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naflow压迫法预防妇产科高危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初步观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翟剑 刘小雅 林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8期143-145,共3页
目的分析venaflow压迫法对妇产科高危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筛选妇产科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venaflow的小腿充气压迫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小腿按摩法加序贯加压袜。分别于第1、3、7天... 目的分析venaflow压迫法对妇产科高危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筛选妇产科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venaflow的小腿充气压迫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小腿按摩法加序贯加压袜。分别于第1、3、7天检测股静脉平均流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的水平。结果下肢静脉彩超少量显示下肢小静脉血栓存在,两组干预前后平均静脉流速明显增快,但第3天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第7天静脉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天后空腹血PAI-1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naflow压迫法是预防妇产科高危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物理方法 ,明显地加快静脉血流速,同时刺激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小腿充气压迫法 静脉流速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下载PDF
Venaflow法预防妇产科高危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刘小雅 林芳 翟剑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0期191-192,194,共3页
目的研究观察venaflow压迫法预防妇产科高危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80例DVT高危风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venaflow的小腿充气压迫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小腿按摩法加序贯加压袜,配合双下肢等长收缩运动、平... 目的研究观察venaflow压迫法预防妇产科高危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80例DVT高危风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venaflow的小腿充气压迫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小腿按摩法加序贯加压袜,配合双下肢等长收缩运动、平衡饮食及对症处理,分别于第1、7天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症状体征、下肢静脉彩超和血浆D二聚体测定,按照DVT诊断流程判断。结果两组均未见严重下肢DVT和肺栓塞(PE),实验组下肢DVT发病率7.5%,双下肢血栓1例、单肢体血栓2例;对照组下肢DVT发病率25%,双下肢血栓2例、单肢体血栓8例;实验组显著地降低静脉血栓的风险。另外,实验组第7天静脉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naflow压迫法明显地加快静脉血流速,有助于预防妇产科高危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其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小腿充气压迫法 静脉流速
下载PDF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黄瑞华 王振常 +1 位作者 黄晶晶 杨删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柔肝化纤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保肝对症治疗,维生素C、肝泰乐以及肌苷、甘利欣等。治疗组26例柔肝化纤颗粒(大枣、鸡... [目的]观察柔肝化纤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保肝对症治疗,维生素C、肝泰乐以及肌苷、甘利欣等。治疗组26例柔肝化纤颗粒(大枣、鸡内金各15g,黄芪45g,虎杖、枸杞、黄精各20g,牡丹皮12g,橘红10g,薏苡仁45g,牡蛎、泽兰、鳖甲30g),磨粉冲服,150g/次,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半年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速(A/P)、肝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血清肝纤维化、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半年),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5.3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纤维化指标及门脉内径、A/P、脾脏厚度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绝对值两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柔肝化纤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肝纤维化 柔肝化纤颗粒 肝功能指标 脾脏厚度 门静脉内径 门静脉流速 肝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 血清肝纤维化 HA C—IV LN 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不同握球运动方式对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流及相关性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惠慧 马燕兰 +1 位作者 郭艳艳 叶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12期1391-1398,共8页
目的 探讨不同握球运动方式对预防PICC 相关性血栓的效果,为护理人员制定科学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17 年6 — 11月置入PICC 导管行化疗的肿瘤住院患者86 例,通过抛硬币法... 目的 探讨不同握球运动方式对预防PICC 相关性血栓的效果,为护理人员制定科学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17 年6 — 11月置入PICC 导管行化疗的肿瘤住院患者86 例,通过抛硬币法将肿瘤科2 个不同病区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置管后试验组每日三餐后 握球25~30 次,每次握紧10 s,松开10 s,握力大小以将握力球压缩至1/2 为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每天分3 次握球500 次左右。使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仪动态观察两组患者腋静脉血液流速、血栓发生情况、血栓形成部位、形成时间、血栓分级,同时监测置管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采用SAS 9.4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排除失访后纳入试验组42 例、对照组 41 例患者。试验组患者置管前腋静脉最大流速为(16.12±3.62) cm/s,置管后1、3、7、14、21、28 d腋静脉最大流速分别为(15.83±3.07)、(15.69±3.01)、(15.05±2.49)、(14.46±3.85)、(15.47±2.95)、(14.75±2.91) cm/s,两组患者置管前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594 5),置管后每个时间点组间比较发现21、 28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5.00、-4.69;P< 0.000 1),两组患者腋静脉最大流速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22.23,P< 0.000 1)。试验组患者置管前腋静脉单位时间内平均流速为(9.97±3.01) cm/s,置管后1、3、7、14、21、28 d 腋静脉单位时间内平均流速分别为(9.69±2.61)、(9.72±2.49)、(8.88±1.47)、(8.55±2.20)、(9.48±2.71)、(9.26±2.73) cm/s,两组患者置管前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P=0.945 9),置管后每个时间点组间比较发现21、2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 -4.60、-4.48;P< 0.000 1),两组患者腋静脉单位时间内平均流速组间与不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静脉血栓形成 握球运动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栓 静脉流速
原文传递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5
作者 周煜虎 武政 +1 位作者 宋建华 冯阳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2期1490-1493,共4页
目的探究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 目的探究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利伐沙班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5 m L溶于0.9%生理盐水250 m L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患肢膝上差、膝下差、静脉血流速度、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9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膝上差、膝下差、FIB均显著降低,患侧血流速度、APTT、PT、TT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注射液 利伐沙班片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原文传递
静脉血管流速与中风后偏瘫病人肢体水肿程度和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兢 蔺文虎 +1 位作者 孙立满 刘冬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9期3190-3193,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血管流速与中风后偏瘫病人肢体水肿程度和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收治的中风后偏瘫病人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肱静脉、股... 目的探讨静脉血管流速与中风后偏瘫病人肢体水肿程度和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收治的中风后偏瘫病人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肱静脉、股静脉的峰流速、管壁内径、平均血流速度,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肱静脉、股静脉的峰流速、管壁内径、平均血流速度与中风后偏瘫病人肢体水肿程度和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股静脉峰流速降低[(19.63±2.45)cm/s与(22.84±2.41)cm/s,P=0.000]、平均流速降低[(12.81±2.10)cm/s与(14.62±2.73)cm/s,P=0.000]、管壁内径增大[(11.77±1.99)mm与(10.92±1.88)mm,P=0.007];同时肱静脉峰流速降低[(18.69±2.98)cm/s与(23.83±3.82)cm/s,P=0.000]、平均流速降低[(13.74±3.01)cm/s与(16.83±3.62)cm/s,P=0.000]、管壁内径增大[(7.66±1.54)mm与(5.81±1.72)mm,P=0.000]。股静脉、肱静脉的峰流速、平均流速与上肢肿胀值、下肢肿胀值、肢体功能评分呈负相关(P<0.05),股静脉、肱静脉的管壁内径与上肢肿胀值、下肢肿胀值、肢体功能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静脉血管流速与中风后偏瘫病人水肿程度和神经功能相关,可作为中风后偏瘫病人肢体水肿程度和神经功能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水肿 神经功能 血管流速 静脉
下载PDF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及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肖喜兰 肖云华 《黑龙江医学》 2020年第11期1607-1609,共3页
目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7月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7月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康复、静脉流速及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分别为(17.78±5.12)h、(19.14±4.77)h、(7.25±1.12)d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7 d后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分别为(24.49±5.24)cm/s、(15.49±3.24)cm/s快于对照组;观察组LEDVT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术后恢复,加快静脉血流速度,减少LE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后康复 深静脉血栓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康复护理 静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围手术期间歇性充气加压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8
作者 王芳 赵配配 +2 位作者 徐美娜 付燕荣 王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分析重度颅脑损伤(TBI)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间歇性充气加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01—2022-12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70例重度TB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下肢深静脉血预防性干预,研... 目的分析重度颅脑损伤(TBI)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间歇性充气加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01—2022-12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70例重度TB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下肢深静脉血预防性干预,研究组增加间歇性充气加压。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干预前后静脉血流流速及干预7 d后下肢肿胀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2.86%),对照组6例(17.14%),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下肢各血管静脉流速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2组股静脉、髂外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流速较干预前均明显提升,研究组流速快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研究组轻度+无肿胀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充气加压可有效预防肢深静脉血栓,原因可能在于间歇性充气加压可改善下肢血管静脉流速,建议重度TBI患者围术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间歇性充气加压 重度颅脑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管静脉流速 下肢肿胀
下载PDF
足底动静脉泵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慧明 金洪举 黄勇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571-575,共5页
目的探讨足底动静脉泵对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老年医院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从中选取术后应用常规DVT预防措施的51例患者作为常规组,... 目的探讨足底动静脉泵对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老年医院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从中选取术后应用常规DVT预防措施的51例患者作为常规组,选取术后应用足底动静脉泵预防DVT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DVT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及双下肢股静脉、腘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完全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为3.92%(2/51),低于常规组患者的17.65%(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TT均长于常规组患者,FDP、D-D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双下肢左股静脉、右股静脉、左腘静脉、右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均快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底动静脉泵能够通过加快患者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轻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提高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DVT发生的预防效果,可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动静脉泵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功能 静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10
作者 王瑛 张小罗 +1 位作者 姜仙君 江巧珍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4期163-169,共7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血瘀阻络型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加予经筋...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血瘀阻络型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加予经筋刺法联合中药膏摩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测量患侧手部的肿胀程度、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静脉血流速度,评估患肢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肢的手部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U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肢的手部肿胀程度较对照组减轻,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侧肩关节外展、内旋、前屈、后伸的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联合组患侧肩关节外展、内旋、前屈、后伸的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肢的肘正中静脉、腋静脉、肱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联合组患肢的肘正中静脉、腋静脉、肱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效果良好,可更好地减轻患肢疼痛,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原因可能与改善肢体的静脉血流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 血瘀阻络证 经筋刺法 中药膏摩法 上肢运动功能 上肢静脉血流速度
原文传递
“人”字形体位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春燕 曾雪平 伍芸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人”字形体位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需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选择截石体位,观... 目的:观察“人”字形体位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需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选择截石体位,观察组术中选择“人”字形体位,比较两组体位安置前后呼吸指标水平、下肢股浅静脉血流速度、肩部压力水平、眼内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体位安置后3 min,两组肺顺应性水平均低于安置前3 min,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气道阻力、气道峰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高于安置前3 min,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安置后5 min,两组下肢股浅静脉血流速度均低于体位安置前5 min,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肩部压力均高于体位安置前5 min,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位恢复后5 min的下肢股浅静脉血流速度、肩部压力水平与体位安置后5 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两组眼内压水平均高于T_(0)时,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字形体位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可稳定患者呼吸指标水平及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控制眼内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截石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形体位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眼内压 呼吸 并发症
下载PDF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对老年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李晓静 刘小威 张入月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3年第12期106-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子宫内膜癌(UCEC)术后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的效果及其对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UCEC患者123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老年子宫内膜癌(UCEC)术后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的效果及其对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UCEC患者123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1)和研究组(n=62),对照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模式实施围术期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间歇充气加压泵(IPCD)装置,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下肢肿胀程度、凝血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DVT发生率为8.06%,低于对照组的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5);研究组下肢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91、-3.752和-4.769,P值均<0.05);研究组大腿周径与小腿周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68和3.953,P值均<0.05);研究组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99、5.713、2.019和3.247,P值均<0.05)。结论:IPCD有助于改善老年UCEC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加快下肢血流速度,从而改善患者下肢水肿状况,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充气加压泵 子宫内膜癌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静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下肢气压治疗联合人字形体位对全子宫切除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佳佳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12期115-117,共3页
目的:观察下肢气压治疗联合人字形体位对全子宫切除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全子宫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下肢气压治疗联合腔镜... 目的:观察下肢气压治疗联合人字形体位对全子宫切除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全子宫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下肢气压治疗联合腔镜截石位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肢气压治疗联合人字形体位治疗,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DVT发生率。结果:体位安置后、体位恢复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气压治疗联合人字形体位应用于全子宫切除患者可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降低DVT发生率,效果优于下肢气压治疗联合腔镜截石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气压治疗 人字形体位 全子宫切除 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下载PDF
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张倩倩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6期180-182,186,共4页
目的:观察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剖宫产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03例HDC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观察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剖宫产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03例HDC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两组均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风险、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双腿周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DVT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双腿周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15%(50/52),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62%(5/52),低于对照组的25.49%(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应用于HDCP剖宫产术后患者可降低DVT发生风险,改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缩小双腿周径,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剖宫产 深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个性化护理 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低角度体位摆放预防俯卧位胸腰椎手术病人压疮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伟 李俊民 时宝振 《全科护理》 2022年第14期1927-1929,共3页
目的:探讨低角度体位摆放预防俯卧位胸腰椎手术病人压疮的效果及其对双下肢周径、静脉回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113例俯卧位胸腰椎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传... 目的:探讨低角度体位摆放预防俯卧位胸腰椎手术病人压疮的效果及其对双下肢周径、静脉回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113例俯卧位胸腰椎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角度体位摆放,观察组给予低角度体位摆放。比较两组病人双下肢不同部位周径、静脉回流速度、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踝关节周径、髌骨下10 cm周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左右侧腘静脉、左右侧胫后静脉的回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压疮与压红发生率、压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压红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角度体位摆放有助于减轻俯卧位胸腰椎手术病人术后俯卧位对下肢周径、静脉回流速度的影响,可缩短压红时间,但对于预防压疮和压红的发生和缩小压红面积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角度体位摆放 压疮 俯卧位 胸腰椎手术 静脉回流速度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殷瑛 华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86例患者,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86例患者,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髋关节优良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髋关节优良率为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74.42%(3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和4周,两组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显著快于同组术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血流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改善患者疼痛和髋关节功能,调节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防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下肢DVT形成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晏君 郝连升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10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在防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下肢DVT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8例,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预...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在防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下肢DVT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8例,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预防DVT形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值、平均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下肢静脉血流峰值(21.49±2.37)cm/s、平均速度(18.35±2.06)cm/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1、4.829,P<0.05);观察组VAS评分(3.22±1.04)分、引流量(104.65±20.26)mL、创面愈合时间(18.66±4.25)d、住院时间(25.16±3.57)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43、14.537、4.938、4.7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5)。结论在防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下肢DVT形成的临床干预中,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可减少术后早期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肢DVT形成 静脉血流速度 并发症
下载PDF
人字形体位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云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10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人字形体位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采取头低足高截石位,观察组术中采取人字形体位... 目的:观察人字形体位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采取头低足高截石位,观察组术中采取人字形体位,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不同时间段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舒适度及术后体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放置后5 min及体位恢复后5 min,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优良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位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采用人字形体位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提高舒适度,其效果优于头低足高截石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人字形体位 头低足高截石位 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舒适度
下载PDF
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在ICU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锦盆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2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在ICU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76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在ICU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76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深静脉血栓治疗仪,比较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下肢周径及DVT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前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下肢周径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7 d后的下肢周径肿胀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在ICU患者DVT预防护理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加快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减轻下肢周径肿胀,降低下肢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间歇性气压治疗仪 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 下肢周径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胸部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洁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5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胸部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胸部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另外42例胸部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方案进行...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胸部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胸部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另外42例胸部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0.21±2.13)d,对照组为(18.92±4.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通过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时,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防止患者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全面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深静脉血栓 针对性护理 护理满意度 静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