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00kV直流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贺恒鑫 何俊佳 +5 位作者 蒋正龙 王成 叶会生 汪新秀 边凯 谢施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26,共7页
模拟试验是研究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绕击特性的一个重要手段,针对直流线路标称电场对线路雷电绕击特性的影响问题开展模拟试验研究,首先从模拟试验比例尺的确定、地闪先导过程近区电场的模拟和模型线路标称电场模拟三方面论证了试验的物... 模拟试验是研究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绕击特性的一个重要手段,针对直流线路标称电场对线路雷电绕击特性的影响问题开展模拟试验研究,首先从模拟试验比例尺的确定、地闪先导过程近区电场的模拟和模型线路标称电场模拟三方面论证了试验的物理等价性;在计及直流电压的条件下,通过放电试验得出了±500kV输电线路G4–40型杆塔绕击空间分布;试验中观测到主放电击中导线(或避雷线)的同时,避雷线(或导线)上残存的迎面流注。依据试验现象,定性分析了标称电场对绕击特性的影响机理;对试验结果定量分析表明,计及直流电压后G4–40型杆塔正极绕击率为不考虑直流电压时的1.7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 KV输电线路 雷电屏蔽 模拟试验 等价性 直流电压 暴露空间 迎面流注
下载PDF
人工引发雷电试验及其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欣生 郭昌明 +1 位作者 肖庆复 张翠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4-73,共10页
1989年夏季,我们在甘肃永登黑林子地区进行厂用拖带接地金属细丝的火箭引发雷电的试验,获得了3次成功。本文分析了这3次引发雷电的放电特征。结果表明,放电是在雷暴云下部正电荷的作用下上行负流光的激发和传播过程,雷电人工引发时的地... 1989年夏季,我们在甘肃永登黑林子地区进行厂用拖带接地金属细丝的火箭引发雷电的试验,获得了3次成功。本文分析了这3次引发雷电的放电特征。结果表明,放电是在雷暴云下部正电荷的作用下上行负流光的激发和传播过程,雷电人工引发时的地面电场为6—8kV/m。由一简单物理模式粗略地定量估算出了放电参数:中和电荷量约为1.2—5.3C,电荷中心离地高度1.3—2.5km,和甘肃地区雷暴云下部正电荷中心高度范围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引发雷电 电场 上行流光 放电 雷暴云
下载PDF
直流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及防护措施试验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俊佳 蒋正龙 +3 位作者 贺恒鑫 董曼玲 谢施君 谢耀恒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论证直流输电线路工作电压对其绕击耐雷性能的影响,并评估在避雷线上安装水平侧针和减小保护角两种防护措施的防护性能,针对±500kV直流输电线路G4—40型杆塔开展了1:40的雷电绕击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极导线施加正极性... 为论证直流输电线路工作电压对其绕击耐雷性能的影响,并评估在避雷线上安装水平侧针和减小保护角两种防护措施的防护性能,针对±500kV直流输电线路G4—40型杆塔开展了1:40的雷电绕击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极导线施加正极性直流工作电压后,模拟输电线路的绕击空间明显增大,直流工作电压增强了迎面流注的起始能力是造成该绕击空间增大的主要原因;于避雷线上安装水平侧针可降低绕击导线的概率,但其单针沿档距方向保护范围有限;减小线路保护角可于全档距内降低绕击概率,其效果优于水平侧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线路 模拟试验 直流工作电压 暴露空间 迎面流注 避雷线水平侧针
下载PDF
双接地负地闪VHF辐射源放电通道和光学通道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武斌 张广庶 +4 位作者 王彦辉 李亚珺 张彤 范祥鹏 吕伟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9-529,共11页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和闪电光通道高速摄像同步资料,对一次双接地负地闪放电通道作定位和亮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仔细分析了其通道发展和连接,详细讨论了一次负地闪双接地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预击穿阶段,通道击穿作用很强,...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和闪电光通道高速摄像同步资料,对一次双接地负地闪放电通道作定位和亮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仔细分析了其通道发展和连接,详细讨论了一次负地闪双接地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预击穿阶段,通道击穿作用很强,但电流小,其载体主要是雪崩电荷;在回击激发阶段,通道电流迅速增大,其载体除了雪崩电荷外,还有大量来自云内电荷区的电荷。在整个过程中,主通道有较高亮度(云外),即主通道中有较强电流运动,而分叉通道电流较弱。研究表明近地面向上发展的辐射源可能是源于地面尖端产生的向上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地闪 双接地 VHF辐射源通道 高速摄像 上行先导
下载PDF
1991年北京延庆人工引雷实验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明理 刘新中 +1 位作者 刘欣生 王怀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简要地叙述了北京1991年夏天利用火箭-导线技术两次引雷成功的结果.两次引雷成功均是在地面电场为正(即正电荷当顶)时触发的.触发时地面电场分别为3.1kV/m和2.5kV/m,高度在300-400m之间.分析表明,两... 简要地叙述了北京1991年夏天利用火箭-导线技术两次引雷成功的结果.两次引雷成功均是在地面电场为正(即正电荷当顶)时触发的.触发时地面电场分别为3.1kV/m和2.5kV/m,高度在300-400m之间.分析表明,两次火箭引雷均系火箭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激发上行负流光,然后产生连续对地放正电的过程,无回击发生.简单模式分析表明,中和电量小于10C,火箭上升过程导线中电晕电流约为4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引发雷电 电场 上行流光
下载PDF
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对雷击接闪效能的影响
6
作者 裴哲浩 陈维江 +10 位作者 陈家宏 向念文 殷禹 丁立健 傅中 张乔根 黄胜鑫 顾建伟 傅毓斐 樊星 章志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36-3642,共7页
通常认为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越小,端部附近电场越强,雷击接闪效能越强;一些学者认为不同高度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对接闪效能的影响不同;还有学者则认为曲率半径对接闪效能没有影响。因此,研究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是否影响其雷击接闪效能... 通常认为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越小,端部附近电场越强,雷击接闪效能越强;一些学者认为不同高度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对接闪效能的影响不同;还有学者则认为曲率半径对接闪效能没有影响。因此,研究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是否影响其雷击接闪效能对新型避雷针的设计研发和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论文开展了针–板间隙下不同曲率半径避雷针流注放电与先导放电模拟实验,结合实验室针–板间隙和避雷针–雷云超长间隙放电的空间电场计算,对曲率半径是否影响避雷针迎面流注和迎面先导接闪效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曲率半径下避雷针流注放电起始时刻差异<0.22μs,发展速度差异<5%;当曲率半径小于临界半径时,避雷针连续稳定先导起始时刻差异<1.27μs,发展速度差异小于5%;自然雷电环境下,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的变化仅对端部附近区域电场产生影响。研究表明,避雷针端部曲率半径对其雷击接闪效能几乎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半径 雷击接闪效能 临界半径 迎面流注放电 迎面先导放电 避雷针
下载PDF
不同类型避雷针雷击接闪效能差异的实验评价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裴哲浩 陈维江 +9 位作者 陈家宏 殷禹 丁立键 傅中 张乔根 黄胜鑫 顾建伟 傅毓斐 樊星 章志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854-3862,共9页
探讨一种直观、易于理解且反映雷击放电机理的实验方法,以评价不同类型避雷针的雷击接闪效能差异,对雷电防护领域形成共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论文首先分析了雷电环境下地面目标物上避雷针的雷击接闪过程,指出不同类型避雷针接闪效能的... 探讨一种直观、易于理解且反映雷击放电机理的实验方法,以评价不同类型避雷针的雷击接闪效能差异,对雷电防护领域形成共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论文首先分析了雷电环境下地面目标物上避雷针的雷击接闪过程,指出不同类型避雷针接闪效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迎面放电过程的影响上;接着,提出了如下实验评价方法:采用针-板间隙的放电实验布置,对4 m及以上间隙施加1.2/50μs标准雷电波模拟迎面流注放电过程,对6 m及以上间隙施加250/2500μs标准操作波模拟迎面先导放电过程;然后,通过比较非传统避雷针与传统避雷针的放电起始时刻与平均发展速度2个指标,以评价不同类型针的接闪效能差异;最后,利用所提方法对典型提前放电(early streamer emission,ESE)非传统避雷针与传统避雷针开展了接闪效能差异的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ESE针与传统避雷针的评价指标基本一致,不具备研发商所宣称的引雷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避雷针 雷击接闪效能差异 放电起始时刻 放电平均发展速度 迎面流注放电 迎面先导放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