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的但非可培养(VBNC)状态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丁林贤 苏晓梅 横田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58-862,共5页
VBNC(viable but non-culturable)是指处于"活的但非可培养"状态的微生物,此微生物体的细胞仍有代谢活性,但用常规方法无法分离培养。本文阐述了VBNC状态菌的形成机理、转变与种类、复苏、研究意义及其应用展望。并报道了我... VBNC(viable but non-culturable)是指处于"活的但非可培养"状态的微生物,此微生物体的细胞仍有代谢活性,但用常规方法无法分离培养。本文阐述了VBNC状态菌的形成机理、转变与种类、复苏、研究意义及其应用展望。并报道了我们在十余年间针对生态环境中处于VBNC状态菌的复苏、可培养化、系统进化关系及潜在功能等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拟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的但非可培养(vbnc) Rpf 微生物资源
原文传递
乳酸菌活的非可培养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亚利 包秋华 +1 位作者 王俊国 张和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45,共5页
乳酸菌在某些恶劣的环境下仍可以保持代谢活性,会失去在常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能力从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文中阐述了目前已经发现的VBNC态乳酸菌的种类、其诱导和复苏条件、生理生化特性、检测方... 乳酸菌在某些恶劣的环境下仍可以保持代谢活性,会失去在常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能力从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文中阐述了目前已经发现的VBNC态乳酸菌的种类、其诱导和复苏条件、生理生化特性、检测方法及前景展望,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乳酸菌的VBNC态,为今后乳酸菌在工业生产和应用过程中保持高活性状态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活的非可培养态 诱导 复苏
下载PDF
热处理辣椒酱贮藏过程中残留微生物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丁文 汪先丁 +3 位作者 高鹏 杨虎 赵敏 孙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6-150,共5页
四川郫县辣椒酱多采用热处理控制微生物生长以延长货架期,但热处理后残留微生物仍会导致辣椒酱腐败。辣椒酱经80℃、30min热处理后室温贮藏120d期间检测其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数,分别采用16SrDNA和ITS序列鉴定分离的细菌... 四川郫县辣椒酱多采用热处理控制微生物生长以延长货架期,但热处理后残留微生物仍会导致辣椒酱腐败。辣椒酱经80℃、30min热处理后室温贮藏120d期间检测其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数,分别采用16SrDNA和ITS序列鉴定分离的细菌和真菌菌株,并运用PCR-DGGE法分析贮藏终点辣椒酱中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辣椒酱中微生物减少了90%以上,残留微生物主要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在贮藏期内微生物数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CR-DGGE检测发现贮藏终点辣椒酱中主要残留细菌为乳酸菌(Pediococcus sp.和Lac-tobacillus sp.)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因此,热处理可使辣椒酱中部分微生物致死、亚致死或转为"存活但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但残留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和乳酸菌可能导致辣椒酱的腐败。有效控制芽孢杆菌将是延长辣椒酱货架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货架期 菌落总数 PCR-DGGE vbnc
下载PDF
基于EMA-qPCR的茄科青枯菌活体检测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9
4
作者 熊书 殷幼平 +1 位作者 王芳 王中康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23-1732,共10页
【目的】利用特异性核酸染料叠氮溴乙锭(Ethidium monoazide bromide,EMA)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一种能有效区分青枯菌死活细胞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DNA制备前经EMA渗透预处理,再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扩增菌体DNA。... 【目的】利用特异性核酸染料叠氮溴乙锭(Ethidium monoazide bromide,EMA)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一种能有效区分青枯菌死活细胞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DNA制备前经EMA渗透预处理,再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扩增菌体DNA。【结果】终浓度为2.0 mg/L的EMA能有效排除1.0×107CFU/mL灭活青枯菌细胞DNA的扩增,对活细胞和不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活菌的DNA扩增均没有影响。当每个定量PCR反应体系中的活细胞在5.0×100 5.0×104CFU范围内时,扩增Ct值与定量PCR反应体系中活细胞CFU对数值呈良好的负相关性(R2=0.992 5)。比较EMA-qPCR法和平板计数法对经过不同温度短期保存的青枯菌检测结果发现,待检样品可在24°C与4°C冷藏条件下短期保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EMA-qPCR方法能有效检测青枯菌VBNC细胞和有效区分死活菌,避免或减少青枯菌PCR检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科青枯菌 叠氮溴乙锭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活体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细菌VBNC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赵黎黎 包秋华 赵国芬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96-101,共6页
细菌在一些不良压力条件下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其仍具有活力但不能采用常规的平板培养基进行培养,VBNC态细菌一旦培养条件适宜仍能继续生长繁殖,有些致病菌依旧具有毒力。如果检测方... 细菌在一些不良压力条件下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其仍具有活力但不能采用常规的平板培养基进行培养,VBNC态细菌一旦培养条件适宜仍能继续生长繁殖,有些致病菌依旧具有毒力。如果检测方法不当,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需要采取适合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文章概述了几种检测VBNC态细菌的方法,如活菌直接计数法、核酸染料检测法、呼吸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法、免疫学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等,并对检测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态vbnc 检测方法
下载PDF
PCR检测冷冻食品中“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副溶血弧菌 被引量:8
6
作者 龚玉姣 贺征 +2 位作者 陈建东 区继军 杨智聪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988-990,共3页
目的比较应用传统培养和PCR技术检测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和患者肛拭子副溶血弧菌的方法。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4789和有关规范采集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和患者样品,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提取食品和患者样品的... 目的比较应用传统培养和PCR技术检测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和患者肛拭子副溶血弧菌的方法。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4789和有关规范采集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和患者样品,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提取食品和患者样品的总DNA、PCR扩增病原菌特异性基因。结果 12份患者肛拭子样品中有8份样本分离培养出同一血清型O3:K6的副溶血弧菌,8份样本PCR扩增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结果也呈阳性;患者食用过的海鲜等18份冷冻食品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均未分离到活的副溶血弧菌,但其中有2份食品PCR扩增结果呈阳性。结论本研究表明,患者的肛拭子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鉴定副溶血弧菌结果与PCR扩增结果一致;而冷冻的海鲜食品中副溶血弧菌也许进入了"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难以通过分离培养方法检测出来,但用PCR技术能扩增出其存在的特异性基因,从而提高检测病原菌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传统培养 PCR检测 冷冻食物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原文传递
PMA-qPCR法检测冷冻基质中非可培养状态(VBNC)副溶血性弧菌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新新 杨娟 +2 位作者 郑江 何宇平 蔡强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4-940,共7页
【背景】副溶血性弧菌为冰鲜产品及肉制品中常见的污染微生物,致病性强,危害严重,出入境运输及加工的肉食品常采取冷冻冷藏的处理手段来防止微生物污染及生长,以保持食物新鲜。而残留的部分副溶血性弧菌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 【背景】副溶血性弧菌为冰鲜产品及肉制品中常见的污染微生物,致病性强,危害严重,出入境运输及加工的肉食品常采取冷冻冷藏的处理手段来防止微生物污染及生长,以保持食物新鲜。而残留的部分副溶血性弧菌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从而构成潜在的风险隐患。【目的】建立可用于冷冻食品中VBNC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并探讨其适用性。【方法】将大西洋鲑鱼1:10匀浆,加入终浓度为6.6×10~5 CFU/mL的副溶血性弧菌,-20°C分别诱导10、20、30和50 d。建立实时荧光PCR技术(qPCR)方法,测定其特异性、灵敏度及稳定性。利用PMA-qPCR法对不同冷冻时期样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测,同时与qPCR、平板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qPCR方法特异性好,与其他阴性参考株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检测限为19.8 CFU/mL;重复性好,C_q值的变异系数(CV)均在1.5%以下;标准曲线为y=-3.272x+45.310,线性回归系数R^2为0.996,定量范围为1×10~2–1×10~9 CFU/mL。在低温诱导10-50 d后,qPCR法的C_q值在26.32-27.34之间,与诱导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叠氮溴化丙锭(PMA)-qPCR法的C_q值则从诱导前的26.43逐步上升到38.84,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死菌的数量在显著上升。经过比较及统计,PMA-qPCR检测的活菌数均高于平板培养法测出的数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PMA-qPCR特异性及灵敏度高,能有效抑制对死菌的扩增,同时能克服传统平板培养法对VBNC的漏检缺陷,可方便、快捷地用于冷冻食品中受损致病微生物,尤其是进入VBNC状态的细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冷冻食品 非可培养状态(vbnc) 叠氮溴化丙锭-实时荧光PCR技术(PMA-qPCR)
原文传递
饮用水处理工艺中VBNC状态细菌研究现状
8
作者 兰童 雍绍文 +4 位作者 王金山 罗晓峰 钱江 刘成 陈卫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68-75,共8页
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是某些细菌在不良环境中进入的一种特殊休眠状态,在条件适宜时可复苏并恢复其致病性,因此,VBNC状态的水源性致病菌会对饮用水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文中简要综述了饮用水处理... 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是某些细菌在不良环境中进入的一种特殊休眠状态,在条件适宜时可复苏并恢复其致病性,因此,VBNC状态的水源性致病菌会对饮用水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文中简要综述了饮用水处理工艺中VBNC细菌的研究现状,分析了VBNC状态细菌形成和复苏的影响条件和作用机制,探讨了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对VBNC细菌的影响。论文可为有效控制饮用水中VBNC细菌、保障饮用水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饮用水安全 诱导 复苏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下载PDF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慧玲 邵玉宇 +2 位作者 高姝冉 孟和毕力格 张和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6,共6页
综述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导致原因、生物学特性、检测及复苏方法,通过对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研究,使相关研究人员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下的细菌特性,从而对非可培养状态病原菌的防控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细菌VBNC... 综述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导致原因、生物学特性、检测及复苏方法,通过对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研究,使相关研究人员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下的细菌特性,从而对非可培养状态病原菌的防控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细菌VBNC状态的综述进而对益生乳酸菌VBNC状态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路,以解决乳酸菌发酵剂工业化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乳酸菌
下载PDF
高温胁迫诱导水稻白叶枯病菌在病叶中进入存活但不可培养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含 王冰倩 +4 位作者 杜逸晨 宋康丽 李佳杨 聂婧源 宋从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1-528,共8页
[目的]探究水稻白叶枯病菌是否存在存活但不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水稻白叶枯病的病害循环,为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分离采集自田间、保存在室温和4℃下14年的水稻白叶... [目的]探究水稻白叶枯病菌是否存在存活但不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水稻白叶枯病的病害循环,为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分离采集自田间、保存在室温和4℃下14年的水稻白叶枯病叶,采用划线稀释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平板分离,探索不同温度处理下病叶中白叶枯病菌的可培养情况。将带利福平抗性的白叶枯病菌PXO99^(A)菌株剪叶接种感病水稻品种‘深两优871’,病叶剪成小段分别置于4、28和37℃下保存,每隔30 d取病叶小段,通过平板分离进行病原菌含量的测定。利用染色全细胞染料Microlight^(TM) Green JJ98 and JJ99以及染死细胞染料碘化丙啶(PI)对喷菌液中细胞的存活程度进行测定。[结果]采集自田间、保存在室温和4℃下的病叶都有明显的喷菌现象;只有从4℃保存(甚至保存4年)的样品上可以分离到病原菌,而保存在室温的样品上都不能分离到白叶枯病菌。从人工接种的保存在3个温度下的病叶上分离的病原菌,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可培养的PXO99^(A)菌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37℃保存60 d后未分离到病原菌。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保存60 d后,4、28和37℃条件下保存的样本中活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2.52%、32.17%和24.02%。以上结果说明,37℃病叶中的病原菌部分进入了VBNC状态。[结论]高温诱导了水稻白叶枯病样中的病原菌进入了VBNC状态。这为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侵染生物学特征和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vbnc 荧光染料染色 温度胁迫
下载PDF
牛奶发酵过程中阪崎克罗诺杆菌可形成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怡芳 周爱莲 +2 位作者 白泓 余以刚 肖性龙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2,124,共8页
该研究以保加利亚乳杆菌为牛奶发酵剂,研究了牛奶发酵过程中阪崎克罗诺杆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相互作用以及阪崎克罗诺杆菌存活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MA-qPCR方法分析阪崎克罗诺杆菌在牛奶发酵过程中是否形成“... 该研究以保加利亚乳杆菌为牛奶发酵剂,研究了牛奶发酵过程中阪崎克罗诺杆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相互作用以及阪崎克罗诺杆菌存活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MA-qPCR方法分析阪崎克罗诺杆菌在牛奶发酵过程中是否形成“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结果显示,保加利亚乳杆菌在牛奶中发酵48 h后pH值可达到3.40,酸度值可达212.00。在发酵前期接种阪崎克罗诺杆菌,48 h后pH值和酸度值分别为3.50和193.30;在发酵中期接种阪崎克罗诺杆菌,48 h后pH值和酸度值分别为3.47和214.30。发酵前期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污染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结果的影响更大。阪崎克罗诺杆菌在牛奶中生长48 h后菌浓度可稳定在9.08 lg(CFU/mL);不论在牛奶经发酵前期或中期接种阪崎克罗诺杆菌,发酵后期平板计数法均检测不到阪崎克罗诺杆菌,但16s rDNA和PMA-qPCR技术均可检测到阪崎克罗诺杆菌活菌的存在。该研究结果说明,阪崎克罗诺杆菌在牛奶发酵后进入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该状态的存在会导致该菌检测时活菌数量的低估,从而引发乳及乳制品的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崎克罗诺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保加利亚乳杆菌 发酵
下载PDF
不同诱导条件下的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PMA-qPCR定量检测及其呼吸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羽霏 方祥 +2 位作者 廖振林 王丽 钟青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15-221,共7页
定量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的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变化情况,并对VBNC菌的呼吸活性进行分析。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 定量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的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变化情况,并对VBNC菌的呼吸活性进行分析。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结合的技术(PMA-q PCR)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活菌数。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优化传统CTC(5-cyano-2,3-ditolyl tetrazolium chloride)呼吸检测法对VBNC状态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A-q PCR检测技术结合平板计数的方法,可用于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诱导过程中活菌数和可培养菌数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差值测定出VBNC细胞的浓度。在不同的温度、Na Cl含量和氯霉素含量的诱导条件下,副溶血弧菌在其中的7种条件下在60 d内进入了VBNC状态。VBNC细胞终浓度最低为5.75×10~2 CFU/m L,最高为1.70×10~5 CFU/m L。在细胞呼吸实验中,采用CTC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双染法能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VBNC细胞表面的红色荧光,有效区分死活细胞。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能够根据荧光强度快速区分呼吸活性呈阴性和阳性的细胞。本研究为VBNC细菌的检测和生理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 PMA-qPCR 流式细胞仪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益生菌干酪乳杆菌Zhang VBNC态和正常态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包秋华 王丽娜 +2 位作者 张雨虹 彭江英 马学波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5,共6页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分析了干酪乳杆菌Zhang的VBNC态和正常态两种细胞的代谢组差异。结果显示,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到874个和368个代谢物质,根据P<0.05、差异倍数>2和VIP≥1筛选原则,通过数据库比对...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分析了干酪乳杆菌Zhang的VBNC态和正常态两种细胞的代谢组差异。结果显示,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到874个和368个代谢物质,根据P<0.05、差异倍数>2和VIP≥1筛选原则,通过数据库比对鉴定得到干酪乳杆菌Zhang在两种状态下的主要差异代谢物有24种,主要包括氨基酸类、糖类、维生素类等6类,随后按类分析了这些物质在干酪乳杆菌Zhang生存过程中的作用,为探索干酪乳杆菌Zhang VBNC态在逆境条件下的存活机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代谢组学
下载PDF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诱导和复苏后菌株的生理特征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颖翘 王丽 钟青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2-426,共5页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接种在含有一定浓度的山梨酸钾的溶液中,在不同温度下诱导其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采用脑心浸液培养基(BHI)升温的方法复苏VBNC状态的菌株,并考察了复苏菌株的...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接种在含有一定浓度的山梨酸钾的溶液中,在不同温度下诱导其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采用脑心浸液培养基(BHI)升温的方法复苏VBNC状态的菌株,并考察了复苏菌株的生理特性及对环境的应激抵抗力.结果表明,诱导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VBNC状态,经BHI升温方法复苏后的菌体和正常状态的菌体形态上并无区别.在血平板上,复苏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乳白色,且无溶血圈.生化试验表明,复苏的菌株除尿素酶阴性外,其他代谢特征均与标准菌株相同.复苏后的菌株对环境的应激抵抗力减弱,可能与其产类胡萝卜素的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复苏 生理特性 应激抵抗力
下载PDF
食源性微生物VBNC状态检测与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聂新颖 张蕊蕊 +3 位作者 蒋丽芬 李群英 夏必帮 廖红梅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3-292,共10页
在环境胁迫下,部分食源性微生物(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菌和酵母等)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得以存活。进入VBNC状态的微生物在细胞形态、代谢活性以及致病性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并且... 在环境胁迫下,部分食源性微生物(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菌和酵母等)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得以存活。进入VBNC状态的微生物在细胞形态、代谢活性以及致病性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并且不能用常规的方法将其检出,因此给食品质量与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总结了食源性微生物VBNC状态的发展趋势;简单介绍了食源性微生物VBNC状态的各种环境诱导因素、生理生化特性和复苏条件;着重论述了应用于食源性微生物VBNC状态的分子检测技术和噬菌体检测法,并讨论了方法的优缺点及优化方案。此外,本文还总结了分离和纯化VBNC状态微生物的方法并分析了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进一步探究食源性微生物VBNC状态的生理特性,研发更加快速、简便和高效的检测分离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 复苏条件 检测方法 分离方法
原文传递
不同寡营养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的异质性比较
16
作者 史俊 胡钰梅 +4 位作者 杜明 檀利军 潘迎捷 赵勇 刘海泉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3年第3期334-345,共12页
采用稀释培养基的方法模拟了不同寡营养环境,分析了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稀释度培养基中的生长和被膜形成异质性以及在人工海水培养条件下进入活得不可培养状态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寡营养条件下具有较大的生长变异性;... 采用稀释培养基的方法模拟了不同寡营养环境,分析了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稀释度培养基中的生长和被膜形成异质性以及在人工海水培养条件下进入活得不可培养状态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寡营养条件下具有较大的生长变异性;环境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比临床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且在不同寡营养条件下的被膜形成具有较大变异性;在低温人工海水培养50 d后,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并未全部进入活得不可培养状态,且细菌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比较了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寡营养条件下的异质性,以期为开展精准的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寡营养条件 生长异质性 被膜形成异质性 活得不可培养状态异质性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广西蚕沙细菌组成多样性解析和VBNC菌群的发掘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艳军 陈宝婷 +6 位作者 张玉梅 张逸飞 朱宝琳 苏盼 丁林贤 谢乃钧 张萍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6-1046,共11页
【目的】解析广西蚕沙中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为蚕沙中菌种资源发掘和蚕沙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细菌群落组成特征,同时利用常规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基于复苏促进因子(Rpf)的MPN培养系统解析并筛选蚕沙... 【目的】解析广西蚕沙中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为蚕沙中菌种资源发掘和蚕沙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细菌群落组成特征,同时利用常规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基于复苏促进因子(Rpf)的MPN培养系统解析并筛选蚕沙中可培养和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的优势菌群,并经16SrRNA基因测序对筛选得到的菌株作初步分类鉴定。【结果】高通量测序表明,广西蚕沙样品中细菌归属于10个门、18个纲、27个目、57个科、96个属,其中4个属的丰度达1%以上,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共获得14个属的33株可培养细菌,其中4个属(Citrobacter、Weissella、Chitinophaga、Pseudoclavibacter)在高通量测序中未被检测到;而在MPN培养系统中,基于复苏促进因子的处理组细菌总数最大检出丰度提高了100倍,并从中共检出21株对Rpf敏感的VBNC菌株,其中6个属(Paenibacillus、Caulobacter、Roseomonas、Pantoea、Erwinia、Acinetobacter)为传统分离法中未能获得的菌属,2个属(Paenibacillus和Caulobacter)在高通量测序中未被检测到。【结论】蚕沙细菌多样性丰富,不同方法解析蚕沙细菌组成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而且通过添加Rpf首次发现了蚕沙中存在大量过去未被认知的VBNC状态细菌,其中从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推测有3个VBNC菌株为潜在新种。此研究结果为深入挖掘蚕沙中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途径,为蚕沙的综合处理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促进因子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高通量测序 蚕沙 细菌多样性
原文传递
细菌在逆境条件下膜脂肪酸变化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梅迩蓝 包秋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05-112,共8页
细胞膜是控制细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屏障。在逆境条件下,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以调整适当的膜流动性和适应性,保护细胞膜免受不利和多变逆境条件的影响。有些细菌在逆境胁迫的条件下会进入活的但不可培养的(Viable bu... 细胞膜是控制细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屏障。在逆境条件下,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以调整适当的膜流动性和适应性,保护细胞膜免受不利和多变逆境条件的影响。有些细菌在逆境胁迫的条件下会进入活的但不可培养的(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VBNC)状态。总结了细菌几种逆境胁迫及其诱导因子,并论述了细菌和部分具有VBNC态细菌在逆境胁迫下膜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的变化、以及脂肪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解析细菌逆境胁迫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逆境条件 vbnc 细胞膜 脂肪酸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及其复苏菌株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郝小斌 宁喜斌 张继伦 《辽宁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10-16,共7页
将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J1.1997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J1.1616分别于低温(4℃)寡营养(人工海水、陈海水)条件和低温(4℃)富营养条件(TSB-3%NaCl)下进行诱导实验。结果显示,两菌株皆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 将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J1.1997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J1.1616分别于低温(4℃)寡营养(人工海水、陈海水)条件和低温(4℃)富营养条件(TSB-3%NaCl)下进行诱导实验。结果显示,两菌株皆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state,VBNC),且进入VBNC状态的菌株对小白鼠无致病性。运用升温复苏等多种方法对已经进入VBNC状态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复苏,并对复苏菌株的生长曲线、生理生化指标和毒力基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部分菌株复苏成功,复苏后菌株的生理生化指标和毒力基因与标准菌株基本相同,但V.pA7F(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J1.1997复苏菌株)的生长活性有所下降,并且其trh毒力基因和脲酶反应均为阴性。以上结论皆为研究副溶血性弧菌VBNC和食品安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复苏 毒力基因
下载PDF
空肠弯曲菌在环境压力条件下的生存机制和可培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为 王蓓蕾 +1 位作者 胡桂学 王伟利 《肉类研究》 2011年第5期37-39,共3页
空肠弯曲菌是一种重要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可以产生几种肠毒素能侵袭小肠和大肠黏膜引起急性肠炎,据统计其导致肠炎比例是沙门氏菌的3倍。该菌污染肉类食品后,经冷冻等环境的变化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 空肠弯曲菌是一种重要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可以产生几种肠毒素能侵袭小肠和大肠黏膜引起急性肠炎,据统计其导致肠炎比例是沙门氏菌的3倍。该菌污染肉类食品后,经冷冻等环境的变化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测到。空肠弯曲菌在pH值、湿度、温度、营养成分等条件发生极端改变的情况下可以进入VBNC状态。本研究更深入地了解空肠弯曲菌是如何抵御外力影响的,防范食品安全的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 环境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