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占相思林冠层气孔导度对环境驱动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2
1
作者 赵平 饶兴权 +2 位作者 马玲 蔡锡安 曾小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49-1156,共8页
利用G ran ier热消散探针在2003年10月测定了广东鹤山丘陵地马占相思林14株样树的树干液流,同时监测林冠上方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湿度和气温,结合树木的形态和林分的结构特征,计算马占相思的整树蒸腾(E)、林分总蒸腾(Et)以及冠层平均... 利用G ran ier热消散探针在2003年10月测定了广东鹤山丘陵地马占相思林14株样树的树干液流,同时监测林冠上方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湿度和气温,结合树木的形态和林分的结构特征,计算马占相思的整树蒸腾(E)、林分总蒸腾(Et)以及冠层平均气孔导度(gc),分析树形特征与整树水分利用的关系、冠层气孔导度对光合有效辐射(PAR)和空气水汽压亏缺(D)的响应.结果表明,整树蒸腾与胸径(P<0.0001)、边材面积(P<0.0001)和冠幅(P=0.0007)以自然对数的形式、与树高(P=0.014)以幂函数的形式呈现显著正相关.冠层气孔导度最大值(gcm ax)随D的上升呈对数函数下降(P<0.0001),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则呈双曲线函数增加(P<0.0001).液流测定系统能提供连续和准确的整树和林分蒸腾速率值,经严格数学推导公式计算,最终可求出冠层气孔导度,是研究森林水分利用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整树蒸腾 冠层气孔导度 马占相思 水汽压亏缺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农田蒸散影响因子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雪松 闫艺兰 胡正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1-210,共10页
基于2011-2015年冬小麦农田实测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数据及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不同时间尺度农田蒸散量的分布特征,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各时间尺度农田蒸散的影响因子进行辨识。结果表明:(1)冬小麦开花-乳熟期典型晴天小时尺度蒸散呈单... 基于2011-2015年冬小麦农田实测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数据及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不同时间尺度农田蒸散量的分布特征,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各时间尺度农田蒸散的影响因子进行辨识。结果表明:(1)冬小麦开花-乳熟期典型晴天小时尺度蒸散呈单峰变化,最大值为0.9~1.1mm·h^(-1),日累计蒸散量7.0~9.1mm·d^(-1);冬小麦全生育期多年平均蒸散总量为385.4mm,日平均蒸散量为2.6mm·d^(-1),最大日蒸散量11.0mm·d^(-1),变化趋势为前期较低、后期较高;在生育期尺度,播种-返青期的蒸散速率较小,多年平均值为1.1mm·d^(-1),返青后,农田蒸散速率加快,多年平均值为4.2mm·d^(-1)。(2)不同时间尺度蒸散变化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净辐射(Rn)、饱和水汽压差(VPD)、0cm地温(T_(g0))、20cm土壤水分(SW20)。在小时尺度,VPD对典型晴天蒸散变化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Rn,T_(g0)通过Rn路径对EThourly变化产生间接影响,对蒸散的综合决定能力排序依次为VPD>T_(g0)>Rn;在日尺度,Rn作为最关键的影响因子,对蒸散的直接影响最大,VPD对蒸散的间接影响最大,VPD、T_(g0)主要通过Rn路径间接影响蒸散,SW20再通过T_(g0)路径间接影响蒸散且为负效应,各因子决策系数排序依次为Rn>VPD>T_(g0)>SW20;在生育期尺度,T_(g0)和Rn是驱动蒸散变化的最主要因子并起直接影响作用,决策系数表明T_(g0)对蒸散变化的促进作用比Rn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径分析 决策系数 净辐射 饱和水汽压差 农田蒸散
下载PDF
温室内作物茎秆直径变化对基质含水率的响应 被引量:24
3
作者 雷水玲 孙忠富 雷廷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6-119,共4页
通过对北京地区温室内黄瓜和番茄生长期茎液流(SF)和茎直径变化(径差SD)过程以及同期温室内微气象因子的连续观测,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总辐射通量密度和饱和水汽压差(VPD)对茎液流和茎直径变化的影响以及茎直径变化与基质含水率的关... 通过对北京地区温室内黄瓜和番茄生长期茎液流(SF)和茎直径变化(径差SD)过程以及同期温室内微气象因子的连续观测,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总辐射通量密度和饱和水汽压差(VPD)对茎液流和茎直径变化的影响以及茎直径变化与基质含水率的关系。发现SF与SD与温室内总辐射通量密度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而与VPD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分别对每日12∶00、13∶00、14∶00和15∶00的SD(与每日6∶00的茎直径之差)与VPD进行相关分析,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中以14∶00的相关系数最大。以各种作物每日14∶00的SD/VPD(径差与饱和水汽压差的比值)与基质含水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两者间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且,在不同基质含水率范围内,每日14∶00的SD/VPD值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说明14∶00的SD/VPD对基质中的水分状况很敏感,可以作为启动温室灌溉系统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作物 茎液流 茎直径变差 饱和水汽压差
下载PDF
梭梭幼苗死亡与土壤和大气干旱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田媛 李建贵 赵岩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8-884,共7页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沙漠中的一年生梭梭幼苗为研究对象,对环境气象因子、土壤含水率、幼苗根系垂直伸展状况、幼苗死亡动态进行了全生长期的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梭梭幼苗根系伸展迅速,当年可达1.5m,幼苗死亡率动态变化仍然...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沙漠中的一年生梭梭幼苗为研究对象,对环境气象因子、土壤含水率、幼苗根系垂直伸展状况、幼苗死亡动态进行了全生长期的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梭梭幼苗根系伸展迅速,当年可达1.5m,幼苗死亡率动态变化仍然与土壤表层含水率显著相关,而与根区或深层含水率不显著相关。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表层含水率并不总是梭梭幼苗死亡率波动的主导因素。当土壤含水率低至0.82%时,无论大气干旱程度如何,幼苗死亡率都急剧升高;而当土壤含水率高于1.25%时,幼苗可以耐受大气干旱,幼苗死亡只与土壤表层含水率显著相关;当土壤含水率在0.82~1.25%之间时,幼苗死亡率与大气干旱程度(空气饱和差)显著相关。据此我们推测,当土壤表层含水率低于1.25%时,大气干旱主导死亡率的变化;反之,则土壤水分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死亡率 土壤含水率 空气饱和差 根系伸展 梭梭
原文传递
华北落叶松液流速率的优势度差异及其对林分蒸腾估计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振华 王彦辉 +3 位作者 于澎涛 王艳兵 韩新生 曹恭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6,共9页
将实测的杨树液流速率和林木边材厚度(或胸径)经尺度扩展得到林分蒸腾,已成为常用的野外测定方法,但此法没有考虑其他树形因子的影响,当林分密度大、光竞争激烈时,会导致蒸腾估计误差偏大。为认识主要树形因子对液流速率的影响,并为改... 将实测的杨树液流速率和林木边材厚度(或胸径)经尺度扩展得到林分蒸腾,已成为常用的野外测定方法,但此法没有考虑其他树形因子的影响,当林分密度大、光竞争激烈时,会导致蒸腾估计误差偏大。为认识主要树形因子对液流速率的影响,并为改进样树液流向林分蒸腾的尺度扩展方法提供依据,在六盘山北侧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利用热扩散探针对5株不同优势度样树的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了生长季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并保持稳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不同优势度树木的液流速率差异。结果表明:优势度越大的树木,其液流在日内的启动越早,结束越晚,到达峰值越早,峰值也越大;日均液流速率明显比优势度小的树木高;液流速率对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瞬时变化的响应敏感性比优势度小的树木高,而对土壤水分条件的响应敏感性则弱于后者,但整体上对环境条件的响应趋势一致,不同优势度树木间液流速率的相对差异比较稳定。相关分析表明:液流速率与优势度(或相对树高)、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冠长、胸径显著正相关,而与冠幅、边材面积正相关但不显著。利用拟合的优势度与液流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R2=0.95)计算了样地内所有树木的液流速率及其平均值,即林分平均液流速率,该值比常用方法计算结果低16%。建议今后在利用样树液流速率测定结果进行尺度扩展计算林分液流速率和蒸腾时,增加考虑优势度等主要树形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优势度 树高 液流速率 太阳辐射 饱和水汽压差
下载PDF
整树水力导度协同冠层气孔导度调节森林蒸腾 被引量:24
6
作者 赵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64-1173,共10页
冠层气孔导度决定森林的蒸腾效率,它对驱动水汽移动的水汽应力的响应受树木水力结构的影响,并随水汽压亏缺上升和水力导度下降而降低,维持水势在最低阈值之上,避免出现水力灾变,调控冠层蒸腾。由于叶形和树冠结构的特点,部分脱耦联反映... 冠层气孔导度决定森林的蒸腾效率,它对驱动水汽移动的水汽应力的响应受树木水力结构的影响,并随水汽压亏缺上升和水力导度下降而降低,维持水势在最低阈值之上,避免出现水力灾变,调控冠层蒸腾。由于叶形和树冠结构的特点,部分脱耦联反映了湿润地区阔叶林冠层与大气的水汽交换特征,单纯以气孔导度的变化难以完整描述水分通量的调节规律,因而,需要考虑冠层气孔导度与水力导度协同控制冠层蒸腾的潜在机理。通过整合叶片气孔气体交换、树干液流、冠层微气象和其他环境因子的野外观测值,估测不同时间尺度的森林冠层气孔导度与大气的脱耦联系数和变异范围,以基于树干液流的冠层蒸腾,结合叶片/土壤水势梯度计算的水力导度,分析水力导度影响冠层气孔导度响应水汽压亏缺的敏感性,可以揭示和阐明水力导度和冠层气孔导度联合调节森林蒸腾的机理,对准确估测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对水资源利用的潜在生态效应有明显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树水力导度 冠层蒸腾 空气水汽压亏缺 部分脱偶联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苹果树边材液流速率对环境驱动的响应 被引量:22
7
作者 党宏忠 却晓娥 +2 位作者 冯金超 王檬檬 张金鑫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23-831,共9页
为明确环境因子对树木蒸腾过程的驱动机制,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的苹果树(红富士)为对象,利用热扩散式液流技术监测生长季苹果树树干液流的动态变化,并同步监测了气象和土壤水分等环境要素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在众多环境因子中,太阳净... 为明确环境因子对树木蒸腾过程的驱动机制,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的苹果树(红富士)为对象,利用热扩散式液流技术监测生长季苹果树树干液流的动态变化,并同步监测了气象和土壤水分等环境要素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在众多环境因子中,太阳净辐射(R_n)、大气水分亏缺(VPD)与液流速率(J_s)间的相关性最强.在小时或日尺度,环境因子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均在86%以上.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VPD、R_n等因子,方差贡献率达52%(小时尺度)和63%(日尺度)以上,可归为蒸发需求因子(EDI),是影响该地区果树树干液流的关键综合环境要素集;第二主成分主要包括土壤含水率(SWC)等因子,归为土壤水热供给因子;第三主成分主要包括风速等因子,归为大气水热散失动力因子.在小时或日尺度上,J_s对两种环境因子综合变量(EDI或潜在蒸发散ET_0)的响应都呈显著的指数增长关系,在小时尺度上,基于EDI模拟苹果J_s的指数模型精度更高(R^2=0.72),在日尺度上,基于ET_0模拟苹果J_s的指数模型模拟精度更高(R^2=0.88).研究结果对于明确苹果树水分传输对环境驱动的响应规律,根据气象要素估算苹果树蒸腾耗水量,并指导果园水分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扩散技术 液流速率 蒸发需求因子 净辐射 大气水分亏缺
原文传递
基于冠层温度的菜心缺水指数模型初步试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卫星 罗锡文 +2 位作者 区颖刚 洪添胜 胡红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50,共4页
以柳叶菜心为研究对象 ,测试了不同干旱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空气温湿度和冠层温度等参数 ,确定了作物缺水指数经验模型的参数 ,并针对太阳辐射强度对模型做了改进。研制了蔬菜旱情检测系统 ,利用红外测温仪、土壤含水量传感器等 ,可以... 以柳叶菜心为研究对象 ,测试了不同干旱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空气温湿度和冠层温度等参数 ,确定了作物缺水指数经验模型的参数 ,并针对太阳辐射强度对模型做了改进。研制了蔬菜旱情检测系统 ,利用红外测温仪、土壤含水量传感器等 ,可以实时测得田间作物的水分亏缺状态 ,为同类研究提供了测试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缺水指数模型 冠层温度 空气饱和水蒸气压盖 柳叶莱心
下载PDF
长江流域极端水文气象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金佳鑫 肖园园 +3 位作者 金君良 朱求安 雍斌 季盈盈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7-876,共10页
利用1982—2015年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再分析数据,识别以降水和大气饱和水气压差(VPD)为指标的极端干旱(Dry-VPD和Dry-PRE)和极端湿润(Wet-VPD和Wet-PRE)事件,分析其年际变化趋势;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探讨植被与不同极端事件发... 利用1982—2015年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再分析数据,识别以降水和大气饱和水气压差(VPD)为指标的极端干旱(Dry-VPD和Dry-PRE)和极端湿润(Wet-VPD和Wet-PRE)事件,分析其年际变化趋势;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探讨植被与不同极端事件发生频数的相关关系与差异。结果表明:除Wet-VPD外,Dry-VPD、Wet-PRE和Dry-PRE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98年以后Dry-VPD在长江上、下游流域显著增加;长江流域植被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敏感性(以负相关为主)高于极端湿润事件,且长江上游植被对Dry-VPD敏感,而中下游植被对Dry-PRE敏感。综上,长江流域极端干旱事件日趋严重,相较于降水干旱限制植被生长的传统认识,本研究指出在长江上游地区大气干旱对植被的负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水文气象事件 饱和水气压差 干旱 湿润 归一化植被指数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三种树种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1
10
作者 于萌萌 张新建 +5 位作者 袁凤辉 何秀 关德新 王安志 吴家兵 金昌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07-1714,共8页
使用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法,于2009年6—9月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3种主要树种(紫椴(Tilia amurensis)、色木槭(Acer mono)和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测定,结合环境因子的同步观测,分析各树种树干液流的动态特征,并... 使用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法,于2009年6—9月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3种主要树种(紫椴(Tilia amurensis)、色木槭(Acer mono)和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测定,结合环境因子的同步观测,分析各树种树干液流的动态特征,并探讨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液流速率具有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规律,相同天气条件下,液流启动时间和到达峰值时间相同,但停止时间不同,紫椴停止时间最晚。3个树种的日均液流速率季节变化趋势相同,均在8月份最大,6月份最小,液流速率日均值表现为紫椴>色木槭>红松。相关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是影响3个树种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建立了依据环境因子推算液流速率的各月逐步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法 液流速率 光合有效辐射 饱和水汽压差
原文传递
植物夜间蒸腾及其生态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司建华 冯起 +1 位作者 鱼腾飞 赵春彦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7-914,共8页
传统理论认为植物在夜间由于气孔关闭而不会发生蒸腾现象,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一些植物在夜间会开启气孔并且有蒸腾失水。夜间蒸腾通常为13间的5%~15%,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夜间蒸腾能够占到日间蒸腾的30%以上。夜... 传统理论认为植物在夜间由于气孔关闭而不会发生蒸腾现象,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一些植物在夜间会开启气孔并且有蒸腾失水。夜间蒸腾通常为13间的5%~15%,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夜间蒸腾能够占到日间蒸腾的30%以上。夜间蒸腾的控制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涉及了不同层次的控制变量。除与植物固有的基因因素有关外,夜间蒸腾还受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如水汽压差、风速、土壤水分、大气CO2浓度和根区土壤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汽压差是夜间蒸腾最重要的环境驱动因子。夜间蒸腾水分损失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意义,该过程可降低植物叶片水势,导致黎明前叶片水势和土壤水势不平衡,抑制水力再分配,影响生态水分平衡,增强植物的养分供应,影响植物生产力和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蒸腾 气孔导度 水汽压差 驱动力 生态水文效应
下载PDF
4种植物气孔对水汽压亏缺敏感度的种间差异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平 刘惠 孙谷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68,共6页
利用CO2交换测定系统和树干液流测定法分别测定了植物的气孔导度(gs)和冠层平均气孔导度(Gs),估测热带亚热带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usa)、荷木(Schima superba)、九节(Psychotria ruba)、罗伞(Ardisia quinquegone)和马占相思(A... 利用CO2交换测定系统和树干液流测定法分别测定了植物的气孔导度(gs)和冠层平均气孔导度(Gs),估测热带亚热带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usa)、荷木(Schima superba)、九节(Psychotria ruba)、罗伞(Ardisia quinquegone)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在水汽压亏缺为1 kPa下gs响应叶表面水汽压亏缺(Ds)或Gs响应叶边界层外水汽压亏缺(D)的敏感度与gs或Gs大小的关系。研究的结果及文献引用的相关数据显示,植物气孔对Ds敏感度(dgs/dlnDs)的种间差异较大,与参比气孔导度(gsref)相关(r2=0.88),冠层平均气孔导度(Gs)的相应关系则为r2=0.86。在Ds或D=1 kPa下具有高gs或Gs的植物,其gs对Ds或Gs对D的敏感度较高。耐旱阳生植物桃金娘和荷木在D=1 kPa时有高的gs或Gs,对水汽压亏缺的敏感度较高,而适于遮荫的树种罗伞则有低的gs,对D的敏感度较低。基于液流密度(Js)计算的马占相思Gs对D表现出密切的关系(r2=0.94),当D=1 kPa时,Gs对D的敏感度-m为72.1 mmol.m-1.s-1.ln(kPa)-1,表明马占相思在低D下有较高的Gs。马占相思的Gs与液流密度关系为r2=0.45,Gs对D的敏感度与荷木相近,是适于华南丘陵坡地生长的耐旱外来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气孔导度 冠层平均气孔导度 水汽压亏缺 敏感度
下载PDF
华北山区侧柏冠层气孔导度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文娜 贾剑波 +2 位作者 余新晓 贾国栋 侯贵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217-3226,共10页
冠层气孔导度(g_s)是衡量冠层-大气界面水汽通量的重要生物学常数,研究其特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能为开展森林冠层水汽交换过程的机理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年利用SF-L热扩散式探针测定了侧柏的树干液流密度(J_s),同步监测光合有... 冠层气孔导度(g_s)是衡量冠层-大气界面水汽通量的重要生物学常数,研究其特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能为开展森林冠层水汽交换过程的机理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年利用SF-L热扩散式探针测定了侧柏的树干液流密度(J_s),同步监测光合有效辐射(PAR)、饱和水汽压差(VPD)、气温(T)等环境因子,计算侧柏的冠层气孔导度特征并分析其对各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侧柏液流密度的日变化总体呈双峰曲线,生长季高于非生长季,且胸径越大液流密度越大;冠层气孔导度日变化与单位叶面积冠层蒸腾(E_L)趋势相近,均呈双峰曲线,生长季的冠层气孔导度和蒸腾较非生长季略高.侧柏冠层气孔导度与空气温度呈抛物线关系,在10℃左右冠层气孔导度达到峰谷;光合有效辐射以400μmol·m^(-2)·s^(-1)为界,小于该阈值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大于该阈值则冠层气孔导度受其影响较小;与饱和水汽压差呈负对数函数关系,随饱和水汽压差增大而逐渐降低.较高的空气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较低的饱和水汽压差有利于侧柏形成较大的冠层气孔导度,进而促进冠层蒸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气孔导度 液流密度 侧柏 光合有效辐射 饱和水汽压差
原文传递
近40年中国饱和水汽压差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袁瑞瑞 黄萧霖 郝璐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3-424,共12页
基于全国600多个站点的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利用Mann-Kendall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地区1980~2018年不同气候区(干旱区、湿润区、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的时空变化特征,检测了影响中... 基于全国600多个站点的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利用Mann-Kendall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地区1980~2018年不同气候区(干旱区、湿润区、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的时空变化特征,检测了影响中国地区饱和水汽压差变化的主导气象因素。结果发现:近40年来,我国湿润区和干旱区的夏季和冬季VPD分布呈相反格局,大部分地区4个季节VPD均呈上升趋势,春、夏两季在黄河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上升趋势尤为显著。4个气候区的VPD均在21世纪初发生突变上升,其中湿润区突变年份偏早(1996年),干旱区突变年份较晚(2004年),且干旱区的上升幅度最大,约为0.04 kPa/10 a。影响饱和水汽压差增加的主导因子在不同气候区、不同季节有所差异,但总体而言,气温和绝对湿度的变化是影响我国VPD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2000年以后,影响半湿润区、半干旱区VPD变化的主导因子为气温,干旱区、湿润区为绝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水汽压差 时空变化 主导因子 不同气候区
下载PDF
华北低丘山地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同小娟 张劲松 +4 位作者 孟平 尹昌君 高峻 黄辉 国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638-6645,共8页
植树造林使我国森林碳储量显著增加,人工林潜在的碳汇功能不容忽视。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华北低丘山地30年生栓皮栎-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进行了连续2a的碳通量观测,以探讨净碳交换(NEE)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主要生长... 植树造林使我国森林碳储量显著增加,人工林潜在的碳汇功能不容忽视。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华北低丘山地30年生栓皮栎-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进行了连续2a的碳通量观测,以探讨净碳交换(NEE)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主要生长季(4~9月份),夜间日平均NEE(生态系统呼吸)随气温升高呈指数增长(P<0.01)。2006年和2007年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10)分别为1.92和1.86。气温在10℃以下时,NEE日总量较小。气温超过10℃后,人工林以净吸收大气CO2为主,且日吸收量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加。白天净碳吸收量随光合有效辐射(PAR)增加而增大(P<0.01),可由直角双曲线方程描述;不过,当饱和差(VPD)小于1.0kPa时,二者呈线性相关(P<0.01)。2006年和2007年主要生长季(4~9月份)的平均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α)分别为0.032和0.019,平均最大光合速率(Pmax)分别为0.96mg·m-·2s-1和1.10mg·m-·2s-1。α和Pmax都存在季节变化。在月尺度,Pmax与VPD和PAR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分别为P<0.01和P<0.05),但与气温相关性不显著;α与对应的PAR、气温和VPD均无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 涡度相关 光合有效辐射 气温 饱和差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6
作者 施建忠 王天铎 李临颖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12期940-946,共7页
根据现有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模型,利用Ball-Berry 的气孔导度模型,将叶片的光合作用模型和蒸腾作用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了光强(I)、叶片-大气水汽饱和差(VPD)和大气CO2 浓度(Ca)等环境因子对小麦叶片水... 根据现有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模型,利用Ball-Berry 的气孔导度模型,将叶片的光合作用模型和蒸腾作用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了光强(I)、叶片-大气水汽饱和差(VPD)和大气CO2 浓度(Ca)等环境因子对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的模型。由于这3 种环境因子对光合、蒸腾的影响方式上的差异,作为两者之比的叶片WUE随各环境因子的变化出现复杂的图景,同时,在人工气候箱内分别于这3 个因子变化时对光合、蒸腾的变化作了测定,计算了叶片的W UE。测定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在多数情况下两者符合程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环境
下载PDF
Response of Populus euphratica Oliv.sap flow to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for a desert riparian forest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3
17
作者 LI Wei SI Jianhua +1 位作者 YU Tengfei LI Xiaoy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6年第4期591-603,共13页
Being an important desert riparian forest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Populus euphratica Oliv. forest functions as a natural barrier in maintaining and preserving the stability of local oases. Accor... Being an important desert riparian forest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Populus euphratica Oliv. forest functions as a natural barrier in maintaining and preserving the stability of local oases. Accordingly, accurately estimating the water use of P. euphratica is important for vegetation protection and water resource allocation. To date, little data are available for evaluating the hysteretic effects between sap flow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for estimating the water use of desert riparian forest. In this study, we measured the sap flow velocity (Vs) of P. euphratica using the heat ratio method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of 2012. Based on the response of Vs to solar radiation (R,) and 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 we estimated the hourly Vs and daily Vs using the 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and a modified Jarvis-Stewart (JS) model, respectively. Hysteretic response of Vs to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as then evaluated using a sap flow model. We found the thresholds of V, responses to Rs and VPD at both hourly and daily scale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and successfully estimat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hourly V, and daily Vs using the JS model. At an hourly scale, the maximum V~ occurred earlier than the maximum VPD by approximately 0.5 h but later than the maximum R, by approximate 1.0 h. At a daily scale, the maximum Vs lagged behind the maximum VPD by approximately 2.5 h while occurred earlier than the maximum Rs by approximately 2 h. However, hysteretic response of V, was weakened when Rs and VPD were measured together using the JS model at both hourly and daily scales. Consequently, short-term and intensive field campaigns, where V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can be measured, may be used to estimate short-run sap flow and stand transpiration using only two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 flow solar radiation vapor pressure deficit Jarvis-Stewart model HYSTERESIS
下载PDF
灰胡杨蒸腾速率对气孔导度和水汽压差的响应 被引量:14
18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1 位作者 徐雅丽 牛建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3-197,共5页
以塔里木盆地珍稀渐危种灰胡杨(Populus pruinosa Schrenk)为材料,研究其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汽压差(VPD)日变化及互动关系,以期揭示灰胡杨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蒸腾耗水调控机理。结果表明,生长季灰胡杨Tr、Gs和VPD日变化均... 以塔里木盆地珍稀渐危种灰胡杨(Populus pruinosa Schrenk)为材料,研究其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汽压差(VPD)日变化及互动关系,以期揭示灰胡杨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蒸腾耗水调控机理。结果表明,生长季灰胡杨Tr、Gs和VPD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总体随时间进程呈下降趋势;Tr、VPD峰值均滞后于Gs,这是上午时段Tr对VPD的响应阈值明显高于Gs对VPD的响应阈值所致。灰胡杨Tr与Gs、VPD及上午Gs与VPD均呈二次曲线关系,VPD对Tr、Gs均具双重作用,形成机制在于低VPD下Gs随VPD上升而增大,促进Tr升高;高VPD下Gs逐渐下降,引起Tr降低。数理统计分析表明,Gs是调控灰胡杨Tr的主导因素,而VPD通过Gs间接影响Tr。不同时段Tr的气孔调节机制不同,上午气孔调节为前馈式反应,下午为反馈式反应。综上所述,荒漠区灰胡杨Tr对Gs的响应敏感度高于对VPD,气孔调节是维持水分平衡的重要机制;VPD协同Gs来控制灰胡杨Tr,高VPD下引起叶片气孔关闭以降低蒸腾,维持树体水分平衡达到在干旱荒漠环境下生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胡杨 蒸腾速率 水汽压差 响应阈值 气孔调节机制
原文传递
黔中地区不同林龄马尾松小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进 徐明 +3 位作者 邹晓 杨云礼 严令斌 张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264-5272,共9页
以黔中地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农田(对照)、林窗、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6个样地,每月选择代表日分时段测量光照强度、光通量密度、气温、相对湿度、蒸气压亏损和风速等小气候指标,同时对样... 以黔中地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农田(对照)、林窗、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6个样地,每月选择代表日分时段测量光照强度、光通量密度、气温、相对湿度、蒸气压亏损和风速等小气候指标,同时对样地内不同垂直高度(0.5,1.0和1.5m)观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除风速随测量高度变化(1.5m>1.0m>0.5m)差异极显著外(P<0.01),其余观测指标随测量高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2)观测时段内,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小气候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光照强度、光通量密度、气温、蒸气压亏损和风速变化为农田>林窗>马尾松林;相对湿度变化为马尾松林>林窗>农田.(3)与农田相比,马尾松林分别降低了光照强度、光通量密度、气温、蒸气压亏损和风速的917.36%、837.35%、5.33%、30.77%、193.58%,增加了6.39%的相对湿度,具有显著的遮阳降温、增湿保湿、维持林冠下小气候稳定的作用.在演替前期,抵挡阳光和风速的效果明显,而在后期,降温增湿以及保湿效果显著.舒适度评价显示,除冬季外,黔中地区马尾松林可发挥良好的森林康养和游憩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光照强度 光通量密度 气温 相对湿度 蒸气压亏损 风速
下载PDF
欧洲杨、榛子、短叶松和黑云杉气体交换的日变化(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丽涛 TimothyJ +2 位作者 Arkebauer ElizebethA Walter-Shea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8-419,共12页
对欧洲杨 (Populus tremuloides Michx.)和榛子 (Corylus cornuta Marsh.)的叶片 ,短叶松 (Pinus banksianaL amb.)和黑云杉 (Picea mariana(Mill) BSP)树枝气体交换日变化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以便于了解在北部气候条件下叶对环境变... 对欧洲杨 (Populus tremuloides Michx.)和榛子 (Corylus cornuta Marsh.)的叶片 ,短叶松 (Pinus banksianaL amb.)和黑云杉 (Picea mariana(Mill) BSP)树枝气体交换日变化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以便于了解在北部气候条件下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理。气体交换采用便携式气体交换系统定时从早晨到下午进行测定。在阳光充足的晴天 ,欧洲杨和榛子叶片的日净二氧化碳同化率 (Pn)和气孔导度 (gs)的高峰出现在 10∶ 0 0左右 ,其值分别为欧洲杨 16 .9μmol· m- 2· s- 1和 0 .32 m ol· m- 2· s- 1 ,榛子 16 .4μmol· m- 2· s- 1和 0 .42 mol·m- 2· s- 1。而短叶松和黑云杉 3个不同年龄树枝的 Pn 和 gs的高峰出现在早晨 7∶ 0 0到 8∶ 0 0 ,其值分别是短叶松一年龄树枝为 7.5 μmol·m- 2· s- 1和 0 .11mol· m- 2· s- 1 ,黑云杉一年龄树枝 6 .1μmol· m- 2· s- 1和 0 .11mol· m- 2· s- 1。在阴天 ,并且当光合作用光通量 (PPFD)达到 5 0 0 μm ol· m- 2·s- 1时 ,短叶松和黑云杉的最高的 Pn 出现在上午的中段时间。在所有的天气条件下 ,日最高 gs出现的时间早于日最高 Pn。所观察到的 gs的变化与叶片 /树枝与大气之间的蒸气压差 (VPD)和气温 (Ta)的变化关系最为密切。早晨的高 gs与低 VPD和低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交换 日变化 植物 适应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