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 被引量:262
1
作者 顾朝林 陈田 +1 位作者 丁金宏 虞蔚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17-328,共12页
本文通过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城市调查,在探讨中国城市边缘区划分的基础上,对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人口特性、社会特性、经济特性、土地利用特性以及地域空间特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城市 边缘区 人口特性 经济特性
下载PDF
中国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以南京等城市为例 被引量:196
2
作者 崔功豪 武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99-411,共13页
本文以南京和苏、锡、常等城市为例,探讨了我国城市边缘区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我国城市边缘区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经济特征;揭示了影响边缘区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以及内在机制;并对南京等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 本文以南京和苏、锡、常等城市为例,探讨了我国城市边缘区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我国城市边缘区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经济特征;揭示了影响边缘区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以及内在机制;并对南京等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我国城市边缘区用地形态和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边缘区 空间结构 发展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41
3
作者 龚道溢 史培军 +3 位作者 陈浮 陈刚 包浩生 彭补拙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4-210,共7页
利用多期遥感影像 ,对土地利用进行了测量。再运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叠加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 ,分析马山区11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 :1988~1998年之间农业景观为主的农田、林地显著减少 ,城镇沿公路迅速向... 利用多期遥感影像 ,对土地利用进行了测量。再运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叠加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 ,分析马山区11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 :1988~1998年之间农业景观为主的农田、林地显著减少 ,城镇沿公路迅速向外扩张 ,旅游度假区沿湖岸不断扩大且呈集中化趋势。这一变化趋势的驱动力是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外资大量涌入、城镇人口增长和农副产品的价格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土地利用变化 人文驱动力机制 城市边缘区 土地测量 转移矩阵
下载PDF
北京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5
4
作者 王静爱 何春阳 +2 位作者 董艳春 高玲 徐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01-208,T002,共9页
在多时相遥感数据和实际调查数据的支持下 ,采用典型样带和样点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北京西部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受到了不同层次、多种驱动力的综合作用 ,人类活动... 在多时相遥感数据和实际调查数据的支持下 ,采用典型样带和样点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北京西部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受到了不同层次、多种驱动力的综合作用 ,人类活动从整体上改变着城乡过渡区的景观特征 ,政策体制转变下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的城市化过程是北京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的根本原因。在这个过程中 ,城市投资和产业的转变与农村农业用地内部的结构调整相互结合 ,从城市和农村两个方向共同推动着北京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而地形、交通等因素则从局部尺度上决定着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的方向。此外 ,人类个体的行为选择 ,尤其是就业和消费选择 ,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北京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起着调整和修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遥感数据 人类活动 北京 城乡过滤区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驱动力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景观变化与人为影响的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85
5
作者 陈浮 葛小平 +1 位作者 陈刚 彭补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0-216,共7页
利用 1988、1993、1998年的遥感影像 ,应用最大似然法和概率松驰法对马山景观组分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 ,对分类结果进行比较求得研究区景观变化的转移矩阵 ,分析人为改造活动与景观组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空间变化过程。马山区已经从 1... 利用 1988、1993、1998年的遥感影像 ,应用最大似然法和概率松驰法对马山景观组分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 ,对分类结果进行比较求得研究区景观变化的转移矩阵 ,分析人为改造活动与景观组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空间变化过程。马山区已经从 1988年的传统农业景观转化为 1998年的城郊混合景观 ,人口、经济、产业结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借助人为影响指数 ,利用网格采样和地统计学分析 ,研究了马山 1988~ 1998年间景观的人为开发利用活动 ,揭示人为活动的空间变异、强度分布及景观转变过程的社会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景观变化 人为影响 空间分异城市边缘区 概率松弛法 最大似然法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规划策略——以天津市李七庄街为例 被引量:101
6
作者 杜立柱 杨韫萍 +1 位作者 刘喆 刘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0,共6页
"城市双修"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转型的重要手段,是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理念。基于此,文章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到城市边缘区规划中,结合天津市李七庄街的实践,从功能... "城市双修"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转型的重要手段,是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理念。基于此,文章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到城市边缘区规划中,结合天津市李七庄街的实践,从功能网、交通网、生态网、设施网及文化网五个方面进行了"城市双修"策略研究,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双修 城市边缘区 规划策略 天津市李七庄街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7
7
作者 谢花林 刘黎明 李振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104,共4页
乡村景观评价作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一项基础工作,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有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方向,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提... 乡村景观评价作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一项基础工作,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有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方向,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该文从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特征出发,根据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所具有的3个层次功能,构建了包括社会效应、生态质量、美感效果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海淀区5个乡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乡村景观 评价方法 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 生态价值 美学价值 发展方向 社会效应 生态质量 美感效果
下载PDF
北京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特征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77
8
作者 张宁 方琳娜 +2 位作者 周杰 宋金平 江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1-480,共10页
在Landsat TM数据支持下,利用突变点方法获取北京市1994、1999、2004年城市边缘区范围,从扩展总量、扩展类型、扩展方向、扩展区域以及扩展强度等方面分析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特征,探讨扩展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边缘区扩展速... 在Landsat TM数据支持下,利用突变点方法获取北京市1994、1999、2004年城市边缘区范围,从扩展总量、扩展类型、扩展方向、扩展区域以及扩展强度等方面分析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特征,探讨扩展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边缘区扩展速率逐渐加快;扩展方向主要是东、北,类型以向外扩张为主;(2)边缘区空间扩展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的同时,受经济发展、工业增长、城市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城市规划等政治因素也对边缘区空间扩展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空间扩展 驱动机制 北京市
原文传递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适应性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66
9
作者 何艳冰 黄晓军 杨新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6-240,共15页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研究是当前地学领域关注的焦点议题,为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将适应性分析框架应用到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研究中,基于失地农民适应性内涵,从认知能力、缓冲能力、学习能力、转型能力和管理能力五方面构...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研究是当前地学领域关注的焦点议题,为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将适应性分析框架应用到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研究中,基于失地农民适应性内涵,从认知能力、缓冲能力、学习能力、转型能力和管理能力五方面构建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安城市边缘区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获取数据,在对失地农民适应模式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不同类型失地农民的适应能力,辨识制约失地农民适应能力提升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失地农民的适应模式分为短期雇工型、租金主导型、自主创业型、工资保障型和社保依赖型五种类型;2不同类型失地农民适应能力的评价结果依次为自主创业型>租金主导型>工资保障型>短期雇工型>社保依赖型;3不同类型失地农民适应能力的障碍因素呈趋同态势,其中职业技能培训、收入多样性指数、社会保障满意度、职业稳定程度和政府帮扶程度是主要障碍因子。最后,提出失地农民适应性管理对策建议及未来需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失地农民 适应性 适应能力 熵权TOPSIS法 西安
原文传递
北京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错位研究 被引量:65
10
作者 徐涛 宋金平 +1 位作者 方琳娜 张宁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4-180,共7页
宏观上将北京作为一个整体,借助于空间错位指数,研究1982、1990和2000年不同地域范围的空间错位情况;微观上,利用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边缘区居民通勤的时间、距离、方式及费用。研究发现,宏观上,北京市不同地域范围的空间错位指数及... 宏观上将北京作为一个整体,借助于空间错位指数,研究1982、1990和2000年不同地域范围的空间错位情况;微观上,利用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边缘区居民通勤的时间、距离、方式及费用。研究发现,宏观上,北京市不同地域范围的空间错位指数及其变化是不同的,北京市20世纪90年代之前空间错位不明显,1982和1990年的空间错位指数(SMI)分别是3.13和1.98,此后以年均增长1.48个点的速度达到2000年的16.81;中心城区三年的SMI非常低且随时间缓慢增长,2000年时仍小于1;城八区的SMI在20年来不断增大且加速发展;同时就业远离居民、居民追逐就业,空间错位的强度取决于两者作用的强弱。微观研究发现,居民就地或就近就业的比例较低,超过50%的通勤者通勤距离在10~40km之间且每天通勤时间超过1h,通勤方式以公交、地铁和私家车为主,通勤距离和时间的增长并没有带来费用的相应增长,50%的通勤者每月通勤费用在100元以下。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错位,导致通勤给居民带来的经济上的压力很小,长时间通勤带来的时间消耗及由此引起的精神消耗才是最主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错位 边缘区 空间错位指数(SMI) 通勤
下载PDF
西安快速城市化边缘区社会脆弱性评价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57
11
作者 何艳冰 黄晓军 +2 位作者 翟令鑫 闫倩 杨新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15-1328,共14页
脆弱性理论是分析人地相互作用程度、机理与过程的重要工具,为可持续性评估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将社会脆弱性工具应用到城市边缘区研究中,视快速城市化为主要干扰,选取西安城市边缘区所辖街道为基本单元,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 脆弱性理论是分析人地相互作用程度、机理与过程的重要工具,为可持续性评估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将社会脆弱性工具应用到城市边缘区研究中,视快速城市化为主要干扰,选取西安城市边缘区所辖街道为基本单元,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方面构建社会脆弱性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函数模型法以及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社会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价,揭示社会脆弱性空间分异格局,探究社会脆弱性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西安城市边缘区的暴露度格局呈现出自中心向外围渐趋减缓的特征;敏感性程度的高、低分布与暴露度的低、高分布在空间上具有相似性;适应能力的空间规律性不明显;(2)社会脆弱性空间分布不均衡,以中、低等级为主,低等级街道分布在城市内边缘区,中等级街道分散在城市外边缘区;(3)建设用地面积比重等8个因子对社会脆弱性有重要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与景观格局的变化以及物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是城市边缘区社会脆弱性形成的主要原因,社会系统体制转换阶段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脆弱性;(4)城市边缘区应通过优化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以适应城市化的扰动,包括制定适应性管理政策和加强城市边缘区社会适应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利用 社会脆弱性 适应 城市边缘区 西安
原文传递
基于乡村多功能评价的城市边缘区“三生”空间划分研究 被引量:53
12
作者 马晓冬 李鑫 +1 位作者 胡睿 KHUONG Manh Ha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82-1392,共11页
城市边缘区乡村多元价值凸显,迫切需以乡村多功能理论为指导划分'三生'空间,以空间重构促进转型发展。论文首先从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方面评价城市边缘区多功能时空变化;其次进行图斑尺度'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两者共... 城市边缘区乡村多元价值凸显,迫切需以乡村多功能理论为指导划分'三生'空间,以空间重构促进转型发展。论文首先从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方面评价城市边缘区多功能时空变化;其次进行图斑尺度'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两者共同得到基于乡村多功能的'三生'空间适宜性;最后据此设计算法划分'三生'空间。研究发现:①城市边缘区乡村休闲娱乐、观光农业等功能显现,需要重构多功能空间促进转型发展;②江苏徐州市铜山区乡村非农生产与生活功能主要分布在与中心城区较近地区,农业空间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远郊外围,生态功能则表现出高度空间异质性,农业、非农生产与生活功能在提升,而生态功能则普遍下降;③县域'三生'空间划定需多尺度联合,既要考虑乡镇尺度多功能差异,还要体现图斑尺度适宜性,才能为空间规划提供有意义的借鉴。论文提出的基于乡村多功能评价的'三生'空间划分可为即将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多功能 城市边缘区 “三生”空间 江苏徐州铜山区
原文传递
国内大城市边缘区发展模式 被引量:36
13
作者 钱紫华 孟强 陈晓键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5,共5页
国内对城市边缘区的发展研究主要限于一些经验性的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总结了国内目前大城市边缘区发展的五种主要亚模式,分析了与这些模式相关的三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就国内大城市边缘区发展模式的选择论述了相关的原则和途径。
关键词 大城市 边缘区 发展模式
原文传递
大城市边缘区地域特征属性界定方法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李世峰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8-481,486,共5页
准确界定地域的特征属性是科学制定加快大城市边缘区发展策略的前提。在述评前人关于大城市边缘区地域范围划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大城市边缘区地域特征属性的概念,然后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大城市边缘区地域特征属性界定... 准确界定地域的特征属性是科学制定加快大城市边缘区发展策略的前提。在述评前人关于大城市边缘区地域范围划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大城市边缘区地域特征属性的概念,然后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大城市边缘区地域特征属性界定方法,最后对北京城市边缘区内的小汤山镇、潭柘寺镇、温泉镇和万柳地区的地域特征属性进行了界定。界定结果为:小汤山镇的地域特征属性值为0.4210,具有城市外边缘区的特征;潭柘寺镇的地域特征属性值为0.0758,具有乡村腹地的特征;温泉镇的地域特征属性值为0.4922,具有城市内边缘区的特征;万柳地区的地域特征属性值为0.7116,具有城市内边缘区的特征。表明潭柘寺镇和温泉镇的地域特征属性与地域空间位置不一致,发展落后于应有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地域特征属性 模糊综合评价 界定方法
下载PDF
西安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钱紫华 陈晓键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58,共5页
城市边缘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与乡村地域之间受城市辐射深刻影响的过渡地带。文章采用“断裂点”法的基本原理和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识别图像来运算城市边缘区范围,将西安城市边缘区的扩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扩展情况,以及... 城市边缘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与乡村地域之间受城市辐射深刻影响的过渡地带。文章采用“断裂点”法的基本原理和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识别图像来运算城市边缘区范围,将西安城市边缘区的扩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扩展情况,以及各个阶段的扩展模式,最后对西安2020年城市边缘区范围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城市边缘区 空间扩展 阶段 模式
下载PDF
浅议上海城市边缘区的界定 被引量:24
16
作者 方晓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5-67,共3页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共同作用的地域单元,如何划分城区、城市边缘区以及乡村地区是目前学术界的主要研究内容。文章在遥感以及GIS 等技术支持下,对上海城市边缘区的界定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确定了现今上海城区与城市边缘区的大致分...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共同作用的地域单元,如何划分城区、城市边缘区以及乡村地区是目前学术界的主要研究内容。文章在遥感以及GIS 等技术支持下,对上海城市边缘区的界定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确定了现今上海城区与城市边缘区的大致分界线,并认为城市边缘区边界是动态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界定 上海 城市管理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边缘古村的保护性更新策略研究——以深圳凤凰古村为例 被引量:42
17
作者 马航 刘琳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7,共8页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用地不断向外扩张,位于边缘区的传统村落越发面临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以深圳凤凰古村为例,将共生理论引入并构建古村与城市的共生系统,明确传统村落与城市共生的三要素内涵,在此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凤凰古...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用地不断向外扩张,位于边缘区的传统村落越发面临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以深圳凤凰古村为例,将共生理论引入并构建古村与城市的共生系统,明确传统村落与城市共生的三要素内涵,在此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凤凰古村的共生三要素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优化共生模式、强化共生环境和协调共生单元三大策略,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性更新策略,以有助于完善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理论的研究,并为类似的位于城市边缘区的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城市边缘区 传统村落 保护性更新策略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耕地面积变化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被引量:41
18
作者 于伯华 吕昌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8-353,共6页
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资源紧缺而利用方式多样,土地利用变化既与城市发展有关又和粮食安全密切联系,因此加强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研究既必要又迫切。利用1990年和2000年TM影像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1991-2002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借助GIS空... 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资源紧缺而利用方式多样,土地利用变化既与城市发展有关又和粮食安全密切联系,因此加强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研究既必要又迫切。利用1990年和2000年TM影像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1991-2002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系统探讨了北京市顺义区耕地流失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990-2000年顺义区流失耕地的57%转为建设用地,43%转为生态用地。农用地中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减少,菜地和果园面积快速增加。工业发展是耕地流失的第一驱动力;人口城市化、房地产发展等加速耕地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流失 城市化 工业化 城市边缘区 顺义区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化效应及其意义——以山东日照王家皂村为例 被引量:38
19
作者 陈志钢 保继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70,共6页
城市发展空间外拓对其边缘区乡村影响较大,旅游化是乡村发展过程中有别于工业化的一种形式。在对山东省日照市王家皂村农户问卷调研所得数据基础上对旅游化的效应进行评价,得出:旅游化使得村民旅游经济收入得以迅速增加;村民就业结构发... 城市发展空间外拓对其边缘区乡村影响较大,旅游化是乡村发展过程中有别于工业化的一种形式。在对山东省日照市王家皂村农户问卷调研所得数据基础上对旅游化的效应进行评价,得出:旅游化使得村民旅游经济收入得以迅速增加;村民就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农村劳动力向单部门经济转移;村民旅游参与意识增强,对旅游经济前景普遍看好;生活环境与质量发生改变,社区问题开始显现;正、负旅游示范效应影响并存,社区社会生态平衡面临挑战等结论,并对旅游化效应的社会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乡村旅游化 效应评价 王家皂村
下载PDF
耕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在新增其他用地配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20
作者 付海英 郝晋珉 +1 位作者 朱德举 石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5,共6页
针对城市边缘带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农用地大量减少的矛盾,构建了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和土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为例,评价了城市边缘带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和发展压力,... 针对城市边缘带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农用地大量减少的矛盾,构建了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和土地发展压力评价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为例,评价了城市边缘带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和发展压力,划分了9大耕地适宜性分区,探讨其评价结果在新增建设用地时空配置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结果表明:王辛庄镇60%以上的土地都具有较强的耕地适宜性,约50%的土地都承载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不同的规划目标导向下具有不同的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时空顺序。该适宜性评价方法为城市边缘带新增建设用地的配置提供了明晰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适宜性评价 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 发展压力评价系统 建设用地配置 城市边缘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