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轮型面磨耗对车辆服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艳 张卫华 周文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9-554,共6页
针对动车组的1节车辆,利用WP—D车轮外形测量仪定期实测每个车轮的外形与轮径,得到5组车轮型面磨耗工况,并结合所选车辆的结构参数和运行线路特点,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进行了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了车辆在不同磨耗工况下的动力学特性.仿... 针对动车组的1节车辆,利用WP—D车轮外形测量仪定期实测每个车轮的外形与轮径,得到5组车轮型面磨耗工况,并结合所选车辆的结构参数和运行线路特点,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进行了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了车辆在不同磨耗工况下的动力学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为保证车辆400 km/h以上的临界速度,车轮等效锥度应不大于0.4;磨耗车轮的型面下凹深度超过2 mm时,车辆运行安全性和曲线通过性能将显著下降,在最恶劣工况时,平稳性指标增幅达54%,轮轴横向力增大了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学 动力学性能 车轮型面 磨耗 动车组
下载PDF
轴箱内置与外置直线电机地铁车辆曲线通过性能对比 被引量:19
2
作者 邓铁松 吴磊 +3 位作者 凌亮 李伟 温泽峰 金学松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5年第1期12-17,21,共7页
为比较轴箱内置与外置直线电机地铁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建立直线电机地铁车辆-无砟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将直线电机定子和转子考虑为Euler梁,将定子与转子之间的垂向电磁力作为气隙的函数,将轨道系统简化为梁-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详... 为比较轴箱内置与外置直线电机地铁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建立直线电机地铁车辆-无砟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将直线电机定子和转子考虑为Euler梁,将定子与转子之间的垂向电磁力作为气隙的函数,将轨道系统简化为梁-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详细比较轴箱内置与外置直线电机车辆曲线通过时的轮对冲角、轮轨横向力、脱轨因数、运行平稳性和车轮磨耗指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曲线半径和行车速度以及车轮踏面周向存在非均匀磨耗的状态下,轴箱内置直线电机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均优于轴箱外置车辆;随着曲线半径增加,轴箱外置直线电机车辆动力学性能迅速减小,而轴箱内置式车辆缓慢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直线电机 轴箱 曲线通过性能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原理、方法及工程实践 被引量:18
3
作者 翟婉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0-65,共6页
提出了采用系统设计思想实现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的理念,论述了匹配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指出:机车车辆系统和线路系统在动态性能设计上要相互适应、相互匹配。无论设计主体对象是机车车辆还是线路,都必须将对方视为主体... 提出了采用系统设计思想实现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的理念,论述了匹配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指出:机车车辆系统和线路系统在动态性能设计上要相互适应、相互匹配。无论设计主体对象是机车车辆还是线路,都必须将对方视为主体对象的动态环境,通过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方法考虑对方的动态影响因素,进行主体对象动力性能优化设计,同时分析评估主体设计对象对另一系统的动态作用影响,再根据动态作用影响的评估结果改进主体对象结构设计参数,如此反复,直到整体系统动态性能最优为止。由此开发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设计技术平台。经在若干铁路重大工程线路设计中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车辆 线路 设计 匹配 动力学性能 动态相互作用
下载PDF
多轴车制动的动力学模型及制动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万振 高峰 +1 位作者 丁靖 吴学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5-369,共5页
通过分析经典车辆制动动力学模型应用于多轴车制动计算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进悬架变形协调方程的通用化多轴车直线制动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多轴车直线制动时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的通用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一种便于计算机语言实现的直接计算... 通过分析经典车辆制动动力学模型应用于多轴车制动计算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进悬架变形协调方程的通用化多轴车直线制动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多轴车直线制动时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的通用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一种便于计算机语言实现的直接计算多轴车抱死顺序的算法。基于该算法,推导了地面制动力、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的通用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车 制动 动力学模型 抱死顺序 制动性能
下载PDF
基于LM_A型面磨耗车轮与60N钢轨匹配的高铁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晓川 王平 +2 位作者 徐井芒 王健 胡辰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99,共7页
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和分析LMA型面的车轮在不同磨耗程度下与60N钢轨匹配时高铁车辆直线运行中车轮的等效锥度和轮轨动态接触点位置及平稳性指标,以及曲线通过时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横向力、轮对横移量和磨耗功... 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和分析LMA型面的车轮在不同磨耗程度下与60N钢轨匹配时高铁车辆直线运行中车轮的等效锥度和轮轨动态接触点位置及平稳性指标,以及曲线通过时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横向力、轮对横移量和磨耗功均方根值及车轮表面滚动接触疲劳系数均方根值,并与60钢轨对比。结果表明:LMA型面的磨耗车轮与60N钢轨匹配时,在车辆运行里程达到25万km后,直线运行条件下轮轨动态接触点的横向分布宽度仅为8.2mm,仅约为60钢轨的一半,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优于采用60钢轨时;车辆曲线通过时的轮轨横向力、车轮抗磨耗和疲劳性能也均优于采用60钢轨时;总之,相比60钢轨,不同磨耗程度的车轮与60N钢轨匹配均能保持较好的车辆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关系 磨耗车轮 钢轨廓形 动力分析 车辆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车辆重心高度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丁军君 李芾 黄运华 《铁道机车车辆》 2008年第6期32-36,共5页
随着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向重载化方向发展,车辆重心高度将产生大范围变化。我国铁路技术标准严格限制重车重心高度,当重心超过2000 mm时,车辆要限速运行。在满载条件下,我国铁路现有的罐车实际重心高度普遍接近或高于2000 mm。现以GQ70为... 随着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向重载化方向发展,车辆重心高度将产生大范围变化。我国铁路技术标准严格限制重车重心高度,当重心超过2000 mm时,车辆要限速运行。在满载条件下,我国铁路现有的罐车实际重心高度普遍接近或高于2000 mm。现以GQ70为例,采用SIMPACK仿真软件建立重车车辆模型,分析在不同运行工况下重心高度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速度越高,车辆重心高度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越大,当车辆重心高度在1800mm到2600 mm范围内变化时,对横向动力学性能及安全性影响较大,对垂向及轮轨动力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重心高度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电控液压制动系统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洪诚 李琤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5期52-58,共7页
针对某款国产电动汽车的电控液压制动系统,文章基于滑移率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提出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模型,以改善车辆制动性能,提高在对开路面上的制动有效性和安全性。首先,使用Simulink软件建立液压电控制动系统的动力学模... 针对某款国产电动汽车的电控液压制动系统,文章基于滑移率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提出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模型,以改善车辆制动性能,提高在对开路面上的制动有效性和安全性。首先,使用Simulink软件建立液压电控制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滑移率设计PID控制器,并通过1/4车辆模型验证其有效性;最后,利用S函数将ABS控制器的Simulink模型输入CarSim平台中,开展CarSim/Simulink双平台联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滑移率的PID控制的ABS对比无ABS的车辆,制动性能更加优越,在对开路面上制动稳定性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电动汽车 电控液压 汽车动力学 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 制动性能
下载PDF
人工智能算法在铁道车辆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唐兆 董少迪 +3 位作者 罗仁 蒋涛 邓锐 张建军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0-266,共17页
梳理了人工智能算法在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实例和国内外相关文献,概述了铁道车辆动力学仿真中常用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归纳和评述了2种学习算法在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中的应用分类;从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 梳理了人工智能算法在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实例和国内外相关文献,概述了铁道车辆动力学仿真中常用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归纳和评述了2种学习算法在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中的应用分类;从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动力学性能预测与动力学性能优化等方面入手,详细讨论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在力元建模和仿真、轨道不平顺预测、运行平稳性预测、噪声预测、侧风安全性预测、运行安全性预测、悬挂优化、轮轨匹配优化、结构优化以及主动与半主动控制等领域的优势和局限性,指出了现阶段人工智能算法在动力学仿真应用中主要面临的训练样本缺乏、泛化能力不够、可解释性欠缺等问题;展望了今后人工智能算法和车辆系统动力学交叉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融合经典力学和人工智能算法结合的混合建模理论可作为之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算法对解决随机动力学中的随机不确定性,提高随机动力学的性能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与优化算法相结合来实现动力学性能优化,可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人工智能算法 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性能预测 性能优化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原文传递
Improving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SUBOFF bare hull model: a CFD approach 被引量:8
9
作者 Kambiz Divsalar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44-56,共13页
The main aims of this study are to investigate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n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calculate its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and consider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water bodies.I... The main aims of this study are to investigate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n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calculate its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and consider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water bodies.In addition,thre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SUBOFF bare hull,namely the main body,nose,and tail,are modified and redesigned to improve its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A three-dimensional(3D)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using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method.To simulate turbulence,the k-ωshear stress transport(SST)model is employed,due to its good prediction capability at reasonable computational cost.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the length-to-diameter ratio(LTDR)and the nose and tail shapes on the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it is concluded that a hull shape with bullet nose and sharp tail with LTDR equal to 7.14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SUBOFF model.The final proposed model shows lower drag by about 14.9%at u=1.5 m·s^-1.Moreover,it produces 8 times more lift than the SUBOFF model at u=6.1 m·s^-1.These effects are due to the attachment of the fluid flow at the tail area of the hull,which weakens the wak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Drag Turbulence model Hull shape
原文传递
重载货车车轮磨耗与动力学性能演变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亨利 李芾 +1 位作者 王新锐 杨继震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56,共8页
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考虑车轮磨耗过程的车辆动力学模型,编制了自动实现轮轨迭代计算程序,并将车辆动力学模型、轮轨接触模型、轮轨磨耗模型、轮轨外形更新及运行工况统一组织在动力学软件中。采用内嵌SIMPACK软件的子程序... 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考虑车轮磨耗过程的车辆动力学模型,编制了自动实现轮轨迭代计算程序,并将车辆动力学模型、轮轨接触模型、轮轨磨耗模型、轮轨外形更新及运行工况统一组织在动力学软件中。采用内嵌SIMPACK软件的子程序进行动力学计算和磨耗过程的工况和数据组织,采用FASTSim算法进行车辆动力学计算,采用Contact算法进行磨耗计算,并构成在线自动磨耗计算循环,无需外部程序的协同仿真和数据交互。基于C80B型敞车在大秦线的运行环境,研究了车轮磨耗和车辆动力学性能在车辆运用过程中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车轮踏面磨耗深度和车轮全断面磨耗面积均与运行里程呈近似线性关系,每1.0×10^5 km的车轮磨耗深度和磨耗面积分别约为1.68mm和100.63mm^2;随着车辆运行里程的增加,车轮磨耗与车辆动力学性能也随之恶化,车辆运行2.5×10^5 km后,车辆横向运行平稳性从新车工况下的优级下降为良级,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与曲线通过轮轴横向力等车辆运行安全性指标均较新车状态增大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重载货车 动力学性能 车轮磨耗 三大件转向架 大秦线
原文传递
轨道交通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机理及其影响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丹 丁旺才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101,共17页
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轨道交通列车车轮多边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导致车轮形成多边形的主要因素与发生机理以及动车组与地铁车辆多发的高阶车轮多边形不同的原因,探讨了车轮多边形的抑制措施,概括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产生与发展,... 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轨道交通列车车轮多边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导致车轮形成多边形的主要因素与发生机理以及动车组与地铁车辆多发的高阶车轮多边形不同的原因,探讨了车轮多边形的抑制措施,概括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产生与发展,总结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的主要成果,提出了考虑车轮多边形等轮轨周期性磨耗下的车辆-轨道系统零部件的疲劳损伤这一新研究方向。分析结果表明:车轮初始缺陷、轮轨摩擦自激振动、轮轨黏滑振动、轮轨系统P2共振、轮对固有模态振动、车轮直径与转向架组成部件引起的共振等会造成车轮多边形的发生;地铁车辆发生的车轮多边形主要是由轮轨系统P2共振所致,而高速动车组多发的高阶车轮多边形一般不是由P2共振直接引起的;提高车轮镟修质量、增加研磨子、提高车轮踏面硬度、增大扣件阻尼、变速运行等措施可以抑制车轮多边形的发展,但从车轮多边形的形成机理可知,车轮初始缺陷是起源,控制车轮初始缺陷是抑制车轮多边形形成与发展的根本,从可行性角度而言,增加研磨子是最理想的措施;当车轮存在高阶多边形后,轮轨激励频率会显著增大且范围分布更广,当激励频率与车辆某些部件的固有振动频率接近时,易引发共振,导致其动应力显著增大,影响其疲劳寿命,故分析车辆-轨道系统主要承载部件的疲劳损伤时,应考虑随机轨道不平顺以及轮轨周期性磨耗等不利因素。可见,现有研究成果基本揭示了车轮多边形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可行的抑制措施,但考虑到列车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关联因素众多,分析过程难免与实际有差异,故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动力学性能 车轮多边形 磨耗机理 抑制措施 动力学模型 疲劳损伤
原文传递
连通式横向减振器在地铁车辆上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晨 池茂儒 +2 位作者 赵明花 代亮成 陈仕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0-667,676,共9页
随着地铁车辆运行速度等级的提高,受安装空间与成本限制,未安装抗蛇行减振器的快速地铁将出现车辆运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连通式二系横向减振器,该减振器既能够提供横向减振的功能,又能达到抗蛇行减振的目的。基于... 随着地铁车辆运行速度等级的提高,受安装空间与成本限制,未安装抗蛇行减振器的快速地铁将出现车辆运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连通式二系横向减振器,该减振器既能够提供横向减振的功能,又能达到抗蛇行减振的目的。基于连通式横向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连通式横向减振器的数学模型以及更为准确的AMESim仿真模型,并分析了不同车辆运动状态下连通式横向减振器的阻尼特征。最后采用MATLAB/Simulink对连通式横向减振器模型与地铁车辆动力学模型进行联合仿真,研究了连通式横向减振器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连通式横向减振器在保证车辆直线运行平稳性及曲线通过安全性的条件下,大幅提高了车辆非线性临界速度,改善了地铁车辆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连通式横向减振器 蛇行稳定性 车辆动力学行为
下载PDF
悬挂式单轨车辆的倒T形辙叉道岔通过性能
13
作者 孟姝 黄海 王伯铭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其车辆过道岔的动力学性能研究目前较少,需对此进行研究。[方法]采用UM(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以车体最大振动加速度、走行轮最大垂向力、导向轮及稳定轮最大垂向力、车... [目的]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其车辆过道岔的动力学性能研究目前较少,需对此进行研究。[方法]采用UM(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以车体最大振动加速度、走行轮最大垂向力、导向轮及稳定轮最大垂向力、车体及悬吊梁最大侧滚角为主要评价指标,针对应用于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倒T形辙叉道岔,进行悬挂式单轨车辆道岔通过性能研究。[结果及结论]倒T形辙叉道岔结构的导向轨面不平顺较大,悬挂式单轨车辆在通过曲线道岔时,很难保证导向轮的导向力不超过安全限值。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导向轨面补偿装置。应用此导向轨面补偿装置后,悬挂式单轨车辆可以以15 km/h的速度安全通过半径为50 m的倒T形辙叉道岔,动力学性能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式单轨车辆 倒T形辙叉道岔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速水下无人航行器仿生外形设计与阻力数值预报研究
14
作者 马镜 兰飞翔 游航 《应用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58-165,共8页
为了研究水下无人航行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的外形因素对阻力性能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航行器外形展开阻力预报及分析。对于水下高速UUV而言,优异的阻力性能对UUV的航速和续航能力的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研究水下无人航行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的外形因素对阻力性能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航行器外形展开阻力预报及分析。对于水下高速UUV而言,优异的阻力性能对UUV的航速和续航能力的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针对某高速UUV的减阻需求,首先结合SUBOFF标准模型进行了阻力特性数值预报,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预报方法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模仿鲨鱼和海豚的外形特征设计了2种UUV水动力外形构型,针对2种外形构型分别预报了带有不同附体构型的阻力特性,得到了一种相比SUBOFF艇形具有明显减阻效果的UUV水动力外形。研究对低阻型高速UUV的外形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人航行器 计算流体力学 阻力性能 数值模拟 高速 仿生外形 回转体 构型优选
下载PDF
横向减振器布置方式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运华 李芾 +1 位作者 付茂海 宋国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9-42,共4页
横向减振器是影响地铁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的关键部件之一。分析研究了横向减振器在转向架上不同的布置方式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工况下,减振器采用双侧对称或双侧斜对称布置方式的运行平稳性优于单侧布... 横向减振器是影响地铁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的关键部件之一。分析研究了横向减振器在转向架上不同的布置方式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工况下,减振器采用双侧对称或双侧斜对称布置方式的运行平稳性优于单侧布置方式,而横向减振器三种布置方式的运行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的差异不大;当横向减振器失效时,单侧布置方式下的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安全性均比双侧布置时差,而双侧对称和双侧斜对称两种布置方式的动力学性能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横向减振器 布置方式 动力学性能 影响
下载PDF
内外钢轨摩擦因数对车辆曲线通过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瑞 沈钢 沈景远 《铁道车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31,共4页
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车辆曲线通过动力学仿真模型,探讨了内外钢轨摩擦因数在0.05~0.6之间变化时对轮轨横向力、磨耗功、脱轨系数等考察指标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内外轨顶摩擦因数控制方案,可以减小轮轨磨损,提高车辆运行... 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车辆曲线通过动力学仿真模型,探讨了内外钢轨摩擦因数在0.05~0.6之间变化时对轮轨横向力、磨耗功、脱轨系数等考察指标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内外轨顶摩擦因数控制方案,可以减小轮轨磨损,提高车辆运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因数 车辆 曲线通过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地铁车轮踏面沟槽磨耗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月军 王光兴 陈迅 《铁道车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6,55,共3页
针对地铁车辆车轮踏面发生的沟槽状磨耗现象,利用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了标准踏面和实测沟槽磨耗踏面情况下的地铁车辆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车辆在标准踏面和沟槽磨耗踏面情况下的动力... 针对地铁车辆车轮踏面发生的沟槽状磨耗现象,利用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了标准踏面和实测沟槽磨耗踏面情况下的地铁车辆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车辆在标准踏面和沟槽磨耗踏面情况下的动力学性能考察指标在数值上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车轮 沟槽状磨耗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面向性能的汽车运动动力学模型回顾 被引量:5
18
作者 管欣 逄淑一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39-744,共6页
系统介绍了面向汽车性能而建立的、用于汽车运动动力学研究的专用模型。以模型发展历史为主线,从模型功用的角度,分析了建模的迁变动机。概括阐述经典的性能模型的建模方法及特点,并分析了性能模型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价值。最后指出面... 系统介绍了面向汽车性能而建立的、用于汽车运动动力学研究的专用模型。以模型发展历史为主线,从模型功用的角度,分析了建模的迁变动机。概括阐述经典的性能模型的建模方法及特点,并分析了性能模型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价值。最后指出面向更高频率特性仿真的具有更精细动态品质的模型是汽车运动动力学模型的发展趋势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运动动力学 面向性能模型 回顾
下载PDF
B型地铁车辆永磁直驱转向架的研制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定祥 金鑫 +3 位作者 马晓光 沈钢 贾小平 解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4-38,共5页
永磁直驱转向架采用永磁电机同步抱轴安装方式直接驱动车轴。因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永磁直驱方式避免了齿轮传动的效率损失,节约了齿轮箱空间,减小了车辆轴距。针对B型地铁车辆的实际运用要求,研制了80 km/h速度级... 永磁直驱转向架采用永磁电机同步抱轴安装方式直接驱动车轴。因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永磁直驱方式避免了齿轮传动的效率损失,节约了齿轮箱空间,减小了车辆轴距。针对B型地铁车辆的实际运用要求,研制了80 km/h速度级B型地铁车辆的永磁直驱转向架。试验表明:与装用异步牵引系统的列车相比,装用永磁直驱转向架的列车的牵引效率可提高约5%,能耗降幅可达20%~30%,且脱轨系数、轮重减振率、轮轴横向力和垂直平稳性等动力学指标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B型车辆 车辆转向架 永磁直驱转向架 能耗分析 动力学性能对比
下载PDF
水下航行器阻力计算及结构设计
20
作者 张宇新 李鹏 +1 位作者 魏博 秦洪德 《应用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141-148,共8页
随着海洋探索的不断发展,水下作业对水下航行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某水下航行器的减阻性能,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预选的多种艏部型线以及舵板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了它们的减阻性能,最终... 随着海洋探索的不断发展,水下作业对水下航行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某水下航行器的减阻性能,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预选的多种艏部型线以及舵板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了它们的减阻性能,最终为航行器选择效果最佳的艏部型线以及舵板,并计算配备有最佳减阻效果的艇艏和舵板的航行器总阻力,对比分析其周围压力和流场特性。结果显示,所选的零部件相较于其他选择拥有更好的减阻性能,更适用于本文的水下航行器。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航行器的结构设计和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器 数值模拟 阻力计算 结构设计 计算流体力学 艏部型线 流场特性 减阻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