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轴汽车轴荷分配和转移的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兴东 杨波 邹光明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165-167,共3页
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多轴汽车结构和轴荷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弹性支座刚体和连续梁的力学模型,建立两种多轴汽车的轴荷计算模型;利用模型对5轴汽车进行计算,根据相关试验结果,对这两种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多轴汽车 轴荷 力学模型 试验分析
下载PDF
A Novel Integrated Stability Control Based on Differential Braking and Active Steering for Four-axle Trucks 被引量:8
2
作者 Buyang Zhang Changfu Zong +2 位作者 Guoying Chen Yanjun Huang Ting Xu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74-194,共21页
Di erential braking and active steering have already been integrated to overcome their shortcomings. However, existing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wo-axle vehicles and controllers are mostly designed to use one contro... Di erential braking and active steering have already been integrated to overcome their shortcomings. However, existing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wo-axle vehicles and controllers are mostly designed to use one control method to improve the other. Moreover, many experiments are needed to improve the robustness; therefore, these control methods are underutilized.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ntegrated control system specially designed for multi-axle vehicles, in which the desired lateral force and yaw moment of vehicl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 algorithm. The output of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 is distributed to the suitable wheels based on the abilities and potentials of the two control methods. Moreover, in this method, fewer experiments are needed, and the robustness and simultaneity are both guaranteed. To simplify the optimization system and to improve the computation speed, seven simple optimization subsystems are design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ontrol outputs on each whe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obviously enhances the stability of multi-axle trucks. The system improves 68% of the safe velocity, and its performance is much better than both di erential braking and active steering.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n integrated control system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invoke di erential braking and active steering of multi-axle vehicles to fully utilize the abilities and potentials of the two contro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 erential braking Active steering vertical tire force calculation Multi-axle truck Integrated control
下载PDF
新型钢岔枕结构设计及力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邵壮 乔神路 赵天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3,57,共8页
首先介绍钢岔枕的应用和研究情况,提出既有钢岔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并设计一种整体铸造形式的新型钢岔枕。新型钢岔枕材料采用QT400-18,其断面尺寸与普通混凝土岔枕相当,不影响大机捣固。其次,计算并提出一种新型钢岔枕,主振... 首先介绍钢岔枕的应用和研究情况,提出既有钢岔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并设计一种整体铸造形式的新型钢岔枕。新型钢岔枕材料采用QT400-18,其断面尺寸与普通混凝土岔枕相当,不影响大机捣固。其次,计算并提出一种新型钢岔枕,主振频率分别为127.4 Hz和130.9 Hz的扭转振动模态和主振频率为169.7 Hz的弯曲振动模态,其他高频振动模态主要来源于其侧壁顶部自由端的振动变形。最后,为研究新型钢岔枕在实际应用中的受力和变形特性,利用有限元法,建立新型钢岔枕在实际应用中的静力学模型,以此为基础,研究列车轴重、通过速度和钢岔枕下道床刚度取值对其自身受力情况和竖向位移量值的影响。经计算:新型钢岔枕强度满足要求,自身变形较小;当列车轴重为17 t、通过速度为80 km/h时,新型钢岔枕最大等效应力为64.4 MPa,轨头顶面最大竖向位移为1.42 mm,新型钢岔枕最大竖向位移为1.36 mm;仅提高速度至120 km/h时,新型钢岔枕受力增加16.7%,位移指标增加16.2%;仅提高列车轴重至29 t时,新型钢岔枕受力增加71.3%,位移指标增加71.1%;当底部道床刚度增加1倍时,新型钢岔枕受力增加22.5%,位移指标降低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岔枕 力学特性 振动模态 竖向位移 轴重 通过速度 道床刚度
下载PDF
立轴式大风车及其受力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易颖琦 陆敬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立轴式大风车是我国古代一项杰出的发明,它有很多卧轴式风车无法比拟的优点,曾出现于中国天津及苏北地区,遗憾的是它现已几乎绝迹了.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提及过,但却对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风帆张挂方式都没有详细研究,更没有作... 立轴式大风车是我国古代一项杰出的发明,它有很多卧轴式风车无法比拟的优点,曾出现于中国天津及苏北地区,遗憾的是它现已几乎绝迹了.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提及过,但却对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风帆张挂方式都没有详细研究,更没有作过受力分析.本文正是填补了这一空白,对其受力情况,动态性能、有效功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塘沽型及沟墩型两种大风车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车 立轴式风车 受力分析 结构
下载PDF
高精度垂直轴微力矩标定仪的研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民学 洪沅芷 +2 位作者 施乐平 宋建国 钱存济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用于垂直轴微力矩测试仪器的标定装置,它采用高精度加荷转换机构将标准砝码重力转换为水平力作用于垂直测量轴上,实现了对垂直工作轴系进行直接标定。论述了仪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设计及数据处理程序,并进行了测量... 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用于垂直轴微力矩测试仪器的标定装置,它采用高精度加荷转换机构将标准砝码重力转换为水平力作用于垂直测量轴上,实现了对垂直工作轴系进行直接标定。论述了仪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设计及数据处理程序,并进行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垂直轴 微力矩 转换机构 标定
下载PDF
基于CompactRIO的后桥冷却系统
6
作者 葛宗强 尹良杰 +2 位作者 刘佃涛 刘春峰 师愿 《汽车实用技术》 2017年第12期18-20,共3页
在开发某型号纵置DCT自动变速箱的开发过程中,利用整车后桥搭建试验台架进行耐久试验。试验过程发现后桥发热厉害,影响其寿命,难以完成对变速箱耐久性考核。针对上述情况,基于NI公司的嵌入式测控平台CompactRIO,搭建一个后桥润滑油冷却... 在开发某型号纵置DCT自动变速箱的开发过程中,利用整车后桥搭建试验台架进行耐久试验。试验过程发现后桥发热厉害,影响其寿命,难以完成对变速箱耐久性考核。针对上述情况,基于NI公司的嵌入式测控平台CompactRIO,搭建一个后桥润滑油冷却系统,提高后桥寿命,从而满足变速箱的试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置DCT COMPACTRIO 润滑油冷却系统 后桥
下载PDF
钢轨波磨指数与轨道短波不平顺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牛留斌 刘金朝 +1 位作者 孙善超 张二永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55,共10页
采用ABAQUS软件及轮轨真实形状尺寸参数,建立轮轨高频接触有限元模型;以我国某高速铁路钢轨波磨区段实测轨道短波不平顺作为有限元模型输入,在时域和频域上对比轴箱垂向加速度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仿真计算钢轨波磨区... 采用ABAQUS软件及轮轨真实形状尺寸参数,建立轮轨高频接触有限元模型;以我国某高速铁路钢轨波磨区段实测轨道短波不平顺作为有限元模型输入,在时域和频域上对比轴箱垂向加速度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仿真计算钢轨波磨区段不同幅值轨道短波不平顺工况下轮轨垂向力、轴箱垂向加速度分布特性,研究钢轨波磨指数与轨道短波不平顺幅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钢轨波磨区段,轮轨垂向力最大值与钢轨波磨指数最大值出现的位置对应良好,在轮轨不脱离接触的前提下,钢轨波磨指数与轨道短波不平顺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通过曲线拟合可知,在钢轨波磨波长为150 mm时,轨道短波不平顺幅值为0.10和0.12 mm时对应的钢轨波磨指数分别为5.12和6.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波磨指数 轴箱垂向加速度 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 轨道短波不平顺
下载PDF
一种基于自适应形态提升小波的车轮踏面擦伤识别新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邓文豪 金炜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5-48,88,共5页
结合列车轴箱与车轮振动关系以及轨道激扰对列车振动的影响,分析了通过周期性冲击响应提取车轮踏面擦伤的可行性;通过对高速列车轴箱振动模型的分析,提出采用改进的自适应形态提升小波(IAMGLW)对列车轴箱垂向振动信号分析的方法;实测轴... 结合列车轴箱与车轮振动关系以及轨道激扰对列车振动的影响,分析了通过周期性冲击响应提取车轮踏面擦伤的可行性;通过对高速列车轴箱振动模型的分析,提出采用改进的自适应形态提升小波(IAMGLW)对列车轴箱垂向振动信号分析的方法;实测轴箱垂向振动信号的分析结果证明了IAMGLW对分析高速列车轴箱振动信号的有效性。与自适应形态提升小波(AMGLW)相比,IAMGLW通过前置滤波以及对梯度阈值的改进使其能够有效地保留一定梯度范围内的冲击响应,滤除幅值较大的随机冲击且抗噪能力强。同时该算法只涉及加、减和比较运算,计算简单、快速,可应用于车轮踏面擦伤的在线监测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面擦伤 轴箱垂向振动 周期性冲击响应 改进的自适应形态提升小波
下载PDF
地铁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轮轨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奇锋 陶功权 +3 位作者 梁红琴 卢纯 温泽峰 龙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22-3231,共10页
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和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考虑轨道和轮对柔性的地铁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以地铁运营过程中常出现的低阶多边形和高阶多边形磨耗作为输入,研究不同速度下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轮轨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 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和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考虑轨道和轮对柔性的地铁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以地铁运营过程中常出现的低阶多边形和高阶多边形磨耗作为输入,研究不同速度下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轮轨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车轮多边形激振频率在60~95 Hz频段内时,不圆时变率与轴箱垂向加速度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当多边形激振频率在P2共振频率附近时,不圆时变率与轮轨垂向力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在对车轮多边形进行状态监控时,可考虑在一定频段内利用轴箱垂向加速度和轮轨垂向力来评估车轮多边形的磨耗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多边形 轴箱垂向加速度 轮轨垂向力 不圆时变率 动力特性
下载PDF
基于轴箱垂向加速度中高频轮轨垂向力软测量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卫东 牛留斌 刘金朝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利用谱方法和相干函数分析轴箱垂向加速度与轮轨垂向力的频率特性。根据轴箱垂向加速度与轮轨垂向力在波形上具有相似性的特点,采用H1传递函数估计方法和傅立叶变换及傅立叶逆变换,导出轴箱垂向加速度与中高频轮轨垂向力关联的传递函数... 利用谱方法和相干函数分析轴箱垂向加速度与轮轨垂向力的频率特性。根据轴箱垂向加速度与轮轨垂向力在波形上具有相似性的特点,采用H1传递函数估计方法和傅立叶变换及傅立叶逆变换,导出轴箱垂向加速度与中高频轮轨垂向力关联的传递函数,建立用于预测中高频轮轨垂向力的软测量模型,并根据相干系数确定了轮轨垂向力软测量模型的适用频率范围为55~90Hz。利用实测的轴箱垂向加速度和轮轨垂向力数据对轮轨垂向力软测量模型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基于轴箱垂向加速度的中高频轮轨垂向力软测量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而且简单实用,为诊断和控制轮轨垂向力大值提供了新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垂向力 轴箱垂向加速度 传递函数 相干函数 软测量模型
下载PDF
多边形激励下动车组动态响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国平 张志波 +1 位作者 吴兴文 蔡吴斌 《机械》 2020年第5期67-74,共8页
首先基于刚柔耦合理论,考虑了轮对、轴箱和构架的柔性,建立了动车组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然后又通过模态叠加法建立了轨道的动力学模型,从而发展成车线-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随后,在车轮上施加20阶理想多边形,研究了300 km/h下轴箱... 首先基于刚柔耦合理论,考虑了轮对、轴箱和构架的柔性,建立了动车组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然后又通过模态叠加法建立了轨道的动力学模型,从而发展成车线-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随后,在车轮上施加20阶理想多边形,研究了300 km/h下轴箱垂向加速度、轮轨垂向力和轮轴弯曲应力的响应,结果表明:轴箱垂向加速度和轮轨垂向力以577 Hz的多边形通过频率波动,而轮轴弯曲应力主频为28.8Hz的车轮转频,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多边形的通过频率,因此多边形的通过频率577 Hz会分岔为548 Hz和605 Hz两个频率。通过对不同速度和不同多边形幅值下车辆响应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随着速度和多边形幅值的增大,轮轨力最大值总体上呈现增大趋势。从轮轨力最小值上看:速度越大,多边形幅值越大,则更容易发生轮轨分离。当车轮多边形通过频率与轮轨耦合共振频率耦合,会引起轮轨垂向力的增大。当与轴箱自身模态频率耦合时会导致轴箱加速度的变大。轮轴应力则主要受到轮轨耦合共振模态以及轮轴自身的弯曲模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耦合动力学 车线耦合动力学 车轮多边形 轮轨垂向力 轮轴弯曲应力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轮轨力间接测量法仿真验证
12
作者 刘畅 张胜龙 +2 位作者 张昀青 王文斌 罗鹏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针对现有传统轮轨力直接测量法测力轮对安装复杂、前期贴片与标定操作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等问题,以现有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以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为研究对象,利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对轮轨力间接测量法进行仿真验证。推导出轮轨力间测量法的... 针对现有传统轮轨力直接测量法测力轮对安装复杂、前期贴片与标定操作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等问题,以现有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以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为研究对象,利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对轮轨力间接测量法进行仿真验证。推导出轮轨力间测量法的理论公式,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车辆-轨道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运算得出直线段轮轴横向力与轮轨垂向力两者在不同工况下误差的50%、75%、90%与最大值。结果表明,间接测量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为城市轨道交通轮轨力测量提供可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间接测量法 轮轨垂向力 轮轴横向力
下载PDF
27t轴重通用货车对驼峰设计及作业控制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红亮 李荣华 刘博 《铁道货运》 2016年第11期24-27,共4页
根据27 t轴重通用货车所具有的车轮直径增大、总重增加和车体尺寸增大等特性,分析由此带来的对驼峰设计与作业控制的单位基本阻力减小、制动能力下降、驼峰控制范围增加、单位风阻力增大等影响。从调速控制、平纵断面及峰高设计3个角度... 根据27 t轴重通用货车所具有的车轮直径增大、总重增加和车体尺寸增大等特性,分析由此带来的对驼峰设计与作业控制的单位基本阻力减小、制动能力下降、驼峰控制范围增加、单位风阻力增大等影响。从调速控制、平纵断面及峰高设计3个角度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为应用27 t轴重通用货车时的驼峰设计及作业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基本阻力 平纵断面设计 峰高设计 调速控制 货车轴重
下载PDF
两种提高钻床加工精度和效率的配件装置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元模 谢永悫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62-64,14,共4页
设计了立式钻床用的两种钻床配件装置:一是可调式二轴头架,可同时钻削两孔,且钻削主轴的轴距可调,应用范围广、效率高。二是孔距定位装置,不需要钻孔模具可一次装夹钻削均匀周布的多孔零件,在不损伤钻床的前提下扩大了钻床的应用范围,... 设计了立式钻床用的两种钻床配件装置:一是可调式二轴头架,可同时钻削两孔,且钻削主轴的轴距可调,应用范围广、效率高。二是孔距定位装置,不需要钻孔模具可一次装夹钻削均匀周布的多孔零件,在不损伤钻床的前提下扩大了钻床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钻床 配件装置 可调式二轴头架 孔距定位装置
下载PDF
CR400AF型高速列车车轮擦伤引起的轮轨冲击台架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园武 常崇义 +1 位作者 陈波 林鹏飞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120,共7页
由于轮轨滚动接触的复杂性,在有限的建模精度下用数值仿真很难指导实际运营,且现场试验成本太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全尺寸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采用CR400AF型高速列车真实车轮和一系悬挂,在车轮踏面滚动圆处预制不同长度、宽度和深度... 由于轮轨滚动接触的复杂性,在有限的建模精度下用数值仿真很难指导实际运营,且现场试验成本太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全尺寸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采用CR400AF型高速列车真实车轮和一系悬挂,在车轮踏面滚动圆处预制不同长度、宽度和深度的擦伤,进行不同车轮擦伤下0~400 km·h^(-1)速度范围内的轮轨冲击试验,分析车轮擦伤长度、运行速度对轮轨垂向力和轴箱振动加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轮轨垂向力最大值随车轮擦伤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在0~35 km·h^(-1)速度范围内随速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并在约35 km·h^(-1)速度时达到最大,然后随速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在车轮擦伤冲击下,轴箱振动加速度最大值的变化规律与轮轨垂向力最大值基本一致;从车轮擦伤安全限界分布发现,危险区为舌状分布,车轮擦伤后速度要尽可能避开25~70 km·h^(-1)速度区间,擦伤长度大于60 mm时不建议上线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擦伤 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 轮轨垂向力 轴箱振动加速度 速度限制
下载PDF
钢轨低塌不平顺区域轮轨动态响应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光 宋松 +2 位作者 杜涵秋 李晨光 李闯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2年第6期22-27,共6页
利用动力学仿真手段,在同时考虑焊接接头不平顺耦合作用条件下,建立钢轨低塌不平顺数学模型,分析钢轨母材低塌对轮轨相互作用力、轴箱振动加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钢轨母材低塌对轮轨系统垂向动态性能影响显著,对横向动态性能影响较... 利用动力学仿真手段,在同时考虑焊接接头不平顺耦合作用条件下,建立钢轨低塌不平顺数学模型,分析钢轨母材低塌对轮轨相互作用力、轴箱振动加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钢轨母材低塌对轮轨系统垂向动态性能影响显著,对横向动态性能影响较小,轮轨垂向力和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均随母材低塌量增加而增大,随速度提高而增大;当钢轨母材低塌量不超过0.2 mm/1 m时,不同速度级下钢轨低塌量变化对轮轨系统响应影响相对较小。在轨道几何不平顺耦合激励作用下,钢轨平顺性的细微变化仍会对轮轨系统动力性能产生明显影响,钢轨轮轨垂向力和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均出现显著的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低塌 动力学仿真 轮轨垂向力 轴箱振动加速度
下载PDF
Test results of railway ballast for bearing capacity calculations
17
作者 Alexey F.Kolos Anastasia A.Konon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7年第3期312-316,共5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field and laboratory tests of railway ballast.Field tests were aimed to study vibrational acceleration of ballast particles and ballast layer stressed state in terms of train traffic...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field and laboratory tests of railway ballast.Field tests were aimed to study vibrational acceleration of ballast particles and ballast layer stressed state in terms of train traffic with heavy axle loads.The test results are vibrational acceleration and stress values distribution in ballast layer and experimental relationships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vibroaccelerations damping in terms of train operation with axle load up to 300 k N.Laboratory stabilometer tests were directed to study the change of ballast strength properties due to vibrodynamic impact and shows that for dynamic loading with 10,25,55 Hz frequencies vibrodynamic impact influences strength properties insignificantly and coincides with the accuracy of test equipment.Stated test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alculation of ballast and sub-ballast bearing capa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AST VIBRATIONAL ACCELERATION vertical stress HEAVY axle load stabilometer
下载PDF
基于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的波磨谷深值估算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牛留斌 祖宏林 +1 位作者 徐晓迪 王韫璐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8,共14页
针对利用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虽可定性、但不可定量评价波磨的问题,结合中国以波磨谷深值作为波磨整治依据的现状,基于中国高铁线路和典型服役车辆参数建立轮轨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实测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数据进行验证;定义波磨谷深值与波... 针对利用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虽可定性、但不可定量评价波磨的问题,结合中国以波磨谷深值作为波磨整治依据的现状,基于中国高铁线路和典型服役车辆参数建立轮轨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实测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数据进行验证;定义波磨谷深值与波长比值为轨面变化率ξ,统计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上包络线累积概率99.73百分位数作为波磨状态表征量A,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和有理式方程,拟合300 km·h^(-1)速度下40~180 mm波长波磨激励下A与ξ关系式;推导基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的谷深值估算式,并在高铁线路上应用谷深估算值评价波磨状态。结果表明:基于实测轴箱垂向加速度得到的谷深估算值与谷深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5,两者均方误差为0.016 mm;采用谷深估算值进行波磨整治决策时的误判率约为9.73%;应用基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估算的谷深值既能定性、又能定量地评价波磨状态,还能为波磨整治决策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波磨 轨道管理 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 打磨策略 曲线拟合
下载PDF
车辆抗侧滚刚度对轴箱内置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19
作者 张晖 陈康 +1 位作者 马岱 张岩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3年第6期207-212,共6页
为合理选择轴箱内置转向架车辆抗侧滚刚度,建立某地铁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一系、二系垂向刚度和抗侧滚扭杆刚度对车辆运行平稳性、扭曲线路通过和抗侧滚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系垂向刚度和抗侧滚扭杆刚度对车体的平稳性指标影响较... 为合理选择轴箱内置转向架车辆抗侧滚刚度,建立某地铁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一系、二系垂向刚度和抗侧滚扭杆刚度对车辆运行平稳性、扭曲线路通过和抗侧滚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系垂向刚度和抗侧滚扭杆刚度对车体的平稳性指标影响较小,而二系垂向刚度对车体垂向振动的影响较为明显。一系、二系垂向刚度和抗侧滚扭杆刚度较大时,虽然车辆具有优秀的抗侧滚能力,但是不利于列车通过扭曲线路。因此车辆抗侧滚刚度取值既要满足轴箱内置转向架车辆抑制侧滚的需求,也要具备良好的适应线路扭曲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系垂向刚度 二系垂向刚度 抗侧滚扭杆刚度 轴箱内置转向架 抗侧滚性能 地铁车辆
下载PDF
30t轴重B0-B0轴式货运电力机车静挠度匹配研究
20
作者 邓小星 《铁道机车车辆》 2013年第A02期77-79,共3页
分析比较了国内现有3种2(B0-B0)轴式主型货运电力机车的主要结构型式和参数,比较3种一、二系静挠度组合下机车轮轨垂向动作用力、平稳性和机车轴重转移的优劣。建议30t轴重B0-B0轴式电力机车悬挂优选类似HXD1或者HXD2的一系偏硬二系... 分析比较了国内现有3种2(B0-B0)轴式主型货运电力机车的主要结构型式和参数,比较3种一、二系静挠度组合下机车轮轨垂向动作用力、平稳性和机车轴重转移的优劣。建议30t轴重B0-B0轴式电力机车悬挂优选类似HXD1或者HXD2的一系偏硬二系偏软的静挠度匹配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轴重 挠度匹配 垂向动作用力 轴重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