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上肢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76例,女性124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39.1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93例,Ⅱ级107例。按随机数表法分...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上肢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76例,女性124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39.1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93例,Ⅱ级107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穿刺定位,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疼痛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均较对照组低[(4.34±1.62) min vs (6.84±2.03) min、(6.11±2.12) min vs (9.62±3.07) min、(25.96±4.25) mL vs (36.96±3.66) mL;t=9.973、9.288、6.267,P均<0.05];研究组T1、T2、T3时HR、MAP均低于对照组(tHR=25.988、35.406、9.689,tMAP=24.802、30.519、18.779,P <0.05);研究组术后6、12、24 h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75±1.01)分vs (4.87±1.12)分、(3.02±0.85)分vs(3.86±0.97)分、(1.78±0.52)分vs(2.59±0.67)分;t=9.094、7.977、11.697,P <0.05];研究组术后24 h时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5.36±8.67) ng/L vs (67.63±9.95) ng/L、(25.67±5.33) pg/mL vs (32.15±4.36) pg/mL;t=11.387、5.325,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00%vs 8.00%;χ^(2)=5.684,P <0.05)。结论给予上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短,血流动力学平稳,减轻患者疼痛,麻醉并发症少,患者舒适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上肢手术的肥胖患者7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定位下行肌间沟...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上肢手术的肥胖患者7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定位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臂丛阻滞,两组所用局麻药均为0.375%罗派卡因25 m L。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7.1%(34/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2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1/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肥胖患者而言,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更好的完成定位,缩短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60例在浙江省义乌復元私立医院行肘关节以下手术的患者作为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局麻...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60例在浙江省义乌復元私立医院行肘关节以下手术的患者作为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局麻药物复合生理盐水)、观察组(采用局麻药物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麻醉情况及认知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前相比,2组患者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运动阻滞剂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运动阻滞及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Ramsay评分低于3分者共有4例,构成比为13.33%观察组患者Ramsay评分低于3分者共有24例,构成比为80.00%,观察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20 min MMSE评分均有降低,但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肘关节以下手术时,采用局麻药物复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可延长神经组织时间,且可获得较好的镇静、阵痛效果,且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上肢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76例,女性124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39.1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93例,Ⅱ级107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穿刺定位,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疼痛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均较对照组低[(4.34±1.62) min vs (6.84±2.03) min、(6.11±2.12) min vs (9.62±3.07) min、(25.96±4.25) mL vs (36.96±3.66) mL;t=9.973、9.288、6.267,P均<0.05];研究组T1、T2、T3时HR、MAP均低于对照组(tHR=25.988、35.406、9.689,tMAP=24.802、30.519、18.779,P <0.05);研究组术后6、12、24 h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75±1.01)分vs (4.87±1.12)分、(3.02±0.85)分vs(3.86±0.97)分、(1.78±0.52)分vs(2.59±0.67)分;t=9.094、7.977、11.697,P <0.05];研究组术后24 h时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5.36±8.67) ng/L vs (67.63±9.95) ng/L、(25.67±5.33) pg/mL vs (32.15±4.36) pg/mL;t=11.387、5.325,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00%vs 8.00%;χ^(2)=5.684,P <0.05)。结论给予上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短,血流动力学平稳,减轻患者疼痛,麻醉并发症少,患者舒适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文摘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上肢手术的肥胖患者7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定位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臂丛阻滞,两组所用局麻药均为0.375%罗派卡因25 m L。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7.1%(34/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2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1/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肥胖患者而言,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更好的完成定位,缩短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文摘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60例在浙江省义乌復元私立医院行肘关节以下手术的患者作为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局麻药物复合生理盐水)、观察组(采用局麻药物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麻醉情况及认知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前相比,2组患者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运动阻滞剂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运动阻滞及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Ramsay评分低于3分者共有4例,构成比为13.33%观察组患者Ramsay评分低于3分者共有24例,构成比为80.00%,观察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20 min MMSE评分均有降低,但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肘关节以下手术时,采用局麻药物复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可延长神经组织时间,且可获得较好的镇静、阵痛效果,且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