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0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业贵 毕新刚 +8 位作者 韩亚玲 蔡岩 徐昕 吴玉鹏 杨壹羚 马建辉 赵平 贾雪梅 王明荣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9-193,共5页
背景与目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我国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人膀胱尿路上皮癌中染色体畸变的情况,探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FISH)技术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 背景与目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我国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人膀胱尿路上皮癌中染色体畸变的情况,探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FISH)技术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用随机引物法标记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及9p21区带探针,对57例膀胱尿路上皮癌间期细胞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统计染色体畸变情况并分析其与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以及染色体畸变组合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阳性率。结果:3、7、17号染色体和9p21的畸变率分别为47.4%(27/57)、50.9%(29/57)、56.1%(32/57)和59.6%(34/57),畸变与分期无相关性,3、7和17号染色体畸变与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1)。四个探针组合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总阳性率为54.4%。结论:M-FISH技术检测有助于探索3、7、17号染色体畸变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路上皮癌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畸变 诊断
下载PDF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术后预防性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吴肖冰 葛力源 +3 位作者 戴黎阳 云天纬 张古田 郭宏骞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后预防性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7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的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后预防性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7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的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22例。年龄45~84岁,平均68岁。按是否行预防性膀胱灌注化疗将患者分为灌注组和未灌注组。灌注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5~84岁,平均70.3岁;肿瘤位于左侧20例,右侧12例。未灌注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47~79岁,平均65.0岁;肿瘤位于左侧10例,右侧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的肿瘤分期、分级、复发率、无瘤生存时间。结果4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5例行开放手术,42例行腹腔镜手术,其中经后腹腹腔镜33例,经腹腹腔镜9例(包括4例机器人手术)。47例术后病理均示尿路上皮癌。灌注组32例中,高级别23例,低级别9例;Ta~T1期15例,T1期8例,L期9例;肿瘤位于肾盂19例,输尿管12例,肾盂、输尿管1例;肿瘤直径(2.75±1.49)cm;多发8例,单发24例。未灌注组15例中,高级别12例,低级别3例;Ta~T1期6例,L期4例,L期5例;肿瘤位于肾盂11例,输尿管3例,肾盂、输尿管1例;肿瘤直径(3.11±1.48)cm;多发6例,单发9例。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灌注组6例(18.75%)复发,未灌注组7例(46.67%)复发,灌注组的膀胱癌复发率低于未灌注组(18.75%与46.67%,χ^2=3.978,P=0.046)。灌注组平均无瘤生存时间36.5个月,长于未灌注绀平均无瘤生存时间(29.6个月),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9,P=0.286)。患者年龄、肿瘤分级与术后膀胱癌复发存在显著相关性,患者性别、肿瘤侧圳、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上尿路 膀胱癌 膀胱灌注化疗 复发
原文传递
经腹腹腔镜与后腹腔镜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袁道彰 都兴华 +5 位作者 石利平 李靖 郑舜升 王斌 杨建安 苏泽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10月上尿路尿路上皮癌79例资料,其中经腹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47例(CTLNU组)...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10月上尿路尿路上皮癌79例资料,其中经腹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47例(CTLNU组),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下腹部小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32例(RLNU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RLNU组相比,CTLNU组手术时间短[(120.5±21.6)min vs.(145.2±29.9)min,t=-4.265,P=0.000],术中出血量少[(120.8±42.4)ml vs.(190.6±60.8)ml,t=-6.017,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8.2±2.5)d vs.(9.9±3.2)d,t=-2.646,P=0.01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LNU组和RLNU组随访发现膀胱尿路上皮癌分别为5例和3例(P〉0.05),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愈,远处转移分别为2例和3例(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尿路上皮癌 输尿管肿瘤
下载PDF
完全腹膜后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榕城 周朝晖 +6 位作者 钟文龙 姚林 方冬 张雷 张争 李学松 周利群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后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UTUC)的手术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完全腹膜后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共118例,其中左侧66例,... 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后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UTUC)的手术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完全腹膜后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共118例,其中左侧66例,右侧52例;肾盂癌85例,输尿管癌32例,肾盂及输尿管同时受累1例。结果所有118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标准应用4个穿刺套管,完全经腹膜后镜下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为43~283min,平均手术时间(120.18±45.39)min;术中出血量为0~800mL,平均术中出血量(60.17±90.68)mL。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2~2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80±3.54)d。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7.7月(11.0~55.0)月。末次随访时,共13例患者死亡,11例患者出现了膀胱复发,无对侧复发病例。结论完全经腹膜后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符合腹腔镜手术原则,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肿瘤控制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腹腔镜 腹膜后镜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下载PDF
卵巢囊性成熟型畸胎瘤癌变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立英 祁晓莉 +3 位作者 丁华野 杜睿 卢晓红 刘洪波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成熟型畸胎瘤癌变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卵巢囊性成熟型畸胎瘤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治疗及随访结果,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 3例卵巢囊性成熟型畸...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成熟型畸胎瘤癌变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卵巢囊性成熟型畸胎瘤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治疗及随访结果,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 3例卵巢囊性成熟型畸胎瘤癌变患者,发生在左侧卵巢2例、右侧卵巢1例,平均年龄41.3岁,其中1例为绝经后患者。光镜下肿瘤内可见不同比例的皮肤及其附属器、肠上皮、纤毛柱状上皮、软骨、骨、脂肪及成熟脑组织,例1局部上皮增生伴重度异型增生,排列紊乱,极性消失,部分细胞核明显增大、深染,部分细胞可见核仁或核沟;例2局部见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例3局部见中分化管状腺癌成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例1,癌变细胞CK5/6、p63、p40均(+),GATA3(+),CK8/18弱(+),Cam5.2(+),CK7和CK20(-),Ki-67约60%(+);例2,癌变细胞CK5/6、p63、p40(+),CK8/18局部弱(+),CK7、CK20、GATA3均(-),Ki-67约70%~80%(+);例3,癌变细胞CK20、CDX-2和Villin均(+),CK7、CK5/6、p63、CA125、PAX-8均(-),Ki-67约40%(+)。结合免疫组化结果,例1为成熟型畸胎瘤伴局部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例2为成熟型畸胎瘤伴局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例3为成熟型畸胎瘤伴局部中分化管状腺癌(肠型腺癌)。3例临床分期均为Ⅰ期,其中例2、例3术后给予化疗。例2化疗后随访9年4个月,无复发或转移;例3化疗后随访6年,复发死亡;例1术后未进行其他治疗,术后4个月门诊复查,未见复发或转移,进一步随访中。结论卵巢囊性成熟型畸胎瘤癌变十分少见,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成熟型畸胎瘤 卵巢 癌变 尿路上皮癌 鳞状细胞癌 管状腺癌
下载PDF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发生尿道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东正 高靖达 +4 位作者 王鑫朋 张瑞珊 王锐 刘春雨 刘利维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发生尿道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50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6~76岁,平均63岁。176例既往有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non-muscle-invasiv...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发生尿道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50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6~76岁,平均63岁。176例既往有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病史。15例肿瘤侵及前列腺部尿道。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尿流改道方式为:原位新膀胱172例,输尿管皮肤造瘘90例,回肠膀胱88例。331例术前行膀胱灌注化疗,36例术后行全身化疗。148例肿瘤病灶≥2处,189例肿瘤分期≥T2期,177例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发生尿道癌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350例,28例(8.0%)术后发生尿道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NMIBC病史(HR=15.205,95%CI 3.718~62.180,P<0.001)、肿瘤侵及前列腺部尿道(HR=5.233,95%CI 1.106~24.754,P=0.037)、非原位新膀胱术(输尿管皮肤造瘘术和回肠通道术)(HR=6.656,95%CI 1.840~24.077,P=0.004)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发生尿道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膀胱灌注化疗(HR=0.470,95%CI 0.010~0.217,P<0.001)是发生尿道癌的保护因素。结论既往NMIBC病史、肿瘤侵及前列腺、非原位新膀胱术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发生尿道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灌注化疗是术后发生尿道癌的保护因素。术前常规行膀胱灌注治疗和对具备危险因素患者行尿道切除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尿道癌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尿路上皮癌诊断中DNA倍体分析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7
作者 唐燕 余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尿路上皮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寻找早期诊断尿路上皮癌的理想方法。方法随机收集121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尿液标本作为实验组,另取95例良性血尿非肿瘤患者的尿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尿脱落细胞...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尿路上皮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寻找早期诊断尿路上皮癌的理想方法。方法随机收集121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尿液标本作为实验组,另取95例良性血尿非肿瘤患者的尿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DNA倍体分析。结果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高于DNA倍体分析,但特异性低于DNA倍体分析。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敏感性为85.10%,特异性为76.80%;DNA倍体分析敏感性为81.80%,特异性为81.10%。121例中,膀胱癌103例,上尿路上皮癌18例。对于不同分型的尿路上皮癌,两种方法在高级别肿瘤中均有较好的敏感性,尤其是DNA倍体分析在浸润性膀胱癌和上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中具有极好的敏感性,均>94%。结论 DNA倍体分析结合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大大提高尿路上皮癌检测的特异性,以及增加对浸润性膀胱癌及上尿路上皮癌诊断的灵敏度,是对尿路上皮癌检测方法的有利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路上皮癌 DNA倍体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诊断
下载PDF
尿路系统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恒 郭爱桃 韦立新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肉瘤样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诊断的尿路系统肉瘤样癌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7例。年龄41-84岁,平均63岁。均有无痛性肉眼血尿,伴腰部不适3例,伴尿路刺激症状4...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肉瘤样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诊断的尿路系统肉瘤样癌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7例。年龄41-84岁,平均63岁。均有无痛性肉眼血尿,伴腰部不适3例,伴尿路刺激症状4例,伴尿路梗阻5例。13例发生于膀胱,4例发生于输尿管,1例为输尿管和肾盂多发肿瘤。其中肾盂、输尿管多发肿瘤患者于2002年曾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术后一直服用抗排斥药物。结果本组18例行全膀胱根治切除术9例,行肾及输尿管切除术5例,行膀胱肿瘤电切术2例,行膀胱肿瘤激光汽化切除术1例,行膀胱肿瘤活检术1例。肿瘤直径2.5~12.0cm,平均5.6cm。镜下均可见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成分,其中伴肉瘤样分化12例,伴鳞状细胞癌及肉瘤样分化3例,伴腺癌及肉瘤样分化3例,肉瘤样成分占肿瘤体积的10%-9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肉瘤样癌区域Vimentin(+),CK(+)。本组死亡12例,术后生存时间20d~1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3例术后分别随访3、3、17个月仍存活,失访3例。结论尿路系统肉瘤样癌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式,配合化疗、放疗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肉瘤样癌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在鉴别膀胱上皮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秋洋 唐杰 +4 位作者 何恩辉 周昀 李岩密 费翔 张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观察膀胱上皮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探讨其鉴别膀胱高级别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96个膀胱上皮癌(高级别55个,低级别41个)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采用时间-强度分... 目的观察膀胱上皮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探讨其鉴别膀胱高级别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96个膀胱上皮癌(高级别55个,低级别41个)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采用时间-强度分析软件测量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廓清时间。总结不同级别膀胱上皮癌的增强模式。结果高级别膀胱上皮癌的峰值强度(P=0.005)和廓清时间(P=0.002)明显大于低级别组,而到达时间(P=0.374)和达峰时间(P=0.386)与低级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个高级别病灶中,51个(85.5%)表现为快进慢退;41个低级别病灶中,35个(85.4%)表现为快进快退。以典型增强模式鉴别诊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5%、90.2%、87.5%、92.2%、82.2%和85.4%、90.9%、88.5%、87.5%、89.3%。结论不同级别的膀胱上皮癌具有不同的增强表现,增强模式的差异是鉴别诊断高、低级别膀胱上皮癌的较重要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上皮癌 超声造影 增强模式 分级
下载PDF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术后膀胱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任乾 曾蜀雄 +4 位作者 汤仕杰 戴利和 徐金山 孙颖浩 许传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手术治疗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445例UTUC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线数据、手术方法、术后病理结果、随访数据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手术治疗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445例UTUC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线数据、手术方法、术后病理结果、随访数据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与UTUC术后膀胱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UTUC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3.5个月,UTUC术后膀胱复发率为18.0%(80/445),其中66.2%(53/80)的患者膀胱初次复发发生于术后1年内。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65岁(OR=1.99,95%CI:1.22~3.22,P<0.01)、有膀胱癌病史(OR=2.69,95%CI:1.71~4.24,P<0.01)、行保留肾单位肿瘤局部切除术(OR=2.15,95%CI:1.30~3.57,P<0.01)、输尿管下段肿瘤(OR=1.40,95%CI:1.11~1.78,P<0.01)与UTUC术后膀胱复发密切相关。将上述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发现其均为UTUC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有膀胱癌病史、行保留肾单位肿瘤局部切除术、输尿管下段肿瘤是UTUC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UTUC患者术后需加强随访监测,定期复查膀胱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 尿路上皮癌 复发 膀胱肿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022 ASCO-GU尿路上皮癌精粹解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旺 黄海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5-248,共4页
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讨会(ASCO-GU)报道了尿路上皮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围手术期治疗方面报道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和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新辅助化疗效果预测的探索;保膀胱的匹配队列研究显示三联疗法(TMT)... 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讨会(ASCO-GU)报道了尿路上皮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围手术期治疗方面报道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和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新辅助化疗效果预测的探索;保膀胱的匹配队列研究显示三联疗法(TMT)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在肿瘤控制方面效果相当;免疫治疗在晚期尿路上皮癌、MIBC新辅助治疗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治疗方面均显示较有前景的效果;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和抗体偶联药物(ADC)在晚期尿路上皮癌治疗中显现抗肿瘤活性;会议还报道了尿路上皮癌疗效预测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系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肿瘤 尿路上皮癌 膀胱癌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原文传递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浸润性和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严旭阳 李东 +3 位作者 杜广 袁平 方震 杨登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浸润性和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疗效以及毒副作用。方法:入选病例20例经病理证实尿路上皮癌,其中膀胱癌14例,输尿管癌3例,肾盂癌3例,均为浸润性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化疗前Karnofskyr评分≥60分,化疗方案...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浸润性和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疗效以及毒副作用。方法:入选病例20例经病理证实尿路上皮癌,其中膀胱癌14例,输尿管癌3例,肾盂癌3例,均为浸润性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化疗前Karnofskyr评分≥60分,化疗方案:吉西他滨1 250mg/m^2,静脉滴注d1,8,奥沙利铂50mg/m^2静脉滴注d2,3,4周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以上进行评估。该方案分别运用于姑息性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结果:按WHO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CR)5例(25%),部分缓解(PR)6例(30%),稳定(SD)5例(25%),进展(PD)4例(20%),近期有效率55%。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和便秘,大多为轻中度,且化疗停止后很快缓解,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和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满意,毒副作用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联合化疗
下载PDF
中国尿路上皮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 +6 位作者 应建明 郭军 雷荟仔 凌云 盛锡楠 滕晓东 周爱萍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1-1006,共6页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在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ER-2高表达与尿路上皮癌预后差有关。尽管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能从单抗类及小分子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但抗HER-2抗体-偶联(ADC)类药物在HER-2过表达尿路上皮癌治疗...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在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ER-2高表达与尿路上皮癌预后差有关。尽管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能从单抗类及小分子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但抗HER-2抗体-偶联(ADC)类药物在HER-2过表达尿路上皮癌治疗中显示出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筛选出抗HER-2-ADC类药物治疗潜在获益人群成为诊疗的关键。目前,国际上尚无针对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状态的标准化检测流程和判读标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以尿路上皮癌中HER-2表达、基因扩增和突变检测的临床实践为基础,结合目前研究进展,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最终达成中国尿路上皮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尿路上皮癌HER-2检测标准和提高判读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检测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治疗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利群 李学松 方冬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包括肾盂癌和输尿管癌,其标准治疗方式为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加膀胱袖状切除术。近年来在输尿管下段的处理、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应用、术后辅助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其相关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介绍。
关键词 上尿路肿瘤 尿路上皮癌 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郑铎 刘隽垚 +1 位作者 岳中瑾 尚攀峰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7-400,共4页
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是高级别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治疗金标准。由于尿路上皮癌具有多中心的特点,有22%~47%的患者术后会出现膀胱肿瘤复发。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可有效降低术后膀胱内复发... 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是高级别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治疗金标准。由于尿路上皮癌具有多中心的特点,有22%~47%的患者术后会出现膀胱肿瘤复发。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可有效降低术后膀胱内复发率。目前,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方案及药物仍参考膀胱尿路上皮癌,还未形成标准的治疗方案。本文对近年来灌注治疗形式及药物的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 尿路上皮癌 膀胱内复发 膀胱灌注化疗
原文传递
根治术联合辅助化疗对高风险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冯炳富 罗勇 +6 位作者 魏德超 韩毅力 李明川 赵佳晖 林云华 侯铸 姜永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高风险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后辅助化疗(ACT)改善患者生存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方法,将134例高风险UTUC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单纯RUN治疗组和RUN+ACT治疗组,观察AC... 目的探讨高风险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后辅助化疗(ACT)改善患者生存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方法,将134例高风险UTUC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单纯RUN治疗组和RUN+ACT治疗组,观察ACT治疗反应,并对比总结两组患者的预后资料,评价ACT在UTU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RUN组入组6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6~36)个月,RUN+ACT组入组7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6~36)个月。所有ACT患者均未观察到难以控制的世界卫生组织(WHO)4级化疗毒性反应。尽管ACT有改善高风险UTUC患者RUN术后总体生存率(OS)及肿瘤特异生存率(CSS)的趋势,但在本研究中并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ACT可以改善淋巴结阳性UTUC患者的预后:中位OS延长12.1个月(30.1与18.0个月)、3年OS提高18.4%(49.1%与30.7%,P=0.083),中位CSS延长10.6个月(29.2与18.6个月)、3年CSS提高17.7%(55.9%与38.2%,P=0.047);此外,ACT也可以改善T3/T4期UTUC患者的预后:中位OS延长12.6个月(25.2与12.6个月)、3年OS提高14.1%(41.4%与27.3%,P=0.038),中位CSS延长12.4个月(31.3与18.9个月)、3年CSS提高18.5%(49.2%与30.7%,P=0.044)。结论ACT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淋巴结阳性或高分期(T3/T4)的UTUC患者,ACT具有显著改善预后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输尿管切除 上尿路 尿路上皮癌 辅助化疗
原文传递
实质浸润型肾盂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相关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施慧源 魏金星 +3 位作者 李建 樊凯 李东升 高宛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实质浸润型肾盂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06—2018-08间收治的20例实质浸润型肾盂癌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术前诊断为肾癌,4例行肾癌根治术后二期行输尿管残端及膀... 目的探讨实质浸润型肾盂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06—2018-08间收治的20例实质浸润型肾盂癌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术前诊断为肾癌,4例行肾癌根治术后二期行输尿管残端及膀胱袖套状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后二期行肾输尿管及膀胱袖套状切除术。15例术前诊断为肾盂癌行肾盂癌根治术(其中1例初诊为慢性肾盂肾炎)。结果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2~80岁。Rubenstein Ⅱ期11例,Ⅲ期5例,Ⅳ期4例。20例均获3~46个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14例生存,6例死亡。其中4例术前淋巴结及(或)远处转移者术后均行化疗,肿瘤仍进展,分别于术后3个月、5个月、8个月、13个月死于全身多发转移。2例术后于12个月、30个月死于肾盂癌肝、肺转移。结论实质浸润型肾盂癌术前诊断困难,容易误诊,且进展快,易复发转移,疗效及预后差。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细胞分级仍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联合应用泌尿系B超、CTU、MRI、输尿管软镜镜检(FU)、尿脱落细胞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检查方法,可提高实质浸润型肾盂癌术前正确诊断率,减少术前误诊。手术仍是本病最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浸润型肾盂癌 尿路上皮癌 诊断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经尿道钬激光、电切及开放手术处理膀胱袖套-输尿管下段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龚宇 杜传军 +2 位作者 陈继民 罗尉 白福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7-350,共4页
目的评估钬激光、电切及开放手术在上尿路上皮性恶性肿瘤根治术中袖套状切除膀胱-输尿管下段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162例肾盂癌、中上段输尿管癌患者的资料。肾及近端输尿管切除术采用开放或后腹腔镜法。袖... 目的评估钬激光、电切及开放手术在上尿路上皮性恶性肿瘤根治术中袖套状切除膀胱-输尿管下段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162例肾盂癌、中上段输尿管癌患者的资料。肾及近端输尿管切除术采用开放或后腹腔镜法。袖套状切除膀胱-输尿管下段分别采用钬激光(A组)32例、电切(B组)51例及开放手术(C组)79例。经尿道手术组术中插入5F输尿管气囊导管以阻断尿流。病理诊断均为肾盂和(或)输尿管上皮癌,病理分期为TaN0M0~T4N0M0。对3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和术后随访结果(肿瘤复发率、肿瘤种植发生率、患者生存率等)进行对照研究。术后随访3个月~8年。结果A、B组手术时间[(203.6±31.5),(207.2±24.3)min]、术中失血量[(127.4±63.2),(135.0±82.7)ml]、术后住院时间[(5.8±1.3),(5.6±1.2)d]显著低于C组[(248.0±42.9)min,(484.5±217.7)ml,(8.7±3.5)d,P〈0.01]。B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6例,膀胱穿孔合并较大出血3例,其中中转开放手术2例。3组术后膀胱肿瘤发生率(16.3%、18.1%、21.7%)、肿瘤种植发生率(均为0)、1、3年生存率(96.3%/90.5%、98.0%/88.6%、95.7%/86.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术式的创伤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显著优于传统开放手术,膀胱肿瘤发生率、肿瘤种植发生率、生存率等与开放手术相当。袖套状切除膀胱-输尿管下段的手术方式与术后肿瘤复发率无关。钬激光袖套状切除膀胱-输尿管下段是肾盂癌和输尿管癌根治术中安全、微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肾输尿管切除术 激光手术
原文传递
针状电极膀胱黏膜剥脱治疗输尿管口旁浅表性膀胱肿瘤5例报告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建昌 张凌君 +6 位作者 孙圣坤 徐阿祥 杨国强 许勇 陈光富 符伟军 张旭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切除术中采取膀胱黏膜剥脱法处理输尿管口旁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5例膀胱肿瘤患者,肿瘤均位于输尿管开口10cm内。采用硬膜外麻,以等离子针状电极距肿瘤周边1cm电凝正常膀胱黏膜后,将针尖插入黏... 目的:探讨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切除术中采取膀胱黏膜剥脱法处理输尿管口旁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5例膀胱肿瘤患者,肿瘤均位于输尿管开口10cm内。采用硬膜外麻,以等离子针状电极距肿瘤周边1cm电凝正常膀胱黏膜后,将针尖插入黏膜下层,将肿瘤所在部位膀胱黏膜完整剥脱,观察手术时间、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肿瘤病理分期。结果:共切除输尿管口旁肿瘤5枚,单枚肿瘤切除时间5~15min,平均(78±62)min;所有病例均未行闭孔神经阻滞,术中均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术中出血极少,术后无继发出血,留置尿管24~48h 。切除肿瘤均获得完整病理分期:Ta 期4枚,T1期1枚。随访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无输尿管反流、输尿管口狭窄、肾及输尿管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切除术采用黏膜剥脱法治疗输尿管口旁浅表性膀胱肿瘤,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路上皮癌 针状电极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输尿管口
下载PDF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异型细胞”对尿路上皮癌筛查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宗晓龙 魏殿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全自动尿沉渣仪检测"异型细胞"对尿路上皮癌的筛查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54 852例门/急诊患者,用FUS2000/FUS200尿沉渣仪进行尿有形成分检测,用人工图像复核、人工显微镜、瑞氏染色... 目的探讨全自动尿沉渣仪检测"异型细胞"对尿路上皮癌的筛查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54 852例门/急诊患者,用FUS2000/FUS200尿沉渣仪进行尿有形成分检测,用人工图像复核、人工显微镜、瑞氏染色3种方式对"异型细胞(肿瘤细胞)"进行形态学确认。跟踪随访"异型细胞"阳性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54 852例患者中271例检测到"异型细胞",阳性率0.5%。271例"异型细胞"阳性患者中194例病理诊断为尿路上皮癌,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结合人工复核对"异型细胞"的判定与病理诊断相符率为78.2%(194/248)。结论全自动尿沉渣仪检测到"异型细胞"提示临床开展尿路上皮癌相关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 尿沉渣 肿瘤细胞 尿路上皮癌 脱落细胞 异型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