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度洛西汀:一种新型抗抑郁药 被引量:88
1
作者 国效峰 赵靖平 陈晋东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52-555,共4页
度洛西汀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的双重抑制剂。目前发现不仅可以治疗抑郁症,还可用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性疼痛。对于抑郁症伴发慢性疼痛也有一定的疗效。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口干、... 度洛西汀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的双重抑制剂。目前发现不仅可以治疗抑郁症,还可用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性疼痛。对于抑郁症伴发慢性疼痛也有一定的疗效。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口干、失眠、头晕、便秘、食欲减退、乏力及嗜睡等。本文就近年来该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尿失禁 压力性 糖尿病神经病变 抗抑郁药 度洛西汀
下载PDF
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8
2
作者 林丽莎 黄吴健 +2 位作者 宋岩峰 何晓宇 陈晓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后6~8周检查时无子宫出血的145例初产妇,分阴道分娩组90例,剖宫产组55例,由专门培训的人员经妇科检查+手法检测+诊断仪诊断盆底器官脱垂及盆底肌力分级,专人询问及...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后6~8周检查时无子宫出血的145例初产妇,分阴道分娩组90例,剖宫产组55例,由专门培训的人员经妇科检查+手法检测+诊断仪诊断盆底器官脱垂及盆底肌力分级,专人询问及填写孕期及产后的尿失禁问卷调查表,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剖宫产组不同程度阴道前壁脱垂、后壁脱垂,子宫脱垂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17例(30.9%),浅层肌力受损24例(43.6%),阴道分娩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34例(37.8%),浅层肌力受损46例(5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共41例,患病率28.3%,其中剖宫产18例(32.7%),阴道分娩23例(2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SUI27例,患病率18.6%,其中剖宫产10例(18.2%),阴道分娩17例(1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年龄、新生儿体重是盆底器官脱垂的高危因素,剖宫产是保护因素,盆底肌力的受损与分娩方式及产科因素无相关性。结论:与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可以降低子宫、阴道脱垂的发生,但并不减少产后SU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方式 盆底功能障碍 尿失禁 压力性
下载PDF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7
3
作者 宋岩峰 林坚 +4 位作者 李亚钦 何晓宇 许波 郝岚 宋键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37-740,共4页
目的 调查城市社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 1∶8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福州市鼓楼区 6 0 6 6例妇女。调查项目包括 :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体重、血压、月经史、孕产史、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慢性疾病 (高血压... 目的 调查城市社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 1∶8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福州市鼓楼区 6 0 6 6例妇女。调查项目包括 :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体重、血压、月经史、孕产史、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慢性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 )、腹腔或盆腔手术史、生活习惯 (吸烟、酗酒、体育锻炼方式等 )、尿失禁症状和发生频率、就医情况等。数据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问卷回收率为 92 1% (5 5 87/ 6 0 6 6 )。尿失禁发生率为 18 1% ,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占8 8%。调查显示 ,诸因素中年龄 [OR :1 0 10 ;95 %可信限 (CI) :1 0 0 1~ 1 0 2 5 ]、高体重指数 (OR :1 0 92 ;95 %CI :1 0 5 4~ 1 132 )、高血压 (OR :2 342 ;95 %CI :1 0 2 6~ 5 349)、便秘 (OR :1 4 4 8;95 %CI :1 2 16~ 1 72 5 )、多次流产 (OR :1 30 6 ;95 %CI :1 113~ 1 5 33)、多次阴道分娩 (OR :1 2 0 5 ;95 %CI :1 0 0 9~ 1 4 4 0 )、加腹压助产 (OR :1 6 84 ;95 %CI :1 14 0~ 2 4 89)、会阴直切 (OR :2 2 4 4 ;95 %CI :1 16 2~ 4 334)、会阴裂伤 (OR :2 5 76 ;95 %CI :1 72 4~ 3 85 1)、会阴切口感染 (OR :5 988;95 %CI :1 936~ 18 6 16 )是尿失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压力性尿失禁 危险因素 调查 年龄 职业 体重
原文传递
改良牛津肌力分级和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81
4
作者 陈娟 任远 朱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7期2908-2912,共5页
目的探讨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改良牛津肌力分级(MOS)和基于Glazer评估的盆底表面肌电(sEMG)参数的特征,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019年5月社区查体人群共212例,基于国际上常用的尿失禁简易诊断问... 目的探讨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改良牛津肌力分级(MOS)和基于Glazer评估的盆底表面肌电(sEMG)参数的特征,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019年5月社区查体人群共212例,基于国际上常用的尿失禁简易诊断问卷,将受试者分为SUI组(n=61)和非SUI组(n=151)。由同一名康复师进行MOS测试以及sEMG参数检测,评估参数包括前静息阶段肌电均值和变异性、5次快速收缩阶段肌电最大值和放松时间、10 s持续收缩阶段肌电均值和变异性、60 s耐力收缩阶段肌电均值和变异性、后静息阶段肌电均值和变异性。比较SUI组和非SUI组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法和Spearman法进行MOS和sEMG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社区人群中SUI患病率为28.8%(61/212),其中体质指数和分娩方式为SUI的危险因素(均P<0.05)。SUI组和非SUI组MOS分别为3(2,3)、3(3,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P=0.010)。SUI组和非SUI组sEMG参数中,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分别为23.12(13.65,37.89)、30.68(20.28,47.02)μV,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分别为14.32(9.62,21.49)、17.65(12.05,26.35)μV,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分别为12.78(7.88,18.76)、16.55(11.13,22.40)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4、-2.37、-3.2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紧张收缩阶段变异性(OR=157.86,95%CI:1.99~12595.51,P<0.05)以及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OR=1.11,95%CI:1.03~1.19,P<0.05)与SUI相关,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与SUI也有相关趋势(OR=0.95,95%CI:0.09~1.00,P<0.05)。在全部受试者中,MOS和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以及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存在相关性(r=0.516、0.503、0.464,均P<0.05)。在SUI组(r=0.510、0.442、0.385,均P<0.05)、非SUI组(r=0.495、0.524、0.488,均P<0.05),MOS与上述参数均存在相关性。结论MOS和基于Glazer评估的sEMG均提示SUI患者盆底肌收缩力下降。sEMG与MOS结果一致,可用于SUI患者盆底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肌电描记术 肌力 骨盆底
原文传递
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1
5
作者 刘娟 曾洁 +2 位作者 王海兰 周妍 曾春燕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54-757,共4页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107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其中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产后组),围绝经期压力性...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107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其中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产后组),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7例(围绝经期组),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1h尿垫试验、排尿日记、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及盆底肌纤维肌力检测.结果 产后组患者治疗后1h尿垫试验阴性、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21、24、14、1例,治疗前分别为0、30、28、2例;围绝经期组治疗后分别为7、22、11、7例,治疗前分别为0、14、25、8例;两组患者治疗后1h尿垫试验的严重程度分布分别与其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组患者治疗后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分别为3、3、7、31、16例,围绝经期组分别为1、17、20、9、0例;产后组患者治疗后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分别为0、0、11、23、26例,围绝经期组分别为10、11、18、8、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分布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产后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88%(53/60),治愈率为38%(23/60);围绝经期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64%(30/47),治愈率为15%(7/4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是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生物反馈(心理学) 骨盆底 肌功能疗法
原文传递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被引量:80
6
作者 黄丽霞 谷玉红 +3 位作者 房桂英 张红真 王盼 刘晓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57-560,共4页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d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9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29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健康教育及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和...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d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9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29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健康教育及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和心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6、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盆底肌训练,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电刺激疗法 盆底肌训练
下载PDF
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8
7
作者 杨晓 刘玉玲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康复器锻炼)对产后早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后42 d有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SUI)或合并盆腔脏器脱垂(S...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康复器锻炼)对产后早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后42 d有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SUI)或合并盆腔脏器脱垂(S+P)的产妇236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78例于产后42 d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阴道康复器锻炼,哑铃组78例于产后42 d进行阴道康复器(阴道哑铃)锻炼,对照组80例进行产后一般健康教育。3组均于产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盆底肌力测定、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调查和POP-Q分度。评价盆底功能障碍的恢复效果。结果:治疗组盆底肌力的恢复优于哑铃组,哑铃组盆底肌力的恢复优于对照组。产后3个月治疗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比对照组低,而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和6个月时治疗组和哑铃组SUI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时3组S+P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6个月时治疗组S+P的发生率低于哑铃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是提高盆底肌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有效降低SUI和PO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期 骨盆 尿失禁 压力性 内脏下垂 问卷调查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广州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和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58
8
作者 董晓梅 罗新 +2 位作者 王声湧 陈青山 池桂波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4-215,共2页
目的 了解广州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现况及就诊情况 ,探讨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 6 34名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 34 5 %,标化患病率 2 8 0 9%。增龄、... 目的 了解广州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现况及就诊情况 ,探讨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 6 34名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 34 5 %,标化患病率 2 8 0 9%。增龄、体质指数 (BMI)超重、吸烟、饮酒、多次分娩、末次分娩年龄高、有产伤或急产史、绝经、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肿瘤或曾有盆腔手术史和患有子宫脱垂、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等因素与患病率呈正相关。结论 广州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较为多见 ,部分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怀孕、分娩损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病等因素与压力性尿失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孕期及产后妇女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4
9
作者 王小榕 石俊霞 +1 位作者 翟桂荣 张为远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和阴道分娩后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产前检查并于分娩后6~8周复查的孕产妇788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和阴道分娩后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产前检查并于分娩后6~8周复查的孕产妇788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212例、阴道顺产组534例、产钳助产组42例,将阴道顺产组和产钳助产组孕产妇合计后统计尿失禁发生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各组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其与分娩有关的产科因素对产后SUI发生的影响。并使用盆底肌电图检测各组孕产妇盆底肌强度,了解产后SUI发生与盆底肌肉强度的关系。结果(1)尿失禁发生率:孕期尿失禁总的发生率为15.4%(121/788),其中阴道顺产组为15.9%(85/534),产钳助产组为11.9%(5/42),剖宫产组为14.6%(31/21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SUI总的发生率为17.1%(135/788),其中阴道顺产组为19.1%(102/534),产钳助产组为26.2%(11/42),剖宫产组为10.4%(22/212)。阴道顺产组产后SUI发生率明显低于产钳助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产后SUI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顺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产科因素对产后SUI的影响:阴道顺产组和产钳助产组孕产妇共发生尿失禁113例,未发生尿失禁463例,将尿失禁发生与否两类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和产科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了解其对产后SUI的影响。结果显示,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孕期发生尿失禁是产后SUI的主要影响因素。剖宫产术可使产后SUI发病率降低(P〈0.0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孕期发生尿失禁可使产后SUI的发生风险加大。对阴道分娩组和产钳助产组孕产妇分析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期疾病 尿失禁 压力性 接生 产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53
10
作者 汪司右 张淑静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3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纳人本研究。患者年龄(54.9±9.7)岁;病程(74.1±45.6)个月;最大尿道关闭压(63.7±... 目的探讨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3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纳人本研究。患者年龄(54.9±9.7)岁;病程(74.1±45.6)个月;最大尿道关闭压(63.7±15.9)cmH,0(1(31171H,0=0.098kPa),尿道功能长度(2.34±0.72)cm,膀胱颈移动度(1.23±0.76)cm。于双侧骶骨边缘旁(平骶四孔)和尾骨尖旁建立了4个针刺点,采用长针(针灸针)深刺并加以电刺激(连续波,频率2.5Hz,强度45~55mA,1h/次)直接兴奋阴部神经。刺激疗法的同时,同步显示超声B模式下盆底肌肉运动和M模式下盆底肌运动曲线、阴道压变化曲线及盆底肌电波。结果当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正确实施时,患者有盆底肌以尿道为中心有节律地向头部方向强烈收缩的感觉;同步检测显示超声B模式下盆底肌头尾方向运动,M模式下盆底肌运动曲线(振幅1mm左右,n=31;4例患者M曲线不明显),锯齿状阴道压变化曲线[变化幅度(2.61±1.29)cmH:O,n=34]和盆底肌电波[波幅(23.94-25.3)“V,n=34]。当停止电刺激,减弱电刺激或针尖后退离开原处1~2em时,盆底肌运动及其运动曲线和锯齿状阴道压变化曲线消失。35例患者治疗前尿失禁问卷积分为(12.9±2.9)分,经(27.5±11.9)次治疗后,降至(3.5±3.3)分(P〈0.01)。25例治疗结束时症状改善≥50%的患者随访24~72个月,平均50个月,19例患者症状改善仍≥50%,包括10例症状消失。结论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能通过收缩盆底肌,模拟盆底肌锻炼来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电刺激神经 尿失禁 压力性 超声检查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肌力及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1
11
作者 吴金梅 邢忠兴 +2 位作者 郭丽芳 李晓青 张敏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肌肌力及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SUI初产妇168例,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生物反馈电刺激...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肌肌力及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SUI初产妇168例,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照组仅予盆底肌功能锻炼。评价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漏尿情况及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及腹部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膀胱顺应性(BC)、最大尿流率(Q_(max))水平高于治疗前,疲劳度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及MUCP、ALPP、BC、Q_(max)水平高于对照组,疲劳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0 min 2组漏尿量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提高产后SUI治疗效果,显著增强患者盆底肌肌力,调节尿流动力学状态,促进患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产后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功能锻炼 盆底肌力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失禁护理平台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1
12
作者 贾静 徐晶晶 仇晓溪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失禁护理平台(以下简称失禁护理平台)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发了包含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电子档案、网页操作及失禁移动护理应用程序在内的失禁护理平台,客户端分为居民端、基层医疗机构端与医院...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失禁护理平台(以下简称失禁护理平台)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发了包含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电子档案、网页操作及失禁移动护理应用程序在内的失禁护理平台,客户端分为居民端、基层医疗机构端与医院端。将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门诊失禁评估和教育,指导试验组使用失禁护理平台,为其提供在线的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提醒和监测;对照组给予定期门诊随访。随访并调查两组的盆底肌力、一小时尿垫试验漏尿量,并进行干预前后尿失禁问卷表简表、盆底肌肉锻炼自我效能的对比。结果干预后6个月,试验组的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尿失禁问卷简表得分低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门诊常规复诊教育相比,失禁护理平台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盆底肌锻炼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盆底肌力,降低失禁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软件设计 家庭护理(专业) 医院 社区
原文传递
电针联合透灸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被引量:47
13
作者 王琳琳 任志欣 +2 位作者 朱敬云 张海玲 吴艳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9-603,共5页
目的:比较电针联合透灸与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42天SU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联合透灸治疗,电针穴取次髎、会阳,配合针刺气海、中极、子宫、足... 目的:比较电针联合透灸与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42天SU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联合透灸治疗,电针穴取次髎、会阳,配合针刺气海、中极、子宫、足三里、三阴交,分别于腹部及腰骶部置艾箱透灸;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1 h尿垫试验、盆底肌力,并于治疗后及产后6个月随访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ICI-Q-SF评分、1h漏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降低幅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肌力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两组提高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为70.0%(21/30)、96.7%(29/30),产后6个月仍保持在63.3%(19/30)、93.3%(28/30),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33.3%(10/30)、70.0%(21/30),产后6个月的30.0%(9/30)、66.7%(20/30,P<0.01,P<0.05)。结论:电针联合透灸治疗可改善产后SUI患者的控尿能力,缓解尿失禁症状,且有较好远期疗效,其疗效优于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产后 电针 透灸 生物反馈
原文传递
盆底超声在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肖汀 张新玲 +3 位作者 毛永江 黄泽萍 甘宜鑫 杨丽新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8-622,共5页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诊断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超声指标、诊断标准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260例SUI患者与60例正常女性盆底超声参数的差异,寻找其相关诊断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标准及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诊断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超声指标、诊断标准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260例SUI患者与60例正常女性盆底超声参数的差异,寻找其相关诊断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标准及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静息状态时尿道倾斜角、肛提肌裂孔面积以及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静息状态时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膀胱尿道后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出静息尿道倾斜角、肛提肌裂孔面积、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诊断SUI的截断值分别为16.5°、13.5cm2、3.5mm、0.5mm、29.5°、139.5°、19.5cm°、24.5mm、45.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4.6%/66.7%、49.2%/80.0%、68.1%/95.0%、64.2%/9s.300、67.3%/93.3%、73.5%/50.0%、68.8%/81.7%、70.0%/95.0%、67.2%/85.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5、0.668、0.855、0.854、0.817、0.622、0.811、0.866、0.817。结论盆底超声是诊断SUI较好的方法,超声诊断指标、诊断标准及诊断价值的提出为超声诊断SUI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骨盆底 尿失禁 压力性
原文传递
盆底肌电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46
15
作者 靳翠平 尚玉敏 +2 位作者 胡同秀 郝洁倩 王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顺产和剖宫产后盆底肌功能状况,了解盆底肌电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天津医院分娩的产妇365例(顺产202例,剖宫产16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产后42 d盆底功能检测,... 目的探讨顺产和剖宫产后盆底肌功能状况,了解盆底肌电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天津医院分娩的产妇365例(顺产202例,剖宫产16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产后42 d盆底功能检测,了解不同分娩方式后的盆底疾病发生率、肌力情况及肌电特点;并通过比较筛查出压力性尿失禁(137例)和盆腔器官脱垂患者(212例)的盆底肌电指标,探讨2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最后对经盆底肌电筛查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过度活动型(42例)和松弛型(70例)患者,予以1个疗程盆底肌电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顺产组与剖宫产组子宫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阴道前壁脱垂和后壁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后盆底牛津肌力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2级。顺产组盆底肌电评估指标(前静息值、后静息值、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耐力收缩值)低于剖宫产组(P<0.05)。压力性尿失禁组前静息值、后静息值、紧张收缩值、耐力收缩值高于盆腔器官脱垂组(P<0.05),快速收缩最大值较盆腔器官脱垂组低(P<0.05)。疗程治疗后,过度活动型患者后静息值下降(P<0.05),松弛型患者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和耐力收缩值上升(P<0.05);过度活动型患者中,顺产组与剖宫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后静息电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松弛型患者中,顺产组与剖宫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持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和耐力收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方式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后盆底肌功能,但不能以此作为选择分娩方式的依据。盆底肌电指标有助于判断产后盆底肌功能状况,并可用于评估产后康复效果。盆底肌电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早期盆底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压力性尿失禁 子宫脱垂 阴道前壁膨出 阴道后壁膨出 Glazer肌电评估 初产妇
下载PDF
超声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45
16
作者 刘文聪 张鹏 +3 位作者 李海燕 刘云轻 马晓雯 刘文宣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193-1196,1200,共5页
目的通过会阴超声检查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改变和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并评价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未育女性105例(对照组)和初产妇255例(包括经阴道顺产分娩组129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126例)作为研究... 目的通过会阴超声检查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改变和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并评价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未育女性105例(对照组)和初产妇255例(包括经阴道顺产分娩组129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产妇于产后6周)进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测量其膀胱逼尿肌厚度、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及其周长,比较3组间差异,判断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结构改变和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同期,从产后6周被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中收集自愿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75例(包括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后患者43例和选择性剖宫产产后患者32例)。治疗前后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测量指标及方法同前,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分析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经阴道自然分娩组、选择性剖宫产组与对照组3组间膀胱逼尿肌厚度、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及肛提肌裂孔周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自然分娩组、选择性剖宫产组上述指标均大于对照组,而且阴道自然分娩组上述指标均大于选择性剖宫产组。经阴道自然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产后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02%和90.63%。治疗后,患者逼尿肌厚度、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及肛提肌裂孔周长均比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会对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且经阴道自然分娩比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结构和功能造成的损伤更为显著,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能有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盆底疾病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组织膨出患者肛提肌形态学的观察 被引量:38
17
作者 陈娟 郎景和 +6 位作者 朱兰 刘珠凤 孙大为 冷金花 任海涛 赵艳环 关宏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19-521,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肛提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及其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和盆底组织膨出(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15例SUI患者(SUI组)、19例POP患者(POP组)及3例无SUI和POP的直肠癌患者(对照组)... 目的 探讨肛提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及其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和盆底组织膨出(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15例SUI患者(SUI组)、19例POP患者(POP组)及3例无SUI和POP的直肠癌患者(对照组),术中行肛提肌活检,冰冻切片常规行HE染色、改良Gomori染色及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 esterase,NSE)、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rase,ACP)、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染色,镜下观察肛提肌形态学变化。结果 成功获取肛提肌肌肉组织与未取得肛提肌肌肉组织的SUI患者的年龄、产次、绝经时间、疾病严重程度、漏尿点压力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UI组和POP组患者肛提肌组织形态学表现为肌纤维密度降低,排列紊乱,被大量的结缔组织填充、取代,肌纤维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单个肌纤维细胞既有核中心移位、纤维劈裂、外周吞噬及空泡变性等肌源性改变,也有肌纤维萎缩、角形变、同型纤维聚集等神经源性改变。结论 SUI和POP患者的肛提肌同时存在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改变,提示持续的盆底肌去神经支配和继发的肌源性改变,可能是SUR及POP的发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提肌 患者 SUI 改变 盆底 压力性尿失禁 形态学 细胞 ATP 肌肉组织
原文传递
绝经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支持结构雌激素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42
18
作者 朱兰 郎景和 +1 位作者 冯瑞娥 陈杰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55-657,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支持结构雌激素受体(ER)与SUI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14例SUI患者(SUI组)、7例盆底器官膨出(POP)患者(POP组)肛提肌及其周围组织中ER阳性率,并选择同期10例非卵巢功能性肿瘤和... 目的探讨绝经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支持结构雌激素受体(ER)与SUI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14例SUI患者(SUI组)、7例盆底器官膨出(POP)患者(POP组)肛提肌及其周围组织中ER阳性率,并选择同期10例非卵巢功能性肿瘤和宫颈病变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3组患者肛提肌及其周围组织中,ER阳性率均不高,仅为67%。ER细胞核染色阳性的细胞为平滑肌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及小神经细胞。肛提肌及其周围组织中,SUI组的结缔组织、平滑肌及小神经细胞的ER阳性率分别为11%、28%、27%,POP组分别为41%、95%、116%,对照组分别为14%、47%、57%。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也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绝经后SUI患者的盆底支持结构的退行性病变与雌激素受体水平低下有关;提示POP患者的肛提肌及其周围组织的ER减少,易发生SU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SUI ER 盆底 肛提肌 周围组织 雌激素受体 细胞核 器官 神经细胞
原文传递
上海市3个社区的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现状及生活质量分析 被引量:40
19
作者 张玲华 王君俏 +1 位作者 白姣姣 陆敏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的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情况和生活质量,分析各自的影响因素。方法在上海市3个社区采用系统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0岁及以上女性1500名进行尿失禁筛查,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的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情况和生活质量,分析各自的影响因素。方法在上海市3个社区采用系统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0岁及以上女性1500名进行尿失禁筛查,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对筛查得到的307例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市3个社区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为2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体质指数(BMI)、孕次、经济状况、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尿路感染、便秘是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尿失禁程度、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压力性尿失禁已成为社区的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患病率 认知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1
20
作者 刘玉嵚 李永川 +4 位作者 艾小庆 邢玥 马婷 沈莉平 王烈宏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PFMT)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全子宫切除术且并发SUI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55)采用生物...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PFMT)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全子宫切除术且并发SUI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55)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PFMT治疗,对照组(n=55)只采用PFMT治疗,两组年龄、BMI、产史和子宫切除诊断构成比、手术方式和SUI诊断分度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记录并比较两组疗效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3、6个月的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 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尿垫试验漏尿量少于对照组[(4. 3±1. 2) g vs(5. 7±1. 9) g],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Ⅰ类:(3. 5±0. 9)级vs(2. 8±1. 1)级;Ⅱ类:(3. 7±0. 6)级vs (3. 2±1. 2)级],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问卷评分优于对照组[(4. 3±1. 1)分vs (6. 6±3. 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尿垫试验漏尿量少于对照组[(1. 4±0. 7) g vs (2. 6±1. 1)g],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Ⅰ类:(4. 2±0. 8)级vs (3. 5±1. 1)级;Ⅱ类:(4. 7±0. 5)级vs (4. 0±0. 9)级],ICI-Q-SF问卷评分优于对照组[(2. 7±1. 4)分vs (4. 5±2. 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PFMT治疗相比,全子宫切除术后SUI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PFMT治疗后漏尿量更少、盆底肌力恢复更好,且主观症状改善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尿失禁 压力性 电刺激疗法 骨盆底 肌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