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统、道统、治统——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彭传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21,34,共7页
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思考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是在反思批判传统儒家的正统论、道统论的基础上来思考这一问题的。王船山认为"正统"至少要包含两个原则:汉族自己统治中国而"不可使异类间之";以道得天... 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思考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是在反思批判传统儒家的正统论、道统论的基础上来思考这一问题的。王船山认为"正统"至少要包含两个原则:汉族自己统治中国而"不可使异类间之";以道得天下和治天下而不能"舍君天下之道而论一姓之兴亡"。王船山对"道统"作出了祛魅的解释,认为道统的继任者不应局限于韩愈、朱熹等大儒所例举的圣人,任何自觉践履儒家伦理道德、维护和存续中华文化的人都是道统的继任者;道统具有"孤行而无待"的相对独立性,具有超越时空的"亘天垂地而不可亡"的超越性,体现了王船山对于儒者之统历久弥新的坚定信念、存续中华文化的崇高历史责任感、挺立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使命感。王船山反传统儒家正统论和道统论的思想分别对于辛亥时期的革命家和现代新儒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正统 道统 治统 政权合法性来源
下载PDF
王船山的道统、治统与学统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汉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5,共10页
王船山的学术旨趣中,道、治、学是三个最重要的目标;由这三个目标形成三统合一的最高理想,即道统、治统、学统的合一。他的学术旨趣形成,既有中国传统学术旨趣的历史根源,又有湘学的区域学统的原因。
关键词 王船山 道统 治统 学统
原文传递
王船山人本思想的三层和合逻辑确证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长泰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0-16,共7页
船山哲学有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可以从船山哲学是中国传统道统精神的传承、气学思想的发用展现、时代开新的体用致和三个层次上进行逻辑确证。三层逻辑是哲学视阈下的体、用、和的三层和合逻辑。船山人本思想与儒家人学、民本和人本思... 船山哲学有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可以从船山哲学是中国传统道统精神的传承、气学思想的发用展现、时代开新的体用致和三个层次上进行逻辑确证。三层逻辑是哲学视阈下的体、用、和的三层和合逻辑。船山人本思想与儒家人学、民本和人本思想一脉相承,实现了人本思想与儒家道统传承的一致性;船山人本思想与气学思想和合,气的使用凸显了以人为本,人本即是以气为本思想的运用;船山人本思想与气学的经世致用在现实社会中开新致和和合,解决现实问题,实现体用合一而致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人本思想 和合逻辑
下载PDF
“无善无恶心之体”:船山与阳明关于心学的智性对话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梁剑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2-7,共6页
船山对王学的批判便直接关联着人禽之辩、夷夏之辩以及正统与异端之辩。辟异端的做法基于一种幻相:我们的手中掌握着真理。相形之下,智性对话最大的期许,则是真理在对话中到来并掌握我们。围绕"无善无恶心之体"建构船山与阳... 船山对王学的批判便直接关联着人禽之辩、夷夏之辩以及正统与异端之辩。辟异端的做法基于一种幻相:我们的手中掌握着真理。相形之下,智性对话最大的期许,则是真理在对话中到来并掌握我们。围绕"无善无恶心之体"建构船山与阳明关于心学的智性对话。船山批评心之体没有善事恶事的分别,虚而不实。船山在王学流弊已充分展现之后对虚寂的这一批评多多少少呼应了阳明及绪山在王学流衍之前对虚寂的批评。另一方面,船山对于"无善无恶心之体"的误解,在语义层面,乃是错把"超越"或"无所谓"意义上的"无"解为"没有";与此相应,则是没有注意到体用两个层面、或者说先天本体与后天经验之间的区分,误将本体层面的"心之体"放置到具体的事质层面加以理解。相形之下,王畿对心意关系的理解,同样没有注意到体用两个层面、或者说先天本体与后天经验之间的区分,但他的问题不是误将本体层面的心体下降到具体的事质层面,而是误将事质层面的意提升到先天本体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山 阳明 智性对话 心体 四句教
下载PDF
人性与物性之辨:朱熹思想的内在张力与船山的检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赟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9-48,共10页
朱熹对人物之性的同异问题采用了双重视角,从单言理而不杂气的视角来看,人物之性无别,其实质规定是仁义礼智之理;从理气不离的视角来看,人物之性有异,而其异源自气而不是理。这种复杂的视角导致了将《中庸》首章的"性—道—教"... 朱熹对人物之性的同异问题采用了双重视角,从单言理而不杂气的视角来看,人物之性无别,其实质规定是仁义礼智之理;从理气不离的视角来看,人物之性有异,而其异源自气而不是理。这种复杂的视角导致了将《中庸》首章的"性—道—教"纲领的主体指向了人与物。而船山坚持认为,性、道、教三者是专言人而不及物的,人物同原而异理,故而人性、物性之别无间于理与气,这种区别是在所有相关层面上的。朱熹致力于仁义礼智五常之性的普遍化论证,将仁义礼智在形气世界中的显现视为人的不容回避、不能推诿的责任,而船山则在人文世界的建构方面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物性 朱熹 王船山
下载PDF
人性论能否为美德伦理奠基?——在儒家伦理与virtue ethics之间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梁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38,152,共6页
随着virtue ethics在西方的复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以virtue ethics格儒家伦理之义。儒家美德伦理,依其理想形态,应当使儒家伦理与virtue ethics互济不足,相与启发,使两种起源上异质的伦理获得新的发展,从而对世界哲学有所助益。借助... 随着virtue ethics在西方的复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以virtue ethics格儒家伦理之义。儒家美德伦理,依其理想形态,应当使儒家伦理与virtue ethics互济不足,相与启发,使两种起源上异质的伦理获得新的发展,从而对世界哲学有所助益。借助儒家伦理与西方思想的对话,可以论证在人性论问题上"是"与"当"一气贯下,人性能够决定人应当如何生活,人性论能够为美德伦理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伦理 是-当 人性 彼得·辛格 王船山
下载PDF
船山文化专项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载田 刘沛林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34-38,共5页
名人文化是珍贵的旅游资源 ,全国各地正在竞相开发。王船山是我国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 ,船山文化博大精深 ,其旅游资源价值更不比一般 ,且开发的区域背景较好 ,应该重点开发。但必须思路明确 ,精心规划 ,并要有相应的得力配套措施。
关键词 王船山 船山文化 旅游资源 资源开发
下载PDF
王船山四书学著作与《船山经义》年考 被引量:3
8
作者 邓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4,共8页
船山四书学著述主要有《四书稗疏》、《四书考异》、《读四书大全说》、《四书训义》、《四书笺解》等。根据所考,正其名定其时,以为已佚的《四书详解》和《四书集成批解》其实分别就是《四书训义》与《四书笺解》;并且,各书成稿有一个... 船山四书学著述主要有《四书稗疏》、《四书考异》、《读四书大全说》、《四书训义》、《四书笺解》等。根据所考,正其名定其时,以为已佚的《四书详解》和《四书集成批解》其实分别就是《四书训义》与《四书笺解》;并且,各书成稿有一个从《稗疏》到《考异》,进而《读四书大全说》,再到《四书训义》、《四书笺解》的先后秩序问题。是故,可知有二:其一,船山治学其学深博无涯,以汉儒为门户,以宋五子为堂奥,汉学与宋学兼治,言必征实,义必切理;其二,船山四书学著述可分为早年、晚年两个时期区别对待。此外,对与船山四书学思想颇有关联的《船山经义》之内容和写作时间也作了细致考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四书 船山经义 年考
下载PDF
王船山政治伦理的价值诉求、工具理性及现代启示——以《读通鉴论》为文本 被引量:4
9
作者 谢芳 肖剑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9-134,共6页
《读通鉴论》集中体现了船山对国家政治治理的伦理思考。"生民之生死"是其基本的政治伦理诉求,而"严以治吏"之吏治论、"德法并举"之治国论是其实现政治伦理诉求之工具理性选择。王船山的政治伦理思想,对... 《读通鉴论》集中体现了船山对国家政治治理的伦理思考。"生民之生死"是其基本的政治伦理诉求,而"严以治吏"之吏治论、"德法并举"之治国论是其实现政治伦理诉求之工具理性选择。王船山的政治伦理思想,对当前我国政治改革实践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读通鉴论》 政治伦理思想
下载PDF
王船山的理气论
10
作者 吴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3,共13页
在宋明理学研究领域,气学、理学(道学)、心学三分构架,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一个基本预设。张载作为宋代道学的奠基者之一,开创了所谓“气学”传统,王船山的思想以重建道学传统为根本旨趣,丰富和推进了气学理论。船山理气论呈现的思想... 在宋明理学研究领域,气学、理学(道学)、心学三分构架,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一个基本预设。张载作为宋代道学的奠基者之一,开创了所谓“气学”传统,王船山的思想以重建道学传统为根本旨趣,丰富和推进了气学理论。船山理气论呈现的思想样态表明,船山是广义道学史上的人物,而非单纯的所谓“气学家”。船山学在本体论域,接受周敦颐的太极说及朱子的本体论诠释方法,以太极释张载的“太和”,肯定太极即本体。在理气问题上,船山学在“天地之理气”的预设下,坚持理气不离、理气一体的立场,同时对朱子学的理气不杂说亦有肯定,提出“气不损益,理亦不杂”说,并承认相对于气而言,理有“秩序”义,因而在工夫上主张“以理御气”,呈现出与理学工夫论相符的一面。船山学一方面坚持“理是气之理”的气本论立场,甚至认为心、性、天、理都必须“在气上说”,另一方面又引出“诚”的观念,认为诚是气的本然之体,又是天之实理,而且诚是“极顶字”,是不可用其他字“代释”的最高概念。船山学在宇宙论本体论问题上略显复杂的观点论述表明,其理气论在实质上仍属于气学形态。总之,船山学是对濂溪学、横渠学以及朱子学的继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气本论 太极 理气一体
原文传递
王船山对“申韩之儒”的批判及其哲学反思
11
作者 卢文波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明代法律严苛,士人在惶恐不安中形成了一股“廉耻丧”的风气。船山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认为这股风气和“申韩峻法”有很大关系。他斥责以部分理学家为代表的“君子儒”,认为“君子儒”虽以儒为表,而实则是法家之笔吏。他指出,在... 明代法律严苛,士人在惶恐不安中形成了一股“廉耻丧”的风气。船山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认为这股风气和“申韩峻法”有很大关系。他斥责以部分理学家为代表的“君子儒”,认为“君子儒”虽以儒为表,而实则是法家之笔吏。他指出,在“外儒内法”治理体系下,儒法关系混乱不堪,“申韩峻法”猖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法律模式和架构亟需修整。船山一方面高度赞扬儒家德治思想,肯定其在社会治理中的根本地位;另一方面主张对当时的“申韩峻法”进行改良,赋予其德性基础和实施层面的灵活性,同时倡导用简法来代替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批判 申韩峻法 君子儒
下载PDF
王船山法治思想的伦理精神探幽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传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9,共7页
王船山作为明清之际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其法治思想充分体现了近代的伦理精神:在立法上,提出"刑尤详于贵,礼必逮于下"的主张,彰显了重在防范政治权威侵犯人民权利的立法精神;在司法上,发出"为复肉刑之议者,其无后乎&... 王船山作为明清之际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其法治思想充分体现了近代的伦理精神:在立法上,提出"刑尤详于贵,礼必逮于下"的主张,彰显了重在防范政治权威侵犯人民权利的立法精神;在司法上,发出"为复肉刑之议者,其无后乎"的呼吁,高扬了批判肉刑、否定死刑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法治理想上,强调"置天子于有无之外"的重要理念,凸显了"虚君共和"、"法律至上"的近代法治伦理精神。王船山分别从立法、司法、法治理想三个方面彰显了保障人民权利、高扬人道主义、提倡"虚君共和"的近代伦理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法治 人道主义 法律至上 伦理精神
下载PDF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对蔡锷的影响
13
作者 邓江祁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在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蔡锷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在反清革命实践中,蔡锷既注意汲取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中的合理内核,又在西方近代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下,抛弃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中恢复明朝和歧视少数民族等狭隘、落后的观念。1... 在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蔡锷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在反清革命实践中,蔡锷既注意汲取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中的合理内核,又在西方近代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下,抛弃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中恢复明朝和歧视少数民族等狭隘、落后的观念。1911年,蔡锷成功地发动和领导云南“重九起义”,推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革命政权;1915年,蔡锷又发动和领导护国战争,推翻了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锷 王船山 民族主义思想 辛亥革命 护国战争
下载PDF
治与不治:不同境况下王船山对待夷狄的两种判断
14
作者 王羿龙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14,共6页
随着明朝瓦解、满人入关,夷夏之辨再次成为时人关切的焦点。以船山为代表的明朝遗民也非常关注由政治动荡引发的文化冲突以及这一冲突对中国文明的纯粹性的影响。王船山十分重视地理对天命的承载与分殊作用,在强调“夷狄”一语文化义的... 随着明朝瓦解、满人入关,夷夏之辨再次成为时人关切的焦点。以船山为代表的明朝遗民也非常关注由政治动荡引发的文化冲突以及这一冲突对中国文明的纯粹性的影响。王船山十分重视地理对天命的承载与分殊作用,在强调“夷狄”一语文化义的同时,也从族群生成的角度对“夷狄”进行了区分。王船山延续了《春秋公羊传》中的“王者不治夷狄”观念,一方面,从天命分殊、事有善恶的角度,将“不治”限制在“四裔之夷狄”之下,并为这种“不治”的正当性做了形而上学的说明;另一方面,对于九州之内的夷狄,注重其中国属性,从而将“不治”引向了“不得不治”。这两种境况下的不同判断共同为船山夷夏观中的民族主义面向做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夷夏观 民族主义 文化冲突
下载PDF
日记视域下王船山《读通鉴论》阅读接受史
15
作者 赵斌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7-114,共8页
从文人日记的相关记载看,金陵版《船山遗书》出版后,王船山的《读通鉴论》一时间成了畅销书,成了广受文人阅读的历史论著。《读通鉴论》的集中阅读时段是在金陵版《船山遗书》出版之后的同治年间、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时期以及20世纪三... 从文人日记的相关记载看,金陵版《船山遗书》出版后,王船山的《读通鉴论》一时间成了畅销书,成了广受文人阅读的历史论著。《读通鉴论》的集中阅读时段是在金陵版《船山遗书》出版之后的同治年间、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时期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戊戌变法前后,随着西方侵略者入侵,救亡图存成了时代唯一主题,《读通鉴论》史学思想受到当时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对晚清思想革新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中国近现代历史来看,每到历史转折时期,《读通鉴论》都会成为热读书籍,其流播也越发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文人日记 《读通鉴论》 阅读接受史
下载PDF
王船山人本思想中的生命本义诠释的三维面向
16
作者 李长泰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王船山有丰富的人本思想,其人本内涵是从人本生命上述说的。生命是人成为人的基本前提,是天理和本性的载体,因此,生命本义是人本内涵的最基本的本义。生命本义包括气、利、情三个方面,气以生人、利以生人、情以生人,都说明生命存在是最... 王船山有丰富的人本思想,其人本内涵是从人本生命上述说的。生命是人成为人的基本前提,是天理和本性的载体,因此,生命本义是人本内涵的最基本的本义。生命本义包括气、利、情三个方面,气以生人、利以生人、情以生人,都说明生命存在是最基本的人本内涵。气以生人是说阴阳之气造就人,利以生人是说物质利益养活人,情以生人是说欲望情感是人的自然属性。以生为本的人本本义说明人与生俱来具有三个方面的根本:人本是宇宙之生,即原初天生的生命体;人本是自然之生,即自然物生的生命体;人本是情感之生,即欲望情感的生命体。船山对人本生命的本义论述彰显了船山学术的启蒙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人本思想 生命本义 三维面向
下载PDF
王船山家风思想的育人功能探析
17
作者 张红艳 余明谦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王船山是我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其立德隆礼和崇孝敬忠的家风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涵“以德立人”的价值取向、“爱国重民”的忠诚旨趣、“行而后知有道”的实践目标、“以和兴家”的价值标准等,可以为当代家庭培育... 王船山是我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其立德隆礼和崇孝敬忠的家风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涵“以德立人”的价值取向、“爱国重民”的忠诚旨趣、“行而后知有道”的实践目标、“以和兴家”的价值标准等,可以为当代家庭培育有理想有信念的时代新人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论指导和价值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家风思想 育人功能
下载PDF
湖湘文化与刘少奇关于新四军发展的韬略思想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伯兰 刘华明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4-58,共5页
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刘少奇赴华中任华中局书记、华中部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新四军政治委员,对建立巩固的华中根据地和发展壮大华中军事力量卓有建树。他建立巩固的华中根据地和发展壮大新四军的韬略思想与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王... 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刘少奇赴华中任华中局书记、华中部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新四军政治委员,对建立巩固的华中根据地和发展壮大华中军事力量卓有建树。他建立巩固的华中根据地和发展壮大新四军的韬略思想与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王船山的战争战略指导艺术有明显的学脉相承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史化 刘少奇 王船山 抗日战争 新四军 韬略思想
下载PDF
王船山《读通鉴论》公私观的伦理向度与价值指向
19
作者 王泽应 王梦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3,F0002,共9页
王船山《读通鉴论》中的公私观对历史上的公私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批判性评析,并将公私从人的内在道德意识延伸至治国安邦、国家大义和文明延续的论域,使公私观包括个人修德、国家治理和文明发展诸方面的要义,将中国伦理文明的公私观发... 王船山《读通鉴论》中的公私观对历史上的公私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批判性评析,并将公私从人的内在道德意识延伸至治国安邦、国家大义和文明延续的论域,使公私观包括个人修德、国家治理和文明发展诸方面的要义,将中国伦理文明的公私观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王船山公私观的伦理蕴含和价值指向表现在将公私观与义利观联系起来分析,深刻论述了“古今之通义”的至上价值;将公私观与兴衰观联系起来分析,深入探讨了“社稷轻而民为重”的价值机理;将公私观与历史观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深度揭示了“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的历史理性。弘扬王船山公私观的合理因素,对于我们培育社会主义公私观,培育正确的历史观、文明观、道德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伦理文明,具有精神启迪和价值滋润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读通鉴论》 公私观
下载PDF
王船山对饶双峰《孟子》说的批评与接受
20
作者 许家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对朱子再传饶双峰的《孟子》说加以深度剖析,从解经方法上严厉批评饶双峰过于分析的区别法“自误误人不小”,简直是“石田中求罅隙”;在理气观上,船山倡导理气不相离、理势不可截然分的理气相因观;在人心论上,船... 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对朱子再传饶双峰的《孟子》说加以深度剖析,从解经方法上严厉批评饶双峰过于分析的区别法“自误误人不小”,简直是“石田中求罅隙”;在理气观上,船山倡导理气不相离、理势不可截然分的理气相因观;在人心论上,船山严格辨析真心、本心与佛老之别,对双峰以人心为仁之解极表赞赏;在仁与礼乐、仁与不仁、孝与义等问题上,船山提出新的看法,批评双峰“谕父母于道”说违背了孝道精神。船山对双峰的反思与接受,表明船山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对朱子后学继承与批判之上,朱子后学构成船山思想的重要来源,显示出船山学的朱学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饶双峰 四书学 朱子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