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C_p/CrNi钢基局部增强复合材料防暴性能的研究
1
作者 王冬 吴滨 沙桂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共3页
为了获得具有综合抗暴力破坏特性的新型金库增强材料,进行了基体化学成分的设计,采用铸造法制作了碳化钨颗粒WCp/Cr Ni钢基局部增强复合材料。对其防暴性能(抗冲击、抗O2 C2 H2 焰切割、抗钻削)进行了测试,并用SEM、EPMA、XRD等仪器对... 为了获得具有综合抗暴力破坏特性的新型金库增强材料,进行了基体化学成分的设计,采用铸造法制作了碳化钨颗粒WCp/Cr Ni钢基局部增强复合材料。对其防暴性能(抗冲击、抗O2 C2 H2 焰切割、抗钻削)进行了测试,并用SEM、EPMA、XRD等仪器对复合材料中碳化钨颗粒的分布、界面、相组成等进行了观察分析,探讨了具备防暴性能的机理。结果认为,该材料具有比较良好的综合防暴特性,有希望成为新型的金库增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库增强材料 碳化钨颗粒 Cr—Ni钢 局部增强复合材料 抗暴力破坏性能
下载PDF
激光熔覆Cu/WC_P复合涂层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彦宾 任振安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采用激光熔覆表面改性方法 ,在 45号钢基体上表面熔覆Cu/WCP 复合涂层。试验研究了WC含量对熔覆复合涂层的组织特点和耐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调整WC的加入量可获得α -Cu固溶体 +WC双相组织 ;当WC的加入量超过 3... 采用激光熔覆表面改性方法 ,在 45号钢基体上表面熔覆Cu/WCP 复合涂层。试验研究了WC含量对熔覆复合涂层的组织特点和耐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调整WC的加入量可获得α -Cu固溶体 +WC双相组织 ;当WC的加入量超过 30 %时 ,熔覆层中出现小圆点状的WC颗粒 ,表明WC有一定程度的熔化和溶解 ;Cu/WCP 复合熔覆层与基体金属之间存在过渡区 ,其组织为钢基体 +WC混合组织。采用 40Cr磨轮对Cu/WCP 熔覆层进行摩擦磨损试验 ,结果表明 ,WC加入量为 10 %时 ,摩擦系数与磨损量最小 ;采用硬质合金磨轮进行磨损试验 ,当WC加入量为 30 %时 ,摩擦系数最小 ,而加入量为 10 %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激光熔覆 耐摩擦磨损性能 铜碳化钨 表面改性
下载PDF
WC_P/Fe-C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和基体合金化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宋延沛 李秉哲 +2 位作者 张恒 王德全 谢敬佩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6-50,共5页
利用离心铸造成型碳化钨颗粒 (WCP)增强 Fe- C基体合金的复合结构空心圆柱体 ,采用宏观测量、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 (SEM)与能谱 (EDS)的微观分析 ,对 WCP/ Fe- C界面反应和基体合金化研究。结果表明 ,在转速80 0~ 1 2 0 0 r/ min... 利用离心铸造成型碳化钨颗粒 (WCP)增强 Fe- C基体合金的复合结构空心圆柱体 ,采用宏观测量、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 (SEM)与能谱 (EDS)的微观分析 ,对 WCP/ Fe- C界面反应和基体合金化研究。结果表明 ,在转速80 0~ 1 2 0 0 r/ min离心铸造机上获得了外径 1 67mm,内径 87mm,高 67mm的空心圆柱体 ,其表面层为 1 6~ 2 0 mm大断面 WCP/ Fe- C复合材料 ,芯部为 Fe- C基体合金。铸造碳化钨颗粒 (CTCP)的表面被高温 Fe- C基体合金熔融体部分溶解 ,甚至解体 ;原位 (in- situ)自生成细小短棒状 WC和 W2 C先共晶析出相 ;远离 CTCP,分布游离的细小颗粒状和网状 WC、W2 C、Fe3W3C- Fe4 W2 C、Cr7C3和 Fe3C碳化物。由于 CTCP部分溶解和扩散作用 ,复合结构空心圆柱体的 Fe- C合金基体被不同程度合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基体合金 wcp/Fe-C复合材料 界面反应
下载PDF
基于应力强度因子评估WC_P形状对WC_P/Fe复合材料热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哲轩 周再峰 +2 位作者 山泉 李祖来 蒋业华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8-414,共7页
应力强度因子在断裂力学中广泛应用于预测由远程载荷或残余应力引起的裂缝尖端附近应力状态。本文基于平面应力条件下应力强度因子建立WC P形状与其尖端应力之间的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含不同形状WC P的WC P/Fe复合材料的热应力进... 应力强度因子在断裂力学中广泛应用于预测由远程载荷或残余应力引起的裂缝尖端附近应力状态。本文基于平面应力条件下应力强度因子建立WC P形状与其尖端应力之间的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含不同形状WC P的WC P/Fe复合材料的热应力进行模拟仿真,研究WC P形状对WC P/Fe复合材料热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WC P的形状显著影响应力强度因子,进一步影响WC P/Fe复合材料的热疲劳裂纹扩展行为。含球状和不规则状WC P的WC P/Fe复合材料的极限抗压强度分别约为460 MPa和370 MPa。含不规则状WC P的WC P/Fe复合材料因应力集中而容易产生脆性开裂现象。通过热震实验进行验证,发现实验结果与模拟仿真结果相近,说明有限元法的准确性,同时为WC P/Fe复合材料的热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 p/Fe复合材料 应力强度因子 颗粒形状 裂纹扩展 有限元法 热震
原文传递
W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辊环的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宋延沛 李秉哲 +2 位作者 王文焱 谢敬佩 朱景芝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9-102,共4页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机械加工试验、光镜分析、SEM分析、能谱分析及X衍射分析,研究了外径165mmm、内径80mm、高65mm和复合材料表层18~25mm的WCp/Fe-C复合材料辊环的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冶金反应及机...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机械加工试验、光镜分析、SEM分析、能谱分析及X衍射分析,研究了外径165mmm、内径80mm、高65mm和复合材料表层18~25mm的WCp/Fe-C复合材料辊环的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冶金反应及机械加工性能。结果表明:离心铸造制备的复合材料辊环的冲击韧度aK达到5~6J/cm2,复合材料表层和基体硬度分别达到63~65HRC和50-55HRC,复合材料层中WCp所占体积分数约60%,组织为M+A+WCp+MC,WC颗粒表面被高温铁水局部熔解,甚至解体,原位自生成微小颗粒状WC结晶体,远离WC颗粒处析出有含W、Fe、Cr、Mo元素的细小复式碳化物。由于WC颗粒部分熔解、扩散,使复合材料层和基体被不同程度合金化。采用离心铸造制备的WCp/Fe-C复合材料辊环的机械加工性能是可以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辊环 力学性能 冶金反应 机械加工性能 轧机 碳化钨 铁基复合材料
下载PDF
颗粒含量对电冶WC/GCr15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尤显卿 任昊 +2 位作者 宋雪峰 马建国 黄曼平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92-794,共3页
用电冶的工艺方法制备了含20%、40%、50%WC颗粒的WC/钢复合材料,研究了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随着WC颗粒含量的增加,颗粒在钢基体中的分布由网状转变为小颗粒状均匀分布,与此对应的磨损性能也相应提高;同时发... 用电冶的工艺方法制备了含20%、40%、50%WC颗粒的WC/钢复合材料,研究了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随着WC颗粒含量的增加,颗粒在钢基体中的分布由网状转变为小颗粒状均匀分布,与此对应的磨损性能也相应提高;同时发现,当颗粒含量提高到50%时,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有下降的趋势,磨损性能的提高幅度受到控制。综合考虑,本试验中WC含量应控制在3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冶 wc颗粒 含量 磨损性能
下载PDF
丝粉同步激光沉积制备WC_p/Al复合材料构件工艺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福泉 李明伟 +2 位作者 冯鑫友 孙靖 王联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0-278,共9页
利用丝粉同步激光沉积技术直接制备成型良好的WCp/Al复合材料单层与叠层沉积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了成型良好的单层沉积件。结果表明:可通过改变束流气的大小来改善WC颗粒分布的均匀性;降低激光功率可削弱热积累对叠层沉积件成型... 利用丝粉同步激光沉积技术直接制备成型良好的WCp/Al复合材料单层与叠层沉积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了成型良好的单层沉积件。结果表明:可通过改变束流气的大小来改善WC颗粒分布的均匀性;降低激光功率可削弱热积累对叠层沉积件成型造成的有害影响,但激光功率的降低存在一临界值;沉积件冶金质量良好,区域微观结构较为均匀。底层沉积层组织存在由柱状晶向枝晶的转变,WC及Ti的存在会抑制柱状晶的生长,并且可以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随着沉积层层数逐渐增加,热积累作用逐渐增强,枝晶的尺寸会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沉积 wc_p/Al复合材料 丝粉同步 微观组织
下载PDF
梯度界面对Cu/WC_(P)功能梯度材料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俞海 刘云鹏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8-1184,共7页
为了研究梯度界面或层状梯度对Cu/WC_(P)功能梯度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WC体积含量分别为3%、6%、9%、12%、15%的Cu/WC_(P)复合材料,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结合拉伸实验研究了WC体积含量对Cu/WC_(P)复合材料拉伸性能... 为了研究梯度界面或层状梯度对Cu/WC_(P)功能梯度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WC体积含量分别为3%、6%、9%、12%、15%的Cu/WC_(P)复合材料,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结合拉伸实验研究了WC体积含量对Cu/WC_(P)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了5层Cu/WC_(P)功能梯度材料在沿层向方向拉伸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及力学行为。拉伸实验结果表明:WC颗粒的掺入明显提高了Cu/WC_(P)复合材料的刚度和强度,但随WC颗粒含量的增加,Cu/WC_(P)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明显下降,当应力为214 MPa时,3%WC体积分数Cu/WC_(P)复合材料的应变是15%体积分数Cu/WC_(P)复合材料的25.45倍。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沿层向方向拉伸作用下,5层Cu/WC_(P)功能梯度材料各层内的塑性变形及应变率均呈现出非均匀性,塑性变形及应变率均沿WC含量递减的方向逐渐增大。另外,在梯度界面附近沿WC含量递减方向,梯度界面的存在对塑性应变率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wc_(p)功能梯度材料 梯度界面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力学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