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iability of pressure cuff induced transient limb ischemia in conscious rabbits 被引量:4
1
作者 Zhang Nanrong Zheng Wanjun Wen Yi Hu Qiongyu Jin Sanq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2138-2142,共5页
Backgroun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transient limb ischemia (TLI) induced by several cycles of intermittent pressure cuff inflation and deflation for a period have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however the reliability o... Backgroun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transient limb ischemia (TLI) induced by several cycles of intermittent pressure cuff inflation and deflation for a period have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however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protocol has not been clearly verified.Our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iability of pressure cuff induced TLI in conscious rabbits.Methods Eight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subjected to TLI without anesthesia.TLI consisted of 3 cycles of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duced by inflating the cuff placed on the left lower limb to 200 mmHg for 5 minutes followed by deflating the cuff for 5 minutes.Skin color,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pulse rate (PR),plethysmogram waveform (Pleth),and ultrasound detection of the blood flow in the extremity distal to the ischemic segment were observed to confirm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during TLI.The frequency of severe limb movement during TLI was also recorded to assess the amenability of this protocol in conscious rabbits.Results The skin color of the extremity distal to the ischemic segment changed from bright red to dark purple after inflating the cuff to 200 mmHg,and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cuff deflation.Pleth,PR and SpO2 disappeared during ischemia and restored during reperfusion in the monitor.Blood flow of the left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was completely blocked by a pressure of 200 mmHg during ischemia,and recovered immediately after cuff deflation.The frequency of severe limb movement in supine posi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rone position (P〈0.05),but there was no severe limb movement that could result in disturbance to ischemia when the rabbits were placed in prone position.Conclusion Pressure cuff inflating to 200 mmHg for 5 minutes and deflating for 5 minutes is a reliable regimen to induce TLI in conscious rabb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ent limb ischemia RELIABILITY pressure cuff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vascular ultrasound
原文传递
ePTFE套管对犬移植静脉动脉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清宇 徐在品 +5 位作者 赵伟 高俊波 彭尧 王定坤 罗鹏 邓小燕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探讨ePTFE套管对犬移植静脉动脉化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移植静脉不加ePTFE套管,实验组移植静脉加ePTFE套管。采用同侧自体颈外静脉重建颈总动脉,术后2,6,10周处死动物,分离移植静脉,灌注固定。将移植静脉从中... 目的探讨ePTFE套管对犬移植静脉动脉化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移植静脉不加ePTFE套管,实验组移植静脉加ePTFE套管。采用同侧自体颈外静脉重建颈总动脉,术后2,6,10周处死动物,分离移植静脉,灌注固定。将移植静脉从中间剪断,近心端段靠近吻合口为a段,中间为b段,每隔3 mm横切a,b段,观察管壁增厚情况并测量壁厚。结果对照组a段外侧壁厚度基础值为(0.46±0.09)mm,2,6,10周显著或极显著增厚,分别为(0.64±0.06),(2.20±0.51),(3.23±0.38)mm;b段内侧壁厚度基础值为(0.46±0.09)mm,2,6,8周也显著或极显著增厚,分别为(0.59±0.05),(2.46±0.41),(2.01±0.11)mm。实验组a段外侧壁厚度基础值为(0.41±0.09)mm,6,10周显著或极显著增厚,分别为(0.75±0.22),(1.31±0.21)mm;b段内侧壁厚度基础值为(0.41±0.09)mm,6,10周极显著增厚,分别为(0.70±0.04),(1.24±0.28)mm。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除2周管壁增厚显著减缓外,6,10周均极显著减缓(P<0.01)。结论移植静脉加ePTFE套管能减缓移植静脉的动脉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管动脉化 血管搭桥 血管套管 EPTFE
原文传递
三袖套法与经典血管吻合法在大鼠异位小肠移植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家乾 李国新 +2 位作者 黄祥成 邓海军 余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三袖套血管吻合法行大鼠小肠移植的效果。方法将60只Wistar 大鼠作为受体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给予三袖套法血管吻合法,对照组给予经典血管吻合法,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三袖套法血管吻合法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三袖套血管吻合法行大鼠小肠移植的效果。方法将60只Wistar 大鼠作为受体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给予三袖套法血管吻合法,对照组给予经典血管吻合法,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三袖套法血管吻合法的手术时间、动脉吻合时间、移植肠温缺血时间3项指标均优于经典血管吻合法。结论与经典血管吻合法比较,三袖套血管吻合法更安全、省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袖套法 经典血管吻合法 小肠移植 应用比较 大鼠
下载PDF
一种新的大鼠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鹏 熊日晖 +3 位作者 丁晨 李嵩 张小进 江艺 《肝胆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建立操作简便、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大鼠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模型(PPVA)。方法采用""型同种异体血管材料(上、下端套袖套,侧端旷置),以套入式缝合及袖套法建立大鼠模型。切除左肾,将左肾动脉与门静脉残端、肠系膜上静脉借... 目的建立操作简便、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大鼠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模型(PPVA)。方法采用""型同种异体血管材料(上、下端套袖套,侧端旷置),以套入式缝合及袖套法建立大鼠模型。切除左肾,将左肾动脉与门静脉残端、肠系膜上静脉借同种异体血管材料连接。结果 PPVA组30只大鼠中3只术后死亡,模型成功率90.0%(27/30)。术后30d,PPAV组病理检查未见异常,门静脉通畅率为96.3%(26/27),与对照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体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同种异体血管借助套入式缝合及袖套法建立大鼠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模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门静脉动脉化 大鼠 同种异体血管 套入式缝合 袖套法
下载PDF
改良血管套接法与血管断端吻合法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段建华 《临床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 比较改良血管套接法与血管断端吻合法在断指再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2年7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血管断端吻合法治疗,... 目的 比较改良血管套接法与血管断端吻合法在断指再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2年7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血管断端吻合法治疗,试验组采取改良血管套接法治疗。比较两组断指存活情况、断指血运指标(氧饱和度、断指微循环检测值、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经皮氧分压)、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断指张力正常率为85.00%(34/40)、断指颜色正常率为85.00%(34/40)、断指成活率为90.00%(36/40),均较对照组[57.50%(23/40)、60.00%(24/40)、65.00%(26/40)]高(P<0.05)。试验组氧饱和度、经皮氧分压水平较对照组高,断指微循环检测值较对照组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2 h、术后12 h、术后1 d试验组NR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血管断端吻合法比较,改良血管套接法治疗断指再植患者,可提高断指张力正常率、断指颜色正常率及断指成活率,改善断指血运情况,减轻疼痛,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血管套接法 血管断端吻合法 断指再植
原文传递
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移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潘文静 丁钟琴 +1 位作者 何文霞 刘欢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15期1416-1420,共5页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MHP)使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发生移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Cuff血液透析导管置入定位和护理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我院使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的186...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MHP)使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发生移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Cuff血液透析导管置入定位和护理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我院使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的186例次MHP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等),生化指标(血肌酐、尿素氮、血清白蛋白等),人体测量指标(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肌肉组织质量等),根据置入导管是否有移位分为A组(移位组)和B组(未移位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差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组56例(30.1%),B组130例(69.9%)。Cuff血液透析导管移位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蛋白质分解率、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肌肉组织质量和肌肉组织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C-反应蛋白是发生Cuff血液透析导管发生移位的危险因素(OR=1.062,OR=1.206,P均<0.05)。上臂肌围、肌肉组织质量是发生Cuff血液透析导管发生移位的保护因素(OR=0.976,OR=0.791,P均<0.05)。结论建议高龄、微炎状态、上臂肌围小、肌肉组织质量小的患者在放置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时Cuff距离皮肤出口的距离适当增加或适当延长导管拆线时间。血液透析期间加强患者护理营养干预有助于降低Cuff血液导管移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cuff血液透析导管移位 护理
下载PDF
改良血管套接法对断指再植患者断指血运及成活情况的影响
7
作者 龚俊武 闫纪涛 刘东博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85-88,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血管套接法对断指再植患者断指血运及成活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筛选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选例,共选取80例,将其纳入研究后回顾性分析相关临... 目的分析改良血管套接法对断指再植患者断指血运及成活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筛选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选例,共选取80例,将其纳入研究后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依据不同血管吻合方式进行组别的分配(血管断端吻合法组、改良血管套接法组),分组例数相等(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断指再植手术治疗,但前者采用血管断端吻合法、后者采用改良血管套接法进行血管吻合。均观察至出院,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改良血管套接法组术后3 d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于血管断端吻合法组,经皮氧分压高于血管断端吻合法组,断指微循环检测值低于血管断端吻合法组,血管断端吻合法组术后7 d的断指成活率为70.00%(28/40),改良血管套接法组为90.00%(36/40),改良血管套接法组更高(χ2=5.000,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UEFT)评分均升高,改良血管套接法组更高;术后3个月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比于治疗前均升高,而改良血管套接法组均较血管断端吻合法组更高;两组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改良血管套接法组低于血管断端吻合法组(P<0.05)。结论改良血管套接法可显著促进断指再植患者断指血运情况的恢复,改善其手指运动功能,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及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改良血管套接法 断指血运情况 断指再植成活率
下载PDF
改良血管套接法对断指再植患者断指成活和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詹克椿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患者应用改良血管套接法对断指成活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福州海福手外科医院收治的80例手指离断伤患者的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37,在断指再植术中选择改良血管套接法作...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患者应用改良血管套接法对断指成活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福州海福手外科医院收治的80例手指离断伤患者的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37,在断指再植术中选择改良血管套接法作为手术方案)和对照组(n=43,在断指再植术中选择血管端端吻合术作为手术方案)。比较术后1、3、5 d两组再植指微循环血运情况[再植指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再植指微循环测量值、经皮氧分压(TcPO_(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术后7 d两组的再植指成活情况(再植指成活率、再植指颜色正常率与再植指张力正常率)。结果:术后1、3、5 d,两组CRT、再植指微循环测量值逐渐下降,且观察组的CRT短于对照组,再植指微循环测量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TcPO_(2)、SpO_(2)水平逐渐提高,且观察组的TcPO_(2)、Sp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再植指成活率、颜色正常率及张力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断指再植术中应用改良血管套接法可以更好地减少患指CRT,改善再植指微循环情况,提升再植指TcPO_(2)与SpO_(2),从而促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 改良血管套接法 断指成活 微循环
下载PDF
2021年九江地区血液透析用通路使用情况现状分析
9
作者 赵娜 邱国萍 梅雨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9期157-160,共4页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用通路使用现状,为九江地区血液透析进一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1日至6月30日在九江地区26个血透中心进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用通路使用现状,为九江地区血液透析进一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1日至6月30日在九江地区26个血透中心进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本研究共调查MHD患者3818例,其中男2237例,女1581例,年龄18~59岁(58.64%),透析龄主要集中在1~4年(43.27%)。透析患者肾脏原发病前三位依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1.49%)、糖尿病肾病(18.07%)、高血压肾病(17.84%)。在透析通路构成方面,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占82.77%,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占2.02%,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TCC)占12.13%,临时管(NCC)占3.09%。AVF与TCC使用龄以1~4年为主,首次透析AVF使用率为16.95%。AVF与TCC使用情况与患者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有关。结论九江市MHD患病率较高,在透患者中老年群体比例偏高。肾脏病原发病构成与我国大部分研究相仿。首次透析中AVF使用率及MHD通路中TCC、AVG的比例与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流行病学 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 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
下载PDF
ePTFE套管对兔搭桥术后移植静脉渗流率的影响
10
作者 张健梅 陆娜云 +3 位作者 邓小燕 孙安强 徐在品 杜培杭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42,47,282,共5页
为了探讨e PTFE套管对兔血管搭桥术后不同时间段移植静脉渗流率变化的影响,试验将3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移植静脉外加e PTFE套管,对照组移植静脉不加e PTFE套管,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在面前静脉重建颈总动脉,于术后2,... 为了探讨e PTFE套管对兔血管搭桥术后不同时间段移植静脉渗流率变化的影响,试验将3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移植静脉外加e PTFE套管,对照组移植静脉不加e PTFE套管,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在面前静脉重建颈总动脉,于术后2,4,8周处死动物,取移植静脉和对侧未搭桥动脉连接于高位水槽灌流系统中,测定其渗流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搭桥术后2周和4周,移植静脉不加血管外套的离体血管渗流率均比加血管外套的高,差异极显著(P<0.01);搭桥术后8周,移植静脉不加血管外套的离体血管渗流率比加血管外套的低,差异显著(P<0.05);搭桥术后2,4,8周,无论是否加血管套管,移植静脉渗流率均比对侧动脉高,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在搭桥术后早期,e PTFE套管能够降低移植静脉管壁的渗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率 静脉 血管搭桥 ePTFE套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