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同期和分期治疗双下肢静脉曲张103例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欧阳晨曦 李春亭 金毕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2期17-18,共2页
目的综合分析比较运用改良的静脉曲张点式抽剥手术同期和分期治疗双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疗效。方法将双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3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分期进行双下肢静脉曲张点式抽剥手术,B组则行同期双下肢静脉抽剥手术,手术方式均为改良... 目的综合分析比较运用改良的静脉曲张点式抽剥手术同期和分期治疗双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疗效。方法将双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3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分期进行双下肢静脉曲张点式抽剥手术,B组则行同期双下肢静脉抽剥手术,手术方式均为改良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并对术后结果进行比较评估。结果两组在术后常见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而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上,A组明显高于B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上A组也明显高于B组。结论改良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不仅创伤小,操作简单,而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因此一期完成双下肢大隐静脉抽剥术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于分期手术,反而在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明显优于分期手术。因此一期行改良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手术应成为治疗双下肢静脉曲张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高位结扎 点式抽剥术
下载PDF
静脉内膜剥脱术重建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及静脉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小妹 张先进 +5 位作者 肖伟 何涛 屈碧辉 石玉香 章宏峰 陈文莉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8期436-440,共5页
目的比较静脉内膜剥脱术与经皮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teriovenous fistulas,AVF)功能不良的通畅率,并观察内膜剥脱前、后静脉的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 目的比较静脉内膜剥脱术与经皮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teriovenous fistulas,AVF)功能不良的通畅率,并观察内膜剥脱前、后静脉的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期间在肾内科行静脉内膜剥脱术重建AVF(A组,17例)或行PTA术(B组,12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内瘘初级通畅率及内瘘生存率。并留取内膜剥脱术患者的剥脱前、后的血管,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及IV型胶原(collagen-IV,COL-IV)、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及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静脉血管的病理改变。结果 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初级通畅率A组明显高于B组(A组分别为94.1%,88.2%,41.2%,B组分别为41.7%,8.3%,0,P值分别为P=0.003,P=0.008,P=0.012)。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时内瘘生存率A组分别为100.0%,93.8%,87.5%,87.5%及29.2%;B组分别为75.0%,45.0%,15.0%,0,0。内瘘生存率A组也明显高于B组(χ~2=15.064,P〈0.001)。两组术后24小时均可用于透析穿刺。病理检查见撕脱下来的内膜组织由大量的肌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增生的纤维组织构成。撕脱前的静脉血管可见血管内膜及中膜明显增厚,大量结缔组织增生,SMA及COL-IV染色阳性,中膜可见SMA染色阳性的平滑肌细胞成束排列。剥脱后的静脉血管壁实际是由中膜及外膜构成。结论内膜剥脱术重建动静脉内瘘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血管资源,对于部分尿毒症患者而言,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内膜 血管剥脱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初级通畅率 经皮球囊扩张术
下载PDF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行腋臭微创腺体剥脱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孟琪 周同葵 +2 位作者 刘晓峰 赵丽娜 巩梦童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行腋臭微创腺体剥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到2018年10月于我院门诊接受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行腋臭微创腺体剥脱术的60例腋臭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后,55例患者治疗效果好,... 目的观察和分析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行腋臭微创腺体剥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到2018年10月于我院门诊接受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行腋臭微创腺体剥脱术的60例腋臭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后,55例患者治疗效果好,皮瓣血液运行良好,4例患者治疗效果一般,1例患者治疗效果差;2例遗留腋下轻度异味,1例存在散在表皮部分坏死,1例存在部分皮瓣坏死,1例术后出现血肿。结论对腋臭患者进行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行腋臭微创腺体剥脱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相对较小,如加强对并发症的应对措施,则能更好地体现微创腺体剥脱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下血管网 腋臭 微创腺体剥脱术 效果观察
下载PDF
腔内激光治疗术联合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冯秀利 郭源 《精准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69-171,175,共4页
目的比较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EVLT)联合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PVV)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1月昌乐县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临床病因解剖病理(CEAP)分级C... 目的比较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EVLT)联合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PVV)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1月昌乐县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临床病因解剖病理(CEAP)分级C3~C6级的122例PVV患者(152条患肢)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EVLT联合SEPS组(微创组)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手术后CEAP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Z=10.450,P<0.05),对照组手术后CEAP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Z=10.309,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CEAP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CSS、术后VAS评分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13.375、-3.560,Z=-4.421^-2.580,P<0.05);对照组患者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微创组(χ^2=4.989,P<0.05);微创组术后浅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057,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PVV有效的手段,但EVLT联合SEPS术式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 血管外科手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激光疗法 疗效比较研究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大隐静脉剥脱术误扎股动、静脉的治疗体会
5
作者 齐伟亚 江起庭 +2 位作者 郑大伟 张旭阳 寿奎水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剥脱中高位结扎大隐静脉时误扎股静脉或/和股动脉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10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外院转诊的7例大隐静脉剥脱术中高位结扎大隐静脉时误扎股静脉或/和股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剥脱中高位结扎大隐静脉时误扎股静脉或/和股动脉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10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外院转诊的7例大隐静脉剥脱术中高位结扎大隐静脉时误扎股静脉或/和股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9~61岁;股静脉破裂1例,股静脉切断结扎4例,股动脉切断结扎1例,股动、静脉切断结扎1例.7例患者中,股静脉破裂修补1例,屈髋屈膝位吻合血管3例,对侧大隐静脉移植桥接修复2例,人工血管移植桥接修复1例.结果本组7例患者术后血管造影示术侧股动、静脉通畅.术后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患肢功能满意,行走正常.结论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手术时,应熟练掌握解剖基础;术中误扎股动、静脉后,应根据缺损程度及时采取适当的术式进行修复重建,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系统损伤 股动脉 股静脉 外周血管疾病 大隐静脉剥脱术 血管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心脏及动脉血管主干”浸泡标本的剥离与制作 被引量:1
6
作者 朱雪敏 张自强 +6 位作者 位兰 李翔 韩园园 杨旭 赵星 刘森 王帅帅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0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在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心脏及动脉血管主干”浸泡标本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绵羊为实验动物,通过耐心剥离,成功制作“心脏及动脉血管主干”浸泡标本。对制作过程进行总结和汇报,以期为动物解剖学实验... 在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心脏及动脉血管主干”浸泡标本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绵羊为实验动物,通过耐心剥离,成功制作“心脏及动脉血管主干”浸泡标本。对制作过程进行总结和汇报,以期为动物解剖学实验课程提供教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血管主干及分支 剥离 浸泡标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