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2篇文章
< 1 2 1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六小时以内的静脉溶栓治疗 被引量:372
1
作者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 评价尿激酶 (UK)对急性脑梗死 (发病 6h内 )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凡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 3组 :A组 15 5例接受UK 15 0万U ,B组 16 2例接受UK 10 0万U ,C组 148例... 目的 评价尿激酶 (UK)对急性脑梗死 (发病 6h内 )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凡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 3组 :A组 15 5例接受UK 15 0万U ,B组 16 2例接受UK 10 0万U ,C组 148例接受安慰剂。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ESS) ,Barthel指数 (BI)及改良Rankin量表 (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溶栓后ESS分数迅速增加 ,3组间有显著差异。颅内非症状性出血率为 9.0 3 % (A组 ) ,5 .5 6 % (B组 ) ,4.73% (C组 )。颅内脑实质性出血率为 4.5 2 % (A组 ) ,3.0 9% (B组 ) ,2 .0 3 % (C组 )。颅内脑实质性出血死亡率为 1.89% (A组 +B组 ) ,C组无一例死于实质性出血。结论 UK用于急性脑梗死 (发病 6h内 )有效且相对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治疗 尿激酶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6h以内)静脉溶栓治疗 被引量:152
2
作者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组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59-261,共3页
目的 评价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凡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 5 0万 U~ 15 0万 U溶于生理盐水 10 0~ 2 0 0 ml内 ,3 0 m in内滴完。随后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醣酐 5 0 0 m l每日 1次共 10 d。溶栓后 2 ... 目的 评价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凡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 5 0万 U~ 15 0万 U溶于生理盐水 10 0~ 2 0 0 ml内 ,3 0 m in内滴完。随后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醣酐 5 0 0 m l每日 1次共 10 d。溶栓后 2 4 h加用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 3 0 0 mg每日 1次共 10 d,然后改为 10 0 mg每日 1次共 80 d。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 ESS) ,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 :溶栓前 ,溶栓后 2 h、2 4 h、3 d、7d、14 d、3 0 d和 90 d。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者共 4 0 9例。尿激酶平均用量为 13 1万 U。溶栓后 ESS分值增加迅速 ,溶栓后 2 4 h有 87.5 3 %的患者 ESS分值增加≥ 10分。溶栓后 90 d有 4 6.6%的患者 ESS分值达到≥ 95分。本组发生非症状性脑出血共 19例( 4 .64%) ,发生症状性脑出血 16例 ( 3 .91%)。死亡率为 12 .2 2 %( 5 0 /40 9) ,其中 6.3 5 %( 2 6/40 9)死于大面积脑梗死 ,1.90 %( 8/40 9)死于脑实质内出血。结论 提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 6h以内 )是有效的 ,如严格掌握时间窗及适应证 ,该疗法相对比较安全 ,并为第二阶段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尿激酶
下载PDF
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预防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包裹性积液的研究 被引量:150
3
作者 丁东 邓群益 +3 位作者 张怀岭 张文华 李黎 刘杰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 (urokinase ,UK)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粘连包裹的影响。方法  81例收治的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注药组 (4 2例 )和非注药组 (39例 ) ,注药组于每次抽液后注入尿激酶 10万IU ... 目的 探讨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 (urokinase ,UK)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粘连包裹的影响。方法  81例收治的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注药组 (4 2例 )和非注药组 (39例 ) ,注药组于每次抽液后注入尿激酶 10万IU ,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注药组抽液总量(3 891± 5 73)ml,而非注药组 (3 0 45± 498)ml(P <0 0 1) ,注药组胸膜厚度 (1 10± 0 2 0 )mm ,而非注药组 (1 40± 0 30 )mm(P <0 0 1) ,胸膜粘连发生率注药组 10 % ,非注药组 36 % (P <0 0 1) ,平均注药次数 (4 6± 1 4) (3~ 8)次。同时发现胸液消失时间略有延长 ,但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能显著增加胸液引流量 ,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的机会和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胸膜肥厚 包裹性积液 尿激酶 胸膜腔内注入 预防
原文传递
一种能评价溶拴和抗栓药的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 被引量:103
4
作者 刘小光 徐理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662-667,共6页
局部用氯化铁损伤血管以造成动物大脑中动脉血栓,于血栓形成后24h观察大鼠脑梗塞范围、行为及脑病理改变。结果表明,本模型造成的脑梗塞及行为障碍特点与Tamura等(198l)[1]建立的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相一致。所造成... 局部用氯化铁损伤血管以造成动物大脑中动脉血栓,于血栓形成后24h观察大鼠脑梗塞范围、行为及脑病理改变。结果表明,本模型造成的脑梗塞及行为障碍特点与Tamura等(198l)[1]建立的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相一致。所造成的血栓为混合血栓。本研究还观察了阿司匹林对脑血栓的预防作用及尿激酶的治疗作用。阿司匹林及尿激酶均可降低脑梗塞范围,改善行为障碍。结果表明该模型既可以评价溶栓因子又可以检验抗栓因子,为研究抗血栓药物提供了一种较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 尿激酶 脑血栓形成 动物模型 乙酰水杨酸
下载PDF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溶栓及抗凝治疗多中心临床分析 被引量:123
5
作者 程显声 何建国 +10 位作者 高明哲 陈光瑾 李树花 张中和 赵鸣武 周素敏 赵济文 成立珠 张珍祥 陈玉林 熊长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 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溶栓和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患者的病史 ,将确诊的 12 7例急性PTE患者分为 3组 ,A组患者予以尿激酶 2万U/kg溶于生理盐水 10 0ml中 ,静脉滴注 ,2h滴完。溶栓结束后 ,每 4h... 目的 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溶栓和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患者的病史 ,将确诊的 12 7例急性PTE患者分为 3组 ,A组患者予以尿激酶 2万U/kg溶于生理盐水 10 0ml中 ,静脉滴注 ,2h滴完。溶栓结束后 ,每 4h检测一次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或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 ,待其恢复至基础值的 1 5~ 2 0倍以内 ,开始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 0 4ml,每 12h一次 ,共 7d ,并重叠口服华法林 4~ 5d ,尔后单纯应用华法林 ,初使剂量为 3mg ,再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调整华法林剂量 ,直至INR达到 2~ 3。B组患者只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而不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 ,并口服华法林 ,尿激酶及华法林的用法同A组。C组患者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 0 4ml,每12h一次 ,共 7d ,并重叠口服华法林 ,华法林的用法同A组。治疗前后以临床表现及核素肺灌注显像或CT或肺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对比分析 ,观察其疗效。结果  12 7例患者最常见的易患因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 ,其次是咳嗽、胸痛、咯血和晕厥。 70例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者 ,有效率为 90 0 %,有 2例患者发生轻度出血 ;31例单用尿激酶溶栓者 ,有效率为 77 4 %,有 1例患者发生轻度出血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血栓溶解疗法 溶栓治疗 尿激酶 抗凝治疗 低分子量肝素 PTE
原文传递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105
6
作者 郭金和 滕皋军 +4 位作者 何仕诚 方文 朱光宇 邓钢 邱海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08-912,共5页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  1 3例经造影证实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先于下腔静脉内放置滤器 ,后在监护下经患者足背静脉加压推注尿激酶进行持续溶栓治疗 ,尿激酶 (UK)用量...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  1 3例经造影证实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先于下腔静脉内放置滤器 ,后在监护下经患者足背静脉加压推注尿激酶进行持续溶栓治疗 ,尿激酶 (UK)用量 90 0万U~ 1 60 0万U。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 :患者无症状 ,下肢造影示深静脉通畅 ;显效 :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下肢造影示深静脉回流畅 ,但壁不光滑 ,血管内径 >70 % ;有效 :症状有所缓解 ,造影示血栓残留 ,血管内径 <70 % ;无效 :症状及下肢造影均无改善。结果  1 3只下腔静脉滤器均展开良好 ,无移位。其中 :痊愈 2例 ,显效 9例 ,有效 2例 ,无效 0例 ,溶栓过程中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及出血现象。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患肢浅静脉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尿激酶 腔静脉滤器 治疗
原文传递
灯盏细辛干预血小板、凝血功能对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后溶栓的影响 被引量:82
7
作者 盛净 赵佩琪 +4 位作者 黄震华 许左隽 胡余 杨景文 徐济民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干预血小板、凝血、纤溶等功能时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30条麻醉犬制成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模型,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尿激酶组;尿激酶+灯盏细辛组。结果灯盏细辛能明显改善尿激酶溶栓后血小...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干预血小板、凝血、纤溶等功能时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30条麻醉犬制成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模型,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尿激酶组;尿激酶+灯盏细辛组。结果灯盏细辛能明显改善尿激酶溶栓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等方面的变化(P<0.001),并且能升高血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P<0.01)、抗凝血因子Ⅲ(ATⅢ)(P<0.05)浓度,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PAI)浓度(P<0.001)。结论灯盏细辛可能使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时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再通率增加,再闭塞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溶栓治疗 尿激酶 冠状动脉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应用尿激酶疏通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82
8
作者 封秀琴 金丁萍 梁皎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9-71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疏通ICU危重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效果。方法对近3年来急诊ICU中发生深静脉导管堵塞的29例,分别采用3000U/ml、2000U/ml的尿激酶溶液进行溶解疏通。记录导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9例发生深静脉堵塞的...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疏通ICU危重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效果。方法对近3年来急诊ICU中发生深静脉导管堵塞的29例,分别采用3000U/ml、2000U/ml的尿激酶溶液进行溶解疏通。记录导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9例发生深静脉堵塞的患者中有19例为部分堵塞,10例完全堵塞,用尿激酶进行疏通,总再通率为86.2%(25/29),部分堵塞者再通率高于后者,两种浓度尿激酶的再通率相似。25例平均再通时间为(16.0±5.4)min,尿激酶浓度对再通时间无明显影响(P=0.323)。未发生与使用尿激酶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对ICU危重患者堵塞的深静脉导管,及时应用2000U/ml的尿激酶溶液可安全有效地恢复导管的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中央静脉导管堵塞 血栓溶解疗法 护理 深静脉导管 导管堵塞 疏通 护理观察 ICU危重患者 再通率
原文传递
导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77
9
作者 黄晓钟 梁卫 +1 位作者 叶猛 张纪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以及随访结果,评价该方法治疗急性下肢DVT的疗效。方法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于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154.27±76.31)万u溶栓。1... 目的通过观察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以及随访结果,评价该方法治疗急性下肢DVT的疗效。方法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于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154.27±76.31)万u溶栓。14例溶栓后行腔内成形支架放置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评价疗效,治疗半年以上随访。结果92例治疗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52.4%±16.4%。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53例随访6~26(13.5±7.3)个月(随访率51.0%)。静脉造影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为63.7%±17.3%。46例深静脉瓣膜得以保存,深静脉瓣膜保存率达83.7%。结论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是一种疗效良好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直接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疗效及治疗方案探讨 被引量:77
10
作者 宋岩 李冀军 +5 位作者 张壹言 李学义 陈凤琨 赵长征 姚凤华 殷培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11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影响因素及溶栓方案。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8例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观察疗效、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28例共44例次溶栓... 目的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影响因素及溶栓方案。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8例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观察疗效、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28例共44例次溶栓,32例次溶通(72.7%)。溶通组血栓形成时间明显短于溶栓失败组,溶栓失败组附壁血栓形成发生率较溶通组高。溶通组有53.13%患者发生再栓塞,再栓塞的发生率与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糖尿病患者再栓塞的发生率高。尿激酶量≤60万IU溶通率达81.3%,栓塞≤36h溶通率达96.9%。2例溶通后16~48h再次栓塞,予尿激酶静脉滴注后再次溶通。常见的副作用为皮下血肿、鼻衄及牙龈出血。结论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血栓形成操作简单,溶通率高达72.7%,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溶栓效果与血栓形成时间、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溶栓用尿激酶剂量以不超过60万IU为佳,溶栓时机应选择在内瘘栓塞24h以内,最多不超过36h。溶通后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维持治疗可预防溶通后再发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动静脉内瘘 溶栓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被引量:75
11
作者 戎殳 叶朝阳 +2 位作者 陈静 张斌 梅长林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9期476-478,共3页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注射尿激酶 5~ 5 0万u平均 (2 1.6± 13.1)万u对动静脉内瘘血栓行局部溶栓。治疗前后均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查 ,测定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PT)及血...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注射尿激酶 5~ 5 0万u平均 (2 1.6± 13.1)万u对动静脉内瘘血栓行局部溶栓。治疗前后均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查 ,测定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并监测血压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共行 5 0次溶栓治疗 ,成功 43例次 (86 %) ,瘘管在注射尿激酶 (47.3± 6 2 .8)min后通畅。在治疗成功例次中男性和绝经期女性比例显著高于未成功例次 ,在血栓形成时间上治疗成功例次显著短于治疗未成功者 ,治疗未成功例次中血栓形成时间在 48小时以上者及病因为血栓性静脉炎者比例均分别显著高于治疗成功例次。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PT、Fib及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无 1例患者发生出血及栓塞并发症 ,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结论 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 ,创伤小 ,成功率较高 ,不良反应少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女性患者、血栓较为陈旧及存在血栓性静脉炎等情况疗效可能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尿激酶 溶栓疗法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微创穿刺引流对高血压自发基底神经节区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7
12
作者 王国强 李世强 +11 位作者 张微微 阮文伟 秦家振 李莹 尹维民 李运军 任政军 朱吉强 丁云艳 彭俊琦 李培建 黄勇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1-541,共11页
目的研究与开颅去骨瓣(DC)清除血肿相比,微创穿刺引流(MIPD)是否更有利于改善高血压自发基底神经节区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符合条件的高血压自发脑出血(ICH)患者(基底节区≥30ml,发病24h内),非随机分... 目的研究与开颅去骨瓣(DC)清除血肿相比,微创穿刺引流(MIPD)是否更有利于改善高血压自发基底神经节区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符合条件的高血压自发脑出血(ICH)患者(基底节区≥30ml,发病24h内),非随机分配接受MIPD(A组)或DC(B组)治疗。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估发病30d和1年时的结局(GOS≥4为功能独立)。结果共198例患者接受治疗(A组84例,B组114例),其中9例失访(A组2例,B组7例,以其末次观察数据作为最终结果作意向性分析)。198例患者平均年龄57.1(31-95)岁,男144例,女54例,基线GCS8.1±3.4分,NIHSS 20.8±5.3分,平均出血量(HV)56.7(30-144)ml,134例(67.7%)出血破入脑室。除A组年龄大于B组(59.4±14.5岁vs 55.3±11.1岁,P=0.025)外,两组其他基线数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累计30d及1年总死亡率分别为32.3%和43.4%,且A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27.4%vs 36.0%,P=0.203;36.1%vs 48.2%,P=0.112),但年龄≤60岁、NIHSS〈15或HV≤60ml的患者,A组30d及1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累计1年良好结局率26.8%,A组显著高于B组(39.3%vs 17.5%,P=0.001)。无脑室出血的患者1年死亡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1),重度脑室出血患者30d和1年死亡率B组显著低于A组(P=0.025,P=0.036),但1年良好结局无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治疗方式、年龄、GCS、HV、脑室出血和肺部感染均为1年良好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对高血压自发深部ICH,与常规DC手术相比,MIPD的1年良好结局率显著提高,选择性病例(年龄≤60岁、NIHSS〈15分或HV≤60ml)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对HV〉60ml、深昏迷、重度神经功能损伤或严重脑室出血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结局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室出血 微创穿刺 开颅去骨瓣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
下载PDF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6
13
作者 鲍宇 李国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3-635,共3页
目的对比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根据所用溶栓药物分为两组:rt-Pa组患者53例。UK组患者105例,其中发病4.5 h内患者80例,构成4.5 UK组。... 目的对比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根据所用溶栓药物分为两组:rt-Pa组患者53例。UK组患者105例,其中发病4.5 h内患者80例,构成4.5 UK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定采用NIHSS评分。分别观察溶栓后2 h、24h、7 d、10 d疗效。结果(1)rt-Pa组在2 h、24 h疗效优于UK组(P<0.05),rt-Pa组和UK组在7 d和10 d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2)rt-Pa组在2 h、24 h疗效优于4.5 UK组(P<0.05),rt-Pa组和4.5UK组在7 d和10 d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在溶栓后24 h内疗效优于尿激酶,但二者的短期预后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溶栓 疗效
下载PDF
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58
14
作者 黄晓钟 张纪蔚 +1 位作者 梁卫 池家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0期592-596,共5页
目的评价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3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于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度评分和静脉通畅改善率,及健患肢... 目的评价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3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于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度评分和静脉通畅改善率,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半年后随访。结果36例患者溶栓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49.4%±14.6%;健患肢大、小腿平均周径差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7例患者取得随访,随访时间6~18(10.5±6.1)个月。静脉造影或Duplex检查,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为60.6%±14.0%。22例深静脉瓣膜得以保存,深静脉瓣膜保存率达81.5%。结论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61
15
作者 覃学美 曹保卫 覃自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08-809,共2页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STEMI患者96例,按是否加用氯吡格雷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肠溶阿司匹林片口服,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12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STEMI患者96例,按是否加用氯吡格雷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肠溶阿司匹林片口服,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12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负荷量300mg,以后75mg/d。临床观察指标为梗死相关动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Ⅲ级血流、冠脉内血栓、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结果氯吡格雷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TIMIⅢ级血流者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冠脉内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并发症、再梗死、心源性死亡、总死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尿激酶溶栓治疗STEMI能改善梗死血管畅通率,并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氯吡格雷 尿激酶 有效性
下载PDF
传统开颅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颅内压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9
16
作者 宋少军 费舟 章翔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32-534,共3页
目的 :探讨传统开颅与钻孔引流术加尿激酶溶解术两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 (HICH)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112例 H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传统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及尿激酶溶解术治疗。60例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术 ,5 2例采用钻孔... 目的 :探讨传统开颅与钻孔引流术加尿激酶溶解术两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 (HICH)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112例 H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传统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及尿激酶溶解术治疗。60例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术 ,5 2例采用钻孔引流术及尿激酶治疗 ;同时在出血对侧行侧脑室置管 ,监测侧脑室颅内压 (ICP) ;采集术后即刻、2 4h、72 h和 1周的 ICP值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虽然传统开颅组与钻孔引流术和尿激酶溶解术组均有 ICP的增高 ,但传统开颅组 ICP增高幅度明显低于钻孔引流术组 ,两组患者的 ICP对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或 P<0 .0 1)。结论 :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术 钻孔引流术 尿激酶 颅内压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59
17
作者 刘凯 段鹏飞 +4 位作者 陈珑 倪才方 金泳海 樊宝瑞 李克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6-500,共5页
【摘要】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机械性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接受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A组),32例接受置... 【摘要】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机械性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接受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A组),32例接受置管溶栓治疗(B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尿激酶总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消肿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A、B组患者尿激酶总用量分别为(106.09±61.92)×104 U、(204.38±108.27)×104 U,溶栓时间分别为(3.00±2.35) d、(5.11±2.57) d,住院时间分别为(7.39±0.94)d、(9.19±2.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3、0.001);患肢消肿率分别为(76.60±19.07)%、(73.59±25.2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5%(1/23)、6.25%(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AngioJet血栓机械性清除装置治疗急性下肢DVT可明显提高血栓清除效率,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药物溶栓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且疗效良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6小时内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57
18
作者 贺茂林 陈清棠 +5 位作者 王朝霞 张锦丽 蒋学祥 傅睿 曹凌 高玉洁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9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目的:初步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6小时内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开放性临床病例研究。结果:选择中重度瘫痪,溶栓治疗前脑CT无早期梗死大块低密度改变患者38例。静脉滴注UK至发病时... 目的:初步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6小时内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开放性临床病例研究。结果:选择中重度瘫痪,溶栓治疗前脑CT无早期梗死大块低密度改变患者38例。静脉滴注UK至发病时间4.4±1.1h。UK剂量141±29万UI。溶栓治疗后2小时出现戏剧性神经功能改善7例,24小时主要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欧洲脑卒中评分较溶栓前>10分)23例。表现血管再闭塞4例。合并症状性脑出血3例,出血性梗死4例。随访3月,基本痊愈14例;轻微神经功能损害8例;中重度神经系统后遗症11例;死亡5例,其中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疗法
原文传递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7
19
作者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组 陈纪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3-415,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 (UK)与低分子肝素 (enoxaparin ,商品名 :克赛 )和阿司匹林 (商品名 :巴米尔 )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单盲、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UK剂量为 0 5万IU kg于 6 0min内静脉滴入 ,连...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 (UK)与低分子肝素 (enoxaparin ,商品名 :克赛 )和阿司匹林 (商品名 :巴米尔 )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单盲、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UK剂量为 0 5万IU kg于 6 0min内静脉滴入 ,连续治疗 3天。在第 1天静滴UK前 1h静脉推注低分子肝素 30mg ,口服阿司匹林 0 3g ,然后低分子肝素 1mg kg皮下注射 ,12h 1次 ,共 6天 ,阿司匹林 0 3g每日 1次 ,6天后改为 0 1g每日 1次。主要终点为 30天内病死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共入选UA患者 791例 (包括 6 9例非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小剂量UK组 389例 ,对照组 40 2例。30天的心脏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2 0 %与 4 0 % ,P >0 0 5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小剂量UK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0 5 %与 2 5 % ,P <0 0 5 ) ,减少频发心绞痛发生率小剂量UK组亦优于对照组 (第1周 :2 9 3 %与 41 0 % ,P <0 0 1;第 4周 :5 9%与 11 2 %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UK与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发病急骤的UA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和频发心绞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4
20
作者 刘浙波 夏豪 +4 位作者 童随阳 王欣 李磊 杨洋 李晶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91-195,19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2014年9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2014年9月)、维普数据库(1999年-2014年9月)、万方数据库(1990年-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2014年9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2014年9月)、维普数据库(1999年-2014年9月)、万方数据库(1990年-2014年9月)、PubMed(1990年-2014年9月)、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9期)。纳入阿替普酶(试验组)与尿激酶(对照组)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Jadad改良法制定的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581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7篇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试验组溶栓后再通率高于对照组(RR=1.33,95%CI1.18-1.48,P〈0.01),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42,95%CI 0.30-0.58,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76,95%CI 0.58-0.98,P=0.04),再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49,95%CI 0.32-0.75,P=0.0009),病死率低于对照组(RR=0.46,95%CI 0.29-0.71,P=0.000 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尿激酶,且安全性高于尿激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溶栓 心肌梗死 急性 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