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惠卿与王安石变法 被引量:9
1
作者 吕一燃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44,共9页
吕惠卿是一位博学多才、力行改革当时弊政的杰出的政治家。志同道合、相互敬慕是他与王安石结合的基础。他在制定新法、推行新政、批驳反对派、排除变法阻力、扭转变法危局等方面 ,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王安石初次罢相后 ,吕惠卿独力肩... 吕惠卿是一位博学多才、力行改革当时弊政的杰出的政治家。志同道合、相互敬慕是他与王安石结合的基础。他在制定新法、推行新政、批驳反对派、排除变法阻力、扭转变法危局等方面 ,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王安石初次罢相后 ,吕惠卿独力肩负起领导变法的重任 ,坚决地打退了反对派的进攻 ,维护了新法 ,并使之继续推行。在王安石复相后 ,王、吕之间在政见、用人、经义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分歧 ,并愈演愈烈 ,导致了最后的分裂。以往的历史记载和历史论著 ,把分裂的责任全部推在吕惠卿身上 ,是极不公平的 ,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时期 吕惠卿 王安石 变法 政治家
下载PDF
走出“荆公新学”——对王安石学术演变形态的再勾勒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规 杨天保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1期31-39,共9页
因反对“新经学”的现实需要 ,宋人缺失了对王安石的学术———“王学”作出整体评判。发展到后世 ,尽管“新学”词义有变 ,但“荆公新学”终究成了“王学”的别称。事实上 ,“王学”有原生形态、官学化形态和晚年演化形态三个部分。其... 因反对“新经学”的现实需要 ,宋人缺失了对王安石的学术———“王学”作出整体评判。发展到后世 ,尽管“新学”词义有变 ,但“荆公新学”终究成了“王学”的别称。事实上 ,“王学”有原生形态、官学化形态和晚年演化形态三个部分。其中 ,以金陵 (今南京 )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是“王学”的最初产地 ,“金陵之学”就是“官学化”之前“王学”的原生形态 ,极富地域性和原创性 ;而学界沿用已久的“荆公新学” ,本质上是“金陵之学”被北宋政府“官学化”的产物 ,也是宋人攻击学术“官学化”进程的专称 ,它不能作为研究“王学”的总对象。刷新研究对象 ,走出“荆公新学” ,兼顾“王学”多种演变形态的差别与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 经学 新学 王学 金陵之学
下载PDF
王安石的学术渊源考论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成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0-96,共7页
王安石的启蒙老师明确可考者有杜子野、张铸、谭三人。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上可追溯至孟子,下可从同时代的王景山、刘敞等人处窥见若干端倪。而向来遭受质疑的周敦颐与李觏,也应与王安石存在着人际上的交往与思想上的交流。
关键词 王安石 学术渊源 孟子
下载PDF
宋代泉州府学、石笋变迁管窥 被引量:8
4
作者 林振礼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49-55,共7页
北宋大中祥符间,太守高惠连“迁府学,击断石笋”。时隔125年,被秦桧迫害南来知泉的刘子羽,于南宋绍兴间在退休官员柯述迁复的基础上重建“左学右庙”。张读、李邴两位宿儒联手撰书《泉州重建州学记》,树碑勒铭,叙府学之变迁,抨击高惠连... 北宋大中祥符间,太守高惠连“迁府学,击断石笋”。时隔125年,被秦桧迫害南来知泉的刘子羽,于南宋绍兴间在退休官员柯述迁复的基础上重建“左学右庙”。张读、李邴两位宿儒联手撰书《泉州重建州学记》,树碑勒铭,叙府学之变迁,抨击高惠连,讴歌刘子羽。通过对地方上这一历史事件的窥测,试图揭示宋代泉州缙绅士人的思想情感、审美选择等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泉州 文庙府学 石笋 士人心态 审美 王安石 高惠连
下载PDF
“修庙”与“立学”:北宋学记类文章的一个话题——从王安石《繁昌县学记》入手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104,175,共10页
唐代以来,孔庙成为"通祀",州县学校则为孔庙的附属部分。相关记文或题"庙碑""庙记",或题"学记",亦有题为"庙学记"者,可统称为"学记类文章"。以北宋"兴学"的历... 唐代以来,孔庙成为"通祀",州县学校则为孔庙的附属部分。相关记文或题"庙碑""庙记",或题"学记",亦有题为"庙学记"者,可统称为"学记类文章"。以北宋"兴学"的历史为背景,考察《全宋文》所录此类文章,可以寻绎出记文作者的关注点从"庙"逐渐转向"学"的一个过程,这也就是宋代"学记"作为文类的真正形成过程。在此转变的历程中,王安石《繁昌县学记》具有在理论上摧陷廓清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学记 孔庙 学校
下载PDF
论汪野亭瓷板画之渊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小梅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3-65,83,共4页
汪野亭,近代著名的瓷艺家,在继承王翬豪放的绘画风格、沈周清丽厚的作画特点与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精神的基础上,他形成自己独特的瓷板画创作风格,在瓷板画领域开创汪氏一派新式粉彩技法,成就了自己极高的艺术造诣,为后... 汪野亭,近代著名的瓷艺家,在继承王翬豪放的绘画风格、沈周清丽厚的作画特点与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精神的基础上,他形成自己独特的瓷板画创作风格,在瓷板画领域开创汪氏一派新式粉彩技法,成就了自己极高的艺术造诣,为后世留下无数瓷板画优秀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野亭 瓷板画 王翬 沈周 石涛
下载PDF
浅谈王安石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宋代教育发展所起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金耀丽 《开封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24-27,共4页
王安石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堪称优秀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不仅对宋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中国教育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许多方面至今都值得我们学习和... 王安石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堪称优秀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不仅对宋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中国教育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许多方面至今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 改革 学校
下载PDF
亨克《王阳明哲学》及其中文底本《阳明先生集要》考述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115,144,共7页
美国学者亨克的《王阳明哲学》是英语世界最早的王阳明作品选集,长期以来影响巨大。但是亨克并未交代自己所翻译的中文底本为何书,直到1964年,倪德卫才考证出亨克翻译的是明末余姚人施邦曜辑评的《阳明先生集要》,但此书在清末民国初年... 美国学者亨克的《王阳明哲学》是英语世界最早的王阳明作品选集,长期以来影响巨大。但是亨克并未交代自己所翻译的中文底本为何书,直到1964年,倪德卫才考证出亨克翻译的是明末余姚人施邦曜辑评的《阳明先生集要》,但此书在清末民国初年版本很多。本文对比了《阳明先生集要》的各种版本,最后考证出亨克所翻译的是上海明明学社铅印的《学部校正阳明先生集要》;通过与中文底本的比较,可以发现亨克《王阳明哲学》的优点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亨克 英译本
下载PDF
论王维诗"有画意象"与苏轼"比喻意象"的嬗变 被引量:6
9
作者 木斋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赋比兴--有画意象--抽象意象是中国诗歌意象史的三个阶段。"诗中有画"确实是王维代表的唐诗的艺术特质,苏轼将王维"诗中有画"式的意象,变革为内心展延的比喻意象。典故意象是别一种意义上的比喻意象。
关键词 王维 喻意 苏轼 画意 诗中有画 赋比兴 中国诗歌 比喻 象意 典故
下载PDF
王安石使辽考论——兼与张涤云先生商榷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成国 卢云姝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47-250,262,共5页
宋仁宗嘉祐五年初,王安石作为送伴使,伴送辽国贺正旦使回国,却未出使辽国。李壁对王安石送伴诗的注释颇有舛误,不能证明王安石曾使辽。所谓"送伴使不能过境",不宜绝对化。《出塞》和《北客置酒》两诗也不足以证明这一点。从... 宋仁宗嘉祐五年初,王安石作为送伴使,伴送辽国贺正旦使回国,却未出使辽国。李壁对王安石送伴诗的注释颇有舛误,不能证明王安石曾使辽。所谓"送伴使不能过境",不宜绝对化。《出塞》和《北客置酒》两诗也不足以证明这一点。从使辽来回行程、时间看,王安石不可能于嘉祐八年初使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送伴使 使辽诗
下载PDF
论王安石《淮南杂说》中的“异志”思想 被引量:6
11
作者 金生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9-93,共5页
王安石《淮南杂说》中提出臣可用非常之礼、君可取而代之的“异志”思想 ,受到杨绘、程颐、杨时等人的攻讦。其实 ,王安石的思想根源于儒家经典 ,又为其改革服务 ,具有进步意义。理学家的批评既有反对变法的因素 。
关键词 王安石 《淮南杂说》 异志 程颐 杨时
下载PDF
关于王安石的师承与后裔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成国 《河北学刊》 2003年第4期169-172,共4页
王安石的师承渊源明确可考者有杜子野、张铸、谭三人 ,而向来遭受质疑的周敦颐与李觏也应与王安石存在着人际上的交往和思想上的交流。王安石的后嗣绵延不绝 ,虽然多因北宋后期的党争而仕宦坎坷 ,但绝非诸多宋人笔记中所载之情况。
关键词 王安石 师承 后裔 渊源
下载PDF
尊经卑史——王安石的史学思想与北宋后期史学命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成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尊经卑史是王安石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北宋后期的新旧党争中,这一学术思想被严重扭曲、变形,并与权力合谋,成为新党打击旧党的意识形态工具,从而为北宋后期的史学进程带来厄运。
关键词 尊经卑史 王安石 党争
下载PDF
王安石《易解》发微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成国 宫云维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46,共9页
《易解》撰于宋仁宗嘉(?)二、三年间.其特点表现为不论互体.扫除象数,属于北宋《易》学中的义理派。它注重文字与名物的训释考证,文义坦明;并且引史入《易》,以史事佐证《易》理。其中对于出处哲学、变革、理财等思想的论述,在王安石的... 《易解》撰于宋仁宗嘉(?)二、三年间.其特点表现为不论互体.扫除象数,属于北宋《易》学中的义理派。它注重文字与名物的训释考证,文义坦明;并且引史入《易》,以史事佐证《易》理。其中对于出处哲学、变革、理财等思想的论述,在王安石的整个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易解 出处哲学
下载PDF
论汪懋麟与施闰章、徐乾学唐宋诗之争——兼论清初翰林院内外诗风差异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务正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9-53,共5页
汪懋麟与施闰章、徐乾学之间关于唐宋诗之争是清初诗坛令人关注的事件。清代翰林院诗学重唐,而反对宋诗。汪懋麟和施闰章之间的诗学争论关涉到历史上翰林与主事诗歌主张的矛盾;汪氏和徐乾学之间的诗学论争则关涉到翰林院的"玉堂家... 汪懋麟与施闰章、徐乾学之间关于唐宋诗之争是清初诗坛令人关注的事件。清代翰林院诗学重唐,而反对宋诗。汪懋麟和施闰章之间的诗学争论关涉到历史上翰林与主事诗歌主张的矛盾;汪氏和徐乾学之间的诗学论争则关涉到翰林院的"玉堂家数"与失意文人"不平则鸣"思想的对立。总之他们之间的诗学之争深刻反映了清初翰林院内外诗风的巨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懋麟 施闰章 徐乾学 翰林院 唐宋诗之争
下载PDF
王安石政治哲学发微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6-107,共12页
王安石融合儒道,将道家的理论思维引入儒家的政治实践,建构起天道性命与礼乐刑政相贯通的政治哲学,为儒家政治宪纲作出理论论证。王安石肯定杨朱"为己"的合理性,表现出对个体物质利益、生命权利的关注。同时又区分了"生&... 王安石融合儒道,将道家的理论思维引入儒家的政治实践,建构起天道性命与礼乐刑政相贯通的政治哲学,为儒家政治宪纲作出理论论证。王安石肯定杨朱"为己"的合理性,表现出对个体物质利益、生命权利的关注。同时又区分了"生"与"性",力求做到"为己"与"为人"的统一。如果说程朱还只是中世纪的思想家的话,那么,王安石的一只脚已经迈向了近代。王安石的政治哲学也存在内在的矛盾,其天道本体带有浓厚的道家色彩,主要是为儒家的礼乐刑政提供了形上依据,而没有或无法为儒家的仁学奠定理论根基。他虽然重视个人的感性生命和物质利益,但认为一般的百姓只知"生",不知"性",没有赋予个体应有的自由和权利,王安石的另一只脚还停留在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庄子 天道性命 礼乐刑政 至理
下载PDF
试析钱谦益对胡应麟的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庆立 崔建利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3,共6页
明朝后期的胡应麟在文学理论及治学方面颇有建树。钱谦益站在贬斥文学复古思潮的立场上对他的评价有失客观和公允。因为 :1.胡应麟和王世贞的交往实以王世贞对胡氏才学的赏识为前提 ;2 .《诗薮》虽有附会《艺苑卮言》之处 ,但多卓识独... 明朝后期的胡应麟在文学理论及治学方面颇有建树。钱谦益站在贬斥文学复古思潮的立场上对他的评价有失客观和公允。因为 :1.胡应麟和王世贞的交往实以王世贞对胡氏才学的赏识为前提 ;2 .《诗薮》虽有附会《艺苑卮言》之处 ,但多卓识独见 ,不失为一部自成体系的诗话力作 ;3.应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胡应麟对明诗的有关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胡应麟 王世贞 《诗薮》
下载PDF
论王安石对宋代常平仓的改革及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玉臣 郭九灵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常平仓是古代一重要仓储 ,王安石变法前未能很好地发挥其社会调控之实效。因之 ,王安石对其收入来源、支出方式、管理制度和运作办法等 ,进行了一番大胆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基本上克服了常平仓原有的弊端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关键词 王安石 宋代 常平仓制度 改革 历史影响 管理制度 收入来源 支出方式 运作机制 工赈
下载PDF
经史之学还是西来之学:“层累说”的来源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锐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6-154,共9页
顾颉刚的"层累说",是近现代著名的学说,包含了许多命题,最核心的部分是根据《诗经》讨论古史,认为商周不同源,禹是最古的人物。商周不同源是今古文经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并非顾颉刚的首创;而与顾颉刚相近的结论,传统经史之学的... 顾颉刚的"层累说",是近现代著名的学说,包含了许多命题,最核心的部分是根据《诗经》讨论古史,认为商周不同源,禹是最古的人物。商周不同源是今古文经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并非顾颉刚的首创;而与顾颉刚相近的结论,传统经史之学的代表戴震已经有所表述。仔细比较"层累说"与戴震的有关论述,由二说之不同,我们可以考见"层累说"主要依从了西方学术的视角,而并不符合传统经史考证之学的路数,因此存在不少问题,似乎不如"层累说"的雏形更有传统经史之学的味道。"层累说"受胡适的影响最深,并没有受到王国维的影响。"层累说"的主要贡献在于注重从时间角度出发整理古史系统,推翻了"三皇五帝"的旧古史系统。从史学史的角度来讲,"层累说"是值得崇敬的;但是从认识上古史的角度来看,"层累说"的理论及许多具体结论均有问题,中国学者对待它的态度应该和西方学者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层累说 王国维 胡适
原文传递
修辞技艺·信息传递·知识扩散:诗歌自注的多重功能——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强才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90,共9页
自注,出自作者之手,以补充注解本文。由汉至宋,诗文自注渐趋增加,从史书走向文学,演变为一种重要的创作修辞手段。诗人通过自注,补充传递特殊信息,引导读者理解,维护作者权威,调节诗作的阅读接受效果,助力表情达意功能的实现。借助自注... 自注,出自作者之手,以补充注解本文。由汉至宋,诗文自注渐趋增加,从史书走向文学,演变为一种重要的创作修辞手段。诗人通过自注,补充传递特殊信息,引导读者理解,维护作者权威,调节诗作的阅读接受效果,助力表情达意功能的实现。借助自注,诗人变为沟通者,意图将诗歌呈现给更广大、甚至跨越时空的读者群;承载了个人经验的自注信息,依托诗歌文献传播,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扩展读者视阈,参与和丰富了传统中国的知识内容和生产模式。唐宋时代,尤其元祐时代诗人的自注,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还反映了彼时诗人关注知识的范围和兴趣,具有思想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歌 自注 元祐诗人 苏轼 王安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