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2篇文章
< 1 2 2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罪认罚自愿性判断标准及其保障 被引量:129
1
作者 孔冠颖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0,共11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点问题。做好试点工作,积极推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需要慎重解决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律师辩护和被告人撤回权等问题。为确保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应明确自愿性和明知性的客观判定标准,以权利告...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点问题。做好试点工作,积极推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需要慎重解决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律师辩护和被告人撤回权等问题。为确保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应明确自愿性和明知性的客观判定标准,以权利告知书和证据开示制度强化被告人知悉权,以律师参与及法院审查保障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对于律师辩护,应发挥现有值班律师制度的作用,明确值班律师以法律帮助人的身份协助被告人认罪认罚,设置辩护律师在认罪认罚程序中提出错误建议导致被告人不利益的救济机制;对于被告人认罪认罚的撤回权,应将其区分为自由撤回、限制撤回及例外撤回三类,并明确其行使程序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自愿性 明知性 律师辩护 撤回权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的五个矛盾及其化解 被引量:65
2
作者 孙长永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0,共19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以下五个矛盾:一是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前提与压制型法之间的矛盾,二是认罪认罚从宽的合意基础与实体真实原则之间的矛盾,三是不规范的从宽处罚与刑事法基本原则之间的矛盾,四是“检察官司法”与法官中...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以下五个矛盾:一是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前提与压制型法之间的矛盾,二是认罪认罚从宽的合意基础与实体真实原则之间的矛盾,三是不规范的从宽处罚与刑事法基本原则之间的矛盾,四是“检察官司法”与法官中立裁判原则之间的矛盾,五是简化、速决的一审程序与续审制的上诉审构造之间的矛盾。出现这五个矛盾的原因在于,作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行环境的基础性诉讼制度不健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设计缺乏系统思维和整体考虑,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完善。要化解上述矛盾,必须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刑事程序正当化水平;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健全公正与效率总体平衡的制度规范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确保不因追求司法效率而损害司法的基本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自愿性 实体真实 检察官司法 正当程序
下载PDF
认罪自愿性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洪杰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25,共19页
自愿认罪有两个标准:一是客观方面,被追诉人在诉讼阶段的权利是否受到了明显的不法侵害;二是主观方面,被追诉人是否对自己的行为性质及认罪后果有充分了解。实证考察表明,被追诉人与法律职业人对"认罪"的理解基本相同,但是在... 自愿认罪有两个标准:一是客观方面,被追诉人在诉讼阶段的权利是否受到了明显的不法侵害;二是主观方面,被追诉人是否对自己的行为性质及认罪后果有充分了解。实证考察表明,被追诉人与法律职业人对"认罪"的理解基本相同,但是在群体内部对认罪的理解又有不同。被追诉人可能为了量刑优惠而违心认罪,在认罪的情况下对证据审查和辩护律师的作用不够重视。被追诉人认罪的自愿性是困扰司法实践的一个难题。由于适用的诉讼程序不同,法律职业群体对认罪自愿性的关注程度有所不同,对认罪认罚案件证明标准的把握也出现了不一致。违心认罪有三个原因:被追诉人基于量刑诱惑违心认罪,司法机关偏离认罪认罚从宽试点的目标进行操作,被追诉人的辩护权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应当建立权利告知制度,赋予被追诉人程序选择权,设立值班律师制度,建立程序回转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愿性 量刑诱惑 认罪协商 辩护权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检视与完善 被引量:24
4
作者 钱春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60,149,共12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改革正在我国进行,对司法实践中呈现的问题时有争议,故学理上的深度探究依然具有必要性。如何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保障被追诉人协商时的自愿性,确保被追诉人具备充分的协商能力,并将协商结果最终体现在具有公法契约...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改革正在我国进行,对司法实践中呈现的问题时有争议,故学理上的深度探究依然具有必要性。如何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保障被追诉人协商时的自愿性,确保被追诉人具备充分的协商能力,并将协商结果最终体现在具有公法契约性质的具结书中,这三个基本问题能否解决共同决定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是否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因此是相关制度改革与机制构建中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诉讼公正 自愿 协商 具结书
下载PDF
知情同意:要素构成与过程优化 被引量:21
5
作者 赵西巨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年第3期13-17,共5页
知情同意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医疗信息的充分披露、患者的完全自愿和充分理解、患者表意能力的具备和患者有效的知情同意决定。知情同意的过程是其构成要素不断优化的过程。医生应将患者做医疗决定所依赖的实质性信息充分地告知患者。医师... 知情同意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医疗信息的充分披露、患者的完全自愿和充分理解、患者表意能力的具备和患者有效的知情同意决定。知情同意的过程是其构成要素不断优化的过程。医生应将患者做医疗决定所依赖的实质性信息充分地告知患者。医师在信息提供时,应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以便使患者充分理解。患者的表意能力不同于民事行为能力,其测试标准应考虑理解能力和成熟程度。患者的同意应出于自愿。同意可分为明示的同意和默示的同意。同意一般是可撤销的,在例外情况下可免除,但不得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同意 信息披露 充分理解 表意能力 自愿 同意决定
下载PDF
重温与新知:美国非法自白规则之定位 被引量:10
6
作者 牟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7-193,共7页
传统上 ,将美国非法自白规则界定为严格的排除规则 ,即所谓排除加例外的模式 ,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从美国司法运作的具体情况看 ,法官对非法自白的处理实际上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力 ,并遵循符合任意性规则的宪法性原则。对美国非法自白... 传统上 ,将美国非法自白规则界定为严格的排除规则 ,即所谓排除加例外的模式 ,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从美国司法运作的具体情况看 ,法官对非法自白的处理实际上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力 ,并遵循符合任意性规则的宪法性原则。对美国非法自白规则这一新的理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非法自白规则 排除规则 自由裁量权力 非法证据 法律效力
下载PDF
认罪认罚自愿性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闫召华 李艳飞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87-97,共11页
认罪认罚自愿性是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难点与重点。自愿性是一种相对和复杂的自愿状态,使得认罪认罚自愿性的理论界定与实践认定非常困难。认罪认罚自愿性是明知要素和意志要素的统一,应区分"认罪自愿性"和"认罚自愿... 认罪认罚自愿性是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难点与重点。自愿性是一种相对和复杂的自愿状态,使得认罪认罚自愿性的理论界定与实践认定非常困难。认罪认罚自愿性是明知要素和意志要素的统一,应区分"认罪自愿性"和"认罚自愿性",并明确其判断标准,审慎处理好其与真实性、从宽幅度之间的关系。然而当前认罪认罚自愿性与实践对供述的刚性需求、强制型取供机制、司法体制存在深层次矛盾。为此,应当在实现权力主导型向权力制约兼权利保障型转变的基础上,通过保障知悉权、程序选择权、法律帮助权,建立权力制衡和审查机制,实现认罪认罚自愿性的中国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自愿性 明知性 深层次障碍 保障机制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与台湾地区刑事协商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卞建林 谢澍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78,共9页
我国台湾地区在接受"改良式当事人进行主义"后,又于2004年4月引进了刑事协商程序。大陆地区当前试点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我国台湾地区刑事协商程序在适用范围、当事人权利保障及具体程序运作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认罪认罚从... 我国台湾地区在接受"改良式当事人进行主义"后,又于2004年4月引进了刑事协商程序。大陆地区当前试点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我国台湾地区刑事协商程序在适用范围、当事人权利保障及具体程序运作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而言,刑事协商程序有可借鉴之处,但更要总结其经验教训。为避免出现理论根基不稳、实践效果不彰的现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应当充分调动控辩双方积极性、强化对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的认罪自愿性审查、明确值班律师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刑事协商程序 积极性 自愿性 值班律师
原文传递
论认罪认罚自愿性及其保障 被引量:15
9
作者 闫召华 《人大法律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169-198,共30页
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是相对的,具有不同层次、情态和类型。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既不同于认罪认罚的真实性、明知性、合法性,亦有别于有罪供述的自愿性。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可以确保程序从简的合法性,增强程序从宽的正当性,强化实体从宽的合理性... 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是相对的,具有不同层次、情态和类型。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既不同于认罪认罚的真实性、明知性、合法性,亦有别于有罪供述的自愿性。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可以确保程序从简的合法性,增强程序从宽的正当性,强化实体从宽的合理性,并提高有罪供述的真实性。试点地区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已经在自愿性的审查和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自愿性审查形式化、法律帮助效果不佳等问题。从长远来看,选择以权利抗衡与权力保障相结合,而以权利抗衡为主的自愿性审查与保障模式是大势所趋,但受强制性刑事取供机制及刑事诉讼构造的制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权力保障模式”依然会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自愿性 保障模式 深层障碍 完善
原文传递
心理强制时代的有罪供述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莫然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112,共9页
刑事讯问从身体强制时代向心理强制时代的转型致使有罪供述的生成路径发生了重大转变,其类型也更加多样。这同时也加大了在诉讼中预防和识别虚假有罪供述的难度,以至于口供自愿性规则和口供补强规则两大口供证据规则的基石在心理强制时... 刑事讯问从身体强制时代向心理强制时代的转型致使有罪供述的生成路径发生了重大转变,其类型也更加多样。这同时也加大了在诉讼中预防和识别虚假有罪供述的难度,以至于口供自愿性规则和口供补强规则两大口供证据规则的基石在心理强制时代都显露出其弊端,难以有效运作。如何确保心理强制时代有罪供述的真实性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重要课题,也决定着口供证据规则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心理强制 讯问模式 有罪供述 自愿性 真实性
原文传递
犯罪中止自动性之判断——基于积极一般预防的规范性标准 被引量:13
11
作者 庄劲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74,共15页
在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上,通说向来奉法兰克公式为圭臬,但该公式所遵循的心理学标准思路不但违反心理学原理,且会导致不合理的结论。应当坚持规范性标准的思路,即根据中止犯特权之规范目的来判断自动性。中止犯特权之目的是推进积极的... 在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上,通说向来奉法兰克公式为圭臬,但该公式所遵循的心理学标准思路不但违反心理学原理,且会导致不合理的结论。应当坚持规范性标准的思路,即根据中止犯特权之规范目的来判断自动性。中止犯特权之目的是推进积极的一般预防,即通过减免中止犯的刑罚,提倡中止动机所包含的抵御犯罪诱惑的行为选择模式,从而强化国民相应的守法习惯。只有违背犯罪理性策略的停止意思,才是抵御犯罪诱惑的正确的行为选择,才是值得作示范性鼓励的动机。因此,自动性标准须以犯罪理性策略为参考:若行为人的停止决意符合犯罪理性策略,则排除自动性;若停止决意违背犯罪理性策略,则具备自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中止 自动性 犯罪理性策略
原文传递
理性看待法院调解的强制性因素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旭东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0-106,共7页
关于法院调解的存废抑或改革之争,集中到一点还是法院调解的自愿性和强制性问题。针对法院调解的强制性,理论界的观点几乎是一边倒地持批评态度。但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对于法院调解的强制性因素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通过分析法... 关于法院调解的存废抑或改革之争,集中到一点还是法院调解的自愿性和强制性问题。针对法院调解的强制性,理论界的观点几乎是一边倒地持批评态度。但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对于法院调解的强制性因素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通过分析法院调解的构成要素,并深入了解法院调解的强制性因素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法院调解的强制性潜在的客观合理性,以及它和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契合性。正因为法院调解的强制性因素的存在,才会使得这种解决纠纷的方式产生卓越的效果,这也是法院调解区别于一般调解的主要特征所在。至于那种非理性的蛮横强制的因素并不是法院调解制度的主要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调解 自愿性 强制性 构成 要素
原文传递
论认罪认罚程序中的被追诉人同意 被引量:13
13
作者 董林涛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1-119,共9页
在我国,认罪认罚并非控辩协商的结果,而是被追诉人对指控事实、量刑建议及程序适用的同意。将认罪认罚界定为同意的价值有三:凸显被追诉人的诉讼主体地位;维护被追诉人的合法利益;增强被追诉人应对多元复杂程序的能力。被追诉人有效同... 在我国,认罪认罚并非控辩协商的结果,而是被追诉人对指控事实、量刑建议及程序适用的同意。将认罪认罚界定为同意的价值有三:凸显被追诉人的诉讼主体地位;维护被追诉人的合法利益;增强被追诉人应对多元复杂程序的能力。被追诉人有效同意需要同时具备四个要件:一为同意能力,被追诉人应当具有理解、评判、决策与沟通能力;二为知情同意,被追诉人的同意应当建立在对案件信息的全面了解与掌握之上;三为自愿同意,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意思表示应当是自由作出的;四为同意意向性,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意向在于获得从宽处理。以此标准审视,为保障被追诉人同意有效性,尚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与完善:进一步规范检察机关的权利告知程序;在审查起诉环节建构证据开示程序;为值班律师提供更为宽松、便利的履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被追诉人同意 同意能力 知情权 自愿性
原文传递
论协商性司法与未决羁押的限制适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罗海敏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74,共12页
协商性司法与未决羁押适用之间存在双向影响关系:协商性司法客观上有利于减少未决羁押的适用,尤其是缩短羁押的期限;未决羁押的适用可能加剧协商的不平等,甚至沦为压迫式协商的工具。在未决羁押正当适用方面确立的一系列程序保障措施,... 协商性司法与未决羁押适用之间存在双向影响关系:协商性司法客观上有利于减少未决羁押的适用,尤其是缩短羁押的期限;未决羁押的适用可能加剧协商的不平等,甚至沦为压迫式协商的工具。在未决羁押正当适用方面确立的一系列程序保障措施,有助于缩减、控制未决羁押对协商自愿性的负面影响。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行背景下的未决羁押适用并未呈现出完全理想的状态:一方面,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限制未决羁押适用方面的正向影响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未决羁押影响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可能性难以排除。就今后完善的方向而言,应当在未决羁押制度独立设置的基础上,确立“羁押是例外,非羁押是原则”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认罪认罚从宽这种新兴司法模式在减少未决羁押适用方面的积极作用,并预防、抑制未决羁押的适用可能对认罪认罚自愿性造成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性司法 未决羁押 双向影响 自愿性
原文传递
贫困地区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自愿性影响因素分析:以退耕还林和公益林补偿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楚宗岭 庞洁 +1 位作者 蒋振 靳乐山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8-746,共9页
生态补偿政策中的自愿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云南省屏边县和西畴县的615份农户访谈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参与条件、参与动力、参与能力和政策吸引力4个维度分别研究退耕还林和公益林政策中影响农户自愿性的... 生态补偿政策中的自愿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云南省屏边县和西畴县的615份农户访谈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参与条件、参与动力、参与能力和政策吸引力4个维度分别研究退耕还林和公益林政策中影响农户自愿性的因素,为更好地提高农户参与政策的自愿性、提升政策的执行效率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参与动力和政策吸引力对农户自愿性的影响较大;退耕还林政策中,自愿参与和非自愿参与的农户比例分别为84.4%和15.6%,农户对周围人和村干部的信任程度越高、有外出打工经历、政策了解程度越深以及补偿标准越高、政策预期评价越好,其参与生态补偿政策的自愿性越高,农户年龄和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大则自愿性越低。公益林政策中,自愿和非自愿参与的农户比例分别为36.0%和64.0%,农户对周围人和对村干部的信任程度越高,政策了解程度越深,补偿标准越高,政策预期评价越好,其参与生态补偿政策的自愿性越高。可以通过有效政策宣传、用市场化手段引入社会资本以适当提高补偿标准、积极创造非农就业机会等手段,来促进退耕还林和公益林补偿政策目标更好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自愿性 退耕还林 公益林补偿
下载PDF
慈善的性质与模式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可鉴 郁建兴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70,共7页
"志愿性"和"公益性"是慈善的两大性质。由于不同的慈善行为在表达捐赠人的价值追求和实现社会的公益影响方面存在差异,可以将慈善划分为四种模式:同情慈善、公共慈善、个性慈善和战略慈善。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多... "志愿性"和"公益性"是慈善的两大性质。由于不同的慈善行为在表达捐赠人的价值追求和实现社会的公益影响方面存在差异,可以将慈善划分为四种模式:同情慈善、公共慈善、个性慈善和战略慈善。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多元慈善模式的共同发展,它追求个人价值与公益影响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 志愿性 公益性 模式
原文传递
对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再思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爱晓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497-502,共6页
对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我国的通说虽然立于主观说的正确立场,但过于概括模糊。在近来出现的判断自动性的两种新倾向中,规范的观察法从中止犯的立法目的出发是可取的,但其本身不应成为独立的判断标准;主观说与客观说相结合的思路则不... 对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我国的通说虽然立于主观说的正确立场,但过于概括模糊。在近来出现的判断自动性的两种新倾向中,规范的观察法从中止犯的立法目的出发是可取的,但其本身不应成为独立的判断标准;主观说与客观说相结合的思路则不具有合理性。自动性的判断应当符合中止犯的立法本意,从行为人的主观角度切入,核心是判断是否是"出于自己意志"的自愿放弃,对此可视犯罪代价有无升高分三种不同的情况来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中止 自动性 判断标准 自愿放弃
下载PDF
论海难救助之概念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鹏鸠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87-92,共6页
在分析我国传统海难救助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海难救助的新概念及其三个构成要件。
关键词 航海 海难救助 标的 遇险 自愿 成功
原文传递
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两个维度及其保障机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少军 王晓双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6-22,共7页
对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考察和保障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本质上属于心理学范畴,包括认知活动和意向活动两个维度。在自愿性的认知活动方面,认知对象是被告人对自愿性指向对象的感知集... 对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考察和保障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本质上属于心理学范畴,包括认知活动和意向活动两个维度。在自愿性的认知活动方面,认知对象是被告人对自愿性指向对象的感知集合,认知能力是指被告人具备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认知范围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确定。自愿性的意向活动包括愿意向公安司法机关作出认罪的意思表示,愿意向被害人认罪、道歉和赔偿损失,愿意接受可能的诉讼程序与处理结果。应当从认知活动与意向活动两个层面建立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自愿性 认知活动 意向活动 证明标准
下载PDF
认罪认罚案件中侦查中心的表征、是非与应对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昌盛 任建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1,共12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侦查、起诉、审判各个阶段皆可适用,解剖其适用实质,是侦查奠定了认罪认罚的主基调,形成了以侦查为主,检法辅助的运行模式,是较为明显的以侦查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围绕的核心还是侦查,核心的外围,是对侦查的细化、补...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侦查、起诉、审判各个阶段皆可适用,解剖其适用实质,是侦查奠定了认罪认罚的主基调,形成了以侦查为主,检法辅助的运行模式,是较为明显的以侦查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围绕的核心还是侦查,核心的外围,是对侦查的细化、补充、完善,并未真正动摇侦查的中心地位,并没有形成检察中心或者审判中心。于此,认罪认罚与侦查中心交集的提升效率、庭前预断、要件审查、二审信任可以保留,但对实体和程序错误需要警惕。应当确保侦查机关对案件取证、定性的准确性,强化公安司法机关对疑点和争点的实质审查,将明知性、明智性、自愿性分列保障,保障被追诉人反悔后的对抗能力,以维持实体和程序的底线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侦查中心 检察中心 量刑建议 自愿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