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0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化与中国乡村振兴:基于乡村建设理论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6
1
作者 涂丽 乐章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8-91,共14页
本文基于乡村建设的理论视角,构建了乡村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4年的数据,实证测算了我国乡村发展水平,并深入分析了城镇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乡村宜居条件在乡村综合发展水... 本文基于乡村建设的理论视角,构建了乡村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4年的数据,实证测算了我国乡村发展水平,并深入分析了城镇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乡村宜居条件在乡村综合发展水平上具有较高权重,是当前乡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乡村发展的东西差异明显。城镇化对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效应为正,其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产业非农化方面;人口的城镇化迁移会抑制乡村发展水平,抵消部分产业非农化带来的正向促进效应。城镇化主要通过经济促进效应、组织治理效应、公共服务滞后效应和宜居条件改善效应对乡村综合发展产生影响。不同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对乡村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影响效应,东部地区的城镇化对当地乡村发展具有促进效应,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则抑制了当地乡村的综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镇化 乡村建设 影响效应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中村更新模式——以深圳市平山村为例 被引量:53
2
作者 郭湘闽 刘长涛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共7页
依托空间句法技术,以深圳市平山村作为研究案例,试图从实证角度探索出一条城中村更新的新途径。指出应当破除当前"逢村必拆"的政策迷思,转而倡导一种基于地段特征的区别化更新模式,其中重点更新对象是可达性和可视性较低的区... 依托空间句法技术,以深圳市平山村作为研究案例,试图从实证角度探索出一条城中村更新的新途径。指出应当破除当前"逢村必拆"的政策迷思,转而倡导一种基于地段特征的区别化更新模式,其中重点更新对象是可达性和可视性较低的区域;实施措施是通过控制引导村民的自建行为来优化城中村空间网络,促使村民自我更新和优化城中村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城中村 更新模式 自建行为
原文传递
关于严寒地区乡村住宅节能设计的思考 被引量:35
3
作者 金虹 赵华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6-100,共5页
建筑节能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之一.寒地乡村住宅的节能更是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从乡村 住宅与城市住宅的诸多差异入手,论述了乡村住宅的节能设计模式,指出乡村住宅的节能设计不能盲目效仿 城市住宅,照搬照抄,而应根据其自身... 建筑节能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之一.寒地乡村住宅的节能更是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从乡村 住宅与城市住宅的诸多差异入手,论述了乡村住宅的节能设计模式,指出乡村住宅的节能设计不能盲目效仿 城市住宅,照搬照抄,而应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乡村住宅 节能设计 热环境 村镇建设 建筑设计
下载PDF
乡土景观构成要素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鹏波 雷大朋 +1 位作者 张立杰 吴军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4-227,共4页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和美丽乡村的提出,乡村旅游、古村落保护、城镇规划、乡村建设等成为继城市化运动之后的乡村环境提升运动的关键词,乡土景观设计成为一种新的景观设计视角被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关注。文章从乡土景观要素的基...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和美丽乡村的提出,乡村旅游、古村落保护、城镇规划、乡村建设等成为继城市化运动之后的乡村环境提升运动的关键词,乡土景观设计成为一种新的景观设计视角被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关注。文章从乡土景观要素的基本构成入手,运用类型学方法,分析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提出生态景观要素、生产景观要素、生活景观要素和生命景观要素构成的"四生乡土景观"体系,并对各要素景观特性进行了阐释,以期为乡土景观的识别、保护、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景观 类型学:乡村建设 四生乡土景观
下载PDF
中国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7
5
作者 戴宏 张继春 周大亚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72,共6页
目的:分析评价我国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东部(北京、江苏、山东、福建、广东)、中部(黑龙江、河南、湖北)以及西部(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新疆)共14个省(区、市)的1 683位... 目的:分析评价我国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东部(北京、江苏、山东、福建、广东)、中部(黑龙江、河南、湖北)以及西部(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新疆)共14个省(区、市)的1 683位医疗机构法人代表或者法定代表人、14 131位医务人员、12 316位城乡居民以及10 473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小组对福建、广东、贵州、河南、江苏、山东、云南、湖南、四川9个省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观察、开展座谈和蹲点访谈获取一手资料。结果:全国范围内村卫生室条件总体上明显改善,服务能力有所提高,但也普遍存在标准化达标率地区差距大、医疗服务水平能力偏低、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不高、缺药少药与过度用药并存等突出问题。结论:通过实施加大对医疗贫困地区财政扶持力度等政策提高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卫生室 标准化建设 服务能力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及方案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盛荣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6-29,共4页
文章归纳了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宅基地制度在当前存在的问题,指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目标,认为比较好的方案应该是:所有权归国家,农户享有完全的使用权,有偿使用,有偿转让,利用市场规律调节供求,沟通城乡居住用地市场等内容,并进一步... 文章归纳了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宅基地制度在当前存在的问题,指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目标,认为比较好的方案应该是:所有权归国家,农户享有完全的使用权,有偿使用,有偿转让,利用市场规律调节供求,沟通城乡居住用地市场等内容,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方案的优点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改革方案 村庄建设
下载PDF
乡贤治村:主体角色、制度契合与实践机制--基于赣南农村乡贤治村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23
7
作者 朱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73,共9页
基层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不同于中农治村、能人治村、富人治村等,乡贤治村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重构了双轨治理的结构和机制,既能够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也能够嵌入乡村社会激活乡村社会内生性活力。通过考察赣南农村的乡贤治... 基层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不同于中农治村、能人治村、富人治村等,乡贤治村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重构了双轨治理的结构和机制,既能够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也能够嵌入乡村社会激活乡村社会内生性活力。通过考察赣南农村的乡贤治村实践,探讨了乡贤治村的制度建设与实践机制。研究发现,村庄熟人社会是乡贤主体角色与乡村治理相适应的内部调适器,以乡贤为首的村庄精英群体结构再生产在村庄治理中动员群众、发动群众,激活乡村社会内部资源。村庄内生需求与乡贤组织建设是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关键因素,村庄公共事务是新时代乡贤参与基层事务的载体,政府积极引导乡贤组织自我建设保证了乡贤治村的正规性和规范性。乡贤参与基层治理是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贤 村庄治理 主体角色 制度建设 组织建设
下载PDF
培育田园综合体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新路径探讨 被引量:24
8
作者 徐胜 羊杏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1期250-251,共2页
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是当下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模式之一。通过调查研究和案例介绍,阐述了"田园综合体"对农村建设发展的实践意义,分析了"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是当下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模式之一。通过调查研究和案例介绍,阐述了"田园综合体"对农村建设发展的实践意义,分析了"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综合体 三农发展 村镇建设 产业融合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成效与挑战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艳红 吕鹏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22年第6期25-33,共9页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下,数字乡村建设包含乡村全面发展、区域协同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三重目标。截至“十三五”末,数字乡村建设在普及农村通信网络、延伸“互联网+政务服务”,奠定数字乡村发展基础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电...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下,数字乡村建设包含乡村全面发展、区域协同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三重目标。截至“十三五”末,数字乡村建设在普及农村通信网络、延伸“互联网+政务服务”,奠定数字乡村发展基础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电商实现跨越式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同时,数字乡村建设仍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失衡特征:生产数字化水平明显落后,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的东、西部差距存在进一步拉大的风险,城乡“数字应用鸿沟”还十分突出。与其他经济部门相比,农业农村的信息化投入水平与要素支撑仍然非常薄弱。下一阶段的政策应对和支持重点应聚焦财政支出结构和效率、数字应用能力以及政策统筹力度等方面,为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政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建设目标 阶段性成效 挑战与对策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营造与发展策略——以安顺市鲍屯村为例 被引量:23
10
作者 荣玥芳 王之璇 曹圣婕 《小城镇建设》 2021年第7期32-39,共8页
当前我国传统村落正面临着风貌特色消失、传统文化遗失等问题,在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营造与发展策略,以文化空间为着力点带动传统村落发展,保护传统村落特色风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通过解析... 当前我国传统村落正面临着风貌特色消失、传统文化遗失等问题,在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营造与发展策略,以文化空间为着力点带动传统村落发展,保护传统村落特色风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通过解析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基本内涵、文旅融合与村落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当前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为例,从整体格局、节点、建筑三个层面识别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针对其现状问题提出空间营造方案,并围绕文化空间的功能结构打造、多方主体参与、提高文化空间输出三个维度提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发展策略,以期营造出能够满足村民需要与游客享受的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文化空间 传统村落 空间营造 鲍屯村
下载PDF
小城镇“城中村”规划相关问题的探索 被引量:10
11
作者 游宏滔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6-39,共4页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小城镇“城中村”又有其特性。本文以小城镇为对象,重点探讨了小城镇“城中村”的涵义和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小城镇“城中村”的规划建设及相关政策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城中村” 小城镇 相关政策 规划建设 城市化进程 中国 主要问题
下载PDF
固化技术在农村河道生态护岸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付融冰 陈小华 +3 位作者 罗启仕 章树久 李小平 耿春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23-1828,共6页
基于自主开发的固化剂,采用建筑垃圾固化桩(+植被)和土壤整体固化(+植草)技术对上海市田山庄村河道实施了护岸工程,并结合其他生态工程技术对村中污塘进行了生态重建.结果表明:由建筑垃圾制成的固化桩的抗压强度高达7.3MPa,具有一定孔隙... 基于自主开发的固化剂,采用建筑垃圾固化桩(+植被)和土壤整体固化(+植草)技术对上海市田山庄村河道实施了护岸工程,并结合其他生态工程技术对村中污塘进行了生态重建.结果表明:由建筑垃圾制成的固化桩的抗压强度高达7.3MPa,具有一定孔隙率,且硬化快、干缩小,符合生态安全性要求,在添加抗冻剂后固化桩可在-18℃时使用;固化桩护岸的强度较高、土壤抗侵蚀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水力通透性,其土壤湿度与裸露河岸基本一致,对植物根系生长无明显影响;土壤整体固化后,其表面抗剪切强度比裸露河岸增加了50倍,土壤流失量仅为裸露河岸的5%;在工程实施后第10天,固化面上狗牙根草皮中部分根系开始向固化土中伸展,1个月后60%的根系深入土中,11个月后狗牙根草与固化土融为一体.固化技术与植被重建相结合,既可以满足河岸稳定性的要求,也有助于重建河岸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剂 田山庄村 建筑垃圾 生态护岸
下载PDF
“项目进村”的私人化运作与村庄建设困境--基于湘中英村的经验 被引量:17
13
作者 孙新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21,共6页
项目制在基层实践中产生了诸多困境,直接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本文发现这与项目进村的私人化运作密切相关。在项目争取阶段,村庄获得的项目多少主要取决于村支书的私人关系和资源;在项目实施阶段,村支书将国家的项目资源转化成了治理... 项目制在基层实践中产生了诸多困境,直接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本文发现这与项目进村的私人化运作密切相关。在项目争取阶段,村庄获得的项目多少主要取决于村支书的私人关系和资源;在项目实施阶段,村支书将国家的项目资源转化成了治理资源,为以自己为核心的村庄精英谋取私利。项目进村的私人化运作给村庄治理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后果:国家与农民的关系被弱化、村干部日益走向"悬浮"、村庄民主名实分离、分利秩序蚕食项目资源、农民的诉求无法得到回应等。扭转此种局面需要从项目分配和项目实施两个阶段加以规范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制 私人化 村干部 村庄建设
下载PDF
温州“城中村”改造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9
14
作者 童宗煌 《规划师》 2004年第5期19-21,共3页
温州的“城中村”改造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是:规划研究与政策制定滞后、未能正确面对“三农”问题、与房地产市场调控相脱节等。应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依靠和发动全社会开展“城中村”改造。
关键词 温州市 “城中村”改造 城市规划 房地产市场 城市化
下载PDF
以文化为内核的特色村寨遴选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忠斌 李军 文晓国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6-144,共9页
特色村寨建设要以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为根本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民族文化内核尚未凸显。通过对近几年村寨建设反思发现文化失衡的原因在于缺少村寨建设遴选体系,部分村寨不具备特色村寨的资质。本文以文化为核心构建特色村寨遴选指标体系... 特色村寨建设要以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为根本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民族文化内核尚未凸显。通过对近几年村寨建设反思发现文化失衡的原因在于缺少村寨建设遴选体系,部分村寨不具备特色村寨的资质。本文以文化为核心构建特色村寨遴选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民族文化存量、民族文化价值、民族文化转化条件、民族文化主体受益四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旨在筛选出一批文化底蕴深厚、保护潜力大的特色村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核 村寨建设 指标体系 活态传承
下载PDF
平田农耕馆和手工作坊 被引量:15
16
作者 徐甜甜 《时代建筑》 2016年第2期114-121,共8页
浙江省松阳县平田村农耕馆和手工作坊的改造案例,在保护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的前提下,通过对建筑品质不佳的老屋和附属生产用房的整体设计,植入新的社区公共功能,调整既有空间格局,结合传统建造工艺提升建筑品质和社区空间,以"乡村设... 浙江省松阳县平田村农耕馆和手工作坊的改造案例,在保护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的前提下,通过对建筑品质不佳的老屋和附属生产用房的整体设计,植入新的社区公共功能,调整既有空间格局,结合传统建造工艺提升建筑品质和社区空间,以"乡村设计"的具体实践参与乡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公共文化空间 乡土建造 村落肌理 乡村设计
下载PDF
晋中地区传统村落营建过程中的自然生态适应性研究——以榆次后沟古村为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洁林 刘艳红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41-47,共7页
在我国乡村建设快速发展过程中,部分村落盲目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晋中市榆次区后沟古村为例,基于现代生态适应性理论,通过实地调查、空间句法等方法,探索了晋中地区传统村落营建过程中对所处地形、地势、气候... 在我国乡村建设快速发展过程中,部分村落盲目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晋中市榆次区后沟古村为例,基于现代生态适应性理论,通过实地调查、空间句法等方法,探索了晋中地区传统村落营建过程中对所处地形、地势、气候等外部环境以及原有道路体系、院落布局等内部环境的适应现状和驱动因素,分析后沟古村在村落选址、内部景观结构与建筑空间营建过程中的生态适应性,以期对晋中地区的村落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生态适应性 后沟古村 村落营建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建设初探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拥军 《山西建筑》 2007年第4期33-34,共2页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分析了农村住宅建设现状,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促使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 新农村 住宅建设 居住环境
下载PDF
“事件团结”:新媒介与新乡贤共同体——基于三起乡村事件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方旭东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2-96,共15页
"共同体"在当今乡村遭遇"空心化"危机中并没有消退,相反,村落共同体与宗族共同体在具体事件开展中有一定的强化。乡贤精神在当代社会中并没有衰落,家族化、等级化、个别化的乡贤逐渐呈现出村落化、民主化、平民化... "共同体"在当今乡村遭遇"空心化"危机中并没有消退,相反,村落共同体与宗族共同体在具体事件开展中有一定的强化。乡贤精神在当代社会中并没有衰落,家族化、等级化、个别化的乡贤逐渐呈现出村落化、民主化、平民化、群体性特点——新乡贤共同体形成。乡村建设应该注重于务实原则,充分发挥乡村共同体的自主性,更容易获得村民的广泛参与热情。尊重乡村主体自觉而非代理乡村,这是乡村建设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团结 新媒介 新乡贤共同体 村落共同体 乡村建设
下载PDF
侗寨的公共空间与村民的公共生活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赣丽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7,共7页
侗族的村寨空间独具特点,其公共空间丰富多样,这是与侗族群体意识强,喜好公共生活的民族特性相关联的,同时也是由于侗族社会热心公益、积极乐捐的风俗为公共空间的建设提供了物质来源。侗寨的公共空间为村民的公共生活提供了可能,而公... 侗族的村寨空间独具特点,其公共空间丰富多样,这是与侗族群体意识强,喜好公共生活的民族特性相关联的,同时也是由于侗族社会热心公益、积极乐捐的风俗为公共空间的建设提供了物质来源。侗寨的公共空间为村民的公共生活提供了可能,而公共生活的需要又促进了公共空间的营造,频繁的公共空间内的集体众议有助于讨论通过和激发大家营建和维护公共空间,这样一种空间文化体现出侗民族的生活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寨 公共空间 社会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