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上扬子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形成条件及特征 被引量:254
1
作者 董大忠 程克明 +3 位作者 王玉满 李新景 王社教 黄金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8-299,308,共13页
从露头、钻井、岩心等资料出发,以沉积、地球化学、储层及含气性等为重点,对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筇竹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与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上扬子区早古生代的浅海一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控制了筇竹组、龙马... 从露头、钻井、岩心等资料出发,以沉积、地球化学、储层及含气性等为重点,对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筇竹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与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上扬子区早古生代的浅海一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控制了筇竹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发育与分布,深水陆棚沉积中心黑色页岩厚度最大;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TOC)普遍较高,平面上富有机碳黑色页岩(TOC〉2%)与深水陆棚相分布一致,纵向上富有机碳黑色页岩集中发育在各组的中下部一底部,连续厚度约30-50m,有机碳含量在4%以上;黑色页岩脆性矿物丰富、含量大,粘土矿物单一、无蒙脱石,与美国产气页岩相似;基质孔隙、微裂缝发育,成丝状、网状及蜂窝状分布,岩心实测孔隙度为2%~16%,具有较好的孔、渗能力;黑色页岩钻井气显示活跃,岩心含气量在最低工业开发含气门限之上,等温吸附模拟甲烷吸附能力强,综合含气性特征与北美产气页岩类似。总体认为,中国上扬子区下古生界筇竹寺组、龙马溪组具有优越的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是较现实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页岩气藏 页岩气形成条件 下古生界 上扬子区
下载PDF
上扬子区中寒武统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古地理背景 被引量:6
2
作者 梅冥相 张海 +1 位作者 孟晓庆 陈永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8-342,共15页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邻区的中寒武统发育完整,是一套从少量灰岩到大套白云岩所组成的地层序列。在西北部的台地内部,中寒武统由较薄的产三叶虫化石的陡坡寺组砂泥质白云岩与化石贫乏的巨厚的娄山关群白云岩下部的地层一起所组成,几乎...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邻区的中寒武统发育完整,是一套从少量灰岩到大套白云岩所组成的地层序列。在西北部的台地内部,中寒武统由较薄的产三叶虫化石的陡坡寺组砂泥质白云岩与化石贫乏的巨厚的娄山关群白云岩下部的地层一起所组成,几乎见不到灰岩的踪迹;在过渡区则由凯里组和甲劳组泥页岩系夹灰岩地层所组成;在东南部深水背景之中,相变为一套黑色页岩系到泥灰岩的地层,包括都柳江组和杨家湾组下部。有序的沉积物时间变化序列与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形成了1个独特的层序地层格架,从而在研究区的中寒武统之中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该层序地层格架不但展示出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而且表现出中寒武世时期浅水背景下强烈白云石化作用的特点,并且意味着一个受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控制的有序的加深与变浅过程。系列岩相古地理图和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较为系统地表现出各个三级层序的沉积物的时间演变序列与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以及三级层序形成时期大致的古地理背景。更为有趣的是,在早中寒武世之交的海退事件之后的更大幅度的海侵作用过程的初期,似乎在生态空间拓展的同时,在较深水背景之中发育了早寒武世末期的“台江生物群”和中寒武世早期的“凯里生物群”,这两个生物群所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事件可能反映了寒武纪早期的“小壳化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所代表的生物大爆发之后的又一次生物大爆发。因此,海侵作用与生物多样性事件、海退作用与生物灭绝事件之间的复杂关系将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区 中寒武统 层序地层格架 古地理背景演化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及白云石化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韩波 李新 +5 位作者 钟晓勤 姜黎明 赵强先 张永浩 刘鹏 李兵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共12页
利用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资料,通过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白云石有序度、碳氧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锶同位素和物性测试等手段,对中上扬子地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及白云石化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上扬子地区龙王庙... 利用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资料,通过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白云石有序度、碳氧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锶同位素和物性测试等手段,对中上扬子地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及白云石化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上扬子地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颗粒云质灰岩。储层物性显示颗粒白云岩最好,粉晶和细晶白云岩次之,而颗粒灰岩通常比较致密,但发生白云石化后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及微裂缝等。白云岩成岩温度较低,白云石化流体主要以浓缩或改造的海源流体为主,白云石化作用发生于准同生期或早期成岩阶段,主要发生蒸发浓缩白云石化和回流渗透白云石化,而优质储层的形成主要以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为主。发生白云石化的颗粒滩有利于储集空间的发育,是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白云石化作用 溶蚀作用 龙王庙组 中上扬子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