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9
1
作者 韩玉 艾桂娟 +4 位作者 韩萍 周剑利 左振伟 高杰 王怡佳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6年第3期66-68,78,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状况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和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311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阴道微生态(五联酶法)、宫...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状况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和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311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阴道微生态(五联酶法)、宫颈液基细胞学(TCT)及高危型HPV检测(HRHPV)。将其中84例HPV阳性者、77例宫颈病变者作为研究组,与227例HPV阴性者及234例宫颈正常者进行对比,分析其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乳酸杆菌少或无者感染HPV及发生宫颈病变的可能性明显高于乳酸杆菌中量者;阴道清洁度3~4度者感染HPV及发生宫颈病变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清洁度1~2度者;阴道有念珠菌感染者感染HPV及发生宫颈病变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无念珠菌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杆菌是维持阴道微生态正常的保护性因素,而阴道清洁度差及有念珠菌感染可能增加感染HPV及发生宫颈病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高危型HPV感染 宫颈病变
原文传递
盆底肌训练联合阴道给药雌三醇对围绝经期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叶敏婷 韩芳 高祖标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4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阴道给药雌三醇对围绝经期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接收的6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围绝经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阴道给药雌三醇对围绝经期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接收的6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围绝经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阴道给药雌三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盆底肌张力、膀胱功能改善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性生活满意度,并对术后两组患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pH值阳性率、细菌性阴道炎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压(VSP)、阴道收缩持续时间(PT)、残余尿量、膀胱颈移动度(BNP)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VRP、VSP、PT、残余尿量、BN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阴道分泌物清洁度、pH值阳性率、细菌性阴道炎发生率(20.59%、20.59%、17.6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9.09%、6.06%、6.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性生活满意度91.1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6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阴道给药雌三醇对于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围绝经期妇女具有较好疗效,能显著促进盆底肌力及膀胱功能恢复,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训练 雌三醇 围绝经期 全子宫切除 盆底功能障碍 阴道微生态
下载PDF
阴道微生态及阴道免疫状态与宫颈病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宋建东 宋静慧 +3 位作者 乔峤 于聪祥 郑晶晶 王菲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阴道微生态环境及阴道免疫状态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宫颈低级别病变(LSIL)136例、宫颈高级别病变(HSIL)263例、宫颈癌33例,健康女性100例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不同阴道微生态环境及阴道免疫状态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宫颈低级别病变(LSIL)136例、宫颈高级别病变(HSIL)263例、宫颈癌33例,健康女性100例为对照组,调查流行病学情况、阴道微生态及阴道免疫状态,分析不同宫颈病变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每周性生活次数≥2在宫颈病变组所占比例较高。吸烟、饮酒及乳、肉饮食在宫颈病变组所占比例较高。IgG含量、氨试验(+)、优势菌菌群失调、革兰阳性短杆菌感染(+)、线索细胞(+)、白细胞酯酶(LE)(+)及凝固酶(GADP)(+)在HSIL组及以上的发生高于LSIL组及对照组(P<0.05)。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 IgA)、IL-2在HSIL组及以上水平降低(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G水平增高、GADP(+)是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sIgA、IL-2及IL-10水平增高是宫颈病变的保护因素。结论阴道微生态平衡及局部免疫在防御及清除HR-HPV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微生态 局部免疫
原文传递
影响宫颈病变患者HPV转归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宋建东 宋静慧 +3 位作者 于聪祥 乔峤 郑晶晶 王菲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92-897,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人乳头瘤病毒(HPV)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36例、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63例和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 目的探讨影响人乳头瘤病毒(HPV)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36例、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63例和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33例为研究组;同期在门诊体检的高危型HPV阴性的健康妇女100例为对照组。对HSIL和CSCC按临床常规予以治疗,LSIL和HPV感染未行治疗。调查各组一般社会人口学情况,检测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HPV、阴道微生态及免疫因子情况。结果 LSIL、HSIL和CSCC三组入组基线时HPV阴性率分别为20.58%、18.63%和9.09%,随访3个月三组HPV阴性率分别为67.19%、61.64%和53.85%,随访6个月时三组HPV阴性率分别为78.79%、66.91%和60.87%,随访3个月和6个月三组HPV阴性率均优于基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三组HPV阴性率由高到低为LSIL(91.30%)>HSIL(73.33%)>CSCC(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曾患妇科病、线索细胞、滴虫、菌群密集度异常、菌群失调、HSIL、CSCC等是影响HPV转阴的危险因素。较高水平的sIgA、IL-2和IL-10是HPV转阴的保护因素。结论宫颈病变严重程度、阴道微生态平衡及局部免疫可能是影响HPV转归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HPV转归 阴道微生态 局部免疫
原文传递
妊娠期阴道微生态与阴道感染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何丽 黄琳娟 徐冬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838-3840,共3页
女性阴道的微环境健康状态是女性生殖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阴道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阴道内的菌群之间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各菌群共存共生、互相依存,共同维持阴道内微生态菌群平衡,阴道内的这种微生态的系统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较容... 女性阴道的微环境健康状态是女性生殖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阴道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阴道内的菌群之间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各菌群共存共生、互相依存,共同维持阴道内微生态菌群平衡,阴道内的这种微生态的系统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较容易受到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影响;传统的治疗阴道感染方法主要是以杀灭阴道内的微生物为主,随着对阴道内环境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持阴道内微生态平衡的意义、而非盲目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由于妊娠期女性孕激素的分泌增多,因此阴道的内环境平衡状态被打破,阴道微生态环境异常,导致很多阴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该研究就妊娠期阴道的微生态与阴道感染性疾病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阴道微生态 阴道感染性疾病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苑晓微 张雯 +1 位作者 何平 杨菊芬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宫颈癌筛查者3064例为研究对象,将宫颈HPV分型检测阳性者1614例设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宫颈癌筛查者3064例为研究对象,将宫颈HPV分型检测阳性者1614例设为观察组,将同期在妇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和孕前常规宫颈HPV分型检测阴性者145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3064例就诊者中,检出HPV感染者1614例(24. 00%),其中,高危型别HPV感染者占比67. 97%(1097/1614),低危型别HPV感染者占比15. 99%(258/1614),高低危混合型感染者占比16. 05%(259/1614);同时,单一型别感染者占比83. 02%(1340/1614),多重型别感染者占比16. 98%(274/1614)。高危型别感染前5位的型别分别为HPV52 (22. 00%)、HPV16 (14. 00%)、HPV58 (9. 98%)、HPV51 (8. 98%)、HPV18(8. 00%)。HPV感染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占比18. 90%(305/1614),HPV检测阴性者1450例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占比36. 07%(523/14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PV阳性者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较HPV阴性者增高。HPV检测阳性者细菌性阴道病(BV)感染者占比6. 57%(106/1614),需氧菌性阴道炎(AV)感染者占比18. 34%(296/1614),HPV检测阴性者BV感染者占比3. 45%(50/1450),AV感染者占比6. 69%(97/14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提示HPV感染增加了AV、BV的感染率。高危型HPV感染与低危型HPV感染人群中,阴道微生态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HPV感染对阴道微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HPV感染增加了BV和AV的感染率。阴道微生态状态与HPV高低型别感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高危型感染 阴道微生态环境 相关性
下载PDF
22029例门诊妇女阴道微生态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宗明 张永红 +4 位作者 柴建兰 肖瑶 丁钦容 胡亚玲 常淑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分析门诊妇女阴道微生态特征,对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就诊妇女22 029例,对其阴道微生态状况(阴道p H、乳杆菌、清洁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 029例就诊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3 219例(14.61... 目的:分析门诊妇女阴道微生态特征,对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就诊妇女22 029例,对其阴道微生态状况(阴道p H、乳杆菌、清洁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 029例就诊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3 219例(14.61%),阴道微生态异常者18 810例(85.39%)。阴道微生态异常中优势菌异常9 443例(9 443/18 810,50.20%),单纯性阴道炎6 138例(6 138/18 810,32.63%),混合性阴道炎1241例(1 241/18 810,6.60%)。单纯性阴道炎以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BV)为主(3 237/6 138,52.74%),其次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2 455/6 138,40.00%)。混合性阴道炎以BV+VVC为主(321/1 241,25.87%),其次为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VVC(268/1 241,21.60%)。(2)不同年龄段各类阴道炎的构成比不同,其中混合性阴道炎中,AV+VVC的构成比50岁后各年龄段较21~50岁年龄段明显下降(P=0.00)。(3)乳杆菌数量与阴道p H密切相关(P=0.00)。结论:阴道微生态异常在妇科门诊患者发生率高,有明确病原菌诊断的部分患者存在混合感染,不同年龄段阴道微生态异常构成比不同,提示对阴道炎的治疗中应结合患者年龄及阴道微生态状态,在杀病原体的同时注意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防止阴道炎的反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 阴道微生态 阴道炎
下载PDF
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术后阴道微生态与HPV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鹏程 宋静慧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通过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治疗后1年女性阴道微生态的评价,探讨HSIL治疗后1年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转归与阴道微生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宫颈锥切术后经病理证实的HSIL(CIN2/3)患者107例作为研究组,健康妇... 目的通过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治疗后1年女性阴道微生态的评价,探讨HSIL治疗后1年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转归与阴道微生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宫颈锥切术后经病理证实的HSIL(CIN2/3)患者107例作为研究组,健康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阴道微生态检测方法对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阴道分泌物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HPV转阴组阴道正常菌群构成比例(72.73%,64/88)显著大于HPV持续感染组(57.90%,11/19)(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67.00%,67/100)(P〈0.05);HPV转阴组菌群正常密集度(96.59%,85/88)及多样性构成比(++/+++)(89.59%,85/88)显著大于HPV持续感染组(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异常构成比均以HPV持续感染组为著(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对高级别宫颈病变术后HPV感染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的评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病变 宫颈锥切术后 阴道微生态 人乳头瘤病毒
原文传递
阴道微生态环境对辅助生殖技术安全性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帝开 李佳琛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5-608,共4页
尽管辅助生殖技术是当代治疗不孕症的核心技术,女性的生殖能力仍然主要取决于卵母细胞质量以及支持胚胎种植和发育的母体环境。阴道微生态环境是衡量女性生殖健康重要的评估指标,与不孕症及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辅助生殖技术的... 尽管辅助生殖技术是当代治疗不孕症的核心技术,女性的生殖能力仍然主要取决于卵母细胞质量以及支持胚胎种植和发育的母体环境。阴道微生态环境是衡量女性生殖健康重要的评估指标,与不孕症及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辅助生殖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阴道微生态环境随着控制性超促排卵、手术操作、内膜准备、妊娠状态等变化而改变,对助孕结局产生一定影响。重视阴道微生态环境,增强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为不孕症患者获得良好的助孕结局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辅助生殖技术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阴道微生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范娟 沈健 +1 位作者 蒋建华 刘延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4期210-215,共6页
目的 拟从阴道菌群的微生态特征入手,旨在探讨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发病的潜在联系。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126名处于VVC急性发作且以往有RVVC史的非孕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另... 目的 拟从阴道菌群的微生态特征入手,旨在探讨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发病的潜在联系。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126名处于VVC急性发作且以往有RVVC史的非孕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另有120名正常育龄期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测定阴道p H值,并采集阴道分泌物行革兰染色镜检,行Nugent评分。同时,通过阴道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等指标对阴道微生态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组的阴道p H值(4.51±0.3 Vs 4.11±0.2,P〈0.05)和Nugent评分(4.21±0.81 Vs 1.31±1.19,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乳酸杆菌密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阴道加特纳菌/普雷沃菌、革兰阳性球菌和其他细菌的密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患者组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正常组;且患者组乳酸杆菌优势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55.56%Vs 95.00%,P〈0.05),而阴道加特纳菌/普雷沃菌(23.02%Vs 1.67%,P〈0.05)和革兰阳性球菌优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7.46%Vs 1.67%,P〈0.05)。结论RVVC患者阴道微生态特征与正常育龄妇女存在显著差异,生物屏障的削弱可能是VVC反复发作的风险因素。新型阴道乳酸菌制剂的研发和应用可能在重建阴道微生态,预防VVC复发方面获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 阴道微生态 乳酸杆菌 阴道加特纳菌/普雷沃菌
下载PDF
细菌性阴道病复发原因及阴道微生态评价指标对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秋平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复发的原因及阴道微生态评价指标对治疗BV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收的经临床症状、体征及细菌学检查结果确诊的170例BV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治疗至症状...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复发的原因及阴道微生态评价指标对治疗BV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收的经临床症状、体征及细菌学检查结果确诊的170例BV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治疗至症状消失、Amsel正常停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至阴道菌群密集度为Ⅱ-Ⅲ度且乳酸杆菌占明显优势,H2O2浓度〉2 nmol/ml。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回顾性分析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BV复发的原因。结果 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12%比55.29%,χ^2=31.799,P=0.000)。170例BV患者出现复发59例(34.7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文化程度、流产史均不是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内裤换洗方式及次数、性生活次数、洗浴方式、非经期使用护垫均是其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内裤与其它衣物同洗、盆浴、性生活频率〉3次/周、非经期使用护垫是BV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内裤换洗次数〈4次/周为非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阴道微生态可以作为指导BV治疗的指标,而BV复发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相关因素预防,降低复发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 复发 原因 阴道微生态 动态监测
原文传递
中医药调整阴道微生态平衡研究简况 被引量:7
12
作者 袁凤云 谭文举 +1 位作者 陈素钦 韩雯雯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5期733-737,共5页
人体内存在众多微生物,与其宿主共同组成复杂的人体微生态系统,这些定居在人体不同部位和区域的微生物状态的变化,与人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甚至微生态环境的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过程与生存质量。阴道微生态系统是女性特有的微... 人体内存在众多微生物,与其宿主共同组成复杂的人体微生态系统,这些定居在人体不同部位和区域的微生物状态的变化,与人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甚至微生态环境的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过程与生存质量。阴道微生态系统是女性特有的微生态系统,对于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阴道微生态体系与女性生殖器官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和维持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与阴道微生态平衡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明淼 潘碧丹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6期528-532,共5页
目的探讨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与阴道微生态平衡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92例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子宫内膜息肉组,同时收集我院同期91例健康体检育龄期妇女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记录患者阴道微生态指标,分析阴道... 目的探讨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与阴道微生态平衡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92例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子宫内膜息肉组,同时收集我院同期91例健康体检育龄期妇女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记录患者阴道微生态指标,分析阴道微生态平衡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关系,并检验阴道微生态指标对子宫内膜息肉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经秩和或χ^(2)检验发现,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清洁度、上皮细胞、白细胞、线索细胞、短杆菌及阴道微生态菌群异常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白细胞、白细胞酯酶及阴道微生态菌群异常均是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白细胞+白细胞酯酶异常、白细胞酯酶+阴道微生态菌群异常、白细胞+白细胞酯酶+阴道微生态菌群异常预测子宫内膜息肉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0.737、0.808,对子宫内膜息肉发生风险有中等预测效能。结论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阴道微生态平衡可能存在相关性,提前干预异常的阴道微生态可以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阴道微生态 白细胞 白细胞酯酶
下载PDF
阴道微生态与不孕症及其IVF-ET术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邓岚兰 宋学茹 +1 位作者 杨慧鹏 黄建华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972-977,共6页
不孕症的病因复杂而多样,给临床诊疗带来困难。随着阴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和微生物测序等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阴道微生态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女性的生育力产生影响,阴道微生态失调与输卵管、子宫内膜等因素引起的... 不孕症的病因复杂而多样,给临床诊疗带来困难。随着阴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和微生物测序等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阴道微生态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女性的生育力产生影响,阴道微生态失调与输卵管、子宫内膜等因素引起的不孕症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另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已成为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手段,在IVF-ET治疗过程中阴道微生态会因控制性促排卵、手术操作等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对助孕结局产生影响,但其相关性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不孕症患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阴道菌群 不孕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辅助生殖 妊娠结局
下载PDF
阴道炎患者微生态菌群密度与性激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娜娜 李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813-817,共5页
目的:研究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与性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2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检测阴道菌群,根据结果将其分为A组(菌群抑制型)、B组(真菌感染型)、C组(菌群异常型)... 目的:研究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与性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2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检测阴道菌群,根据结果将其分为A组(菌群抑制型)、B组(真菌感染型)、C组(菌群异常型)、D组(菌群失调型),同期再纳入83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三种菌群(乳酸杆菌、革兰阴性杆菌、阳性球菌)的密集度;同时检测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激素(PRL)、雌二醇(E_(2))、孕酮(PRGE)和睾酮(TESTO)变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三种菌群密度和性激素变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B、C、D四组的乳酸杆菌密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B、C、D三组的革兰阴性杆菌、阳性球菌密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各组间的TESTO、PRGE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炎症患者的乳酸杆菌密度与其睾酮激素水平呈正相关(r=0.178,P=0.006),与孕酮激素水平也呈正相关(r=0.156,P=0.016)。结论:阴道炎患者菌群含量与其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调节性激素有助于预防阴道菌群紊乱,阻止阴道炎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阴道炎 性激素 阴道菌群
原文传递
基于夏桂成改邪养正观探讨重建RVVC患者阴道微生态的辨治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月 夏云 +3 位作者 谈勇 胡荣魁 任青玲 夏桂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9-800,803,共3页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较难治愈,常反复发作,病程缠绵。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团队基于改邪养正学术观点,以分消走泄为基本治法,调理阴道整体内环境为立足点,重建阴道微生态为基础,扶植优势菌群如乳酸杆菌等的恢复,从而纠正局...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较难治愈,常反复发作,病程缠绵。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团队基于改邪养正学术观点,以分消走泄为基本治法,调理阴道整体内环境为立足点,重建阴道微生态为基础,扶植优势菌群如乳酸杆菌等的恢复,从而纠正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失调,发挥治愈疾病的目的,并研发了加味二妙颗粒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改邪养正 阴道微生态 辨治思路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亮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的110例宫颈癌与健康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宫颈癌分为宫颈癌组(8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HP...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的110例宫颈癌与健康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宫颈癌分为宫颈癌组(8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HPV基因型检测。观察宫颈癌组患者的高危HPV感染情况、不同临床分期、组织类型、不同分化程度;比较宫颈癌组与对照组的阴道微生态情况。比较高危HPV基因型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情况。结果80例宫颈癌患者中,高危HPV感染率为88.75%,宫颈癌组患者高危HPV基因型感染前三位为HPV16(58.75%)、HPV18(11.25%)、HPV58(7.70%)。宫颈癌HPV感染患者的pH值≥4.5、乳酸杆菌异常、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滴虫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HPV16、HPV18、HPV58、混合感染患者的阴道pH值≥4.5、乳酸杆菌异常、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滴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6、HPV18、HPV58均与pH≥4.5、乳酸杆菌异常、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滴虫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高危HPV基因型感染以HPV16、HPV18、HPV58及混合感染多见,高危HPV感染可导致患者阴道微生态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阴道微生态 相关性
下载PDF
32046名妇科门诊女性阴道微生态分布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晓茜 张蕾 +6 位作者 孙晓彤 廖秦平 刘瑛 王颖 黄振宇 吕涛 朱云珊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分析妇科门诊女性阴道微生态分布情况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门诊就诊的女性32046例,对其阴道微生态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046例患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2790例(8.71%),阴道微生态异常者29256例(91.29%)。其中... 目的分析妇科门诊女性阴道微生态分布情况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门诊就诊的女性32046例,对其阴道微生态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046例患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2790例(8.71%),阴道微生态异常者29256例(91.29%)。其中在阴道微生态异常中,单纯性阴道炎占23.14%(7417/32046),混合性阴道炎占9.63%(3085/32046)。单纯性阴道炎以细菌性阴道炎(BV)为主(9.29%,2976/32046),其次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8.93%,2863/32046)。混合性阴道炎以BV+需氧菌性阴道炎(AV)为主(6.29%,2016/32046),BV+VVC居第二(2.03%,649/32046)。不同年龄段单纯性及混合性阴道炎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在诊断阴道炎症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可以提高混合性阴道炎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单纯性阴道炎 混合性阴道炎 阴道炎
原文传递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阴道微生态及其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苏娅 任紫耀 +2 位作者 徐畅 陆玉莲 陈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127-3131,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阴道微生态及其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宫颈病变程度分为宫颈癌组(25例,宫颈活检确...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阴道微生态及其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宫颈病变程度分为宫颈癌组(25例,宫颈活检确诊)、高级别组(35例,CIN 2~3级)、低级别组(60例,CIN 1级),另选1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检测阴道微生态指标,统计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阳性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IN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CIN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阴道分泌物清洁度Ⅲ~Ⅳ级、过氧化氢(H_(2)O_(2))<2μmol/L、酸碱度(pH)>4.5患者占比:宫颈癌组>高级别组>低级别组>对照组(P<0.05);HPV E6/E7 mRNA阳性率在对照组、低级别组、高级别组、宫颈癌组四组中呈升高趋势(P<0.05);阴道分泌物清洁度Ⅲ~Ⅳ级、pH>4.5、高危HPV感染是CIN的危险因素(OR=2.452、2.782、2.710、2.447,P<0.05);构建预测模型:Logit(P)=-10.398+阴道分泌物清洁度Ⅲ~Ⅳ级×1.023+pH>4.5×0.997+高危HPV感染×0.89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Logit(P)>9.78时,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6,95%CI为0.852~0.959,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1.58%。结论CIN程度的风险因素包括阴道分泌物清洁度Ⅲ~Ⅳ级、pH>4.5、高危HPV感染等,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对CIN程度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阴道微生态 人乳头瘤病毒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济南地区14761例妇产科门诊患者阴道微生态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伟 郝莹莹 +2 位作者 路超 沈亚娟 兰庆站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9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济南地区某三甲医院妇产科门诊14761例患者阴道微生态结果,了解济南地区女性阴道微生态总体状况,探究形态学与酶功能学联合评价女性阴道微生态的优势。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14761例... 目的分析济南地区某三甲医院妇产科门诊14761例患者阴道微生态结果,了解济南地区女性阴道微生态总体状况,探究形态学与酶功能学联合评价女性阴道微生态的优势。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14761例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或刺痛及白带增多有异味等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纳入的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及酶功能学检测方法进行全面微生态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761例就诊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263例,占1.79%;微生态失调者14497例,占98.21%。阴道微生态失调者中,优势菌异常者4696例,占31.82%;清洁度异常者6703例,占45.41%。阴道炎中,需氧菌性阴道炎(AV)2036例,占13.79%;细菌性阴道病(BV)2102例,占14.24%;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2261例,占15.31%;滴虫阴道炎(TV)124例,占0.84%;混合性感染1345例,占9.11%。阴道微生态酶功能学检测显示各指标阳性率分别为:pH 3624例,占24.55%;过氧化氢5637例,占38.19%;白细胞酯酶13705例,占92.84%;唾液酸酶3709例,占25.13%。结论济南地区女性阴道微生态异常者比例较高,以优势菌异常、清洁度异常为主,阴道炎中VVC发病率最高,对女性进行形态学和酶功能学评价微生态可更好地辅助诊断女性妇科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阴道炎 形态学 功能学 混合性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