离散,内段区域离散稀疏,桨尖区域离散细密,根部区域的离散密度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桨尖区域的离散密度对计算结果影... 介绍了自由涡方法中多个参数的影响,包括桨叶离散段数、有弯度翼型的涡网格密度、尾迹的长度.从桨叶根部到桨尖采用分区离散,内段区域离散稀疏,桨尖区域离散细密,根部区域的离散密度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桨尖区域的离散密度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采用涡网格模拟有弯度的翼型,涡网格的密度对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但密度过大对于计算精度提高影响不大.悬停和小速度前飞状态,取9圈自由涡尾迹就能够得到较好的计算结果,爬升和大速度前飞状态下,取7圈自由涡就能够得到足够的计算精度.在上述参数中,自由涡圈数对计算时间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旋翼空气动力 自由涡 影响参数 涡网格
下载PDF
排桩式波浪能发电装置附近流场特性研究
15
作者 许从昊 姚宇 +1 位作者 郭婷 邓争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08-1316,共9页
基于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和k−ω湍流模型,研究单排桩式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在规则波作用下的桩基附近流场特性.通过物理模型实验验证所建数值波浪水槽的准确性.模拟规则波作用下装置附近的流场特性,分析装置附近的涡特征以... 基于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和k−ω湍流模型,研究单排桩式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在规则波作用下的桩基附近流场特性.通过物理模型实验验证所建数值波浪水槽的准确性.模拟规则波作用下装置附近的流场特性,分析装置附近的涡特征以及其对装置附近泥沙冲刷情况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测试工况下,在桩式振荡水柱装置桩柱体的桩基附近观察到马蹄涡和尾涡现象,马蹄涡强度随着Keulegan–Carpenter(KC)数的增大而减小,尾涡强度随着KC数的增大而增大.马蹄涡因强度过小,在模拟的KC数范围内不是装置桩基泥沙冲刷的主要因素,高强度的尾涡很可能成为装置桩基附近泥沙起动、输运和冲刷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排柱 尾涡 NAVIER-STOKES方程 规则波
下载PDF
汽车尾迹涡的形成及其控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傅立敏 张群锋 靳春宁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16,20,共5页
绕汽车的流场在其尾部形成非常复杂的的尾迹。本文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对尾迹中旋涡形成的机制归纳为以下几种动态仿真理论模型,即涡量注入模型、剪切层相互作用模型、涡列有限涡核稳定模型、二次分离涡振荡模型及尾流绝对不稳定模型。在... 绕汽车的流场在其尾部形成非常复杂的的尾迹。本文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对尾迹中旋涡形成的机制归纳为以下几种动态仿真理论模型,即涡量注入模型、剪切层相互作用模型、涡列有限涡核稳定模型、二次分离涡振荡模型及尾流绝对不稳定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控制上述尾迹旋涡结构和抑制涡激振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尾迹涡 动态仿真 控制 流场 风洞实验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飞机尾涡演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金鑫 陈迎春 +2 位作者 李栋 张泽宇 潘卫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0-328,共9页
降雨作为一种气象条件,与飞机尾涡相互作用,改变自身与尾涡的动力学特性。高强度的尾涡导致后机难以着陆、复飞甚至坠机等后果,因此尾涡的演化进程对评估后机的飞行安全有重要意义。为了分析尾涡与降雨的相互干扰,基于欧拉-欧拉多相流模... 降雨作为一种气象条件,与飞机尾涡相互作用,改变自身与尾涡的动力学特性。高强度的尾涡导致后机难以着陆、复飞甚至坠机等后果,因此尾涡的演化进程对评估后机的飞行安全有重要意义。为了分析尾涡与降雨的相互干扰,基于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研究了降雨条件下的尾涡演化特性。对于多相流模型中的空气相模拟,采用大涡模拟湍流模型,雨相通过两个标量方程控制其动力学输运,两相间的耦合利用动量源项实现能量的传递。分析了降雨对环量、涡量和涡核附近速度分布、下沉速度等尾涡演化特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加速了环量的衰减,减小了涡心最大涡量,使速度分布趋于平滑,改变了尾涡下沉规律。另外,尾涡也影响了雨滴的下降轨迹和浓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尾涡 降雨条件 多相流 数值模拟 尾涡演化
下载PDF
基于矩阵信息几何的飞机尾流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俊凯 李健兵 +2 位作者 马梁 陈忠宽 蔡益朝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6期699-708,共10页
矩阵信息几何在雷达信号处理和目标检测中的应用是一个正在引起关注的研究方向。飞机尾流回波经过傅里叶变换后,其功率谱是展宽的,传统动目标检测(MTD)方法未能对展宽的功率谱进行有效积累。针对飞机尾流目标检测问题,基于矩阵信息几何... 矩阵信息几何在雷达信号处理和目标检测中的应用是一个正在引起关注的研究方向。飞机尾流回波经过傅里叶变换后,其功率谱是展宽的,传统动目标检测(MTD)方法未能对展宽的功率谱进行有效积累。针对飞机尾流目标检测问题,基于矩阵信息几何理论,该文提出了一种矩阵恒虚警率(CFAR)检测方法,该方法中观测数据协方差矩阵构成一个矩阵流形,类比CFAR检测的思想,利用检测单元协方差矩阵与参考单元协方差矩阵均值间定义的距离作为检测统计量。最后利用噪声中仿真的尾流回波数据,分析了黎曼均值的迭代估计性能、尾流目标协方差矩阵与噪声协方差矩阵的测地线距离随信噪比的变化,比较了常规MTD检测方法和矩阵CFAR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尾流 目标检测 矩阵信息几何 矩阵流形 矩阵CFAR
下载PDF
Temporal Large-Eddy Simulations of the Near-Field of an Aircraft Wake
19
作者 Roberto Paoli Henri Moet 《Open Journal of Fluid Dynamics》 2018年第2期161-180,共20页
The near-field dynamics of an aircraft wake is studied by means of temporal large-eddy simulations, with and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engine jets. In the absence of jets, the simulations showed the roll-up of... The near-field dynamics of an aircraft wake is studied by means of temporal large-eddy simulations, with and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engine jets. In the absence of jets, the simulations showed the roll-up of the initial vorticity sheet shed by the wing and the occurrence of short-wavelength instability in a pair of primary co-rotating vortices. The main consequence of the instability is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vortex, compared to the two-dimensional stable behavior. The presence of engine jets affects the roll-up of the vorticity sheet and causes an enlargement of the final merged vortex core compared to the case without j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CRAFT wake vortices Large-Eddy Simulation wake TURBULENCE
下载PDF
空调器室外机组防护网对气动噪声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占学 乔渭阳 《风机技术》 2005年第5期8-10,共3页
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某型空调器室外机组防护网对气动噪声的影响。测量发现,防护网钢丝直径对噪声频谱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空调器室外机组设计过程中,控制风扇出口气流速度与防护网钢丝直径的匹配,是降低空调器室外机组噪声... 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某型空调器室外机组防护网对气动噪声的影响。测量发现,防护网钢丝直径对噪声频谱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空调器室外机组设计过程中,控制风扇出口气流速度与防护网钢丝直径的匹配,是降低空调器室外机组噪声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器 轴流风扇 气动噪声 脱落涡 防护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