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曾忠友 吴鹏 +3 位作者 宋永兴 张建乔 唐宏超 籍剑飞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3期232-241,共10页
目的 :总结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并发症的发生特点和原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 目的 :总结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并发症的发生特点和原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的166例腰椎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4例,女102例;年龄24~74岁,平均51.9岁;病程8个月~30年,平均47.5个月;腰椎间盘退变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17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23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27例,腰椎退行性Ⅰ度滑脱(Meyerding分级系统)21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5例;单节段病变124例,双节段病变42例;L(3,4)6例,L(4,5)97例,L5S121例,L(2,3)、L(3,4)1例,L(3,4)、L(4,5)26例,L(4,5)、L5S115例。结果 :166例患者术中无异常出血,均未输血;术中硬脊膜损伤并脑脊液漏1例、椎弓根(椎弓根入点)骨折4例、终板损伤2例。切口皮肤无坏死,切口无感染。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1例。椎弓根螺钉位置Ⅰ度163例371枚螺钉,Ⅱ度3例3枚螺钉;椎板关节突螺钉Ⅰ型157例199枚螺钉,Ⅱ型8例8枚螺钉,Ⅲ型1例1枚螺钉;椎板关节突螺钉偏短2例。失访5例,死亡2例,其余病例获得12~60个月的随访,平均35.4个月。随访过程中出现终板切割并融合器部分嵌入椎体14例14个节段。出现异常的双下肢疼痛1例。除11例11个节段不能明确外,其余148例189个节段获得椎间融合。未发现椎弓根螺钉与椎板关节突螺钉松动、移位、断裂,椎间融合器亦无前后向移位,未观察到邻近节段的明显退变现象。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Cobb角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虽然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病变是一较好的手术方式,但仍面临着并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螺钉 椎板关节突螺钉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手术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曾忠友 严卫锋 +8 位作者 宋永兴 毛克亚 籍剑飞 张建乔 吴鹏 裴斐 宋国浩 韩建福 俞伟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5期417-425,共9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优缺点。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腰椎单节段病变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53例;年龄28~76岁,平均53.0岁;腰椎间盘退变39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优缺点。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腰椎单节段病变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53例;年龄28~76岁,平均53.0岁;腰椎间盘退变39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22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9例,腰椎退行性滑脱(MeyerdingⅠ度)16例;L_(3,4)5例,L_(4,5)70例,L_5S_111例。采用正中切口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45例(正中切口组),采用通道下肌间隙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41例(通道组)。记录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术后72 h腰部切口疼痛进行评分,根据影像结果比较两组病例术前、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变化,以及手术前后多裂肌面积和多裂肌脂肪组织沉积等级,观察椎弓根螺钉、椎板关节突螺钉有无松动、断裂,以及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评价椎间融合情况,术前、末次随访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两组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液方面,通道组优于正中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正中切口组少于通道组。术后72 h腰部切口VAS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但通道组出现切口表皮坏死4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神经损伤3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率:正中切口组为5.0%,通道组为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不良率:正中切口组6.6%,通道组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 d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恢复,(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螺钉 椎板关节突螺钉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微创通道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与传统术式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3
作者 褚亚伟 程力 +1 位作者 朱浩明 丁涛 《创伤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变与传统术式的疗效比较。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3月-2012年7月间51例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15例采用微创小切口通道后路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变与传统术式的疗效比较。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3月-2012年7月间51例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15例采用微创小切口通道后路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结合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MIS-TLIF组),36例采用常规切口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Open-TLIF组)。效果评价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Suk标准评价植骨融合率。结果 5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20个月,平均13.6个月)。手术时间相似(t=0.386,P=0.702);MIS-TLIF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5);末次随访时,MIS-TLIF组VAS评分显著低于Open-TLIF组(t=-2.022,P=0.04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显示,两组Cage和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植骨融合率均为100%。结论 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患近期疗效与Open-TLIF相当,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 融合术 微创
下载PDF
腰椎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灿华 吴增晖 +1 位作者 郑轶 张清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837-1841,共5页
目的 探讨腰椎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vertebral fusion,XLIF)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中的初步应用,阐明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21~119个月(... 目的 探讨腰椎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vertebral fusion,XLIF)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中的初步应用,阐明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21~119个月(平均47.3个月)后,出现融合相邻节段退变及对应的腰腿痛症状患者,采用腰椎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9例。其中,邻近节段病变发生在融合节段上方8例、下方1例;表现为腰椎间盘突出4例、腰椎管轻度狭窄2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轻度狭窄2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退变性侧凸1例。根据手术前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29分法)判断手术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提示单节段邻近节段病变,行腰椎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手术时间(65.6±15.0)min,出血量(27.8±5.6)mL,术中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的发生,住院(5.7±1.1)d;末次随访腰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分别为2.8±1.9、23.5±3.7,较术前(7.9±2.7、13.0±5.1)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腰椎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手术损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融合 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 邻近节段病变
下载PDF
颈椎椎体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附135例报告)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德玉 赵定麟 +5 位作者 贾连顺 倪斌 肖建如 沈强 叶晓健 朱海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 :观察比较 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的固定及融合效果。方法 :采用BAK、CHTF和InterFix 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 135例 ,其中BAK 6 5例 ,CHTF 42例 ,InterFix技术 2 8... 目的 :观察比较 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的固定及融合效果。方法 :采用BAK、CHTF和InterFix 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 135例 ,其中BAK 6 5例 ,CHTF 42例 ,InterFix技术 2 8例。术后颈椎X线片及CT检查 ,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 8~ 31月 ,施术节段稳定 ,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固定融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 ,避免了自体植骨引起的并发症 ,可作为替代传统颈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间融合器 BAK CHTF InterFix 颈椎 融合术
下载PDF
经骶前间隙轴向腰骶椎间融合入路的解剖学和影像学测量 被引量:14
6
作者 庞彬 邓忠良 曾希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81-384,I0001,共5页
目的:测量与经骶前间隙轴向腰骶椎间融合(AxiaLIF)入路相关的解剖学和影像学数据,探讨国人该入路的安全性。方法:(1)成人尸体标本20具,男8具,女12具,年龄26~86岁,平均56岁,在S1/2间隙水平线上测量骶骨中线至髂内动、静脉和骶中动脉的... 目的:测量与经骶前间隙轴向腰骶椎间融合(AxiaLIF)入路相关的解剖学和影像学数据,探讨国人该入路的安全性。方法:(1)成人尸体标本20具,男8具,女12具,年龄26~86岁,平均56岁,在S1/2间隙水平线上测量骶骨中线至髂内动、静脉和骶中动脉的距离及直肠系膜的厚度,计算最靠近中线的左右髂血管间的距离。(2)120例腰痛患者,男46例,女74例,年龄18~90岁,平均53岁,在其腰骶椎MRI正中矢状面上测量骶骨前缘至直肠系膜的最短距离。骶前间隙的前后向最短距离和最靠近中线的左右髂血管间距离构成AxiaLIF工作通道的"操作空间"。结果:同一性别左、右侧同名血管到骶骨中线的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靠近骶骨中线的髂血管均为髂内静脉,左右髂内静脉间的距离即"操作空间"横径男性为5.8±0.5(5.1~6.4)cm,女性为6.3±0.4(5.6~7.0)cm,男性与女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骶中动脉位置有变异;直肠系膜厚度为0.3 ̄0.5cm。在MRI上测量,男性骶骨前缘到直肠系膜的最短距离的中位数为1.0(0.3~2.3)cm,女性为0.6(0.3~1.8)cm,男性与女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国人在经骶前间隙AxiaLIF入路中放置直径1.2cm的工作套管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椎 椎间融合 解剖学 MRI 骶前间隙
下载PDF
通道下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病变的早期并发症 被引量:14
7
作者 曾忠友 宋永兴 +4 位作者 吴鹏 张建乔 严卫锋 唐宏超 毛克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537-1544,共8页
[目的]分析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病变的早期并发症。[方法]男47例,女65例;年龄29~79岁,平均55.1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退变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 [目的]分析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病变的早期并发症。[方法]男47例,女65例;年龄29~79岁,平均55.1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退变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13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14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腰椎退行性滑脱(I度)17例。单节段病变93例,双节段病变19例。采用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观察其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出现腰椎病变节段定位错误3例、异常出血2例、硬脊膜撕裂并脑脊液漏1例、椎弓根骨折3例、终板损伤2例。术后出现切口问题10例、血肿形成2例、神经损伤5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3例、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不正确10例、再次手术2例、融合器移位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1%。[结论]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病变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开展的早期阶段。并发症的发生除了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病例和融合器的选择、手术操作亦是重要的因素。只要严格手术适应证的选择、细致的手术操作,以及影像系统的辅助应用,并保持循序渐进,可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螺钉 椎板关节突螺钉 融合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疾病的1年随访 被引量:13
8
作者 侯广原 张继学 +3 位作者 张志军 孟祥晖 段文 高维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8-883,共6页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是脊椎外科手术常用治疗方案,对于骨脆性较大的老年患者来说,骨骼弹性不足,对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不够,从而有螺钉松动、拔出的风险,导致脊柱复位和固定失败,所以需要探索新的方式来增加椎弓根螺钉系统的稳定...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是脊椎外科手术常用治疗方案,对于骨脆性较大的老年患者来说,骨骼弹性不足,对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不够,从而有螺钉松动、拔出的风险,导致脊柱复位和固定失败,所以需要探索新的方式来增加椎弓根螺钉系统的稳定性。目的:探究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不同类型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纳入60例伴骨质疏松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0例,完善术前检查及X射线片、CT、MRI检查。对照组使用常规椎弓根螺钉技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骨水泥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周、6个月、1年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此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中,术后1周、6个月及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试验组术后6个月及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③试验组术后内固定棒松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④说明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长期治疗效果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 退行性变 骨水泥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融合
下载PDF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隐性失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班正涛 刘汝专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1期1077-1080,共4页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疾病最常用的术式之一,但术后隐性失血量大,占总失血量的1/3甚至1/2以上,如不注意监测与治疗,则易引起贫血、延长卧床时间,从而增加感染的机会。本文就腰椎融合术后隐性失血可能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隐...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疾病最常用的术式之一,但术后隐性失血量大,占总失血量的1/3甚至1/2以上,如不注意监测与治疗,则易引起贫血、延长卧床时间,从而增加感染的机会。本文就腰椎融合术后隐性失血可能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隐性出血量的计算、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使术者对进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隐性失血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融合术 隐性失血 综述文献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压力与轴性症状关系初探 被引量:10
10
作者 鲍达 马远征 +3 位作者 刘秀珍 陈兴 李宏伟 王晓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分析在生理前凸获得有效重建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压力变化与颈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的关系。方法行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伤病42例,术中测量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内压力,计算颈椎融合前后压... 目的分析在生理前凸获得有效重建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压力变化与颈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的关系。方法行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伤病42例,术中测量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内压力,计算颈椎融合前后压力差。以D值法(C4椎体后下缘到齿状突后上缘与C7椎体后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正值表示前凸)测量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变化,同时观察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分析颈椎曲度及相邻椎间盘压力变化与术后发生轴性症状的相关性。结果全部病例术后D值均为正值,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颈椎曲度变化与轴性症状发生无相关性(P>0.05),而相邻椎间盘压力变化与轴性症状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术后发生轴性症状组(12例)相邻椎间盘压力差与无轴性症状组(30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生理前凸获得有效重建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压力变化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的关系密切。术中相邻椎间盘压力监测有助于准确掌握撑开程度,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术 椎间盘 压力 轴性症状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宏其 陈凌强 +7 位作者 肖勋刚 郭靖 罗继 邓展生 龙文荣 陈静 胡建中 王锡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774-1777,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退行性病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2月本科共收治33例患相邻节段病变病例,将33例病例分成3型,并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法:Ⅰ型(单纯椎间盘突出型)20例,...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退行性病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2月本科共收治33例患相邻节段病变病例,将33例病例分成3型,并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法:Ⅰ型(单纯椎间盘突出型)20例,行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Ⅱ型(黄韧带钙化皱褶型)5例,行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椎板切除减压术;Ⅲ型(混合型)8例,行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椎板切除减压+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1.2年,33例相邻节段病变受压脊髓获得有效减压,内置物无松动断裂,原前路内固定物位置良好、牢固,无血管、神经、气管、食管损伤并发症,骨性融合好,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JOA评分改善率77.8%。[结论]以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为主的3种手术方法是治疗3种类型的相邻节段病变简易积极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融合术后 相邻节段病变 减压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颈椎相邻节段生物力学变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尹飞 郭丽 +5 位作者 朱庆三 赵东旭 巩固 李然 赵昆池 王迎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1-362,共2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用EB复合树脂黏合的方法模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后融合的效果,检测颈椎融合前、后相邻节段运动范同及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在2.0Nm力矩不变的情况下,融合节段相邻间隙...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用EB复合树脂黏合的方法模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后融合的效果,检测颈椎融合前、后相邻节段运动范同及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在2.0Nm力矩不变的情况下,融合节段相邻间隙的运动范围为4.3°~8.0°,与融合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大力矩使融合后的颈椎尽量达到术前正常运动范围时融合节段相邻间隙运动范围明显增加,与融合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融合术后如果仍要达到术前正常的运动范围,其相邻节段的运动范围明显增加,这可能是造成其退变的主要原因。限制颈部术后活动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术后退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手术 融合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开放椎弓根螺钉置入联合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不稳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南 刘雪梅 +1 位作者 郭炜 胡竞竞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开放椎弓根螺钉置入联合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并不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10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12例LSS并不稳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 目的观察开放椎弓根螺钉置入联合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并不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10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12例LSS并不稳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置入联合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术。分析2组手术指标、影像学指标及腰椎功能情况,统计术后随访1年内椎体融合及内置物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6、12个月,2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和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椎体融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2组JOA评分均升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腰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1年,2组内置物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椎弓根螺钉置入联合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LSS并不稳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对组织结构破坏小的特点,可解除患者神经压迫,有效实现术后相邻椎体间的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腰椎 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椎板开窗减压术 切口长度 住院时间 椎体融合
下载PDF
下腰椎病变三种固定方法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曾忠友 严卫锋 +5 位作者 陈国军 张建乔 唐宏超 吴鹏 宋永兴 金才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0-867,共8页
[目的]探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单侧椎弓根螺钉并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以及双侧椎弓根螺钉三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下腰椎病变的优缺点。[方法]自2007年6月~2009年12月分别采用瞄准器引导... [目的]探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单侧椎弓根螺钉并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以及双侧椎弓根螺钉三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下腰椎病变的优缺点。[方法]自2007年6月~2009年12月分别采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A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并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B组)、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C组)三种方法治疗下腰椎病变共84例,均为单节段病变;其中A组26例,B组30例,C组28例;记录并对比三种手术方法其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和住院费用;通过影像学评价三种手术方法病例其术前、术后、最后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内固定有无松动或断裂、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及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其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三组病例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液量等方面A组优于B组和C组,B组优于C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在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方面三组病例术后均获得较好的恢复,但最后随访时A组病例有明显的丢失,而B组和C组病例椎间隙高度获得良好的维持。最后随访时融合率为:A组96.2%,B组96.7%,C组92.9%,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最后随访时JOA评分,三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和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省等优点,特别是采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的置入进一步减少了创伤,提高了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但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强度有限,需慎重选择,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瞄准器 椎板关节突螺钉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融合
原文传递
钽金属椎间融合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术后复发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贺瑞 张文志 +7 位作者 尚希福 许翔 胡业丰 罗正亮 葛畅 段丽群 李旭 程鹏 《颈腰痛杂志》 2013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钽金属椎间融合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盘复发二次手术椎间融合的效果,分析其可行性。方法 2009-09-2010-04月22例,男8例,女14例,年龄34-67岁,平均62.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关节突入路椎体间融合(TLIF),术中钉棒系统国产14例... 目的探讨钽金属椎间融合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盘复发二次手术椎间融合的效果,分析其可行性。方法 2009-09-2010-04月22例,男8例,女14例,年龄34-67岁,平均62.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关节突入路椎体间融合(TLIF),术中钉棒系统国产14例,进口8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切除椎板骨质和关节突切除骨质作为植骨材料,未再另行取骨。术后每月随访一次,全部行X线检查,部分患者行CT检查,了解内固定位置和融合器位置以及椎间植骨融合情况,评价其融合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不适症状均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无钉棒断裂,无椎间融合器下沉,术后X线随访椎间植骨融合平均4.6月。术中1例椎间融合器断裂术后无不适,4月后X线显示位置正常,椎间植骨融合。结论钽金属椎间融合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特别是全椎板切除术后的患者具有植骨量少,融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术后 复发 融合 植骨 钽金属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雄生 唐一钒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71-476,共6页
寰枢椎脱位是寰枢椎间的稳定性丧失导致寰枢关节对应关系发生错位的一种病理解剖状态,是脊柱外科严重的致残性疾病,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寰枢椎脱位的病因包括创伤性、先天性、炎症性、退变性与肿瘤等因素,临床上由于症状和体征不具... 寰枢椎脱位是寰枢椎间的稳定性丧失导致寰枢关节对应关系发生错位的一种病理解剖状态,是脊柱外科严重的致残性疾病,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寰枢椎脱位的病因包括创伤性、先天性、炎症性、退变性与肿瘤等因素,临床上由于症状和体征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寰枢椎脱位主要根据病因学、寰枢椎相对位置关系、复位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准确的分类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指征尚未形成普及度较高的指南或共识,患者表现相关症状或脊髓神经功能损害是临床上公认度较高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仍以后路术式为主,随着寰枢椎置钉、复位及融合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优化,以及脊柱外科新兴设备的辅助,手术相关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大幅降低,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融合效果。因此对寰枢椎脱位的病因、诊断、分类、治疗、并发症和预后进行归纳,以期为寰枢椎脱位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寰椎 枢椎 颈椎 脱位 诊断 牵引术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骨科机器人辅助与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对上颈椎手术安全性及准确性的影响
17
作者 陈建 李青青 +11 位作者 赵书杰 武梦圆 周子涵 刘嘉赟 高鹏 凡进 曹晓建 任永信 蔡卫华 余利鹏 殷国勇 周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78-586,共9页
目的评估骨科机器人辅助及徒手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对上颈椎手术安全性及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3月63例上颈椎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置钉技术不同分为机器人辅助置钉组(41例)和徒手置钉组(22例)。机器人辅助... 目的评估骨科机器人辅助及徒手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对上颈椎手术安全性及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3月63例上颈椎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置钉技术不同分为机器人辅助置钉组(41例)和徒手置钉组(22例)。机器人辅助置钉组行枕颈融合术9例和寰枢椎及以远椎体固定融合术32例,徒手置钉组分别为8例和14例。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采用影像学参数、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评估术后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和辐射剂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椎弓根螺钉置入率、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机器人辅助置钉组中枕颈融合患者和寰枢椎及以远椎体固定融合患者的椎弓根螺钉置入率分别为100%和89.6%(138/154),超过徒手置钉组的43%(18/42)和78%(5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03,P<0.001;χ2=5.128,P=0.024)。机器人辅助置钉组两类手术患者的透视辐射剂量和手术时间均超过徒手置钉组(P<0.05)。与徒手置钉组相比,机器人辅助置钉组C1螺钉准确性由42%(11/26)提高至80%(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42,P=0.004);C2螺钉准确性由77%(33/43)提高至88%(63/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3,P=0.413)。机器人辅助置钉组C1和C2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与导针置入顺序相关(r=0.580,P<0.001;r=0.369,P=0.00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延髓角、Chamberlain线、McGregor线、Boogard角、Bull角、斜坡椎管角、枕颈角、后枕颈角、C_(2)~C_(7)角及寰齿前间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ASIA脊髓损伤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枕关节 颈寰椎 枢椎 颈椎 机器人手术 椎弓根钉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原因分析
18
作者 曾忠友 陈平泉 +9 位作者 赵兴 吴宏飞 张建乔 方向前 宋永兴 俞伟 裴斐 范顺武 宋国浩 范时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3-44,共12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1例;年龄20~81(60.90±10.06)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7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腰椎管狭窄症3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28例,腰椎内固定术后邻椎病11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椎间隙炎7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5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57例,骨密度正常87例。融合节段数:单节段124例,2节段11例,3节段8例,4节段1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40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104例。记录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对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融合器沉降对于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数99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6 ml;术中发生终板损伤30例,合并椎体骨折5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14.57±7.14)个月。随访过程中除原发性腰椎间隙炎病例、部分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病例,其余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器沉降现象,其中正常沉降119例,异常沉降25例(Ⅰ级23例,Ⅱ级2例)。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9.48±1.84) mm恢复至术后3~5 d的(12.65±2.03) mm及末次随访时的(10.51±1.81) mm,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3~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为94.4%(136/144)。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由术前的(6.55±2.29)、(4.72±1.49)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0±0.82)、(0.60±0.03)分(P<0.000 1);ODI由术前的(38.50±6.9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1.30±3.2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5/144),再手术率9.72%(14/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固定 椎间融合 终板损伤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再手术
下载PDF
大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19
作者 齐佳坤 董健文 +4 位作者 刘仲宇 陈子豪 陈瑞强 杨阳 戎利民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探讨大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72例单节段大通道镜下融合患者,其中腰椎滑脱症36例(滑脱组),包括退行性Ⅰ°滑脱15例、Ⅱ°滑... 目的探讨大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72例单节段大通道镜下融合患者,其中腰椎滑脱症36例(滑脱组),包括退行性Ⅰ°滑脱15例、Ⅱ°滑脱3例,峡部裂性Ⅰ°滑脱11例、Ⅱ°滑脱7例;术前不存在滑脱的腰椎退行性疾病36例(非滑脱组)。采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通过术后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CT评估椎管减压情况,根据Bridwell标准评估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腰椎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1.0±13.3)个月(8~61个月)。滑脱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非滑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ODI、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组术后平均椎间隙高度(13.43 mm)高于非滑脱组(12.0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融合率相近(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大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但对于L5~S1节段峡部裂性Ⅱ°滑脱,镜下融合操作具有较高的技术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内窥镜检查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下载PDF
"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其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英轮 许南方 +5 位作者 陈金国 闫明 洪甘霖 侯翔宇 李危石 王圣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22-429,共8页
目的探讨"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特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160例"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80例、女80例,年龄... 目的探讨"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特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160例"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80例、女80例,年龄(35.5±14.6)岁(范围5~77岁)。重点观察指标包括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合并畸形、手术入路选择、后路固定节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影像学指标包括寰齿间距、齿突超Chamberlain线距离、延髓脊髓角。结果"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的症状包括四肢无力、麻木和笨拙(67.5%,108/160),步态不稳(30.0%,48/160)和眩晕(20.0%,32/160)。其中130例(81.3%,130/160)合并脊髓病,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为(13.5±2.5)分(范围4~16分);20例(12.5%)出现颅神经病变。影像学检查显示延脊髓压迫130例(81.3%),脊髓空洞症37例(23.1%),Chiari畸形30例(18.8%)。90例患者接受CTA检查,结果显示55例患者(61.0%)存在椎动脉畸形,5例患者(6.0%)存在颈内动脉内聚迂曲。术式包括后路枕颈融合术(可复位脱位,145例)、前路经口咽松解联合后路融合(不可复位脱位,15例)。160例中57例(35.6%)采用备用术式,即不对称的组合式固定。随访时间为(50.5±22.4)个月(范围24~120个月)。152例患者(95.0%)获得坚强骨性融合;6例患者(3.8%)术后影像学未见明显骨性融合,但动力位X线片未见明显寰枢椎不稳;2例患者(1.2%)出现内固定松动,脱位复发。脊髓病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5.1±1.8)分(范围5~17分),改善率为42.9%±33.3%。术后9例(5.6%)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4例脱位复发症状加重、2例螺钉松动、2例吞咽困难和1例切口感染。结论"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是寰枢椎脱位的一个亚型,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即发病年龄小,合并脊髓病比例高、病情程度重、预后较差;常合并严重的骨畸形和血管畸形,术中常需使用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寰椎 枢椎 颈椎 脱位 脊柱融合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