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河北大暴雨的华北低涡结构和涡度收支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田秀霞 邵爱梅 《暴雨灾害》 2008年第4期320-325,共6页
利用Micaps系统下常规资料、云图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7月11—12日发生在河北省中南部的一次局地大暴雨个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西风槽、500 hPa华北低涡和中低层偏东风,是这场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该过程中... 利用Micaps系统下常规资料、云图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7月11—12日发生在河北省中南部的一次局地大暴雨个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西风槽、500 hPa华北低涡和中低层偏东风,是这场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该过程中的华北低涡为低层冷心、高层暖心结构,具有随高度向西北倾斜的特征,涡度场特征明显,暴雨区对应着深厚的正涡度区,散度场结构零乱,非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暴雨区上空上升运动较强。冷空气来源于500 hPa以下的东北地区,水汽的源地来自渤海,低层偏东风可能是暴雨区所需水汽的主要携带者。水平涡度平流项和水平涡度辐散项作用相反,水平涡度辐散项对总涡度起直接作用且为正贡献,而垂直平流项对总涡度贡献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物理量诊断 低涡结构 涡度收支
下载PDF
一次引发暴雨的东北低涡的涡度和水汽收支分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乔枫雪 赵思雄 孙建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7-412,共16页
对2005年7月25-29日引发较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东北低涡的结构、涡度和水汽收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低涡是一个较深厚的冷性涡旋。初期,气旋性涡度出现在对流层中层,然后向中低层及高层伸展。而低涡加强阶段,气旋性涡... 对2005年7月25-29日引发较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东北低涡的结构、涡度和水汽收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低涡是一个较深厚的冷性涡旋。初期,气旋性涡度出现在对流层中层,然后向中低层及高层伸展。而低涡加强阶段,气旋性涡度在对流层高层增加得最快,并逐渐向中低层传播,诱发地面气旋的发展;由于高低空锋生的相互作用,在低涡南部形成了深厚的近乎垂直的低层略前倾的“弓形”锋区。2)对涡度收支的计算表明,水平涡度平流项和水平辐散项对低涡的发展、加强起到最主要的作用。但在不同阶段,这两项的作用和大小各不相同。3)对流层高层位涡大值区在低涡东部向下传播,有利于低涡的发展加强,与低涡暴雨的落区位置较为接近。此外对卫星云顶亮度温度(TBB)的分析,发现低涡暴雨典型的涡旋云带中对流活动旺盛的地区与局地暴雨的位置对应。4)低涡暴雨的水汽初期主要来自北部,随着低纬地区西南季风的增强,沿副高西侧从低纬到中高纬建立起一条较强的水汽输送带,东北地区水汽收支以南北向的辐合为主。5)将2005年和1998年夏季6~8月的东北低涡暴雨个例的天气形势配置进行逐月比较,发现持续的较大范围的低涡暴雨过程与亚洲中高纬的阻塞形势、低涡的维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及夏季风和低纬系统的水汽输送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低涡 暴雨 位涡 涡度收支 水汽收支
下载PDF
一次引发川东暴雨的西南涡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屠妮妮 李跃清 《干旱气象》 2014年第6期962-971,共10页
利用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0.1°×0.1°的FY-2E云顶亮温资料,对2013年6月29日至7月1日发生在四川东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涡度收支方程重点分析了引发这次大暴雨的西南涡结构。结果表... 利用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0.1°×0.1°的FY-2E云顶亮温资料,对2013年6月29日至7月1日发生在四川东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涡度收支方程重点分析了引发这次大暴雨的西南涡结构。结果表明:在西南低涡发生发展过程中,对低涡发展起直接作用的是水平辐合辐散项和水平平流项,低涡形成前水平辐合辐散项起主要贡献,低涡形成后水平平流项贡献增大,并在对流层中低层以正贡献为主,扭转项贡献最小,而垂直输送项在低涡形成前期以正贡献为主,低涡减弱阶段以负贡献为主;在西南低涡形成前期,对流层高层有位涡大值区向下传输至中层,中高层正位涡叠加在低层负位涡之上,有利于低层低涡的发展及不稳定能量的存储与释放,是低涡维持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暴雨 涡度收支 湿位涡
下载PDF
一次引发南亚大暴雨的季风低压结构、涡度与水汽收支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孔期 Ghulam Rasul 赵思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6-542,共17页
对2003年夏季风期间,7月24~28日印度季风槽内季风低压发展西移与阿拉伯海中尺度低压合并引发南亚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探讨了印度季风槽、季风低压的三维结构以及低压区域的涡度、水汽收支.揭示和确认了一些事实:1)印度季... 对2003年夏季风期间,7月24~28日印度季风槽内季风低压发展西移与阿拉伯海中尺度低压合并引发南亚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探讨了印度季风槽、季风低压的三维结构以及低压区域的涡度、水汽收支.揭示和确认了一些事实:1)印度季风槽区对流层中下层存在明显的风场切变,槽区高温高湿,为单一性质的热带气团,低层为对流不稳定,槽区对应正涡度区;2)季风低压是一较深厚系统.动力结构为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其西移速度约500 km·d.季风低压北侧整层为深厚的东风,南侧在对流层中低层为西风,在高层为东风.热力结构在低层(700~800 hPa)间存在弱冷区,而中高层几乎为暖心结构.低压对应高湿区,低压中心西侧整层为相对湿度大值区;3)季风低压的发展过程中,低层的辐合场制造正涡度,促进低压的发展;4)低压区水汽强烈辐合,西边界输入量最大.在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作者还比较了夏季风期间南亚印度季风槽和东亚梅雨锋系统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印度季风槽 季风低压 涡度收支 水汽收支
下载PDF
一次高原东移MCS与下游西南低涡作用并产生强降水事件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汤欢 傅慎明 +3 位作者 孙建华 麦子 靳双龙 张元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5-1290,共16页
基于加密自动站降水、葵花8卫星和ECMWF ERA5再分析等多种资料,本文对2018年6月17日08时至18日22时(协调世界时,下同)一次青藏高原(简称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CS)东移与下游西南低涡作用并引起四川盆... 基于加密自动站降水、葵花8卫星和ECMWF ERA5再分析等多种资料,本文对2018年6月17日08时至18日22时(协调世界时,下同)一次青藏高原(简称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CS)东移与下游西南低涡作用并引起四川盆地强降水的典型事件进行了研究(四川盆地附近最大6小时降水量高达88.5 mm)。研究表明,本次事件四川盆地的强降水主要由高原东移MCS与西南低涡作用引起,高原MCS与西南低涡的耦合期是本次降水的强盛时段,暴雨区主要集中在高原东移MCS的冷云区。高原东移MCS整个生命史长达33 h,在其生命史中,它经历了强度起伏变化的数个阶段,总体而言,移出高原前后,高原MCS对流的重心显著降低,但对流强度大大增强。在高原MCS的演变过程中,四川盆地有西南低涡发展,该涡旋生命史约为21h,所在层次比较浅薄,主要位于对流层低层。西南低涡与高原MCS存在显著的作用,在高原MCS与西南低涡耦合阶段,两者的上升运动区相叠加直接造成了强降水。此后,由于高原MCS系统东移而西南低涡维持准静止,高原MCS与西南低涡解耦,西南低涡由此减弱消亡,东移高原MCS所伴随的降水也随之减弱。涡度收支表明,散度项是西南低涡发展和维持的最主导因子,此外,倾斜项是800 hPa以下正涡度制造的第二贡献项,而垂直输送项则是西南低涡800hPa以上正涡度增长的另一个主导项,这两项分别有利于西南低涡向下和向上的伸展。相关分析表明,在西南低涡发展期间,高原MCS中冷云面积(相当黑体亮度温度TBB≤-52°C)可以有效地指示西南低涡强度(涡度)的变化,超前两小时的相关最显著,相关系数可达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高原东移MCS 西南低涡 涡度收支
下载PDF
夏季青藏高原热力场和环流场的诊断分析——Ⅲ:环流场稳定维持的物理机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伟愚 叶笃正 吴国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09-426,共18页
本文使用经过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订正过的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对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涡度方程诊断分析,研究了它们的月际变化、逐日变化和日变化,与高原上积云对流活动的强弱变化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夏季高原稳... 本文使用经过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订正过的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对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涡度方程诊断分析,研究了它们的月际变化、逐日变化和日变化,与高原上积云对流活动的强弱变化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夏季高原稳定的环流场维持的物理机制;同时还对同时期热带赤道地区强对流活动区域进行了涡度方程诊断分析,将其涡旋环流场的维持机制与夏季高原地区进行了比较. 通过分析,发现夏季青藏高原月平均涡度方程平衡关系主要是次网格尺度项和散度项的平衡,水平平流项的耗散作用在高空较强,但不如次网格尺度项强,涡度方程其余各项均很小.从月际变化、逐日变化和日变化的比较,发现当积云对流活动发生强弱变化时,ω、D和涡度方程中的散度项、次网格尺度项均伴随很强的相应变化,对应关系很好,说明涡度方程中的次网格尺度项R(余差项)的主要部分来源于积云对流系统的活动,反映了夏季高原上存在的强盛频繁的积云对流活动对高原平均环流场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使夏季青藏高原高低层环流场加强的物理机制足高低层气流强大的辐散辐合,耗散机制是积云对流系统对高低层涡度的上下搅拌垂直输送作用和网格尺度水平平流项的非线性耗散作用,其中前者起主要的作用. 从涡旋能量维持的角度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青藏高原 热力场 环流场 诊断
下载PDF
“6·30”川渝特大暴雨过程中西南低涡发展机制模拟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邓承之 赵宇 +3 位作者 孔凡铀 翟丹华 李强 何跃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97,共13页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NCEP(1°×1°)再分析及WRF-ARW数值模拟资料,对造成2013年6月29日至7月1日川渝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西南低涡的演变特征及热动力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此次特大暴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与西南低涡发展...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NCEP(1°×1°)再分析及WRF-ARW数值模拟资料,对造成2013年6月29日至7月1日川渝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西南低涡的演变特征及热动力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此次特大暴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与西南低涡发展相关的第二阶段为主要降雨时段。结果表明:(1)西南低涡生成后,呈现增强-减弱-再次增强的波动性演变特征,在6月30日上午和夜间分别经历了两次显著的涡度发展过程,并在第二次发展过程中达到最强。(2)低空辐合是西南低涡最主要的涡源,由低空辐合导致的正涡度增加近乎贯穿于整个西南低涡的生命史。在西南低涡的第二次发展过程中,中层辐合和涡度的垂直输送显著增强,也是西南低涡的重要涡源。(3)负值非平衡动力强迫激发了低空辐合的增长,在非平衡动力强迫的各项中,位势高度的拉普拉斯项为非平衡动力强迫提供了主要的负贡献来源。(4)非绝热加热先于西南低涡而增强,两者间的正反馈作用可能是西南低涡波动性发展的重要机制。在关闭了微物理过程中的潜热和地面潜热及感热通量的敏感性试验中,西南低涡及降雨的模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西南低涡 涡度收支 非平衡动力强迫 非绝热加热
下载PDF
一次引发强降水的东北冷涡的演变机理及能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傅慎明 孙建华 +1 位作者 张敬萍 李崴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4-565,共12页
采用NCEP CFS 0.5°×0.5°的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FY-2E卫星TBB资料对2013年7月上旬的一次引发强降水过程的东北冷涡典型个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诊断,研究表明:(1)本例冷涡的发展期是其降水和对流活动的... 采用NCEP CFS 0.5°×0.5°的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FY-2E卫星TBB资料对2013年7月上旬的一次引发强降水过程的东北冷涡典型个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诊断,研究表明:(1)本例冷涡的发展期是其降水和对流活动的最活跃时期,其对应的最小TBB在-60℃以下,最强6 h降水可达124 mm,南海、黄海和日本海是冷涡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地。(2)本例东北冷涡是一个深厚的斜压涡旋系统,其最强斜压区和动能大值区主要位于涡旋外围;冷涡的冷心结构主要位于对流层中高层和对流层低层。(3)涡度收支表明,与对流活动密切相关的垂直涡度平流是本次冷涡产生的主导因子;涡度垂直输送和辐合作用是冷涡快速发展的主导因子;而辐散作用则最终导致了冷涡的消亡。(4)能量收支表明,旋转风动能制造是冷涡生成过程中动能的主要产生方式,而冷涡发展期,旋转风动能输送是冷涡动能维持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Eady增长率 涡度收支 动能收支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区一个中尺度对流涡旋的涡度收支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爱军 潘益农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0-269,共10页
中尺度对流涡旋(MCV),与其他中尺度涡旋不同,有着其独特的动力机制与发展途径.一旦MCV形成,极易产生灾害性天气过程.为了解我国的MCV,使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天气预报和研究模式对中国东部2003年7月4至5日降水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双向三... 中尺度对流涡旋(MCV),与其他中尺度涡旋不同,有着其独特的动力机制与发展途径.一旦MCV形成,极易产生灾害性天气过程.为了解我国的MCV,使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天气预报和研究模式对中国东部2003年7月4至5日降水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双向三重嵌套的数值模拟.与观测资料比较,模拟结果较为准确地再现了当时的大气状况.采用了空间滤波的方法对模式结果进行了大尺度背景场与中尺度扰动场的尺度分离,对MCV的结构与移动进行分析,并追随MCV的活动对其的涡度收支情况进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大尺度背景场与中尺度扰动场对MCV的作用有着明显的差异.MCV的移动由大尺度背景风场引导;其中辐合作用直接决定了MCV的形成与发展,大尺度水平运动对中尺度涡度的水平输送为水平平流项的主要部分.而由垂直风速的水平变化所导致的水平涡度的倾斜作用在此MCV形成与发展阶段作用并不明显.成熟时的MCV与成熟时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类似有着3个明显的环流,在对流层高层与低层均为辐散反气旋性环流,对流层中层则为较为深厚的气旋性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V 涡度收支 尺度分离
下载PDF
A Study on a Heavy Rainfall Event Triggered by an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in Shandong Province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宇 崔晓鹏 王建国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9年第4期468-484,共17页
A heavy rainfall event that occurred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26 28 August 2004 was caused mainly by Typhoon Acre and cold air activities related to a westerly trough. The event was triggered by an inverted typhoon tro... A heavy rainfall event that occurred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26 28 August 2004 was caused mainly by Typhoon Acre and cold air activities related to a westerly trough. The event was triggered by an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which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low-level southeasterly flow and the northward transport of heat and momentum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typhoon low.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is event is performed using the nonhydrostatic mesoscale model MM5 with two-way interactive and triply-nested grid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is studied. Furthermor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the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and a mesoscale vortex are discussed through a vorticity budge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vy rainfall was induced by the strong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strong and weak winds within the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Dynamic effects of the low-level jet and the diabatic heating of precipit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mesoscale vortex. The vorticity budget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divergence term in the low troposphere, the horizontal advection term, and the convection term in the middle troposphere were main contributors to positive vorticity. Nonetheless, at the same pressure level, the effect of the divergence term and that of the adveetion term were opposite to each other. In the middle troposphere, the vertical transport term mad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while the tilting term made a negative contribution, and the total vorticity tendency was the net result of their counterac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change tendency of the relative vorticity was not uniform horizontally. A strong positive vorticity tendency occurred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mesoscale vortex, which is why the heavy rainfall was concentrated there. The increase of positive vorticity in the low (upper) troposphere was caused by horizontal convergence (upward transport of vortic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rainfall event landing typhoon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vorticity budget
原文传递
华北“7·19”暴雨中低涡系统演变及多尺度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碧莹 闵锦忠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6,共12页
为探究华北暴雨的维持及中尺度系统演变机制,利用NCEP/NCAR的GFS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借助数值模拟、涡度收支分析和尺度分离等方法,对2016年7月19日前后一次华北暴雨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模拟研究。(1)本次极端降水过程与东移... 为探究华北暴雨的维持及中尺度系统演变机制,利用NCEP/NCAR的GFS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借助数值模拟、涡度收支分析和尺度分离等方法,对2016年7月19日前后一次华北暴雨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模拟研究。(1)本次极端降水过程与东移低槽切断形成的深厚低涡密切相关。低涡与副高脊线形成“东高西低”形势且雨区始终处于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动力配置下,有利于对流维持。涡旋与低空急流的配合使来自西南侧和东侧的水汽在华北辐合,并使雨区处于能量锋区,对流层中低层形成深厚逆温层,为暴雨维持提供水汽和能量保障。(2)低涡系统总体呈增强趋势,中心涡度最高达55×10-5 s-1以上。成熟阶段呈现贯穿对流层的直立正涡度柱,但涡度变化集中在500 hPa以下,中心维持在850 hPa附近。涡度增长主要受正涡度区与辐合中心重合产生的拉伸效应以及干侵入等因素的促进作用。(3)低层辐合中心由三种不同尺度系统叠加而成,其中中尺度系统对中心的强度和位置影响最大,而大中尺度风场间的辐合也使辐合区更大、强度更强。低层涡旋增长与风场辐合加强之间形成正反馈调节,有利于低涡和降水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低涡结构 尺度分离 涡度收支 华北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2
12
作者 井喜 屠妮妮 +5 位作者 曾鹏 李明娟 叶成志 杜小玲 井宇 李栋梁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5-736,共12页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高空风等各种天气学资料,对2009年6月8—9日广西、贵州、以及和湖南交界地带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由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东移、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发展、以及二者合并造成的;...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高空风等各种天气学资料,对2009年6月8—9日广西、贵州、以及和湖南交界地带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由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东移、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发展、以及二者合并造成的;地面α中尺度低压带配合α中尺度纬向切变线的生成,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的东移发展、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的发展、以及二者的合并创造了有利条件;地面能量比低值舌的活动是MCC和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生成和发展的触发机制之一;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图上,MCC的生成和发展,伴随西南低空急流的建立和维持,大范围的逆风区的生成;MCC的消亡,伴随西南低空急流的减弱和消失,对应西北气流建立和东扩。MCC发展期和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发展期、MCC消散期和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消散期的涡度收支以及视热源和视水汽汇有很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 暴雨 涡度收支
下载PDF
上海特大暴雨热带低压结构的数值模拟及其加强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引明 朱雪松 陶祖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6-427,共12页
利用NCAR/PSU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模拟了上海0185特大暴雨第9号热带低压(TD)结构,发现中层中尺度涡旋(Midlevel Mesoscale Vortex,简称MMV)是此次TD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上海特大暴雨发生时段内TD的气旋性环流、最大低压扰动中心和... 利用NCAR/PSU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模拟了上海0185特大暴雨第9号热带低压(TD)结构,发现中层中尺度涡旋(Midlevel Mesoscale Vortex,简称MMV)是此次TD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上海特大暴雨发生时段内TD的气旋性环流、最大低压扰动中心和最大正涡度中心主要位于对流层中层(850~400 hPa),近地面气旋性环流或低压中心并不明显,对流层顶是反气旋环流,这一结构与经典台风结构不同。敏感性试验表明,潜热释放对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发展的反馈作用非常明显,而对TD的直接影响较小。涡度方程分析结果证实,散度项对TD加强的贡献最大。TD加强的原因是其移入到了一个有利于自身加强的大尺度辐合环境场中,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辐合运动转换为正涡度倾向,导致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热带低压 特大暴雨 涡度收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Vorticity Budget Investigation of a Simulated Long-Lived Mesoscale Vortex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敏 郑永光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28-940,共13页
A vorticity budget investigation is performed using the output data from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typical MCV (mesoscale convectively generated votex) case in South China.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ivergence caus... A vorticity budget investigation is performed using the output data from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typical MCV (mesoscale convectively generated votex) case in South China.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ivergence caused by convection in the low troposphere is the main producer of positive vorticity, while vertical vorticity transferred by the tilting term from the horizontal vorticity compensates the upward output of cyclonic vorticity. Scale analyses of the vorticity equation suggest that the advection of planetary vorticity can be neglected owing to the low latitude, which is di?erent from the larger scale systems in high latitude areas. In addi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relative vorticity tendency on pressure level is not uniform. A vortex will move along the vector from the negative to the positive vorticity tendency region. The mechanism of the phenomenon—that nearly all of the convectively ascending region is located southward/southeastward of the vortex center—is also discussed. Convergence with regard to latent heat release would be in favor of the spin-up of meso-vortex, however, the horizontal vorticity caused by wind shear is tilted by vertical motion due to convection. Consequently, the negative and positive vorticity tendencies are located symmetrically about the convective center,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vortex southward movement is dynamically driven by conv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ticity budget mesoscale convectively generated votex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下载PDF
大陆高压对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内陆强降水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程正泉 陈联寿 李英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7,共11页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0604)(简称碧利斯)登陆后造成极其严重的灾害。对该次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发现,除强盛的西南季风外,深厚的大陆高压也起着重要作用。自高层向低层逐渐加强的大陆高压,其东南侧深厚的偏东北气流,与碧利斯登陆后西北象限...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0604)(简称碧利斯)登陆后造成极其严重的灾害。对该次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发现,除强盛的西南季风外,深厚的大陆高压也起着重要作用。自高层向低层逐渐加强的大陆高压,其东南侧深厚的偏东北气流,与碧利斯登陆后西北象限的东北风相叠加,配合强盛的西南季风,使得碧利斯残涡以及槽区得以长时间维持。涡度收支表明:长时间维持的台风槽,其低层强烈的辐合效应,对暴雨区低涡发展作用显著,致使中尺度对流系统不断发展而造成内陆连续强降水。数值试验表明:在强盛西南季风背景下,大陆高压的增强东伸,不仅能够提供高空强辐散,而且能增强碧利斯西北象限东北风,使得登陆后减弱的碧利斯残涡和台风槽得以长时间维持,致使内陆暴雨区各层涡度增加而导致暴雨维持与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0604) 强降水 大陆高压 涡度收支
下载PDF
引发暴雨天气的中尺度低涡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宇 李媛 赵光平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1-763,共13页
2008年7月17—19日发生在山东的大到暴雨天气是由“海鸥”台风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向山东输送水汽,与弱冷空气相互作用造成的。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低涡是暴雨天气的直接制造者。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 2008年7月17—19日发生在山东的大到暴雨天气是由“海鸥”台风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向山东输送水汽,与弱冷空气相互作用造成的。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低涡是暴雨天气的直接制造者。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的模拟资料对该中尺度低涡的结构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可以清楚地捕捉到中尺度低涡东移过程中有新的涡旋中心形成,并与原来的涡旋中心合并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沿切变线东移。中尺度低涡形成在增温增湿明显、上升运动为主的对流区内;中尺度低涡形成后其中心转为下沉运动,对流区东移,降水区位于低涡的东北和东南象限。中尺度低涡上空近地面层的冷池、600~400hPa的弱冷空气堆、900~850hPa的弱风区及高低空急流耦合发展是中尺度低涡形成和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中尺度低涡减弱阶段,下沉运动变强,低空急流和高空出流都明显减弱。涡度方程的收支表明,对流层低层的散度项、倾侧项及对流层中层的水平平流项和铅直输送项是正涡度的主要贡献者。中低层的水平辐合、涡度由低层向高层的垂直输送都有利于中尺度低涡的形成和发展。倾侧项对中尺度低涡的形成也有重要贡献。中尺度低涡形成后期,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垂直输送的减弱导致正涡度制造的减弱,从而使中尺度低涡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低涡 结构 涡度收支 登陆台风
下载PDF
一次西南低涡发生发展的涡度收支及潜热释放诊断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鹏 刘德 +2 位作者 庞玥 何军 周盈颖 《干旱气象》 2015年第6期934-940,共7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对2010年7月8~10日发生在重庆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涡度收支及潜热释放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再次发展的850 h Pa西南低涡中心与持续发展的700 h Pa低涡中心的耦合发展对此次暴雨过...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对2010年7月8~10日发生在重庆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涡度收支及潜热释放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再次发展的850 h Pa西南低涡中心与持续发展的700 h Pa低涡中心的耦合发展对此次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2)在暴雨过程中,涡度的垂直输送项和水平辐合辐散项对850 h Pa低涡的再次发展及700 h Pa低涡的维持发展起主要作用;(3)降水与低涡基本同步发生,降水带来的潜热释放使得对流中心附近的上升运动不断加强,凝结潜热释放也随之增多,引起非绝热作用增强,导致局地位涡增加和低涡中心附近的正涡度逐渐加大,风场气旋性弯曲显著,低涡环流逐渐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 低空急流 涡度收支 潜热加热
下载PDF
2010年河南两次大暴雨过程中的低涡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苏爱芳 崔丽曼 +1 位作者 徐文明 林琳 《暴雨灾害》 2012年第4期328-335,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16—19日河南省连续发生的两次大暴雨过程(分别简称"7.17"过程和"7.19"过程)及其低涡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1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16—19日河南省连续发生的两次大暴雨过程(分别简称"7.17"过程和"7.19"过程)及其低涡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17"过程中低涡发展于黄淮西部,而"7.19"过程中低涡为源于四川盆地并在河南境内发展加强的西南涡;副热带高压边缘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与北方扩散南下的冷空气相互作用,有利于中尺度低涡形成和发展;远距离台风及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暖湿气流北上为暴雨过程提供了充沛水汽;涡旋中心东南侧的窄带回波造成了暴雨、龙卷等强对流天气,其北侧的东北气流入流区也是强降水集中区域;两次过程能量锋区特征明显,"7.17"过程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对流不稳定条件下,雨强大,而"7.19"过程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弱的对流不稳定或中性大气环境中,雨强(1 h)相对较弱;强的低层辐合与高空辐散耦合的动力结构有利于低涡和垂直上升运动发展,也加强了水汽辐合抬升;涡度收支诊断表明,两次过程中低涡均处于旺盛发展阶段,散度项和扭转项是黄淮地区中低层低涡发展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低涡 不稳定条件 涡度收支
下载PDF
两次不同生命史东移高原涡的动力结构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屠妮妮 郁淑华 李跃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7,共15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25-27日和2013年6月4-10日两次东移出高原的高原涡过程进行结构特征和演变机制的诊断分析,探讨两次长、短路径高原涡过程的结构特征和造成不同生命史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路径短的扎多涡活动过程中,...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25-27日和2013年6月4-10日两次东移出高原的高原涡过程进行结构特征和演变机制的诊断分析,探讨两次长、短路径高原涡过程的结构特征和造成不同生命史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路径短的扎多涡活动过程中,南亚高压呈扁平状,高空急流偏南,高原涡处在下滑槽中移出高原;路径长的曲麻莱涡活动过程中,南亚高压有些北拱,高原涡处在南亚高压脊前西北气流下空,副高偏南,高原涡随低槽东移加强,并伴有西南涡东移。(2)两次高原涡过程结构特征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扎多涡在高原上增强时、曲麻莱涡与西南涡耦合及之后再度加强时的结构特征,前者低涡处在600~350 hPa较深厚的正涡度、上升运动层内,还具有对流层高层强辐散的结构特征;后者具有对流层高、中、低层正涡度贯通、对流层内为上升运动、对流层低层辐合,对流层高层弱辐散的结构特征,其中对流层低层由整个对流层内为最强正涡度,演变为整个对流层内为最强正涡度、最强上升运动、最强辐合。(3)总涡度收支诊断表明,散度项变化对低涡总涡度变率变化起决定性作用。扎多涡的强度变化与散度项变化一致。曲麻莱涡在与西南涡伴行过程中,垂直输送项、水平平流项的影响在加强。(4)涡中心区500 hPa正涡度变率的收支分析看出,高原涡在没有西南涡活动时,对高原涡的500 hPa正涡度变率贡献的主要是涡度辐合造成的;在有西南涡活动时,随着与西南涡垂直方向叠合、伴行,正涡度垂直输送显得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涡 结构特征 涡度收支
下载PDF
一次双台风影响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涡旋模拟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储海 杨引明 刘梦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09-1325,共17页
本文对上海地区一次双台风环境影响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及分析,探讨了强降水过程中大气中低层的涡旋特征及发展机理。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处于双台风、大陆高压的共同影响下,中低层伴随有较明显的中尺度低涡发展。(2)与涡旋相关的... 本文对上海地区一次双台风环境影响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及分析,探讨了强降水过程中大气中低层的涡旋特征及发展机理。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处于双台风、大陆高压的共同影响下,中低层伴随有较明显的中尺度低涡发展。(2)与涡旋相关的局地垂直涡度由低层开始发展,先期涡度发展集中于850 hPa以下,之后向大气中上层发展增强,涡旋尺度强度也随之发展,最终形成在对流层下半部具有闭合式气旋性环流的深厚涡旋。(3)影响局地涡度变化的水平平流项、垂直平流项、散度制造项和倾斜项对不同时间、不同高度的涡度作用各不相同,其中散度制造项是中低层涡度的主要来源,垂直平流项的输送作用对中上层的涡度发展有重要作用,倾斜项对涡旋发展移动也有部分贡献。(4)通过敏感性试验考察了对流潜热反馈的贡献,发现潜热释放过程通过加热改变大气温压场结构,从而维持并改变局地涡度倾向的中低层辐合及对流上升运动,对涡旋的发展和移动起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中尺度低涡 数值模拟敏感性试验 涡度收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