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3
1
作者 陈珊红 陈银众 +4 位作者 赵益炼 谭学渊 周伟文 胡虞馨 余佐时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胸腹部CTA扫描,应用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胸腹部CTA扫描,应用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主动脉夹层累范围及其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和破裂口均得到清晰、全面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可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范围和解剖细节,可作为首选方法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应用技术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和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9
2
作者 黎本丰 《华西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395-400,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5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的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常规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DW...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5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的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常规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DWI及ASL、MRA序列检查,分析DWI、ASL、MRA多种技术显示病变的信号特征、面积大小及与血管关系。结果 DWI对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为100%,对大、小面积梗死病灶检出率无明显差异;ASL对大、小面积的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有差异,对大面积梗死检出率为100%,对小面积梗死的检出率为70%;DWI和ASL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分别为0%、70%,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大脑皮层下斑状缺血灶检出最敏感。结论 DWI和ASL均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ASL对大、小面积的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有差异,DWI、ASL及MRA联合应用可准确评估缺血半暗区及侧支血管情况,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动脉标记灌注成像 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妇科盆腔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白秋利 赵春英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1期88-91,共4页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妇科盆腔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女性盆腔肿瘤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均行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恶性肿瘤组(n=62)及良性肿瘤组(n=50),分...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妇科盆腔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女性盆腔肿瘤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均行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恶性肿瘤组(n=62)及良性肿瘤组(n=50),分析CT诊断妇科盆腔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采用PHILIPS Extended Brilliance TM workspace V4.0工作站对扫描图像进行处理,观察良恶性肿瘤的CT影像特征,比较良恶性肿瘤组CT图像显示的肿瘤边界、盆腔淋巴结肿大情况,并根据所得灌注图像分析其血流(BF)、血容(BV)、毛细血管通透性(PS)。结果 CT诊断妇科盆腔肿瘤的灵敏度为74.19%,特异度为72.00%,准确度为73.21%;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结果显示妇科盆腔肿瘤肿块呈实性、囊性及实囊混合性,其中实性肿块表现为软组织密度,亦有脂肪密度肿块,向囊内突起呈结节状,内可见脂肪、毛发及钙化,钙化肿块表现为点、片、环状及结节状,未成熟性畸胎瘤表现为较多散在分布的片状及块状钙化;恶性肿瘤组CT影像边界不清晰比例91.90%、伴盆腔淋巴结肿大比例85.48%及BF(150.26±3.11)ml/min·100g、BV(6.38±1.26)ml/100g、PS(18.16±1.54)ml/min·100g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妇科盆腔肿瘤具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恶性肿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 血管成像 妇科盆腔肿瘤 诊断 应用
下载PDF
动态灌注技术CTP联合头颈部血管造影CTA在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铭 周慧 梁凯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4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灌注技术联合头颈部血管造影在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6月我院临床接诊怀疑急性脑卒中的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常规CT平扫、动态灌注技术CTP联合头颈部血管造影CTA检查,比较CTA... 目的探讨动态灌注技术联合头颈部血管造影在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6月我院临床接诊怀疑急性脑卒中的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常规CT平扫、动态灌注技术CTP联合头颈部血管造影CTA检查,比较CTA及CTP联合CTA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析梗塞灶核心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的灌注参数,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与头颈部血管狭窄的相关性,评价CTP及CTA图像质量。结果CTP联合CT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CT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P<0.05),核心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与健侧镜像区灌注参数CBF、CBV、MTT和TT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没有相关性,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中等强度相关。CTP及CTA图像质量均可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动态灌注技术联合头颈部血管造影能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供血动脉及血流灌注进行有效评估,在基层医院为早期临床诊断提供部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灌注成像 血管成像 动态灌注技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喜军 李淳成 吴耀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8期1554-1557,共4页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中的诊断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确诊为A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64排MSCTA检查,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容积增强扫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中的诊断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确诊为A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64排MSCTA检查,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容积增强扫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对打密度投影、三维容积成像、仿真内镜图像后处理,容积再现技术进行重建,分析真假腔、内膜瓣、破口显示情况。结果 68例AD患者中Stanford A型21例、B型47例;AD真腔组平均强化值279.00±46.55 HU明显高于假腔组平均强化值260.06±49.59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63,P=0.0232);66例(97.06%)AD患者明确可见第一破口,60例(88.24%)存在再破口;42例真腔强化值大于假腔强化值者第一破口大小为12.05±6.48 mm明显小于26例真腔强化值与假腔强化值相近者内膜第一破口大小19.08±8.56 mm(t=3.8394,P=0.0003);60例AD患者真假腔呈螺旋形走行、8例呈平行状走行,真假腔大小不一;68例夹层内膜瓣增强扫描均清楚显示,走行和真假腔一致。双侧髂总动脉最易受累。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仿真内镜(CTVE)、容积再现技术(VR)对破口显示率分别为92.65%、95.59%、79.41%、23.53%,最大强度投影(MIP)不显示破口,破口显示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6.2108,P=0.0000);MPR、CPR、CTVE、VR对内膜瓣的显示率分别为100.00%、100.00%、89.71%、97.06%,MIP不显示内膜瓣,内膜瓣显示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0537,P=0.0018);MPR、MIP、CPR、CTVE、VR对真假腔显示率分别为95.59%、77.94%、97.06%、95.59%、100.00%,真假腔显示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2.9228,P=0.0000)。结论 64排MSCTA能快速、安全、准确地诊断AD,为手术或者血管腔内隔绝术提供立体及精确的解剖信息,故MSCTA可作为AD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多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性能 应用价值
下载PDF
64排128层CT血管成像在微小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6
作者 孙大勇 谢德宁 +3 位作者 高松岩 孔祥臣 张伟 于胜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03-30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128层CT血管成像在诊断微小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丹东市第一医院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瘤疑似患者282例,分别行CT血管造影(CTA)和三维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对比分析2种... 目的探讨64排128层CT血管成像在诊断微小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丹东市第一医院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瘤疑似患者282例,分别行CT血管造影(CTA)和三维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对比分析2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等。结果 CTA诊断微小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为94.44%(34/36),3D-DSA诊断微小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为91.67%(33/3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MIP、CTA-VR和3D-DSA图像评分分别为(3.51±0.51)分、(3.76±0.44)分、(3.84±0.38)分,CTA-VR和3D-DSA图像评分均高于CTA-MIP图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7、3.113,P<0.05),而CTAVR图像评分与3D-DSA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测量微小动脉瘤长径测量结果为(3.422±0.760)mm,3D-DSA测量微小动脉瘤长径测量结果为(4.258±0.861)mm,两者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8,P<0.05)。结论 64排128层CT血管成像用于诊断微小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图像成像质量高,有利于微小颅内动脉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颅内动脉瘤 64排128层CT CT血管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文景 李军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0期4155-415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5例,均接受下肢动脉DSA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5例,均接受下肢动脉DSA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情况。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共显示病变血管529段,其中轻度狭窄379段、中度狭窄100段,重度狭窄32段,闭塞18段。以DSA为标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之诊断符合519段。其中对血管狭窄高估4段,对血管狭窄低估6段。一致性检验显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DSA对下肢动脉闭塞症诊断情况Kappa值=0.984。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的诊断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99.8%、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99.9%、准确度为99.7%。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诊断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99.2%、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9.4%、准确度为98.8%。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螺旋CT 下肢动脉 血管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卫平 曾秋华 《罕少疾病杂志》 2010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在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成像中的影像特征,评价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PE病人均MSCT增强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仿直内窥镜(VE)后处理。结果 32例受检者肺...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在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成像中的影像特征,评价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PE病人均MSCT增强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仿直内窥镜(VE)后处理。结果 32例受检者肺动脉主干至段动肺的显示率为100%,对亚段及5级肺动脉的显示率为78.6%。可见到不同部位、不同类型和形态的充盈缺损,并有不同种类的间接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下载PDF
快速多时相减影CE-MRA对头颈部TOF-MRA伪影的矫正 被引量:12
9
作者 韩鸿宾 沙琳 +4 位作者 刘洪东 许峰 边杰 刘溢 杨玉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5期632-635,共4页
目的 通过总结TOF MRA(timeofflightMRA)常见伪影的表现 ,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研究CE MRA (contrastenhancedMRA)对其的矫正作用。方法 同时进行头颈部TOF MRA与CE MRA检查患者共 2 17例 ,以手术或DSA结果为金标准 ,对TOF MRA出现的各... 目的 通过总结TOF MRA(timeofflightMRA)常见伪影的表现 ,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研究CE MRA (contrastenhancedMRA)对其的矫正作用。方法 同时进行头颈部TOF MRA与CE MRA检查患者共 2 17例 ,以手术或DSA结果为金标准 ,对TOF MRA出现的各种伪影与CE MR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 2 17例患者中 ,TOF MRA出现伪影2 66处 ,其中狭窄后湍流伪影 2 5处 ,流动分离 67处 ,流动移位 3 7处 ,边缘锯齿伪影 72处 ,威氏暗带伪影 65处 ,CE MRA对TOF MRA中相对应部位的伪影均进行了矫正。结论 头颈部TOF MRA中伪影是常见的现象 ,需要正确认识这些伪影 ,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TOF MRA出现的伪影可以通过CE MRA进行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血管成像 造影剂 伪影
下载PDF
致缺血性卒中自发性脑动脉夹层118例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红兵 李竹浩 +5 位作者 洪华 刘刚 张爱武 张健 罗伯宁 曾进胜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6-371,共6页
目的 调查致缺血性卒中自发性脑动脉夹层(CA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及年龄和性别对这些特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登记2008年8月-2015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住院的CAD患者资料.在排除非急性脑梗死、除CAD外还合并其他... 目的 调查致缺血性卒中自发性脑动脉夹层(CA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及年龄和性别对这些特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登记2008年8月-2015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住院的CAD患者资料.在排除非急性脑梗死、除CAD外还合并其他潜在脑梗死病因、存在导致CAD明确病因或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后,将15 ~ 80岁的致缺血性卒中自发性CAD患者纳入本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118例患者人组,年龄(44.2±12.8)岁,男87例(73.7%),67例(56.8%)患者年龄<45岁.常见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吸烟(41.5%)、高血压(25.4%)和高胆固醇血症(21.2%).高胆固醇血症在男性患者中更为多见(25.3%比9.7%,P=0.021);而高血压(39.2%比14.9%,P=0.005)和糖尿病(25.5%比4.5%,P=0.002)于≥45岁患者中较<45岁患者更多见.头/颈部疼痛症状在女性患者中更多见(67.7%比34.5%,P=0.002).CAD分布:前循环71例,后循环47例;颅内动脉59例,颅外动脉59例.大脑中动脉是颅内夹层最常累及的部位,且于男性患者中更常见(46.3%比11.1%,P=0.016);而颅内段颈内动脉夹层于<45岁患者中更常见(38.7%比0,P<0.001).CAD的管腔状态通常表现为狭窄(43.2%)或闭塞(41.5%),夹层动脉瘤(5.9%)和狭窄+夹层动脉瘤(9.3%)相对少见;但夹层动脉瘤于≥45岁患者中更多见(11.8%比1.5%,P=0.042).结论 本研究表明,与欧美人群相比,国人致缺血性卒中自发性CAD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且与性别和年龄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缺血性卒中 血管影像学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16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1
作者 石安斌 龙娟 +3 位作者 杨秋云 方文亮 刘娟 张良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4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16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期脑梗死患者30例,应用16排螺旋CT行颅脑CT灌注及CTA扫描,测量并比较脑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与对侧正常对照区CBV、CBF及MTT的不同,从CTA图像观察脑动脉狭... 目的探讨16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期脑梗死患者30例,应用16排螺旋CT行颅脑CT灌注及CTA扫描,测量并比较脑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与对侧正常对照区CBV、CBF及MTT的不同,从CTA图像观察脑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1.与对侧正常对照区相比,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CBF明显降低,MTT显著增加(P<0.05)。脑梗死区CBV及CBF明显低于缺血半暗带区,MTT显著长于缺血半暗带区(P<0.05)。2.CTA显示存在脑动脉局限性狭窄的比例为80.0%,以大脑中动脉比例最高。结论 16排CT灌注及血管成像能够为早期脑梗死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其早期和合理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16排 灌注 血管成像 脑梗死
下载PDF
压缩感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烁 王效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8-202,共5页
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是一种通过对k空间进行欠采样来显著缩短图像采集时间的技术,同时采用更新的算法实现原始信号的重构,保证重建图像的质量。将CS应用于MRI中,可以加快成像速度,同时可以保证图像质量,有效减少伪影,有利... 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是一种通过对k空间进行欠采样来显著缩短图像采集时间的技术,同时采用更新的算法实现原始信号的重构,保证重建图像的质量。将CS应用于MRI中,可以加快成像速度,同时可以保证图像质量,有效减少伪影,有利于疾病的快速诊断。本文从CS技术的应用起源出发,旨在探讨其在脑部、心脏、血管、骨关节成像等全身各部位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强调其在医学领域的潜在价值,为未来临床实践提供重要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磁共振成像 脑部成像 心脏成像 血管成像 骨关节成像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CTA分型及临床表现 被引量:9
13
作者 汤晓静 常谦 +2 位作者 史东惠 李林 郑娅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CT血管造影(CTA)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VBD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根据椎基底动脉CTA形态进行影像学分型,并与对照组(30例)比较后循环脑梗死及血管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1)根据...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CT血管造影(CTA)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VBD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根据椎基底动脉CTA形态进行影像学分型,并与对照组(30例)比较后循环脑梗死及血管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1)根据VBD在CTA上的表现,分为:S型、U型/L型、螺旋型;S型临床症状最轻,U型/L型次之,螺旋型最重。(2)30例VBD患者中,后循环脑梗死12例,血管狭窄8例,对照组分别为5例、17例,2组间后循环脑梗死及血管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可以对VBD进行分型,各型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各异。VBD与后循环脑梗死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血管成像 脑梗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与动态增强MRI定量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秀娟 席如如 薛影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8期994-99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定量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间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55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和55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良性组),均采用CEUS定量与动态增强MRI...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定量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间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55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和55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良性组),均采用CEUS定量与动态增强MRI定量检查,记录影像学参数、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达峰时间、显影时间和峰值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患者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患者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容积转移常数和速率常数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卵巢癌组患者动态增强MRI血管重建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8.2%,良性组为9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患者中,CEUS定量诊断卵巢癌为54例,诊断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98.2%。动态增强MRI定量诊断卵巢癌为55例,诊断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100.0%。结论CEUS定量与动态增强MRI定量在卵巢癌诊断中,均能获得优良的血管图像,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US定量 动态增强MRI定量 卵巢肿瘤 血管图像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宗权 刘文军 刘克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26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以及三维重建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能够清楚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大小,破口位置、内...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以及三维重建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能够清楚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大小,破口位置、内膜移位、主动脉壁钙化、真假腔形态、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并有助于做出准确分型。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以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准确诊断、分型,以及明确分支血管受累情况;上述技术在治疗方案选择、术前、术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不同管电压对头颈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贤坤 邹才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5期21-2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低管电压下头颈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时段到我院接受头颈CTA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80KV)、乙(100KV)、丙(120... 目的:通过分析低管电压下头颈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时段到我院接受头颈CTA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80KV)、乙(100KV)、丙(120KV)三组,每组20例,其他扫描条件均相同。对三组患者信号噪声比(SNR)、血管CT均值、辐射剂量以及图像噪声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血管动脉CT均值:甲(394±36)Hu;乙(286±40)Hu、丙(235±18)Hu,各组比较(P <0.05),有统计学意义。图像噪声:甲(13.1±2.0)Hu;乙(10.2±1.5)Hu、丙(8.3±0.8)Hu,各组比较(P> 0.05)。图像SNR:甲(29±4);乙(29±5)、丙(28±5),各组比较(P> 0.05),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结果显示常规剂量图像质量略高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图像比常规组图像颗粒略增粗,但不影响诊断质量。低剂量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剂量组,CTD1vol与DLP、ED值分别下降47.22%和26.31%、51.56%和36.25%、40.28%和19.91%(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颈CTA管电压的改变与图像质量之间存在紧密关系,若降低管电压,其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因此,合理降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可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又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辐射剂量 血管成像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磁共振血管成像病变特点 被引量:7
17
作者 董玉茹 王宏 +4 位作者 钟心 刘勉 刘腾 兰鹏宇 杨斯娇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04-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时磁共振血管成像病变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TIA患者,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颅内动脉、颈部动脉,分析患者颅颈部供血动脉病变特点、狭窄情况。结果磁共振检查发现脑供...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时磁共振血管成像病变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TIA患者,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颅内动脉、颈部动脉,分析患者颅颈部供血动脉病变特点、狭窄情况。结果磁共振检查发现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53例(88.33%),未见异常者7例(11.67%)。其中,颈内动脉系统发现病变者40例(75.47%),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现病变者13例(24.53%)。不同动脉系统的病变在颅内外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χ2=4.94,P=0.08470)。53例发生狭窄病例中,共有病变动脉92支,其中轻度狭窄20支,中度32支,重度38支,2支闭塞;按发生支数依次排序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颈总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起始段、大脑后动脉。结论磁共振技术诊断TIA客观,综合患者临床情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管成像
下载PDF
MS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及CT参数分析
18
作者 毕司星 高成强 胥姗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 (MS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及CT参数。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济南市济阳区中医医院临床确诊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使用MSCT灌注成像、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比较MSC...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 (MS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及CT参数。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济南市济阳区中医医院临床确诊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使用MSCT灌注成像、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比较MSCT灌注成像、血管成像技术及两者联合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符合率,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区、对侧区的CT参数[平均通过时间(MTT)、局部脑血流量(CBF)、局部脑血容量(CBV)]。结果:MS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技术对腔隙性梗死、脑干梗死及所有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总符合率为100.00%,均高于单独MSCT灌注成像的82.56%和血管成像技术的86.05%(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区的MTT长于对侧区,CBF低于对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提升对腔隙性梗死、脑干梗死及所有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符合率,且缺血半暗带区、对侧区的CT参数中MTT、CBF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MSCT灌注成像 血管成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合伟 张元立 +3 位作者 孟欢 雷景伟 张红玉 阮素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7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所有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所有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小于70次/min且平稳时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最佳,可较准确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及管壁病变。对于搭桥血管及支架植入是否通畅及是否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无创、快速,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桥血管及内支架术后疗效随访等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姜微 黄兴 刘海博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248-251,256,共5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肺静脉异位引流(APV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病历资料为吉林省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经手术确诊的30例APVD患者。对MSCTA原始图像、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肺静脉异位引流(APV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病历资料为吉林省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经手术确诊的30例APVD患者。对MSCTA原始图像、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异位引流静脉的位置、形态及异位连接情况及合并的心脏畸形,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分析其MSCTA特点,并与超声心动图(TTE)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MSCTA对30例患者的异位肺静脉数目、异位肺静脉走行及汇合位置可做出明确诊断。其中完全型24例,包括心上型14例,心内型8例,心下型1例,混合型1例。部分型6例,包括心上型4例,心内型2例。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2例,单纯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单纯性和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MSCTA与外科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100.0%和90.9%,TTE与外科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100.0%和72.7%。对单纯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MSCTA和TTE与手术结果均具有很高的诊断一致性。对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MSCTA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要明显高于T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成像准确、直观,对APVD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异位引流 计算机体层摄影 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