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腰椎侧方血管神经及毗邻结构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烽 段广超 +3 位作者 王素春 陈兵乾 居建文 金国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为下腰椎微创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XLIF)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观测下腰椎侧方血管神经及毗邻结构的走行、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腰L1、L2、L3节段血管走行、分布比较恒定,走行于相应椎体的中央偏下水平,但L4动、... 目的:为下腰椎微创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XLIF)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观测下腰椎侧方血管神经及毗邻结构的走行、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腰L1、L2、L3节段血管走行、分布比较恒定,走行于相应椎体的中央偏下水平,但L4动、静脉走行变异较大,其中36.7%(11例)走行于L4/L5间隙表面;L3~L5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的直径及脊神经前支距下位椎间盘的距离均逐渐增大;脊神经前支与椎体正中矢状面的夹角L3~L4增大,而L5却减少到L3的水平;L3~L5左右侧手术窗均逐渐增大,且同一节段水平左侧手术窗大于右侧。结论:由于两侧髂嵴的遮挡,XLIF在L5/S1间隙难于进行,在L3/L4、L4/L5间隙可以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 微创 椎体间融合术 血管神经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脊柱T_(5~11)节段极外侧微创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增晖 詹翼 胡小晓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4-636,共3页
目的为T5~11脊柱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的微创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尸体标本12具,解剖观察并测量T5~11椎体侧方血管神经的走行、分布及毗邻结构,节段血管的位置及其与上下相邻椎间盘的距离。结果 T5~1... 目的为T5~11脊柱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的微创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尸体标本12具,解剖观察并测量T5~11椎体侧方血管神经的走行、分布及毗邻结构,节段血管的位置及其与上下相邻椎间盘的距离。结果 T5~11节段血管走行较为恒定,节段静脉在上、节段动脉在下,走行于对应椎体的中央偏下水平。两侧交感神经干在T6~9发出内脏大神经,T10~12发出内脏小神经。奇静脉在该段脊柱的右前方,向上走行过程中逐渐向脊柱左侧偏,胸主动脉走行于该段脊柱的左前方,向下走行过程逐渐向右侧偏,右侧交感干与奇静脉的间距远大于左侧交感干与胸主动脉的间距。椎间盘水平无血管和神经紧邻。结论在T5~11脊柱行极外侧椎间融合术是可行和安全的,行椎体螺钉内固定应注意侧前方血管神经和节段血管的保护,切除椎体时必须先结扎节段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血管神经 极外侧椎间融合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吻合腓动静脉腓肠神经移植的应用 被引量:26
3
作者 范启申 周祥吉 +4 位作者 钟世镇 王成琪 勾景平 魏海温 王刚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研究腓肠动脉对腓肠神经的营养,为吻合腓血管的腓肠神经神经移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51例尸体腓血管对腓肠神经供应解剖学研究,以及对48例临床病例的观察总结。结果:腓动脉有1~7条皮支营养腓肠神经,术中观察腓肠神经... 目的:研究腓肠动脉对腓肠神经的营养,为吻合腓血管的腓肠神经神经移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51例尸体腓血管对腓肠神经供应解剖学研究,以及对48例临床病例的观察总结。结果:腓动脉有1~7条皮支营养腓肠神经,术中观察腓肠神经两断端出血活跃,修复长段神经缺损优良率8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神经移植 腓血管吻合
原文传递
下腰椎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烽 段广超 金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59-861,I0001,共4页
目的:观测腰椎侧方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分布,为下腰椎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intervertebra fusion,XLIF)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的腰椎侧方血管和神经,观察腰动、静脉的位置及走行;测量椎间孔外口处L3~L5脊... 目的:观测腰椎侧方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分布,为下腰椎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intervertebra fusion,XLIF)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的腰椎侧方血管和神经,观察腰动、静脉的位置及走行;测量椎间孔外口处L3~L5脊神经距相邻下位椎间盘、腹主动脉后缘(左侧手术窗)和下腔静脉后缘(右侧手术窗)的距离。结果:L1、L2、L3节段血管走行、分布比较恒定,走行于相应椎体的中央偏下水平;但L4动、静脉走行变异较大,其中36.7%(11例)走行于L4/5间隙表面;L3~L5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距下位椎间盘的距离逐渐增大;L3~L5左、右侧手术窗均逐渐增大,且同一节段左侧手术窗大于右侧。结论:XLIF在L3/4、L4/5间隙可以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 微创 椎体间融合术 血管神经应用解剖
下载PDF
3TMR体层血管造影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飚 李新 +5 位作者 李若坤 强金伟 廖治河 蒋春梅 饶圣祥 陈财忠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3T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MRTA)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手术治疗的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TA表现,评判三叉神经周围有无血管压迫,并与术中观察结果对照。结果:症状侧血管压迫者52例,非症状... 目的:探讨3T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MRTA)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手术治疗的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TA表现,评判三叉神经周围有无血管压迫,并与术中观察结果对照。结果:症状侧血管压迫者52例,非症状侧血管压迫5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TA显示的神经血管接触52例中,术中49例发现有血管压迫或接触,MRTA显示无接触的8例中有4例发现血管压迫或接触。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MRTA判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5%、57.1%、88.3%、94.2%和50%。结论:MRTA可以准确显示三叉神经根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血管神经压迫 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
下载PDF
磁共振3D-SPACE序列对面肌痉挛病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孙伟 张澍杰 +2 位作者 饶圣祥 陈财忠 刘豪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3D-SPACE序列对面神经微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单侧面肌痉挛患者30例及健康成人(对照组)20例,行3.0T磁共振3D-SPACE序列检査,利用原始图像进行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从3个方位观察血管神经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 目的:评价磁共振3D-SPACE序列对面神经微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单侧面肌痉挛患者30例及健康成人(对照组)20例,行3.0T磁共振3D-SPACE序列检査,利用原始图像进行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从3个方位观察血管神经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HFS组患侧神经血管存在接触或压迫30例,健侧存在血管接触或压迫13例,对照组40侧有12侧显示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HFS组患侧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的阳性率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V0.05),健侧和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49)。3D-SPACE对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分别为100%、64.29%. 75%、54.55%、100%、2.80. 0、0.64。结论:3D-SPACE序列能清晰显示面神经与周围结构解剖关系,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血管神经压迫 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
下载PDF
MRTA综合扫描技术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孙伟 李轫晨 +5 位作者 陈锦 张晶晶 丁玉芹 陈财忠 曾蒙苏 刘豪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各种扫描方法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为面肌痉挛的患者,进行t1-vibe-fs、t2-space-p2、3D-TOF FLASH三种序列扫描后,计算各组图像信号噪声...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各种扫描方法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为面肌痉挛的患者,进行t1-vibe-fs、t2-space-p2、3D-TOF FLASH三种序列扫描后,计算各组图像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分析比较其图像质量。结果 :t1-vibe-fs、t2-space-p2两种序列图像的SNR与CNR均高于3D-TOF FLASH序列(P均<0.05),t1-vibe-fs序列图像的SNR高于t2-space-p2序列(P<0.05),CNR低于t2-space-p2序列(P<0.05)。t1-vibe-fs、t2-space-p2两种序列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3D-TOF FLASH序列(P均<0.05),t2-space-p2序列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t1-vibe-fs序列(P<0.05)。结论:MRTA技术能清楚显示颅神经及责任血管,t1-vibe-fs结合t2-space-p2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血管神经压迫 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
下载PDF
正中神经返支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付秀利 张慰天 +3 位作者 吕辉 吕衡发 刘光东 梁兆本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00年第3期153-154,共2页
目的:为修复正中神经返支提供带血管蒂神经桥接的理论基础和有关数据。方法:用体视学方法研究了60例灌注红色乳胶液的返支营养血管,观察其长度和内径、来源、进入神经干的方式。结果:营养动脉长度2.86±0.12mm,内径0.23±0.03mm... 目的:为修复正中神经返支提供带血管蒂神经桥接的理论基础和有关数据。方法:用体视学方法研究了60例灌注红色乳胶液的返支营养血管,观察其长度和内径、来源、进入神经干的方式。结果:营养动脉长度2.86±0.12mm,内径0.23±0.03mm,从返支主干的近1/3进入占88.8%,由神经的掌面,尺侧进入占74.5%。来源动脉起自掌浅弓凹侧的筋膜支,起占至“零点”的距离11.64±2.27mm,内径0.52±0.08mm,长度10.04±1.26mm。结论:返支营养动脉的来源动脉适宜做带血管蒂神经移植的受体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返支 血供 解剖学 血管
原文传递
正常脑池段后组颅神经及相关血管的MRH 被引量:2
9
作者 尼玛 肖家和 +2 位作者 唐鹤函 黄华 许凡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水成像(MRH)技术对脑池段后组颅神经(cranial nerves,CN)及其毗邻血管解剖关系的显示效果和诊断价值。方法:检查对象共30例(60侧),其中男女各15例,平均年龄47岁。采用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横断面及平行于后组颅神经... 目的:评价磁共振水成像(MRH)技术对脑池段后组颅神经(cranial nerves,CN)及其毗邻血管解剖关系的显示效果和诊断价值。方法:检查对象共30例(60侧),其中男女各15例,平均年龄47岁。采用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横断面及平行于后组颅神经的斜矢状面水成像序列检查。结果:脑池段舌咽-迷走-副神经复合体在横断面和斜矢状面图像上的显示率分别为100%和95%;舌下神经在横断面和斜矢状面图像上的显示率分别为98.3%和91.7%。双侧舌咽-迷走-副神经复合体之间的平均距离女性为(2.06±0.12)cm,男性为(2.10±0.11)cm,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舌咽-迷走-副神经复合体长径与脑干正中矢状面的夹角左侧为54.42°±4.93°,右侧为56.97°±6.3°,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7),而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舌咽-迷走-副神经复合体脑池段长度右侧(1.52±0.16)cm,左侧(1.57±0.19)cm;女性(1.51±0.14)cm,男性(1.54±0.17)cm,其在性别和侧别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39和P=0.53)。与脑池段舌咽-迷走-副神经复合体有密切关系的血管主要是小脑后下动脉和椎动脉,在与神经有接触的该两类血管中,小脑后下动脉占70.8%。结论:MRH可以清晰显示后组颅神经以及与相邻脑血管的复杂解剖关系,发现该区域神经、血管性微小病变,为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组颅神经 血管 磁共振水成像 血管-神经关系
下载PDF
半腱肌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10
作者 陈恒 林金土 +1 位作者 沈国星 陈春鹏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109-111,共3页
作者对30成人半腱肌进行观察,研究了半腱肌的血管、神经来源及分布规律,测量了血管和神经的有关数据。结果表明,半腱肌的血管、神经外径较粗、肌外长度适当、位置较恒定,半腱肌可作为修复机体创伤的肌瓣。
关键词 半腱肌 解剖 肌瓣
下载PDF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2
11
作者 陈瑞光 叶伟雄 +2 位作者 吴劲风 温仕奇 李锋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 总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经验。方法  1997年 1月~ 1999年 4月以腓肠神经及其滋养血管为蒂的小腿后侧岛状皮瓣 ,修复足跟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6例 ,足跟部慢性溃疡 2例 ,慢性骨髓炎 2例 ,骨缺损瘢痕挛缩伴瘘管... 目的 总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经验。方法  1997年 1月~ 1999年 4月以腓肠神经及其滋养血管为蒂的小腿后侧岛状皮瓣 ,修复足跟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6例 ,足跟部慢性溃疡 2例 ,慢性骨髓炎 2例 ,骨缺损瘢痕挛缩伴瘘管形成 1例。皮瓣切取范围 5 cm× 8cm~ 8cm× 12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 期愈合。随访 3~ 12个月 ,溃疡、骨髓炎及瘘管无复发 ,皮瓣感觉轻度恢复。结论 此皮瓣不损害重要血管神经 ,供区比较隐蔽。手术方法操作简便。皮瓣血运丰富 ,可有效地修复足跟和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皮神经血管蒂 修复 足部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4
12
作者 黄群武 廖进民 +4 位作者 谢华 吕端远 魏建华 陈应佳 孔禄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提供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腓浅神经(皮下段)近侧的血供为腓浅动脉深支的皮动脉、第1支肌间隔动脉,起始处外... 目的:提供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腓浅神经(皮下段)近侧的血供为腓浅动脉深支的皮动脉、第1支肌间隔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8mm、1.1mm;第1支肌间隔动脉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8cm。远侧则为腓动脉穿支之升支、降支的皮支和足背动脉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9mm、0.7mm和0.8mm,穿出深筋膜前长分别为1.2cm、0.7cm和0.8cm。其神经支在神经干内或旁彼此吻合,构成纵向链式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皮肤、皮下及筋膜血管网沟通。结论:可设计带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浅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管 筋膜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军 余国荣 +1 位作者 陶圣祥 张奕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07-108,116,共3页
目的:为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 目的:为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腓浅神经有伴行营养血管,其伴行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营养筋膜皮肤。结论:可设计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浅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管 筋膜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明新 阚世廉 张建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8-730,共3页
目的:报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15例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伴有骨关节、肌腱、神经或血管外露,急诊手术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对患者的踝关... 目的:报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15例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伴有骨关节、肌腱、神经或血管外露,急诊手术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对患者的踝关节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患者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随访6~18个月(平均13.6月),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所有骨折愈合。供区愈合良好,足功能恢复良好,行走正常,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切取面积大,可有效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移植 逆行岛状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修复
下载PDF
小腿内侧皮瓣在前臂皮肤血管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晓东 范启申 +3 位作者 高学建 何正 庞晖 杨富强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4期33-34,共2页
目的应用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并血管、神经串联移植修复伴有血管、神经缺损的前臂毁损伤,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0年~2007年治疗前臂毁损伤患者12例,均有肢体远端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以及血管、神经缺损,设计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并血管、... 目的应用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并血管、神经串联移植修复伴有血管、神经缺损的前臂毁损伤,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0年~2007年治疗前臂毁损伤患者12例,均有肢体远端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以及血管、神经缺损,设计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并血管、神经串联移植,皮瓣最大面积25cm×17cm,一期修复组织缺损。结果12例皮瓣及远端肢体全部成活,术后随访7个月至2年,修复的前臂均成活,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于大面积皮肤缺损而且伴有重要血管、神经缺损的前臂严重毁损伤,应用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并血管、神经串联移植方法修复,临床效果满意,既解决了创面的组织缺损又恢复肢体血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内侧皮瓣 血管 神经缺损 创伤修复
原文传递
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LED混合光治疗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思路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碧波 罗燕伟 叶建红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8期921-922,共2页
目的针对国内现有相关的物理治疗设备临床效果不甚理想的现状,探讨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DPBN)的LED混合光治疗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思路。方法选取890nm±10%和660nm±10%两个波长的LED作为治疗核心部件,制成LED混合光治... 目的针对国内现有相关的物理治疗设备临床效果不甚理想的现状,探讨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DPBN)的LED混合光治疗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思路。方法选取890nm±10%和660nm±10%两个波长的LED作为治疗核心部件,制成LED混合光治疗仪。结果该治疗仪的设计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结论经过研制的完善与成果的转化,LED混合光治疗仪将为DPBN的治疗提供积极有效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神经病变 光疗 波长
下载PDF
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环小指创面15例临床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聂建雄 李德新 于建刚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74-277,共4页
目的 探讨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蒂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环小指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根据尺神经手背支及其营养血管的解剖规律,设计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环小指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共15例患者,4例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其中1例切取较大皮瓣... 目的 探讨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蒂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环小指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根据尺神经手背支及其营养血管的解剖规律,设计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环小指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共15例患者,4例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其中1例切取较大皮瓣面积的远端明显青紫,经积极处理,3d后症状缓解,但皮瓣远端出现少许发黑、坏死,后经换药自愈.其余皮瓣均存活良好.随访3~24个月,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皮瓣质地良好,手部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其中优9例,良4例,可2例,疗效优良率为87%.结论 该皮瓣血管恒定,切取简便,成活率高,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可用于环小指掌指关节以远任何部位的创面修复,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 创面
原文传递
与喉手术有关血管神经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玉成 陆书昌 +1 位作者 叶青 朱杭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目的:为减少喉切除等术中的出血、保留正常组织和缩短术后的创面愈合及功能恢复的时间。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40具(8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进行解剖测量,着重测量与喉有关的血管和神经。结果:左右侧甲状腺上动脉的长度平均值分... 目的:为减少喉切除等术中的出血、保留正常组织和缩短术后的创面愈合及功能恢复的时间。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40具(8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进行解剖测量,着重测量与喉有关的血管和神经。结果:左右侧甲状腺上动脉的长度平均值分别为42.3,39.9mm,起始点的口径平均值均为2.4mm。左右侧喉上动脉的长度平均值分别为23.1,21.6mm,起始点的口径平均值分别为1.6,1.5mm,入喉点的口径平均值分别为1.4,1.3mm。左右侧喉上神经的喉内支入喉点处平均值的宽度和厚度大于左右侧喉返神经入喉点处的宽度和厚度。结论:结果对喉麻痹恢复手术,将来行喉移植手术,以及其他颈部手术均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神经 显微解剖 喉部外科手术
下载PDF
带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19
作者 许伟国 蔡斌 +1 位作者 何振荣 凌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8-369,372,共3页
目的:报道带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踝足部软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8例小腿或足部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瓣面积最大为13cm×5cm,最小为3cm×3cm。结果:17例全部成... 目的:报道带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踝足部软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8例小腿或足部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瓣面积最大为13cm×5cm,最小为3cm×3cm。结果:17例全部成活,其中2例部分坏死,l例失败,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此皮瓣是修复小腿远端、踝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具有切取方便,位置恒定,血供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管 岛状皮瓣 软组织缺损修复
下载PDF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庄莉 舒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2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并总结2001年1月至201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应用以腓肠神经及其滋养血管为蒂的小腿后侧岛状皮瓣修复的1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并总结2001年1月至201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应用以腓肠神经及其滋养血管为蒂的小腿后侧岛状皮瓣修复的1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的修复皮瓣均成活,术后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精心周到的医疗和护理是促进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皮神经血管蒂 修复 足踝部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