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和GIS的城乡交错带景观演变研究——以上海西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80
1
作者 高峻 宋永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05-813,T002,共10页
以上海西南城乡交错带 1 984、1 989和 1 994年 3个时相的航空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 ,在 ARCI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 ,建立上海西南城乡交错带景观数据库。将城乡交错带划分出 5个一级景观类型 ,1 2个二级景观类型。运用景观格... 以上海西南城乡交错带 1 984、1 989和 1 994年 3个时相的航空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 ,在 ARCI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 ,建立上海西南城乡交错带景观数据库。将城乡交错带划分出 5个一级景观类型 ,1 2个二级景观类型。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指数对 1 984~ 1 994年上海西南城乡交错带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 ,可以看到 1 984~ 1 989年和 1 989~ 1 994年两个时期各种景观的结构变化特征都有明显的差异。城乡交错带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一个过程 ,区域发展常常受政策性因素的作用较大 ,不合理的景观格局常常是城市生态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虽然景观类型个体受人为控制较强 ,但整体却由于缺乏协调而导致一定程度的无序性 ,这将造成今后景观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的难点。因此今后有必要确立城乡交错带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立合理的景观结构 ,注重保护开敞空间 ,确立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发展体系 ,提高区域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交错带 景观格局 动态 上海 遥感图像 景观数据库 区域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
下载PDF
迁移中的记忆与乡愁:城乡记忆的演变机制和空间逻辑 被引量:105
2
作者 汪芳 吕舟 +8 位作者 张兵 张松 董卫 刘沛林 黄震方 吴必虎 陆邵明 徐菲菲 甄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5,共23页
应不应记忆?能不能记忆?愿不愿记忆?让不让记忆?记忆存在于真实前行的生活,是活着的,不是死去的;记忆不是唯精英权贵,草根民众记忆亦弥足珍贵;珍视记忆中蕴含的历史文脉,但记忆的保护不等同于遗产的保护,亦应正视记忆与现代发展存在的... 应不应记忆?能不能记忆?愿不愿记忆?让不让记忆?记忆存在于真实前行的生活,是活着的,不是死去的;记忆不是唯精英权贵,草根民众记忆亦弥足珍贵;珍视记忆中蕴含的历史文脉,但记忆的保护不等同于遗产的保护,亦应正视记忆与现代发展存在的某些不相容;记忆不是虚幻之谈,而是文化自信、城乡复兴的源泉。时间之河不会回淌,改变了的城乡空间再也无法回到从前,今天对城乡未来的反思本质上就是对社会发展的反思。结合国际研究的比较,针对中国当下的语境,就城乡记忆的演变机制和空间逻辑,地理、规划、建筑、文物、旅游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讨论在此交汇。伴随着城乡社会的不断变化,记忆和乡愁的保存和发展是为了展现过去的历史,适宜今天的生活,愉悦未来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和乡愁 迁移转型 文化景观 地方性 原真性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利用生态绩效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方法 被引量:41
3
作者 安超 沈清基 《风景园林》 2013年第2期22-31,共10页
在理解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和生态网络概念的基础上,基于城乡空间利用生态绩效的内涵提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理论;认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需要体现"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结合,在生态斑块、廊道的评价及... 在理解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和生态网络概念的基础上,基于城乡空间利用生态绩效的内涵提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理论;认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需要体现"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结合,在生态斑块、廊道的评价及选择中考虑社会服务功能,并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迹的空间分布;从生态环境敏感区评价、生态斑块评价与选择、生态廊道评价与选择、最小路径模拟、人文生态的空间分布等几方面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并通过网络结构评价进行了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网络 生态绩效 人文生态 生态廊道
下载PDF
南京市城乡交错带的景观生态问题与优化对策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彩虹 胡锋 李辉信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7-23,共7页
南京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良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基础,但南京市城乡交错带依然存在的景现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1)自然、半自然景观较为破碎,功能脆弱;(2)景观连续性较差,整体布局不够合理;(3)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不够... 南京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良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基础,但南京市城乡交错带依然存在的景现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1)自然、半自然景观较为破碎,功能脆弱;(2)景观连续性较差,整体布局不够合理;(3)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不够协调;(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分散、城建和农业用地矛盾较突出。根据这一地区的景观生态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景观生态规划和连续性布局、保护森林绿地嵌块体与景观多样性、建立生态化水系和道路廊道网络、连接残余嵌块体、注重传统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建立城郊型生态农业体系等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城乡交错带 景观生态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城市地表覆盖组分与结构特征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孝永 匡文慧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57-3065,共9页
城市地表覆盖组分与结构特征直接影响城市地表温度和热岛强度,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8 OLI/TIRS遥感影像提取城市地表覆盖,反演城市地表温度,利用城乡梯度分... 城市地表覆盖组分与结构特征直接影响城市地表温度和热岛强度,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8 OLI/TIRS遥感影像提取城市地表覆盖,反演城市地表温度,利用城乡梯度分析、多尺度分析及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城市地表覆盖组分与结构特征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不透水地表面积分别为1103.86、610.33和326.75 km2,但北京市不透水地表比例最低,为46.70%;城市内裸土的地表温度最高,其次为不透水地表和植被,水体最低;沿城乡梯度方向上,地表温度与不透水地表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与植被比例呈显著负相关,植被覆盖比例每上升10%,地表温度下降0.4~0.6℃;随着空间分析尺度的增大,城市不透水地表和植被比例与地表温度的相关系数呈现先增大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城市不透水地表、植被的斑块大小、形状以及聚集度对地表温度具有显著影响,聚集度的影响最大。城市绿地在城市热岛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在城市中合理规划城市不透水地表与植被绿地比例和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和人居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表覆盖 地表温度 城乡梯度 多尺度分析 景观格局
原文传递
连接城乡:作为中介的城市传播 被引量:17
6
作者 谢静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8-115,共8页
城市传播、乡村传播大多被置于城乡分隔或对立的空间场景中,被理解为"在城市中"、"在乡村中"的传播。本文试图打破这种隔离主义的城乡观,从流动关系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传播中的城乡关联,并为建立城乡新型关系提出传... 城市传播、乡村传播大多被置于城乡分隔或对立的空间场景中,被理解为"在城市中"、"在乡村中"的传播。本文试图打破这种隔离主义的城乡观,从流动关系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传播中的城乡关联,并为建立城乡新型关系提出传播学的主张。在本文看来,城市传播并非是在"与乡村对立的城市"中的传播,而是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它体现了城市作为汇聚、并置、交流之所的特点。城市传播已然超越了空间界限,在一个更为开放、流动的网络中建构或者解构关系,是与当今社会、技术形式更为契合的传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市传播 中间景观 中介化
原文传递
城市扩张对北京市城乡结合部自然和农业景观的影响——以昌平区三镇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宝荣 张慧智 王学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756-6766,共11页
城乡结合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是确保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自然和农业景观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因素,能够为相关规划的编制和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以北京市三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乡镇为例,通... 城乡结合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是确保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自然和农业景观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因素,能够为相关规划的编制和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以北京市三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乡镇为例,通过对1999、2004和2010年三期SPOT遥感影像的解译,获取三镇三个时期土地利用/覆盖(Land Use/Land Cover,LULC)数据。在此基础上,借助Arc GIS空间叠加功能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1999—2010年三镇LULC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空间自相性和景观连通性分析,研究近十年来三镇建设用地的空间聚集特征以及自然和农业景观空间连通性的变化,分析城市扩张对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格局和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9—2010年三镇经历了剧烈的LUCC过程,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大幅增加,伴随的是农业用地和水域面积的急剧减少。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转移,特别是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以及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明显。新增建设用地大多通过侵占原有建设用地周边的农业用地和林地,而实现"成片蔓延式"扩张;并造成了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连通性的急剧下降,危及到该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持续性。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公共政策等共同决定着三镇LUCC的结构、规模和空间分布,是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自然和农业景观 景观连通性 驱动力
下载PDF
哈尔滨城郊的景观格局及多样性 被引量:7
8
作者 龚文峰 范文义 +1 位作者 祝宁 周洪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53,共4页
利用哈尔滨市的遥感数据(SPOT)、1∶50000地形图和其它图形、文字材料,在RS、GIS和GPS技术支持下,按照一定的景观分类体系制定出8个一级景观类型、14个二级景观类型,得到了城乡交错带(城郊)景观类型的分布图。对地形图进行矢量化,得到... 利用哈尔滨市的遥感数据(SPOT)、1∶50000地形图和其它图形、文字材料,在RS、GIS和GPS技术支持下,按照一定的景观分类体系制定出8个一级景观类型、14个二级景观类型,得到了城乡交错带(城郊)景观类型的分布图。对地形图进行矢量化,得到了哈尔滨市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和分维数指数,从斑块多样性、景观类型多样性、景观格局多样性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城郊以农田景观为本底,旱田和水田占有绝对优势;泡沼(水库)和片林斑块密度远大于其它类型的斑块密度,农田景观的斑块密度最小;各类景观类型所占的比例相对均匀,其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就大。就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而言,道里区的最大,南岗区的最小,各区产业结构不均衡;将景观类型和哈尔滨市数字高程模型(DEM)相叠加,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哈尔滨城市郊的景观类型和景观格局;在对土地开发利用,特别是松花江以北的区域,要按一定原则并保护有价值的湿地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交错带 景观格局 景观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城乡景观复杂度视角下的城乡交错带界限确定——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琦 王宏志 +1 位作者 顾江 曾菊新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1-77,共7页
以城乡景观复杂度为视角,构建包含土地利用现状、权属、产业、土地规划在内的城乡属性要素体系,运用景观复杂度指数,基于G-统计量确定城乡地域范围内城乡景观复杂度高值集聚区为城乡交错带空间界限,对武汉市城乡交错带界限予以空间呈现... 以城乡景观复杂度为视角,构建包含土地利用现状、权属、产业、土地规划在内的城乡属性要素体系,运用景观复杂度指数,基于G-统计量确定城乡地域范围内城乡景观复杂度高值集聚区为城乡交错带空间界限,对武汉市城乡交错带界限予以空间呈现。研究发现:①城乡景观复杂度在城乡地域之间呈现"M"型分布,城乡交错带景观复杂度最高;②G-统计量确定城乡景观复杂度高值集聚区为城乡交错带空间界限可信度较高;③城乡交错带是包含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内的城乡属性要素集合体;④应发挥城乡交错带空间功能促进城乡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交错带 景观复杂度 空间界限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原文传递
海口市2000—2015年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利利 厉月桥 李锐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以海口市2000、2008、2015年遥感影像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影像进行解译,得到景观类型数据,借助Arc GIS软件,利用引力模型,对海口市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海口市城乡交错带主要景观类型为农地与林地... 以海口市2000、2008、2015年遥感影像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影像进行解译,得到景观类型数据,借助Arc GIS软件,利用引力模型,对海口市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海口市城乡交错带主要景观类型为农地与林地,农地为2000年海口市城乡交错带中的景观基质,林地为2008—2015年海口市城乡交错带中的景观基质。随着梯度带的外推,各景观类型受城市辐射作用的影响下降,景观的多样性程度降低、破碎度下降,景观集聚程度、自然连通度上升,景观形状趋于复杂,景观稳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交错带 景观格局 梯度 海口市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郊乡村景观空间设计研究——以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郑娇 《设计》 2020年第3期158-160,共3页
为了保持城郊乡村景观的特色和地域文化,提升城郊乡村景观的品质,使城郊乡村景观更好地有机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成都市城郊乡村的实地调研及相关资料的收集研究,分析整理城郊乡村景观空间的发展现状。提出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手... 为了保持城郊乡村景观的特色和地域文化,提升城郊乡村景观的品质,使城郊乡村景观更好地有机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成都市城郊乡村的实地调研及相关资料的收集研究,分析整理城郊乡村景观空间的发展现状。提出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手法,为城郊乡村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该方法为城郊乡村景观内外兼修的有机更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城郊乡村 景观空间 有机可持续
下载PDF
城乡统筹背景下城乡风貌研究进展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袁青 于婷婷 王翼飞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6期91-98,共8页
2008年,国家正式实施《城乡规划法》,标志着城乡统筹规划管理时代的到来。在此背景下,城乡风貌作为直接反映城乡特有景观和风采的重要窗口,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明晰城乡风貌研究方向和途径,本文辨析了"城乡风貌"的概念,... 2008年,国家正式实施《城乡规划法》,标志着城乡统筹规划管理时代的到来。在此背景下,城乡风貌作为直接反映城乡特有景观和风采的重要窗口,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明晰城乡风貌研究方向和途径,本文辨析了"城乡风貌"的概念,梳理了1980年以来国内外城市风貌、乡村风貌和城乡风貌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的进展情况。研究旨在从不同视角综述国际风貌规划的动态,以此讨论城乡复合型风貌的研究前景,为城乡风貌统筹发展提供规划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风貌 研究进展 国际
下载PDF
多尺度传导视角下的城乡风貌管控模式研究--以《杭州市城乡风貌魅力分区建设技术导则》实践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一洲 章薇 +2 位作者 胡适人 邱小丽 蒋清清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9-124,共6页
近年来,城乡风貌管控作为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愈发受到关注。然而,我国关于风貌管控实践的研究仍存在诸多盲区,如全域统筹不足、规划传导衔接不佳、管控—实施转译困难等。文章以《杭州市城乡风貌魅力分区建设技术导则》实践为... 近年来,城乡风貌管控作为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愈发受到关注。然而,我国关于风貌管控实践的研究仍存在诸多盲区,如全域统筹不足、规划传导衔接不佳、管控—实施转译困难等。文章以《杭州市城乡风貌魅力分区建设技术导则》实践为例,构建了“目标导向—结构管控—要素引导”的多尺度传导视角下的风貌管控模式,从宏观目标统领、中观结构控制、微观要素管控三个尺度明确了城乡风貌建设导则的编制思路与主要内容,形成了上传下达的风貌管控传导机制,并建立了分级、分类、分区的结构管控体系。文章旨在通过探索城乡风貌精细化管控的新路径,提高城乡风貌建设导则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为彰显地域特色、高质量推进城乡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风貌 管控模式 导则 杭州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乡村景观规划的共生性研究——以徐州市吕梁风景区倪园东村景观规划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德平 《华中建筑》 2019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快速提升的社会经济给乡村景观规划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无论是历史底蕴深厚的旅游型乡村还是产业发达的种植型乡村,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景观规划如何能在新型城镇化的趋势下"共生"已经成为当前乡村所面临... 快速提升的社会经济给乡村景观规划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无论是历史底蕴深厚的旅游型乡村还是产业发达的种植型乡村,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景观规划如何能在新型城镇化的趋势下"共生"已经成为当前乡村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该文以江苏省徐州市具有典型性的乡村为案例,从乡村风貌、文化底蕴、环境保护等方面打造人文乡村,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下重新塑造乡村景观"新"的风貌提出一系列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城乡景观 乡村景观 共生性 景观辨识度 生活性景观
下载PDF
水利营建影响下海侵地区传统聚落的关联形态研究——以宁绍平原为例
15
作者 张星 何依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4,共9页
【目的】探清传统聚落相互关联、邻近相似的形态特征与机制,是建立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区域性保护框架的重要基础。【方法】在古地图、近代影像地图、地方志等历史资料基础上,与现场踏勘、访谈等田野调查互证对勘,按照“区域演进脉络—历... 【目的】探清传统聚落相互关联、邻近相似的形态特征与机制,是建立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区域性保护框架的重要基础。【方法】在古地图、近代影像地图、地方志等历史资料基础上,与现场踏勘、访谈等田野调查互证对勘,按照“区域演进脉络—历史关联机制—聚落关联形态”思路对海侵地区传统聚落的关联形态特征进行解析。【结果】以宁绍平原为代表的海侵地区传统聚落的形成、发展与区域水利设施密切相关,它们在用水、防洪和水运通航影响下形成典型的关联特征,主要包括“山水—农田—聚落耦合的景观单元”和“运河海塘关联的城乡组群”类型模式。【结论】关联形态是传统聚落“关系属性”的空间表达,是对“实体属性”的重要补缺,是城乡历史文化空间整合的历史基础,对传统聚落价值认定、保护以及区域文化传承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历史与遗产保护 海侵地区 水利 景观单元 城乡组群 传统聚落 宁绍平原
下载PDF
城乡交错带景观生态规划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莉萍 《四川林业科技》 2005年第3期60-62,共3页
本文在分析城乡交错带的产生、功能及景观生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规划的一般原则、理论和步骤,探讨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城乡交错带景观规划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城乡交错带 景观生态 景观规划
下载PDF
基于城乡一体化背景的郊野地区规划研究——以新民市城区西部郊野公园为例
17
作者 杨闯 《建设科技》 2024年第14期51-54,共4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郊野地区的生态环境破碎化和人口空心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发展差异日益明显。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如何协调城乡关系,改善城市与郊野地区的生态和景观功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国内城乡接合部的规划...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郊野地区的生态环境破碎化和人口空心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发展差异日益明显。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如何协调城乡关系,改善城市与郊野地区的生态和景观功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国内城乡接合部的规划设计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未充分利用其在生态和景观功能上所具有的区域性的协调效应,以及对旅游者的身心需求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以新民市西部郊野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郊野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希望可以为郊野地区的发展和建设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郊野地区 规划 生态景观
下载PDF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乡景观风貌管控法制建设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姚月 张洪剑 刘亚茹 《城乡规划》 2021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城乡景观风貌是由自然山水、历史遗迹、公共空间、建筑及街道界面等要素共同构成的城乡形象,既包含自然景观,也包含人文景观。独具特色、风景优美的城乡景观风貌,是城镇发展的重要资产,也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素。随着城镇建设的快... 城乡景观风貌是由自然山水、历史遗迹、公共空间、建筑及街道界面等要素共同构成的城乡形象,既包含自然景观,也包含人文景观。独具特色、风景优美的城乡景观风貌,是城镇发展的重要资产,也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素。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城乡景观风貌保护与塑造面临诸多挑战,自然生态环境恶化、重物质轻人文、重城轻乡、同质化等问题凸显,但目前尚缺乏纲领性的制度设计来支撑城乡景观风貌的科学管控。本文以广东省为例,从组织架构、景观风貌修复、城乡风貌规划设计以及实施管理等方面,探索法制顶层设计,以期为城乡景观风貌的依法管控提供参考,从而促进人居环境美化,提升城乡建设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城乡景观风貌 法律保障
下载PDF
论施蛰存小说城乡叙事的风景书写
19
作者 路棣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4-71,共8页
施蛰存的城乡叙事小说呈现出双重空间的视角转换,透过主体之眼,大量的风景书写突破了传统桎梏,在现代文本中承担起新的叙事功能。风景作为内在心理的外在表征,与“乡下人”“城里人”始终处于紧密的对话关系中。“雾”“春阳”发挥其隐... 施蛰存的城乡叙事小说呈现出双重空间的视角转换,透过主体之眼,大量的风景书写突破了传统桎梏,在现代文本中承担起新的叙事功能。风景作为内在心理的外在表征,与“乡下人”“城里人”始终处于紧密的对话关系中。“雾”“春阳”发挥其隐喻修辞效果,都市风景背后隐含了权力压迫与殖民主义的遮蔽策略;借助柄谷行人的“颠倒”与“认识性装置”,窥视出都市畸形现代化与城乡同质化倾向,进而从文化角度发掘施蛰存的风景话语隐含着与“新感觉派”的内在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城乡叙事 风景书写 空间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聚落格局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郑旭东 王宏卫 +2 位作者 罗魁 吴常蕊 闫晓梅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83-393,共11页
以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位序-规模法等分析1980-2020年间城乡聚落格局的变化,结合地理探测器从自然、区位及社会经济因素探究城乡聚落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0-2020年... 以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位序-规模法等分析1980-2020年间城乡聚落格局的变化,结合地理探测器从自然、区位及社会经济因素探究城乡聚落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0-2020年间,城乡聚落数量、规模持续扩张且趋于集聚,前20 a扩张以耕地、草地为主,后20 a以未利用地为主;城乡聚落密度变化显著,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各绿洲呈现“多核集中分布”特征,中密度区沿高密度区周围扩张,低密度区沿绿洲边缘分布并在非绿洲区有扩张;首位聚落规模发展较好,趋于位序-规模曲线,中型聚落略微发育,小型聚落数量持续减少;交通等区位因素是天山北坡城乡聚落格局的首位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次之,自然地理因素影响较小,各影响因素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聚落 景观格局 位序-规模法 地理探测器 天山北坡经济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