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3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114
1
作者 张晓华 李静 王利华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11期698-702,共5页
目的对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现状及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规范临床治疗及持续质量改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超过3... 目的对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现状及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规范临床治疗及持续质量改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医疗费用类型、肾脏病病因、首次透析使用的血管通路、并发症、转归、死亡原因及生存率等。各种相关数据的采集通过全国血液净化病例登记系统完成。结果 ①近5年新进入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人数逐年递增。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MH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共计513例,其中男性291例,女性222例,男女比例1.3:1。②ESRD患者开始血液透析的年龄最主要集中在40~49岁和50~59岁。③发病原因明确431例,居前3位分别是慢性肾小球肾炎207例占48.0%,糖尿病肾病112例占25.9%,高血压肾损害46例占10.7%。④首次透析时使用的血管通路中,临时中心静脉置管居于第1位,占到76.8%,其次是自体动静脉内瘘占21.5%。⑤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最常见为贫血,其次为高血压、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等。血红蛋白、血压、血钙、血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的达标率均不足50%。⑥513例MHD患者,12人行肾移植,11人转为腹膜透析,385人转其他医院治疗,5人脱离透析,9人放弃治疗,67人在我院继续血液透析治疗,死亡24人。心脑血管事件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⑦MHD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3.3%,5年生存率75.3%,10年生存率14.6%,生存期最长1例超过228月仍在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结论本组MHD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男性略多于女性。血液透析患者前3位原发病因依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首次透析时的血管通路以临时中心静脉置管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自体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死亡原因 生存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初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应用的多中心调查 被引量:66
2
作者 王梦迪 张凌 +6 位作者 刘鹏 张丽红 史振伟 邢广群 王长江 齐卡 郑家强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8-424,共7页
目的调查国内不同级别医院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初次血液透析(血透)血管通路应用情况,并分析初次血透未使用动静脉内瘘(内瘘)的原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和煤炭总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解放军北京军... 目的调查国内不同级别医院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初次血液透析(血透)血管通路应用情况,并分析初次血透未使用动静脉内瘘(内瘘)的原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和煤炭总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解放军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5家医院,回顾性调查近5年内进入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包括一般资料和初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情况,分析患者初次透析未能使用内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1)5家医院共收集有效问卷203份,初次血液透析使用临时中心静脉置管122例(60.1%),动静脉直接穿刺44例(21.7%),动静脉内瘘35例(17.2%),带Cuff中心静脉置管2例(1.0%)。5家医院初次血透通路有明显差异,4家医院以临时中心静脉置管为主,分别是中日友好医院13例(50.0%),煤炭总医院37例(77.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5例(85.O%),解放军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13例(61.9%),而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与其他医院不同,初次血透采用动静脉直接穿刺42例(61.8%)。(2)调查初次透析未能使用内瘘的首位原因是患者不接受75例(44.6%),其中以心理无法接受透析最多[44例(26.2%)],其他原因分别是医生未告知[45例(26.8%)]和急性透析、时间来不及[38例(22.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高、非农业户口患者更多在初次透析时使用内瘘。结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初次透析内瘘的使用率偏低,血管通路应用情况在不同城市和不同等级的医院存在较大差异;患者初次透析使用内瘘受到性别、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医生因素也不能忽视。临床医护人员应更加重视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通路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63
3
作者 任红旗 何群鹏 +3 位作者 贾凤玉 李川 徐斌 龚德华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分析南京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血液透析患者首次和目前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15年7月~2015年12月间在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结果:294例患者,男性189例(64.3%),女性105例(35.7%),年... 目的:分析南京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血液透析患者首次和目前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15年7月~2015年12月间在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结果:294例患者,男性189例(64.3%),女性105例(35.7%),年龄53.2±15.1岁(15~87岁),透析龄6.2年(0.3~32)年。首次透析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56例(19.0%),无涤纶套导管235例(79.9%)。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占91.8%,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占6.1%。年龄>65岁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率开始减少,导管使用率增加。无涤纶套导管置管部位主要以颈内静脉为主,感染发生率为0.52/1 000导管日。自体动静脉内瘘部位主要以左桡动脉-头静脉为主(75.4%),早期并发症主要是术后血栓形成,晚期并发症包括内瘘堵塞、动脉瘤样扩张/动脉瘤形成及肢体水肿等。结论:首次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以无涤纶套导管为主,维持性血液透析阶段血管通路以动静脉内瘘为主。导管置管部位主要以颈内静脉为主,且感染发生率较低。动静脉内瘘部位以左侧桡动脉-头静脉为主,早期并发症主要是术后血栓形成,晚期并发症包括内瘘堵塞、动脉瘤样扩张/动脉瘤形成及肢体水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无涤纶套导管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0
4
作者 徐筱琪 顾乐怡 钱家麒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 了解感染及相关因素与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 对1997.1. 1~2001.4.30间因感染住院的62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部位、病原体、疗程、心胸比例及营养情况等进行比较统计。结果 62例血透患者共... 目的 了解感染及相关因素与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 对1997.1. 1~2001.4.30间因感染住院的62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部位、病原体、疗程、心胸比例及营养情况等进行比较统计。结果 62例血透患者共发生了72例次感染。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51.4%)和血管通路(16.7%)。病原学检查检出革兰氏阳性菌15例次,革兰氏阴性菌4例次,真菌8例次,混合感染10例次。患者平均Hb和Alb分别为72.5 g/L和32.8 g/L。抗感染平均疗程和住院天数分别为16 d和26 d。肺部和多部位感染患者中心胸比例>0.5者较多,肠道和肺部感染患者中糖尿病的比例较高。结论 血透患者感染菌种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低血红蛋白水平及较差的营养状况可能加重了血透患者的免疫力低下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肺部感染 血红蛋白 革兰氏阳性菌
原文传递
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9
5
作者 骆美良 骆瑾瑜 +1 位作者 沈洁 顾晓萍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9期774-776,780,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秉承患者知情原则并尊重患者个人意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目的探讨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秉承患者知情原则并尊重患者个人意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运用全程跟踪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尿素氮再循环率、血肌酐再循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感染、血管闭塞、血栓、动脉瘤等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满意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84.44%( P <0.05)。结论全程跟踪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能够降低血管通路再循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跟踪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持续质量改进 血管通路再循环率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后的血管重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5
6
作者 徐元恺 张丽红 +4 位作者 张文云 王自强 林琼真 王保兴 李英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前臂腕部动静脉内瘘建立前后头静脉、肱动脉、桡动脉及尺动脉的血管内径变化,探讨内瘘建立后的血管重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前臂腕部动静脉内瘘建立前后头静脉、肱动脉、桡动脉及尺动脉的血管内径变化,探讨内瘘建立后的血管重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1d、1周、2周、4周、8周时头静脉、肱动脉、桡动脉及尺动脉的血管内径,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28例患者平均年龄(53.68±2.61)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者1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术后1d组各血管的扩张幅度最大,明显大于其余各时间段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余时间段组的血管内径变化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据患者原发病是否为糖尿病肾病分组后发现,两组患者的头静脉、肱动脉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桡动脉、尺动脉变化趋势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后,头静脉、肱动脉、桡动脉及尺动脉均于术后1d发生明显扩张,内径迅速增大。此后上述血管内径扩张缓慢,逐步趋向稳定。原发病不同对桡动脉及尺动脉内径的变化趋势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血管重构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的最佳证据分析 被引量:55
7
作者 聂钰璐 施月仙 +1 位作者 侯姣慧 马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2-746,共5页
背景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维护,目前我国缺乏动静脉内瘘维护的最佳证据。目的检索和分析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的相关证据,对最佳证据进行总... 背景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维护,目前我国缺乏动静脉内瘘维护的最佳证据。目的检索和分析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的相关证据,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分析。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9月,通过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est practice)、Uptodata、Cochrane图书馆、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图书馆、英国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SIGN)、美国指南网(NGC)、国际指南网(GIN)、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Pub Med和中国知网中的所有证据。结果共筛选到有用的文献10篇,包括临床决策支持1篇、临床实践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和系统评价2篇。最终形成4个方面共12条最佳证据总结,其中10条A级推荐、2条B级推荐,内容包括: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的选择、动静脉内瘘使用前准备、穿刺和进针方法、对患者和护士的教育和培训。结论本研究检索了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总结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的最佳证据,便于血液透析室护士按照最佳证据对患者内瘘进行使用和日常维护,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维护动静脉内瘘的方法,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血液透析滤过 动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 循证医学
下载PDF
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认知度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1
8
作者 刘会群 刘慧萍 +4 位作者 彭红英 丁革红 史飞龙 郭光霞 陈苏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0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患者血管通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2015年6月-2016年1月采用传统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2016年2-6月采用护理程序健康教...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患者血管通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2015年6月-2016年1月采用传统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2016年2-6月采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比较护理程序式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血管通路自我护理认知度及依从性。结果护理程序式健康教育前透析当日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自我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14.4±3.2)分;透析间期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日常自我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25.7±4.8)分;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自护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38.1±5.7)分。护理程序式健康教育后其知识掌握情况分别提升至(19.6±2.3)分、(30.9±3.8)分及(43.3±3.8)分,前后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认知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程序健康教育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依从性
下载PDF
上海市单中心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调查分析 被引量:49
9
作者 程烨 林曰勇 +3 位作者 叶朝阳 戎殳 陈静 梅长林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10期538-54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方法记录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自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不同血管通路的选择概况,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方法记录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自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不同血管通路的选择概况,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使用和长期导管插管手术患者原发病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血液透析患者共1102例。其中新入血液透析患者667例(60.5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35例(39.47%),94.94%患者每周透析3次。667例新入透析患者分别选择临时导管81.26%、长期导管4.20%、AVF14.54%。435例维持透析患者分别选择临时导管1.84%、长期导管13.56%、AVF83.91%、人造血管0.69%。中心共施行AVF手术504例次、长期导管74例次和临时导管301例次:AVF手术中71.83%患者首选左前臂;选择右颈内静脉在长期导管和临时导管中分别为48.65%和87.04%。内瘘选择吻合血管依次为桡动脉-头静脉75.40%,肱动脉-正中静脉16.87%,肱动脉-贵要静脉2.98%,桡动脉-贵要静脉2.38%,肱动脉-头静脉2.38%。瘘管吻合方式主要为端端吻合52.60%,端侧吻合36.44%,侧侧吻合10.96%。收治患者AVF发生并发症173例,占总透析人数的15.7%,血栓125例占并发症总例数72.25%,其余依次为缺血14.45%,狭窄8.67%,肿胀手4.62%。长期导管年平均感染率为0.07次/1000导管日。结论新入透析患者中选择临时导管比例较大,说明国内患者大多数仍然不能提前准备瘘管。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则绝大多数选择AVF,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 ethylene,PTFE)人造血管相对偏少,留置长期导管后许多患者由于方便性不愿进一步手术。减少内瘘并发症依然是临床工作者的研究目标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长期导管 并发症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血管通路失功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李立 王笑云 +2 位作者 刘殿阁 刘必成 高民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10期538-542,共5页
目的血管通路失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常见而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对透析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本研究拟探讨微炎症反应在MHD患者血管通路失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科的47例尿毒症维... 目的血管通路失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常见而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对透析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本研究拟探讨微炎症反应在MHD患者血管通路失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科的47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35例,女12例,观察期间无急性炎症及其它活动性疾病。实验分组:第1组(15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首次作动静脉内瘘术,并继而行血液透析治疗;第2组(18例),患者行血液透析未发生血管通路失功;第3组(14例)患者行血液透析,发生血管通路失功并需再次手术。观察3组患者血生化指标,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并留取第1组和第3组患者桡动脉标本,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染色,观察血管病理改变,测量血管内膜平均厚度。采用免疫组化观察血管单核巨噬细胞表面抗原CD6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结果第3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6明显高于第1、2组,第3组患者血管内膜明显增厚、其血管壁上CD68、MCP-1表达均明显高于第1组(P<0.01),血浆hs-CRP水平与桡动脉血管壁内膜厚度及CD68、MCP-1在血管壁上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可能参与血管通路失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炎症 尿毒症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下载PDF
精细化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41
11
作者 魏家宁 周黎强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7年第5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2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09例,对照组94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包...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2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09例,对照组94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包括精细化的环境管理、围手术期护理、深静脉置管操作维护、患者健康教育、患者心理护理多方面进行干预和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主要为一般健康指导,常规环境管理和常规置管术前、术后护理。观察2组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脱管发生率、出血发生率、栓塞发生率、导管感染发生率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对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脱管率3%,出血率14%,感染发生率6%,栓塞的发生率6%;对照组脱管率17%,出血率29%,感染发生率17%,栓塞的发生率6%。观察组脱管率、出血率、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的维护中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管路脱落、出血、感染并发症的发生,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为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提供有效的血管通路,保证血液净化治疗的有效实施,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和谐了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下载PDF
天津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1
12
作者 于海波 姜埃利 +8 位作者 魏芳 王立华 董红业 陈海燕 毕学青 王喆 孟甲 李博 张瑞宁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79-582,共4页
目的 调查天津市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不同血管通路的应用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取在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行MHD治疗的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一般情况、透析龄、血管通路类型和使用时间、并发症及... 目的 调查天津市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不同血管通路的应用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取在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行MHD治疗的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一般情况、透析龄、血管通路类型和使用时间、并发症及出现时间等资料.共采集到2651份有效病例,依据血管通路的不同分为动静脉内瘘组和隧道型导管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主要并发症的特征.结果 MHD患者中自体动静脉血管内瘘使用率最高[2047例(77.22%)],带Cuff的隧道型半永久中心静脉导管(隧道型导管)为559例(22.59%),移植血管的使用率较低[5例(0.19%)].首次透析通路使用不带Cuff非隧道型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临时导管)比例较高[2484例(93.70%)].相比动静脉内瘘组,隧道型导管组前4年的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03).结论 自体动静脉内瘘仍是MHD患者的首要选择,使用的比例较高,隧道型导管次之.首次透析使用临时静脉导管比例较高,需加强慢性肾功能不全后期的管理,适时建立长期透析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血管通路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13
作者 饶毅峰 朱平 何川鄂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7例需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透析治疗血管通路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9例,A组患者予自体动静脉瘘...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7例需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透析治疗血管通路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9例,A组患者予自体动静脉瘘为血管通路,B组患者予中心静脉置管为血管通路,C组患者予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为血管通路,透析4周后,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内C-反蛋白(CRP)、白介素-6(IL-6)、人血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浓度及血液透析充分性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CRP、IL-6降低,ALB、Hb升高(P<0.05);B组和C组治疗后CRP、IL-6、ALB及Hb均升高(P<0.05)。治疗后A组CRP、IL-6低于B组和C组,而ALB、Hb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Kt/V值高于B组(P<0.05)。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自体动静脉瘘血管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RP、IL-6等促炎因子水平较低,且其透析充分性良好,并发症较少,可考虑作为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充分性
下载PDF
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状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徐元恺 张丽红 +3 位作者 张文云 段青青 林琼真 李英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1-845,共5页
目的 通过前瞻性观察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使用时的头静脉内径,血流量及血管壁厚度,总结中国人内瘘成熟时的内瘘血管状态.方法 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后由专业护理人员经验性判断穿刺时间定为拟成熟,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血管状... 目的 通过前瞻性观察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使用时的头静脉内径,血流量及血管壁厚度,总结中国人内瘘成熟时的内瘘血管状态.方法 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后由专业护理人员经验性判断穿刺时间定为拟成熟,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血管状态.穿刺透析3次后没有出现透析血流量不足、透后出血时间延长、血肿等并发症者判定为成熟,超声测量的数据即定为成熟时的血管状态.结果 31例患者进入研究,30例患者最终判定为内瘘成熟.患者平均年龄(52.93±3.21)岁,女性患者13例,内瘘位置左前臂22例,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者13例.术前平均头静脉内径(3.10±0.11)mm,术前头静脉血流量及管壁厚度超声无法测得.30例患者平均内瘘成熟时间(57.10±3.21)d.至内瘘成熟时,头静脉平均内径为(4.74±0.16) mm,较术前平均扩张(57.08±5.96)%,与K/DOQI指南推荐的6 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静脉平均血流量(569.76±48.34)ml/min,与K/DOQI指南推荐的600 ml/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头静脉壁厚度(0.95±0.04) mm.内瘘成熟时头静脉内径、血流量及管壁厚度95%可信区间的下限分别为4.44 mm、486.37 ml/min及0.67 mm.结论 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时的头静脉内径明显小于K/DOQI指南推荐的内径数值,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成熟标准可能异于国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成熟
原文传递
注重细节管理 提升静脉治疗安全性 被引量:32
15
作者 赵林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6期566-569,共4页
静脉导管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静脉治疗的效果,而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医务人员的操作、维护和管理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导管冲管及封管、敷料的更换、输液接头的消毒、导管的拔除等操作细节进行了解读... 静脉导管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静脉治疗的效果,而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医务人员的操作、维护和管理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导管冲管及封管、敷料的更换、输液接头的消毒、导管的拔除等操作细节进行了解读,为进一步提升患者静脉治疗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并发症 预防和控制 护理标准
下载PDF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基础与临床进展 被引量:31
16
作者 陈冬平 叶朝阳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12期793-797,共5页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近年来其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迅速。目前认为新生内膜增生是血管通路功能不良最主要的原因,上游事件如血管壁的始动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内皮功能障碍等在慢性肾脏病背景下启动一系列...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近年来其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迅速。目前认为新生内膜增生是血管通路功能不良最主要的原因,上游事件如血管壁的始动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内皮功能障碍等在慢性肾脏病背景下启动一系列下游的病理生理过程,最终新生内膜增生导致血管通路成熟障碍或功能不良。外科手术改良和经皮血管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近期血管通路构建领域的临床热点,血管通路血管内治疗技术如球囊辅助促成熟技术、副静脉闭塞及覆膜支架置入技术正逐渐开创血管通路维护与修复的新局面。多种全身性药物干预和局部血管外套技术在血管通路新生内膜增生的临床防治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新一代生物人工移植物显示了较好的安全性和通畅率预后,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人造血管 内膜增生
下载PDF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7
作者 符晓 朱笑萍 +2 位作者 吴鸿 袁芳 陈星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6期309-310,311-312,共4页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和处理,总结其经验。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7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1251例,留置中心导管1269例次。其中,置入股静脉409例,颈外静脉544例,颈内静脉285例,永久性置管31例...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和处理,总结其经验。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7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1251例,留置中心导管1269例次。其中,置入股静脉409例,颈外静脉544例,颈内静脉285例,永久性置管31例。结果导管留置时间:股静脉平均3周,颈内、外静脉平均4月,永久性置管平均11月。置管过程中主要的并发症为误穿动脉(2.36%)、局部血肿(2.13%)和渗血(1.26%)。导管留置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为感染(6.38%)和导管流量不足(5.04%)。感染包括局部感染(6.38%)和导管感染(2.83%),股静脉置管者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0.27%和3.67%,是股静脉留置时间最短的主要原因。颈内、外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局部感染者每日消毒换药,导管感染者采用庆大霉素8 万单位加尿激酶1 万单位封管,封管2~3次症状缓解者继续封管2周,无效则拔管。导管流量不足原因有导管贴壁、打折或导管内血栓形成,以双腔导管多见。导管异位以颈外静脉置管者多见(2.57%),主要和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有关。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但应注意其适应症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下载PDF
Donabedian质量理论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8
作者 陶珍晖 郭学 +3 位作者 宋妍 冈金剑 周鑫 陈育青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应用Donabedian质量理论,构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结构-过程-结果指标,并对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探讨该质量理论指导下的三维指标能否提高血管通路管理质量。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进... 目的应用Donabedian质量理论,构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结构-过程-结果指标,并对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探讨该质量理论指导下的三维指标能否提高血管通路管理质量。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干预前采用常规的注重结果指标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干预措施主要为在Donabedian质量理论指导下,关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指标,观察该方法与常规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血管通路质量的影响有无差异。结果干预前后,患者总数为148例和203例。干预前后,血管通路构成比方面,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比例由73.0%提高到81.8%(χ~2=3.871,P=0.049),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比例由24.3%下降到14.3%(χ2=5.717,P=0.017);血管通路并发症方面,CVC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由0.94/1000导管日下降到0.40/1000导管日(χ~2=9.786,P=0.002),内瘘狭窄发生率由0.29/1000患者日下降到0.08/1000病人日(χ~2=7.703,P=0.006);在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上,区域法穿刺由94.5%下降到77.7%(χ~2=13.848,P=0.000),而绳梯法穿刺由3.7%提高到13.7%(χ~2=13.162,P=0.000);患者由于血管通路并发症而住院的比例由23.8%降低到10.0%(χ~2=9.037,P=0.003)。结论 Donabedian质量理论指导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质量管理,其提高血管通路质量效果明显,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abedian 结构-过程-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持续质量改进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膜增生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李泽争 王葳 +3 位作者 陆石 于秀峙 王巍巍 张金元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6期330-334,共5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肾损害及糖尿病肾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维持性血透患者行AVF成形术及重建术时的头静脉血管组织,将其按原发病的不同分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组、高血压... 目的 探讨高血压肾损害及糖尿病肾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维持性血透患者行AVF成形术及重建术时的头静脉血管组织,将其按原发病的不同分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组、高血压肾损害组及糖尿病肾病组,HE染色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量各组血管组织的内膜、中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的表达。选取对照组(AVF 0月时的血管组织)和内瘘使用寿命在12-18月的血管组织,免疫组化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并分析a-SMA与各生长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在12~18月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相比,高血压肾损害组(t=4.366,P=0.001)与糖尿病肾病组(t=13.451,P〈0.001)内膜厚度均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12~18月,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比较,高血压肾损害组和糖尿病肾病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金属基质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水平随内膜厚度的增加而明显上调(bFGF:41.67%±7.11%,54.33%±3.51%,63.33%±4.04%,F=24.570,P=0.038:IGF—1:26.67%±4.16%,38.67%±5.51%,48.00%±2.65%,F=17.051,P=0.043;MMP9:42.00%±2.65%,66.00%±4.03%,81.00%±3.61%,F=5.420,P=0.04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表达显著降低(48.00%±7.03%,40.67%±3.05%,21.00%±2.02%,F=28.140,P〈0.001),金属基质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 内膜增生 高血压 糖尿病
下载PDF
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比较 被引量:29
20
作者 陈晓农 谢静远 +6 位作者 朱萍 沈平雁 史浩 钱莹 马晓波 章倩莹 陈楠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7期362-364,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间经新建立的长期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访1... 目的通过对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间经新建立的长期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访12~38月,评估以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聚四氟乙烯(PTFE)移植血管和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CTC)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Kt/V值,比较三种长期血管通路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经AVF透析的患者68例;经PTFE移植血管透析的患者12例;经颈内静脉CTC透析的患者18例。AVF患者的年龄及感染的并发症较PTFE移植血管和CTC组低(P<0.01);AVF患者栓塞的发生率较PTFE移植血管低(P<0.01);CTC组患者在随访期间虽未发生栓塞并发症,但3例患者血流量不足;三种血管通路透析患者的Kt/V值大都>1.2,以AVF为最高(与CTC相比P<0.01)。结论经AVF透析患者的年龄较轻、栓塞和感染的发生率较低;AVF应是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在AVF无法建立时,PTFE移植血管和CTC仍可作为较好的长期血液透析通路,均能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透析充分性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