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报复的理论模型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恩洁 凤四海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44-1652,共9页
报复是指受害者根据冒犯者的动机,对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后,实施攻击行为以惩罚或伤害他人的现象。已有研究涉及到报复的心理学内涵及定义,它应当包括认知、情绪和行为三种成分;阐述了报复与宽恕的关系、有关理论模型及其相关因素。... 报复是指受害者根据冒犯者的动机,对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后,实施攻击行为以惩罚或伤害他人的现象。已有研究涉及到报复的心理学内涵及定义,它应当包括认知、情绪和行为三种成分;阐述了报复与宽恕的关系、有关理论模型及其相关因素。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概念和理论的丰富与完善、研究方法的改进以及对其相关因素的深入实证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复 宽恕 自恋 沉思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儒家孝义思想对传统中国国家司法主义的影响——以“复仇”制度为论域的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玉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4年第5期22-25,共4页
“复仇”制度作为宗法伦理社会的伴生物,孝义是其得以产生并持续存在的精神基础。离开了“孝”,“复仇”制度便不可能产生和长期存在下去。在对“复仇”的态度上,各朝代的统治者从一定程度的肯定到逐步的限制,到最后的明令禁止“复仇”... “复仇”制度作为宗法伦理社会的伴生物,孝义是其得以产生并持续存在的精神基础。离开了“孝”,“复仇”制度便不可能产生和长期存在下去。在对“复仇”的态度上,各朝代的统治者从一定程度的肯定到逐步的限制,到最后的明令禁止“复仇”。其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儒家孝义思想与传统中国国家司法主义之间矛盾的日益凸显。虽然“复仇”制度在国家司法主义的挤压下活动的空间大大的萎缩,但对“复仇”制度禁而不止的现象却与封建社会相始终。在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破除“人情大过国法”的观念,除了在理论上进行宣传“法律至上”的观念,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意识以外,更为根本的是加速我国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工业社会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孝义思想 中国 司法主义 宗法 “复仇”制度
下载PDF
古代复仇对于侵权法功能的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福友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16-118,共3页
在历史上侵权行为法替代复仇,被认为是进步和文明的标志。但是复仇作为一种人的本能,是无法被从根本上克服的,尤其是把侵害行为放在私法的范畴进行解决。因此侵权行为法应该尽可能地从制度上抑制,而不是去彻底消除复仇。而侵权行为法实... 在历史上侵权行为法替代复仇,被认为是进步和文明的标志。但是复仇作为一种人的本能,是无法被从根本上克服的,尤其是把侵害行为放在私法的范畴进行解决。因此侵权行为法应该尽可能地从制度上抑制,而不是去彻底消除复仇。而侵权行为法实现这一功能的基点应该是保护受害人,以确保与行为人在侵害行为事实上处于优势地位之间保持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侵权行为法 本能 古代社会
下载PDF
斩宵小,济世道——评浙昆《壮哉少年》
4
作者 谢雍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1,91,共6页
浙昆的《壮哉少年》对话经典,寻绎经典作品内涵的舞台新密码,张扬昆曲传统的人文关怀。全剧以裴舜卿为主角,重新阐发李慧娘鬼魂复仇的故事,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交织中凸显思想性、传奇性和趣味性,青年的热血与悲壮、佞臣的奸诈与专横... 浙昆的《壮哉少年》对话经典,寻绎经典作品内涵的舞台新密码,张扬昆曲传统的人文关怀。全剧以裴舜卿为主角,重新阐发李慧娘鬼魂复仇的故事,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交织中凸显思想性、传奇性和趣味性,青年的热血与悲壮、佞臣的奸诈与专横,在舞台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充满道义和人性的光芒。全剧关注大众审美趣味,好看、通俗,富于诗意,呈现出鲜明的浙派风格。主演王恒涛脱颖而出,唱做念表形神兼备,本工、反串兼擅,为该戏增光添彩。新时代戏曲创作步入多元化格局,戏曲经典作品的多维阐释拓宽了戏曲创作边界,从方法论上为戏曲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侠义 传奇性 浙派风格 人文关怀
下载PDF
中国古代恩赦复仇的心理与民俗背景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立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95-100,共6页
同情与宽纵复仇乃是古代中国礼教文化、人治社会的必然表现。首先 ,古代具有权威性的正史载录基本上是同情复仇和宽纵复仇 ,并成为文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参照 ;其次 ,法礼悖左的焦点体现在复仇文学作品的描写中 ,它增大了复仇主题的反正统... 同情与宽纵复仇乃是古代中国礼教文化、人治社会的必然表现。首先 ,古代具有权威性的正史载录基本上是同情复仇和宽纵复仇 ,并成为文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参照 ;其次 ,法礼悖左的焦点体现在复仇文学作品的描写中 ,它增大了复仇主题的反正统倾向 ,赞扬了个体以暴抗暴、伸张正义的精神 ;其三 ,中国古代的系列文学作品从人性的高度 ,揭示了传统社会中一些正直官吏的深层心理 ,反映了他们在不健全的法律下如何不违忤天理人情的努力及两难处境 ;其四 ,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 ,展示了中国古代复仇意识的浓烈与执着。中国古代的复仇文学正是基于深广的心理与民俗背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赦文化 复仇文学 心理 民俗 中国 古代 伦理价值观 复仇文化 复仇意识
下载PDF
论俄瑞斯忒斯主题的审美意义及现代性内涵 被引量:3
6
作者 傅守祥 应小敏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2期162-177,共16页
俄瑞斯忒斯主题主要是指俄瑞斯忒斯故事题材的演变史及其母题内涵。从题材演变的角度讲,俄瑞斯忒斯主题走过了它的古典高峰期、古典蛰伏期、发展期、现代蛰伏期和现代繁盛期,形成了两头高中间低的变形“山”字状路径。本文通过对各个... 俄瑞斯忒斯主题主要是指俄瑞斯忒斯故事题材的演变史及其母题内涵。从题材演变的角度讲,俄瑞斯忒斯主题走过了它的古典高峰期、古典蛰伏期、发展期、现代蛰伏期和现代繁盛期,形成了两头高中间低的变形“山”字状路径。本文通过对各个时期代表性文本的细致分析和比较,清理出一条俄瑞斯忒斯主题的发展脉络,分辨出不同戏剧家的创造性再现和因袭性模仿,揭示了这个持续期较长的主题如何不断地修正和调整自己以保持其鲜活性。同时,作为一个富有争议的文学母题,俄瑞斯忒斯主题成为各个时代诸多戏剧家笔下不厌的话题,并借助它展现和寄寓着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现实悖谬的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瑞斯忒斯 题材 文学母题 现代性 故事情节 审美意义 世俗文化
原文传递
是复归与认同 还是告别与超越──对鲁迅与屈原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小美 肖同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0,共10页
本文通过鲁迅与屈原的“流放意识”、先哲精神,以及对人生旅程和行为方式的抉择,探讨两位大师的血缘关系以及鲁迅对屈原的超越.
关键词 鲁迅 屈原 复仇 文学研究 流放意识 行为方式 比较文学 先哲精神
下载PDF
动物为主雪怨母题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立 《荆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41-45,共5页
中国古代动物复仇母题 ,屡屡展露着动物知恩图报。它们能机智地向恶人或其他恶的对象报仇雪恨。作为现实社会里浓烈的恩仇意绪一个别致的泛化折映 ,复仇与恩报所展示的人性之光和正义气概 ,在某些习见的动物身上得到奇特体现 ,这是以肯... 中国古代动物复仇母题 ,屡屡展露着动物知恩图报。它们能机智地向恶人或其他恶的对象报仇雪恨。作为现实社会里浓烈的恩仇意绪一个别致的泛化折映 ,复仇与恩报所展示的人性之光和正义气概 ,在某些习见的动物身上得到奇特体现 ,这是以肯定的形式来强调人与动物亲和给人带来的益处 ,母题既是对远古集体无意识情结的重温回归 ,又是其印证升华。作为人类的亲族 ,灵畜报主故事深化了文学对人性的反思批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故事 报恩复仇母题 主题学 文化阐释
下载PDF
复仇意义的终极追寻——写在《哈姆雷特》和《铸剑》之间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光祖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5-49,共5页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和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历史小说《铸剑》有着相同的主题——复仇。从对两部著作的复仇情节的对比、复仇主题的深层透视、复仇意义的终极追寻等方面的分析,有利于我们认识两位文学巨匠对同一主题进行不同演...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和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历史小说《铸剑》有着相同的主题——复仇。从对两部著作的复仇情节的对比、复仇主题的深层透视、复仇意义的终极追寻等方面的分析,有利于我们认识两位文学巨匠对同一主题进行不同演绎的深层原因,进而挖掘复仇主题本身在两个文本中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主题 《哈姆雷特》 《铸剑》 对比
下载PDF
菲勒斯中心语境下的女性复仇悲剧——美狄亚与细侯“杀子惩夫”的悲剧内涵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敏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38-41,共4页
将女性"杀子惩夫"放置于菲勒斯中心语境下,从复仇主体、方式和结局三维度重新解读此类复仇形态,挖掘出更为深刻的悲剧内涵。女性杀子否认"母性",张扬女性之帜的同时泯灭了人性。复仇者的自我异化颠覆了受虐者和施... 将女性"杀子惩夫"放置于菲勒斯中心语境下,从复仇主体、方式和结局三维度重新解读此类复仇形态,挖掘出更为深刻的悲剧内涵。女性杀子否认"母性",张扬女性之帜的同时泯灭了人性。复仇者的自我异化颠覆了受虐者和施虐者的身份,消弭了复仇的正义性;"杀子"的复仇方式凸显了女性困境:"子"是她们与男权社会抗衡的唯一砝码;她们的复仇无法改写其对男权社会依附的宿命,这种结局零化了其复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勒斯 女性 异化 复仇
下载PDF
从复仇到觉醒:《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的悲剧命运 被引量:2
11
作者 师良 《甘肃高师学报》 2016年第5期14-16,共3页
《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从一个具有诸多美德和人性的少年到遭受伤害后人性扭曲的复仇者,直至最终人性复归。他的性格演变过程和心灵扭曲过程,无不渗透出斑斑血泪,无不雕刻着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的标识,这也是他悲剧命运的根源。
关键词 复仇 觉醒 希斯克里夫 《呼啸山庄》
下载PDF
《美狄亚》的复仇形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陶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26-28,共3页
《美狄亚》的复仇形态类型属于爱情遇挫式复仇。社会环境的影响及美狄亚作为个体的特殊性是美狄亚复仇心理形成的基本要素。美狄亚复仇阐释了人的复仇攻击本性,其独具特色的残酷型复仇将人类超常态特性推向极致,开辟了新的悲剧表现内容。
关键词 蔓狄亚 复仇 爱情遇挫式
下载PDF
影响再次侵犯的实验研究:报复、惩罚、沉默、还是宽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婕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4-429,共6页
本研究从侵犯者角度出发,探讨受害者不同应对策略是否会影响侵犯者的再次侵犯。研究1采用囚徒困境范式,考察62名大学生应对策略和报复机会对再次侵犯的影响。研究2采用故事情境法,考察227名被试应对策略、年龄对悔改动机和再次侵犯的影... 本研究从侵犯者角度出发,探讨受害者不同应对策略是否会影响侵犯者的再次侵犯。研究1采用囚徒困境范式,考察62名大学生应对策略和报复机会对再次侵犯的影响。研究2采用故事情境法,考察227名被试应对策略、年龄对悔改动机和再次侵犯的影响。结果发现,应对策略、年龄的主效应显著,二者交互作用显著,被试年龄越大对报复者侵犯的可能性越低。启示我国目前仍应以报应性司法模式为主,可在青少年群体尝试恢复性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复 惩罚 宽恕 悔改动机 再次侵犯 报应性司法 恢复性司法
下载PDF
《铸剑》的人物形象解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恋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41-142,共2页
在《铸剑》中,从眉间尺到眉间尺的父亲再到黑衣人,这三个人物的复仇精神呈现出逐步深化的现象,也可以说这三个人物的复仇精神呈现出三个梯次,他们反映的是同一主体的不同阶段。借助他们,鲁迅既回答了现实问题,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关键词 复仇 眉间尺 其父 黑衣人
下载PDF
鲁迅复仇观念的文化根源片论——兼及鲁迅对传统复仇观的继承和改造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立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1-36,共6页
鲁迅倡导超越于个体仇怨与小群体的复仇,但不排斥复仇的个体性与情绪性。他坚持弱者复仇基调,所关注的国恨家仇大多具有弱者复仇的基本性质和行为特征。他充分肯定复仇的否定性力量和非正统性质,而不顾及法律禁令。他对于自己有复仇偏... 鲁迅倡导超越于个体仇怨与小群体的复仇,但不排斥复仇的个体性与情绪性。他坚持弱者复仇基调,所关注的国恨家仇大多具有弱者复仇的基本性质和行为特征。他充分肯定复仇的否定性力量和非正统性质,而不顾及法律禁令。他对于自己有复仇偏好毫不掩饰,对复仇意念每多自矜自诩,砥砺与宣泄报复之渴望。鲁迅极为痛恨那些恩将仇报者,尤其是伪装朋友出现的小人偷袭。如果失却了多维多重富有个性色彩的复仇言论和情绪,鲁迅对于恶势力与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与鞭挞,也就不会那么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复仇观念 传统 母题 主题学
下载PDF
盟誓与复仇:《美狄亚》的一个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莫运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7-11,共5页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是一部盟誓的背叛与惩罚的悲剧,对美狄亚而言,神的律条是最高可以上诉的法庭,她的杀子不仅是平息由过去带来的愤怒,同时更是希望将遵守盟誓的美德推及未来。其悲剧是从古希腊神话世界向文明世界过渡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 美狄亚 盟誓 复仇 悲剧
下载PDF
试论儒家文化对原始复仇观念的强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晓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95-296,共2页
针对在中国古代传统道德领域,复仇这种普遍存在的原始心态尽管与法律有巨大冲突却始终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的情况,分析了复仇和传统儒家文化之间的关系,说明儒家思想对早已存在的原始复仇观念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而对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针对在中国古代传统道德领域,复仇这种普遍存在的原始心态尽管与法律有巨大冲突却始终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的情况,分析了复仇和传统儒家文化之间的关系,说明儒家思想对早已存在的原始复仇观念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而对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复仇大力赞扬也说明了中国古代复仇文化具有非人性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儒家 强化
下载PDF
两汉血亲复仇现象考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周平 常金仓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45-49,共5页
在进入文明社会两千余年的两汉时期,血亲复仇这一氏族社会的残余风气依然相当盛行,频现于社会各个层面,时人睚眦之忿必报,甚至出现对官府进行报复的行为。这主要是氏族社会血亲复仇观念在当时社会中的发酵和国家法制薄弱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进入文明社会两千余年的两汉时期,血亲复仇这一氏族社会的残余风气依然相当盛行,频现于社会各个层面,时人睚眦之忿必报,甚至出现对官府进行报复的行为。这主要是氏族社会血亲复仇观念在当时社会中的发酵和国家法制薄弱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在无处伸冤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亲手杀害仇人或依靠任侠刺客的帮助以实现复仇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血亲复仇 任侠刺客
下载PDF
新文学的复仇书写论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关峰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125,共5页
复仇是新文学的一大母题。近现代中国贫弱和耻辱的灰色境遇激发了以家国为己任的知识分子悲壮和忧愤的民族自觉,复仇成了消解焦虑的文化革命想象。鲁迅《铸剑》的重心和巧妙在于复仇过程和复仇方式上的设计,"后复仇"情节成了... 复仇是新文学的一大母题。近现代中国贫弱和耻辱的灰色境遇激发了以家国为己任的知识分子悲壮和忧愤的民族自觉,复仇成了消解焦虑的文化革命想象。鲁迅《铸剑》的重心和巧妙在于复仇过程和复仇方式上的设计,"后复仇"情节成了复仇之上的复仇。巴金是在复仇的沉思中完成了思想和启蒙的另一种文学选择。汪曾祺复仇者为父报仇的永恒模式成了心灵扭曲和罪恶的象征。曹禺借复仇书写生命的原始强力,同时也写了人的现代困境。茅盾《参孙的复仇》的意义是多重的,除复仇的多向外,还有对女性和自己的复仇。近现代中国"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集体记忆使得复仇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便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 复仇书写 鲁迅 巴金 汪曾祺 曹禺 茅盾
下载PDF
报应主义的历史梳理
20
作者 金翼翔 《刑法论丛》 CSSCI 2016年第3期118-165,共48页
报应主义,是认为刑罚是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进行报应的刑罚理论。报应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复仇-报应。复仇的发展进程大致经历了血族复仇-血亲复仇-同态复仇三大阶段。报应的发展进程大致经历了神意报应-道义报应-法律报应... 报应主义,是认为刑罚是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进行报应的刑罚理论。报应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复仇-报应。复仇的发展进程大致经历了血族复仇-血亲复仇-同态复仇三大阶段。报应的发展进程大致经历了神意报应-道义报应-法律报应三大阶段。血族复仇是指由具有同一部落的家族成员进行复仇。血亲复仇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来实施复仇。同态复仇是采用与原始侵害相同的方法进行复仇。由此可见,正当报应对刑罚与犯罪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刑罚对于犯罪的报应乃是正当、恰如其分的、不过多考虑其他要素的,而这也是刑罚唯一能够做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 报应主义 报应 复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