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民机翼型变弯度气动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7
1
作者 梁煜 单肖文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0-798,共9页
为了提高飞机巡航过程中升力系数、马赫数变化后的气动效率,大型民用运输机开始采用机翼变弯度技术。以典型远程宽体客机翼型为例,研究了翼型后缘变弯度对气动性能与压力分布的影响。利用代理模型建立了不同巡航设计工况下,翼型后缘弯... 为了提高飞机巡航过程中升力系数、马赫数变化后的气动效率,大型民用运输机开始采用机翼变弯度技术。以典型远程宽体客机翼型为例,研究了翼型后缘变弯度对气动性能与压力分布的影响。利用代理模型建立了不同巡航设计工况下,翼型后缘弯度与气动性能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代理模型的大型民机翼型变弯度设计优化方法。算例研究表明,在给定巡航升力系数与马赫数下,该方法可以预测出翼型的最佳弯度,从而改善非设计点气动性能。该方法对大型民机机翼变弯度构型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设计 翼型 激波 运输机设计 变弯度 代理模型 抖振
原文传递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程春晓 李道春 +1 位作者 向锦武 石庆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0-367,共8页
应用后缘主动变弯度技术的机翼能够改善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其气动特性的研究对于未来可变形机翼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柔性后缘可连续变弯度二元机翼为研究对象,在Fluent计算平台上采用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S-A)... 应用后缘主动变弯度技术的机翼能够改善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其气动特性的研究对于未来可变形机翼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柔性后缘可连续变弯度二元机翼为研究对象,在Fluent计算平台上采用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S-A)湍流模型进行气动力数值研究,从压力分布、流场结构和机翼变形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可变形机翼的气动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可变形机翼升力线斜率和最大升力系数与常规带简单襟翼的机翼基本一致,但失速攻角较小;在失速之前,可变形机翼具有较高的升力系数和升阻比,但同时产生较大的低头力矩。柔性后缘下偏到一定角度可以抑制后缘涡的前传,在失速后升力系数出现缓慢上升,增大了有效攻角的范围,具有较好的失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形机翼 柔性后缘 变弯度 气动特性 失速
下载PDF
GAW-1翼型前后缘变弯度气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陆维爽 田云 +2 位作者 刘沛清 王涛 张良富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7-450,共14页
传统增升装置主要用于提高飞机起降气动性能。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引入了通用飞机翼型的前后缘变弯装置的概念,数值模拟了GAW1翼型在爬升状态时,前缘变弯装置、后缘襟翼/副翼偏转以及前后缘装置综合偏转对翼型气动特性... 传统增升装置主要用于提高飞机起降气动性能。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引入了通用飞机翼型的前后缘变弯装置的概念,数值模拟了GAW1翼型在爬升状态时,前缘变弯装置、后缘襟翼/副翼偏转以及前后缘装置综合偏转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前缘变弯装置可以有效地改善翼型的失速特性,失速迎角提高了3°左右,最大升力系数提高了4.56%;同时提高升阻比50%~120%;但在设计升力系数下,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都略微减小。另一方面,后缘变弯装置可以改变最大升阻比所对应的迎角,以及在小迎角时,提高升力系数6%左右。翼型综合偏转可以在小迎角时增加升力系数,在大迎角时增加升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飞机 前缘下垂 后缘襟翼 副翼 变弯度 气动性能
原文传递
变体飞行器结构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家应 黄可 +2 位作者 武冠振 王晨 聂瑞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变体飞行器由于可以根据飞行任务、飞行环境以及飞行状态等工况的改变主动地调整自身状态,从而可以实现在不同任务下都保持最佳性能。柔韧性和承载性良好的一体化柔韧蒙皮、大功率驱动器、轻量化高可靠性变形机构等智能柔性变形机翼技... 变体飞行器由于可以根据飞行任务、飞行环境以及飞行状态等工况的改变主动地调整自身状态,从而可以实现在不同任务下都保持最佳性能。柔韧性和承载性良好的一体化柔韧蒙皮、大功率驱动器、轻量化高可靠性变形机构等智能柔性变形机翼技术是变体飞行器的重要支撑。为研究智能柔性变形机翼技术,在给出变体飞行器机翼主要变形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变形机翼在变形蒙皮、驱动技术、变形机构等方面关键技术的研究重点和方法,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体飞行器 变弯度 变展长 变体翼尖 局部变形技术 跨速域变形
下载PDF
串联驱动变弯度机翼设计与气动性能分析
5
作者 刘峰 李雪江 +1 位作者 豆广征 聂瑞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针对飞行性能要求,采用NACA4412翼型设计了一种串联驱动变弯度机翼方案。将机翼沿弦向分为5个翼段,前缘部分为主承力结构固定段,后缘4段翼面由4个舵机实现串联驱动。偏转翼段内部采用空间五面体桁架结构,表面敷设复合材料弹性蒙皮。翼... 针对飞行性能要求,采用NACA4412翼型设计了一种串联驱动变弯度机翼方案。将机翼沿弦向分为5个翼段,前缘部分为主承力结构固定段,后缘4段翼面由4个舵机实现串联驱动。偏转翼段内部采用空间五面体桁架结构,表面敷设复合材料弹性蒙皮。翼段间采用连杆止动以限制相对转角。建立了机翼的运动学分析模型,计算了变弯度机翼的作动速度。建立了机翼的气动分析模型,对4个典型飞行工况的气动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舵面机翼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在相同飞行工况下,弦向四级串联驱动变弯度机翼的作动时长仅为传统机翼的25%。起飞阶段升阻比增大71.94%,滚转机动时力矩增大12.46%,进近阶段升力增大11.19%,接地后减速阶段阻力增大104.83%。串联驱动变弯度机翼相对传统舵面机翼具有更优的操纵特性和气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体 飞行器 串联驱动 变弯度 气动性能
下载PDF
DDPG方法在抖振约束下变弯度翼型/机翼设计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周思历 孙刚 王聪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60,共16页
变弯度技术可以提升巡航多升力系数工况下的升阻性能,对于提高整段巡航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构造了光滑连续的流动分离函数约束翼型抖振性能,结合变弯度技术与人工神经网络代理模型搭建了某机翼截面翼型的巡航多升力系数工况优化模型... 变弯度技术可以提升巡航多升力系数工况下的升阻性能,对于提高整段巡航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构造了光滑连续的流动分离函数约束翼型抖振性能,结合变弯度技术与人工神经网络代理模型搭建了某机翼截面翼型的巡航多升力系数工况优化模型.应用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方法优化此模型,实现了抖振约束下6.8%的巡航平均升阻比提升,优于粒子群和改进灰狼算法对此模型的优化结果.以优化前后翼型分别生成锥形后掠翼,验证了二维翼型变弯度优化对三维机翼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外形优化 DDPG 变弯度 抖振
下载PDF
基于环量控制无缝变弯度翼型的气动设计 被引量:6
7
作者 孔博 王福新 周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3-586,共4页
基于MD-30P30N多段翼型反构建干净翼型,利用FLUENT软件,对该翼型前后缘无缝偏转进行研究,包括前后缘比例和偏角在无缝偏转中对增升效果的影响;针对无缝偏转引起的后缘大迎角气流分离,采用环量控制技术(后缘主动喷气)进行改善,并研究了... 基于MD-30P30N多段翼型反构建干净翼型,利用FLUENT软件,对该翼型前后缘无缝偏转进行研究,包括前后缘比例和偏角在无缝偏转中对增升效果的影响;针对无缝偏转引起的后缘大迎角气流分离,采用环量控制技术(后缘主动喷气)进行改善,并研究了喷气动量系数及喷口高度的影响。最后在多学科优化软件ISIGHT中,对上述参数采用基于响应面的多岛遗传算法进行整体优化。结果表明,该无缝增升系统能达到与MD-30P30N多段翼型相当的升力要求,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ENT 增升 变弯度 环量控制 多岛遗传算法
下载PDF
四参数变弯度翼型的气动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保女子 彭叶辉 +1 位作者 冯和英 杨成浩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9-320,共12页
针对NACA 0012翼型,在马赫数为0.176的来流条件下,首先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翼型前缘下弯角度、前缘偏转位置、后缘下弯角度和后缘偏转位置等因素对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其次,以升阻比为目标,上述4个因素为设计变量,利用神经网络建立... 针对NACA 0012翼型,在马赫数为0.176的来流条件下,首先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翼型前缘下弯角度、前缘偏转位置、后缘下弯角度和后缘偏转位置等因素对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其次,以升阻比为目标,上述4个因素为设计变量,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升阻比与4个设计变量间的预测模型;然后,充分考虑优化精度和神经网络训练数据库的计算量,构造了一种翼型优化过程与神经网络预测耦合的迭代优化策略,基于该优化策略得到最优变弯度翼型构型。对比优化翼型和原始翼型,升阻比提高约22%,较大程度改善了翼型的气动特性;并且通过远场噪声分析,发现优化翼型表现出了较好的声学性能,在1000 Hz附近单音噪声最大可降低1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弯度 偏转位置 升阻比 神经网络 气动性能
下载PDF
机翼中小尺度主动变形研究进展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文雅 张宗宇 +2 位作者 王晓明 吕维梁 钱卫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38,共18页
变形机翼能够根据飞行工况的变化,主动调节自身形状以改善飞行器任务适应性,是未来飞行器设计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阐述国内外机翼中小尺度主动变形技术的研究进展,围绕机翼设计中柔顺变形能力与气动承载能力间冲突,对现阶段变翼型弯度、... 变形机翼能够根据飞行工况的变化,主动调节自身形状以改善飞行器任务适应性,是未来飞行器设计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阐述国内外机翼中小尺度主动变形技术的研究进展,围绕机翼设计中柔顺变形能力与气动承载能力间冲突,对现阶段变翼型弯度、变厚度和扭转变形机翼中的机械变形结构设计方案进行重点分析探讨。对变形机翼设计中变形蒙皮、轻质高输出驱动系统、协调变形控制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瓶颈及技术方案进行阐述分析,探讨变形机翼未来发展方向,为变形机翼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机翼 主动变形 变翼型弯度 变厚度 机翼扭转 变形蒙皮
原文传递
大型飞机后缘铰链襟翼与扰流板下偏联合主动控制的二维绕流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琳 田云 +2 位作者 刘沛清 李之 王宇晨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 2014年第1期52-57,共6页
针对大型飞机后缘铰链襟翼与扰流板下偏联合主动控制下二维翼型进行数值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利用扰流板下偏技术,研究扰流板下偏与简单铰链后缘襟翼的耦合运动关系并分析其作用机理;利用铰链襟翼与扰流板联动改变巡航机翼弯度,改善机翼... 针对大型飞机后缘铰链襟翼与扰流板下偏联合主动控制下二维翼型进行数值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利用扰流板下偏技术,研究扰流板下偏与简单铰链后缘襟翼的耦合运动关系并分析其作用机理;利用铰链襟翼与扰流板联动改变巡航机翼弯度,改善机翼巡航升阻比,从而减少油耗,提高经济效益。采用CFD数值分析与iSIGHT优化平台软件,设计并分析了扰流板下偏与简单铰链改善飞机的低速起飞着陆性能及高速巡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流板 铰链襟翼 巡航变弯度 数值研究
下载PDF
结冰翼型前缘下垂变弯度容冰特性改善机制
11
作者 张恒 李杰 赵宾宾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9,共13页
传统容冰气动力优化设计方法难以完全兼顾常规飞行和结冰状态对翼型几何特征的矛盾需求。依据前缘下垂变弯度的思路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协调和解耦翼型气动/容冰特性的解决方案。针对GLC305-944结冰翼型典型过失速状态开展了基于ID... 传统容冰气动力优化设计方法难以完全兼顾常规飞行和结冰状态对翼型几何特征的矛盾需求。依据前缘下垂变弯度的思路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协调和解耦翼型气动/容冰特性的解决方案。针对GLC305-944结冰翼型典型过失速状态开展了基于IDDES(Improved Delayed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方法的前缘下垂前后容冰特性对比分析,表明前缘下垂后结冰翼型失速特性显著改善,前缘吸力以压力平台形式恢复,分离泡形态由大尺度全局回流退化到冰角后方的局部流动结构,湍流脉动影响范围约束于前缘近壁面有限区域内。由于前缘下垂后冰角与当地壁面组成类凹腔结构,剪切层涡系经短暂发展后能迅速在壁面附近触发掺混融合-动量输运效应,有效促进再附过程,导致时均再附点提前、混合层厚度降低、分离泡几何尺度减缩,这是容冰特性改善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翼型 前缘下垂 变弯度 容冰特性 分离泡 剪切层涡
原文传递
无舵面飞机变弯度机翼承载/变形一体化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军辉 胡睿 +2 位作者 马诺 周健 刘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11698-11704,共7页
为通过机翼弯度变化实现对无舵面飞机的控制、改善其气动性能,需要协调结构变形、力学承载和轻质设计三者之间的关系。针对传统机械驱动机构造价高、重量大和智能材料驱动机构承载能力弱的缺陷,通过承载/变形一体化设计方法,充分考虑机... 为通过机翼弯度变化实现对无舵面飞机的控制、改善其气动性能,需要协调结构变形、力学承载和轻质设计三者之间的关系。针对传统机械驱动机构造价高、重量大和智能材料驱动机构承载能力弱的缺陷,通过承载/变形一体化设计方法,充分考虑机翼气动载荷的特点,协调配置机械驱动机构与智能材料驱动机构,结合拓扑优化设计,提出一种无舵面飞机变弯度机翼承载/变形一体化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无舵面飞机可在不同飞行环境下改变机翼弯度以承受多种载荷条件,对提高飞机的飞行性能、飞行效率和适应飞行环境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舵面飞机 变弯度 气动分析 拓扑优化 一体化设计
下载PDF
变弯度机翼前后缘结构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士途 艾俊强 +2 位作者 任远春 周正光 李春鹏 《航空科学技术》 2022年第12期31-40,共10页
变弯度机翼前后缘结构技术在增升减阻、改善操控、降低噪声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在欧美国家得到了长期重视和发展。本文介绍了变弯度机翼前后缘技术发展情况,以研发时间为轴线,就主要技术方向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发展情况、技术途径... 变弯度机翼前后缘结构技术在增升减阻、改善操控、降低噪声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在欧美国家得到了长期重视和发展。本文介绍了变弯度机翼前后缘技术发展情况,以研发时间为轴线,就主要技术方向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发展情况、技术途径和发展水平,对涉及的变弯度机翼前后缘结构的技术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外变弯度机翼前后缘的部分技术指标进行了简要梳理,针对主要指标的未来需求、现实技术能力、发展路径等因素,初步量化提出了供我国变弯度机翼前后缘结构研究的牵引性指标。根据机翼后缘变弯度气动性能计算结果,对气动收益、起飞重量收益、燃油收益和航程收益分别进行了工程计算分析,初步验证了变弯度技术应用于背景飞机的显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弯度 前后缘 发展前景 指标 经济性
下载PDF
后缘可变弯度翼型在跨声速中气动特性分析
14
作者 林义彪 马贵春 +1 位作者 符文科 王迎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116,122,共5页
为了研究后缘可变弯度翼型在跨声速中应用,对超临界翼型DFVLR R-4翼型后缘弯度向下分别偏转1°、2°、3°,得到3种变形翼型,对其进行跨声速下气动力数值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后缘弯度增加,翼型的临界马赫数提前,阻力发散特... 为了研究后缘可变弯度翼型在跨声速中应用,对超临界翼型DFVLR R-4翼型后缘弯度向下分别偏转1°、2°、3°,得到3种变形翼型,对其进行跨声速下气动力数值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后缘弯度增加,翼型的临界马赫数提前,阻力发散特性变差,但其升力系数增加以及激波失速前升阻比增加,且翼型的失速迎角特性得到改善;翼型变化量在1°时,在跨声速中的气动特性较好,翼型升力系数提高了21.12%,升阻比提高9.2%。得出后缘可变弯度翼型能够较好的运用到跨声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翼型 可变弯度 跨声速 阻力发散特性 升阻比 失速迎角
下载PDF
可连续光滑偏转后缘的变弯度翼型气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42
15
作者 陈钱 白鹏 +3 位作者 尹维龙 冷劲松 詹慧玲 刘子强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3,共8页
以变弯度翼型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其六种外形的绕流流场,分析了不同的连续光滑变形翼型与传统偏转翼型的气动特性,讨论了变形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了气动特性的产生机理;与此同时,以形状记忆聚合物柔性蒙皮和机械结构实现了可连续光... 以变弯度翼型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其六种外形的绕流流场,分析了不同的连续光滑变形翼型与传统偏转翼型的气动特性,讨论了变形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了气动特性的产生机理;与此同时,以形状记忆聚合物柔性蒙皮和机械结构实现了可连续光滑偏转后缘的变弯度翼型,并在风洞实验中测试了其气动特性。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可连续光滑偏转后缘的变弯度翼型能改进传统主翼-简单襟翼翼型的气动特性和流场分离特性;可变形段范围、转轴位置、后缘偏转角度、后缘高度等变形参数对气动特性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弯度翼型 气动特性 流动机理 连续光滑偏转后缘 形状记忆聚合物
下载PDF
变弯度机翼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小飞 张梦杰 +4 位作者 王文娟 钟敏 王志刚 周进 薛景锋 《航空科学技术》 2020年第2期12-24,共13页
飞机变弯度机翼通过机翼前后缘变弯度机构和/或柔性结构变形驱动,根据飞行状态实时连续光滑调节机翼弯度,从而获得最优气动效率,进而实现飞机减阻、减重、降低燃油消耗等目的。随着新材料、新结构技术的发展,光滑连续变形结构已成为飞... 飞机变弯度机翼通过机翼前后缘变弯度机构和/或柔性结构变形驱动,根据飞行状态实时连续光滑调节机翼弯度,从而获得最优气动效率,进而实现飞机减阻、减重、降低燃油消耗等目的。随着新材料、新结构技术的发展,光滑连续变形结构已成为飞机未来发展方向。变弯度机翼涉及气动总体需求分析、轻质变形结构设计、柔性大变形可承载蒙皮、智能材料驱动器、分布式协同变形控制等关键技术,以关键技术为牵引进行变弯度技术研究,是未来变弯度机翼工程化应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弯度机翼 气动 变形机构 蒙皮 驱动器 变形控制
下载PDF
机翼变弯度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彬文 杨宇 +3 位作者 钱战森 王志刚 吕帅帅 孙侠生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6-155,共20页
通过改变机体结构气动外形,确保飞行器在不同飞行状态下持续获得最优气动效益,一直是航空领域的研究热点,而机翼变弯度(VCW)技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首先,分析总结了机翼变弯度技术所带来的综合收益,详细阐述了不同飞行器对机翼变... 通过改变机体结构气动外形,确保飞行器在不同飞行状态下持续获得最优气动效益,一直是航空领域的研究热点,而机翼变弯度(VCW)技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首先,分析总结了机翼变弯度技术所带来的综合收益,详细阐述了不同飞行器对机翼变弯度技术的具体需求;然后,分别从变弯度前缘和后缘回顾了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最后,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机翼变弯度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体 机翼变弯度 柔性结构 前缘 后缘
原文传递
基于遗传算法的柔性机构形状变化综合优化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秀 葛文杰 +1 位作者 张永红 刘世丽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30-1235,共6页
实现机翼在不同的飞行状态下的最优气动外形是变弯度自适应机翼的一项关键技术。针对传统铰链机构会使机翼表面产生不连续变化而导致气流提早分离的问题,从全柔性机构实现连续平滑的形状变化的技术出发,以目标形状与实际形状的边界曲线... 实现机翼在不同的飞行状态下的最优气动外形是变弯度自适应机翼的一项关键技术。针对传统铰链机构会使机翼表面产生不连续变化而导致气流提早分离的问题,从全柔性机构实现连续平滑的形状变化的技术出发,以目标形状与实际形状的边界曲线之差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GA)对柔性机构的拓扑、尺寸、形状进行了综合优化。在优化方法上,以二进制编码技术和实数编码技术为基础建立初始离散柔性机构的混合变量遗传算法模型,将其映射为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结构分析。在优化过程中引入了渐进结构优化(ESO)算法的思想,消除GA优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单元,改善了优化效率和分析结果。结合机翼前缘形状变化实例,基于MATLAB进行优化设计,并用ANSYS10.0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机构的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弯度自适应机翼 拓扑优化 遗传算法 全柔性机构 渐进结构优化
下载PDF
后缘连续变弯度对跨声速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郭同彪 白俊强 杨体浩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3-521,共9页
针对后缘连续变弯度对跨声速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不考虑翼型后缘连续变弯度,基于搭建的优化设计系统对跨声速翼型进行气动减阻优化设计,通过添加不同的约束优化得到两种跨声速翼型:无激波翼型和超临界翼型。然后在这... 针对后缘连续变弯度对跨声速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不考虑翼型后缘连续变弯度,基于搭建的优化设计系统对跨声速翼型进行气动减阻优化设计,通过添加不同的约束优化得到两种跨声速翼型:无激波翼型和超临界翼型。然后在这两种翼型的基础上,以后缘偏转角度为设计变量、以阻力系数最小为目标,针对不同的升力系数分别进行优化设计,并根据优化结果深入分析后缘连续变弯度对这两种翼型极曲线特性的影响机理。优化结果表明:无激波翼型与超临界翼型相比,其设计点处的气动特性较好,但鲁棒性较差;升力系数小于设计升力系数时,应用后缘连续变弯度后,无激波翼型的极曲线特性明显提高,减阻最高达到3.9%,而超临界翼型的极曲线特性提高不明显;升力系数大于设计升力系数时,应用后缘连续变弯度后,无激波翼型和超临界翼型的极曲线特性都明显提高,减阻分别达到2.4%~18.1%和1.7%~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缘连续变弯度 无激波翼型 超临界翼型 优化设计 鲁棒性 极曲线
原文传递
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and mechanism design of flexible variable camber trailing-edge flap 被引量:12
20
作者 Weishuang LU Yun TIAN Peiqing LIU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988-1003,共16页
Trailing-edge flap is traditionally used to improve the takeoff and landing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ircraft.In order to improve flight efficiency during takeoff,cruise and landing states,the flexible variable camb... Trailing-edge flap is traditionally used to improve the takeoff and landing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ircraft.In order to improve flight efficiency during takeoff,cruise and landing states,the flexible variable camber trailing-edge flap is introduced,capable of changing its shape smoothly from 50% flap chord to the rear of the flap.Using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the case of the GA(W)-2 airfoil,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the overlap,gap,deflection angle,and bending angle of the flap under takeoff and landing configurations is studied.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akeoff configuration,the variable camber trailing-edge flap can increase lift coefficient by about 8% and lift-to-drag ratio by about 7%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lap at a takeoff angle of 8°.Under landing configuration,the flap can improve the lift coefficient at a stall angle of attack about 1.3%.Under cruise state,the flap helps to improve the lift-todrag ratio over a wide range of lift coefficients,and the maximum increment is about 30%.Finally,a corrugated structure–eccentric beam combination bending mechanism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o bend the flap by rotating the eccentric b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GA(W)-2 airfoil Mechanism design Trailing-edge flap variable camb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