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1
1
作者 汪平娟 江涛 顾爱红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450-453,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单侧上肢前臂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地佐辛组3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0. 375%罗哌卡因+0. 5%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右美...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单侧上肢前臂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地佐辛组3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0. 375%罗哌卡因+0. 5%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右美托咪定组与地佐辛组均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加入0. 5μg/kg右美托咪定、5 mg地佐辛进行麻醉。比较3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中止血带疼痛发生率、术后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与地佐辛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止血带疼痛发生率及术后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 05),而右美托咪定组与地佐辛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及地佐辛作为麻醉佐剂均可缩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神经阻滞作用时间,改善患者术中气压止血带疼痛及术后疼痛,且不增加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右美托咪定 地佐辛 佐剂
下载PDF
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邓志杰 郭志华 《中国药师》 CAS 2017年第6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上肢手术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n=40,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和神经刺激器组(n=40,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上肢手术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n=40,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和神经刺激器组(n=40,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麻醉效果,麻醉完成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超声引导组阻滞完全率为97.5%,显著高于神经刺激器组的65.0%;阻滞不全率则显著低于神经刺激器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5.0%,也显著高于神经刺激器组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麻醉完成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神经刺激器组(P<0.05),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神经刺激器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神经刺激器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较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效果优于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 上肢手术
下载PDF
B超引导下不同模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晓琴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4期429-430,共2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不同模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部位将患者分为A组(n=32)、B组(n=35)、C组(n=33),分别采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不同模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部位将患者分为A组(n=32)、B组(n=35)、C组(n=33),分别采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上支、中支、下支神经周围注药阻滞麻醉,麻醉药物均为左布比卡因,比较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B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手术穿刺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在感觉神经麻醉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感觉神经麻醉持续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A组和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的以上相关麻醉时间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B组为2.86%,C组为6.0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中支神经周围注药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较好,麻醉药物的起效时间更短,麻醉效果持续时间更长,且安全性高,麻醉后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上肢手术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3
4
作者 江英 叶贤瑞 黄丹慧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7期83-85,97,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3例行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41例)和超声组(42例)。两组患者均行局部麻醉,传统组患者应用传统的...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3例行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41例)和超声组(42例)。两组患者均行局部麻醉,传统组患者应用传统的解剖穿刺定位,超声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应用镇痛药物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各分支神经支配区域阻滞情况。结果超声组患者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患者的尺神经阻滞程度轻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和桡神经阻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解剖定位的方式比较,虽然需要的操作时间更长,但麻醉起效时间更短,对尺神经阻滞效果更好,而且操作更为简单,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可提高麻醉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尺侧腋路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丽珍 王文武 +4 位作者 李飞 李晓莉 金磊 蔡忆 沈舒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7期1899-190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尺侧腋路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进行上肢手术的108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试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尺侧腋路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进行上肢手术的108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尺侧腋路阻滞的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盲探单纯肌间沟臂丛阻滞的麻醉方法。分析对比不同阻滞方式患者的神经分支阻滞完善时间、阻滞完善率、阻滞起效时间、术中麻醉优良率、术中神经阻滞使用率、麻醉持续时间、操作时间和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各神经分支的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各神经分支的阻滞完善时间和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麻醉优良率(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8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芬太尼使用率(3.70%)显著低于对照组(2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麻醉持续时间(369.87±46.12 min)、操作时间(9.78±0.98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307.99±34.10 min,4.32±0.80 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等现象。结论上肢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尺侧腋路阻滞的临床效果显著,麻醉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手术 超声引导 肌间沟 尺侧腋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时间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琼 刘枧辉 郭文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上肢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76例,女性124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39.1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93例,Ⅱ级107例。按随机数表法分...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上肢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76例,女性124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39.1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93例,Ⅱ级107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穿刺定位,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疼痛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均较对照组低[(4.34±1.62) min vs (6.84±2.03) min、(6.11±2.12) min vs (9.62±3.07) min、(25.96±4.25) mL vs (36.96±3.66) mL;t=9.973、9.288、6.267,P均<0.05];研究组T1、T2、T3时HR、MAP均低于对照组(tHR=25.988、35.406、9.689,tMAP=24.802、30.519、18.779,P <0.05);研究组术后6、12、24 h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75±1.01)分vs (4.87±1.12)分、(3.02±0.85)分vs(3.86±0.97)分、(1.78±0.52)分vs(2.59±0.67)分;t=9.094、7.977、11.697,P <0.05];研究组术后24 h时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5.36±8.67) ng/L vs (67.63±9.95) ng/L、(25.67±5.33) pg/mL vs (32.15±4.36) pg/mL;t=11.387、5.325,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00%vs 8.00%;χ^(2)=5.684,P <0.05)。结论给予上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短,血流动力学平稳,减轻患者疼痛,麻醉并发症少,患者舒适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血流动力学 疼痛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对肥胖患者上肢手术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麦亚强 温金鸿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1期13-15,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上肢手术的肥胖患者7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定位下行肌间沟...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上肢手术的肥胖患者7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定位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臂丛阻滞,两组所用局麻药均为0.375%罗派卡因25 m L。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7.1%(34/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2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1/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肥胖患者而言,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更好的完成定位,缩短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 体表定位 超声定位
下载PDF
高频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典 高晓枫 +2 位作者 廖益永 汪飞 纪浩聪 《青岛医药卫生》 2017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中采用高频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传统穿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本院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高频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B组(传统穿刺...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中采用高频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传统穿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本院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高频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B组(传统穿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麻醉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用药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00%)高于B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用药量均少于B组(P<0.05)。A组患者穿刺部位水肿(3.33%)、血管损伤发病率(0)均低于B组(20.00%,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手术中采用高频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对传统穿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提高患者一次性穿刺率,提高麻醉质量,降低穿刺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更为显著的麻醉效果和更高的麻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手术 高频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传统解剖穿刺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洁刚 冯新韦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2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2月进行上肢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2月进行上肢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完成时间和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神经阻滞效果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与术毕30 min时,两组心率(HR)与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15、45 min时,观察组HR与D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两组收缩压(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15、45 min与术毕30 min时,观察组SBP均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手术开始15、45 min与术毕30 min时,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上肢手术患者麻醉药起效时间,提高麻醉效果,有效稳定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手术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袁志军 傅文敏 周盼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第11期1520-1521,1524,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江西省分宜县中医院收治的拟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江西省分宜县中医院收治的拟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和认知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后40 min,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麻醉前10 min,但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术后48 h,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24 h,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的效果较好,可有效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右美托咪定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崔琛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2735-2736,共2页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上肢手术治疗的82例患儿,采用硬币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研究组患儿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解剖定位臂丛阻滞麻醉,对比麻醉...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上肢手术治疗的82例患儿,采用硬币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研究组患儿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解剖定位臂丛阻滞麻醉,对比麻醉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完成时间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实施上肢手术时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佳、安全性高,同时可减少麻药使用剂量,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上肢手术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老年上肢手术患者行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对比 被引量:9
12
作者 肖俊伟 翟宇佳 王洁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7期198-200,227,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老年上肢手术患者行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行上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浓度组(0.25%)、中浓度组(0.375%)和高浓度组(0....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老年上肢手术患者行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行上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浓度组(0.25%)、中浓度组(0.375%)和高浓度组(0.5%)各39例。观察三组臂丛神经完全阻滞率、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高浓度组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的完全阻滞率显著高于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中浓度组的完全阻滞率又显著高于低浓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中浓度组和低浓度组,而镇痛持续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中浓度组和低浓度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老年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随着浓度的升高,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维持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延长,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 上肢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刚 谢文文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60例在浙江省义乌復元私立医院行肘关节以下手术的患者作为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局麻...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60例在浙江省义乌復元私立医院行肘关节以下手术的患者作为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局麻药物复合生理盐水)、观察组(采用局麻药物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麻醉情况及认知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前相比,2组患者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运动阻滞剂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运动阻滞及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Ramsay评分低于3分者共有4例,构成比为13.33%观察组患者Ramsay评分低于3分者共有24例,构成比为80.00%,观察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20 min MMSE评分均有降低,但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肘关节以下手术时,采用局麻药物复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可延长神经组织时间,且可获得较好的镇静、阵痛效果,且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上肢手术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臂丛麻醉方案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4
作者 袁婉秋 梁磊 周兵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7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臂丛麻醉方案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4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行上肢手术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臂丛...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臂丛麻醉方案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4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行上肢手术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臂丛麻醉,观察组采用艾司氯胺酮联合臂丛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心率、平均动脉压、警觉/镇静评分(OAA/S)、术后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皮时(T_(1))、手术开始30 min(T_(2))、手术结束时(T_(3))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即刻(T_(0))、T_(1)、T_(2)、T_(3)的OA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臂丛麻醉方案能够达到与喉罩全身麻醉相同的镇静效果,两种麻醉方式均有较高的安全性,采用喉罩全身麻醉可减少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但使用艾司氯胺酮能够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具备可靠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臂丛神经阻滞 小儿 上肢手术 麻醉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姚欣耀 王飞 +3 位作者 聂杰 曹煜 菅岩平 曹海滨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1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究神经刺激仪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人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5月于我院择期行上肢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腋路、肌间... 目的探究神经刺激仪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人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5月于我院择期行上肢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异感定位法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好,成功率高,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麻醉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婷 张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0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10 min(T_(0))时,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0 min(T_(1))、麻醉后40 min(T_(2))、手术完成后10 min(T_(3))时,观察组的MAP、Sp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手术30 min、术毕,两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患者中,有助于提高麻醉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也不会影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预处理 罗哌卡因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下载PDF
不同阿片类药物复合局麻药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丁蕊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6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阿片类药物复合局麻药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8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20例。A组用药为0.375%罗哌卡因20 ml,B组为0.375%罗哌卡因20 ml+2μg/kg芬太尼,C组为0.375%罗... 目的观察不同阿片类药物复合局麻药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8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20例。A组用药为0.375%罗哌卡因20 ml,B组为0.375%罗哌卡因20 ml+2μg/kg芬太尼,C组为0.375%罗哌卡因20 ml+0.2μ/kg舒芬太尼,D组为0.375%罗哌卡因20 ml+120μg/kg地佐辛。比较四组患者术中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麻醉后4、8、12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术中SBP、DBP、HR、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和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6.8±0.5)、(7.1±0.7)h,均明显长于A组的(4.5±0.7)h和D组的(4.4±0.9)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麻醉后4、8、12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明显缩短感觉和运动神经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改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而地佐辛无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受体 臂丛神经阻滞 镇痛效果 上肢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安静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0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治的86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予以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治的86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盲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32、8.694、5.081、4.689,P均=0.000);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740.500,Z=-2.033,P=0.042)。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缩短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提高神经阻滞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上肢手术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喙突锁骨下入路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行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9
作者 潘丽霞 何文政 +2 位作者 冯丝丝 陈益凤 荣恒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1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喙突锁骨下入路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行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2年4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观察组...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喙突锁骨下入路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行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2年4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喙突锁骨下入路,对照组采用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手术镇痛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针次数和阻滞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喙突锁骨下入路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行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中均安全有效,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手术部位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选择不同的阻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臂丛神经阻滞 喙突锁骨下入路 肌间沟入路 上肢手术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小儿上肢骨折手术血流动力学、OAA/S评分和应激损伤的影响
20
作者 张瑜 马伟 +1 位作者 李蕾 高岩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4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小儿上肢骨折手术血流动力学、警觉/镇静观察(OAA/S)评分和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20例行小儿上肢骨折手术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喉罩全身麻醉组和艾司氯胺...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小儿上肢骨折手术血流动力学、警觉/镇静观察(OAA/S)评分和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20例行小儿上肢骨折手术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喉罩全身麻醉组和艾司氯胺酮组各60例,喉罩全身麻醉组采用喉罩全身麻醉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艾司氯胺酮组采用艾司氯胺酮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2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均相同。比较2组麻醉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疼痛行为评估量表评分],比较麻醉前(T0)、切皮时(T1)、手术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苏醒时(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T0、T1、T2和T3时OAA/S评分、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术前、术后1 d应激损伤指标[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糖]水平,并记录2组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艾司氯胺酮组PACU停留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喉罩全身麻醉组(P<001)。T0~T4时2组患儿MAP、H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T1、T2和T3时艾司氯胺酮组均高于喉罩全身麻醉组(P<0.05),T0、T4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3时2组患儿OAA/S评分、BIS值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T1、T2时艾司氯胺酮组均略高于喉罩全身麻醉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3时2组OAA/S评分、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患儿Cor、E、NE、血糖均比术前升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静效果较良好,可以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但喉罩全身麻醉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水平上更具优势,且二者均不会增加术后应激损伤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手术 儿童 麻醉 艾司氯胺酮 血流动力学 警觉/镇静观察评分 应激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