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吕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34-1735,共2页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贵州省疾控中心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50例,随机将产妇分为腹壁横切口组和腹壁纵切口组,每组25例。两组产妇经相关检查后分别行腹壁...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贵州省疾控中心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50例,随机将产妇分为腹壁横切口组和腹壁纵切口组,每组25例。两组产妇经相关检查后分别行腹壁横切口和纵切口的二次剖宫产手术,并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腹壁横切口组产妇相比,腹壁纵切口组产妇盆、腹腔无粘连的比率显著提高,而轻度和重度粘连以及总粘连率则均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腹壁纵切口组产妇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T1)和手术总时间(T2)均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也有一定的减少,但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有再次剖宫产手术可能的产妇在进行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选择时,应以腹壁纵切口为宜,有利于再次手术操作同时减少手术的创伤,对于二次剖宫产产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剖宫产 横切口 纵切口
原文传递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陆桂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28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对瘢痕子宫行再次剖宫产时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的利弊。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需要二次剖宫产的孕妇110例,所有孕妇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把第一次剖宫产横切口的5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第一次剖宫产纵切口的5... 目的:探讨分析对瘢痕子宫行再次剖宫产时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的利弊。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需要二次剖宫产的孕妇110例,所有孕妇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把第一次剖宫产横切口的5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第一次剖宫产纵切口的55例孕妇作为治疗组。两组均按照原腹壁旧切口手术。观察两组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的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治疗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胎儿窒息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少,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粘连率为23.63%(13/55),对照组为54.50%(30/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再次剖宫产手术可能的产妇切口应首选腹壁纵切口,以利于再次手术操作,同时减少手术创伤,对二次剖宫产的产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腹壁横切口 纵切口 剖宫产
下载PDF
乳房下垂采用垂直切口法乳房悬吊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合珍 刘海燕 +3 位作者 靳志华 冯娜 郭美利 张正文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第6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垂直切口乳房悬吊术治疗乳房下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乳房下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垂直切口乳房悬吊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愈合等级及愈合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 目的探讨垂直切口乳房悬吊术治疗乳房下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乳房下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垂直切口乳房悬吊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愈合等级及愈合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瘢痕形成及乳房下垂修复情况,统计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32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31例(96.88%),患者切口平均愈合时间(7.6±2.1)天。术后随访,手术切口均为浅表性疤痕,恢复良好,患者下垂乳房得到矫正,乳房对称及乳头高度理想,外形较前美观。术后1例切口轻度感染,无疤痕增生、血肿、乳头感觉丧失等,并发症发生率3.13%。29例患者满意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90.63%。结论垂直切口法乳房悬吊术治疗乳房下垂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乳房外形,提高美观度,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下垂 垂直切口 乳房悬吊术
下载PDF
Modified approach of regenerative treatment for distal intrabony defect beneath non-keratinized mucosa at terminal molar:A case report
4
作者 Jian-Ru Liu Yan Huang +2 位作者 Xiang-Ying Ouyang Wen-Yi Liu Ying Xie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8期3575-3581,共7页
BACKGROUND Intrabony defects beneath non-keratinized mucosa are frequently observed at the distal site of terminal molars.Consequently,the application of regenerative treatment using the modified wedge-flap technique ... BACKGROUND Intrabony defects beneath non-keratinized mucosa are frequently observed at the distal site of terminal molars.Consequently,the application of regenerative treatment using the modified wedge-flap technique is considered impractical for these specific dental conditions.CASE SUMMARY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modified surgical procedure aimed at exposing the distal intrabony defect by making a vertical incision in the keratinized buccal gingiva.The primary objective is to maintain gingival flap stability,thereby facilitating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The described technique was successfully employed in a case involving the left mandibular second molar,which presented with an intrabony defect without keratinized gingiva at the distal site.In this case,an incision was made on the disto-buccal gingival tissue,creating a tunnel-like separation of the distal non-keratinized soft tissue to expose the intrabony defect.Subsequently,bone grafting and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surgeries were performed,resulting in satisfactory bone fill at 9 mo postoperatively.CONCLUSION This technique offers a regenerative opportunity for the intrabony defects beneath non-keratinized mucosa and is recommended for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keratinized mucosa Regenerative therapy vertical incision Tunnel-like separat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同期改良乳房上提术联合假体隆乳术矫正乳房下垂伴小乳症
5
作者 张梅 汪灏 +1 位作者 陈德法 潘宝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同期改良乳房上提术联合假体隆乳术治疗乳房下垂伴小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6月至2023年10月,重庆华美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对49例中重度乳房下垂伴小乳症求美者,采用同期改良垂直瘢痕法乳房上提术联合假体隆乳术进行治... 目的探讨同期改良乳房上提术联合假体隆乳术治疗乳房下垂伴小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6月至2023年10月,重庆华美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对49例中重度乳房下垂伴小乳症求美者,采用同期改良垂直瘢痕法乳房上提术联合假体隆乳术进行治疗。并对求美者满意度、乳房形态、切口愈合情况、近/远期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结果49例求美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求美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均未出现血肿、假体破裂、外露、感染等并发症。求美者对术后乳房大小及形态、手术切口瘢痕的满意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39例;满意7例;不满意3例,经再次手术修复后满意。满意率为93.88%。结论同期改良垂直瘢痕法乳房上提术联合假体隆乳术,较分期行乳房上提术及假体隆乳术而言,求美者接受度较高,时间成本及经济负担较小。且术中应用改良垂直瘢痕法,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隆乳术 乳房下垂 垂直切口 乳房上提术 小乳症
原文传递
垂直切口内上蒂法在乳房肥大整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赵玲玲 席庆春 +4 位作者 方明松 李旋 曹林 刘畅 陈道才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垂直切口内上蒂法在乳房肥大整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形修复外科对45例乳房肥大患者采用垂直切口内上蒂法行乳房缩小上提矫正,个性化设计新乳头位置、新乳晕直径、内上真皮腺体蒂... 目的探讨垂直切口内上蒂法在乳房肥大整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形修复外科对45例乳房肥大患者采用垂直切口内上蒂法行乳房缩小上提矫正,个性化设计新乳头位置、新乳晕直径、内上真皮腺体蒂宽度等。内上蒂去表皮,切除“C”形区皮肤及皮下组织,保留2.0 cm安全皮肤罩厚度下个性化切除外侧及外上方皮肤罩深层组织,蒂部适当修整有利于旋转及塑形,修薄新旧下皱襞区,采用美容缝合技术,重新塑造乳房形态。结果共45例患者(90侧乳房)乳房上提高度为3.0~15.5 cm,切除的腺体质量380~2300 g,术后5例出现脂肪液化及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愈合,乳头、乳晕血运功能良好,术后随访3~12个月,躯体不适症状明显改善,乳头感觉良好。患者对术后乳房大小、形态、瘢痕情况均较满意。结论采用垂直切口内上蒂法矫正肥大下垂的乳房,蒂部血供安全,行个性化操作,充分切除冗余组织,术后瘢痕隐蔽,乳房外形饱满对称,对部分轻度、所有中度及大部分重度乳房肥大伴下垂患者,可达到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肥大 垂直切口 内上蒂
原文传递
垂直切口上蒂法治疗乳房肥大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敬国 赵翌君 +6 位作者 周壮 闫书禄 刘赢银 张梅 杨丽萍 陈德法 李富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垂直切口上蒂法治疗乳房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9年6月,采用垂直切口上蒂法治疗乳房肥大56例(112侧),根据术前设计去除蒂部表皮,切除多余的皮肤及乳腺组织,自下而上对合内外侧乳腺,V-Y推进乳头乳晕复合瓣至适当位... 目的:探讨垂直切口上蒂法治疗乳房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9年6月,采用垂直切口上蒂法治疗乳房肥大56例(112侧),根据术前设计去除蒂部表皮,切除多余的皮肤及乳腺组织,自下而上对合内外侧乳腺,V-Y推进乳头乳晕复合瓣至适当位置,固定乳头乳晕后,逐层缝合。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40例患者对术后乳房形态,对称性及瘢痕满意;6例(8侧)出现了皮下脂肪液化,切口延期愈合;10例(12侧)切口出现瘢痕增生,患者基本满意。结论:对于乳房肥大患者,术前根据乳房肥大下垂程度设计乳头的位置,术中在减小乳房体积前提下,确保乳头乳晕血运,最大程度保留乳头乳晕感觉及乳房的泌乳功能,尽可能减少术后切口瘢痕及恢复双侧乳房的良好外形和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肥大 乳房缩小术 上蒂 垂直切口 乳头乳晕复合体 并发症
下载PDF
剖宫产手术切口选择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郝晓园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2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的不同对孕产妇再次手术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100例二次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依据:腹壁横切口疤痕50例,腹壁纵切口疤痕50例。结果:不同手术切口开腹时间、术中粘连、术中出血量、新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的不同对孕产妇再次手术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100例二次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依据:腹壁横切口疤痕50例,腹壁纵切口疤痕50例。结果:不同手术切口开腹时间、术中粘连、术中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术野暴露、切口愈合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对有剖宫产指征的应该依据孕产妇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式,以利于再次手术的操作,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再次手术操作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口 横切口 纵切口 术中粘连
下载PDF
直切口细克氏针加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65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范华波 彭聚胜 +4 位作者 蒋丛斌 杨万波 陈刚 余鹏 鄢辉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直切口细克氏针加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直切口细克氏针加改良张力带治疗65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时间、X线片关节面平整程度、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85.5 d,X... 目的探讨直切口细克氏针加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直切口细克氏针加改良张力带治疗65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时间、X线片关节面平整程度、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85.5 d,X线片示关节面平整度良好,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93.8%。结论该术式手术适应证较广、创伤小、固定牢固、疗效确切,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切口 内固定 髌骨 粉碎性骨折
下载PDF
埋伏牙牵引手术新型纵行切口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艳宁 冯云霞 逯骏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622-623,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埋伏牙牵引手术暴露切口,既对周围牙龈组织无压迫,又能够形成足够的牙周附着。方法选择上颌前牙区埋伏阻生牙患者5例,采用新型纵行切口,即沿埋伏牙牙体长轴做一纵行切口,并在其远中3 cm处另行一纵行切口,将移形...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埋伏牙牵引手术暴露切口,既对周围牙龈组织无压迫,又能够形成足够的牙周附着。方法选择上颌前牙区埋伏阻生牙患者5例,采用新型纵行切口,即沿埋伏牙牙体长轴做一纵行切口,并在其远中3 cm处另行一纵行切口,将移形过程中的黏骨膜翻开,并将正畸附件穿出以牵引导萌埋伏牙。结果新型纵行切口暴露埋伏牙的牵引方法,疗程短,牵引埋伏牙达到正常的咬合关系,对相邻牙龈无压迫。结论埋伏牙牵引术中采用纵行切口,优于传统的横切口,既可牢固黏结托槽,又对周围组织无压迫,可获得满意牵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正畸 纵行切口
原文传递
预缝合技术在垂直切口乳房上提固定术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布希 马建勋 +1 位作者 郎岳 李比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2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预缝合技术在垂直切口乳房上提固定术的价值及手术效果。方法2010年4月至2020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接受单纯垂直切口矫正乳房下垂术患者47例,年龄18~51岁,平均38.2岁,术中用预缝合技术进行多余皮肤去除量设计及切除。4... 目的探讨预缝合技术在垂直切口乳房上提固定术的价值及手术效果。方法2010年4月至2020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接受单纯垂直切口矫正乳房下垂术患者47例,年龄18~51岁,平均38.2岁,术中用预缝合技术进行多余皮肤去除量设计及切除。47例患者均为乳房中、重度下垂。结果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12~14 d拆除伤口缝线。术后乳房下垂得到矫正,乳房紧实呈前凸形态,下极轮廓侧观弧线自然;患者对术后效果均满意。术后无患者出现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皮肤坏死、伤口愈合不良、乳头乳晕感觉异常等早期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未出现乳房下垂复发、乳头乳晕形态不佳、瘢痕增宽及增生等远期并发症。结论预缝合技术用于垂直切口乳房上提固定术中,可简单且准确地确定皮肤去除量,能有效避免皮肤切除量不足或过量,并使垂直切口线限制在乳房下皱襞以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预缝合 垂直切口 乳房上提固定术 乳房下垂
原文传递
竖直切口内上蒂巨乳缩小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蓉 张艳 +5 位作者 张余光 施耀明 孙宝珊 唐梦遥 程丽英 章一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根据巨乳缩小术的手术原则,探讨一种既能保证乳房血供和功能,又能保持良好乳房外观的手术方式,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10例乳房肥大症患者,采用竖直切口结合内上蒂法行乳房缩小术。根据术前设计,去除内上蒂表皮,形成腺体蒂,... 目的根据巨乳缩小术的手术原则,探讨一种既能保证乳房血供和功能,又能保持良好乳房外观的手术方式,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10例乳房肥大症患者,采用竖直切口结合内上蒂法行乳房缩小术。根据术前设计,去除内上蒂表皮,形成腺体蒂,再切除外下象限多余的皮肤及腺体,重塑乳房形态。结果术后无皮肤坏死、脂肪液化、乳头乳晕感觉减退、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患者对术后乳房外观形态及功能均表示满意,能接受术后瘢痕。结论竖直切口内上蒂巨乳缩小术操作简单、安全,对轻、中度,特别是中度乳房肥大患者特别适用,术后和远期均能达到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缩小术 竖直切口 内上蒂
下载PDF
垂直切口内侧蒂式乳房缩小整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红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43-46,共4页
目的:探究垂直切口内侧蒂式乳房缩小整形术的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18年1月-2021年3月对92例乳房肥大患者采取垂直切口内侧蒂式乳房缩小术进行治疗,根据术前设计,去除表皮,保留真皮、腺体组织蒂,切除画线区域内,即... 目的:探究垂直切口内侧蒂式乳房缩小整形术的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18年1月-2021年3月对92例乳房肥大患者采取垂直切口内侧蒂式乳房缩小术进行治疗,根据术前设计,去除表皮,保留真皮、腺体组织蒂,切除画线区域内,即乳房下极部分皮肤、腺体组织,内侧带真皮腺体蒂向上旋转,固定于新位置;乳房下部腺体“U”形切除,然后向内上方缝合固定于胸壁,分层缝合。结果:本组92例(184侧)患者,术中切除腺体重量376~830 g,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主观症状均完全消失,乳头乳晕血运及感觉良好,乳房位置自然、外形丰满;温哥华瘢痕评分0~6分,平均(3.67±1.02)分;患者满意度为96.74%(89/92)。术后,患者左右侧锁乳线、左右侧胸乳线、过乳头胸围和乳晕直径等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水平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3例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经常规治疗后恢复;1例右侧乳晕切口上缘瘢痕增生,经瘢痕切除缝合;3例脂肪液化,经清创引流、局部换药后自行愈合。结论:垂直切口内侧蒂式乳房缩小整形术操作安全,术后切口瘢痕较小,能明显修复患者乳头乳晕位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肥大 乳房缩小整形术 垂直切口 内侧蒂式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The early change of corneal vertical coma and trefoil in 2.8-mm superior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14
作者 Yali Du Lixia Sun Mingzhi Zhang 《Eye Science》 CAS 2017年第1期39-43,共5页
Background: To investigate early change of corneal aberrations after 2.8-mm superior incision phacoemulsification.Methods: This study comprised 80 eyes of 75 patients.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phacoemulsification wi... Background: To investigate early change of corneal aberrations after 2.8-mm superior incision phacoemulsification.Methods: This study comprised 80 eyes of 75 patients.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monofocal foldable intraocular lens(IOLs) implanted through a 2.8-mm superior corneal incision. The anterior corneal wavefront aberrations for the 6.0-mm pupillary diameter was measured by i Trace wavefront aberrometer(Tracey Technologies, Inc.) preoperatively and 1 month postoperatively. Changes of root mean square(RMS) values of Z(3,-3), Z(3, 3), Z(3,-1), Z(3, 1), and Z(4, 0) and total high order aberration(HOA) were evaluated.Results: The uncorrected and corrected visual acuities improve significantly(P<0.001). No significant postoperative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spherical aberration(P=0.652). Significant changes in vertical coma and vertical trefoil(0.005±0.214 vs.-0.049±0.242, P=0.037;-0.141±0.222 vs.-0.258±0.359, P=0.001; separately). However, the total HOAs increased after cataract surgery(0.567±0.161 vs. 0.688±0.343, P<0.001).Conclusions: Corneal vertical coma and vertical trefoil changes significantly in 2.8mm superior corneal inci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surgery. In addition, those had a trend to negative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corneal aberration vertical coma vertical trefoil
下载PDF
基于经度切割的雷达网威力模型及算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万勇 金加根 +2 位作者 张朝伟 王年生 吕伟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共4页
针对雷达网探测威力范围解算中计算量大、速率低、精度差的问题,建立了3种程式雷达的垂直威力模型,并采用经度切割方法,建立了大地坐标系下的经纬度平面威力模型。将雷达网探测区域按等经度间隔切割成若干条块,形成条状雷达网,将网内各... 针对雷达网探测威力范围解算中计算量大、速率低、精度差的问题,建立了3种程式雷达的垂直威力模型,并采用经度切割方法,建立了大地坐标系下的经纬度平面威力模型。将雷达网探测区域按等经度间隔切割成若干条块,形成条状雷达网,将网内各部雷达的经纬度平面威力投影到条状雷达网中,建立了经纬度雷达网威力条块模型,并给出了切割算法。通过30部雷达构成的雷达网仿真表明,该方法将两维数据量降为一维,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速率,解决了复杂遮蔽边界问题,求得的球面面积更加准确,解决了雷达网威力解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网 垂直威力 平面威力 经度切割
下载PDF
垂直切口内侧蒂法联合脂肪抽吸术在重度乳房肥大缩小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团结 卢孔烨 +3 位作者 马乐 陈啸 荣坤杰 李平松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内侧蒂法巨乳缩小术联合脂肪抽吸术在重度乳房肥大缩小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64侧)重度乳房肥大患者,采用垂直切口内侧蒂法巨乳缩小术,同时联合脂肪抽吸术解决乳房下皱襞臃肿问题。结果:术中单侧切除乳腺及脂肪组织量50... 目的:探讨内侧蒂法巨乳缩小术联合脂肪抽吸术在重度乳房肥大缩小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64侧)重度乳房肥大患者,采用垂直切口内侧蒂法巨乳缩小术,同时联合脂肪抽吸术解决乳房下皱襞臃肿问题。结果:术中单侧切除乳腺及脂肪组织量500~1900 g,平均切除组织量为960 g。每侧乳房抽吸脂肪量为50~120 ml,平均脂肪抽吸量为80 ml。术后2侧(3.13%)乳房血肿形成,64侧均未出现乳头乳晕坏死,所有患者乳头乳晕均感觉良好。随访3~6个月,垂直切口瘢痕不明显,乳房外形满意,乳房上方丰满,下皱襞无臃肿,外形良好。结论:垂直切口内侧蒂法联合脂肪抽吸术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重度乳房肥大症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切口 内侧蒂 乳房整形 缩小术 乳房肥大 脂肪抽吸术
下载PDF
两种剖宫产术和母乳喂养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宇航 《山西临床医药》 2000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纵切口剖宫产术及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术分别采用纵切口剖宫产术式和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式,剖宫产术后产妇与新生儿进入母婴同室病房,按照母乳喂养要求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 目的:观察纵切口剖宫产术及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术分别采用纵切口剖宫产术式和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式,剖宫产术后产妇与新生儿进入母婴同室病房,按照母乳喂养要求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早、开奶早,乳汁充足,母乳喂养率高,切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与纵切口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术后开奶早,乳汁充足,有利于剖宫产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符合爱婴医院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切口 横切口 母乳喂养 剖腹产 术式
下载PDF
基于经度切割的雷达威力模型及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万勇 金加根 +1 位作者 花良发 武文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116,共6页
针对雷达威力解算中计算量大、速率低、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经度切割的威力解算方法。建立了3种程式雷达垂直威力模型,并以垂直威力上的高度层切线,建立直角坐标系下各个高度层的平面威力模型。将平面威力按等经度间隔切割成若干条... 针对雷达威力解算中计算量大、速率低、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经度切割的威力解算方法。建立了3种程式雷达垂直威力模型,并以垂直威力上的高度层切线,建立直角坐标系下各个高度层的平面威力模型。将平面威力按等经度间隔切割成若干条块,建立大地坐标系下各个高度层的平面威力条块模型,给出经度切割算法。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对平面威力进行经度切割,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速率,解决了复杂遮蔽边界问题,是一种快速实用的解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垂直威力 平面威力 经度切割
下载PDF
乳腺癌根治术两种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皮瓣愈合的对比观察
19
作者 智慧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8年第5期1-2,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采用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对73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纵切口组)38例,采用纵切口手术方式;B组(横切口组)36例,采用横切口手术方式,比较两种手术切口方式的引流参数、出血、伤口感染、皮...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采用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对73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纵切口组)38例,采用纵切口手术方式;B组(横切口组)36例,采用横切口手术方式,比较两种手术切口方式的引流参数、出血、伤口感染、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对皮瓣愈合的影响。结果A组38例中皮瓣坏死17例(44.74%),B组36例中皮瓣坏死2例(5.56%)。横切口皮瓣坏死明显低于纵切口(P<0.05);A组与B组在出血、皮下积液、第1天引流量、总引流量、拔管时间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纵切口的皮肤张力较大、血供障碍是皮瓣坏死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而横切口皮肤由于纵向张力的缓冲,皮肤张力减低,皮瓣血运良好,切口Ⅰ期愈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纵切口 横切口 术后并发症 皮瓣坏死
下载PDF
无创皮肤吻合器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史杭楚 高海垚 王昌兴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4期554-556,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皮肤吻合器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单侧闭合性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 目的探讨无创皮肤吻合器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单侧闭合性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观察组采用无创皮肤吻合器闭合皮肤切口,围术期均予以常规消肿及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切口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渗出及足部肿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拆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切口外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91.67%)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皮肤吻合器应用于跟骨骨折术后切口的闭合,术中缝合时间短,且术后切口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均优于间断垂直褥式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无创皮肤吻合器 垂直褥式 切口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