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甙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61
1
作者 高勇 王杰军 +3 位作者 许青 叶琴琴 郭静 耿怀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 Rg3抗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观察 Rg3作用后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 ,并采用 L ewis肺癌模型进一步探讨 Rg3在体内对肿瘤生长及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Rg3浓度为 0 .1和 0 .5 ...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 Rg3抗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观察 Rg3作用后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 ,并采用 L ewis肺癌模型进一步探讨 Rg3在体内对肿瘤生长及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Rg3浓度为 0 .1和 0 .5 mm ol/L时 ,CAM血管生长抑制指数分别达 (6 2 .4± 9.3) %和 (4 5 .6± 5 .7) %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对 L ewis肺癌荷瘤小鼠分别以 5、10、2 0 mg/kg的剂量隔日灌胃一次给予 Rg3,连续 10次 ,2 0 d后观察到 3组的肿瘤瘤质量分别为 (1.77± 0 .2 1)、(1.5 8± 0 .17)及 (1.2 2± 0 .2 9) g,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2 3.0 4%、31.30 %和 47.10 % ,同时观察到 Rg3组的新生血管数也明显减少。 结论 :人参皂甙 Rg3可明显抑制 L ewis肺癌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肿瘤 血管组织 鸡胚
下载PDF
双向分化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组织微阵列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郝希山 孙保存 +1 位作者 张诗武 赵秀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9期1298-1302,共5页
目的 探讨在双向分化肿瘤中是否存在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并模拟产生血管样通道而达到自身血液供应的方式 ,即血管生成拟态 (VM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PAS双重染色技术研究双向分化肿瘤内血管的生成模式 ,收集双向分化肿瘤恶性黑色素... 目的 探讨在双向分化肿瘤中是否存在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并模拟产生血管样通道而达到自身血液供应的方式 ,即血管生成拟态 (VM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PAS双重染色技术研究双向分化肿瘤内血管的生成模式 ,收集双向分化肿瘤恶性黑色素瘤 (高度恶性 30例、低度恶性 30例 ) ,滑膜肉瘤 (高度恶性 2 3例、低度恶性 13例 ) ,间皮肉瘤 (2 6例 ) ,上皮样肉瘤 (4例 )及具有双向分化倾向的腺泡型横纹肌肉瘤 (高度恶性 16例、低度恶性 16例 )共 15 8例 ,制作成组织芯片 ,进行CD31和PAS双重染色 ,通过网格计数法比较这些肿瘤中CD31和PAS阳性图案围成的管道面积 ,以其差异研究血管生成拟态。并且比较高度恶性肿瘤和低度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差异。结果 双向分化肿瘤中CD31和PAS阳性图案围成的管道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同时观察到细胞异型性小的双向分化肿瘤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例数明显少于瘤细胞异型性大的双向分化肿瘤形成血管生成拟态例数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在明显具有血管生成拟态的点阵中见PAS阳性的血管样图案内无内皮细胞衬覆但有红细胞存在 ,并可见双向分化肿瘤的瘤细胞可表达CD31抗原和PAS阳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 肿瘤血管组织 双向分化肿瘤 血管生成拟态 血液供应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14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形态分析 被引量:37
3
作者 钟定荣 纪小龙 李向红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 观察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HAML)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采用HE切片、PAS糖原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电镜观察等对本院 10例及会诊 4例HAML进行研究。结果  14例HAML均显示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上皮样排列 ,血管分厚壁及薄壁 2种 ,... 目的 观察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HAML)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采用HE切片、PAS糖原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电镜观察等对本院 10例及会诊 4例HAML进行研究。结果  14例HAML均显示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上皮样排列 ,血管分厚壁及薄壁 2种 ,上皮样细胞分为 4种形态 ,形态与免疫表型有一定相关关系 ,部分上皮样细胞胞质PAS阳性且抗淀粉酶消化 ,电镜下可见类似前黑色素小体及密体。结论 肌动蛋白、HMB45阳性是HAML的特殊表现 ,因其特殊的光镜及电镜下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临床特征而将HAML归入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相关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肌动蛋白类 肿瘤标记
原文传递
维管组织分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卢善发 宋艳茹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9年第3期219-227,共9页
综述了维管组织分化研究的一些重要结果,包括维管组织分化调节、细胞壁蛋白及其基因特异表达、次生壁加厚过程中微管蛋白和木质素合成、与细胞自溶作用相关的酶以及一些维管组织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
关键词 维管组织 分化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嫁接接合部维管组织分化的激素调节 被引量:22
5
作者 卢善发 宋艳茹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483-490,共8页
利用黄瓜( CucumissativusLinn.) 试管苗离体茎段自体嫁接系统, 研究IAA和ZT对砧木和接穗维管组织分化的影响, 发现外源IAA 和ZT 是砧木和接穗间维管束桥分化的必要条件。培养基中外源激素的浓度和种... 利用黄瓜( CucumissativusLinn.) 试管苗离体茎段自体嫁接系统, 研究IAA和ZT对砧木和接穗维管组织分化的影响, 发现外源IAA 和ZT 是砧木和接穗间维管束桥分化的必要条件。培养基中外源激素的浓度和种类通过调控维管束桥形成时间和数目以及贯通砧木和接穗的管状分子数来调节嫁接体发育。接合部维管组织分化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离体茎段自体嫁接系统是一个理想的研究植物维管组织分化的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维管组织 离体茎段嫁接 黄瓜
下载PDF
核桃枝接愈合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21
6
作者 丁平海 郗荣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57-460,T001,共5页
愈合是嫁接成活的首要条件,嫁接能否成活,取决于砧穗能否产生愈伤组织、很快连接并分化出输导组织。因此,研究核桃(Juglans regia L.)嫁接愈合过程,对于探索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的主要因子、提高嫁接成活率,尽早实现我国核桃生产的优种化... 愈合是嫁接成活的首要条件,嫁接能否成活,取决于砧穗能否产生愈伤组织、很快连接并分化出输导组织。因此,研究核桃(Juglans regia L.)嫁接愈合过程,对于探索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的主要因子、提高嫁接成活率,尽早实现我国核桃生产的优种化和商品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核桃砧穗粗,髓心大,切片和显微观察困难等原因,有关核桃嫁接愈合过程的解剖学研究很少。Nedev(1972)对核桃芽接愈合过程做了初步观察;Hartmann(1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砧木 接穗 愈伤组织 解剖学
下载PDF
南方根结线虫侵染黄瓜幼根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奇志 李娜 +1 位作者 王丽 谢德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56,共6页
人工接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 incognita),观察不同侵染时间黄瓜根部组织的病理特征。结果显示:接种后6 d的根尖分生区、伸长区出现膨大、对称的根结,根中心的原形成层细胞分化出巨型细胞;10 d在根毛区及以上部位出现既有对称又... 人工接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 incognita),观察不同侵染时间黄瓜根部组织的病理特征。结果显示:接种后6 d的根尖分生区、伸长区出现膨大、对称的根结,根中心的原形成层细胞分化出巨型细胞;10 d在根毛区及以上部位出现既有对称又有偏于一侧的根结,周围有原生木质部导管出现,根结中巨型细胞阻断了导管;16 d次生维管组织提早出现;20~30 d导管纵向排列无序,形状扭曲,皮层中有新维管组织产生。总之,随侵染时间的延长,根部受害部位逐渐由内皮层扩展至皮层,根结逐渐由巨型细胞、提早形成的次生维管组织以及皮层中的新维管组织共同形成;导管逐渐受阻,排列扭曲无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南方根结线虫 根结 巨型细胞 维管组织 病理结构
下载PDF
新型超声空化技术毁损大鼠Walker-256肿瘤微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钟渝 刘政 +6 位作者 朱梅 高顺记 高文宏 乔璐 吴盛正 刘青 谭开彬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87-490,共4页
目的 探讨新型超声空化技术物理毁损肿瘤微血管的可行性并分析其病理机制.方法 将24只皮下荷Walker-256肿瘤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超声微泡组(n=8)、单纯超声组(n=8)、假照组(n=8).实验中,在静脉注射剂量为0.2 ml/kg的脂质微... 目的 探讨新型超声空化技术物理毁损肿瘤微血管的可行性并分析其病理机制.方法 将24只皮下荷Walker-256肿瘤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超声微泡组(n=8)、单纯超声组(n=8)、假照组(n=8).实验中,在静脉注射剂量为0.2 ml/kg的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配合下,同时用新型超声空化治疗仪辐照肿瘤3 min;单纯超声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微泡;假照组注射微泡而超声假照.各组治疗前、治疗后0 min对肿瘤进行高分辨力超声造影检查和分析.最后,获取肿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超声微泡组治疗后,Walker-256肿瘤血流灌注完全消失,肿瘤造影平均灰阶值(GSV)由治疗前的121±12降为81±9(P<0.01);而假照组和单纯超声组治疗前后视觉血流灌注无明显变化,造影灰阶值分别为112±14和111±12,治疗后分别为(113±14) GSV和(103±13)GSV,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泡超声空化治疗后,肿瘤微血管扩张、管壁结构崩解,弥漫性出血和组织水肿和局部血肿血栓形成.结论 新型超声空化治疗技术能够毁损大鼠Walker-256肿瘤的微血管、阻断其微循环,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物理抗肿瘤血管生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疗法 肿瘤 血管组织 微泡
原文传递
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环氧合酶-2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谢英慧 袁孟彪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76-679,共4页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3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用0.01%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于诱癌第6、12、18周分批处死实验大鼠,常规制作肝脏病理切片。用...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3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用0.01%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于诱癌第6、12、18周分批处死实验大鼠,常规制作肝脏病理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COX一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KDR)、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第6、12、18周,模型组大鼠肝脏呈现典型的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肝硬化、肝癌的病理变化;肝脏COX-2、VEGF、KDR、MMP-2在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强; MVD值在肝癌期明显升高,MVD与VEGF、KDR、MMP-2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r值分别0.858、0.788、0.684,P值均<0.01),COX-2表达与VEGF、KDR、MMP-2及MVD值之间也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771、0.599、0.690、0.788,P值均<0.01)。结论COX-2在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这可能是COX-2导致肿瘤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 血管组织 内皮生长因子 环氧合酶2
原文传递
水稻镉离子流速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镉积累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韩立娜 居学海 +3 位作者 张长波 宋正国 王景安 刘仲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2,共6页
为了研究水稻镉(Cd)积累量与其流速之间的关系,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对四种基因型水稻根系不同部位和根茎维管束组织中的镉离子(Cd2+)流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根系不同部位的Cd2+流速存在显著差异,伸长区的Cd2+流速显著大于根冠,根毛区... 为了研究水稻镉(Cd)积累量与其流速之间的关系,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对四种基因型水稻根系不同部位和根茎维管束组织中的镉离子(Cd2+)流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根系不同部位的Cd2+流速存在显著差异,伸长区的Cd2+流速显著大于根冠,根毛区和根毛,且在基因型间存在明显差异。根系伸长区维管束组织的最大Cd2+流速比其表皮细胞的流速大1倍以上,基因型间的差异较小。茎秆维管束组织中的Cd2+流速在基因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T优705各部位的Cd2+流速都明显大于其他品种,且稳定性较好,致使其根系和地上部的Cd积累量也显著大于其他品种。根茎维管束组织中的Cd2+流速能够准确地反映不同水稻品种转运和积累Cd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d2+流速 Cd积累量 遗传差异 维管束组织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韩伟强 周寨文 +2 位作者 卿时汉 王慧 张延伟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4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在胃癌诊断及肿瘤血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38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胃癌的CT征象及CT血管造影对胃癌供血的显示,与术中所...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在胃癌诊断及肿瘤血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38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胃癌的CT征象及CT血管造影对胃癌供血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显示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及胃壁溃疡大小与术后证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的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及胃壁溃疡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分化腺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造影腹腔干、肝固有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在容积再现(VR)上能够很清晰地显示;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细小血管较好,但是它在表现三维空间关系上不如VR。结论 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管造影在肿瘤血供显示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肿瘤 血管组织
下载PDF
粉垄耕作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并促进甘蔗维管组织发育和养分吸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浩 黄金玲 +5 位作者 李志刚 韦本辉 陈晓茹 韩世健 梁晓莹 李素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4-214,共11页
【目的】研究粉垄耕作对宿根蔗和新植蔗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甘蔗对养分吸收以及植株解剖形态的影响,为粉垄耕作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糖42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以常规耕作为对照(CK,耕作深度25 cm),粉垄耕作(垂... 【目的】研究粉垄耕作对宿根蔗和新植蔗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甘蔗对养分吸收以及植株解剖形态的影响,为粉垄耕作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糖42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以常规耕作为对照(CK,耕作深度25 cm),粉垄耕作(垂直旋深40 cm)为处理,甘蔗种植采用新植甘蔗和宿根两种方法。在甘蔗主要生育期,采集植株和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甘蔗对养分的吸收和积累量,同时测定叶中氮代谢酶活性和根系活力,观测根系维管束形态结构,并测定根系活力。【结果】与常规耕作相比,粉垄耕作条件下,土壤容重降低了8.6%~16.9%,土壤速效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8.7%~77.6%和8.2%~25.6%,差异显著;甘蔗叶片氮磷含量提高,增幅分别为11.4%~19.4%和5.3%~34.8%;显著提高了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数、产量。粉垄耕作下,甘蔗茎维管束更大,分布更密集,蔗茎维管束数量、维管束面积、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韧皮部面积显著增加,新植蔗和宿根蔗茎维管束面积分别增加了15.2%和16.7%,维管束数量分别增加28.0%和17.8%;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分别提高7.8%和7.9%;韧皮部面积分别增加29.7%和30.8%;在苗期、伸长期和成熟期,粉垄耕作的甘蔗根系活力分别比传统耕作处理增加了1.29、1.39和1.25倍,新植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分别增加了149.6%、36.5%和65.6%,宿根蔗叶GS活性分别增加了65.9%、36.0%和93.3%(P<0.05);在苗期和伸长期,新植蔗叶片谷氨酸合成酶(GOGAT)分别显著提高了40.3%和69.1%,宿根蔗分别增加37.9%和42.4%;苗期粉垄耕作宿根蔗亚硝酸还原酶(NR)活性显著高于常规耕作甘蔗9.5%。【结论】粉垄耕作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速效氮磷含量,改善甘蔗维管组织,提高甘蔗体内氮磷含量,提高根系活力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有利于甘蔗吸收和转运氮素,促进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甘蔗 土壤速效养分含量 土壤容重 氮代谢酶活性 维管组织 产量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震 陈仕平 +1 位作者 叶传忠 朱绍兴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膀胱肿瘤中的作用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5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 14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进行一氧化氮合酶 (NOS)抗体染色和微血管密度 (MVD)计数 ,观察表达结果与肿瘤生物学特性...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膀胱肿瘤中的作用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5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 14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进行一氧化氮合酶 (NOS)抗体染色和微血管密度 (MVD)计数 ,观察表达结果与肿瘤生物学特性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 结果 诱导型NOS(iNOS)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表达 ,而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81% ( 47/5 8) ,表达程度与肿瘤分级、分期无关 (P >0 .0 5 ) ;iNOS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MVD分别为 ( 3 9.3± 19.5 )和( 2 9.3± 10 .5 ) /HP ,即iNOS的表达程度与肿瘤MVD成正比 (P <0 .0 1) ;内皮型NOS(eNOS)在膀胱肿瘤和正常膀胱粘膜的血管内皮细胞都有明显表达 ,而移行上皮细胞中未见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一氧化氮合酶 肿瘤血管组织
原文传递
南瓜属植物离体茎段嫁接维管组织的发育过程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幼群 杜中 韩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4-58,共5页
在离体条件下,采用南瓜属植物的下胚轴节段进行嫁接。光镜观察发现:异种嫁接西葫芦/南瓜和南瓜自体嫁接嫁接后6~8 d 在接穗、砧木的薄壁细胞和嫁接面处愈伤组织细胞中分化出管状分子和筛分子,连接接穗和砧木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桥... 在离体条件下,采用南瓜属植物的下胚轴节段进行嫁接。光镜观察发现:异种嫁接西葫芦/南瓜和南瓜自体嫁接嫁接后6~8 d 在接穗、砧木的薄壁细胞和嫁接面处愈伤组织细胞中分化出管状分子和筛分子,连接接穗和砧木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桥在嫁接后8 d 形成。随后随发育天数的增加其数目增加。用6(5)CF作为筛管输导的示踪剂检验了不同发育时期砧木和接穗间的连通情况,发现嫁接后8 d 从接穗引入的6(5)CF可以输导到砧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嫁接 维管组织 6(5)CF 嫁接面 南瓜属
下载PDF
夏玉米花丝解剖结构与受精结实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金才 董海荣 +2 位作者 王艳哲 张丽华 崔彦宏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7-59,共3页
花丝受精能力的强弱与维管组织的形成及其功能的强弱密切相关,特别是与韧皮组织的功能密切相关。当韧皮部的筛管、伴胞分化完成后,花丝即具有受精结实能力。当维管组织的功能丧失后,花丝丧失活力。
关键词 夏玉米 花丝 解剖结构 受精结实能力 维管组织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月明 李玉魁 朱京平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9-221,共3页
为探讨肿瘤微血管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对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表达,并计数肿瘤的微血管(MV)。结果发现,术后复发者MV数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1),浸... 为探讨肿瘤微血管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对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表达,并计数肿瘤的微血管(MV)。结果发现,术后复发者MV数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1),浸润性癌的MV数明显高于浅表性癌(P<001),组织学Ⅲ级高于Ⅰ、Ⅱ级(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MV数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5)。结果提示以MV为标记的肿瘤血管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期、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肿瘤的增长和转移有赖于肿瘤血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肿瘤 血管组织 预后
原文传递
光动力学疗法对小鼠移植瘤细胞增殖微血管及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南征 张学庸 +2 位作者 石凤娟 曹云新 范思昌 《中华理疗杂志》 1994年第1期3-6,共4页
为进一步探讨光动力学疗法(PDT)的体内作用机理,对小鼠前胃癌移植瘤PDT治疗后的瘤组织形态学、增殖动力学及微循环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PDT在短期内即产生对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肿瘤细胞标记指数(LI)... 为进一步探讨光动力学疗法(PDT)的体内作用机理,对小鼠前胃癌移植瘤PDT治疗后的瘤组织形态学、增殖动力学及微循环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PDT在短期内即产生对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肿瘤细胞标记指数(LI)及瘤核DNA含量逐渐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是PDT效应的最初靶部位,而后出现继发性微血管充血扩张、红细胞聚集、血栓形成、出血和微血管完全破坏一系列渐进性改变。因此提高光敏剂的细胞毒作用和加重肿瘤组织微循环的损害是提高PDT体内疗效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学疗法 微循环 肿瘤
下载PDF
支气管肺癌的肿瘤血管与染色、病理学和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茂全 肖湘生 +4 位作者 欧阳强 王军臣 张庆 王海岩 陆晨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血管与染色同病理学的相关性及其对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按年龄、性别、病灶大小和位置、病理学、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手术方式、治疗次数、首次发病时间、首次介入治疗时间、生存时间分组...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血管与染色同病理学的相关性及其对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按年龄、性别、病灶大小和位置、病理学、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手术方式、治疗次数、首次发病时间、首次介入治疗时间、生存时间分组统计,并输入SPSS12.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40例连续血管造影随访,治疗前肿瘤染色明显者18例,肿瘤染色一般者9例,肿瘤染色欠佳者13例;末次治疗后血管造影,肿瘤染色明显者9例,肿瘤染色一般者17例,肿瘤染色欠佳者14例;治疗前后肿瘤染色改变统计学处理(P<0.01),其中支气管动脉供血35例(35/40,87.5%),同时肺动脉参与供血者4例(10%),鳞癌和腺癌支气管动脉供血32例(80%)。病理学、介入方法和生存时间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的肿瘤血管与肿瘤染色同组织病理学分型不相关,而与病理学分级呈负相关,即分化程度越低,肿瘤血管和染色越丰富。鳞癌和腺癌以支气管动脉供血为主。血管内介入治疗能明显减少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提高支气管动脉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 相关性 支气管肺癌 肿瘤染色 组织病理学分型 血管内介入治疗 肿瘤供血动脉 首次发病时间 动脉供血 支气管动脉内 生存时间 血管造影 统计学处理 病理学分级 治疗预后 病灶大小 手术方式 治疗次数 治疗时间 系统分析
下载PDF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六例报告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兰 田萌萌 +2 位作者 孙晓淇 丁宜 黄啸原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骨EHE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并对其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6例EHE中男4例,女2例,年龄16-72岁;4例为单... 目的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骨EHE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并对其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6例EHE中男4例,女2例,年龄16-72岁;4例为单发病灶,分别位于右髋臼、第8胸椎、右股骨远端和骶骨;2例为多发病灶。2例多发者中1例3处病灶分布于左髋臼及双股骨上端。另1例3处病灶均位于左股骨近端,病变最大径1.5-6.0 cm。4例行病灶切除,其中1例病变位于右髋臼的患者随访24个月复发,另3例分别随访1个月、30个月和31个月均无复发。2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后未行治疗,失访。EHE肿瘤细胞上皮样或梭形,排列成条索状、小巢状,分布于玻璃样变或黏液样变类似软骨基质的间质中,分化良好的血管腔结构少见。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至少有两种血管内皮标记物(包括CD31、CD34、Fli-1和Factor VIII)为阳性(6/6),局灶表达CK(5/6),SMA染色显示在肿瘤内有较多的密集小血管形成,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3%-25%。结论骨原发EHE是较少见的血管源性低-中度恶性肿瘤,典型者表现为上皮样的血管内皮细胞排列成条索状或小巢状分布于玻璃样变或黏液样变的间质中,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组织 骨肿瘤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竹节花黄斑驳病毒启动子在棉花维管组织中是一个强启动子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正强 吴家和 +4 位作者 吴标 李燕娥 陈志贤 李淑君 田颖川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11期1162-1166,共5页
用竹节花黄斑驳病毒 (CommelinaYellowMottleVirus,CoYMV)启动子_gus嵌合基因和CaMV 35S_gus嵌合基因通过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SmithetTownsend)Conn)LBA44 0 4介导分别转入棉花 (Gossypiumhir sutumL .cv .Jingmia... 用竹节花黄斑驳病毒 (CommelinaYellowMottleVirus,CoYMV)启动子_gus嵌合基因和CaMV 35S_gus嵌合基因通过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SmithetTownsend)Conn)LBA44 0 4介导分别转入棉花 (Gossypiumhir sutumL .cv .Jingmian 7,J7G) ,诱导再生了棉花转基因植株。GUS活性的组织化学定位检测表明 ,在 5 97bpCoYMV启动子的驱动下 ,gus基因在棉花植株的叶、叶柄、苞叶、茎、根、下胚轴的维管组织及花的大部分组织的维管束中高表达。在含有较多维管组织细胞的叶脉和根中 ,CoYMV启动子_gus的表达活性与CaMV 35S_gus相当或更高 ,但在维管组织细胞含量相对较少的叶片、子叶和下胚轴中 ,CoYMV启动子_gus的表达活性仅为CaMV 35S_gus的 1/3~ 1/5。转CaMV 35S_gus基因棉花植株的叶脉与叶片GUS活性比例为 0 .5 ,而转CoYMV启动子_gus基因棉花约为 2 .0。随着转基因棉花的生长发育 ,gus基因在叶维管束中的表达活性有增强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CoYMV启动子在转基因棉花中具有维管束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植株 CoYMV启动子 维管组织 GU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