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唑来膦酸或两者联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对比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觅 刘洋 +2 位作者 谭俊峰 李明辉 刘立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479-2485,共7页
背景:椎体成形术可有效缓解老年性压缩性骨折的疼痛,唑来膦酸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手段之一。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联合唑来膦酸输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疗效目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注射用唑来膦酸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 背景:椎体成形术可有效缓解老年性压缩性骨折的疼痛,唑来膦酸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手段之一。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联合唑来膦酸输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疗效目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注射用唑来膦酸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影像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89例(年龄> 65岁),根据治疗方案分为3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32例患者仅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唑来膦酸组27例患者在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后3 d接受唑来膦酸输注,唑来膦酸组30例患者仅接受每年1次的5 mg唑来膦酸输注。观察并对比各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后凸角、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密度T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术后1周及3,6,12,24个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唑来膦酸组的椎体高度、后凸角、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优于术前及唑来膦酸组(P<0.05);②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唑来膦酸组及唑来膦酸组术后12,24个月的腰椎骨密度T值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③术后24个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唑来膦酸组的椎体高度、后凸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优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P <0.05);④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16%,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唑来膦酸组未发生再压缩性椎体骨折,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综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联合每年1次5mg唑来膦酸输注在维持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椎体高度、减少后凸畸形、缓解背痛、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及降低椎体再压缩性骨折风险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 唑来膦酸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目测类比评分 后凸畸形 椎体高度
下载PDF
胸、腰椎椎体高度的放射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2
作者 戴力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8-20,共3页
对124名正常成人胸、腰椎堆体前、后缘及中央高度进行放射学测量,并给出了推体高度比值以及推体与相邻椎体高度比值的正常值。作者还就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放射学测量方法及其临床诊断学价值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诊断 腰椎 椎体高度
下载PDF
囊袋技术与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评价改善伤椎术后cobb角及减少骨水泥渗漏的Meta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凯明 王尚全 +3 位作者 李玲慧 朱立国 张清 谢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0-656,共7页
背景:目前对于囊袋技术与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尚有争论。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比较囊袋技术与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 背景:目前对于囊袋技术与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尚有争论。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比较囊袋技术与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在2019年2月之前公开发表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CBM、EMBASE、MEDLINE及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的所有关于囊袋技术与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和国内外临床试验。由2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按Cochrane协作网标准对纳入随机对照试验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最终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共517例患者,其中囊袋技术组257例,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组260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术式在改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目测类比评分(MD=0.00,95%CI:-0.09-0.10,P=0.94)、椎体高度恢复(SMD=0.11,95%CI:-0.26-0.48,P=0.57)、治疗后ODI功能障碍评分(MD=1.47,95%CI:-0.45-3.39,P=0.13)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在术后cobb角(MD=-1.08,95%CI:-1.47至-0.70,P<0.000 01)、骨水泥渗漏率(RR=0.24,95%CI:0.13-0.45,P<0.000 01)方面均有显著性意义;(3)上述结果证实,与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相比,囊袋技术在改善伤椎术后cobb角及减少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目测类比评分、椎体高度恢复、ODI功能障碍评分等临床疗效相似,因此后期仍需大量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提供更充足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袋技术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COBB角 椎体高度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椎体成形与弯角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注射后分布与渗漏率的比较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凡杰 杜怡斌 +5 位作者 刘艺明 张之栋 李键 马力 李春 程永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84-1490,共7页
背景:弯角椎体成形为椎体成形的改良术式,其最大的特点是能使骨水泥对称均匀分布,平衡椎体两侧强度,理论上能保证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均匀分布,解决传统经皮椎体成形单点、单次注射骨水泥分布不均导致骨折区疼痛缓解效果不佳的问题。目的:... 背景:弯角椎体成形为椎体成形的改良术式,其最大的特点是能使骨水泥对称均匀分布,平衡椎体两侧强度,理论上能保证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均匀分布,解决传统经皮椎体成形单点、单次注射骨水泥分布不均导致骨折区疼痛缓解效果不佳的问题。目的:对比椎体成形与弯角椎体成形行骨水泥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弯角椎体成形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至2018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2组:椎体成形组(n=35)进行椎体成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射治疗,弯角椎体成形组(n=35)进行弯角椎体成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射治疗,观察两组骨水泥分布与渗漏情况;术前、术后1 d进行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术后随访1年,观察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情况。试验获得安徽医科大学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与椎体成形组比较,弯角椎体成形组骨水泥分布较均匀、较满意(P<0.05),骨水泥渗漏率较低(P<0.05);②两组术后1 d的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弯角椎体成形组术后1 d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优于椎体成形组(P<0.05);③两组术后1年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与椎体成形治疗比较,弯角椎体成形行骨水泥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降低骨水泥的渗漏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弯角椎体成形术 椎体高度 目测类比评分 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s角的比较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军 杨淮河 +2 位作者 徐亚平 刘岳勇 潘华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690-692,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患者共82例,分为两组,研究组(3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43例)则采用开放手术的方法,治疗前后采用影像学方法观察...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患者共82例,分为两组,研究组(3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43例)则采用开放手术的方法,治疗前后采用影像学方法观察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s角的变化,比较两组手术的术中情况、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年后凸Cobb's角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研究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后凸Cobb's角低于对照组,但是两组之间的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s角恢复情况相似,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体前缘高度 Cobb's角
下载PDF
伴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椎体强化后骨水泥分布模式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亮 于学忠 +2 位作者 隋海涛 任跃兵 刘广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6期4789-4796,共8页
背景:伴真空裂隙征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后的骨水泥分布模式对疗效是否有影响,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观察伴真空裂隙征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后两种骨水泥分布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 背景:伴真空裂隙征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后的骨水泥分布模式对疗效是否有影响,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观察伴真空裂隙征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后两种骨水泥分布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11月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61例伴真空裂隙征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椎体高度恢复、后凸角矫正情况,记录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分布及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情况,以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的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活动功能受限程度。结果与结论:根据椎体内骨水泥分布的X射线或CT表现分为团块状组29例和海绵状组32例。团块状组骨水泥注射量(5.20±0.62)mL,海绵状组骨水泥注射量(4.80±0.66)mL,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16个月以上的随访,两组治疗后3d及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海绵状组同期疼痛缓解明显优于团块状组(P<0.05)。两组治疗后3d及末次随访时前缘及中线椎体高度、后凸角较治疗前明显恢复(P<0.05),团块状组同期在影像学指数恢复上优于海绵状组(P<0.05)。继发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团块状组为14%,海绵状组为6%,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漏渗率方面团块状组为17%,海绵状组为2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海绵状骨水泥分布比团块状分布模式更能有效稳定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漏渗率更高。团块状分布模式比海绵状分布模式更能恢复椎体的高度,治疗后继发相邻椎体的骨折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分布 团块状分布 海绵状分布 椎体高度 后凸角 邻近椎体骨折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椎体高度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永强 李增方 +2 位作者 于增军 刘哲 夏晓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39-41,44,共4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高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2016年4月于本院骨科就诊的严重椎体骨折老年患者19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两组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高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2016年4月于本院骨科就诊的严重椎体骨折老年患者19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两组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在手术治疗前先行手法复位,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及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周,研究组的伤椎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分别为(23.97±1.27)mm、(26.61±1.37)mm、(28.17±0.75)mm,对照组分别为(22.33±1.39)mm、(24.83±1.08)mm、(27.34±1.52)mm,研究组的伤椎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测量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VAS值,研究组的VAS评分分别为(6.28±0.56)、(2.53±0.33)、(1.34±0.23)、(1.09±0.18),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6.34±0.58)、(3.18±0.49)、(2.72±0.40)、(1.87±0.2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均有大幅度的降低,且研究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严重椎体骨折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老年人 手法复位 椎体成形术 椎体高度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健 余永桂 曹洪 《中国医药》 2016年第11期1676-1680,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5年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诊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5年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诊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给予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量和住院时间。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椎前缘高度和Frankle神经功能评估分级及术后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92±10)min比(115±13)min、(114±19)ml比(167±22)ml、(7.2±0.4)ml比(9.2±0.7)ml、(11.5±2.6)d比(17.0±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前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椎前缘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观察组:(93±7)%比(67±7)%;对照组:(87±6)%比(68±7)%],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前Frankle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Frankle分级均明显好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2/47)比21.3%(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椎弓根螺钉固定,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能促进椎体高度和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很好的微创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固定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高度 脊髓神经功能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如何影响经皮椎体成形后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11
9
作者 冯冠成 方剑明 +3 位作者 吕浩然 张东升 韦家冬 俞兵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450-3457,共8页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即刻稳定椎体,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与其疗效的关系尚存在争议。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对经皮椎体成形后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即刻稳定椎体,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与其疗效的关系尚存在争议。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对经皮椎体成形后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55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后参照X射线片判断骨水泥分布,分为骨水泥分离组(n=77,其中胸椎骨折22例,腰椎骨折55例)与骨水泥融合组(n=78,其中胸椎骨折39例,腰椎骨折39例)。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比较两组间骨水泥渗漏、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椎体高度恢复及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同时对比两组组内胸椎骨折与腰椎骨折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与结论:①骨水泥分离组、骨水泥融合组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术前(P<0.05),骨水泥分离组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骨水泥融合组(P<0.05);两组术后的伤椎前缘与中线相对高度高于术前(P<0.05),局部后凸Cobb角低于术前(P<0.05),两组间术后伤椎前缘与中线相对高度改变量、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骨水泥分离分布类型下,胸椎骨折组术后2 d及末次随访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量低于腰椎骨折组(P<0.05),术后2 d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腰椎骨折组(P<0.05);两组间伤椎中线相对高度改变量、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在骨水泥融合分布类型下,胸椎骨折组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高于腰椎骨折组(P<0.05),两组间伤椎前缘与中线相对高度改变量、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两种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均可获得满意的术后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骨水泥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 弥散分布 椎体高度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与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的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亦强 邢建强 +4 位作者 李雪城 王欣 田胜兰 赵子豪 耿晓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851-2855,共5页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和椎体成形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微创治疗方法,然而选择二者哪一种作为最佳治疗措施仍存在争议。目的:前瞻性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恢复椎体高度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和椎体成形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微创治疗方法,然而选择二者哪一种作为最佳治疗措施仍存在争议。目的:前瞻性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恢复椎体高度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86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2组,分别进行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与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每组43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椎体高度恢复与Cobb角变化。试验已通过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术后3 d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3 d的伤椎高度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椎体后凸成形组伤椎高度在球囊撑开后较术前增加(P<0.05),球囊撤出后伤椎高度出现丢失,并且低于球囊撑起时高度(P<0.05);④结果表明,椎体后凸成形和椎体成形均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其日常生活功能,两种方法在恢复伤椎高度、减少后凸畸形上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椎体成形 椎体后凸成形 骨水泥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高度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韩成龙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20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100例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患者平均、随机分为PKP组和PVP组,PKP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PVP组行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100例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患者平均、随机分为PKP组和PVP组,PKP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PVP组行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影像学指标改善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PKP组和PVP组术后VAS评分、Oswestry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PKPS组术后VAS评分、Oswestry评分下降幅度大于PVP组(P<0.05)。PKP组治疗后椎体后凸角、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及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PVP组治疗后以上影像学指标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渗漏发生率PKP组(2%)低于PVP组(20%,P<0.05)。结论 PKP、PVP均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有效手段,PVP费用较低,PKP能更好改善症状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椎体形态,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VAS评分 Oswestry评分 后凸角 椎体高度
下载PDF
过伸加压复位法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袁伶俐 徐文弟 +3 位作者 耿春辉 朱勋兵 张仲传 白建中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探讨过伸加压复位法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过伸加压复位法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过伸加压复位法联合PVP组(联合PVP组)和PVP组,每组20例。联合PVP组患者行过伸加压复位方法联合PVP手术,PVP组患者行传统PVP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总时间、手术过程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填充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第2天及术后3、6个月)、Cobb角、中线高度压缩率、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联合PVP组患者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填充量显著高于PVP组(P<0.05);联合PVP组患者手术总时间、Cobb角、中线高度压缩率、治疗费用低于PVP组(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及术后3、6个月,联合PVP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VP组(P<0.05)。联合PVP组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5%),邻近椎体骨折2例(10%);PVP组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10%),邻近椎体骨折3例(15%);联合PVP组与PVP组患者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0、0.110,P>0.05)。结论过伸加压复位法联合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促进椎体高度和Cobb角恢复,增加骨水泥注入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加压复位法 椎体高度 经皮穿刺 椎体成形术 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不同时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经皮椎体成形治疗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其亮 王峻 林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1期3831-3838,共8页
背景:近年来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技术正在逐步开展,但其治疗不同骨折时间患者的疗效还存在争议。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不同骨折时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 背景:近年来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技术正在逐步开展,但其治疗不同骨折时间患者的疗效还存在争议。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不同骨折时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的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91例(127节椎体)。按照受伤或疼痛发生到手术时间将病例分为3组:伤后3周内组、伤后3周-6个月组、伤后6个月以上组,比较3组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后疼痛缓解、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3组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疼痛逐渐减轻(P<0.01)。伤后3周内组与伤后3周-6个月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伤后6个月以上组(P<0.01),前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3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提高,且随时间延长逐步提高(P<0.01)。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伤后3周内组>伤后3周-6个月组>伤后6个月以上组(P<0.01)。③治疗前椎体前缘及中间高度比较,3组未见明显差别;治疗后3d椎体前缘及中间高度比较,伤后3周内组>伤后3周-6个月组>伤后6个月以上组(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3d各组椎体后缘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对于伤后6个月以上陈旧性骨折的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经皮椎体成形 骨水泥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疼痛 日常生活能力 椎体前缘 椎体高度
下载PDF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江川 黄海汛 +4 位作者 江洋 黄宏杰 陈铭 陈康 范海泉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76-79,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128例,据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行经椎弓根椎... 目的比较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128例,据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单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围术期指标、治疗后疼痛改善情况及随访6个月、1年后Cobb角变化与椎体高度丢失量。结果2组围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术前降低,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6个月、1年椎体高度丢失量、椎体Cobb角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可明显缓解疼痛,术后可减少椎体高度、Cobb角丢失,内固定物发生松动和断裂的概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短节段内固定 椎体高度 COBB角
下载PDF
后路开窗减压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保华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584-58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开窗减压、伤椎短节段固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0例,对所选患者使用后路开窗减压与在伤椎及正常椎体内植入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于术...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开窗减压、伤椎短节段固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0例,对所选患者使用后路开窗减压与在伤椎及正常椎体内植入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于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后突角(Cobb’s角)并定期做好对椎体高度变化的记录。结果:对30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患者的伤椎骨愈合时间在4个月左右,术后2周椎体高度为正常高度的(93.82±4.03)%与术前的(55.23±3.51)%比较,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t=4.304,P<0.05),且经观察,术后6个月,其高度无丢失,Cobb’s角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t=3.901,P<0.05),Oswestry评分明显减少、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有明显提高(t=6.503,X2=21.037,P<0.05)。结论:应用后路开窗减压、伤椎短节段固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其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开窗减压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椎体高度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廷玉 喻爱喜 +2 位作者 钟兵 陈金 郭双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2期4266-4269,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其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其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指数均大于术前(均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且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例(3.3%),与对照组4例(13.3%)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较佳,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胸腰椎骨折 椎体前缘高度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高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虞立 刘磊 +3 位作者 刘光旺 刘光普 韩猛 马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1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PKP)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程度与术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10-01—2010-12行PKP手术治疗的3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计算术后3 d椎体高度恢复比的平均值,高于平均值的患者纳入...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PKP)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程度与术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10-01—2010-12行PKP手术治疗的3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计算术后3 d椎体高度恢复比的平均值,高于平均值的患者纳入A组,低于或等于平均值的患者纳入B组。比较2组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术后5年的VAS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未出现一过性低血压、肺栓塞、感染、血肿、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6例术后3 d的VAS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3 d、1年、5年的VAS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术式,可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对椎体高度的恢复及局部畸形的矫正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椎体高度恢复的程度与患者症状缓解、术后其他椎体再骨折的发生无明确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高度
原文传递
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龙龙 陈家麟 +1 位作者 刘晨 管国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目的:对比椎弓根螺钉固定经伤椎与跨伤椎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LBF)患者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100例TLBF患者分为经伤椎组和跨伤椎组,每组各50例。经伤椎组行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跨伤椎组行跨... 目的:对比椎弓根螺钉固定经伤椎与跨伤椎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LBF)患者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100例TLBF患者分为经伤椎组和跨伤椎组,每组各50例。经伤椎组行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跨伤椎组行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一般手术情况、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骨愈合程度、腰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伤椎组手术时间长于跨伤椎组、住院费用高于跨伤椎组(均P<0.05)。经伤椎组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的伤椎高度、骨密度(T值)高于跨伤椎组(P<0.05),后凸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跨伤椎组(P<0.05);术后12个月,经伤椎组伤椎高度、后凸Cobb角丢失少于跨伤椎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椎弓根螺钉固定经伤椎治疗对TLBF患者伤椎恢复更有利,可明显增强脊柱稳定性及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伤椎高度 经伤椎 跨伤椎 后凸Cobb角
下载PDF
椎体成形治疗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成栋 刘曦 +5 位作者 周玉军 刘法敬 李东风 霍喜卫 李海涛 刘吉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1期3823-3830,共8页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脊柱血管瘤可栓塞瘤体,增加椎体强度,并具有止痛作用。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症状性颈、胸、腰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5 例症状性单椎体血管瘤患者,其中颈椎 3 例,胸椎 12 例,腰椎 10 例。均在 C ...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脊柱血管瘤可栓塞瘤体,增加椎体强度,并具有止痛作用。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症状性颈、胸、腰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5 例症状性单椎体血管瘤患者,其中颈椎 3 例,胸椎 12 例,腰椎 10 例。均在 C 型臂 X射线机引导下行经皮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椎体成形治疗。治疗后摄 X 射线片观察椎体高度变化及骨水泥分布和渗漏情况,以目测类比评分及 Oswesty 功能障碍评分评定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脊髓及神经损伤。术中共 3 节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不适症状。25 例患者均获随访 10-26 个月,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手术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无塌陷,血管瘤无复发。表明经皮椎体成形作为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理想方法,具有微创、低风险、易恢复、疼痛缓解迅速等优点,但对于椎体皮质有破坏者,需注意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椎体血管瘤 经皮椎体成形 骨水泥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椎体高度 疗效研究 目测类比评分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术中椎体高度丢失1例
20
作者 刘正强 唐磊 陈海丹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27-529,共3页
患者,女,81岁。摔倒致腰背部疼痛3h余。患者因3h前散步时摔倒,出现腰部、臀部痛,立感头部眩晕,持时间短,具体不详,无下肢疼痛麻木,无恶心、呕吐,无呼吸困难、胸痛等。于2021年4月6日就医。病史:高血压30年。入院后查体:体温36.7℃,血压1... 患者,女,81岁。摔倒致腰背部疼痛3h余。患者因3h前散步时摔倒,出现腰部、臀部痛,立感头部眩晕,持时间短,具体不详,无下肢疼痛麻木,无恶心、呕吐,无呼吸困难、胸痛等。于2021年4月6日就医。病史:高血压30年。入院后查体:体温36.7℃,血压146/70 mmHg(1 mmHg=0.133 kPa)。颈椎无压痛,活动可,心律齐,腰背部压痛明显,腰部活动受限,臀部疼痛,双上肢感觉活动可,肌力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高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