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5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黄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138
1
作者 刘晓慧 张丽霞 +1 位作者 王日为 王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39-243,共5页
建立黄茶香气的分析方法,探讨固相微萃取技术在黄茶香精油制备上的应用,研究固相微萃取头种类、温度、吸附和解吸时间对黄茶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在80℃下吸附1h,能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吸附... 建立黄茶香气的分析方法,探讨固相微萃取技术在黄茶香精油制备上的应用,研究固相微萃取头种类、温度、吸附和解吸时间对黄茶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在80℃下吸附1h,能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吸附的香气物质在GC-MS进样口内经230℃热脱附1min,共检测出108种黄茶香气成分,其物质种类由高到低依次为烃类32种、酯类20种、醇和醛类各17种、酮类8种、含氧和含氮化合物各4种、酸类3种、含硫化合物2种、酚类1种;其含量以脂肪族烃、醛类较多,而萜烯类以及芳香族化合物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黄茶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发酵辣椒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66
2
作者 周晓媛 邓靖 +2 位作者 李福枝 曾盔 夏延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9,共6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两种方法提取传统发酵辣椒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得到了10类56种化合物,其中烃类最多有20种,其次是醇类有13种和酯类有8种,另外酚类、醛类、...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两种方法提取传统发酵辣椒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得到了10类56种化合物,其中烃类最多有20种,其次是醇类有13种和酯类有8种,另外酚类、醛类、酮类、缩羰基类、酸类、吡嗪类和其他杂环类分别是1、3、4、1、3、1、2种。发酵辣椒所特有的香气并非由一种或一类化合物单独形成。比较两种提取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可知,HS-SPME法主要检出香气组分中的易挥发性化合物,它们代表了风味物质的“香气”;SDE法则体现了“香味”,它检测所得的化合物平均分布于整个检测区域。只有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对产品的挥发性物质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辣椒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顶空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电子鼻结合顶空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贵州不同品种辣椒发酵后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67
3
作者 陆宽 王雪雅 +4 位作者 孙小静 霍昕 高玉琼 冯发进 杜成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9-205,共7页
以贵州5种不同辣椒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SPME-GC-MS)联用技术,对其发酵后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分析结果能够很好地... 以贵州5种不同辣椒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SPME-GC-MS)联用技术,对其发酵后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分析结果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辣椒品种发酵后的风味;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及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可知,PCA和LDA主成分贡献率总和分别为99.93%、99.19%,均大于95%,说明传感器识别效应和样品间的风味区分度较好。SPME-GC-MS分析结果表明,5种样品共检出124种不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黄平线椒占97种,以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36.82%;施秉线椒和大方皱椒分别占88种和94种,且均以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31.88%、28.99%;百宜平面椒和花溪党武辣椒分别占89种和71种,均以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26.75%、35.08%。此结果与电子鼻PCA和LDA结果相一致。因此,通过SPME-GC-MS和电子鼻分析结果可知,电子鼻能够很好地区分贵州名优产地不同辣椒品种发酵后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发酵辣椒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蒸煮鸡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被引量:56
4
作者 何香 许时婴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7-499,共3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 (即SimultaneousDistillationExtractor ,以下简称SDE)提取蒸煮鸡肉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GC MS)对香气成分进行了鉴定 .结果得到化合物 4 4种 ,共分成 9类 ,其中羰基化合物最多、芳香族次...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 (即SimultaneousDistillationExtractor ,以下简称SDE)提取蒸煮鸡肉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GC MS)对香气成分进行了鉴定 .结果得到化合物 4 4种 ,共分成 9类 ,其中羰基化合物最多、芳香族次之 .羰基化合物对鸡肉特征香气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芳香族和呋喃是蒸煮鸡肉的主要香气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煮鸡肉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同时蒸馏萃取法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用于白术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57
5
作者 郭方遒 黄兰芳 周邵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7,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 S-SPME-GC-M S)分离鉴定了白术中的挥发性成分,并与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实验中筛选了固相微萃取纤维头,优化了SPME的操作条件。样品在70℃下平衡30m in后,用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 S-SPME-GC-M S)分离鉴定了白术中的挥发性成分,并与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实验中筛选了固相微萃取纤维头,优化了SPME的操作条件。样品在70℃下平衡30m in后,用65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 S-DVB)纤维头对白术样品顶空吸附30m in,于250℃下解吸4m in,然后采用GC-M S对解吸物进行分离鉴定;采用H S-SPME-GC-M S鉴定出41种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0.81%;采用SD-GC-M S鉴定出31个组分,占总峰面积的88.19%,且采用SD所提取的组分基本上都被固相微萃取所提取。结果表明,H S-SPME可取代耗时的SD用于白术中挥发性物质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成分 白术
下载PDF
鲢鱼糜脱腥前后及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50
6
作者 杜国伟 夏文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6-80,共5页
采用臭氧法对鲢鱼糜进行脱腥处理,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吸附并浓缩鲢鱼糜中的气味成分,结合GC-MS联机分析,对脱腥前后鱼糜以及贮藏过程中鱼肠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检出56种鲢鱼糜挥发性成分,其中正丁醛、戊醛、... 采用臭氧法对鲢鱼糜进行脱腥处理,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吸附并浓缩鲢鱼糜中的气味成分,结合GC-MS联机分析,对脱腥前后鱼糜以及贮藏过程中鱼肠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检出56种鲢鱼糜挥发性成分,其中正丁醛、戊醛、己醛、2-己烯醛、苯甲醛、壬醛、丙酮、2,3戊-二酮、2-甲基-3-辛酮、1-戊醇、1-戊烯-3-醇、五亚乙基六胺醇、1-辛烯-3-醇、戊二烯、2-甲基呋喃是鲢鱼糜土腥味的主要组成成分。贮藏7d后,其挥发性成分总量及各种鱼腥味物质含量减少,但未见其它挥发性成分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糜 鱼肠 挥发性成分 臭氧法 脱腥 鱼腥味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结合电子鼻分析4℃冷藏过程中三文鱼片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51
7
作者 李婷婷 丁婷 +3 位作者 邹朝阳 周凯 赵国华 励建荣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9-260,共12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电子鼻,对4℃冷藏过程中三文鱼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探究三文鱼片在4℃冷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HS-SPME-GC-MS方法共检测出28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电子鼻,对4℃冷藏过程中三文鱼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探究三文鱼片在4℃冷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HS-SPME-GC-MS方法共检测出28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醇类和烃类(烷烃、烯烃、芳香烃)物质,且在冷藏期间挥发性成分中醛类物质不断减少,而酸类物质有积累的趋势,醇类和芳香族类物质则先呈现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烃类物质在第12 d时有最大峰面积值;酯类物质则在第6 d以后出现且为增高的趋势;而胺类等其他物质的含量在冷藏期间波动较大。用电子鼻对三文鱼在冷藏期间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负荷加载分析(Loadings Analysis,LA)以及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所得结果与HS-SPME-GC-MS方法相一致,均表明冷藏三文鱼片在第6 d、12 d及15 d的挥发性成分变化较大,是其新鲜度变化的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鼻 三文鱼片 挥发性成分
原文传递
木香挥发性成分气质联用分析及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7
8
作者 侯鹏飞 陈文星 +4 位作者 赵新慧 宿树兰 刘汉清 陆茵 段金廒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26-30,共5页
目的:分析鉴定木香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并探讨其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效应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木香中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对挥发油及去氢木香内酯、木... 目的:分析鉴定木香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并探讨其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效应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木香中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对挥发油及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的体外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GC-MS法分析鉴定了木香挥发油中59个成分,其主要成分为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雪松烯醇、α-榄香烯、环辛二烯、桉叶(油)醇、α-芹子烯、丁子香烯、长松叶烯、7-甲基-3,4辛二烯等,占挥发油总量的72.91%;首次发现木香挥发油及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具有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结论:GC-MS法分析鉴定了木香挥发油中59个组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木香挥发油及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成分具有显著的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效应物质源于挥发油中萜内酯类及萜烯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联用 木香 挥发性成分 血小板聚集 去氢木香内酯 木香烃内酯
原文传递
脂肪酶对中式香肠脂肪降解、氧化和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50
9
作者 封莉 邓绍林 +2 位作者 黄明 徐幸莲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8,共8页
为提高高温短时烘烤的中式香肠品质,本实验研究了添加量为肉质量0.00%、0.02%、0.04%、0.06%、0.08%和0.10%水平的脂肪酶(Palatase)对中式香肠脂质降解、脂肪氧化、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脂肪酶能有效加速中式... 为提高高温短时烘烤的中式香肠品质,本实验研究了添加量为肉质量0.00%、0.02%、0.04%、0.06%、0.08%和0.10%水平的脂肪酶(Palatase)对中式香肠脂质降解、脂肪氧化、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脂肪酶能有效加速中式香肠中的脂肪降解和脂肪氧化,促进香肠中脂质来源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生成。添加适量(0.06%)外源脂肪酶能使香肠香气显著增强,并且不影响香肠的其他感官品质;过量添加外源脂肪酶则会导致香肠过度氧化,影响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式香肠 脂肪酶 游离脂肪酸 脂肪氧化 挥发性风味物质 感官品质
下载PDF
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44
10
作者 郭翔 胡普信 +1 位作者 徐岩 赵光鳌 《酿酒科技》 2004年第5期79-81,共3页
利用现代先进的分析设备和仪器,对黄酒所含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首先,采取固相微萃取技术来分析测定挥发性物质,这是一个分析简便有效、数据较为可靠的分析方法,可比较不同黄酒中的醇、酯等成分的构成,并对这些成分... 利用现代先进的分析设备和仪器,对黄酒所含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首先,采取固相微萃取技术来分析测定挥发性物质,这是一个分析简便有效、数据较为可靠的分析方法,可比较不同黄酒中的醇、酯等成分的构成,并对这些成分进行系统的分析。其次,根据黄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与强度,提出黄酒醇酯比的概念和划分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物质 风味评价 挥发成分 黄酒口感
下载PDF
香菇干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8
11
作者 芮汉明 贺丰霞 郭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55-259,共5页
本实验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热风干燥不同时段的香菇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分析其风味成分。香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一些含硫和八碳的化合物。其中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甲硫... 本实验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热风干燥不同时段的香菇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分析其风味成分。香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一些含硫和八碳的化合物。其中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甲硫基二甲基三硫醚、1,2,4-三硫杂环戊烷、香菇精是香菇的特征风味成分。其中以含硫的杂环化合物最为重要,它们是香菇风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挥发性成分 GC-MS
下载PDF
真空低温油炸和真空冷冻干燥对香菇脆片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8
12
作者 高兴洋 安辛欣 +6 位作者 赵立艳 杨方美 裴斐 杨文建 任鹏飞 刘同军 胡秋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88-93,共6页
利用真空低温油炸和真空冷冻干燥两种加工工艺制成香菇脆片,对其感官品质、营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种香菇脆片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香菇脆片其硬度、... 利用真空低温油炸和真空冷冻干燥两种加工工艺制成香菇脆片,对其感官品质、营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种香菇脆片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香菇脆片其硬度、脆度较大,体积皱缩率较小,颜色较白,感官品质较好,与此同时其营养成分保留较好。两种香菇脆片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以醇、醛为主的八碳化合物以及酯类物质的差异上。真空冷冻干燥香菇脆片中共检测到4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真空低温油炸香菇脆片中共检测到3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真空冷冻干燥香菇脆片中1-辛烯-3-醇占6.37%、1,2,3,5,6-五硫杂环庚烷占2.02%,而这两种物质在真空低温油炸香菇脆片中未检出。此外,真空低温油炸香菇脆片中壬醛含量为真空冷冻干燥香菇脆片的7倍,且酯类物质含量显著升高。两种香菇脆片中均检出较多烷烃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脆片 真空低温油炸 真空冷冻干燥 营养成分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香菇挥发性成分SPME-GC-MS分析及特征指纹图谱的建立 被引量:48
13
作者 陈万超 杨焱 +5 位作者 李文 蒋俊 于海龙 冯杰 李晓贝 刘昆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74-1080,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12个品种香菇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提取出42个共有香气特征成分,构建成香菇特征指纹图谱。同时图谱信息与样品共有峰信息进行相似性分析,得到其良好可靠性,且可设...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12个品种香菇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提取出42个共有香气特征成分,构建成香菇特征指纹图谱。同时图谱信息与样品共有峰信息进行相似性分析,得到其良好可靠性,且可设定相似度阈值为0.6来衡量其香气品质,或者甄别与香菇香气的差异程度;依据所建图谱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其他食用菌样品进行对照研究,显示香菇样品与其他食用菌样品均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该特征指纹图谱可用于香菇香气的鉴定和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稻谷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4
14
作者 林家永 高艳娜 +1 位作者 吴胜芳 王松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77-282,共6页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对不同稻谷中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包括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以及样品量,并对不同稻谷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稻谷中挥发性...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对不同稻谷中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包括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以及样品量,并对不同稻谷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稻谷中挥发性成分分析的最佳条件为平衡时间60min、萃取时间50min、萃取温度80℃、样品量20g。稻谷中的挥发性成分有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有机酸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等。最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醛类,其中含量最高是己醛,平均为13.31%;其次为壬醛,平均为7.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稻谷 气相-质谱联用 挥发性组分
下载PDF
不同发酵方式的泡菜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44
15
作者 徐丹萍 蒲彪 +2 位作者 刘书亮 卓志航 张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94-100,共7页
为研究不同发酵方式泡菜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自然发酵、老泡菜水发酵、肠膜明串珠菌发酵、植物乳杆菌发酵和短乳杆菌发酵5种不同发酵方式的泡菜及泡菜原料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得到... 为研究不同发酵方式泡菜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自然发酵、老泡菜水发酵、肠膜明串珠菌发酵、植物乳杆菌发酵和短乳杆菌发酵5种不同发酵方式的泡菜及泡菜原料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得到不同种类化合物共55种。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确定了各类泡菜及原料中的主体风味成分的种类。结果表明,不同泡菜中的主体风味成分种类差异较大,仅壬醛是各类泡菜的共有主体风味成分,对结球甘蓝泡菜风味影响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老泡菜水发酵、短乳杆菌发酵和甘蓝原料的风味在整体上明显不同,而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发酵泡菜与自然发酵泡菜在总体风味成分上较为接近,并与壬醛、异硫氰酸烯丙酯、右旋萜二烯关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挥发性成分 主体风味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GC-MS结合电子鼻分析干燥方式对杏鲍菇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3
16
作者 马琦 伯继芳 +4 位作者 冯莉 佴逸凡 王小晶 李梅 徐怀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76-282,共7页
为明确干燥方式对杏鲍菇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F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中短波红外干燥(short-and mediumwave infrared drying,ID)和微波... 为明确干燥方式对杏鲍菇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F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中短波红外干燥(short-and mediumwave infrared drying,ID)和微波真空干燥(microwave vacuum drying,MVD)制得的杏鲍菇干燥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一步对这4种干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对挥发性成分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发现线性判别分析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干燥方式的杏鲍菇样品。利用HS-SPME-GC-MS从鲜样(fresh sample,FS)及4种干样中鉴定出99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烷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共6类成分,其中醇类物质(19种)为FS、FD、HAD和ID样品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醛类物质(18种)为MVD样品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不同干燥方式制得的杏鲍菇主要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对不同干燥方式制得的杏鲍菇样品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其品质评价模型,得出干样的综合得分顺序依次为ID、FD、HAD及MVD,为杏鲍菇的干燥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挥发性成分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7
作者 蓝江林 刘波 +2 位作者 宋泽琼 史怀 黄素芳 《生物技术进展》 2012年第6期411-416,共6页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低能耗、环保健康养殖方式。本文从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原理、垫料的组成与管理技术、垫料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挥发性物质以及用后垫料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微生物发...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低能耗、环保健康养殖方式。本文从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原理、垫料的组成与管理技术、垫料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挥发性物质以及用后垫料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进展,分析了该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微生物发酵床垫料资源化利用体系作为今后重点研究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床 微生物群落 挥发性物质 资源利用
下载PDF
信阳毛尖茶叶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39
18
作者 霍权恭 杨京 +1 位作者 刘钟栋 陈肇锬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108-110,共3页
采用SDE蒸馏萃取方法提取信阳毛尖茶叶的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仪及SE-54和强极性BPX70毛细色谱管柱进行分离分析比较,中等极性SE-54毛细色谱管柱分离效果较好,春茶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并鉴定出47个峰;夏茶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并鉴定出64... 采用SDE蒸馏萃取方法提取信阳毛尖茶叶的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仪及SE-54和强极性BPX70毛细色谱管柱进行分离分析比较,中等极性SE-54毛细色谱管柱分离效果较好,春茶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并鉴定出47个峰;夏茶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并鉴定出64个峰。对比夏茶与春茶在香气成分上的差异,综合评价春茶的香气品质优于夏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成分 信阳毛尖 GC/MS分析 茶叶 气质联用仪 分析比较 萃取方法 分离效果 香气成分 综合评价 共分离 SDE 春茶 夏茶 管柱 色谱 极性 鉴定
下载PDF
蟹肉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1
19
作者 金燕 杨荣华 +3 位作者 周凌霄 叶婧 王宏海 戴志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3-238,共6页
目的:研究青蟹与湖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为开发具有螃蟹风味的香精提供基础试验数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青蟹和湖蟹肉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青蟹和湖蟹中分别鉴定出37种和30种挥发性成分。... 目的:研究青蟹与湖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为开发具有螃蟹风味的香精提供基础试验数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青蟹和湖蟹肉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青蟹和湖蟹中分别鉴定出37种和30种挥发性成分。两种蟹共有的组分主要是:戊醇、1-辛烯-3-醇、戊醛、己醛、庚醛、壬醛、6-甲基-5-庚烯-2-酮、2-乙酰基噻唑和三甲胺。在青蟹中检测出3-甲基丁醛、辛醛、癸醛、乙酸丁酯和二甲硫醚等湖蟹中未检出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本研究结果对开发具有螃蟹风味的香精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青蟹 湖蟹 挥发性成分
原文传递
五指毛桃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林励 钟小清 魏刚 《中药材》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6-207,共2页
应用气-质联用法对五指毛桃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指毛桃挥发性成分以十六酸、油酸、亚油酸及乙酸乙酯为主;其乙醚提取物中还含有异补骨内酯及佛手内酯;香豆素类应为五指毛桃的有效部位之一。
关键词 五指毛桃 挥发性成分 气质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